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心中的桃花源心中的桃花源篇一
記憶里的故鄉,有著不勝枚舉的珍貴,每每想起都在我心底煜煜生輝。我的故鄉,那便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故鄉的清晨是寧靜的。它沒有陶淵明的那些熱情好客的居民,它也沒有桃花源里遍地的桃花樹;它有的是勤勤懇懇的勞動聲,有的是云霧牽繞的群山,風帶著晨的清爽一路朝山上奔來,炊煙隱隱波動,我喜歡在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坐在竹椅上,逗一逗隔壁鄰居家養的老母雞,看她們雄赳赳氣昂昂地護衛自己的領地,吃著外祖母煮的粥,拌在粥里的是外婆自制的脆爽蘿卜和甘甜酸菜。
到了午時,便熱鬧起來了,祖父母的朋友們紛紛來探訪,雞起舞,犬追趕。外祖父在茶廳熟練的燒了開水,沖洗了茶葉,很快為客人沖上了一杯熱氣騰騰的茶,茶香四溢,幾位年過半百的老人談天說地,興起時,能聽見陣陣嘹亮的笑聲,驚得一旁酣睡的老狗頓時坐起,以為是什么危機靠近。這時他也忘不了我們,喊上我們幾個小孩過來一起喝茶,濃厚的茶微微苦澀,但后勁上來了,都是甘甜。喝著這杯茶,暖的是五臟六腑,刻在心上的便是回憶。
暮鴉馱著夕陽,鄉間小路上的老牛一轉角就看見了家門。煙囪里冒出的炊煙在召喚著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回家,外祖母在灶臺上忙活了起來,鍋與鏟的碰撞彈奏出一陣陣美味樂譜。晚餐可是鄉人們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頓飯,洗去一天的疲憊,圍坐一桌,胃口大開,好不熱鬧。
如今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相聚了,大家平日分居在城市的各處,各奔東西,難有一聚,更多的是喧囂的汽笛聲與五顏六色的燈,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即使我的故鄉房屋樸素,小路破敗,沒有城市那么發達,我卻依然心心念念。
我懷念我的故鄉,我懷念那片桃花源,這一刻,我終于體會到人一離開鄉土,便是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草,飛舞的秋蓬和因風四散的蒲公英。但鄉土的夢,卻永遠追逐著我。
一份清靜,一份親情,一份樸實,那是我的故鄉,屬于我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心中的桃花源篇二
我出生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縉云縣五云小鎮,一切寧靜、和諧卻又獨享,每天陪伴著我,我心底里總是充滿著喜悅。
夏夜的到來,帶走了我的孤獨,伴隨著蛙叫蟬鳴,帶來了的是有味的美景。黑夜給了我一雙眼睛,我用它尋找我心中的桃花源。
不難想象城市里,燈火照耀了整個夜空,是如此的富麗堂皇。城市的夜總是喧鬧的,街道上延續著白天的繁華,是一座座“不夜城”。我不喜歡這樣的夜晚,因為這不屬于我。
夏天的夜晚,伴隨著蟬鳴,沏點茗茶,一閉上雙眼,似是“落英繽紛”,也有一番意境。
小道,它小,卻古老。那一塊塊青石板,延伸到家門口。還有那口井,承載著歲月的風霜。即使屋子已經更換重修,但是,地上的石板和井的邊欄上,都刻著過去的記憶。
小鎮繁而不華的夜空中,充滿著大人們的談笑聲,小孩的嬉笑聲,昆蟲的嘰嘰喳喳聲。夜晚涼風吹來,樹葉便窸窣地低吟,樹枝在空中東搖西擺。
小鎮的天空總是那么明亮的,月光趁著夜色流在地上、水中、山間和我的臉上。即使沒有燈光也能看得清路。而城里的天空總像是籠罩著什么,月亮也像是穿著紗衣,朦朦朧朧,似乎不愿露出臉來,全靠燈光照著,才有那虛弱的光亮。
夜深了,小鎮的空氣中彌漫著香味兒,是從山上飄來的吧,醉醺醺地。這山,沉靜了,蟲兒都歇息了,花兒也搖身陶醉了。驚起的犬吠聲,悠長悠長,驚著了納涼的人們。
