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需要與家長溝通,共同制定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氛圍。最后,希望大家在制定教學工作計劃時,能夠靈活運用這些范文中的經驗和教訓,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教學服務。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一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了解游覽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2、同桌兩人輪流讀文,議自然段意。
3、指名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讀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點。
3、討論。
(1)“新綠”“映山紅”什么意思?
(2)“或濃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艷”什么意思?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
(4)“時而”什么意思?
四、練習朗讀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讀,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作業:
預習,想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了解外洞和內洞及孔隙的特點。
2、體會祖國山河景色的秀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去雙龍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樣的?
二、布置自學。
1、提出自學要求:
認真讀讀下面的課文,想一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可在書上圈圈畫畫,同桌也可討論討論。
三、討論外洞特點。
1、課文中怎樣介紹外洞的?誰能把有關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2、外洞的主要特點?(大)從哪兒體會到的?
四、討論內洞的特點。
1、課文怎樣介紹內洞的?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雙龍洞嗎?
“蜿蜒”什么意思?
五、討論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1、課文哪一部分寫的?
2、這一段講了哪幾層意思?
3、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么?
六、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情景。
七、布置作業。
練習背誦從外洞進內洞的那一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指名背誦從外洞到內洞這一部分。
2、指名說說外洞和內洞的特點。
二、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1、啟發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沖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僅寫了洞,而且寫了水。請同學們把課文中寫水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再想一想泉水是從哪兒流到哪兒的。
2、學生閱讀思考,同桌互相討論。
3、集體討論。
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三、小結:
課文把雙龍洞的特點寫得很具體,我們讀了,仿佛身臨其境。
四、學生輕讀課文。
五、復習生字詞。
六、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2、預習《養花》。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二
一、導入:
(板書課題:12記金華的雙龍洞)(指12)請齊讀課題。
二、新授: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能讀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劃下來。(師副板書)。
(1)你都讀懂了什么?(4人)。
(如果學生只從句段說,提前安排一人)。
板書:入山、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請你來你說你來。同學們知道得真多。
(2)那么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
[對問簡單的詞語,可以說:
你來誰來幫幫他?你明白了嗎?
請你說你能幫他解答嗎?懂了嗎?
對學生有創造性的提問,可以說:
你的想法很獨特!多么獨特的想法呀!
與眾不同,有創意。
敢于向權威挑戰,了不起!]。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研究。這個問題待會解決(副板書)老師把它記下來也把它記在這。
相信這些問題講完課文后,你就會明白。
2、(指板書)那么,在這幾部分中你最喜歡哪部分,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可以自己讀,合作讀,還可以畫畫,談體會。聽明白了嗎?開始。
全班匯報交流:
剛才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很高,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
入山:
誰喜歡入山這部分?(字幕:2-3段)。
你來。
你準備用什么方式來交流?
生:朗讀、談體會。
開始吧!
師:多美的景色啊!
誰還想交流?
(入山時見到的溪流。字幕:將“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碑嬀€.)。
為什么喜歡?
生:用上了“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這些詞,寫出了溪流的變化。(課件:將4個“時而”變色)。
師:那誰能讀出溪流的變化呢?
你來讀。
師:同學們來評價一下,他讀的怎么樣?
師: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呢?生讀。
(讀的好時,師:你這一讀,老師仿佛聽見了溪流變換調子的聲音。誰能讀的比他還要好?生。
告訴老師,為什么溪流會時時變換調子呢?生:因為山勢在不斷變化。)。
(讀得不好時,誰來教教他?你再來試一試!如果都讀的不好,師范讀,加手勢。師:聽老師來讀一讀。
看誰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表揚。聽老師來讀。誰來和老師比賽?問:為什么溪流會時時變換調子呢?生:因為山勢在不斷變化。)。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外洞:
3.師:你還喜歡哪部分?
生:我喜歡外洞,(放圖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進了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孔隙:
生一:我最喜歡孔隙這一部分。(課件:第4段的字幕)。
師:你準備用哪種方式來交流?
生:我準備用朗讀的方法來交流。生交流。
讀了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我感覺孔隙又窄又小。
師:從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兩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課件:點擊熱區,將此句劃線)。
誰還有?
生補充: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課件:熱區--劃線)。
找得非常準確。你是通過讀體會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點。
師:誰還想來交流這一部分?
生二:我們組是以畫圖的方式來介紹這一部分的。(實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進入內洞上面的石頭畫得這么低,是因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從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離。船很小,只能并列躺著兩個人。船兩頭都系著繩子,從內洞里拉動繩子,船就進來,再從外洞向外拉繩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我想這大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式吧!
(師馬上帶頭鼓掌。)你是通過畫圖來體會的。
師: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圖。(出示孔隙的動畫)請看。這兩位游客上船了,
剛才通過朗讀、畫圖,我們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F在誰能把這一整段課文讀一讀?(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己練練。誰來試試?你來。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不好)。
哪兒不好?你能把這兒讀一讀嗎?讀得很好。你再把這一段讀一讀。
內洞:
師:你還喜歡那部分?
b.生:我很喜歡內洞。
你想以什么方式來介紹內洞(談體會)。
生:進入內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龍宮了。那里有蜿蜒在洞頂的雙龍,還有千姿百態,顏色各異的石鐘乳和石筍。
師:你為什么喜歡它?
