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種展示思想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方式,我們應該努力寫出優秀的作文。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評比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作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示。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一
這本書是法國科幻小說家之父——凡爾納寫的。事情是這樣的。
1869年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劍橋天文臺在觀測月球的時候發現,如果于1870年12月1日22時46分40秒,在緯度0~28度之間的地方,用大-炮發射載人炮彈車箱,就可以將人發射到離月球3.7億英里的地方進行觀測。劍橋天文臺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炮俱樂部。
大-炮俱樂部的主席巴比康收到信后說:“我們得找一個符合劍橋天文臺要求的地方。”他的秘書梅斯頓說:“我看咱們美國境內沒有在緯度0~28度之間的區域,而墨西哥有這樣的區域,看來得向墨西哥發動戰爭去奪齲”俱樂部的另一名成員摩根將軍看了看地圖后說:“佛羅里達州有符合要求的區域,所以不用發動戰爭。”梅斯頓說:“佛羅里達州的人同意嗎”巴比康主席說:“我們去聽一聽佛羅里達州人的意見吧。”說著他們就走了。
到佛羅里達州后,巴比康主席問:“我們要用電動大-炮發射一個炮彈車箱,大-炮大約重900磅。你們愿意嗎”佛羅里達人說:“我們雖然只有坦帕城,但是我們符合條件,而且我們愿意。”得克薩斯人說:“我們有十一個城市,選我們吧!”巴比康主席說:“我們根本沒有選你們,因為你們只有北緯29度,不符合條件。我們選佛羅里達州。”剛說完,得克薩斯人使勁地咒罵大-炮俱樂部的成員。梅斯頓趕緊維持秩序,可是維持不住,所以他們趕緊跑到了一個地方,叫亂石崗。巴比康主席說:“就在這發射大-炮吧。”巴比康主席和工人們一起把炮臺建造好了。這時,一位叫阿當的法國人和一位叫尼切爾的船長說:“我們可不可以和你一起到離月球3.7億英里的地方”“當然可以,我正想再帶兩個人一起去呢。”說著,12月1日22時40分到了,他們三位進了炮彈車廂,22時46分到了1、2、3、4、5、6、7、8、9、10、、、、、、35、36、37、38、39、40。一名工程師突然按動電閘,電流被接通了,炮彈呼的一下飛了出去,奔向月球......
按道理他們應該在三天后——12月4日回到地球,可是到了12月11日還是沒有他們的蹤跡。到了12月14日,他們終于平平安安地回到了亂石崗。
我想:現場的觀眾們一定不會忘記這次大-炮的發射。
我想:阿當一定會把這次經歷講給法國人聽的。尼切爾船長一定會把這次探險記載在他的航海日記里的。巴比康主席一定會把這次冒險之旅寫成一本書,經出版社出版,全世界人民看。
我還想:科幻小說家之父凡爾納確實很偉大!人類登上月球已夢想成真。我要向他表示祝賀!
