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教學的基礎,它對教師的工作起到了指導和規范的作用。如果你正在為教學工作計劃苦惱,不妨看看這些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一
分別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側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就可以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
(板書)2.實驗電路。
2.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如圖所示。
3.要比較方便地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以獲得三次不同的.電壓值和相應的電流值,電路中應安裝什么裝置?怎樣將它連入電路?(此問題機動)。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給出完整的實驗電路圖(如右圖)。
講解學生分組實驗的注意事項:
(1)為便于實驗操作,要考慮器材在桌上的碼放位置。
(2)實驗時,電源電壓取4伏,電壓表的量程取3伏,電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為5歐的繞線電阻做被測電阻進行實驗,調節滑片的位置,使電壓表的示數分別為1伏、2伏和3伏,觀察每次的電流值,以求出各次電阻值和電阻的平均值,然后換用阻值為10歐的電阻重做上述實驗。
(4)其它注意事項同往常一樣。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表。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檢查。
實驗完畢,整理儀器。請幾個實驗組的同學匯報實驗數據,教師將實驗數據填入表中。
討論:
(三)鞏固知識。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1.完成實驗報告。
2.課本習題。
3.預習:串聯電路電流的關系和電壓的關系分別是什么?
【評析】。
這個實驗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講課中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伏安法測電阻是一個很重要的實驗,以后的應用也比較多,因此要進一步強調這個實驗的重要性和用這個方法測電阻的實用性。
2.要通過這個實驗進一步說明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3.實驗中要向學生說明自己聯好電路后一定要經過教師檢查方可按下電鍵實驗。
4.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電阻值不隨u,i變的物理實質,讓同學進一步體會數學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等同理解,要強調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義,不要犯電阻的大小跟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的錯誤。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二
研究串、并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
實驗器材(每一實驗小組):
電源,一只電流表,兩個小燈泡(附燈座),一個開關,導線若干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電流表使用。
1)連接形式。
2)量程和分度值。
3)讀數。
二、教師講解示范。
1)連接電路時,一定要把開關打開.使用電源絕對不允許用導線直接跟電源兩極相連,以防短路.
2)連線的先后次序.應根據電路圖按照一定的順序連接(一般從電源正極出發),防止漏接或錯接.讓學生從開始做電學實驗就養成這種接線的良好習慣.
3)接線的技能。
4)了解實驗室用的是什么種類的電源,分清電源的正、負極.
6)連線完畢,對照電路圖,按接線的思路順序檢查一遍電路,再閉合開關.
7)對沒有把握的電路,用試觸(瞬時碰接)的方法,試探接通電路.一般提倡用這種方法.
8)如果發生故障應立即斷開電路,然后從電源的一個極出發,逐段檢查原因.
9)做好實驗紀錄.讀數要客觀,要實事求是.
10)實驗結束后,整理好實驗器材使其恢復原狀.
三、學生對實驗提出疑問,并核查本組實驗器材。
四、學生實驗。
實驗步驟。
數據記錄。
數據分析并得出結論。
(以上均參考參考教材)。
五、實驗結果交流。
六、完成實驗報告(可作為作業)。
探究活動。
【課題】擴展實驗:研究混聯電路中干路電流和各支路電流的關系。
【組織】小組。
【流程】。
設計實驗電路。
設計記錄表格。
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并于串、并兩電路中電流關系進行比較.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三
1.測導體的電阻值,在沒有多用電表的情況下,還可用____和____來測量。這個實驗方法叫____。實驗的原理式_________。
2.上述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3.上述實驗中除了需要待測電阻、電壓表、電鍵、滑動變阻器外還需要____、____、____。
4.伏安法測導體電阻是根據____定律。測多組數據是為了提高導體阻值的____。要獲得3組不同數據,實驗器材中____________能起這個作用。
5.在連線過程中,電鍵應該____,實驗開始時滑動變阻器應當使它的電阻____。在實驗連線中當使用左下接線柱時,則滑片p應移到____接線柱(以下填充回答仍以此接法為準)。
6.合上電鍵,當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時,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如圖1(a)和(b)所示,則電壓表讀為____,電流表讀數是____安,待測導體的電阻為____歐。
7.當滑片向左移動過程中,電流表讀數____,電壓表讀數____。
8.當滑片移到最左端時,電壓表的示數應接近____伏。把這時電流表指針應指位置在圖2中標出(電路由2節串聯干電池供電)。
二、作圖題。
1.根據圖3所給的實驗器材,設計一個測導體電阻的.電路圖,并把圖3中的各元件用筆線連接起來,要求滑片向左移時,電流表示數增大。
2.給你一個電池組、一個電壓表、一個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和幾根導線,請畫出設計電路圖,說明測定另一個未知電阻阻值的方法。
3.給你一個電池組、一個電流表、一個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和幾根導線,請畫出設計電路圖,說明測定另一個未知電阻阻值的方法。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四
教材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光、電動機磚動”現象提出問題:燈泡發光、電動機轉動,都需要電流,那么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結論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的講解點撥.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類比電流、閥門類比開關、渦輪類比電燈、抽水機類比電源、水位差類比電壓.讓學生體會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類比“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用“抽水機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類比“電源是形成電源的原因”;用“流動的水沖動水輪機轉動”類比“流動的電荷使燈泡發光”.
在學生初步知道電源、電壓、電流的作用后,介紹了電壓有高低、電壓的單位;介紹了生產、生活中的用電器的電壓值,是學生感覺到“電壓”就在我們身邊.