生:因為它形狀--,顏色---。
師:你能不能用課本上的詞來表示?(變化多端、顏色各異)。
師:那些石鐘乳和石筍是什么樣的?
生談:形狀像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
師: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鐘乳和石筍還有什么樣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內洞。(放內洞部分錄象)。
師:他們像什么?請你來。生.誰再來說?
(如果沒有談的,師:比如猴子觀海、海底撈月、哪吒鬧海等)。
誰再說說?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說了這么多,現在能把內洞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的特點讀出來嗎?(字幕:首先當然是……值得觀賞。)。
先自己練一練。請你來。(一生讀)同學們,他讀的怎么樣?自己練練,誰來?讀得怎么樣?老師也認為很好。喜歡讀的站起來讀。
三、練習: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暑假即將來臨,陽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雙龍洞景區的小導游。
(課件:招聘條件“熟悉各處景點,普通話標準,舉止文明,待人熱情大方。)。
同學們愿意來試試嗎?
師:首先以小組為單位作準備,每人介紹一處景點,介紹時可以把課前收集的資料充實進來。各小組要選出最優秀的一名同學參加競聘。
誰想來介紹入山?(找一人)誰來介紹外洞、孔隙、內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開)來,(掛導游牌,發小旗)。
師:我們由金華城出發。小導游們,開始吧!
生:a(出示錄象--入山圖)。
導游:雙龍洞屬于巖溶景觀,以洞中有洞、臥船入洞為特色。我們現在正通往雙龍洞。你們看,山上開滿了映山紅,是不是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真是一片明艷。
隨著山勢,迎著溪流,我們繼續往前走。
導游:再往前走,就到了雙龍洞口,溪水就是從那兒流出來的。
師:(拍肩)該輪到你了!
生b:外洞。
我叫xx,大家叫我x導好了,將由我和大家一起游覽外洞。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你們看,洞口的形狀真像橋洞,這么寬。
師:誰還查找了其他有關外洞的資料?
一生讀:我還知道了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生出示圖片)大家看,它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于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
你是從哪兒知道的?(上網)師:利用上網來查閱資料是一種便捷的方式,可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c:孔隙。
導游:(圖)我叫xx,大家叫我x導好了。請看,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只小船進出。……這就到了內洞。
生d:內洞(錄象)。
導游: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雙龍洞內最神奇的自然景觀--內洞吧!大家看,洞頂上有兩條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那邊是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你可以依據其形狀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么,我覺得也很值得觀賞。如果你在內洞轉一圈后,你會發現內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來,請大家自由游覽。
師:導游工作結束了,現在請大家評價一下他們的表現?
祝賀你們。
四、談收獲:
1、(指副板書)這些問題你明白了嗎?
2、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五、布置作業:
課后,請同學們用做詩、畫畫、唱歌、寫廣告語等方式表達自己對雙龍洞的喜愛,下課。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三
第一講義――基礎篇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時間:2月16日。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了解游覽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2、同桌兩人輪流讀文,議自然段意。
3、指名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讀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點。
3、討論。
(1)“新綠”“映山紅”什么意思?
(2)“或濃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艷”什么意思?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
(4)“時而”什么意思?
四、練習朗讀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讀,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作業:
預習,想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時間:202月17日。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了解外洞和內洞及孔隙的特點。
2、體會祖國山河景色的秀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去雙龍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樣的?
二、布置自學。
1、提出自學要求:
認真讀讀下面的課文,想一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可在書上圈圈畫畫,同桌也可討論討論。
三、討論外洞特點。
1、課文中怎樣介紹外洞的?誰能把有關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2、外洞的主要特點?(大)從哪兒體會到的?
四、討論內洞的特點。
1、課文怎樣介紹內洞的?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雙龍洞嗎?
“蜿蜒”什么意思?
五、討論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1、課文哪一部分寫的?
2、這一段講了哪幾層意思?
3、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么?
六、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情景。
七、布置作業。
練習背誦從外洞進內洞的那一段。
第三課時。
教學時間:年2月20日。
執教教師:顏朝陽。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指名背誦從外洞到內洞這一部分。
2、指名說說外洞和內洞的特點。
二、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1、啟發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沖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僅寫了洞,而且寫了水。請同學們把課文中寫水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再想一想泉水是從哪兒流到哪兒的。
2、學生閱讀思考,同桌互相討論。
3、集體討論。
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三、小結:
課文把雙龍洞的特點寫得很具體,我們讀了,仿佛身臨其境。
四、學生輕讀課文。
五、復習生字詞。
六、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四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如何由外洞進入內洞。
2、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相關的資料及媒體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贊嘆?!队浗鹑A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圣陶游覽之后寫下的一篇游記,我們就沿著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導讀。
2、開火車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3、同桌輪流讀課文,邊讀邊議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三、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游覽路上景色的?
2、自由朗讀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點。
3、討論路上景色的特點?;脽羝@示討論題。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著重理解以下詞句。
(1)映山紅,就是指杜鵑花。
(2)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
(3)明艷,指顏色明亮鮮艷。
(4)時而,指有時候?!跋鲿r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就是指溪寬,有時侯窄,有時候慢,有時侯快。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生字。
能力目標:在充分閱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并學習游覽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度句在文中的作用。學習“空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情感目標:了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以本課為例繼續訓練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2.在充分閱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并學習課文聯段成片的方法。
3.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抓住景物特點,仿寫一段話。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個生字及新詞,認讀1個生字。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找到文章的過渡句。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說一說咱們學過那些葉老寫的文章。
請同學說一說自己在課外讀過哪些葉老寫的文章。
二、新授。
(一)學習生字。
1.默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本課要求會認和會寫的生字。
兩個同學互相讀這些生字,要求讀準字音。
2.生字從課文中走了出來,出示會認的生字,你們認識嗎?
