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自然規律篇一
有人為了曬東西,曾在相距不遠的兩棵樹上栓了根鐵絲。久而久之,鐵絲形成的鐵箍牢牢的勒進樹干,留下深深的印溝。那棵看上去必死無疑的樹,卻奇跡般的把那無情的鐵箍給吞了進去!而這一切,恰好被一位身患絕癥悲觀至極的老人看到。正是這棵樹指點了他,使他重新獲得活下去的勇氣!他深感肅然,便向那棵樹深鞠一恭,并決定,與病魔抗掙到底!
與其說那棵樹挽救了一條生命,不如說是大自然在啟示蕓蕓眾生;要以理性對待生活,對待生命。
有人因工作的失敗,明凈的雙眸染上了幾多煙塵;有的同學,因考試的失利,世界在他眼中頓時黯然失色。然而,成功之路千萬條,條條道路多崎嶇,只要你全身心的去拼搏,柳暗花明春又綠;只要你矢志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那些成天生活在陰影中的人們,可曾想過:臘梅討厭冬的肆虐與無忌,卻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許魚兒討厭巨浪的洶涌與猙獰,卻依然與巨浪為伴,成全生命的真諦;落葉對這個天地無比依戀,然而,當秋風吹來,它毅然的飄落,告別那美麗的世界,呵護明年將要萌發的草根。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人的心靈需要浩瀚于藍天,接受風霜刀劍的洗禮;需要游弋于大海,接受驚濤駭浪的考驗;需要馳騁于荒原,接受荊棘沼澤的磨礪這樣,人才會擁有一顆理性的心。
自然規律篇二
自然界的發展都遵循著其固有的規律,我們應該遵守這種規律,不要去破壞大自然。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自然規律作文評語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2. 敘述簡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結構,人物缺乏鮮明的個性特征。
3. 詳略安排不當,主次不夠分明。
4. 內容多為線條式勾勒,缺乏點式的細描。
5. 與時代氣息不符,內容過于陳舊老化。
6. 重點突出,中心明確,立意鮮明。
7. 觀點明確,好惡立場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8. 主題直接凸現于內容之中,明了扼要,毫無贅意。
9. 主題嚴肅,思想高尚,
10. 中心不夠明確,立意不夠清晰。
11. 主題含混晦澀,文意渺茫含糊,寫作目的不清。
12. 雖有中心主題,但表達不夠充分有力,言而不實,空而無力。
13. 主題不夠嚴肅,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14. 情節曲折,敘事過程有一定的起伏感,體現了情節的曲線美,引人入勝。
15. 情節波折性較強,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16. 情節變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懸念驟生,波瀾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作者的創新構思。
17. 情節發展較平緩,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18. 情節變化平淡無奇,缺乏新意。
19. 情節平直,毫無懸念,平鋪直敘似記流水賬。
20. 過程詳細,結尾卻簡略不全。結構不合理,給人以虎頭蛇尾之感。
1. 構思不合常理,內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實。
2. 情節大起大落,轉換太快,不夠連貫自然。
3. 比喻生動形象貼切,本體與喻體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與說服力都大大增強了。
4. 適當地運用對比比較等手法,通過事物相互間的懸殊與差異,有力地佐證文章的中心。
5. 不失時機地運用排比的手法,從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強語勢,又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6. 巧妙地運用擬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備了人的行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從側面體現文中主人公的心靈歷程。
8. 樸實自然的童心體現在文中使文章散發著清新活潑的氣息
10. 本文能緊扣題目要求完整地寫了…的過程
11. 結構嚴謹重點突出
12. 語言樸實簡潔流暢開頭和結尾都很自然準確
14. 這篇短文的特點可概括為親切溫馨雋永
16. 文章憑著豐富的想象憑著多彩的語言將…呈現讀者面前
17. 文章簡潔明了語言平淡樸實
19. 借景抒情托物詠志很特色
1. …要求通過虛構的故事來表達一種哲理
2. 本文很好體現了…的特點深刻的主題與新穎的構思相得益彰
4. 這是一篇很有新意的…文章構思巧妙語言樸實自然
9. 你很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繪展示了…文筆間滲透了情感
自然規律篇三
在一個遠方的國家,有兩個非常杰出的木匠,他們的手藝都很好,難以分出高下。
于是,國王把兩位木匠找來,為他們舉辦了一次比賽,限時三天,看誰刻的老鼠最逼真,誰就是全國第一的木匠;不但可以得到許多獎品,還可以得到冊封。
在那三天里,兩個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工作,到第三天,他們把已雕好的老鼠獻給國王,國王把大臣全部找來,一起做本次比賽的評審。
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纖毫畢現,甚至連鼠須也會抽動。
第二位木匠的老鼠則只有老鼠的神態,卻沒有老鼠的形貌,遠看勉強是一只老鼠,近看則只有三分象。
勝負即分,國王和大臣一致認為第一個木匠獲勝。
但第二個木匠當廷抗議,他說:“大王的評審不公平。”
國王想想也有道理,就叫人到后宮帶幾只貓來,讓貓來決定哪一只老鼠比較逼真。
沒有想到,貓一放下來,都不約而同撲向那只看起來并不象老鼠的“老鼠”,啃咬、搶奪。而那只栩栩如生的老鼠卻完全被冷落了。
事實擺在面前,國王只好把“全國第一”的稱號給了第二個木匠。
人生的競賽往往是這樣,獲勝者往往不是技巧最好的,而是最接近人性的,因此只有靠邏輯做事才能更符合自然規律,才能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