優秀作文應該具備獨特的觀點和深入的思考,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思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優秀作文范文,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和欣賞。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一
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玩具,卻被弟弟看中了,弟弟哭著嚷著要奪走我的玩具,媽媽看見了便拿走我手中的玩具給了弟弟,我看著他那得意的樣子就來氣,竟然還給我做鬼臉,我用求助的眼光看著媽媽,媽媽卻不理我,搖搖頭。
我見了立馬跑進房間里痛哭起來,我越哭越大聲,我要讓所有人知道我的委屈,媽媽在房門說:“別哭了,你是姐姐,你應該做到姐姐的責任,讓讓弟弟。”說完,媽媽便走了。
我在被窩里想了想,對哦!我是姐姐,我應該讓弟弟,不應該因為一件小事而哭鼻子,沒準他一會兒就還我了呢?再說了哥哥之前我搶他的玩具他都不哭呢。我為什么要哭鼻子呢?我走出房間,發現弟弟把玩具還給我,并說了一句:“對不起,姐姐,我不應該搶你的玩具,還給你。”然而,其他人只是笑笑,點點頭,便什么也沒說,就當什么也沒有發生,我頓時感到無比地溫暖。而且,他們并沒有責怪我。
現在,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愛哭鼻子的小女孩了,也不會因為一件小事情哭了,我已經堅強。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二
晚上,在家吃著美味佳肴的時候,我的腦海里突然冒出了一個問題:媽媽小時候吃什么呢?吃得飽嗎?我便心血來潮地問媽媽:“媽媽,您小時候的童年是怎么過的?”媽媽聽了愣住了,用大手摸了摸我的腦袋,說起了自己的童年。
“我小時候呀姐妹多,穿的衣服又破又爛,上面補了一些補丁十分丑陋,鞋子也是自己縫的。”媽媽還沒講完,我又問:“媽媽,您上到幾年級就輟學呢?”“上到三年級就輟學了,因為你外婆沒錢讓我和小姨上學,就只上到三年級就輟學了。”說道了上學,媽媽的話透出了無比失落。我的腦海里又出了一道問題問道:“媽媽,那您沒上學又在家干什么?”媽媽說道:“當然在家里喂豬、喂鴨,或者一大早就煮飯和洗衣服,可累了。三餐只能吃著青菜和稀得湯如水的稀飯,就算到了新年也只能吃青菜。”我像個好奇寶寶似的又追問道:“房子什么樣的?”媽媽回答道:“住的是用木頭與泥土建的土房子,破得看不了!雨季時節,有些土墻還會塌方。
夏天的時候蚊子又多,嗡嗡的飛著像一只只飛機在行駛,老鼠在屋里滿地亂跑,一點兒也不怕人,炎熱時只能用一把破扇子用力地扇著,下雨天還會漏水,這時就會用家里所有的的盆子、桶拿來接雨,滴滴答答……奏起美妙的交響曲。”媽媽的話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語:“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媽媽又說到:“告訴你,媽媽以前和你小姨一起騎一輛自行車,被一塊石頭絆倒了摔在地上,而且當時正在下雨,我們互相攙扶著爬起來,不僅褲腿臟了,全身都濕透了,還得一步一步地推著自行車回家。”我聽了淚水奪眶而出。
我被媽媽那心酸的童年感動了,我一定要認真學習,將來成為一位有用的人,讓媽媽將來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三
“你小的時候,還記得嗎?每次從外婆家回來,都要路過長發商場。一次你要進去逛逛,媽媽怕用錢,對你說:“只轉轉,不買東西”,你只好跟著媽媽,從一樓轉到五樓。玩具柜前,你摸摸這,看看那,小手胡亂按按電子琴鍵,敲敲那能發出叮當悅耳響聲的“鐵片琴”,離開時,你戀戀不舍,真的連一根棒冰也沒買。
“托班的你,記性很好,老師播放的故事,幾遍下來,你已能準確地復述,那表情,那語調,惟妙惟肖。園長對著你爸爸說:你的女兒,很有講故事的天份咧。并讓你去大班,講給大哥哥、大姐姐們聽,你那幼嫩的.聲音、豐富的感情,迎來了大家的掌聲,只欠聲音小了些。回到家后,你帶回了一張制作精美的賀卡,那是大班的老師和同學親手制作的。其精細程度,如同商店里購買的一般。
“小時候,聽到和爸爸去打羽毛球,你就非常開心,揮動著小小的羽球拍,不知疲倦,你接到的,大都是些好球,而你返回去的,又常常是些“臭”球,害的爸爸左撲右接,引得你咯咯直笑。球落兩人中間,兩人都會喊出你撿,你撿,后來商定,中間畫條橫線,以線為界,球落線中,你倆還要理論一番。你爸爸打了一會兒,就想回家,你央求著爸爸,再打兩個?再打兩個?”