電壓概念的初步建立過程充分體現了“類比的科學方法”,把難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說明使學生容易理解.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五
知識目標:
1.學習正確使用電流表.
2.研究串聯和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及對串并聯電路中電流規律的總結,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樹立用實驗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思想,對待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實驗旨在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電流表,培養學生連接電路的技能和更具體的認識串、并聯電路,并通過實驗使學生自己總結出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從而更好的認識這一規律.從教材安排上看,這是一個探索性實驗.
“用電流表測電流”的實驗是學生第一次遇到的定量的電學實驗,在本實驗中,學生要完成從組成電路到讀取數據的各種技能,對學生的技能要求比較明顯,并且要正確對待和分析實驗數據,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客觀分析的`方法.
教法建議。
2)這是學生第一次做電學實驗,要提出嚴格要求.逐步使學生養成嚴肅認真的實驗作風和按操作規程做實驗的習慣.
3)在學生動手實驗之前,教室要進行一次本實驗的示范操作,以減少學生實驗的盲目性.并且示范要按實驗步驟進行,應注意把有關知識、技能、非智力因素交叉融合在一起,穿插在各個有關的實驗步驟中講解,以求通過示范,達到清晰實驗思路、規范式樣操作、培養良好習慣等目的.
4)本節課的任務很重,具有一定的難度,實驗前,必須首先掌握如下幾方面的內容:首先是串、并聯電路的區別;其次是電流表的使用規則,并明確電路元件的特性和作用.另外可讓學生預習實驗內容,了解本實驗是一個探索性實驗,明確探索的目的是什么.
5)實驗課應盡可能的讓學生多支配實驗時間,教師講解要簡介明了.
教學設計方案。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六
1.知道電源的作用、電壓的單位,知道生活、生產中常見的電壓值。
2.知道電壓表是測量電路兩端電壓的儀表和電壓表在電路中的符號3.通過練習會將電壓表接到被測電路的兩端測電壓,會讀電壓表的讀數。
教學重難點。
知道電壓的單位,學會使用電壓表測量電路兩端的電壓,會讀電壓表的讀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課件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觀看。
過渡語:了解了學習目標,請根據自學指導認真自學課本,時間約7分鐘。
二、先學環節。
(一)出示自學指導。
1.閱讀課本p55—56,了解電源的作用,電壓的單位、符號,電壓常用單位及其換算,知道生活、生產中常見的電壓值。
2.看課本p57—58,知道電壓表的作用及在電路中的符號,記住電壓表的使用方法,會使用電壓表是測量電路兩端電壓。
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完成檢測題。
(二)學生自學教材,師巡視。
(三)自學檢測反饋。
要求:7分鐘完成自學檢測題,讓5個小組的的同學到黑板前展示,書寫成績和題目成績記入小組量化,要求書寫認真、規范,下面同學交換學案,小組長組織成員用紅筆將錯誤畫出,準備更正。
1.要在一段電路中產生電流,電路兩端就要有________,在電路中提供電壓的裝置是________。
2.電壓用字母________表示,國際單位是________,簡稱________,符號是________。電壓的單位還有________、________,它們的換算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
5.怎樣在電壓表上讀數(與電流表讀數類比)。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
三、后教環節。
(一)展示交流,統一答案。
先交換學案,然后更正。選取4個小組同學分別展1個題目,下面同學提出修改和補充建議,老師要做出及時評價,2分鐘時間讓學生用紅筆更正,提出先學中未解決的疑惑,小組或全班討論解決。
(二)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小組合作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并用電壓表測出小燈泡和干電池兩端的電壓,進一步總結電壓表的使用和讀數方法。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七
1.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學會用伏安法測導體的電阻。加深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2.進一步提高綜合使用電學儀器進行電學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伏安法測電阻。
教具。
學生電源,直流電流表,直流電壓表,滑動變阻器(50ω,1.5a),電鍵,繞線電阻(5ω、10ω各一個),導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l)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分別是什么?
(2)歐姆定律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測定導體電阻大小的方法,這種方法叫什么?
本節課將通過分組實驗,學習用伏安法測定導體的電阻。
(二)講授新課。
問: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是什么?
(板書)1.實驗原理。
分別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側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就可以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
(板書)2.實驗電路。
2.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如圖所示。
3.要比較方便地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以獲得三次不同的電壓值和相應的電流值,電路中應安裝什么裝置?怎樣將它連入電路?(此問題機動)。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給出完整的實驗電路圖(如右圖)。
講解學生分組實驗的注意事項:
(1)為便于實驗操作,要考慮器材在桌上的碼放位置。
(2)實驗時,電源電壓取4伏,電壓表的量程取3伏,電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為5歐的繞線電阻做被測電阻進行實驗,調節滑片的`位置,使電壓表的示數分別為1伏、2伏和3伏,觀察每次的電流值,以求出各次電阻值和電阻的平均值,然后換用阻值為10歐的電阻重做上述實驗。
(4)其它注意事項同往常一樣。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表。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檢查。
實驗完畢,整理儀器。請幾個實驗組的同學匯報實驗數據,教師將實驗數據填入表中。
討論:
(三)鞏固知識。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1.完成實驗報告。
2.課本習題。
3.預習:串聯電路電流的關系和電壓的關系分別是什么?
