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藍色篇一
總想擁有自己的天空,一個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一個正真自由·無拘無束的·只有藍天沒有白云的天空。這樣我們就可以拋開所有的一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干自己想干而又不敢干的事,拋棄了所有的煩心和責任,忘記了那些該忘記的,不該忘記的人和事,躺在地上看著藍天,才知道原來一個人天空是那么的藍,藍色到想哭,藍色到憂郁,藍色到連白云都沒辦法靠近,甚至出現!
不知不覺中,有多少人已經離開;無聲無息里,又有多少人會一直在。漸漸的我們發現,天空的藍色其實還是需要變色的,藍色的天空還是要有白云點綴的,彩虹還是要有七色或者跟多的顏色的。一個人絕望的時候,會感到孤獨,把自己偽裝,總以為自己的世界觀和別人的世界觀不同,他不會去爭辯什么,在道理和真理面前,都覺得是一樣的味道,失去了信仰,也失去了朋友。其實一個人的時候,心在隱隱作痛,淚在蠢蠢欲動。我想他的天空會更藍,藍到絕望。
你的一生中除物質,信仰,愛情,還有友情。友情無處不在,他伴隨你左右,縈繞在你身邊,和你共渡一生。朋友是一種相遇。我們可以失去很多,包括金錢與財產,卻不能失去朋友。擁有很多朋友也是的一種美麗。或許這里是自己天空變化開始的地方,難道這才是我們逃亡路線的驛站?不管怎說,我們也只能自相矛盾的活著這短短幾十年。
關于愛情,發現是否有緣,于貧富無關,于美丑無聯系,愛只是人們心里的一種自我感覺狀態。有的人離開,有的進入,我不知道該怎么來定義愛情,當然我們并不希望離開的是你,你,還有你,還有自己。每個人都想追求幸福,每個人都想擁有一份幸福的愛情,或許幸福對于人來說每個人感覺不一樣,就比如或許我很幸福,可是我卻偏偏在眼淚里感受愛情的苦澀,總感覺自己躺在風雨中,總想有風雨后的彩虹等待我的幸福。
藍色篇二
蔚藍色的天空,
浩瀚無邊的海洋。
描述著我的夢想。
描述著我的夢想!夢想!
我愿我是一只美麗的小鳥,
在那蔚藍色的天空,盡情飛翔!
我愿我是一條美麗的人魚,
在那浩瀚無邊的海洋,盡情遨游!
啊!我的藍色夢想!
東方的天空,有著淡淡的憂傷,
我的夢想是否還能實現?
藍色篇三
;此時的我正坐在醫學觀察地點某酒店房間里,一臺電腦,一部手機,旁邊還擺放著一束鮮花。結束第一批一線支援后,我們已在這里悄然度過兩個平淡無事的日子,回首參加抗擊新冠病毒肺炎行動時發生的點點滴滴,恍如隔世。想到還有三百多位奮戰在前線的同事,和成千上萬個同樣正“浴血奮戰”的同行們,我的心里始終無法平靜。疫情正嚴峻,各方正努力抗疫,我們因為必要的醫學觀察困在這里,不知道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內心十分不安。于是決心靜下心來,以回憶的形式記錄我人生中絕無僅有的一段特別的經歷,借此向他們致敬。
2020年,是一個讓所有人發出“可以重啟2020年嗎”疑問的不平凡一年。從2019年12月底武漢衛健委通報“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確診病例開始,就拉開了2020年全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序幕,我們從新聞上了解到先是國家疾控中心啟動一級響應,后是武漢市于1月23日上午10點起采取史無前例的“封城”舉措,再到全國各地陸續啟動一級響應。所有人最終都涉足了這場戰“疫”。
疫情就是命令。從大年三十接到省市衛健委通知“全省醫療機構和疾控部門全部取消休假,全員上崗”開始,全體同事便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冠病毒肺炎防控的戰斗中來。大批支援一線的志愿者不斷涌現,我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初涉“戰場”,內心的無畏還伴隨一絲緊張。
