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仰望青松篇一
人人都說花美麗,但我卻愛松樹。
寒冷的冬天,鵝毛大雪在空中飛舞,凜冽的寒風吹著哨,猛烈地搖擺著松樹。大片大片的雪花往松樹上壓,它的枝杈上積滿厚厚的雪。風和雪都想征服松樹,,松樹以它頑強的毅力和抗寒力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風和雪,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春天來了,蒙蒙春雨像乳汁一樣哺育著萬物。松樹也在春雨的哺育下開花了。一黃色的長在枝頭,迎著溫暖的春風,笑著、笑著……只要用手一碰樹枝,那黃綠色的花粉就像煙霧一樣落下來,溫暖的春風慢慢地飄去。
我愛松樹,更愛它那種無微不至的獻身精神。松樹的樹干是的木材,又可以;松樹的葉子可以提煉揮發油;松樹的脂液可以做、松節油;它的枝和根的燃料,可以用它做成火把,照亮人們前進的路。夏天,它撐開一把大傘,讓人們乘涼……松樹花那樣美麗、芳香,人類,它即使粉身碎骨也毫無怨言。
我望著遠處的一排松樹,默默地想:我也要做也壓不倒的人,像松樹那樣堅韌不拔、英勇不屈,做終生為祖國作的人。
仰望青松篇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初步理解青松不畏嚴寒、純潔高尚的品格。
一、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青松》。
齊背。
二、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化:共四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寫時要注意:筆順,第三筆是撇,第四筆豎彎鉤。右邊是撇、豎彎鉤。
壓:共六筆。半包圍結構。廠字頭,下面是個土加一點。
挺:共九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注意第四筆是撇,不是橫。第八筆是橫折折撇,一筆寫成。
2、其他要描紅的'字。
且:共五筆。獨體字。第五筆“橫”最長。它的上面部分要寫得稍微寬一些。
待:共九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邊雙人旁,右邊是個“寺”。
雪:共十一筆。上下結構,上下兩部分各一半。上面的雨字頭的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鉤。
2、 描紅練習。
三、朗讀指導
朗讀指導。
1、在學習《登鸛雀樓》的時候,我們曾經講過:通常讀五言詩,每一行中間兩次停頓,大都在第二、四字以后,但無論如何不能機械搬用,否則容易把關系緊密的詞語拆開,反而影響了詩意的正確表達。根據這一點,請大家輕輕讀《青松》,看看怎樣處理停頓比較合理。
大雪 壓青松,
要知 松 高潔,
待到 雪化時。
2、小結:討論后的停頓處理。
3、研究朗讀這首詩的基調:贊美青松。
4、練習朗讀。指名朗讀,評讀。
三、背誦指導。
熟讀全詩。
試背、默寫,對照糾正。
高聲吟誦。
四、課堂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景(所見)不怕重壓
要知松高潔,
待到雪化時。 情(所想)高尚純潔
仰望青松篇三
內容摘要:針對課文《青松》,說教材、學情、教法教學設想和學法輔導從“初讀知大意”“識寫解字義”“細讀悟詩情”“品讀明言志”這四個層次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同時對學生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
關鍵詞:青松?? 教學設想?? 學法輔導
一、說教材、學情、教法
《青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其中的一首詩歌。這首詩選自陳毅元帥的《冬夜雜詠》,詩中寫到: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全詩描寫了大雪重壓下青松毫不畏懼,蒼翠挺拔的形象,贊頌了青松堅強高潔的品質。課標指出:低年段的閱讀要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誦讀中能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青松》這首詩語言生動,畫面鮮明,字少句短,讀起來朗朗上口。但這首詩年代久遠,青松所蘊含的精神是二年級學生難以理解的。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學會本課5個生字,學會正確美觀在田字格中書寫“壓”“挺”兩個生字。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壓”“挺且直”“高潔”的含義,體會青松的不畏嚴寒、純潔高尚的品格,體悟詩情。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使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進步和發展。因此,我打算用一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
二、教學設想和學法輔導
我將通過“初讀知大意”“識寫解字義”“細讀悟詩情”“品讀明言志”這四個層次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同時對學生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
1.初讀知大意。一開課,出示一副“青松”圖引入課題,讓學生認識大自然中的青松,隨機板書課題(板書:青松),使圖像與文字結合。再讓學生說說對青松的了解,引起閱讀期待。隨后,老師范讀《青松》激發學生朗讀的欲望,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讓學生結合書中插圖了解詩歌描寫的是在大雪重壓下的青松形象。初讀課文時,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同伴互助等方式通讀課文。接著,檢查生字的讀音,落實到每個孩子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的引導者。
