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應綜合考慮教材、教法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以下是一些優秀教師分享的教學工作計劃,希望能夠給教師們帶來靈感和啟示。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一
1、知識與技能:四則運算意義的深入理解,歸納整數、小數、分數計算法則的異同點,進一步總結計算時應遵循的一般規律及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2、過程與方法:培養運用法則熟練計算的能力和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比較異同、形成知識結構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事物本質。
對四則運算算理本質規律的認識和理解。
多媒體課件。
一、提問導入。
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加法、減法、乘法、除法),每一種運算都有其自己的含義,也有其自己的計算法則。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整理這一部分的知識。
回顧復習方法:(幻燈片出示)。
請你按照復習方法試著整理這一部分知識,計算法則要根據具體實例說清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復習)。
二、整理復習。
(一)學生匯報,適時補充。
(二)教師需要知道的相關知識。
加法的意義:把兩個(或幾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減法的意義: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
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1)整數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小數乘法的意義。
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一個數乘純小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是多少。
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就是求這數的混小數倍是多少。
(3)分數乘法的意義。
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一個數和乘假分數或帶分數的意義,是求這個數的假分數(或帶分數)倍是多少。
除法的意義: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二
1、進一步認識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正確掌握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法則及整數計算方法與小數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掌握加減法之間、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并能應用這種關系進行驗算。
3、在計算過程中熟練地進行估算。
掌握整數與小數四則運算的方法,熟練地進行估算。
正確掌握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法則及整數計算方法與小數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多媒體課件。
一、計算導入。
1、計算。
45+21=5+102=3、15+2、2=41、62-32、16=。
134-12=2、5+45=1/4+3/5=5/6-1/7=。
學生自主計算,完成后交流答案。
2、師:今天我們復習的內容是關于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板書課題)。
二、整理與反思。
1、加、減法。
(1)你能詳細地分別說說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減方法嗎?
(2)計算整數加減法要把相同數位對齊,
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把小數點對齊,
計算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
你能說說這之間的聯系嗎?
你能用一句話小結出整數、分數、小數的加減法規律嗎?概括得出:計算加減法時都要把相同單位的數直接相加減。
2、乘、除法。
(1)整數、小數、分數乘除法呢?你能分別說說各自的算法嗎?小組交流,討論。
(2)完成p74“練習與實踐”第2題。
(3)分數乘法有幾種情況?可以通過剛才計算的例子及自己舉例說說它們的計算法則。
(4)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為什么適用于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三、復習拓展。
師:今天我們復習的內容是關于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
1、復習四則運算中的特殊規定。
(1)在四則運算中關于0和1的運算,有一些特殊的規定。誰能說一說是怎樣規定的?請學生說一說。
(2)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
2、復習四則運算的驗算方法。分別說一說對四則運算應該怎樣驗算?
四、鞏固應用。
1、“練習與實踐”第1-5題。
第4題請學生說說分別是怎樣計算的,引導學生體會相關計算方法的內在聯系。
第5題請學生說說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每一題分別是運用什么數量關系求出的`。
2、完成p75“練習與實踐”第9題。
讓學生說說從圖中得出什么信息。學生自主計算,集體訂正。
3、完成p75“練習與實踐”第10題。
(1)小組討論,怎么比較他們的成績更合理?討論后請學生說說,引導學生明確單比較助跑摸高的厘米數是不合理的,合理的應該是先分別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數相當于其身高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比較得到的數字。
(2)學生自主計算,集體訂正。
五、作業。
“練習與實踐”第6、7、8題。
六、總結提升: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三
1、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讓學生感受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進一步掌握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教學重點:感受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準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本節課從學生非常感興趣的生活問題入手,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快速高效的掌握知識。
:例題一道,習題10道。
(一)復習舊知(課件展示)。
1.口算:245=324=8+27=9003=。
604=72-44=453=85+28=。
2.解答題:用小棒擺8個六邊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導入新課,新知學習。
(課件出示)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1、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2、小組交流。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引導學生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3、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學會知識。
4、學生匯報。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并說一說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5、教師用線段圖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6、教給方法:我們可以用畫線段圖、簡圖等方法來幫助我們理清解題思路,保證準確的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課件展示)。
基礎練習。
1、直接寫出計算結果。
37+12-20246790-52+28。
624328548-13+5。
2、劃出下面題目的計算順序并計算任意兩題。
192+8+157453054290-68+951。
6005090143-45-57。
2453043478240204。
3、啄木鳥醫生(判斷并改正)。
850252345-164+36。
=95050=345-200。
=19=145。
提高練習(課件展示)。
1、先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
24012=236+70=237+263=。
12514=175025=2536=。
20+1750=943-306=900-500=。
2、列綜合式計算。
(1)4除900的商減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個數的3倍少12是60,這個數是多少?