小時候,多么悠閑自在的小時候呀。光陰如梭,現在,已進入了繁重的學習階段。白天、晚上都在學呀、寫呀。每當我聽到這首“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的歌聲時,就會再一次想起,我那知道和不知道的那過去的事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四
我最近剛學唱了一首歌《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我們站在高高的土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那時候媽媽沒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兩只手上……”,唱著唱著我不禁問媽媽:“您小時候生活是這么困苦的嗎?”媽媽聽后卻笑了起來:“這首歌已經不適合你唱了,是媽媽小時侯唱的歌,媽媽出生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年代,童年還是挺幸福的:能吃飽穿暖,還能無憂無慮的上學……,但是和你比起來就差遠了!”“走吧,今天媽媽要帶你出去親眼見證一下家鄉的巨變,。”
一聽要出去游玩,我頓時歡呼起來。我們來到了江寧方山,那是媽媽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媽媽第帶我來到了江寧大學城。走進大學城,寬闊的現代化公路,綠茵茵的樹木、整齊的綠化帶映入眼簾,一幢幢新建的高等院校大樓林立,讓我目不暇接。我悄悄對媽媽說:“我長大了也要到這兒來上大學!”媽媽開心地笑了:“只要努力學習,你完全能做到呀。你知道嗎,幾年前這兒還是農莊呢,這兒是你姨奶家——方山東方大隊,除了散落的農舍和自家責任田就是坑洼不平的鄉間小路……”我明白了,是家鄉富裕拆遷,姨奶家如今才能住進環境幽雅的天景山小區里呀。
接下來,我和媽媽又參觀了周邊的工業區,現代化的廠房和郁郁蔥蔥的綠化帶讓我們感嘆著這幾年家鄉的巨大變化。因為聽媽媽說,原來這里都是農田和小村莊。聽著媽媽的話,我默默無語。
和媽媽小時侯相比,我真是幸福的一代,這些都是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強大、家鄉巨變、人民逐漸富裕帶給我們這代人的幸福生活,今后我要加倍珍惜。同時我暗下決心:學好知識本領,長大了把家鄉——江寧建設得更加輝煌!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五
媽媽說她小時候家里上吃山芋下吃米飯,我郁悶地說:這吃的也并不差呀,山芋和飯都有,多好呀。媽媽笑笑說:上吃山芋下吃米飯,是指大人只吃山芋,而孩子呢,只吃米飯,米飯呢,也只有那么一些。可是沒辦法呀,那時候窮吶。
媽媽還說他們小時候連新衣服都很少有,更別說穿了。有時候好不容易有了一雙新鞋子,卻怎么也舍不得穿,就放在學習的臺子上。衣服,也總是穿哥哥姐姐剩下的,如果爛了,就補一補,所以很多時候他們的衣服上都是補丁。
現在的我們經常會覺得上學很累,但是在爸爸媽媽那個時代,他們是想上學也上不了。我們現在經常讓父母送,而爸爸媽媽小的時候,不僅僅自己走去上學、走回家,而且走的都是山路。彎彎曲曲的小山路,那走起來一定很不方便。但這卻是爸爸媽媽上學的必經之路。
媽媽說,因為他們小時候穿不暖,經常會長凍瘡,背上,腳上,手上都有,記得小時候黏著媽媽的一次,看見媽媽背上有一塊傷疤,媽媽跟我說,那是小時候凍得,長了凍瘡,又穿不暖。
現在想想,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所以我們才應該更加珍惜現在,更要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六
我從小就是聽著媽媽講的故事長大的,什么《白雪公主》啦、《木偶奇遇記》啦。但我最愛聽的還是媽媽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故事里的生活是那么有趣、那么精彩。
聽媽媽說,那時候路上的車輛很少,她都是和小伙伴們三五成群地結伴走路去上學。所以她們經常是早早地吃過飯,背上書包,帶著皮筋兒啊、毽子啊、還有一種我聽都沒聽過的叫“骨頭子”的自制的小玩意兒,在路邊盡情地玩耍。有時候她們還會偷偷地上山去采野果,什么野草莓、野楊梅,還有一種媽媽說叫“蜜糖罐”的野果,這些都是她們的美味。據說“蜜糖罐”可甜了,聽得我垂涎三尺。
最不可思議的是,聽媽媽說,她七歲時外婆家才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這臺電視機只有9英寸大,只比現在的平板電腦大一點兒,而且字幕也不是很清楚,還經常發出雜音。最討厭的是經常收不到信號,必須要有人扶著天線,不停地拍打電視,才能模模糊糊地顯示出一些信號。可就是這樣,每天晚上只要電視機一打開,鄰居們便蜂擁而至,圍得滿院子都是,后面的人必須要站在板凳上才能看得見。
最令我羨慕的是媽媽小時候學習很輕松,作業非常少,她們經常放學后趴在水泥地上或乒乓球臺上很快就能寫完作業,然后痛快地玩一場再回家。真爽啊!
