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白樺字白樺字篇一
《白樺林的低語》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以“高尚”為主題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熱情謳歌了守林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無名看林工人無限的思念和贊美、敬佩之情。這篇文章構思精巧,脈絡清晰,語言優美,作者感情的抒發飽含無限的深情,令人感動,是一篇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閱讀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學生在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時有一定難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質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討疑難問題,鼓勵學生感悟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促進學生情感的自我發展,從而發表個性化見解。
根據“新課標”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看林人的崇敬與熱愛。
(2)學習看林人胸懷崇高理想,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3)朗讀課文,背誦感動自己的段落。
理解“我”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興安嶺的森林中去的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于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采用啟發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
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在直接、整體的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復品味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蘊含的內在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從文本讀進去,用“心理視線”的方法讀書,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智力受到啟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實現學生與文本深層次的對話。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標。
上節課我們初學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作者來到大興安嶺,認識了淳樸而可愛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跡所感動。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質?作者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興安嶺的森林中去呢?這是本節課我們學習的重點。
通過對上節課知識的回顧,學生對上節課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形成了知識上的順利過渡。
二、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齊讀第一自然段。
三、自主合作探究,引導感悟、體會。
2、自讀課文第四——六自然段,劃出含義深刻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3、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討論探究,理解課文。
4、匯報交流學習收獲:
通過這句話,你體會到了看林人怎樣的品質?“絕沒有”寫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絕沒有煙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說明了守林人為了保護森林,強忍煙癮。)
文章中還有類似的語句嗎?讀一讀,并說出自己的體會。
指導學生體會詞語“絕不違章”,讓學生說從這一句話體會到什么?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嚴控酒量,苛求自己。)
體會詞語“不是……而是”、“哪怕……也”,這些詞語說明什么?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瞪圓雙眼,心系大地。)
體會“但……甚至”等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拒絕歌曲,耐住寂寞。)
5、體會感情,思考: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業工人為了守護森林,在崗位上絕不抽煙、控制酒量,不看書報,不聽音樂,不怕寂寞的情景;為了保護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顆純潔的心;領悟默默無聞中的平凡中的偉大。)
6、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此時,你想對這些純樸的林業工人說些什么?——指名說。
7、指導感情朗讀第四——六自然段,讀出自己對看林人的敬佩、贊美之情。
四、歸納總結,課堂反饋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體會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
2、背誦自己喜歡的句段。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在設計板書時,我緊扣課文人物、主要內容,圍繞中心,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服務學生。展示了文章的層次條理,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發展脈絡,中心突出,符合板書設計的原則。
白樺字白樺字篇二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以小組合作讀,自讀,賽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2.小組賽讀,男女同學賽讀。
1.生自由地讀詩歌,并邊讀邊想象: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班上交流,師相機引導:
《白樺》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也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白樺那么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學生默讀閱讀材料。
出示:
夜
河水悄悄流入夢鄉,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響。
夜鶯的歌聲沉寂了,
長腳秧雞不再歡嚷。
夜來臨,四下一片靜,
只聽得溪水輕輕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大河銀星萬點,
小溪銀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閃著銀色光芒。
夜來臨,四下一片寂靜,
大自然沉浸在夢鄉。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2.讓學生說說讀了這首詩的發現,師相機指導。
① 詩歌的特點: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
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② 這首詩所寫的內容都與什么有關?(自然景物)
四、體會現代詩和古詩的區別
1.自讀《春夜喜雨》
2.小組內交流交流你的發現。
3.班上交流,師相機指點古詩與現代詩的不同:
古詩,一般講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現代詩不像古詩那樣在字數和押韻上要求那么嚴格,它的寫法比較自由,句子長短自由,分為若干小節。
五、拓展延伸
1.背誦這首詩。
2.課外閱讀描寫其他內容的詩歌。
白樺字白樺字篇三
我的家鄉在牡丹江,那是個全年有三百多藍天的美麗地方;童年我在鏡泊湖邊上一個叫彎溝林場長大,和森林結下情懷。
記得11歲夏天的一個下午;我懵懂的跑進離家不遠的山林里,剛下過雨天空藍寶石一樣;五顏六色的各種野花盛開在山野中;好多黑黑的木耳圓嘟嘟的長在潮濕腐爛的木頭上;我盡情地采摘一會就把衣服兜的滿滿,眼睛望向遠處。
一株還是幾株白樺挺立在叢林中;像一個穿著白服的天使;有的笑臉張開好大,我走向白樺林撕下幾張比白紙還白的樹皮蓋在黑木耳上跑回家里,這就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永刻心里經久難忘。
經年我走過很多美麗的地方;但總沒有這記憶深刻。今年夏末至深秋我幾次隨戶外走進牡丹江周邊的白樺林;心情隨白樺的風姿美麗起來,留下些記錄留給后來歲月分享。
9月7日我帶狗狗來到代馬溝的白樺林;那里 空氣清新地面潮濕地上的落葉還是零星的綠色,狗狗在白樺林中快活地撒歡奔跑;我靠在白樺樹上享受那份安逸和寧靜,眼前白樺樹所有的側枝一律伸向斜上方,緊緊地攏成一束任我去想象她們怎樣會有這樣的冰雪肌膚,葉子又怎會由嫩綠變成金黃;軀干為什么會那樣筆直挺拔。
我想,林中的人們是不是因為白樺的美麗才會那樣快樂。
白樺字白樺字篇四
能正確清晰地演唱歌曲《白樺林好地方》;
歌曲最后一句的節奏;歌曲的表演及創編。
(多媒體播放少數民族圖片音樂,學生猜一猜是哪個民族。)
2∕2xxxxx︳xxxxx︱xxxxx︱
1、師:在每年春暖花開的三四月,加拿大都會大肆慶祝一大盛節——楓糖節,這一天,加拿大人民會采摘楓葉、楓汁釀制成楓糖,大家聚在一起品嘗,而除了釀制楓糖之外,他們還會載歌載舞,上演精彩的歌舞表演,今天人們就要排練《白樺林好地方》這個節目在楓糖節上表演,看到了我們動人的演繹,想讓我們一起來出謀劃策,當一回小導演,讓他們的節目更加精彩!大家一起來想一想要怎么樣創編《白樺林好地方》,才能更豐富多彩!看看比比誰是最佳導演!