小鎮夜晚,總是那么和諧,是那么美,這就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心中的桃花源篇三
那只是一間破舊的小屋,外公住的。
我常憶起8歲以前,那小屋里的光景,那時,外公還在:天藍藍的,花開得漫漫的,外公在屋前的小院里笨手笨腳地為我梳著羊角辮。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冒出,卻眉角帶笑,笑得幸福從容。到了傍晚,我便伏在小木桌上寫字,外公呢,則蹲在一邊,擺弄著他的蔥:“這蔥呢,是王阿姨送來的,回頭咱們可要好好去謝謝人家。”他口中絮絮叨叨的,我并不理他。只是偶爾抬頭,不經意間視線在空中與他慈愛的目光相撞。我急忙撇開眼,裝作是不經意,外公卻指著我嘿嘿地笑。彼時,夕陽灑進院子,金色的光芒在外公的額角流淌。院子里的花草一派繁榮,卷尾的貓所在院門口打盹。這一刻,是從未有過的安詳與靜謐。
后來外公漸漸老了,口齒不清晰,腿腳也不靈便了。可他依舊愛呆在院子里。每日傍晚,我總愛坐在小板凳上,與外公一塊兒。看天,看地,看小院。
記憶回到了那日,在學校的我與友人吵架,回家的路上都因這件事心緒不寧。踏進院門,外公還是像以往那樣坐著,僵硬的面部卻扯著安詳的笑。心,就這樣,莫名的安靜了下來。
我依舊同往常一樣,搬來竹椅,握住外公的手,絮絮的說些學校發生的瑣事。說到與友人的爭吵,外公顫巍地抬手,拍拍我的肩,是在安慰我了。末了,他又指指我的書,我明白他的意思。小院便這樣靜了下來,我看書,外公看我。
讀到興起,我指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道:“外公,你說,這世上真有桃花源嗎?”四下無言,我盯著外公他那渾濁的眼球里,摻進了些什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許久,外公才執起了拐杖,點了點地,模糊不清地艱難吐字道:“這…這里。”我微愣,細細打量起此時的小院。王阿姨家的蔥仍裝在那豁口的瓷碗中,從容地綠著;院里的花草仍風情萬種地生長著;我抬眼,對上外公的眸,那眼神,雖蒼老,卻有不變的憐愛。在這,總能給我無法言說的從容與寧靜。這里的一切,似乎還停留在昨天。好一個“世外桃源”我嘆。
后來的后來,外公走了。可每當我有煩心之事時,我還愛來這簡陋的小院。對著這一院花草,腦海里總浮現起外公從容寧靜的笑。浮躁的心,就這樣,安定了。
是啊,能在這搖曳昏黃的小院,看外公曾看過的風景,享受那月色溫柔,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于是,便是與時光握手言歡,從容的過了。
心中的桃花源心中的桃花源篇四
我最早一次去西塘的時候,還很小。當時父母帶著,還有同齡的幾個小伙伴。記得那條河很安靜,一艘艘小船上多少都會有一點魚,漁夫們在鄰近的湖面上捕魚回家。家家戶戶會彼此走動,有時還會幾個男人閑坐在河邊抽著煙談笑風生。
晚上睡覺時,雖有蚊子干擾,但點著蚊香,鉆進蚊帳里,聽著窗外隱隱約約的流水聲,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那是我去西塘時候美好的記憶,覺得西塘就是我記憶中的桃花源。
去年,我又去了一次西塘,再也沒有什么寧靜可言了。家家戶戶拿出自家的東西在門口叫賣,不買就很生氣。人人臉上的笑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苦惱。河道上不再只是幾艘船了,十幾艘大船停泊在游船碼頭。河道中全是垃圾,餐巾紙,廣告紙,煙盒之屬。一艘游船經過,我依稀記得搖著擼的就是當年的那個漁夫。他現在快樂也沒有了,可能是天天就知道劃船,因為游人來得多了。
轉眼到了中午,我們準備吃飯,旁邊家家戶戶都有農家菜,一堆人在招攬生意。我們去其中一家吃了,主人坦言說這個魚是批發來的,不是捕得的;這個菜不是農家口味的,偏上海人的口味——甜了;這個湯不再熬很長時間了,燒一會兒清湯就上來了。雖說味道好像更鮮了,但始終覺得不大對——也許只是味精放多了緣故。
晚上睡覺,古鎮里竟然有了好多賓館!蚊子沒有了,床鋪更整潔了,但我久久沒有入眠。
我心中桃花源啊,你去哪兒了?