這幾天讀了科幻大師凡爾納的著名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讀完之后酣暢淋漓。雖然這是本科幻書籍,但是書中所涉及的到的物理學知識卻非常奇妙。
書中的主角巴比康主席為了實現人類征服月球的偉大理想,使用了巨型炮彈將三名乘客從地球發送到了月球,最終完成了一項驚心動魄卻無比偉大的實驗。
炮彈采用錐形的形狀,為的是使用流線型減少阻力,也是為了三名乘客能舒適地居住其中。另外,為了發射一枚如此巨大,并且速度如此之快的炮彈,需要制造一門長約幾千米的巨型炮臺,更需要多得能塞滿整整一層樓的燃料。看到這里,我內心不禁澎湃起來,原來任何一項航天工程都是千千萬萬個人經過長期不懈努力的結果。
更令我驚訝的是書中炮彈飛行的理論。我原本以為如果想要到達月球,那么飛行器需要一直向外噴射燃料直至到達月球表面,現在才發現,原來每個星球都是有引力的,只要到達月球與地球引力的平衡點,之后月球的引力就會將飛行器吸引過去,而不需要飛行器自身的推力,甚至這時還需要反向噴氣時飛行器的速度減小,為的是減少降落時的沖擊力。
這些理論真的是聞所未聞,我自己上網查找了資料,發現情況果真如此。此時我不禁佩服起這位幾百年前的作者,他竟然能預言出人類航空的未來,而且他的理論還如此得正確,大師的確是大師。
可是,書中也有不少漏洞,比如說過快的速度產生的摩擦力會使鋁制炮彈過熱融化,在太空中人不可能像平常一樣在地面生活等,但是這些漏洞仍不妨礙凡爾納的這本書成為科幻書籍的經典。
現在,因為這本書的影響,我對天文知識很感興趣,我希望以后能更加深層次地了解太陽系中各個行星的運轉情況,更希望中國能早日實驗登月的夢想。
這些天,我一直在重讀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環游月球》,每讀一次都會被他吸引。
這本書主要講了位于美國巴爾的摩的大炮俱樂部,在南北戰爭后冷清了許多。俱樂部主席因貝·巴比康想出了一個發揮他們天賦的好方法——向月球“宣戰”,將它納入美利堅合眾國的第四十個州!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卻遭到尼切爾船長的反對,并下了不少賭注。在全球各地幾百萬美元的捐款雨點兒般地落入大炮俱樂部的錢箱后,向月球開炮的“哥倫比亞”大炮便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城的亂石崗開工了。
這時,一個叫米歇爾·阿爾當的'法國人要求置身于炮彈內部,飛往月球,并促使巴比康與尼切爾化敵為友,一同飛往月球。12月1日晚10點47分40秒,炮彈搭乘三名游客以16576米每秒的速度飛向宇宙,因一顆火流星的影響,繞月球一周后,在緩沖火箭的后坐力下,最終遺憾地掉回東太平洋的故事。
看完這部小說,我不得不欽佩凡爾納驚人的想象力。向天空垂直發射炮彈,不正是九十年后發射的載人衛星嗎?阿爾當穿上潛水服,想在太空游泳的念頭,不正是一百多年后的太空行走嗎?在凡爾納眾多的科幻小說里,無不彰顯他無窮的想象力和天文、地理、物理、數學、化學等方面難以衡量的知識。
我特別喜歡一個細節:《環游月球》第十五章《拋物線和雙曲線》里介紹,炮彈經過月球南極看到的山脈、大海、森林,后面還加上一句:“是幻覺,還是他們看錯了,抑或是個光學現象?”,大概這樣不會讓反對月球存在生命的人掀起一波波浪潮吧。
在欽佩的同時,我也欣賞巴比康和尼切爾的機智,在不到半小時之內就算好了炮彈的準確速度;也喜歡阿爾當的可愛,葡萄秧、多米諾骨牌,甚至是兩條狗和六只雞也被他塞進了十分擁擠的炮彈。此外,凡爾納還塑造了另一個可愛的形象——俱樂部常任秘書長j.t.馬斯頓。他身殘志不殘,永遠忠實地跟隨者巴比康。他大大咧咧的言語,冒冒失失的行為以及超人的幽默感,貫穿全文。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遐想:如果我有幸登上炮彈,我一定會用相機照下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月球照片!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帶給我無窮的想象空間,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好書。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二