3、課本p8練習一4、
4、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并列式計算。
小張有8張10元的。小王有18張2元的。?
(四)拓展練習(課件展示)。
1、用兩種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只要求列式不計算)。
(五)、課堂小結。
一、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讓學生感受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進一步掌握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感受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準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三、設計理念:本節課從學生非常感興趣的生活問題入手,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快速高效的掌握知識。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四則運算一》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四則運算一》教學設計四、課件設計意圖:例題一道,習題10道。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課件展示)。
1.口算:245=324=8+27=9003=。
604=72-44=453=85+28=。
2.解答題:用小棒擺8個六邊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導入新課,新知學習。
(課件出示)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1、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2、小組交流。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引導學生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3、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學會知識。
4、學生匯報。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并說一說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5、教師用線段圖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6、教給方法:我們可以用畫線段圖、簡圖等方法來幫助我們理清解題思路,保證準確的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課件展示)。
基礎練習。
1、直接寫出計算結果。
37+12-20246790-52+28。
624328548-13+5。
2、劃出下面題目的計算順序并計算任意兩題。
192+8+157453054290-68+951。
6005090143-45-57。
2453043478240204。
3、啄木鳥醫生(判斷并改正)。
850252345-164+36。
=95050=345-200。
=19=145。
提高練習(課件展示)。
1、先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
24012=236+70=237+263=。
12514=175025=2536=。
20+1750=943-306=900-500=。
2、列綜合式計算。
(1)4除900的商減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個數的3倍少12是60,這個數是多少?
3、課本p8練習一4、
4、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并列式計算。
小張有8張10元的。小王有18張2元的。?
(四)拓展練習(課件展示)。
1、用兩種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只要求列式不計算)。
(五)、課堂小結。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四
教學目標:
1.復習用四舍五入法進行湊整。
2.復習大數的讀寫。
3.培養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應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師:你去過黃山嗎?見過哪些景色?請游覽過黃山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
生:回答。(參照書p4。)。
師:今天我們在游覽黃山的景點時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二、中心階段。
1.數的'組成、讀和寫。
師:你還能想到什么?人嗎。本國的游客和外國的來賓。如果要計算一年有多少人參觀,這個數目一定很大。,我們學過大數的認識和湊整,請誰來做小老師說一說。
生:我們學過數位順序表,由個級、萬級和億級。個級有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計數單位分別是個、十、百、千。
師:10個千是()。100個千是()。10個()是一億。
一個九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35個百是()。
師:讀數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寫數呢?
生:先分級,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讀數中間的0或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0,數末尾的0不讀。
2.讀出下面的數,再用線連一連。
30000052三千萬五千二百。
35000三千萬零五百零二。
30500200三十五億零二十萬。
30052000三千萬零五百二十。
30005200三千萬零五十二。
30000520三千零五萬二千。
30000502三億五千萬二千。
3500200000三千零五十萬零二百。
校對。
3.湊整。
師:我們學過哪些湊整的方法?
生:有四舍五入法、去尾法和進一法。
師:它們各有什么不同?舉一個生活中的運用。
師:出示兩組題把下列各數四舍五入到萬位。
45678345432176328067103。
師:這組題完成后,就游完了猴子觀海這一景點。(媒體演示)。
把下列各數四舍五入到億位。
師:用四舍五入法湊整要注意什么?用。
生:回答。練習。交流。
師:我們到黃山的著名景點迎客松去游一游。
三、提高。
1.29183萬29182萬。
可以填幾?
2.用3個5,4個0組成七位數,
一個0也不讀的數()。
只讀一個0的數()。
讀出兩個0的數()。
3.拓展:把下面各數按要求填在相應的位置上。
一個0也不讀的數是:
只讀一個0的數是:
只讀兩個0的數是:
讀3個0的數是:
最高位是十萬位的數有:
與1億最接近的數是:
位數最多的數是: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五
p21:例4“做一做”。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現減法的特殊規律并選擇運用進行簡算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體會到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理解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寫成這個數減去后兩個數的和的道理。
:靈活運用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
:多媒體課件。
一、激趣生疑。
1、競賽。
出示兩組題,分組計算,比賽看哪組同學即對又快?(幻燈)。
第一組第二組。
72—6—472—(6+4)。
85—8—285—(8+2)。
126—70—30126—(70+30)。
2、發現: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了什么?(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3、猜想:觀察三個等式,激勵學生大膽猜測:這里面有沒有什么規律呢?(學生發表自己的說法)。
4、師板書: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寫成這個數減去后兩個數的和。
5、師提問:是不是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都可以寫成這個數減去后兩個數的和呢?