找同學讀。
全班齊讀。
回憶課文中所組的詞語。
全班齊讀詞語。
3.出示會寫的生字。
分成小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這些生字注上拼音。
小組內讀這些生字,把字音讀正確。
讀課文中的詞語。
4.記住生字字形。
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寫錯的地方。
同學互相交流。
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說一說怎樣寫才能漂亮。
自己練寫生字。
全班進行交流。
5.這些生字你們都認識了,能把課文讀得更加熟練嗎?
自己練習朗讀課文。
請同學讀課文。
全班齊讀課文。
6.課文中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你還不理解,畫下來。
查閱漢語詞典,掌握詞語的意思。
請同學交流這些詞語的意思,說一說他們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
1.自己小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什么。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引導學生體會按照游覽的順序寫的。
理清泉水流動的線路。泉水怎樣流,用筆畫下來。
(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路上)。
兩條線索對比體會句子意思“一路迎著溪流,順勢而上?!?/p>
2.你能把文章每一段的意思用簡單的話說一說嗎?
在此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準確的詞語進行概括。
幫助學生把寫相同內容的段落進行歸并。
途中的風光(1—3);雙龍洞口和外洞(4);通過孔隙到內洞(5—7);出洞(8)。
讀了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和同學們說一說。
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寫在書上提出來。
請同學試著提出幾個問題,大家一起點評。
使學生明白提出的問題不僅僅是不理解的詞語,應該是對文章的理解有幫助的。
可以從文章的題目、重點句子、重點詞語等方面提問。
三、鞏固。
朗讀課文。
自由結合小組畫簡單的示意圖。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生字詞語。
3.收集相關的資料。
課后反思:
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后畫圖,然后對照課件進行檢驗,利用這種方法檢查了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在充分閱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并學習游覽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度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點:
以本課為例繼續訓練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在充分閱讀、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體會并學習課文聯段成片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北山的雙龍洞景色奇麗,洞內景物更是引人入勝,讓我們跟隨著葉老一起游雙龍洞。
二、新授。
1.請學生通讀全文,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游覽路線。
2.品詞句,抓景物特點。
提問:葉老站在外洞洞口抬頭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覺?讀讀有關的段落。
(山高、突兀森郁、感覺有氣勢)。
誰能說說“突兀森郁”是什么樣的景象?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也可以查字典。
洞口像什么?外洞像什么?葉老師怎樣感覺的?用了什么句式?(洞口寬,像橋洞似的。外洞像大會堂。這里用了比喻句)。
(窄,只能容兩人并排仰臥的小船。)。
(矮,小船進出靠工人拉、人仰臥在船內)。
(險,左右和上方的石頭是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
朗讀描寫內洞的兩個自然段,想一想:內洞景物有什么特點?用筆畫出來。(黑、大、奇)。
提問:為什么“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葉老為什么說有點像,到底是像還是不像?(引起爭論,發散思維,最后得出結論。)。
學生讀后談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小結:沿途景色猶如懸掛在天地間的一幅巨大的彩色山水風景畫。它那么吸引人,雙龍洞在此山水之中,不是景中景,畫中畫了嗎?它就更美了。洞內外渾然一體,美不可言。
三、鞏固。
1.課文里有一個“向導“陪著我們一路游玩過來,大家知道它是誰嗎?
引導學生從泉水著眼,再擬游蹤。
2.做個小練習,把溪流的走向填下來。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深黑的石洞)。
3.這個“向導不僅陪著我們,一路上也陪著作者,想象作者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深黑的石洞)。
作者進洞游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反。
這樣引導學生以溪流走向為起點,再擬游覽順序,使學生對作者“溪水流向、景點轉移”的寫作順序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
四、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抄感興趣的句子。
板書:
路上景色明艷。
洞口望山高、有氣勢。
經外洞入內洞路狹小。
內洞景美、寬闊。
課后反思:
在體會“空隙小”這個環節中,啟發學生思考“空隙小為什么還能容納小船呢?”經過學生討論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小”是相對而言的,同時補充相關的資料,難點解決較好。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空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抓住景物特點,仿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整體朗讀這一段,讀中學寫,感悟寫作方法。
教師出示一段于原文不同的文字引導學生默讀。(很窄、很小、很黑。)。
對比后談一談喜歡哪一種表達方式?為什么?
師生共同歸納:形象生動。結合自己的真實體驗和感受來突出特點更加真實自然。
再讀這段,體會寫法。
二、練習圍繞一句話寫具體。
課后小結:講解了如何圍繞一句話寫具體的方法,學生理解了可以通過描寫景物、人物等方面,從側面去說明要寫的一句話的內容。經過練習,學生能夠掌握了方法,但還需要不斷步練習。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六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了解游覽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條理。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條理。
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自學法。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2、同桌兩人輪流讀文,議自然段意。
3、指名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讀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點。
3、討論。
(1)“新綠”“映山紅”什么意思?