(曹廣建)。
【評析】。
這個實驗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講課中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伏安法測電阻是一個很重要的實驗,以后的應用也比較多,因此要進一步強調這個實驗的重要性和用這個方法測電阻的實用性。
2.要通過這個實驗進一步說明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3.實驗中要向學生說明自己聯好電路后一定要經過教師檢查方可按下電鍵實驗。
4.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電阻值不隨u,i變的物理實質,讓同學進一步體會數學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等同理解,要強調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義,不要犯電阻的大小跟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的錯誤。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八
1.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學會用伏安法測導體的電阻。加深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2.進一步提高綜合使用電學儀器進行電學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伏安法測電阻。
教具。
學生電源,直流電流表,直流電壓表,滑動變阻器(50ω,1.5a),電鍵,繞線電阻(5ω、10ω各一個),導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l)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分別是什么?
(2)歐姆定律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測定導體電阻大小的方法,這種方法叫什么?
本節課將通過分組實驗,學習用伏安法測定導體的電阻。
(二)講授新課。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九
1、知道機械運動。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象。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射的地球同步衛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的媒體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十
2、知道電壓的單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關系;。
3、記住干電池和家庭電路的電壓.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想象、類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1、體會類比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養學生學科知識聯系實際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光、電動機磚動”現象提出問題:燈泡發光、電動機轉動,都需要電流,那么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結論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的講解點撥.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類比電流、閥門類比開關、渦輪類比電燈、抽水機類比電源、水位差類比電壓.讓學生體會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類比“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用“抽水機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類比“電源是形成電源的原因”;用“流動的水沖動水輪機轉動”類比“流動的電荷使燈泡發光”.
在學生初步知道電源、電壓、電流的作用后,介紹了電壓有高低、電壓的單位;介紹了生產、生活中的用電器的電壓值,是學生感覺到“電壓”就在我們身邊.
電壓概念的初步建立過程充分體現了“類比的科學方法”,把難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說明使學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議。
演示一個顯示電路通電的實驗(小燈泡發光),啟發指出電路中有電流提問電流是怎樣產生的?若學生回答是因為電路中接有電源,則可進一步提問:有電源為什么就會有電流呢?學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們的正確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課.
1.用類比法講解電流形成電流原因。
對初中學生可以采用類比方法,說明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首先作好課本圖6-1演示實驗,讓學生看到a、b兩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沖動渦輪轉動的原因,當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動.要讓水持續流動,就需要用抽水機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兩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來演示課本圖6-2實驗并用掛圖與圖6-1進行類比說明:
由以上類比,啟發學生歸納出:水的流動是因為有水壓,電荷作定向移動是因為有電壓.因此可知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使提供電壓的裝置.
注意:講授電壓時,還需著重指明是那段電路兩段的電壓.常說的“電路上的電壓”,指的是“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
2.電壓的高低和單位。
先從水壓有大小引出電壓也應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實驗:
(1)用1節、2節、3節干電池分別給同一個小燈泡通電(選用額定電壓為3.8v的燈泡),小燈泡的亮度不一樣.
(2)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3)介紹電壓的單位:伏特(v).一接干電池電壓1.5v,家庭電路電壓220v.比伏大的單位有千伏(kv),高壓輸電線間的電壓達幾千伏甚至到幾萬伏.比伏小的單位友毫伏(mv).
(4)在講完電壓的單位之后,認真地介紹課本圖6-4的幾種電壓值,還可以多介紹一些生產、生活中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值,可以布置查找記錄電源、用電器額定電壓值的家庭作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討論“想象議議”中的問題,可以起到鞏固、歸納本節知識的作用:用電器工作需要通過電流,產生電流需要在用電器兩端加上電壓,提供電壓需要電源.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應當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互動”的新理念,為避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一系列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學習方法、片楊能力.
一、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電燈發光、電冰箱制冷等用電器工作時都有電流通過,電荷是怎樣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呢?在學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進行下面的活動.
二、類比說明,講解電壓。
1.演示水流沖動渦輪機轉動實驗,提出問題:水為什么會流動?怎樣才能使水持續流動?兩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會流動;抽水機不斷地把低處的水抽到高處,使兩容器內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燈泡發光實驗,用類比方法講解“電壓使電路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類比的方法要具體,可以參考下面的方式:
3.對電壓高低的認識,要從具體現象入手,使學生對電壓的高低有直觀的認識.可以演示“利用不同節數干電池給同一小燈泡供電,觀察其亮度的變化.”由此說明,燈泡兩端的電壓越高,表現出燈泡發光越亮.在此基礎上,再演示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1.電壓的單位教學可以直接給出定義,但對伏特、千伏、毫伏間的換算要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落實.
2.對電壓單位的初步認識,可以從生產、生活中的一些電源、用電器的電壓標值中確認識、去了解.
以上教學要求和方法,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一般的學校和學生都應該能做到.如果有的學校沒有小抽水機和渦輪,可以用下面的實驗加以說明:
如圖2,兩個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軟膠管相連,中間用卡子卡住,兩邊的水面不相平,當把卡子打開后,看到水從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動.由此說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動的原因.
接下來可以提問:要讓水持續不斷地流動,應當采取什么方法?
不斷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穩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來說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機來完成,給出掛圖說明.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討論電壓和電流的關系.典型例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例題.關于電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
b.電路中無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無電壓。
c.電路兩端必須有電壓,才可能有電流。
d.電路中有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有電壓。
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練習電壓單位換算.如:220v=______kv,4.5v=______mv.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十一
3、記住干電池和家庭電路的電壓.。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想象、類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1、體會類比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養學生學科知識聯系實際的意識.