(學生自由說一說:唱,跳……)
加入課堂樂器并表演:
響板:x0x0|x0x0||
手鈴:0xx0|0xx0||
鈴鼓:x000|x000||
2、創編歌詞(填空):
師:今天我們領略了美麗的加拿大風光,感受體驗了那兒的音樂,并用自己優美的歌聲贊揚了白樺林,更為加拿大楓糖節獻上了精彩的節目,同時老師也發現了同學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棒極了。就讓我們把這種創造和美帶入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吧!
(學生隨著歌曲旋律走出教室)
白樺字白樺字篇五
3、在聆聽、學唱歌曲中,表達對美麗景色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能正確清晰地演唱歌曲《白樺林好地方》;
難點:歌曲最后一句的節奏;歌曲的表演及創編。
(多媒體播放少數民族圖片音樂,學生猜一猜是哪個民族。)
22xxxxxxxxxxxxxxx
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
x―――x―x―x―――x―――‖
蓬蓬蓬。
①、師示范;
②、學生試拍;
1=f22
6―6―3―3―6―6―3―3―(此句的6低八度)
6―5―5―1―2―1―3―――
6―5―5―1―2―1―3―――
①、師范唱;
②、學生唱譜;
3、師:聽,音樂樹后面還跟著幾只可愛的小麋鹿,他們正踩著小楓葉,
踏著輕快的步伐準備來歡迎我們呢!讓我們一起來加入他們―(播放音樂,初聽)
1、師:讓我們跟上小麋鹿輕快的腳步,趕緊去感受一下加拿大的風光吧!
看看那都有哪些吸引人的景色?
(聆聽錄音范唱《白樺林好地方》,感知內容)
2、師:有海貍,大麋鹿,湖水,平原,草房,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讓我們閉上眼睛,跟著老師的歌聲再來感受一下吧!
(師范唱,學生感受情緒)
(學生發自內心抒發情感,對白樺林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師:同學們都由衷的抒發了內心的情感,有句話說的好,當我們用言語無法表達時就用歌唱來表現吧!讓我們用la的音來唱一唱。
4、填詞演唱:
5、歌曲處理:(注意重音記號)
1=f22
666616666166661
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
6――― 6―1― 6―――6―――‖
蓬蓬蓬
師:小麋鹿伴著歌聲越飄越遠,我們應該怎么唱?(漸弱)
6、完整表演唱
1、師:在每年春暖花開的三四月,加拿大都會大肆慶祝一大盛節――楓糖節,這一天,加拿大人民會采摘楓葉、楓汁釀制成楓糖,大家聚在一起品嘗,而除了釀制楓糖之外,他們還會載歌載舞,上演精彩的.歌舞表演,今天人們就要排練《白樺林好地方》這個節目在楓糖節上表演,看到了我們動人的演繹,想讓我們一起來出謀劃策,當一回小導演,讓他們的節目更加精彩!大家一起來想一想要怎么樣創編《白樺林好地方》,才能更豐富多彩!看看比比誰是最佳導演!
(學生自由說一說:唱,跳……)
加入課堂樂器并表演:
響板:x0x0|x0x0||
手鈴:0xx0|0xx0||
鈴鼓:x000|x000||
2、創編歌詞(填空):
( )好地方,我們的家鄉,那里有( ),( ),藍色湖水巖石岸,我將要再回還。
師:今天我們領略了美麗的加拿大風光,感受體驗了那兒的音樂,并用自己優美的歌聲贊揚了白樺林,更為加拿大楓糖節獻上了精彩的節目,同時老師也發現了同學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棒極了。就讓我們把這種創造和美帶入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吧!