(2)“或濃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艷”什么意思?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
(4)“時而”什么意思?
四、練習朗讀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讀,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作業:
預習,想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
板書設計: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教學反思:課文比較長,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有些難度!理清課文的條理中,大部分學生能根據作者的描寫理順出來,學生能歸納出作者的寫作方法,效果還不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了解外洞和內洞及孔隙的特點。
2、體會祖國山河景色的秀麗。
教學重點:了解內洞及孔隙的特點,體會山河景色的秀麗。
教學難點:體會特點!
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自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去雙龍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樣的?
二、布置自學。
1、提出自學要求:
認真讀讀下面的課文,想一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可在書上圈圈畫畫,同桌也可討論討論。
三、討論外洞特點。
1、課文中怎樣介紹外洞的?誰能把有關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2、外洞的主要特點?(大)從哪兒體會到的?
四、討論內洞的特點。
1、課文怎樣介紹內洞的?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雙龍洞嗎?
“蜿蜒”什么意思?
五、討論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1、課文哪一部分寫的?
2、這一段講了哪幾層意思?
3、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么?
六、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情景。
七、布置作業。
練習背誦從外洞進內洞的那一段。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我著重從口語交際.情感體驗.合作探究這一塊著手。例如:調查問卷是教育學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計劃,即使是游玩,也要有所收獲。課文的兩條線索,都采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線,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線,而整堂課快結束時在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小溪流水線路圖,則讓學生發現了文章的暗線。如何詳細了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這一部分需要老師引導,于是我采用協助導游完成繪制雙龍洞地形圖任務:一是打破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界限,不能讓他們感覺老是他們在那里挑戰這個挑戰那個辛苦得很,而導游也就是老師很逍遙。二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幫助老師,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融洽,不知不覺地了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紫哆@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從船小.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
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賞識,一個專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擊掌,都是對學生極大的鼓勵,旅游結束的“致全體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稱贊他們在這次奪標旅游活動中表現突出,學會了合作學習,繪制了非常有價值的雙龍洞旅游線路圖及地形圖,他們已經成為小旅游家.小探險家.小繪圖專家.小科學家了。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結束學習。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教學難點: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自學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指名背誦從外洞到內洞這一部分。
2、指名說說外洞和內洞的特點。
二、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1、啟發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沖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僅寫了洞,而且寫了水。請同學們把課文中寫水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再想一想泉水是從哪兒流到哪兒的。
2、學生閱讀思考,同桌互相討論。
3、集體討論。
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三、小結:
課文把雙龍洞的特點寫得很具體,我們讀了,仿佛身臨其境。
四、學生輕讀課文。
五、復習生字詞。
六、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2、預習《養花》。
板書設計: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教學反思:
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造就高素質能力型人才的核心。
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思維的火花,是“熄滅”還是“點燃”,是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還是解決問題的主體,是對教師應變能力的考驗。這節課,當學生提出問題,而又束手無策時,教師非常淡定,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尊重學情并及時巧妙地轉化為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生成資源,引導學生利用讀、畫、議的方法在小組合作探究,其間,進行恰當的點撥,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既汲取知識又掌握學習的方法,還發展了思維,可謂精彩紛呈。
本節課學生在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文章內容,理清了泉水流經的路線,還發展了自己的思維,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七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的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課時。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渡語。
帶著過渡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并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向導,帶著你游覽,能看出導游線路嗎?
教師指導:隨著導游線路觀看圖像或網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如疑難詞有:炎暑、山澗、飲馬、縈繞等。
“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這句,需要結合圖片點撥感受。
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得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組中閱讀交流,說出感受,請同學發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匯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并結合朗讀加深體會。
在學生交流后,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游記,并讓學生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互聯網上的資料,鼓勵學生多和老師、同學交流,這樣,“足不出戶,也可以游遍千山萬水”。
有條件的設計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摘錄的格式,提醒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復習詞語卡。
進入天山雪峰雪水。
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聲美。
走進深處溪流野花。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4、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感受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如何由外洞進入內洞。
2、使學生感受到這一溶洞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
兩課時。
1、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老作家、老教育家葉圣陶爺爺的游記——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2、釋題。“記”是什么意思?
3、讀第一段。
1、激趣。聽說,雙龍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覽一番,你們想去嗎?要想去,事先要對雙龍洞有些了解,課文會告訴你。趕快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讀幾遍??熳x吧。
2、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學習字詞和課文的情況。
1、說起導游這個職業,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現在,有一個當導游的機會,你們想不想當?想當的都來當吧,現在,你們都是導游,就我一個游客。
導游小姐們、先生們,你們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線?教你們一個方法,可以畫一張游覽示意圖。
2、細讀課文,借助課文中地點轉換的語句來畫。要求四人小組合作制作一張。
3、指定一組中一人板演,一人向大家介紹課文圍繞課題按順序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
1、剛才就我一個游客太冷清了,你們還是陪伴我一起來當游客吧。現在讓我們從金華出發到雙龍洞去,請你注意欣賞沿途景物。下面請同學們當攝影師,把路上的美景拍攝下來,并且配上解說詞。配解說詞時,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讀2——3段。
2、學生自由朗讀2——3段。
3、討論。
(1)你拍了什么鏡頭?為什么拍了這了這個鏡頭?隨學生補充介紹:映山紅花色眾多,有紫紅、紅、桃紅、粉紅、橙、金黃、雪青、純白等顏色。
(2)還有誰也拍了這個鏡頭,你們愿不愿意來一次配解說詞的比賽。
(3)猜一猜,油桐開的花是什么顏色的?