心中的桃花源心中的桃花源篇五
漫步林間小道,突然駐足,只見一片片花瓣隨風飄落。桃花源,我心中的桃花源出現在我眼前。
溪流兩岸長著嬌媚的桃花,花瓣被風吹落在臉上,深吸一口氣,仿佛清香縈繞在我周圍,如同被春雨洗禮了一般,是那般的清新自然。沿著岸漫步走上幾百米,跨過小橋,走上青石板鋪成的街道,如同到了神話的彼岸。
街上行人眾多,熱鬧非凡,吆喝聲、叫賣聲和一陣陣清脆明朗的笑聲如一個個輕然躍動的音符,使你聽了恍然從塵世睡夢中醒來。依舊是那么質樸,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時不時有三五個小孩從身邊跑過,幾位鶴發老者坐在屋檐下,幾許捶衣搗米聲,幾縷炊煙繚繞在空中,一派和諧悠然的景象。
走過街道,前方便是人們的住所。精雕細刻的木門,古色古香的窗戶,高高的門檻,琉璃彩瓦,畫棟雕梁,一派歷史韻味。突然門“吱呀”一響,走出一位老者,大口吸著葉子煙,然后吐出一圈圈的煙環,在頭頂上繞了幾圈,最后如抓不住的夢消失在空中。老人慢慢走出來,時間在老人臉上刻下一道道皺紋,他悠然地躺在搖椅上,搖啊搖……緩緩閉上眼睛,可能是陶醉在夢鄉中了吧!
溪邊,幾位洗衣的婦女,一邊捶衣,一邊聊家常,時不時用手挽起垂下來的頭發。清澈的溪水,潺潺的水流聲,緩緩地講述著桃花源的和諧與美好,駐足凝望,仿佛洗凈了塵世心,使你陶醉其中,她們那純樸的笑容,讓你感受到從來沒有過的清爽和輕松。
走在路上,青石板的小道,已被桃源人的雙足琢磨得漆亮如玉,用手觸摸著木門、窗欞和小橋上的石欄桿,感受到一種淳厚,一種精致。捧一捧溪水,你能感受到桃花源的圣潔;撫摸一下石墻,你能感受到桃花源的質樸;吸一口清風,你能感受到桃花源的爽朗。
漫步回首,幾聲雞鳴犬吠,幾聲孩童嬉戲,幾聲爽朗笑聲都是我心中的桃花源,我魂飛夢繞的圣地。
心中的桃花源心中的桃花源篇六
哪里會有小橋流水,嘩啦啦的洗去塵灰,漂浮桃花蕊。——題記。
如果說,史鐵生作家心中的“桃花源”是,地壇公園。那片令一個絕望的人重生成一位大文豪的小園子。那么,我心中的“桃花源”幾時,沈從文先生筆下的一個寧靜而安詳,卻不失人情味的一座小城——《邊城》。
景致柔美而寧靜,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華,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超然的脫俗和清麗,似深林處悠然飄出的牧歌。這古老嫻靜而又靈動的邊城風景,孕育出一個山泉般清冽的少女翠翠,她隨遇而安,寧靜豁達的性格,漸漸吸取了我心中的焦躁和雜念。宛如一根輕柔的絲線又有牽動著我心中的一角,不知不覺中,書上出現了我低落的淚珠。
小說一頁頁的翻過,心中的雜念和焦躁不復存在。一位矍鑠的老人風雨無阻的撐著渡船,不肯受過何人的錢財,還總是熱情的贈送當地獨有的特產與茶葉,他的孫女翠翠在老人的悠揚竹笛聲中,風雨日的洗禮中,日夜成長。我驚異于沈從文勾勒得如此一個“桃花源”,一個如此寧靜、沒有半點浮華的世外桃源,一個令人過目不忘的“桃花源”一個令人無法自拔的世外桃源。
寫下這段文字,再次順手拿起此書,心中的“桃花源”,真好……
斯人已逝,風景依舊,唯有斑斑湘妃竹,訴說你的剎那芳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