人所共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那么,月球是怎樣形成的呢?目前,經過天文學家研究發現:一顆小行星突然在地球旁邊停了下來,一千年、一萬年……這個小行星越來越大,越來越大,終于有一天,它變成了一顆衛星—月球,這顆衛星天天都圍繞著地球旋轉。
地球已經完全冷卻下來,對于地球剛形成的那種氣候環境真是無法想象。那時候的'天氣炎熱,天空一片紅霞,缺少氧氣,水,任何動物、植物都無法生存,溫度大約有1000度左右。可是有一天,突然發生巨大的海嘯,地球開始翻江倒海,陸地開始移動,海嘯終于停止了,天空變成淺藍,太陽露出了笑臉,海水降低了5米左右,氧氣開始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地球完全冷卻,開始出現海底生物,慢慢的,三葉蟲出現了,蕨類植物出現了,恐龍也誕生了,爬行動物日益繁盛……地球的主宰—人類,閃亮登場。世界變得美好起來,最終,演變成了現在這個美好的家園。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三
這本書是法國科幻小說家之父——凡爾納寫的。事情是這樣的。
1869年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劍橋天文臺在觀測月球的時候發現,如果于1870年12月1日22時46分40秒,在緯度0~28度之間的地方,用大-炮發射載人炮彈車箱,就可以將人發射到離月球3.7億英里的地方進行觀測。劍橋天文臺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炮俱樂部。
大-炮俱樂部的主席巴比康收到信后說:“我們得找一個符合劍橋天文臺要求的地方。”他的秘書梅斯頓說:“我看咱們美國境內沒有在緯度0~28度之間的區域,而墨西哥有這樣的區域,看來得向墨西哥發動戰爭去奪齲”俱樂部的另一名成員摩根將軍看了看地圖后說:“佛羅里達州有符合要求的區域,所以不用發動戰爭。”梅斯頓說:“佛羅里達州的人同意嗎”巴比康主席說:“我們去聽一聽佛羅里達州人的意見吧。”說著他們就走了。
到佛羅里達州后,巴比康主席問:“我們要用電動大-炮發射一個炮彈車箱,大-炮大約重900磅。你們愿意嗎”佛羅里達人說:“我們雖然只有坦帕城,但是我們符合條件,而且我們愿意。”得克薩斯人說:“我們有十一個城市,選我們吧!”巴比康主席說:“我們根本沒有選你們,因為你們只有北緯29度,不符合條件。我們選佛羅里達州。”剛說完,得克薩斯人使勁地咒罵大-炮俱樂部的成員。梅斯頓趕緊維持秩序,可是維持不住,所以他們趕緊跑到了一個地方,叫亂石崗。巴比康主席說:“就在這發射大-炮吧。”巴比康主席和工人們一起把炮臺建造好了。這時,一位叫阿當的法國人和一位叫尼切爾的船長說:“我們可不可以和你一起到離月球3.7億英里的地方”“當然可以,我正想再帶兩個人一起去呢。”說著,12月1日22時40分到了,他們三位進了炮彈車廂,22時46分到了1、2、3、4、5、6、7、8、9、10、35、36、37、38、39、40。一名工程師突然按動電閘,電流被接通了,炮彈呼的一下飛了出去,奔向月球......
按道理他們應該在三天后——12月4日回到地球,可是到了12月11日還是沒有他們的蹤跡。到了12月14日,他們終于平平安安地回到了亂石崗。
我想:現場的觀眾們一定不會忘記這次大-炮的發射。
我想:阿當一定會把這次經歷講給法國人聽的。尼切爾船長一定會把這次探險記載在他的航海日記里的。巴比康主席一定會把這次冒險之旅寫成一本書,經出版社出版,全世界人民看。
我還想:科幻小說家之父凡爾納確實很偉大!人類登上月球已夢想成真。我要向他表示祝賀!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四
“哎喲,疼死我了……”我一邊捂著肚子,一邊抱怨,這時,月亮妹妹跑了過來,問:“地球姐姐,你怎么了?臉色為什么這么不好?是病了嗎?我先帶你去找醫生吧!”說完,她扶著我走出家門,來到了星際醫院。
在醫院,彗星醫生幫我檢查了一下身體,嚴肅地說:“人類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要不是你,他們住在哪里?”我一臉怨氣:“最近人類越來越猖狂了,他們隨意砍伐樹木,破壞土地,使土地大面積的沙漠化,把我的'外表弄得臟到極點,他們發動戰爭,把我搞得千瘡百孔,他們隨意焚燒,我的眼睛都變得渾濁不堪,幾近失明……”我滔滔不絕地說著,對人類厭惡到極點。