6、舉例驗證。
7、師小結:大家善于觀察,善于動腦,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剛才大家通過觀察發現了規律,利用這些規律使計算簡便。(板書:簡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創設情景引出例題)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喜歡)如果讓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嗎?不要著急,李叔叔給大家介紹了一個旅行法寶——《自助旅行》指南。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旅行時應做的準備和注意事項。”
1。出示情境圖。
(數數學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這本書一共有234頁。)。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嘗試各種算法師:“還剩多少頁?”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
師: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計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看誰的算法最多。
3.全班匯報交流。
師:你們都是怎么計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34—66—34234—(66+34)234—34—66。
=168—34=234—100=200—66。
=134=134=1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再從總頁數里減去看過的頁數,就是剩下的頁數,即234—(66+34)。
思路3:總頁數里減去今天的頁數,再減去昨天的頁數,就是剩下的頁數,即2。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六
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對分數乘除法運算比較熟悉,加上對本章第一節分式及其性質學習,抓住初中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認為本節課適合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一方面運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于學生理解、接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但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分式乘除法法則及應用。
難點: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的乘除法運算。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活動1。
【導入】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活動1: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問題1:求得水的高:
問題2: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倍。
教師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以上兩式的特點得出它們分別是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從上面的問題可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時需要進行分式的乘除運算,那么分式的乘除是怎樣運算的呢?這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學生活動(解決問題):學生動手操作,探究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活動2【活動】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問題2: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進行類比探究,讓學生根據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比探究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教師巡視,觀察學生探究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以指導。
1.學生獨立完成問題1和問題2的結果。
2.學生通過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探究分式的乘除法則。
3.小組之間交流結果,并總結規律性的結論。
乘法法則: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為:
活動3【練習】學以致用鞏固新知。
(1)運算結果應約分到最簡。
(2)分式除法應:“顛倒相乘”。
(3)運算中,先判斷運算符號,再計算結果。
例2計算:
例2是例1的拓展,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在獨立完成時,應提醒學生先分解因式后再運用法則進行運算。解題時應注意:
分子、分母為多項式時,先將多項式分解因式,再約分。
活動4【練習】學以致用,運用新知。
1.練一練。
2.試一試3.闖一闖。
活動5【講授】歸納與總結。
(1)熟練掌握并應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2)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靈活應用;
(3)運算結果要最簡;
(4)乘除混合運算統一為乘法運算;
活動6【練習】實際應用。
活動7【講授】教學反思。
1、選取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運算問題,用類比的思想方法學習歸納出分式乘除法的運算法則,學生感到輕松容易的掌握了分式乘除法的運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針對本節課內容我設計一系列有梯度的問題,并采取小組合作形式。課堂氣氛活躍,生學習熱情比較高。課堂學習效果較好。
3、學生能力的培養,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敢于獨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質疑的習慣;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和心里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存在的問題:
(1)由于部分學生計算能力欠缺,算上還出現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
(2)教學效果還有些欠缺,爭取以后在課堂上讓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情感目標都能達到,讓學生學的輕松,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七
1.理解同分母分式與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的運算法則,體會類比思想.
2.能運用同分母分式和異分母分式加減運算法則進行運算,體會化歸思想.
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設計者:)。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同學們還記得分數是如何進行加減法運算的嗎?(找同學敘述)。
現在我們看下面兩個問題:
請按兩個問題的要求列出代數式,請觀察兩個代數式有何特征,如何對這類代數式進行運算,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探究的內容.
二、自主學習,指向目標。
1.自學教材第139至140頁.
2.學習至此:請完成《學生用書》相應部分.
三、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活動一:
1.讓學生觀察課本p140頁思考,并讓學生敘述分數加減法法則.
2.類似分數加減法運算法則,推廣可得分式的加減法法則,你能敘述嗎?
展示點評: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________,把分子相________.