一月二十七日,我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下午被臨時通知明天去一線科室報道。
同事問我心情如何,我說說完全不害怕那是假的。內心還是有點小忐忑。
大概害怕的不是病毒,而是明天的未知。
沒有比此時更強烈的希望,疫情趕快過去。
進入隔離病房,看到跟想象中不太一樣的新冠肺炎患者,以為是沉悶的病房里到處充斥著孤獨、絕望、令人窒息的氣息,其實不然,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確診時間不長,癥狀大多比較輕,生活基本能夠自理,情緒也相對穩定,只是全部戴上了醫用外科口罩。跟普通病房一樣,抽血、輸液、霧化、吃藥等一系列治療,并為他們提供一些生活照顧,而每每總能聽到患者的感謝,我們就自然回復一句“不用謝”,所以有時會忘記他們還是帶有傳染性的特殊患者,跟他們交流的時候語氣和心情有點放松,不自覺地靠近他們,也希望他們能感受到些許暖意。這個時候,有經驗的老師就會提醒我做好個人防護,照顧好病人的同時也務必要保護好自己。那一刻讓我覺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病房,有患者的體諒,還有前輩的關懷。
第三天,兩名患者的病情有所變化,一名突然高熱至39℃,另一名患者情緒非常激動,不配合治療,異常躁動甚至有撕扯護理人員防護口罩的行為,安撫未果只好給予鎮靜。
一月三十日,我在日記里記錄:
早上下班時9床患者情緒還算穩定,不太配合治療,但也很少哭鬧。下午來的時候感覺情緒已經整個崩潰,拒絕任何治療,一直哭鬧,我們不敢說話恐怕激惹她。我鼓起勇氣嘗試與她交流,試圖鼓舞她,但剛一開口她就嚎啕大哭,而我也終于聽清她在哭訴什么:“我怎么那么倒霉,……你不用管我,我不吃藥,這水也沒用,……我什么都知道,都是老天爺制造了這病毒,還讓它變異,……根本就沒有辦法。嗚嗚嗚……”。
我一時語塞,因為我知道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感同身受,我沒有結婚,也沒有寶寶,我體會不到這種生離死別般的隔離與絕望。我有換位思考,如果是我,也能多少理解患者,更加覺得“偶爾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的責任是多么重大,我要更加盡力地幫助病人。
離開一線后,院長在親切慰問時又談起這位特別的患者,他向我們介紹,這名患者其實是武漢的一名教師,不幸染上新冠病毒后被接診至我院。聽到她是一名人民教師時我有大吃一驚。初始,對她的印象就是一位操著一口流利普通話的身材瘦小、為人和善、溫柔的年輕女子,但隨后在以后幾天里發生在她身上的一些變化讓人瞠目結舌,實在無法將性情大變的那個人和原本知書達理的那個她聯系在一起。
情緒完全爆發的她是這樣出現在我的日記里的:
我們十幾人共同經歷一場了“戰爭”,過程無法描述,現在想來還是后怕。
事后,我跟同事說,“你真的太勇敢了,但是也太危險了,你下次別這樣了,一直沖到最前面……”。同事說,“你知道嗎,我其實到現在一直是在忍著的,我……”,然后哽咽,我聽她聲音開始顫抖帶著哭腔,就沒敢再說一句話。
那一刻我終于明白,面對那樣的場景,她表現地如此冷靜不代表她不恐懼,只是穿上了這身防護服她就選擇了最勇敢的方式面對。忽然看到她脆弱的一面,本想安慰,但不知道什么話可以給予她力量。
想到《士兵突擊》里許三多的一句話,現在的眼淚正好證明,你一直那么堅強。
你是我見過最堅強最勇敢的姑娘。
一場病毒竟可以到把人逼“瘋”的程度,可想而知,那些成千上萬個被隔離而沒有瘋狂的感染者心理也是足夠強大。沒有正確的認知和良好的信念,在病毒把你擊垮之前,你自己就先倒下了。
病毒可怕,心魔更可怕。