月亮妹妹說:“我們必須趕快行動起來,不能讓他們胡作非為,一定要阻止他們,不能讓地球姐姐的病情繼續惡化了。”
“對!”醫生肯定地說,“我們從現在開始做起。”
看著他們的模樣,我感動極了,眼淚一滴一滴地掉了下來,我感激地說:“謝謝你們。”
人類啊,保護我吧,愛護我吧,沒了我,總有一天你們會走投無路,自取滅亡。
老師點評:設身處地,想象新奇、豐富,細節逼真動情。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五
我曾經聽到過,這是一段使我非常傷心的`對話:
“地球哥哥,我真羨慕你身上的勃勃生機,可我呢,剛上來了幾位客人,還沒住多長時間呢,就都走了”。月亮幽幽的小聲說。
“其實我也有苦衷啊!”這時,地球說話了。“人們破壞了我的大氣層和臭氧,還亂砍、亂伐樹木,使我的身體出現了一大塊一大塊的黃斑。”
“那你應該去看病呀!”月亮焦急的說。
“我知道,可{銀河醫生}說,只有人類才能保護我啊,唉!”地球哥哥無可奈何的嘆了口氣。
“那你趕快去{宇宙中心醫院}搶救啊”月亮說。
“我也去過了,也沒有用啊。”地球停心的哭了……。
正是這些話讓我難過,為什么大家總是不能保護和認真愛護環境呢?地球哥哥,我會爭當環保小衛士,我們一定會治好你身上的“傷痛”。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都要愛護它……。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六
“轟”一個炮彈車廂載著三位英雄——巴比康、米歇爾、尼切爾飛向月球,因彗星影響,他們的車廂沒有到達月球,只是像衛星般繞著月球轉,在經歷了種種歷險后,他們終于返回地球。這是發生在《從地球到月球——環游月球》書中的情節。本書講了美國大炮俱樂部的會員為月球之旅所做的準備工作,以及三位主角的月球冒險歷程。
書中有一位人物總是能引我哈哈大笑,那便是大炮俱樂部秘書j.t.馬斯頓。這位正直的大炮發明家身殘志堅,他的出場總是給月球旅行準備工作,增添生氣和活力,大大咧咧風趣的言語,冒冒失失的行為總能給讀者帶來快樂,他的友愛、冒險、積極的精神以幽默風趣的形式貫穿全文。吸引著我一口氣讀完整本書,回味無窮。
如果說吸引我的僅僅是那幽默的人物,大膽的想象,那就錯了。小說涉及天文、地理的知識并非憑空想象,都是有科學依據的,絕不是信手拈來。這本書的作者是儒爾凡爾納,是位法國作家,在十九世紀所寫的科幻小說。在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都一一印證實現,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幻想小說家。如果說凡爾納沒有扎實的文筆,豈能寫出如此吸引人的文章;如果說凡爾納沒有相應的`科普知識,豈能寫出這本科幻小說。篇七:
《從地球到月球/環游月球》是由兩篇小說合而成的一本科幻小說,書中描述了作者以及人類對月球的美好幻想。在作者的筆下,主人公是幾位性鮮明、頑強不屈、敢于挑戰的人物,他們組成了一個“炮彈俱樂部”,由于受戰爭的影響,他們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特征——缺胳膊少腿,但是,雖然他們身體殘疾,可他們一直還是直分堅定的,他們靠著頑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水滴石穿的精神,穿越了地球的大氣層,來到了神秘、浩瀚的宇宙。
其實,作者描述的人物在我們實際生活中也能夠看到他們的影子。每個人心中都有著遠大的理想,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為心中的理想奠定基礎。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總有一天,理想便會實現,即使實現不了,你也會發現在為實現這個理想的同時,你已經做了點點滴滴的小事,生活也因充實變得美麗。
同樣,學習也是如此,你不斷地閱讀,就像干燥的海綿貪婪地吮吸著知識的甘霖,知識便在不知不覺中在你的大腦里一點一點地積累著,你的學習便能一點一點地提高,哪怕每天只進步一點點,總有一天,你能攀上人生的頂峰。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七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從地球到月球》這本書具有科學的介紹也讓我們明白了科學的道理!