由以上類比,啟發學生歸納出:水的流動是因為有水壓,電荷作定向移動是因為有電壓.因此可知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使提供電壓的裝置.
注意:講授電壓時,還需著重指明是那段電路兩段的電壓.常說的“電路上的電壓”,指的是“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
3、電壓的高低和單位。
先從水壓有大小引出電壓也應有大?。ǜ叩停?,在做下面的實驗:
(1)用1節、2節、3節干電池分別給同一個小燈泡通電(選用額定電壓為3.8v的燈泡),小燈泡的亮度不一樣.
(2)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3)介紹電壓的單位:伏特(v).一接干電池電壓1.5v,家庭電路電壓220v.比伏大的單位有千伏(kv),高壓輸電線間的電壓達幾千伏甚至到幾萬伏.比伏小的單位友毫伏(mv).
(4)在講完電壓的單位之后,認真地介紹課本圖6-4的幾種電壓值,還可以多介紹一些生產、生活中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值,可以布置查找記錄電源、用電器額定電壓值的家庭作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討論“想象議議”中的問題,可以起到鞏固、歸納本節知識的作用:用電器工作需要通過電流,產生電流需要在用電器兩端加上電壓,提供電壓需要電源.
教學過程應當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互動”的新理念,為避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一系列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知識、鞏固知識、方法、片楊能力.
一、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電燈發光、電冰箱制冷等用電器工作時都有電流通過,電荷是怎樣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呢?在學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進行下面的活動.
二、類比說明,講解電壓。
1.演示水流沖動渦輪機轉動實驗,提出問題:水為什么會流動?怎樣才能使水持續流動?兩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會流動;抽水機不斷地把低處的水抽到高處,使兩容器內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燈泡發光實驗,用類比方法講解“電壓使電路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類比的方法要具體,可以參考下面的方式:
3.對電壓高低的認識,要從具體現象入手,使學生對電壓的高低有直觀的認識.可以演示“利用不同節數干電池給同一小燈泡供電,觀察其亮度的變化.”由此說明,燈泡兩端的電壓越高,表現出燈泡發光越亮.在此基礎上,再演示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三、電壓的`單位。
1.電壓的單位教學可以直接給出定義,但對伏特、千伏、毫伏間的換算要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落實.
2.對電壓單位的初步認識,可以從生產、生活中的一些電源、用電器的電壓標值中確認識、去了解.
以上教學要求和方法,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一般的學校和學生都應該能做到.如果有的學校沒有小抽水機和渦輪,可以用下面的實驗加以說明:
如圖2,兩個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軟膠管相連,中間用卡子卡住,兩邊的水面不相平,當把卡子打開后,看到水從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動.由此說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動的原因.
接下來可以提問:要讓水持續不斷地流動,應當采取什么方法?
不斷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穩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來說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機來完成,給出掛圖說明.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討論電壓和電流的關系.典型例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例題.關于電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
b.電路中無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無電壓。
c.電路兩端必須有電壓,才可能有電流。
d.電路中有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有電壓。
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練習電壓單位換算.如:220v=______kv,4.5v=______mv.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十二
2、知道的單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關系;。
3、記住干電池和家庭電路的.
培養學生想象、類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1、體會類比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養學生學科知識聯系實際的意識.
教材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光、電動機磚動現象提出問題:燈泡發光、電動機轉動,都需要電流,那么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結論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的講解點撥.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類比電流、閥門類比開關、渦輪類比電燈、抽水機類比電源、水位差類比.讓學生體會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類比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用抽水機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類比電源是形成電源的原因用流動的水沖動水輪機轉動類比流動的電荷使燈泡發光.
在學生初步知道電源、、電流的作用后,介紹了有高低、的單位;介紹了生產、生活中的用電器的值,是學生感覺到就在我們身邊.
概念的初步建立過程充分體現了類比的科學方法,把難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說明使學生容易理解.
演示一個顯示電路通電的實驗(小燈泡發光),啟發指出電路中有電流.提問電流是怎樣產生的?若學生回答是因為電路中接有電源,則可進一步提問:有電源為什么就會有電流呢?學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們的正確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課.
1.用類比法講解電流形成電流原因。
對初中學生可以采用類比方法,說明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的裝置.首先作好課本圖6-1演示實驗,讓學生看到a、b兩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沖動渦輪轉動的原因,當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動.要讓水持續流動,就需要用抽水機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兩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來演示課本圖6-2實驗并用掛圖與圖6-1進行類比說明:
由以上類比,啟發學生歸納出:水的流動是因為有水壓,電荷作定向移動是因為有.因此可知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使提供的裝置.
注意:講授時,還需著重指明是那段電路兩段的.常說的電路上的,指的是這段電路兩端的.
2.的高低和單位。
先從水壓有大小引出也應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實驗:
(1)用1節、2節、3節干電池分別給同一個小燈泡通電(選用額定為3.8v的燈泡),小燈泡的亮度不一樣.
(2)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不同.
(3)介紹的單位:伏特(v).一接干電池1.5v,家庭電路220v.比伏大的單位有千伏(kv),高壓輸電線間的達幾千伏甚至到幾萬伏.比伏小的單位友毫伏(mv).
(4)在講完的單位之后,認真地介紹課本圖6-4的幾種值,還可以多介紹一些生產、生活中用電器的額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記錄電源、用電器額定值的家庭作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討論想象議議中的問題,可以起到鞏固、歸納本節知識的作用:用電器工作需要通過電流,產生電流需要在用電器兩端加上,提供需要電源.