(4)介紹“新綠”。
4、看到大家拍了這么多的鏡頭,我很高興了,不過,我有一個問題。
出示問題:溪聲為什么會變換調子,溪流與雙龍洞有什么關系?
討論。
想象景色,指導朗讀。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麗,請你能否。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景色。比如,葉圣陶爺爺就用了一個詞——明艷,你用什么詞?
1、學編導游解說詞。
2、背誦優美的句段。
3、畫出雙龍洞的游覽線路圖。
上節課,老師和大家一同坐上了開往金華雙龍洞的旅游車。在途中我們聽到了導游的熱情介紹,欣賞到了美麗的途中風景。迎著溪流我們來到了雙龍洞洞口。作者一路上欣賞著色彩斑斕的山、花、樹、傾聽著潺潺的溪流他的心情怎樣呢?(愉悅、高興……)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讀讀這部分吧。
指名朗讀。
讀后回答:作者游覽雙龍洞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答后歸納板書: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1、生大聲朗讀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指名回答,師梳理歸類:
(1)外洞有哪些特點?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
(2)作者是怎樣寫出外洞高、寬、大的特點的?
2、學生自讀、自寫、自劃后,同桌討論上述問題,師巡回輔導。
3、指名釋疑,其他學生評議、補充。
(師歸納板書:高、寬、大)。
4、指導朗讀訓練:
(1、指名讀這段話,讀后評議朗讀效果。
(2)男、女生比賽讀這段話。
5、指名當小導游,模擬導游的語言、動作、神態,向同學們推介外洞這一景點。小導游介紹完畢后,教師引導學生評議。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自讀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點。再加上“小導游”風趣的介紹,使外洞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呢?請大家先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然后,結合課文內容,向大家詳細介紹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方法。
學生自由讀第5自然段,師巡回輔導。
1、說說孔隙給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說說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1)船小——。
a、找讀句子;
b、“仰臥”怎樣臥,體會出什么?(矮)。
c、那些詞句能突出船小?體會出什么?(窄)。
d、小結:“矮和窄”都是小的`特點,因而船小可以體會出孔隙小。
(2)行船的方式——。
a、找讀工人拉。
b、為何不能“劃”
(3)乘船的動作——。
a、找讀。
b、哪個詞最能表現出孔隙?。浚ㄙN)找同學演示。
d、如果把貼改成“靠”可不可以?(因為“靠”不如貼緊密,不能表現出孔隙?。?/p>
e、小結:“貼“用的太好了,從作者的動作也可以體會出孔隙的?。?/p>
(4)感覺——。
a、齊讀。
c、指導朗讀:孔隙中,隨時都有撞破額角、擦傷鼻子的危險,隨著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進,作者的心情也會越來越緊張。因此,這一部分要讀出緊張的情緒。
練讀、指名讀。
過渡:通過剛才驚險的水上之旅,我們終于來到了內洞。內洞的景色又怎樣呢?請大家默讀第6—8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6—8自然段。
2、學生讀后質疑問難,師梳理歸類。
a、內洞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為什么說“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3、學生自思后,同桌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4、師歸納小結。
板書:大、黑、奇。
師:洞內鐘乳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編幅”、“彩云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5、過渡: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像神仙、像動物、像宮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搖曳的燈光,忽明忽暗,讓我們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們驚嘆自然的奇異,請大家有感情地讀讀內洞這部分。
感情朗讀。指讀。
a、學生自讀后,指名讀,讀后評議。
b、師與生比賽讀。
6、指名當"小導游",向同學們介紹神奇的內洞。
1、聽了剛才幾位導游的介紹,通過你自已的學習,你對金華的雙龍洞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你此時想說點什么嗎?(學生自由發表贊嘆)。
2、這節課,我們不僅隨葉老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中的景觀令人驚嘆。那孔隙的奇妙,石鐘乳和石筍造型的奇特,真不愧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觀。而且,還掌握了游記的學習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覽中作者的所見、所聞,體會作者的所感和對山水、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3、背誦第五自然段。
板書設計。
高小黑。
途中見聞外洞寬孔隙窄內洞大出洞。
大矮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九
簡析:本文是一篇游記,文章條理清晰,語言淺顯易懂,描寫的又是我國的名勝.所以講這一課時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1個生字,學會其中9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寫作方法.
4.閱讀與想像相結合,了解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5.能根據自己所了解的雙龍洞的特點,向別人介紹某一景點.
6.能概括地總結雙龍洞的'特色.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空隙和內洞的特點.
2、分清文章的主次內容并領會作者這樣寫的原因,從而學習其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1、由進內洞時作者的感覺體會空隙的特點.