這本書主要講了國南北戰爭結束后,巴爾的摩城大炮俱樂部這是大炮發明家俱樂部)主席巴比康提議向月球發射一顆炮彈,建立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聯系。法國冒險家米歇爾·阿當獲悉這一消息后,建議造一顆空心炮彈,他準備乘這顆炮彈到月球去探險。
巴比康、米歇爾·阿當和尼卻爾船長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在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一日乘這顆炮彈出發了。但是他們沒有到達目的地,炮彈并沒有在月球上著陸,卻在離月球二千八百英里的地方繞月運行。
這三位冒險家的命運如何呢?據劍橋天文臺的觀測,只有兩種可能,月球的引力征服了這顆炮彈,三位旅行家最后到達目的地;另一種可能是炮彈被束縛在一個固定的軌道上,永遠環繞月球運行。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告訴我們科學的知識,也讓我們知道怎樣發明大炮……我看了這本書覺得我發現了一個道理只要努力學習,向學習有了解,長大后就無所作為。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八
這些天,我一直在重讀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環游月球》,每讀一次都會被他吸引。
這本書主要講了位于美國巴爾的摩的大炮俱樂部,在南北戰爭后冷清了許多。俱樂部主席因貝?巴比康想出了一個發揮他們天賦的好方法——向月球“宣戰”,將它納入美利堅合眾國的第四十個州!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卻遭到尼切爾船長的反對,并下了不少賭注。在全球各地幾百萬美元的捐款雨點兒般地落入大炮俱樂部的錢箱后,向月球開炮的“哥倫比亞”大炮便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城的亂石崗開工了。
這時,一個叫米歇爾?阿爾當的法國人要求置身于炮彈內部,飛往月球,并促使巴比康與尼切爾化敵為友,一同飛往月球。12月1日晚10點47分40秒,炮彈搭乘三名游客以16576米每秒的速度飛向宇宙,因一顆火流星的影響,繞月球一周后,在緩沖火箭的后坐力下,最終遺憾地掉回東太平洋的故事。
看完這部小說,我不得不欽佩凡爾納驚人的想象力。向天空垂直發射炮彈,不正是九十年后發射的載人衛星嗎?阿爾當穿上潛水服,想在太空游泳的念頭,不正是一百多年后的太空行走嗎?在凡爾納眾多的科幻小說里,無不彰顯他無窮的想象力和天文、地理、物理、數學、化學等方面難以衡量的知識。
我特別喜歡一個細節:《環游月球》第十五章《拋物線和雙曲線》里介紹,炮彈經過月球南極看到的山脈、大海、森林,后面還加上一句:“是幻覺,還是他們看錯了,抑或是個光學現象?”,大概這樣不會讓反對月球存在生命的人掀起一波波浪潮吧。
在欽佩的同時,我也欣賞巴比康和尼切爾的機智,在不到半小時之內就算好了炮彈的準確速度;也喜歡阿爾當的可愛,葡萄秧、多米諾骨牌,甚至是兩條狗和六只雞也被他塞進了十分擁擠的炮彈。此外,凡爾納還塑造了另一個可愛的形象——俱樂部常任秘書長j?t?馬斯頓。他身殘志不殘,永遠忠實地跟隨者巴比康。他大大咧咧的言語,冒冒失失的行為以及超人的幽默感,貫穿全文。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遐想:如果我有幸登上炮彈,我一定會用相機照下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月球照片!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帶給我無窮的想象空間,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好書。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九