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________,變為________分式,再加減.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八
100以內的連加運算。
1、使學生掌握100以內連加運算的計算方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并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3、培養學生計算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正確掌握計算方法。熟練的進行計算。
正確掌握計算方法。熟練的進行計算。
圖片、投影片。
一、基本訓練。
1、口算:
(1)9+6+33+4+55+4+2。
2+8+92+7+62+7+5。
(2)20+5+427+2+3022+20+3。
3+18+915+20+654+8+10。
2、計算:28+7+56=。
同學之間互相說一說筆算的方法。一位同學板演,其他同學作在本上。
2835。
+7+56。
3591。
讓同學說一說筆算過程。
(1)先把前兩個樹相加,28+7得35。
(2)再用結果35同第三個數相加,35加56得91。
也可以這樣計算:
28。
7
+56。
91。
計算過程:(1)先把個位上的三個數相加,得21。
(2)再把十位數相加,最后要加上個位進上來的20。
3、說一說兩種筆算寫法有什么不同?
二、課堂作業:
1、計算下面個題:
56+27+10=28+56+3=25+27+26=。
35+30+17=7+50+34=18+4+19=。
2、連線:
27+4+660+15+753+17+10。
25+8+1126+25+2524+16+15。
3、列式計算:
(1)車上有17人,到站后上來3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2)車上有17人,到站后上來3人,又上來9人,現在車上一共有多少人?
四、課堂:這節課我們練習的是100以內的連加,我們先把前兩個數相加,這加第三個數,在計算過程中要認真、仔細。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九
1.復習用四舍五入法進行湊整。
2.復習大數的讀寫。
3.培養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解并應用。
師:你去過黃山嗎?見過哪些景色?請游覽過黃山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所見所聞。
生:回答。(參照書p4。)。
師:今天我們在游覽黃山的景點時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1.數的組成、讀和寫。
師:你還能想到什么?人嗎。本國的游客和外國的.來賓。如果要計算一年有多少人參觀,這個數目一定很大。,我們學過大數的認識和湊整,請誰來做小老師說一說。
生:我們學過數位順序表,由個級、萬級和億級。個級有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計數單位分別是個、十、百、千。
師:10個千是()。100個千是()。10個()是一億。
一個九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35個百是()。
師:讀數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寫數呢?
生:先分級,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讀數中間的0或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0,數末尾的0不讀。
2.讀出下面的數,再用線連一連。
30000052三千萬五千二百。
350002000三千萬零五百零二。
30500200三十五億零二十萬。
30052000三千萬零五百二十。
30005200三千萬零五十二。
30000520三千零五萬二千。
30000502三億五千萬二千。
3500200000三千零五十萬零二百。
校對。
3.湊整。
師:我們學過哪些湊整的方法?
生:有四舍五入法、去尾法和進一法。
師:它們各有什么不同?舉一個生活中的運用。
師:出示兩組題把下列各數四舍五入到萬位。
456783454321763280671032009。
師:這組題完成后,就游完了猴子觀海這一景點。(媒體演示)。
把下列各數四舍五入到億位。
師:用四舍五入法湊整要注意什么?用。
生:回答。練習。交流。
師:我們到黃山的著名景點迎客松去游一游。
1.29183萬29182萬。
可以填幾?
2.用3個5,4個0組成七位數,
一個0也不讀的數()。
只讀一個0的數()。
讀出兩個0的數()。
3.拓展:
把下面各數按要求填在相應的位置上。
一個0也不讀的數是:
只讀一個0的數是:
只讀兩個0的數是:
讀3個0的數是:
最高位是十萬位的數有:
與1億最接近的數是:
位數最多的數是: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十
本節課的教學是對數的運算知識的總復習,鑒于本冊書所學的乘、除法內容是整數筆算乘、除法的最后階段,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兩大特點:
1.引導回顧,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回顧、交流乘、除法的知識,以樹狀圖的形式展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相關內容有完整了解的同時,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互逆關系。
2.逐步反饋,逐層提高。
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針對性教學,把乘、除法的筆算方法的復習與估算知識相結合,把商的變化規律、簡便運算、四則混合運算及解決問題等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在激發學生復習主動性的同時,恰當啟發、點撥,使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和熟練程度得到提高。
教師準備ppt課件、小黑板。
獨立思考,構建知識網絡。
學習構建知識網絡。
(1)歸納整理。
師:本學期我們在數的運算方面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請同學們先自行整理,再在組內交流。
(學生回憶整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構建知識網絡。
師:怎樣展示相關的知識才能讓人一目了然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知識網絡的構建吧。
乘法。
除法。
運算律。
(引導學生有序地回顧已學知識,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構建知識網絡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整理所學知識,使學生對所學的數的運算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并學會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
相互啟發,分類復習。
1.復習乘、除法的計算及估算。
(1)先估計積或商,再計算。(課件出示教材102頁4題)。
253×56503×3245×240。
336÷21858÷39918÷27。
(2)指名估算。
(引導學生說明估算的方法,合理即可)。
(3)復習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兩、三位數的乘法的計算方法和除數是整十數、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4)生獨立計算。
(生計算后,組內訂正,分析錯因,明確改正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復習運算律。