2、在領會作者寫作目的的基礎上,學習其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浙江金華雙龍洞的資料,教師可準備有關雙龍洞風景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十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
3.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德育目標: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教學的重點:感受溶洞的奇觀。
教學難點: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1、收集有關溶洞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去過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樣的?給同學們介紹。
一下……。
謎宮……。
結合認讀“溶洞、石鐘乳、石筍”等詞語。
1.讀一讀生字表中的13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對其中筆畫較多的生字。
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識記它們的字形。
2.畫出課文中的新詞并根據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它們的大概意思。
3.質疑問難。(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詢問,也可向老師提出不能理解的詞語。)。
1.自由朗讀全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3.默讀全文,要求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
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一起完成。)。
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并按圖說清圖意,然后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五、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六、布置課堂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思考:作者見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由具體的景物概括出“明艷”一詞,寫出金華一帶山區明亮艷麗的春色。)。
2.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時變換調子。
情等。
反復朗讀上述句子。
1.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概括特點的詞語或者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
外洞:寬敞。
孔隙:窄小。
內洞:昏暗比外洞大有雙龍和石鐘乳。
2.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
(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說感覺等手法)。
著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體驗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擠壓”的感覺。
2.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著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適當的點撥。
要求學生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采用導游介紹等形式進行。
1.啟發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收獲,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教師小結。
1.用“時而……時而”寫句子。
2.把下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分別寫具體。
(1)那棵松樹的枝葉十分繁茂。
(2)登上山頂,我感到舒服極了。
搜集有關溶洞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十一
1、認識本課的11個生字,學會其中9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寫作方法。
4、閱讀與想像相結合,了解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5、能根據自己所了解的雙龍洞的特點,向別人介紹某一景點。
6、能概括地總結雙龍洞的特色。
1、了解外洞、空隙和內洞的特點。
2、分清文章的主次內容并領會作者這樣寫的原因,從而學習其寫作方法。
1、由進內洞時作者的感覺體會空隙的特點。
2、在領會作者寫作目的的基礎上,學習其寫作方法。
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浙江金華雙龍洞的資料,教師可準備有關雙龍洞風景課件。
2課時。
談話導入。(教師可從衣著上影響學生的感覺)我今天特高興,因為葉圣陶爺爺要帶我去浙江金華的雙龍洞游覽去呢?。ǖ群⒆勇冻隽w慕的神態時接著說)你們想去嗎?那好,現在我們就跟著葉爺爺到那里去看看吧?。ǔ鍪菊n題)。
1、引導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作者所游覽的景點,并排列順序。
2、找出表示作者游覽景點產生變換的語句,并體會其作用。
3、用做小導游的方法(準備好導游的工具)激勵學生細讀課文,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并請學生按順序寫出幾個景點。板書;(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內洞)。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課文。
2、小組探究文章的主次,并說說作者為什么這樣選材。
3、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
總結:寫文章時與題目關系密切的要詳寫,不太密切的要略寫,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都到過那些旅游景點,并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2、課下仿寫一篇小游記。
1、回顧課文中所描寫到的景點。(出示板書)。
2、指導朗讀課文,找出重點內容。
3、讀后分析解決重。難點。
(1)自讀描寫外洞的內容,找出描寫其特點的句子。
"走進去······一定不覺得擁擠"。
反復讀這句話,用一個詞總結其特點。板書:(大)。
(2)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小組探究"空隙"的特點。(?。ㄕ?。
作者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告訴我們"空隙"的小呢?
引導學生分析,理解空隙的"窄?。?。
理解空隙如何小的句子。
體驗空隙如何窄的句子。
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播放進空隙時的多媒體,問:如果讓你躺在小船里會有什么感覺?
用語氣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3)用學習前兩個景點的方法學習描寫內洞的內容。
同位討論并總結出內洞特點。(美)。
從哪些地方看出它的美呢?找出你認為美的句子讀一讀。
(4)鞏固主要內容。
用自己所感悟是情感朗讀描寫外洞,空隙,內洞的段落。(教師適時點撥)。
(5)其他內容。
學習1-3自然段,了解路上的特點。
出示相關句子: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顯得有精神。"。
"粉紅色的山······眼前一片明艷。"。
"隨著山勢······時時變換調子。"。
指名學生朗讀句子,想想,議議體會到了什么?(美)。
(出示雙龍洞路上的錄像)。
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感悟朗讀。
根據句子提問:為什么同一類的花兒山上的卻比盆栽的有精神?
為什么同一條溪流會時時變換調子呢?
在學生明白了作者的寫作順序后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描寫溪流的句子。并總結: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它起到能把文章各段連接起來使之緊湊的作用。
1、讓學生齊聲朗讀課文,并播放配音樂。
2、教師可由衷"??!雙龍洞,你是一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地方!"由此讓學生也用一句話抒發自己的感受。
3、播放雙龍洞景色的課件,并請小導游對其中的某一景點邊看邊介紹,評出優秀小導游。
給文中的幾個景點的某一處寫一導游詞。
背誦,并仿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十二
第一講義——基礎篇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時間:20xx年2月16日
1、通讀全文,了解游覽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1、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2、同桌兩人輪流讀文,議自然段意。
3、指名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讀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點。
3、討論。
(1)“新綠”“映山紅”什么意思?
(2)“或濃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艷”什么意思?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
(4)“時而”什么意思?
1、各人自由讀,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預習,想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
教學時間:20xx年2月17日
1、通過自學,了解外洞和內洞及孔隙的特點。
2、體會祖國山河景色的秀麗。
1、《記金華的雙龍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游覽的?
2、去雙龍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樣的?
1、提出自學要求:
認真讀讀下面的課文,想一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可在書上圈圈畫畫,同桌也可討論討論。
1、課文中怎樣介紹外洞的?誰能把有關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2、外洞的主要特點?(大)從哪兒體會到的?