2.識寫解字義。本課的字詞,我把它分為三類。一類是生疏的詞,如:“且”“待到”。二類是有深刻含義的詞,如:“壓”“高潔”。像“壓”字,所描寫的不僅僅是青松所受雪的重壓,也代表中國人民在自然災害面前所承受的壓力。第三類是比較難寫的字,如:“挺”“壓”。識字寫字是閱讀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中我采取讀書與識字交叉進行的方式,以識字來促進讀書,以讀書來保證識字任務的完成。首先,讓學生在自讀質疑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不解的字詞,提出疑難問題。對于“壓”的理解,先讓學生說說“壓”的意思,然后出示“大雪壓青松”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理解“壓”的意思;接著,讓全體學生演一演,通過做動作體會青松所承受的壓力(邊讀詩句,邊做動作)最后,回歸文本,誦讀“大雪壓青松”這句詩。隨機教寫“壓”。(老師范寫)對于“挺且直”的理解,以個別表演的形式讓孩子感悟青松的“挺”和“直”。通過學生親身參與,理解“挺”“直”的意思。讓學生用換詞法來理解“且”的含義。引導認清“挺”的字形,觀察結構,學習寫字。(范寫“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仿寫、互評,扎扎實實進行寫字訓練。讓學生在讀中識字,讀中體驗,從而保證識字寫字任務的完成。在識字寫字環節的設計上,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進行自我學習。
3.細讀悟詩情。這首詩歌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前兩句字面上理解不難,但青松所蘊含的堅強品質是學生不易體會的。另外,對于南方的孩子而言,沒有冰天雪地的生活經驗。所以,我創設了一個北風呼嘯、漫天飛雪的情境,讓學生閉上眼睛充分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可能會說:“雪好大,好厚呀”“這么大的北風,好冷呀”,甚至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大雪把青松壓彎了,但青松仍然直直的挺立”……老師隨機小結“雖然大雪層層覆蓋,但青松依然挺立著,它多么堅強啊”。此環節的設置運用動情的語言和聲像喚起了學生的情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自由想象之下自然能流露出感人的話語。從而達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當學生有了個體思考和感悟之后,再讀詩歌的前兩句,感受青松的堅強就水到渠成。詩后兩句抒情,重點理解“高潔”的含義。(邊說邊板書“高潔”),對于“高潔”的理解,我先出示一個紅彤彤的太陽,設問:“太陽出來了,冰雪融化了,這時的青松跟大雪壓著時的青松有什么不同呢?”學生展開想象,自由描述。這樣,學生的語言表達在自己的想象中得到錘煉。隨后,老師巧妙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雪化后的青松圖,讓蒼翠欲滴的青松直觀的圖像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生動的表象,從而進一步感知青松的“高潔”之處,在讀中收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悟出詩情。這樣的設計,有學生自主體悟的空間,也有教師智慧的引領,學生是學習的發現者,教師是活動的引導者。
4.品讀明言志。這首詩是通過寫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頌在困難勉強不屈服的中國人民。雖然學生要領悟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很難,但教學是一種課程開發,在孩子的已知上起步,盡可能引導他們最大限度的走向未知是語文教師的責任。所以在設計時,我首先設問:假如我們把青松比成一個人,那它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堅強的人,不怕困難的人、遇到困難不退縮的人……)綜合學生的理解,我此時再引入課文的寫作背景,讓學生再次體驗這首詩是借青松來比喻在困難面前不屈服的中國人民,從而達到與作者共鳴,使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
總之,本課力求讓聽說讀寫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讓課堂縈繞濃濃的語文氣息,讓學生體驗語文學習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獲得體驗的同時,提高語文素養。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我的板書力圖簡約、美觀、實用。板書重點詞語,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仰望青松篇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初步理解青松不畏嚴寒、純潔高尚的品格。
一、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青松》。
齊背。
二、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化:共四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寫時要注意:筆順,第三筆是撇,第四筆豎彎鉤。右邊是撇、豎彎鉤。
壓:共六筆。半包圍結構。廠字頭,下面是個土加一點。
挺:共九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注意第四筆是撇,不是橫。第八筆是橫折折撇,一筆寫成。
2、其他要描紅的字。
且:共五筆。獨體字。第五筆“橫”最長。它的上面部分要寫得稍微寬一些。
待:共九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邊雙人旁,右邊是個“寺”。
雪:共十一筆。上下結構,上下兩部分各一半。上面的雨字頭的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鉤。
2、 描紅練習。
三、朗讀指導
朗讀指導。
1、在學習《登鸛雀樓》的時候,我們曾經講過:通常讀五言詩,每一行中間兩次停頓,大都在第二、四字以后,但無論如何不能機械搬用,否則容易把關系緊密的詞語拆開,反而影響了詩意的正確表達。根據這一點,請大家輕輕讀《青松》,看看怎樣處理停頓比較合理。