(1)你能很快算出答案嗎?(小黑板出示)。
(125×12)×827×45+27×55。
44×2513×102800÷25。
(2)引導學生復習運算律和商不變的規律。
(3)引導學生結合算式的特點,運用運算律進行簡算。
(生自主完成后,匯報簡算過程及方法)。
3.復習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看誰做得對。(課件出示教材102頁6題)。
(227+26)÷11459×(76-50)。
(105×12-635)÷25864÷[(27-23)×12]。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十一
設計理念:
根據高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我用學生熟悉的情景作為學習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時依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探究新知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導入,復習鋪墊。
1、口算練習九第1題,指名口答。
2、算一算,比一比。
(6.4+1.3)+8.7=(2.8+5.5)+4.5=。
6.4+(1.3+8.7)=2.8+(5.5+4.5)=。
設計意圖:通過口算小數加減法習題,復習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通過“算一算,比一比”兩組習題,讓學生初步體驗到應用加法的運算律進行小數加法的簡便之外,從而為學習新知做鋪墊孕伏。同時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請大家看,小華在文具店買了一些文具,那他一共用了多少元錢呢?你能幫他算一算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8.9+3.6+6.4+1.1=。
2、引導學生探索算法。
請同學先獨立完成。(老師巡視,注意選擇所采用不同方法的學生)誰愿意到黑板上來做。算完的同學可以和你的同桌同學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我們來看一下黑板上幾位同學的板演。有兩種不同的算法,結果都等于20元,計算的正確嗎?看來兩種方法都是可以的。
3、比較。
(其中一種方法更簡便)。
我們為什么可以這樣算,這樣算的依據到底是什么?說得再簡單點就是你在計算的時候用的是什么運算律?(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通過剛剛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整數加法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加法運算律的推廣。
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加法的運算律?你能字母將它們表示出來嗎?
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樣的數?
指出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同樣適用,所以這些字母所表示的數的范圍既包括整數,也包括小數。
設計意圖:本環節創設買文具的情境,把教學內容放到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學生通過嘗試計算、知識遷移,自覺地將整數加法運算律遷移到小數加法運算當中,從比較中得出簡便算法。這樣既讓學生題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了優化意識,體會到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了遷移能力,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有應用于生活。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2題。
先讓學生說說怎樣算簡便。
2、完成練習九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提問:比較每組算式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3)談話:整數減法的一些規律在小數減法里同樣適用,運用這些規律也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3、拓展練習。
(1)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用簡便方法計算的.,請選出來。
2.7+6.6+3.47.5—3.87+2.136.17+28+3.2。
5.08—0.8—4.26.02+4.5+0.986.59+9.32—2.59。
(2)填上一個數,使計算簡便。
32.54+2.75+()7.58-2.66-()。
4、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九第3-5題。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十二
這節課主要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相關的簡便運算,由于學生已有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基礎,所以本課時的主要目標是對“兩個數相乘”進行簡便計算的教學,以及對簡便運算方法的提升。
在學習本節課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逐步學會了不完全歸納法和用字母表示數學規律,并運用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重點讓學生經歷探索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過程,并會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在學生日常的自學活動中,重視讓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探索,重視小組的合作與交流,所以學生的理解能力、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正逐漸提高,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正在逐漸養成。
1、讓學生經歷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規律,能用字母表示規律。
2、讓學生學會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體驗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1、引導學生概括乘法交換律、結合律。2、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搭積木嗎?
生:喜歡。
生:想。
師:那好,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與發現。
二、探索乘法交換律。
播放課件1,出示情境圖。(用小正方體搭成的一個長方體的一面)。
師:你知道圖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嗎?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生:我是橫著數一行有5個小正方體,一共有4行,5×4=20個。
生:豎著數一排有4個小正方體,一共有5排,4×5=20個。
師(板書5×4=4×5)可以這樣寫嗎?為什么?
生:可以因為積相等,(求的就是一個整體)。
師:認真觀察這個等式,你能發現什么奧妙嗎?