教學過程應當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互動的新理念,為避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一系列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學習方法、片楊能力.
電燈發光、電冰箱制冷等用電器工作時都有電流通過,電荷是怎樣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呢?在學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進行下面的活動.
1.演示水流沖動渦輪機轉動實驗,提出問題:水為什么會流動?怎樣才能使水持續流動?兩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會流動;抽水機不斷地把低處的水抽到高處,使兩容器內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燈泡發光實驗,用類比方法講解使電路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的裝置.類比的方法要具體,可以參考下面的方式:
3.對高低的認識,要從具體現象入手,使學生對的高低有直觀的認識.可以演示利用不同節數干電池給同一小燈泡供電,觀察其亮度的變化.由此說明,燈泡兩端的越高,表現出燈泡發光越亮.在此基礎上,再演示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不同.
1.的單位教學可以直接給出定義,但對伏特、千伏、毫伏間的換算要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落實.
2.對單位的初步認識,可以從生產、生活中的一些電源、用電器的標值中確認識、去了解.
以上教學要求和方法,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一般的學校和學生都應該能做到.如果有的學校沒有小抽水機和渦輪,可以用下面的實驗加以說明:
如圖2,兩個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軟膠管相連,中間用卡子卡住,兩邊的水面不相平,當把卡子打開后,看到水從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動.由此說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動的原因.
接下來可以提問:要讓水持續不斷地流動,應當采取什么方法?
不斷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穩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來說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機來完成,給出掛圖說明.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討論和電流的關系.典型例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例題.關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路兩端有,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
b.電路中無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無。
c.電路兩端必須有,才可能有電流。
d.電路中有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有。
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練習單位換算.如:220v=______kv,4.5v=______mv.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十三
1.單純舉例、記憶類的知識點::電壓的作用、單位,電源的作用;電阻的概念、單位;電阻大小與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的定性關系。
2.作圖:畫電路圖、連接實物圖:限于兩個用電器(包括滑動變阻器)的電路,可以外加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要求會運用4個接線柱;節點用加粗黑點表示;開關為單刀單擲。
(二)過程與方法。
2.探究串、并聯電路中的電壓的規律(僅限于兩個用電器)(三級實驗)。3.通過實驗和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實驗:(1)探究串、并聯電路中的電壓的規律(僅限于兩個用電器)。
(2)探究電阻與什么因素有關。難點設計電路、規律應用教學準備。
指導書、聽寫卷、檢測卷教學過程。
一、雙基聽寫(另案)。
二、整(p58——知識梳理):全班一起梳理本章知識點(亦可通過實物投影)。
重點強調:電壓電阻概念、影響電阻因素、電壓測量、規律。
分1:電壓。
劃考基要點1(強調“電流的形成條件”)、
2、電壓表的使用反饋練習:p59——。
1、
2、
3、4。
分2:串并聯電路電壓規律;實驗過程反饋練習:p61—1.2.3.分3:電阻。強調:(1)電阻的定義、單位及符號;電阻的影響因素。
(2)探究實驗(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的運用反饋練習:p63—。
1、
2、
3、4分4:變阻器。強調(1)原理;。
(2)缺點列舉法。
(3)滑動變阻器的構造、符號、作用、使用方法(4個接線柱)。
反饋練習:p64——。
1、
2、
3、4反饋練習:p17合:通過知識樹,再次串合。
補:1.補充練習p65——。
1、
4、
5、
6、
7、、
8、
9、
10、11.13測:(另案)。
三、作業:1.糾錯;2.背§3考基要點,準備聽寫。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十四
1、知道電壓表使用步驟及注意事項,正確使用電壓表進行測量,知道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的電壓相等。
2、通過測量電壓,掌握電壓表使用方法,提高動手操作及實踐能力。
3、體會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養成嚴謹認真的科學研究態度。
【重點】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難點】正確使用電壓表進行測量。
環節一:導入新課
上課,同學們好!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電路中電壓的大小應該利用什么儀器進行測量?舉手最快這名同學你請來說。他說測量電壓要用電壓表。請坐,看來你對于之前的知識掌握得很牢固。同學們,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電壓和電源兩端電壓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能否利用電壓表測量并得出結論?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走進今天的新課《用電壓表測電壓》。
環節二:新課講授
同學們我們先來從連接電路的角度思考,需要哪些實驗儀器?老師聽到有的同學說要用到電源、開關、導線,還有的同學說需要小燈泡、電壓表等儀器。
我們已經知道了要用到的實驗儀器,那么再來想一想,怎樣正確使用電壓表?第二排這名男同學你請來說。很好,請坐,他說使用前,要預估待測電壓,選擇電壓表中恰當的量程,使用中電壓表要注意正接線柱電流流入,負接線柱電流流出,且電壓表要與被測用電器并聯。還有哪位同學能來補充?同桌請來補充。她說如有需要,可以直接與電源進行串聯,此時測量的是電源電壓。待示數穩定后讀數,認清所選量程所對應的分度值,進行正確讀數。使用后要將儀器整理放回。請坐,看來同學們對于上節課的知識已經完全掌握了。
要用電壓表進行測量電壓,具體步驟是什么呢?老師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了一張實驗儀器圖,同學們試著結合圖片說一說測量的具體步驟應該是什么?靠窗的這名女同學你請說。她說先將電壓表接在小燈泡的兩端,接通電路,讀取電壓表的示數;再將電壓表接在電源兩端,接通電路,讀取電壓表的示數。觀察兩次測量電壓表的示數。很好,請坐,總結得十分全面。
那么同學們,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呢?老師在這里告訴大家實驗的注意事項。首先一定要先連接電路,檢查無誤后再閉合開關進行測量。每次想要更改電路,需要先將開關斷開,再進行操作。
現在同學們相鄰四人為一小組,老師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結合桌上準備的實驗儀器進行測量吧。好,時間到,老師通過巡視發現同學們都參與其中,并且分工明確?,F在我們找一組同學說一說,他們組的測量結果?第三小組代表請說。第三小組說通過實驗發現,兩次測量數據是一樣的,都是3v。那么通過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呢?他說,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的電壓相等。很好,請坐,看來你們觀察得很仔細,總結得也很正確。
環節三:鞏固提高
同學們,我們現在更換電阻,再次測量,看一看上述實驗結果是否正確。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已經展示了他們的測量結果,并且得出的結論與上述實驗相同。
環節四:小結作業
這節課馬上接近尾聲了,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掌握了哪些知識?我們重溫了電壓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并通過實驗,知道了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的電壓相等這一結論。
下課后,同學們試著想一想為什么電壓表使用時要與被測用電器并聯?