大雪 壓青松,
要知 松 高潔,
待到 雪化時。
2、小結:討論后的停頓處理。
3、研究朗讀這首詩的基調:贊美青松。
4、練習朗讀。指名朗讀,評讀。
三、背誦指導。
熟讀全詩。
試背、默寫,對照糾正。
高聲吟誦。
四、課堂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景(所見)不怕重壓
要知松高潔,
待到雪化時。 情(所想)高尚純潔
仰望青松篇五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青松不畏嚴寒,純潔高尚的品格
一、導入新課
1、指名背《登鸛雀樓》
2、今天我們要學習陳毅爺爺寫的一首詩《青松》
3、板書課題
4、簡介陳毅
二、初讀指導
1、師范讀
2、自由試讀,畫出生字詞
3、出示第一二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1)揭示生字:雪 壓 挺且
(2)聯系上下文,結合看插圖,初步理解雪壓挺的意思
(3)指名試讀第一二句
4、出示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1)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化是融化的意思
(3) 各自試讀,指名朗讀第三四句。
三、精讀訓練
1、指名讀第一二行詩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誰能講講它的意思
3、指名讀第三四行詩句: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1) 高潔是高尚、純潔的意思,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呢?
(2) 這是不是僅僅指青松來說的?
4、朗讀全詩
5、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
6、各自練說,同桌互說,指名當眾講詩的意思
四、課堂作業
1、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和字,組成新的字,再組詞
且( )( )化( )( )
2、比較下面的兩組字,再分別組詞
且( )花( )青( )睛( )
直( )化( )情( )晴( )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一、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化:左邊是撇不是橫
壓:注意橫的長短
2、其他要描紅的字
且,第五筆的橫最長
3、描紅練習
二、朗讀指導
1、指導停頓
2、小結:討論停頓處理
3、研究基調:贊美青松
4、練習朗讀,指讀評議
三、背誦指導
1、熟讀全詩,自己試背
2、練背指背
四、課堂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大雪壓青松,
仰望青松篇六
《青松》描寫了大雪重壓之下的青松堅挺勁直的形象,贊頌了堅強高潔的品格。
全詩共兩行,前兩行描繪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圖畫。漫天飛雪,氣勢洶洶,不但沒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奮,挺而且直。插圖中有一小株頑強生長在峭壁石縫中的橫生松,厚雪戲謔,毫不畏懼。寧折不彎的氣勢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則言志抒情,艷陽高照之日,大雪勢必消融于無形,青松則更加蒼翠欲滴。
時代背景:《青松》這首詩是陳毅元帥1960年冬天吟成的。當時,我國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很快渡過了難關。陳毅元帥通過寫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頌了在困難面前不屈服的中國人民。
三、作者簡介
陳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樂至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上旬在撫州趕上南昌起義部隊,任第十一軍第25師第73團團指導員。1928年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工農革命軍第1師,任師黨代表。同年4月與朱德到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參與領導創建和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重建新四軍軍部,任新四軍代軍長,繼續領導華中軍民進行反“掃蕩”、反“清鄉”斗爭。抗日戰爭勝利后,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1947年1月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副司令員粟裕、副政治委員譚震林等創造性地執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針,在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中,指揮部隊連續取得宿北、魯南等戰役的重大勝利。當蔣介石集中主力對山東實行重點進攻時,又指揮孟良崮戰役,一反先打弱敵后打強敵的常用戰法,出敵不意地殲滅全部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主力整編第74師。1948年11月開始,參與組織指揮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和東南廣大地區。
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長。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陳毅寫的三首詩里的另外兩首:
紅梅
隆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
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
秋 菊
秋菊能耐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惡,風霜其奈何?