生思考,匯報(數字相同,交換了位置,積不變)。
生:……。
師:請你幫淘氣舉一些這樣的例子來驗證一下行嗎?
生舉例驗證。
生說師板書:
a×b﹦b×a叫做乘法交換律。
師:a.b指的是什么?
三、探索乘法結合律。
1、課件2出示情景圖(書54頁)。
師:請大家認真觀察,估一估搭這個長方體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
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后集體交流。(說說估計的方法)。
師:誰估計的準確呢?請同學們在本子上算一算。
(學生獨立思考,計算,教師巡視)。
師:誰愿意把你的想法介紹給大家?
生舉手匯報,師追問:怎樣想的?
師引導從上面、正面觀察。
上面:(3×5)×4。
師:這個算式可以寫成(5×3)×4嗎?
生:可以,都是求同一個物體,
生:可以,雖然3和5的位置交換了,但根據乘法的交換律它們的積不變。
師:出示4×(5×3)可以這樣寫嗎?
生交流,師引導可以把(5×3)看成一個數,這里也運用了乘法的交換律。
正面:(4×5)×3。
師:你還可以怎樣寫?根據是什么?
生:(5×4)×33×(5×4)。
[設計意圖:通過對算式的變換,鞏固乘法交換律]。
師:細心的淘氣在這些算式中發現了兩組特別的算式,(師擦掉其它算式,留下(3×5)×43×(5×4)請同學們比較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生;乘數相同,三個數的位置不相同,運算順序不同,積相同。
師:可以寫成(3×5)×4=3×(5×4)嗎?
生思考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對算式異同的比較,讓學生自己發現規律。]。
2、提出假設,舉例驗證。
(學生在小組內舉例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愿意介紹一下你們舉例的情況。
生:……。
3、概括規律。
生思考概括。
生說師板書:
(a×b)×c﹦a×(b×c)叫做乘法結合律。
四、運用模型,完成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1題。最后運用課件集體訂正。
2、運用乘法結合律很快算出38×25×442×125×8。
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后匯報。
3、完成“練一練”。先要求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發現有錯的讓該生上去視屏展示,集體交流,并說明運用了什么規律。
五、小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我們是怎樣認識這個好朋友的?
板書設計。
運算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a×b﹦b×a(a×b)×c﹦a×(b×c)。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十三
(2)有理數加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1)經歷探索有理數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律。
(2)利用運算律進行適當的推理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學生通過交流、歸納、總結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
(2)通過運用有理數加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來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難點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運算。
30+(-20),(-20)+30。
兩次所得的和相同嗎?換幾個加數再試試。
計算:-7+2(-10)+(-5)。
2、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十四
設計理念:
根據高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我用學生熟悉的情景作為學習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時依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探究新知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導入,復習鋪墊。
1、口算練習九第1題,指名口答。
2、算一算,比一比。
(6.4+1.3)+8.7=(2.8+5.5)+4.5=。
6.4+(1.3+8.7)=2.8+(5.5+4.5)=。
設計意圖:通過口算小數加減法習題,復習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通過“算一算,比一比”兩組習題,讓學生初步體驗到應用加法的'運算律進行小數加法的簡便之外,從而為學習新知做鋪墊孕伏。同時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8.9+3.6+6.4+1.1=。
2、引導學生探索算法。
請同學先獨立完成。(老師巡視,注意選擇所采用不同方法的學生)誰愿意到黑板上來做。算完的同學可以和你的同桌同學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我們來看一下黑板上幾位同學的板演。有兩種不同的算法,結果都等于20元,計算的正確嗎?看來兩種方法都是可以的。
3、比較。
(其中一種方法更簡便)。
我們為什么可以這樣算,這樣算的依據到底是什么?說得再簡單點就是你在計算的時候用的是什么運算律?(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通過剛剛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整數加法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加法運算律的推廣。
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加法的運算律?你能字母將它們表示出來嗎?
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樣的數?