院長又鼓勵我們說,通過武漢這名患者的事情也反映了一些問題,你們大家能夠完成第一批支援任務,說明不僅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同時還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堅持到最后。在抗擊疫情的斗爭中,只有擁有足夠的勇氣才能一往無前,心中時刻懷抱著強大的必勝信念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我們深以為然,想到后來通過對患者心理疏導,堅持每天鼓勵,并借助與家人視頻通話的形式,幫助她重拾戰勝疾病的信心,她的情緒終于漸漸平和,同事又幫她換上新的病號服,扎起馬尾,整個人也變得容光煥發,一如從前。
最后我的日記里對她是這樣描述的:
今天最后一個班還挺忙的,搭班的同事本就身體不是很舒服,我特別擔心她會像我那天一樣突然暈倒,還好她堅持了下來,盡管下班的時候還是因為各種難受哭成個淚人。
回到家我給她發信息,我知道你們未來還有一段時間要堅持,但是如果受不了不要硬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們絕不能倒下。好像有那種一個戰壕里并肩作戰的戰友關系的感覺,歷經風雨,現在一起守望和平。
希望總還是有的。比如十幾天里已經有四名患者相繼治愈出院,比如之前情緒一度崩潰的9床現在精神恢復正常。
關于9床,昨天同事跟我說她現在已經好了,不哭鬧而且特別配合、不必約束的時候,我心底還是非常抵觸,有了那天的經歷以后,我沒法對她放松警惕,所以時刻關注著她,以免混亂重演。
而今天在跟她交流以后才發現她真的已經神智清醒了,幫鄰床病友呼叫我們,勸慰病房病友配合治療,跟他說安心躺在床上接受治療不要下床,跟家人打電話的時候說醫務人員都是天使,說我們幫助她們恢復健康,甚至在我不小心打爆她暖瓶的時候都第一時間反過來安慰我,說沒有關系不是我的錯,只要人沒事就好……心底的那根弦徹底放松了,有被暖到,所以認真地跟她道歉,對不起,還有謝謝你。
“我力量不大,剛好足夠保護你”,負重前行的人啊,你們都是英雄。
《我在天堂那五年》一書中有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在你的生命中,你會做許多精彩的事,許多你從未想到過的事。這個世界將會因著你所做的事,因著你心中的同情而變得更加美好。疫情還未過去,戰斗還在繼續,我心里始終有個信念,這個世界終會因每個堅持在一線的你們正在做著的事而變得更加美好。隔離衣的藍色是我們的顏色,臉上的勒痕是我們的勛章。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而那些過去了的都將會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難忘的藍色記憶。
相關熱詞搜索:;藍色篇四
1、夢見穿藍衣服,有時預示去海上旅行。
2、女人夢見自己穿著藍衣服,還暗示內心渴望得到男性的保護,或者對初戀的懷念。
3、夢見把衣服染成藍色,則預示你要為生意辛苦奔波。
4、夢見淡淡的天藍色,代表你有冷靜的思考,明確的目標。
5、夢見藍色的天空,暗示你有遠大的志向。
6、夢見自己銷售藍色顏料等,預示生意興旺。
7、夢見藍色的海洋,通常代表廣闊的心胸。
8、夢見像大海般的深藍色,還象征精神的放松。
藍色篇五
懸崖,鐵索,吊橋。
突然,橋,斷了。‘啊—’
“藍欣,藍欣……”
“天平座的女生總是充滿神秘,她們的天平回在某個特定的時刻發生偏斜而搖擺不定。而你,藍欣,注定了要在你十八歲的年齡轉動你的天平。你的生活將不再平靜…林又在對我述說著她的“占卜”仿佛她有永遠說不完的八卦,我苦笑。對林的話我想來是不在意的。我從來都不信我的命運會顯現在她手中的撲克牌上,也不信,我平凡無奇的生活會有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坐在山坡上吹著涼風,望著上腳下那種喧囂的城市,忽然想起那么夢。叫的那端是誰呢?“而你,藍欣,注定了要在你十八歲的年齡轉動你的天平,你的生活見不再平靜……”該死,怎么又冒出林的話來,她的話…我應該不會信,應該不會。
只是,心里,為什么有什么仿佛在痛呢?