同學們,下課!
(略)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十五
1,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2,能正確記錄實驗數據。
1,觀察和實驗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實驗的基本過程;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2,應用能力:解決實驗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思考實際現象中的問題。
1、教育學生愛護儀器設備,培養愛護公共財務的品德。
2、良好的實驗習慣。
3、記錄數據要如實,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
學生要先觀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應當讓學生養成好的測量習慣,使用測量儀器前應當觀察清楚。教材對減小誤差沒有做過多的要求,沒有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測量課本和作業本的長和寬時,只注意要在記錄結果時,估計一位,并注明單位。
測量細銅絲時,要強調緊密纏繞,測量的長度值除以圈數,就是細銅絲的直徑。測量硬幣的直徑時,要求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
主要使學生在動手中學到知識,并強調實驗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
本節為學生第一次動手實驗的課程,應當遵守實驗室的規則,做實驗一般應注意的問題,養成嚴肅認真的實驗態度,記錄結果時,應當尊重實際,不能隨便改動數據,對于結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十六
3、記住干電池和家庭電路的.
培養學生想象、類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1、體會類比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養學生學科知識聯系實際的意識.
教材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光、電動機磚動現象提出問題:燈泡發光、電動機轉動,都需要電流,那么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結論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的講解點撥.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類比電流、閥門類比開關、渦輪類比電燈、抽水機類比電源、水位差類比.讓學生體會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類比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用抽水機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類比電源是形成電源的原因用流動的水沖動水輪機轉動類比流動的電荷使燈泡發光.
在學生初步知道電源、、電流的作用后,介紹了有高低、的單位;介紹了生產、生活中的用電器的值,是學生感覺到就在我們身邊.
概念的初步建立過程充分體現了類比的科學方法,把難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說明使學生容易理解.
演示一個顯示電路通電的實驗(小燈泡發光),啟發指出電路中有電流.提問電流是怎樣產生的?若學生回答是因為電路中接有電源,則可進一步提問:有電源為什么就會有電流呢?學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們的正確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課.
1. 用類比法講解電流形成電流原因
對初中學生可以采用類比方法,說明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的裝置.首先作好課本圖6-1演示實驗,讓學生看到a、b兩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沖動渦輪轉動的原因,當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動.要讓水持續流動,就需要用抽水機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兩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來演示課本圖6-2實驗并用掛圖與圖6-1進行類比說明:
由以上類比,啟發學生歸納出:水的流動是因為有水壓,電荷作定向移動是因為有.因此可知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使提供的裝置.
注意:講授時,還需著重指明是那段電路兩段的.常說的電路上的,指的是這段電路兩端的.
2. 的高低和單位
先從水壓有大小引出也應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實驗:
(1)用1節、2節、3節干電池分別給同一個小燈泡通電(選用額定為3.8v的燈泡),小燈泡的亮度不一樣.
(2)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不同.
(3)介紹的單位:伏特(v).一接干電池1.5v,家庭電路220v.比伏大的單位有千伏(kv),高壓輸電線間的達幾千伏甚至到幾萬伏.比伏小的單位友毫伏(mv).
(4)在講完的單位之后,認真地介紹課本圖6-4的幾種值,還可以多介紹一些生產、生活中用電器的額定值,可以布置查找記錄電源、用電器額定值的家庭作業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討論想象議議中的問題,可以起到鞏固、歸納本節知識的作用:用電器工作需要通過電流,產生電流需要在用電器兩端加上,提供需要電源.
教學過程 應當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互動的新理念,為避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一系列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學習方法、片楊能力.
電燈發光、電冰箱制冷等用電器工作時都有電流通過,電荷是怎樣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呢?在學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進行下面的活動.
1.演示水流沖動渦輪機轉動實驗,提出問題:水為什么會流動?怎樣才能使水持續流動?兩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會流動;抽水機不斷地把低處的水抽到高處,使兩容器內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燈泡發光實驗,用類比方法講解使電路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的裝置.類比的方法要具體,可以參考下面的方式:
3.對高低的認識,要從具體現象入手,使學生對的高低有直觀的認識.可以演示利用不同節數干電池給同一小燈泡供電,觀察其亮度的變化.由此說明,燈泡兩端的越高,表現出燈泡發光越亮.在此基礎上,再演示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不同.