1、課文怎樣介紹內洞的?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雙龍洞嗎?
“蜿蜒”什么意思?
五、討論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1、課文哪一部分寫的?
2、這一段講了哪幾層意思?
3、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么?
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情景。
練習背誦從外洞進內洞的那一段。
教學時間:20xx年2月20日
執教教師:顏朝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教學過程:
1、指名背誦從外洞到內洞這一部分。
2、指名說說外洞和內洞的特點。
1、啟發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沖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僅寫了洞,而且寫了水。請同學們把課文中寫水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再想一想泉水是從哪兒流到哪兒的。
2、學生閱讀思考,同桌互相討論。
3、集體討論。
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課文把雙龍洞的特點寫得很具體,我們讀了,仿佛身臨其境。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十三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如何由外洞進入內洞。
2、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自制幻燈片多媒體鵬博士軟件
1、指名讀導讀。
2、開火車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3、同桌輪流讀課文,邊讀邊議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游覽路上景色的?
2、自由朗讀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點。
3、討論路上景色的特點?;脽羝@示討論題。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著重理解以下詞句。
(1)映山紅就是指杜鵑花。
(2)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
(3)明艷指顏色明亮鮮艷。
(4)時而指有時候。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就是指溪
有時候寬,有時侯窄,有時候慢,有時侯快。
1、個人自由朗讀。
2、同桌互讀,指正錯誤。
3、指名朗讀。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讀讀下面的課文,想一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學生開始自學,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
1、課文中是怎樣介紹外洞的?找出相關的詞句。
2、外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
1、課文中是怎樣介紹內洞的?找出相關的詞句。
2、內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如果把這些石鐘乳和石筍比作什么呢?
4、你知道為什么這個洞這叫做雙龍洞嗎?
1、課文哪部分是講作者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這一段講了哪幾層意思?
3、作者進入外洞的感受是什么?
1、分段背誦。
2、誰能把幾段連起來背誦?
1、學生閱讀思考,同桌相互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討論。
2、集體討論。
1、練習背誦全文。
2、預習《可愛的草塘》。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十四
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點。
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去過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樣的?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結合認讀“溶洞、石鐘乳、石筍”等詞語。
二、自學課文,認讀理解生字詞。
1、讀一讀生字表中的13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對其中筆畫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識記它們的字形。
2、畫出課文中的新詞并根據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它們的大概意思。
3、質疑問難。(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詢問,也可向老師提出不能理解的詞語。)。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全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3、默讀全文,要求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并按圖說清圖意,然后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布置課堂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研讀作者在去雙龍洞的途中所見的景物。
1、思考:作者見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由具體的景物概括出“明艷”一詞,寫出金華一帶山區明亮艷麗的景色。
2、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時變換調子。
引導發現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系,音韻節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情等。
反復朗讀上述句子。
二、研讀洞口、外洞、內洞各自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1、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概括特點的詞語或者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
外洞:寬敞。
孔隙:窄小。
內洞:昏暗,比外洞大,有雙龍洞和石鐘乳。
2、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
(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說感覺等手法)。
著重感悟下列句子:
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體驗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擠壓”的感覺。
3、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著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適當的點撥。
三、復述。
要求學生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采用導游介紹等形式進行。
四、總結全文。
1、啟發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收獲,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教師小結。
五、指導造句,寫段訓練。
1、用“時而……時而”寫句子。
2、把下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分別寫具體。
(1)那棵松樹的枝葉十分繁茂。
(2)登上山頂,我感到舒服極了。
六、布置課外語文活動。
搜集有關溶洞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板書:金華城―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內洞。
(明艷)(突兀)(大)(窄)(黑奇大)。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十五
1、使學生了解課文記敘的金華雙龍洞的奇異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了解過渡句在課文中的作用,了解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認識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間的關系,知道課文是怎樣連段的成篇的。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游覽順序生動具體地描述景物的寫作方法。
2、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1、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解題:“記”是什么意思?較“記”的是什么?(記是“記載”的意思,本文記的瀏覽勝地,固而是一篇游記。并告訴學生,這篇游記是順圣陶先生1957年游覽金華雙龍后寫的。)。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胳。
讀后提問:按游覽順序,全文可分幾段?每段寫了什么?討論后確定:全文按游覽的順序可分為六段。
第一段(1)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及地點。
第二段(2、3)介紹沿途所見景物。