《從地球到月球》科幻繪本的作者是儒勒·凡爾納,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因比·巴比凱恩。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因比·巴比凱恩建造了一門世界上最大的月球探索大炮——和平大炮。
因比·巴比凱恩很有想法。他是一個武器發明家,他的房子是大炮形狀的。因為那時候是和平時代,武器發明家都沒了用武之地,所以他設計了和平大炮。
因比·巴比凱恩很勤奮。他從書中知道了月球的知識。他向最有名的'天文學家虛心請教。他還用望遠鏡探索了月球。
因比·巴比凱恩很周全。他想到這門和平大炮需要支持者、金錢、規劃和場地。
因比·巴比凱恩很幽默。當他的同伴異想天開想要帶上馬匹、驢子和奶牛的時候,他說“我親愛的同伴,這炮彈是研究科學的飛船,可不是諾亞方舟。”
我覺得他很偉大。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十
你可曾想過,當在沒有火箭,沒有云在飛船的時候,人們對這廣闊而又燦爛的星空時,會怎么想呢?是有自己的想象,說月球上有月兔與嫦娥。活著是一顆一顆的張衡一樣,慢慢的數天上的星星。要不然就是如同從古到今的天文學家,觀察著天空的奧秘。而在人類沒有那些高科技的時候,又是怎樣知道那美麗的月丘呢?《從地球到月球》這本書就是一本講述了月球天體的書。
這本書是由著名的凡爾納所寫的,當時所在的年代,是沒有一個個高科技來上月球的,可是作者卻用他的奇思妙想和精確的數字展現了月球,而且與現代人們上了月球的景象與數字絲毫不差!說明了作者的文筆高差。這本書講述了在南北戰爭過后,由于當時的一所槍炮俱樂部人員對槍炮沒了研究的價值,所以整天無所事事,然而,俱樂部的主席巴比凱恩提出了制造一枚到月球的炮彈,讓人類與月球有更好的聯系,讓地球更好的知道月球與外太空奇妙與神奇。這個驚人的舉動,讓當時的整個世界都歡呼了,世界上的人都在注意關心著,無數人對月球進行了解,于是,炮彈俱樂部的主席與幾個資深的成員進行了探討會議,談論了用做炮彈的材質,重量大小等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參考了歷來的大炮的火藥外形結構的制作,最后,統一決定了空心炮彈的機構。經過無數次的波折與困難,終于造出了這枚舉世無雙的“載人炮彈”,主席巴比凱恩和米歇爾還有尼科爾船長登上了炮彈,乘著這枚炮彈開始人類首次的太空之旅。可是,他們并沒有到達目的地,而是從月球的旁邊擦肩而過,但是卻被月球的引力吸住了,成了月球的一顆衛星。
英勇的三個人上了太空,永遠的被天文學記錄著,他們勇氣和忠誠,他們這幾位英雄用于拓展人類知識的領域,不畏艱險的飛向太空,成功的為人類開拓了新的奧秘!是的,生活之中的發現是無限奇妙的,只有你想的到,沒有你做不到!未來,在新的世界里,人類會做到現在我們做不到的奇事。
小時候,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著名的地理學家魏格納所發現的大陸漂移說,他是用自己的想象力來發現的,而我,就是因為這篇文章,而啟發到了根據那些電影中的時光機,我一直在想:假如根據愛因斯坦的光速理論的話,人類如果利用那是不是可以發明出時光機呢?雖然現在的我還不能做到,但是我相信,我信任,在我的未來,造福人類的時光機必會誕生的!
智慧萬歲!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十一
地球爺爺咳了好一會兒,才慢慢抬起頭來,痛苦地說:“我得了嚴重的肺炎。”人類聽了,哈哈大笑,不屑一顧地說:“這算什么病啊,我們人類擁有最優秀的醫生和最先進的醫療儀器,別說你這小小的肺炎了,連今年的非典都被人類征服了,難道還有什么治不了的病嗎?”
“哦喝,哦喝”我早就聽說人類是全宇宙最高級、最聰明的動物,我向來十分欣賞你們,包括你們的智慧。但你們有一種改不掉的惡習,就是不注意環保。地球爺爺無可奈何地說。人類聽了,憤憤不平地說:“怎么不注意環保了?為了建設你,我們每天都在廢寢忘食在工作,科技日新月異,你看,一幢幢高樓,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你不為我們的成就感到驕傲嗎?”