1.的單位教學可以直接給出定義,但對伏特、千伏、毫伏間的換算要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落實.
2.對單位的初步認識,可以從生產、生活中的一些電源、用電器的標值中確認識、去了解.
以上教學要求和方法,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一般的學校和學生都應該能做到.如果有的學校沒有小抽水機和渦輪,可以用下面的實驗加以說明:
如圖2,兩個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軟膠管相連,中間用卡子卡住,兩邊的水面不相平,當把卡子打開后,看到水從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動.由此說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動的原因.
接下來可以提問:要讓水持續不斷地流動,應當采取什么方法?
不斷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穩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來說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機來完成,給出掛圖說明.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討論和電流的關系.典型例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例題.關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電路兩端有,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
b. 電路中無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無
c. 電路兩端必須有,才可能有電流
d. 電路中有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有
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練習單位換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十七
1.知道電壓表是測量電路兩端電壓的儀表和電壓表在電路中的符號。
2.能正確讀出電壓表的示數。
3.知道正確使用電壓表的規則,會將電壓表接到被測電路的兩端測電壓。
教學電壓表一只,小燈泡兩個,電源一個,開關一個,導線若干,學生電壓表每兩人一只。
1.復習
提問:
(1)電流表的使用規則是什么?
(2)你怎樣知道一只電表是電流表,在使用電流表前,要觀察了解哪些內容?
2.引入新課
這堂課我們來學習測量電壓的儀器。它叫電壓表。
(出示幾種電壓表)
電壓表和電流表不僅外形相似,構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們有相同的方面,但它們測量的又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們將采取跟電流表對比的方法,來學電壓表。
3.進行新課
出示幾塊電表,其中有電流表、電壓表,請一位學生上來挑出哪些是電壓表,然后提問。
你怎么知道這些電表是電壓表?(看表盤上標的安母v)
表盤上標有字母“v”的是電壓表。電壓表的種類也很多,有教學用電壓表和學生用電壓表,從測量范圍來看,有伏特表、毫伏表、微伏表(介紹它們在電路圖中的符號)。
板書:
一、電壓表
1.測量電壓大小的儀表,叫電壓表。
2.常用的電壓表是伏特表。
提問:通過觀察教學電壓表,你可以知道哪些有關內容?
(要求知道: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線的位置。)
利用投影幻燈或做演示實驗,練習電壓表讀數。讀數之前,先復習在電流表讀數時,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去做的(要求:先說出電壓表的量程,認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最后從指針位置說出電壓表的示數)。
讓學生觀察課桌上的學生用電壓表,并用投影幻燈片配合,請同學回答學生用電壓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零刻線的位置。要求:在學習學生用電流表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推理,學生能回答出下列幾點:
量程:它有兩個量程。若用“+”(或“-”)和“3”兩個接線柱,量程是3伏。若用“+”(或“-”)和“15”兩個接線柱,量程是15伏。
最小刻度值:量程是3伏時,要看下面的刻線,最小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時,要看上面的刻線,最小刻度值是0.5伏。
零刻線的位置。)
用投影幻燈片練習學生用電壓表的讀數(要求:讀數過程要有序,先說出所用量程,再認出最小刻度值,最后說出指針表示的是多少伏)。
板書
二、電壓表的示數
1.使用前,先要觀察電壓表。
2.電壓表讀數方法同電流表。
在復習電流表使用規則的基礎上,邊演示,邊講授電壓表的使用規則,并且對比它跟電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
三、電壓表的使用規則:
1.電壓表要并聯在被測電路的兩端(利用幻燈,將一只燈泡、開關、電源和電壓表的模擬元件放在投影幻燈的平臺上,用粗線代表導線,邊講邊接電路)。
2.必須使電流從電壓表的“+”接線柱流進,從“-”接線柱流出。(提問:電壓表的接線柱旁邊刻有“+”、“-”號,為什么這樣做?若接線反了,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用電壓表中的接線柱怎樣使用?)
3.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提問:被測電壓超過電壓表的量程會出現什么現象?如果事先不能估測出被測電壓的大小,怎么進行測量?學生電壓表有兩個量程,大、小量程各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選用量程的方法與電流表相同。
4.電壓表可以直接連到電源的正、負極上,測出的示數是電源的電壓。
練習:先畫出電路圖,再在電學示教板上接入電壓表(全體同學都畫出電路圖,請一位同學在示教板上接線)。
(1)把一個燈泡接入電源的電路中,用電壓表測出小燈炮兩端的電壓,畫出電路圖,并標出電壓表的“+”、“-”接線柱。
(2)在兩個燈泡l1、l2串聯的電路中,用電壓表測出小燈炮l1兩端的電壓,畫出電路圖,并標出電壓表的“+”、“-”接線柱。
輔導學生連好電路,閉合開關,讓學生讀出電壓表的示數。
(3)在圖1所示的電路中,電壓表測量的是哪個燈泡兩端的電壓,并在電壓表兩端標出它的“+”、“-”符號。
4.小結
利用表格的方法對比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異同。
表格如下:
(也可由學生課下歸納,作好小結。)
1.電壓表是在學習了電流表之后講授的,這兩個電表的不同點明顯,相同點也清楚。因此,采用對照、比較的方法,學生容易接受,也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適當引導、點撥,對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是有好處的。
2.這堂課的難點是怎樣將電壓表并聯在被測電路的兩端。要求教師做好示范,還要學生多練才行。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十八
(1)知識與技能:知道串聯電路電壓的計算規律,掌握實驗基本技能。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過程,得出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能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態度,增加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鍛煉和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
(1)重點: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2)難點:實驗探究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環節一:新課導入。
演示實驗:先用一只小燈泡組成一個簡單電路,同學們觀察它的亮度。然后再串聯進去一個相同的燈泡,觀察第一只小燈泡的亮度是否變化。
問題:為什么兩只燈泡串聯在一起亮度會變暗呢?