指出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同樣適用,所以這些字母所表示的數的范圍既包括整數,也包括小數。
設計意圖:本環節創設買文具的情境,把教學內容放到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學生通過嘗試計算、知識遷移,自覺地將整數加法運算律遷移到小數加法運算當中,從比較中得出簡便算法。這樣既讓學生題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了優化意識,體會到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了遷移能力,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有應用于生活。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2題。
先讓學生說說怎樣算簡便。
2、完成練習九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提問:比較每組算式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3)談話:整數減法的一些規律在小數減法里同樣適用,運用這些規律也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3、拓展練習。
(1)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用簡便方法計算的,請選出來。
2.7+6.6+3.47.5—3.87+2.136.17+28+3.2。
(2)填上一個數,使計算簡便。
32.54+2.75+()7.58-2.66-()。
4、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九第3-5題。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十五
知識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加法運算律和乘法運算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
2.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度。
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1.理解并掌握加法運算律和乘法運算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
2.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算法。
自學與合作相結合、講解與互幫相結合。
收集一些學生平時做錯的例子,多媒體。
(一)復習導入。
1.我們學過了哪些有關整數的運算律?(用提問的方式復習)。
2.它們有什么作用?
(二)系統復習。
1.回顧和總結學過的整數運算律。(顯示,分別復習運算律的'文字敘述,和字母公式)。
(1)加法交換律a+b=b+a。
(2)加法結合律(a+b)+c=a+(b+c)。
(3)乘法交換律ab=ba。
(4)乘法結合律(ab)c=a(bc)。
(5)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a+b)c=ac+bc。
3.認識到整數運算律在小數、分數運算中仍然成立。(完成79頁第2題,四人小組合作,互相舉例說明,然后推選代表到講臺上展示)。
4.感受在數系的擴充過程中,人們總是希望在新的數系中運算律能盡量地成立。
(1)出示79頁鞏固應用的第1題。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自己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結果)。
(3)交流。(滿足數的運算的需要也是數擴充的重要原因,也是產生分數和負數的重要原因,從而拓展學生對分數和負數的認識,加深對分數、負數意義的理解。)。
(4)數學萬花筒。(自主閱讀)。
三、習題設計(貫穿于教學過程)。
1.選用合適的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46+32+540.7+3.9+4.3+6.325╳49╳4。
【設計意圖】這是六道運用運算律解決計算題的基本題目,主要考察學生掌握運算律的情況。讓學生自己在下面做,然后選六個學生上臺演板,請學生自己上臺講評。
2.用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計算下面各題。
2.7╳4.8+2.7╳5.2905╳99+90513╳10.2。
【設計意圖】在下面就有學生反映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掌握的不好,因此增加了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的練習。在學生練習完以后,仍然發現個別學生掌握的不好。我增加講述一個小故事幫助學生記憶。故事是:說一個父親有一大一小兩個兒子,過節了父親去大兒子家走親戚,當然不能偏向也要去小兒子家走親戚呀。其中父親是乘法分配律的一個數,而兩個兒子就是那兩個加數。要去兩個兒子家也就是要和兩個加數相乘。通過這個故事避免學生做乘法分配律時的丟項問題。讓學生互相講著聽,再一次體會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
板書設計。
運算律。
(1)加法交換律a+b=b+a。
(2)加法結合律(a+b)+c=a+(b+c)。
(3)乘法交換律ab=ba。
(4)乘法結合律(ab)c=a(bc)。
(5)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a+b)c=ac+bc。
在學生練習完以后,仍然發現個別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掌握得不好,我們還可以增加一個故事,來加深學生對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的理解。有父子三人分別代表三個數,其中父親是乘法分配律的一個數,而兩個兒子就是那兩個加數。要去兩個兒子家也就是要和兩個加數相乘。通過這個故事避免學生做乘法分配律時的丟項問題。讓學生互相講著聽,再一次體會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十六
“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百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是進一步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因此,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混合運算順序,體會混合運算順序的合理性,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本節課表面上是混合運算,實質上是解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1、知識性目標:
通過參觀養鴨場,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解決問題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括號里的必要性。
2、發展性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自主探究,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我認為: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熟練掌握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1)讀懂圖是學習的前提。
因為本信息窗內容比較多,感覺比較亂,所以帶領學生認真讀圖,讓他們找出相關的數學信息。
(2)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間的關系是訓練的重點。
(3)由分步到綜合。
教材上既有分步算式又有綜合算式,作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可以的,但作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僅僅會做分步是不夠的。要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因為只有在綜合算式中才能體現括號的作用。
(4)解決有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學習的落腳點。
因為學習帶有括號的運算是本節教材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學的落腳點是有括號的算式怎么算。對于運算順序的學習,要和解決問題的順序結合起來理解。
在教學方法上我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的合理性。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設計的參觀養鴨場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運用混合運算解決這一串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確計算。
2、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算法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學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綜合算式解答。
3、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本單元教材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充滿濃濃的親情。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結合解決現實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十七
1、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得運算順序。
2、學會四則混合運算計算能簡便運算的要簡便。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得運算順序。
學會四則混合運算計算能簡便運算的要簡便。
多媒體和卡片。
0.8×0.51.2×0.70.8÷0.021.5÷0.3。
18.6-60.54-0.0050.4÷203×0.04。
9-0.193÷0.0324.6+45+0.04。
1、以開火車形式報得數。
p-74第一題。
1、學生先直接在書上寫出得數。
2、學生以報得數形式校對。
p-74第二題。
1、先讓學生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2、抽四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3、校對。錯的訂正。
p-75第三題。
1、前后四個同學討論,哪些題能用簡便方法運算?