媽媽小時候的故事我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我還是百聽不厭。我真希望能穿越到媽媽生活的年代,像她小時候那樣自由地走進大自然,盡情玩耍,那該多幸福哇!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七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九月秋風瑟瑟,雖不刺骨,但伴上冷雨,足以帶走身上的暖意。人們在風雨中佇立,向那面堅挺地矗立在狂風驟雨中的一桿旗——五星紅旗,竭盡全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過去·苦日子·堅持。
“那時候,媽媽沒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兩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田里飽滿的谷粒里,媽媽卻把僅有野菜和谷糠拔進丈夫和兒女的破碗里……”我們正生活在戰爭的水深火熱中,但還是竭盡全力地活下去。地主壓迫我們,我們能忍;面對無法下咽的飯菜,我們竭盡全力讓它補充身力。我們相信希望的曙光會在日復一日的盡力生活中終會升起!
后來·曙光·遙望。
“又冷又餓跌倒在雪地上,經過了多少苦難的歲月,媽媽才盼到今天的好時光……”后來啊,有一面鮮紅的旗幟拯救了我們,大家說,那是中國共產黨。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們的好日子即將來臨!我們竭盡全力地幫助那些穿著軍裝的小伙子。大家不怕苦不怕累,盡力的向新生活奔作文吧去。不久的將來,這團火光將奮力一躍,竭盡所能地照亮整個東方,媽媽似乎嗅到了竭盡全力呵護的谷粒散發的清香!
現在·新征程·奔跑。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新時代的號角已然響徹云天,先輩們槍林彈雨中為我們迎來的火紅驕陽從東方緩緩升起,幸福洋溢照在我們的臉上,心上!今天,我們站在天安門廣場,緊貼著祖國的心房!今天,我們歌頌革命先輩的事跡榮光,見證如他們所愿的盛世夢想!今天,我們向黨致以青春的禮贊,我們竭盡全力奔跑在新中國的征途上!新時代的少年正竭盡全力到達所期望的遠方!
媽媽倚在高高的散發著清香的谷堆上,她的故事永遠未完待續……少年心瀾涌,中國向前的腳步從未停歇,按著先輩留下的愿望竭盡全力追尋光亮。在青春的路上,在強大的祖國身后,愿你竭盡全力追求夢想,愿你始終奔跑在竭盡全力報效祖國的路上,愿你永遠以頭頂上方那面迎著風和驕陽、竭力展開夢想翅膀的五星紅旗為驕傲、為理想!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八
夏天到了,爸爸為鄉下的爺爺奶奶買了一臺空調,爺爺奶奶很意外,因為我們事先沒有告訴他們。吃過晚飯,奶奶卻舍不得開空調,拉著我到門口乘涼,夜風吹過老家門口一棵高大的枇杷樹,樹葉摩擦,沙沙作響,奶奶講起了過去的事。
奶奶清了清嗓子,說:“以前我們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一到夏天就熱得難受。”我問:“奶奶,你為什么不買一個空調呢?”奶奶說;“那時候還沒有空調呢。”我心想:沒有空調,沒有風扇,奶奶他們是怎么度過夏天的呢?奶奶喝了口水,又接著說;“以前科技沒有這么發達,那時候都沒發明空調。夏天的夜里,乘涼很舒服,蚊子卻很多,我們就會點蚊香,這樣蚊子就不敢靠近了。可是好景不長,風向一轉,我們就嗆得直咳嗽,只好又挪到順風處。我聽著奶奶繪聲繪色的講著過去的事情。仿佛我也回到了過去,那時候的爺爺奶奶熱得滿頭大汗,蚊子嗡嗡地圍繞著他們打轉,沒一會兒身上一個個蚊子叮咬過的包腫起來了……想想現在的自己,一回到家爸爸媽媽就像伺候小公主一樣,早就幫我打開了空調,準備好點心了!