導出課題: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環節二:科學探究。
問題1:回憶關于電壓的知識。
回答1:電壓符號“u”,單位是伏特,簡稱伏(v),還有千伏、毫伏等單位。
問題2:還記得電壓表怎樣使用?
回答2:(1)電壓表要與被測電阻并聯。(2)電流從正接線柱進入,從負接線柱流出。(3)注意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量程。
教師引導:為什么串聯之后小燈泡變暗了呢?這其實和串聯電路電壓特點有關,下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一下串聯電路電壓有什么特點。
實驗探究: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
1.猜想:串聯電路中,每個燈泡電壓小于總電壓。
5.交流討論:實驗中哪些數據不符合結論,為什么?操作是否正確?小組分工是否明確?
6.總結:串聯電路總電壓等于各用電器電壓之和。
問題3:我們已經通過實驗得出了結論,誰能解釋一下課前老師演示的小實驗呢?
回答3:當電路中只有一只小燈泡時,它的電壓等于總電壓。而兩只小燈泡的電壓之和才等于總電壓,所以此時沒個小燈泡電壓減小,亮度變暗。
環節三:鞏固提高。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淺談本節課收獲。
作業:填寫實驗報告,整理實驗流程。
物理電壓教案(熱門19篇)篇十九
演示一個顯示電路通電的實驗(小燈泡發光),啟發指出電路中有電流.提問電流是怎樣產生的?若學生回答是因為電路中接有電源,則可進一步提問:有電源為什么就會有電流呢?學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們的正確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課.
1.用類比法講解電流形成電流原因。
對初中學生可以采用類比方法,說明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首先作好課本圖6-1演示實驗,讓學生看到a、b兩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沖動渦輪轉動的原因,當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動.要讓水持續流動,就需要用抽水機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兩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來演示課本圖6-2實驗并用掛圖與圖6-1進行類比說明:
由以上類比,啟發學生歸納出:水的流動是因為有水壓,電荷作定向移動是因為有電壓.因此可知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使提供電壓的裝置.
注意:講授電壓時,還需著重指明是那段電路兩段的電壓.常說的“電路上的電壓”,指的是“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
2.電壓的高低和單位。
先從水壓有大小引出電壓也應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實驗:
(1)用1節、2節、3節干電池分別給同一個小燈泡通電(選用額定電壓為3.8v的燈泡),小燈泡的亮度不一樣.
(2)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3)介紹電壓的單位:伏特(v).一接干電池電壓1.5v,家庭電路電壓220v.比伏大的單位有千伏(kv),高壓輸電線間的電壓達幾千伏甚至到幾萬伏.比伏小的單位友毫伏(mv).
(4)在講完電壓的單位之后,認真地介紹課本圖6-4的幾種電壓值,還可以多介紹一些生產、生活中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值,可以布置查找記錄電源、用電器額定電壓值的家庭作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討論“想象議議”中的問題,可以起到鞏固、歸納本節知識的作用:用電器工作需要通過電流,產生電流需要在用電器兩端加上電壓,提供電壓需要電源.
教學過程應當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互動”的新理念,為避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一系列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學習方法、片楊能力.
一、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電燈發光、電冰箱制冷等用電器工作時都有電流通過,電荷是怎樣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呢?在學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進行下面的活動.
二、類比說明,講解電壓。
1.演示水流沖動渦輪機轉動實驗,提出問題:水為什么會流動?怎樣才能使水持續流動?兩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會流動;抽水機不斷地把低處的水抽到高處,使兩容器內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燈泡發光實驗,用類比方法講解“電壓使電路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類比的方法要具體,可以參考下面的方式:
3.對電壓高低的認識,要從具體現象入手,使學生對電壓的高低有直觀的認識.可以演示“利用不同節數干電池給同一小燈泡供電,觀察其亮度的變化.”由此說明,燈泡兩端的電壓越高,表現出燈泡發光越亮.在此基礎上,再演示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三、電壓的單位。
1.電壓的單位教學可以直接給出定義,但對伏特、千伏、毫伏間的換算要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落實.
2.對電壓單位的初步認識,可以從生產、生活中的一些電源、用電器的電壓標值中確認識、去了解.
以上教學要求和方法,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一般的學校和學生都應該能做到.如果有的學校沒有小抽水機和渦輪,可以用下面的實驗加以說明:
如圖2,兩個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軟膠管相連,中間用卡子卡住,兩邊的水面不相平,當把卡子打開后,看到水從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動.由此說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動的原因.
接下來可以提問:要讓水持續不斷地流動,應當采取什么方法?
不斷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穩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來說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機來完成,給出掛圖說明.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討論電壓和電流的關系.典型例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例題.關于電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
b.電路中無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無電壓。
c.電路兩端必須有電壓,才可能有電流。
d.電路中有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有電壓。
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練習電壓單位換算.如:220v=______kv,4.5v=______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