第三段(4)介紹外洞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5)介紹孔隙。第五段(6、7)介紹里洞。
第六段(8)游覽完畢出洞。
3、結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學生按順序說說作者瀏覽了幾個景點。
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4、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問:這段向我們交代了什么?(瀏覽時間人物、景點。)(2)用編句法概括段意。4月14日,我去游覽浙江的金華雙龍洞。
5、學習第二段。過渡作者在去雙龍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賞。
(1)默讀第二自然段,從課文中標畫出不沿看到的景物,及這些景物的特點,再體會一下作者看到這些學后有什么感受。
(3)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聽到了什么?溪流是怎樣往下流的?聲音有什么變化?(作者聽到山中溪流的聲音,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聽到不時變化的溪聲。)。
沿途景色已如此美麗,雙龍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一游;。
沿途美景成了雙成洞奇特景象的襯托;。
作者游興很高,心情舒暢,借途中所見抒發對祖國河山的喜愛之情。
總結第二段段意;從金華過羅旬入山,一路上景色明艷迫溪流到洞口。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的前三段向我們介紹了作者游覽的時間、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見聞,那盤曲而上的盤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艷的山路景色,那時時變換調子的溪流聲是多么迷人啊!那么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點?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1、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a、請大家打開書55頁,讀讀課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b、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了解。
c、指名學生回答,并征求全體同學意見。
d、板書:外洞孔隙內洞。
2、再讀課文,歸納特點:
a、同學們再讀讀這幾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內洞分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b、學生閱讀理解,教師巡視了解。
c、指名學生回答,征求其余同學意見。
d、板畫并板書:(畫出外洞、孔隙、內洞)。
3、小結過渡,布置下一步學習任務:其實呀,你們剛才談的這些就是這幾個地方的特點。通過剛才兩次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游覽了這幾個地方,也知道了這幾個分別有著這樣的特點。那么,你對哪個地方最感興趣呢?(了解學生大概情況)同學們都分別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你們想讓大家都來喜歡這里嗎?那就要你們去細細地讀文章,喜歡哪個地放就讀哪個部分,看看你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這些特點,然后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通過你的理解,通過你的表達,把別人都吸引過來,好嗎?我們這樣去讀:這個地方有什么特點?你是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這些特點的?找到后就按平時讀書的方法做上記號。三、精讀課文,自讀自悟:
1、學生閱讀,做批注,教師巡視輔導,并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
2、課堂討論:
b、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初步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3、交流評議:
a、分別指幾名同學圍繞以下幾個要點開展討論:1)船小2)行船方式。
3)乘船姿勢4)乘船感覺(找出相關詞句,說出思維過程,弄明白作者通過寫什么來表現孔隙窄小的特點,讀出乘船的姿勢和感受。)。
4、讀寫結合,突破難點:
b、誰能聯系課文中的內容把這個問題連起來說一難問題?
5、分層朗讀,體會寫法:這樣小的小船,這樣獨特的進洞方式和乘船姿勢,這樣奇特的乘船感覺,是多么有趣啊!下面,我們分組來讀這一段,再來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進入內洞這個意思一層層說清楚的請大家拿好書。6、學法小結:我們在剛才的學習中,首先了解了空隙的特點是窄小的;接著抓住關鍵詞句進一步體會到了空隙的特點;最后弄清楚了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這個意思一步步說清楚的。
7、指名介紹內洞特點:
a、除了窄小的孔隙外,奇特的內洞也很有趣,喜歡內洞的同學,你們有信心把同學們都吸引過來嗎?好,一個個來,你先說。
b、你從這兒看出內洞很奇特,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c、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d、那吸引你,使你們對內洞感興趣的是什么呢?現在有哪些同學也對內洞產生了興趣?
e、小結:同學們談得不錯,聽的也很認真。作者抓住奇特這個特點來寫內洞同樣打動了我們的心,我們來把這幾句讀一讀。那些同學想讀?想讀的同學一起來讀。
8、總結學法:
a、學完了孔隙和內洞,你準備怎樣來學外洞這一段呢?
b、洞內寬大,洞外呢?知道的同學一起說。
c、學生答,教師版畫。(畫出后山)。
1、設疑質疑:
b、那你說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呢?(學生回答時教師在黑板上標出路線圖)。
2、小結寫作方法:學到這里,我們得到兩點啟示:第一、寫參觀游記要按參觀游覽的順序寫;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點寫清楚。
1、過渡談話: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你喜歡哪里就讀哪里,看看怎樣才能讀出文章的感情來。
2、自由讀、指名讀、學生評議。
本課內容,布置下課時任務:課上到這兒就結束了。這節課我們不僅弄清楚了作者游覽了雙龍洞的那些地方,還弄清楚了雙龍洞的外洞、孔隙、內洞各有什么特點。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網友來稿(專業16篇)篇十六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時間:3課時。
1、通讀全文,了解游覽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1、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2、同桌兩人輪流讀文,議自然段意。
3、指名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讀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點。
3、討論。
(1)“新綠”“映山紅”什么意思?
(2)“或濃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艷”什么意思?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
(4)“時而”什么意思?
1、各人自由讀,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預習,想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
1、通過自學,了解外洞和內洞及孔隙的特點。
2、體會祖國山河景色的秀麗。
2、去雙龍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樣的?
1、提出自學要求:
認真讀讀下面的課文,想一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可在書上圈圈畫畫,同桌也可討論討論。
1、課文中怎樣介紹外洞的?誰能把有關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2、外洞的主要特點?(大)從哪兒體會到的?
1、課文怎樣介紹內洞的?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雙龍洞嗎?
“蜿蜒”什么意思?
五、討論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1、課文哪一部分寫的?
2、這一段講了哪幾層意思?
3、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么?
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情景。
練習背誦從外洞進內洞的那一段。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教學過程:
1、指名背誦從外洞到內洞這一部分。
2、指名說說外洞和內洞的特點。
1、啟發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沖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僅寫了洞,而且寫了水。請同學們把課文中寫水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再想一想泉水是從哪兒流到哪兒的。
2、學生閱讀思考,同桌互相討論。
3、集體討論。
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課文把雙龍洞的特點寫得很具體,我們讀了,仿佛身臨其境。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