奶奶說得很隨意,可是我卻沉思起來:原來以前生活這么困難啊,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能有今天的幸福是多么來之不易呀!我要感謝父輩們為我辛勤的付出,為我創造了這么好的成長環境!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九
最近,在電視里、在報紙里、在人們的言談里,我時不時會聽到這么一組詞——改革開放30年。
了。"。
媽媽悠悠地和我聊了很多很多,其實也沒什么啦,盡是些生活中嗦瑣碎碎的,有些甚至是在我看來雞毛蒜皮的,可是聊完了我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媽媽是70年代初出生的,那個時候他們平時是吃不到雞鴨魚肉的,連油也舍不得經常用。媽媽說她記憶中最好吃的就是白飯里拌點豬油和醬油,那叫一個香啊!媽媽的童年是在鄉野中度過的,打彈珠,香煙片,跳房子……他們手中所謂的玩具就是一些就地取材的物品,茭白殼,木棍,瓦片等等,有個布娃娃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媽媽的家是那種鄉野間最常見的木結構的矮矮的房子。一家人就擠住在一起。
聽著聽著,我不由得想到,我可是家里的寶貝,相吃啥就吃啥,想要啥就有啥,大人們還怕我吃不下呢。再說玩具吧,別說洋娃娃,單單是一個芭比娃娃就何止成千上萬,還有那層出不窮的各式電子游戲,智力游戲,孩子們個個都是玩具高手,電子強人。我們的童年是與世界同步的高科技時代。現在再來說說房子,我一出世就住在六層的大樓里,睡在漂亮的搖籃里。五年前我們又搬到了椒江的新家,家里東西應有盡有。不過那時候小區的東面還都是田地,商業街也不是很繁華。
這一切的一切,使我終于明白了,改革開放3年給我們帶來的巨變。祖國啊,我為你驕傲,也為自己是個炎黃子孫而自豪。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十
每當媽媽講起外公那艱苦的人生,沒想到現在臉上又紅又胖的外公,背后還有這樣一段經歷,想著,想著,一股內疚之情涌上了我的心頭。
在鄉下的九房村里,一位中年婦女和十個衣衫襤褸身上臟得似乎是從煤礦里挖出來的野孩子,頭頂著如烈焰般的太陽,在拼命地耕地、種菜,十個鄉村野孩子,其中第六個就是我的外公。面對太陽的爆嗮,他擦了擦汗并沒有放棄,繼續咬牙堅持干活。終于,他們吃午飯了,在鍋里放一些水,加上幾粒米,在家旁挖幾棵野菜放進去,這就是他們的午飯了,那碗幾乎全是水的飯,讓十個孩子每餐都餓著肚子。
在學習上,書包是從大哥背到小弟,那個書包破了又破,爛了又爛,補了又補,但還是要背。鉛筆寫到被刀削到只有指甲那么大時,還用竹子做的筆套寫。下雨天上學,迎著風,迎著雨,沒有雨鞋走著泥濘的道路摔倒了再爬起來。最可怕的是,外公吃不飽肚子,感冒發高燒,醫生說“沒救了。”就在外公即將穿著新衣埋下土時,他竟然又醒了過來,他就這樣挺過來了,并且在1960年上了大學,最后通過奮斗成了一個工廠的老板。
聽著外公的故事,我不由得感慨,又感到十分內疚。和外公的童年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但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還需要傳承下去,畢竟這是一段難忘的歲月,一份寶貴的財富!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十一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管樺詞、仇希賢曲。歌曲由作曲家瞿希資創作于1957年,發表與1958年《兒童音樂》創刊號。曾獲1980年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文藝創作音樂作品一等獎。這首可以獨唱也可以齊唱的敘事性兒童歌曲,曲調優美、動聽,節奏舒展、感情真摯、富于口語化.深受少年兒童喜愛。歌曲采用帶再現的三步曲式。
這是一首抒情歌曲,在聆聽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讓學生在音樂中了解了“媽媽”過去生活的不容易。在力度的運用方面,通過我的范唱讓學生直接感受。這樣從范唱的變化上直接了解并且掌握力度記號的作用。把復雜化變簡單化。在情感教學中,教育了學生應該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學內容不僅應具有音樂性、審美性,更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堂教學內容只有充分利用現有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調整教材內容以適合現代學生審美需求,并根據學生的學力水平重組教材,把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充實到教學中去,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愉悅,讓教學內容真正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