(學生隨著歌曲旋律走出教室)
白樺字白樺字篇六
本文作者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除了感受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這首詩前兩節重在描摹白樺的外在形象,后兩節重在表現白樺的內在氣質。為了突出白樺的形象氣質,作者從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畫,或側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鮮明、生動。
詩歌采用四行一節的形式,各節偶句押韻,全詩押通韻,讀來音韻回環和諧,如一首歡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間充溢著對白樺由衷的喜愛、贊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這種歡快之情增加了幾分深沉。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繡、瀟”等8個生字,會寫本課“樺、涂”等11個生字,學會本課新詞、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4、了解現代詩的特點。
5、通過閱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重難點
1、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及詩人的情感。
2、了解現代詩的特點,學習現代詩。
圍繞“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細讀詩歌,合作探究交流。接著“借助幾個短語描述這棵白樺,說說白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深入理解詩歌。
在學生理解、感悟了詩歌內容之后,我還注意“總結區別現代詩、古詩的區別,總結現代詩的特點。”這一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和評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一)導入課題,介紹作者
1、上節課,我們欣賞了艾青的《綠》,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下葉賽寧的《白樺》。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白樺》)
3、簡介作者
(二)品讀詩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讀詩歌,并邊讀邊想象:
(1)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什么畫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體會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班上交流,師相機引導:
潔白的流蘇 姍姍來遲的朝霞 燦燦的金暉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皚皚的樹枝 銀色的光華
(三)再讀課文,總結特點
1、學習飽含感情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有什么新的發現?你發現現代詩與古詩的區別是什么?
3、詩歌有什么特點?
(四)課后練筆,延續感情
1、你知道哪些與植物有關的詩歌,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
梨樹(希爾達·杜利特爾)
銀色的塵霧
從地面升起
我的手夠不著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銀
我手夠不著
你花團錦簇向著我們
沒別的花能開出
如此堅挺純白的花瓣
沒別的花能從如此罕見的白銀
再分離出白銀
哦,潔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團
怒放在枝頭
用你紫色的心
帶來夏天,帶來成熟的果實
2、師:試著當一回小詩人,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寫的時候注意分行。寫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學們,學習新詩,我們分享了白樺的美,領略了白樺高潔的品格,體會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看到:披銀霜,綻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熱愛之情
新詩:高度概括抒情言志
豐富的想象具有音樂美
白樺字白樺字篇七
《白樺林的低語》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以“高尚”為主題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熱情謳歌了守林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無名看林工人無限的思念和贊美、敬佩之情。這篇文章構思精巧,脈絡清晰,語言優美,作者感情的抒發飽含無限的深情,令人感動,是一篇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閱讀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學生在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時有一定難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質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討疑難問題,鼓勵學生感悟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促進學生情感的自我發展,從而發表個性化見解。
根據“新課標”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看林人的崇敬與熱愛。
(2)學習看林人胸懷崇高理想,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3)朗讀課文,背誦感動自己的段落。
理解“我”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興安嶺的森林中去的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于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采用啟發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
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在直接、整體的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復品味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蘊含的內在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從文本讀進去,用“心理視線”的方法讀書,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智力受到啟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實現學生與文本深層次的對話。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上節課我們初學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作者來到大興安嶺,認識了淳樸而可愛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跡所感動。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質?作者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興安嶺的森林中去呢?這是本節課我們學習的重點。
通過對上節課知識的回顧,學生對上節課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形成了知識上的順利過渡。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自讀課文第四——六自然段,劃出含義深刻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3、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討論探究,理解課文。
4、匯報交流學習收獲:
通過這句話,你體會到了看林人怎樣的品質?“絕沒有”寫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絕沒有煙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說明了守林人為了保護森林,強忍煙癮。)
文章中還有類似的語句嗎?讀一讀,并說出自己的體會。
指導學生體會詞語“絕不違章”,讓學生說從這一句話體會到什么?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嚴控酒量,苛求自己。)
體會詞語“不是……而是”、“哪怕……也”,這些詞語說明什么?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瞪圓雙眼,心系大地。)
體會“但……甚至”等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拒絕歌曲,耐住寂寞。)
5、體會感情,思考: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業工人為了守護森林,在崗位上絕不抽煙、控制酒量,不看書報,不聽音樂,不怕寂寞的情景;為了保護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顆純潔的心;領悟默默無聞中的平凡中的偉大。)
6、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此時,你想對這些純樸的林業工人說些什么?——指名說。
7、指導感情朗讀第四——六自然段,讀出自己對看林人的敬佩、贊美之情。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體會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
2、背誦自己喜歡的句段。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在設計板書時,我緊扣課文人物、主要內容,圍繞中心,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服務學生。展示了文章的層次條理,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發展脈絡,中心突出,符合板書設計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