仰望青松篇七
1、導出:小朋友,你們還記得“歲寒三友”嗎?
今天我們學的古詩就是“歲寒三友”之一————青松
2、板書課題。
朗讀課題。這兩個字都是后鼻音的,誰來讀好它?
3、作者簡介:誰知道這首詩是哪位詩人寫的?
陳毅是誰呢?(師介紹)
二、初讀
1、范讀。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陳毅爺爺寫得這首《青松》
要求:打開課本,聽兩遍。第一遍聽并跟著錄音機默讀。第二遍老師讀,請你拿起筆,做好停頓記號。
說說在哪里做了停頓記號。(出示停頓記號)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句朗讀。(行,句,詩)
三、學習生字。
1、光盤出示生字。化、壓、挺、且、化。
先學第幾個?(認為是最難的)
2、讀音。
3、字形指導。書空。范寫。描紅。擴詞。
4、習字冊。
5、反饋。
仰望青松篇八
德:初步體會青松不畏嚴寒、純潔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字詞意思。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此詩。
課前準備:課文錄音,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談話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誰會背誦?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寫的,是一首古詩。今天我們又要來學一首詩,這首詩是陳毅爺爺寫的。
2、板書課題:18青松
3、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初讀課文1、錄音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
3、指名試讀。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翹舌音。
要求讀出節奏,不能唱讀。
三、細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自由輕聲讀課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想想詩句的意思。
2、引導理解詩句。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壓:重壓。
挺:直立而高聳。
且:而且
指名說說一、二行的意思。
結合看圖,說說青松是怎樣不畏嚴寒的。
學生練習讀一、二兩行。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潔”是什么意思?“高潔”呢?(高尚純潔)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說說三、四兩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樣高尚純潔,請等到大雪融化的時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樣兒呢?請小朋友看圖。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圖,指名說說這時修建青松的樣子。
指導朗讀。(要讀出贊、自豪的感情)
3、練說全詩的意思。
自由練說,同桌互說,指名說。
4、小結全詩。
課文一、二兩行寫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現青松不畏嚴寒;三、四兩行表達了詩人的情感,贊美了青松的高尚純潔。
(板書:景不畏嚴寒情純潔高尚)
四、指導朗讀、背誦全文
朗讀。
全詩朗讀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讀出停頓和重音。
大雪|壓青松
仰望青松篇九
小時候,我常聽媽媽講起松樹的故事,它四季常青、生命力頑強,就像陳毅的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歌頌了它的品質,贊揚了它的精神。
后來,在一座大山上,我真正見到了松,樹皮于其它樹一樣粗糙,可樹干是那么筆直,如一把指向天空的寶劍,劍光攝人;又如一位守護在邊疆的戰士,毫無懈怠。周圍其它的樹葉早已經落下,隨風而去,化為塵土,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而它那如針一般細長的葉,卻依然碧綠無邊。
我原本在樹邊挖筍,卻一根也沒找到,休息時我再一次注意到了它,我問媽媽:這是什么樹呀!媽媽看了我一眼,回答:這就是松樹呀!知道這是松樹時,心中激起千層浪,抬頭仰望許久,想著李白的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就是眼前這顆山頂青松。
這舊日青松曾經只不過是在山頂上的一棵小樹苗,孤生獨長,不在意別人的看法,雖然是一棵平凡有孤苦的小樹,卻心懷參天大樹的夢想。
青松面臨巨大的苦難、困難,毫不懼怕,堅強不屈,積極向上,知難而上,在狂風襲來時鍛煉自己,在大雨滂沱時緊抓地面,再看看現實生活中的自己,遇到一點小小困難就懼怕,就退縮,不知迎難而上,不思攻破困難。而是一向的選擇逃避,太不應該了。
青松,知難而上,不畏艱懼,積極向上的性格最終會成長為參天大樹,人也一樣,有青松的性格,終能為自己開辟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