由于學生的需要、興趣、經驗和能力是多樣化的。音樂課堂教學目標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的音樂教育觀,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聯系學生的客觀實際,根據教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提高教學目標設置的合適度,增強教學目標實現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成為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十二
今天晚上爸爸打電話說:很晚才能回來,我就理所當然地睡到了媽媽的大床上。電視太無聊,我和媽媽就閑聊了起來,我問起媽媽幼時的故事,媽媽告訴我:“大概在她四五歲吧,姥姥為她做了一雙新鞋,又白又結實的鞋底,鞋面是紅色的,上面還繡著一些花鳥,她十分喜歡,舍不得弄臟了,所以她搬了一張凳子坐在上面,整整坐了半天。當姥姥回來的時候,發現她坐著沒動吃驚地問:“怎么不出去玩呢?”她說:“我舍不得弄臟鞋子呀!”姥姥說:“你這個小姑娘,鞋子穿著本來就是要在地上走的,總是要弄臟的嘛,出去玩吧。”這時,媽媽才極不情愿地站起來,小心翼翼地走,她走一步,就翻起腳底來看一下,走兩步就看兩下,惹得姥姥“哈哈”大笑,笑出了眼淚。這時,我聽得捧腹大笑了起來,媽媽也“嘿嘿”地笑了。
媽媽又說起了小時候吃楊梅的事。以前鄉下一般買不到水果,那是我姥爺去東北裝氨水順便帶回來的。媽媽回憶起了兒時的事情:媽媽小時候,農田里缺肥,每年總有一批生產隊的頂梁柱出船裝氨水為農田積肥,那氨水怪味熏天,呆在船上那可不是什么好滋味!再說每天在風浪里顛簸,沒有過硬的架船技術和強健的體魄是想都不敢想的,姥爺是當時生產隊里最壯實的勞動力,那種在風浪里跌爬的活他幾乎是年年參加的,當然可以多得幾個工錢補貼補貼家里的生活。媽媽記得姥爺出船回來最好的禮物就是那一籃子楊梅。那是熟透了的楊梅又大又圓,紅里透紫,紫里發黑,可甜啦!煤油燈下,媽媽他們母女三人圍著那楊梅籃子,邊挑邊吃,每次挑選總是挑最黑最大的,吃得嘴里流出了那紅黑的汁水,吃得染紅了牙齒。那是媽媽有生以來吃過的最甜的楊梅,這時,媽媽的口水已從嘴角里偷偷得流出來了,我“哈哈”大笑了起來,媽媽也“呵呵”地笑了起來。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比起媽媽小時侯的生活,有天壤之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對得起現在的條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十三
我的媽媽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沒有什么文化,有時候會為我講述一些自己過去的故事,這些故事總是真是而又令人覺得意義重大!
上世紀的中國,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貧困的時代,與我們現在有著明顯的差距,不論是經濟,還是社會發展。
當然知道!可是饑餓來臨之際,沒有一粒米,只有喝水,那能夠充饑嗎?人都沒有人的樣子了!還會等著南瓜成熟?保命要緊!
現在還會有人吃不飽肚子嗎?人們追求的已經不再是溫飽問題,而是從數量到了質量!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初二(專業14篇)篇十四
最近,在電視里、在報紙里、在人們的言談里,我時不時會聽到這么一組詞——改革開放30年。
于是我纏著媽媽讓她幫我答疑解惑。媽媽笑著說:"小傻瓜,問題是要自己找尋答案的。不過媽媽會和你聊聊以前的事,那時你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聊完了如果你還找不到答案的話你就真是個小傻瓜了。"。
媽媽悠悠地和我聊了很多很多,其實也沒什么啦,盡是些生活中嗦瑣碎碎的,有些甚至是在我看來雞毛蒜皮的,可是聊完了我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媽媽是70年代初出生的,那個時候他們平時是吃不到雞鴨魚肉的,連油也舍不得經常用。媽媽說她記憶中最好吃的就是白飯里拌點豬油和醬油,那叫一個香啊!媽媽的童年是在鄉野中度過的,打彈珠,香煙片,跳房子……他們手中所謂的玩具就是一些就地取材的物品,茭白殼,木棍,瓦片等等,有個布娃娃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媽媽的家是那種鄉野間最常見的木結構的矮矮的房子。一家人就擠住在一起。
聽著聽著,我不由得想到,我可是家里的寶貝,相吃啥就吃啥,想要啥就有啥,大人們還怕我吃不下呢。再說玩具吧,別說洋娃娃,單單是一個芭比娃娃就何止成千上萬,還有那層出不窮的各式電子游戲,智力游戲,孩子們個個都是玩具高手,電子強人。我們的童年是與世界同步的高科技時代。現在再來說說房子,我一出世就住在六層的大樓里,睡在漂亮的搖籃里。五年前我們又搬到了椒江的新家,家里東西應有盡有。不過那時候小區的東面還都是田地,商業街也不是很繁華。
這一切的一切,使我終于明白了,改革開放3年給我們帶來的巨變。祖國啊,我為你驕傲,也為自己是個炎黃子孫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