“藍色,代表憂郁,大海因為憂郁,所以他有了深邃,而你,藍欣,你有像海水一樣的深邃的眼睛,包裹著神秘與不安。你就像迷途的小鹿,東闖西撞,把自己碰的遍體鱗傷,卻不肯停下來舔舐傷口,惶恐與不安使你迷惘。
也許,林是對的。
我迷失了自己……我的天平已經傾斜了,我控制不了。
天平座的女生有著神秘的力量,注定了會從黑暗中走出來,那時陽光普照下的天平,將仍然平衡的。
“林,謝謝你,我一直都懂”
懸崖,鐵索,吊橋。
我張開雙臂向她飛奔而去,這一次,橋,沒有斷。
陽光,穿透濃霧,指引我奔向你。
林,我的朋友,謝謝你。
當我走過人生的那座橋時,回頭看它,它已不再那般令人不寒而栗,我勝利了,因為,我有你。
藍色篇六
;正月初八。我坐在書房里喝茶,心里想著寫一篇關于萬琦老師的文章。歲月匆匆流走,身后的往事堆積成河,因流逝而顯得模糊,夢幻,波光粼粼。走過的道路不會消失,一些人,一些事總會沉淀成心底的印記。此時,在鋪滿陽光的窗臺上,那盆圣誕珈藍菜開的正好。
在遼寧文學界,萬琦老師是一個標志性人物,在他幾十年的工作經歷中,裹挾著許多人的文學記憶、青春記憶。說到遼寧的作家,萬琦老師如同熟悉自己的手指,每每談起,如數家珍。這得益于他在遼寧文學院做過二十五年的教務工作。見證了遼寧文學院西瓦窯教學基地的成立,迎來又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全省各地的學員,他們稱呼萬琦老師為班主任,或親人萬琦。萬琦老師是遼寧許多作家的班主任。萬琦老師把他帶過的學生叫親學生,那么有后學生么?還真有,比如在下。我在2016年至2017年,先后兩次進省文學院高研班學習,可那時萬琦老師已經調去省作協任職。班主任換成著名詩人宋曉杰。但在文學院期間,我聽到許多同學提到過萬琦的名字。
在說和萬琦老師相識之前我先說說自己。也許是性格關系,我喜歡靜,因此從小喜歡看書,別的孩子在院子里風一樣的跑來跑去的,如果有本書,我就會安安靜靜地坐上一天。那個年代書籍非常貧乏,說不上在哪個同學家或親屬家的犄角旮旯里看到一本故事書,簡直如獲至寶,簡直是如饑似渴。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讀完了《普希金文集》《靜靜的頓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春之歌》《家》《春》《秋》等,以及《聊齋》《醒世恒言》,四大名著等古典話本。這些為我最初的閱讀打下了基礎。后來上班后,在工廠的圖書館又閱讀了大量的外國名著。
真正接觸到當下純文學應該是1986年,時代文藝出版社出了一套“新時期爭鳴作品叢書”,在新華書店賣,但一般人買不起,一套要100多塊錢。我心血來潮,一咬牙買了一套,十三本。母親知道后心疼得直咂舌,說老三你用100多塊錢買書?你也太虎了。100多塊錢在當時是什么概念?可以買自行車、縫紉機、手表等大件兒的。現在回想,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因為喜歡。我因此系統地閱讀了新時期所有作家的代表作品,像莫言的《紅高粱》《紅蝗》、劉恒的《白渦》、劉震云的《新兵連》、諶容的《懶得離婚》《走投無路》、王蒙的《風箏飄帶》、史鐵生的《午餐半小時》、汪曾祺的《受戒》、鐵凝的《棉花垛》、余華的《鮮血梅花》等等。
這些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對我產生過影響,但是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文壇頑主王朔,我當時把《王朔文集》四卷,及市面上能買到的王朔的書都買了回來。他對青年作者的最大影響就是,撕下了文學神秘面紗,給文學青年以勇氣。