地球爺爺搖了搖頭,嘆息道;“雖然我為你們感到驕傲,但你們不合理利用,亂砍、亂伐、亂建,造成了生態失去平衡;你們的汽車、工廠、發電廠排放到大氣中的廢氣,特別是二氧化碳,污染了我的肺部,現在我的整個肺部都是黑的。太陽醫生說了,如果長此以往,這些廢氣還會阻礙我熱量的排出,我的體溫將越來越高,到2050年,我的體溫將會升高2-4攝氏度。到那時,南極冰層將會融化,海灘將被海水吞沒,萬頃良田將蕩然無存。數以萬計的居民將背井離鄉,尋求生地,甚至將引發為生存而發動的戰爭。”地球爺爺說完,又一次傷心地低下頭。
人類聽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人類恍然大悟。
于是人類向地球爺爺做了最真誠的道歉:“我們一定牢牢記你的教悔,不再亂砍亂伐,保護好水資源。人們向你保證:一定利用我們的智慧,讓所有的地球人都來保護你,治好你上所有的疾病,讓明天的天空更湛藍,河水更澄碧。”
地球爺爺破涕為笑。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十二
杞人憂天不可笑,憂天,人類才可以自救。
我:伯伯為什么愁眉不展、淚流滿面哪?
我:天空不再清澈和湛藍,那么高山和大海可以幸免于難吧?
地球:孩子,你太天真了。人類對環境的污染,已經無處不在了。珠峰的雪樣中含汞含錳;大西洋海底有鉛、鉻沉積;南極企鵝的體內含苯;北極煙霧的酸度加濃。老虎的種類銳減;全球氣候變暖(我現在整天處在低燒狀態);你們人類的科學家預測說,到20xx年,全球氣溫將比現在高0。5度。生活在我懷抱里的許多孩子將會消失、滅絕。
我:啊!地球伯伯,那我們人類哪?
地球:唉!人類本來是我最鐘愛的孩子。可是太貪心了。不肯和其他的動植物和睦相處,不僅害了其他生物,身他們無處安身,自己也自食苦果了。由于環境污染嚴重,現在地球上每天有400萬人患上各種環境疾病。
地球:孩子,其實你們明白該怎樣做。
地球與月球的對話范文(13篇)篇十三
從地球到月球?這在今天看來只不過是一個登月計劃而已。探測器不說,就連宇航員都有12位被送上了月球。其中,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一小步時就說:“這雖然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可在儒勒·凡爾納的時代,登月僅停留在人們的幻想中,踩一踩月球更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于是,凡爾納就讓《從地球到月球》中的主人公代自己,進行了一次瘋狂的登月之旅。
書中的主人公巴比康是美國大炮協會會長。南北戰爭結束后,他一直致力于研制一種超級大炮,目的是為了把一顆超級炮彈送上月球。這被美國人認為是一個笑話,可巴比康卻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規劃著大炮的每一部分。他用于計算大炮威力的公式讓我眼花繚亂,他的工作效率更讓我折服。當碩大無朋、精準無比的炮筒鑄好后,又有一位名叫米歇爾·阿爾當的法國人令美國沸騰了——他要坐著炮彈上月球!可怎么回來呢?不回來了!這種為一探月球的究竟而甘愿放棄自己生命的壯舉,是一種多么豪邁的冒險精神啊!這倒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這個法國人與眾不同的性格——自由、豪放。最終,巴比康、阿爾當和尼切爾船長坐入炮彈,踏上了奔赴月球的征程。
凡爾納真是“未卜先知”,盡管他活著的時候還沒有任何一種航天器到過太空,但他描述巴比康一行人在炮彈飛船中的種種見聞時,竟和現代宇航員所真實經歷的相差無幾,這當然需要聰明過人的腦瓜和極為豐富的學識。比如,炮彈發射的一剎那,“旅客”感受到的巨大沖擊力和壓力:飛行途中打開舷窗,由于內外壓力差,艙內的東西會像炮彈一樣飛出去;從舷窗往外看,地球像月球一樣掛在天上;等等。我認為,這也是此書的精華所在。
最后,巴比康他們登陸月球了嗎?沒有,他們最終還是沒完成夢想中的那“一小步”。但不圓滿的故事同樣可以讓人讀得津津有味——在炮彈飛行的途中,由于和一顆彗星不期而遇,偏離了預定的軌道,被月球引力捕獲,成了月球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三位英雄在環游月球之后,點燃火箭返回了地球。當然,這是后話了。
覺得不可思議,對嗎?在這本書中,儒勒·凡爾納以作家的細膩,科學家的嚴謹,向我們描述了他心中那段奇幻的旅程。可以這么說,因為有了凡爾納,19世紀的人們又離夢想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