2、學生獨立思考解題。
3、抽四名學生板演,校對。
1、學生理解“除”“除以”被……除”和“去除”的含義?
2、學生相互討論上面這些詞的含義?
3、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4、校對,錯的說明原因。
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又有什么地方得到了補充?
《作業本》。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十八
1、能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應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計算簡便,發展應用意識。
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究過程,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進一步培養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合情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能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
課件、圖片。
ppt。
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學習自主觀察,發現問題。
1)、3×10+5×10=(3+5)×10=。
2)、4×8+6×8=(4+6)×8=。
我發現:
2、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3、用簡便方法計算。
(60+25)×478×69+22×6928×99+2869×10285×98。
【導學解惑】:
1、請提出你的問題,大家一起來解答。
2、請記錄下你認為特別有意義的題。
【當堂檢測】:
下面的算式分別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5×34=34×25()。
7×2×5=7×(2×5)()。
2×4+2×6=2×(4+6)。
用簡便方法計算。
76×62+24×62156×99+156127×101。
【課后反思】:
1.想一想,這節課有哪些收獲?還存在哪些問題?
2.問一問自己:“今天,我主動學了嗎?”
根據老師講課適當板書。
完成本節課題。第四單元運算律。
課題。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十九
本單元我們選取的素材是高速運轉的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和高速運轉的濟青高速,選取這個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濟南長途汽車總站,連續多年創下旅客發送量、發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項全國第一,被稱為“中華第一站”。據說濟南長途汽車站占地110畝,日客流量4萬多,客票年收入達到4—5億元。被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授予“中華第一站”稱號,這個榮譽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東的高速公路全國聞名。說起山東的高速公路來,在全國是的,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據有關經濟專家研究,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與其公路的優劣,成正相關。可見,我省經濟之所以能夠高度發展,尋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較真實的數據為素材,體現了數學的價值。本單元提供的數據與第一單元一樣,都是一些真實的數據。旨在說明交通生活中也實實在在存在著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本單元有2個信息窗。
1、情景圖的解讀。
此信息窗的題目為“高速運轉的長途汽車站”。情景圖上呈現的是一幅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的真實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張20xx年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大巴車中巴日發送旅客情況統計表。
2、情景圖中的信息。
是2組數據:
(1)平均每天發車的數量。
(2)平均每車次的乘客人數。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
(1)乘法結合律。
(2)乘法交換律。
(3)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乘除法各部分的關系。(第六題)。
分式的運算教案(精選20篇)篇二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22~24頁例4,課堂活動第1~2題和練習五第1題。
1.歷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情境中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3.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發現運算律培養探索、概括能力。
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對乘法分配律進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一、創設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問題情景,解決問題。
你從情景圖中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養雞場共有多少只雞?”該怎樣列式計算?(學生口答信息,然后獨立列式計算)。
全班匯報解題思路和方法。
教師板書:
(50+30)×7550×75+30×75。
=80×75=3750+2250。
=6000(只)=6000(只)。
(2)比較兩種解法,發現兩種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舉出生活中的類似例子。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50+30)×75=50×75+30×75。
(3)在計算中比較并發現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3×(4+6)=3×4+3×6=。
(13+12)×4=13×4+12×4=。
比較每排的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每排的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嗎?
學生獨立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板書:
(3+2)×35=3×35+2×35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師:誰還能舉出符合這個規律的例子?(學生舉例)。
教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這幾組算式所反映的規律?(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將兩個積相加,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可以用怎樣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學生獨立寫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師整理并板書:(a+b)×c=a×c+b×c或a×c+b×c=(a+b)×c。
二、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對有困難的也可先在小組中議一議。
最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說明乘法分配律嗎?
2?課堂活動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找出錯誤的原因,再匯報,最后讓學生改正。
4?練習五中第1題:學生獨立做在書上,訂正時讓學生說說運用的是什么運算律?
先做,再議一議,最后與全班同學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