到2014年我漸漸寫出了一點名氣,讓人知道了有個寫小說的秋泥。在“左岸” 論壇上也結識了盤索、徐則臣、李云雷、付秀瑩、劉麗朵、張楚、弋舟、馬拉、余一鳴、楊靜南、塞壬、鄭小驢、盧一萍等一批當下實力作家,他們后來大都成了名家,或是做了文學期刊的編輯、主編。但我卻不怎么知道作協是怎么一回事,在遼寧也沒人認識我。2014年8月我陪朋友去市作協辦理入會申請,接待我們的是市作協秘書長白小易老師,我問白老師,什么樣的人才有資格加入作協呢?白老師詢問了我的寫作情況后說,你就夠,你不但夠市作協,連省作協都夠。我當下就填寫了申請,但入省作協得有兩名省級會員介紹人簽名,我犯難了,我認識許多作家,包括王祥夫、金宇澄這樣的名家,但他們都是外地的。忽然想起當時《遼河》主編白鳳德應該是省級會員,有了一個還差一個,這時白小易老師站起來說,我算一個吧。白老師也是名家,還是作協領導,讓我非常感動。2014年我先后加入了省、市作協,和本省的文學圈有了聯系,也就認識了萬琦老師。
與萬琦老師見面是在一次文友聚會上。因為參加了兩次省文學院學習,就結識了許多同學,一次同學程云海約我去參加一個聚會,在聚會上我看到了萬琦老師,和許多人一樣我以為萬琦老師姓萬,我說:萬老師久仰您的大名,對您的為人學識非常欽佩,雖然您沒教過我,但我想做您的學生,可以嗎?萬琦老師聽了非常高興,他豪爽地說:好。眼里都是笑意。這時程云海才告訴我,萬琦老師不姓萬,叫董萬琦,是著名詩人。而且他愛人也是著名作家、詩人李輕松老師。
我沒見過李輕松老師,卻有一段小插曲。有一次我在博客上轉載了李老師的一篇博文,好像是寫沈陽的一篇文章,轉帖自動生成的署名是:李輕松。李老師循著足跡在我博客上留言說,那篇文章不是我寫的,署上我的名字是不對的。我解釋了原因,也由此感到,李老師是個非常認真嚴謹的人。
萬琦老師是個爽朗率性的人,接觸多了你就會感到,他的臉上從來不帶偽裝,卻自帶氣場,能把人牢牢吸引住。隨著接觸的多了,也就明白了,萬琦老師有一副滾燙的腸子,從不吝惜對新朋老友施以援手,對文壇新人尤其如此。他那氣場就叫做仁愛,所以大家都稱呼他為親人萬琦。去年八月我做了一個摘除口腔囊腫手術,術后一個月基本不怎么能吃飯,萬琦老師非常惦記,有一次聚會,程云海跟我說,萬琦老師有事本不打算來了,一聽說有秋泥,就趕來了,他說想看看你的身體恢復得怎么樣了。后來萬琦老師又張羅了一次飯局,說是慶祝我身體恢復健康。
其實人這一生,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已實屬不易,可喚作能人。如果在此基礎上,還能盡一己所能去幫助別人,那就是俠義心腸了。
萬琦老師愛寫博客,他常用的博客有兩個,一個叫“每日萬琦”,一個叫“親人萬琦”,從2008年至今,從未間斷。十年了,這個整日笑呵呵的人,卻有著怎樣的堅持。“每日萬琦”經常記著一些貌似瑣碎之事,但那是一雙以溫潤目光注視生活的眼睛,說的大多是文學里的事情,讀得多了,對文學與文友的不舍情懷,慢慢溢出。萬琦老師的閑筆,平和恬淡,有日常情味,更含著歷經風雨后的從容。
有一次我和萬琦老師說,你是散仙。他擠擠眼說,怎么講?我說,喜歡無拘無束,且志不在廟堂。他聽了也是很高興,說,對,咱們喜歡文學的人都是散仙,來我們為散仙喝一杯!還有一次我說,萬琦老師的眼睛像孩子般透明。他聽了又擠擠眼睛笑著說,意思就是說我還不成熟唄。眾人聽了哈哈大笑。演員雯麗曾這樣評價香港演員梁朝偉:“他的眼睛里面還依然保有童真般的清澈,他的笑容還是孩子般的無邪。”我覺得這樣的評價也適合萬琦老師。這在當今社會是多么難能可貴呀,我想之所以他的眼睛那么清澈迷人,不染灰塵,正是因為他本性里的自覺規避吧。
萬琦老師喜歡自拍(據心理學講,大多數漂亮女人才喜歡拍照),而且不擇場景,漂亮的都市雕塑、霓虹、花壇、街角;土土的鄉野場院、村道、毛驢、老鴰窩皆可入鏡,有時走在路上,一抬頭,45o角仰望天空又是一張,而且這樣的照片還很多。我一直想當面問問萬琦老師,為什么總是喜歡望著天空,但一見面又忘記了。我們見面大都是聚會的場合,大多數時候也不會挨著坐,中間總是隔著那么一兩個人,但不耽誤我們用笑瞇瞇的目光打量對方,然后舉起杯,一飲而盡。現在想想,我們還真沒有單獨見過面,以后一定找個時間,找個像鐵西小六路“獨特風味”那樣的老店,就兩個人,燙一壺酒,就著地道的牛腱子,斟滿一盅,向對方送一下,然后“吱”的一口喝干。
是的,“孤獨。傷感。高貴。自由。”這才是包裹在熱鬧表象下的萬琦老師。散仙外表里跳動著一顆純凈的心,藍的像口哨。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