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可以提前預知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為教學活動做好準備。接下來是一些針對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學工作計劃范例,供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一
1、能積極思考并且及時作出判斷。
3.能正確運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能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筆,瓶子等、幼兒用書。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請幼兒完成幼兒用書。
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1)可以用小動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為大房粗,小房細。
(2)或者直接出示粗細不同的兩個物體請幼兒觀察,讓幼兒通過直觀的目測理解粗和細的差異。
(3)也可以通過做幾個紙桶重疊的方式來比較物體的粗和細。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二
1、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2、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4、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5、分組操作:
(1)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1)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
(2)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三
1.在此以前幼兒已進行過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的活動,積累了一些運用感官比較物體量差異的經驗,因此在本活動中可以啟發幼兒自己想出比較物體粗細的各種方法,提高幼兒認識周圍環境的能力。
2.幼兒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二個困難。第一是不能準確地將比較結果與相應的詞匹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詞與某些概念建立聯系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應該先讓幼兒通過非正式的教育活動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經驗,然后在正式的教育活動中指認和命名活動完成詞與概念的匹配。
3.第二是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由于幼兒思維不可逆,他們不易理解相對概念。因此活動中要采用變換比較對象和設問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思考,幫助幼兒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4.該內容是幼兒以后學習相鄰數和進行排序活動的基礎。如果幼兒真正理解了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那么他們的逆向思維和推理能力也將得到相應的發展。
1.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圓柱卡片等。
1、以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引導幼兒說出金箍棒能變粗、變細。
2、探索活動:
(1)請全體幼兒幫助老師將一些圓柱體按粗細進行分類,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的感性經驗。(分類)。
(2)請個別幼兒在藏寶袋中拿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說一說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了解粗細必須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指認)。
(3)請幼兒從地上拿起自己喜歡的一樣東西,并和旁邊的小朋友進行比較,說出:“我的××比你的××粗”或“我的××比你的××細”,從而知道粗細是相對的。(比較感知,命名)。
3、集中活動:
(1)教師拿出筆、積木、可樂瓶,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2)教師出示圓柱卡片,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并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4、分組操作:
(1)將筐中的圓柱體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2)讓幼兒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
(2)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5、總結:
(1)今天我們知道了通過比較能夠知道哪個物體粗,哪個物體細。
(2)我們也學習了按從粗到細的順序進行排序。
6、延伸: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今天的計算活動是“比較粗細”,針對原本制定的活動方案我對今天的“比較粗細”這一活動進行了一番的反思:
1.從目標上說:
這個活動的目標制定不夠準確,應該改為“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初步學習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從活動過程上說:
(1)在引入時,由于金箍棒是一種抽象的東西,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脫離,所以教師很難引導幼兒說出粗細二字,也在這一過程中浪費了一些時間。
(2)在探索過程中:這個探索過程是按照分類——指認——命名制定內容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以下以個問題。
a老師比較急躁,幫助指導的`老師直接引導幼兒做好了分類,讓小部分能力弱的幼兒沒有辦法通過改錯來認識自己的錯誤。
b在請幼兒幫助老師將圓柱體分類時,由于粗細兩種圓柱體沒有其他可以區分兩種圓柱體的不同特征,以致在幼兒完成分類工作后很難用語言將自己的分類工作表述清楚。這里可以調整為將粗細不同的圓柱體貼上不同的顏色,以便讓幼兒更容易表述清楚。
c在指認過程中,幼兒雖然已經能夠指認出粗和細的物品,但他們對于粗細的概念依舊模糊,所用的詞匯依然是胖瘦、大小,這時教師沒有引導幼兒這里的胖瘦、大小應該表述為粗細,這給接下去的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d在比較命名過程中,因為怕孩子亂所以讓幼兒拿完東西以后坐下跟旁邊的小朋友比較。這樣不僅浪費了起來、坐下的時間,也限制了幼兒比較的空間,他們只能和兩位小朋友進行比較。應該調整為,幼兒拿起一樣東西后直接站著和旁邊的小朋友進行比較,這樣比較的空間較大,一名幼兒可以和好幾個幼兒進行比較,興致也會更高。而且老師要求表述的語言比較長,可以縮短為“××比××粗”或是“××比××細”。
(3)在集中活動過程中:由于教師的急躁,在這一過程中花費了比較長的時間讓幼兒進行粗細排序。如果活動的目標調整為初步學習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那么只要大部分幼兒能夠初步地掌握這一種方法也就夠了。讓每一個幼兒都進行粗細排序的操作應該放在第二次活動中,并讓幼兒從易到難,從少到多進行排序。
(4)操作活動:這一次的操作活動是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安排的,這樣的安排是比較適合不同能力的幼兒學習的,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3.從總的活動過程上說:
(1)雖然在進行活動前,教師對于教材、幼兒都有進行一定的分析,但還是高估了幼兒,將目標制定得太高,以致于目標無法達成。
(2)教師的語言不夠簡潔,對于粗細的概念解釋不夠清晰,隱性浪費時間較多。
(3)整個活動的內容安排太多,在中班的20分鐘內很難完成。可以調整為“認識粗細”和“比較粗細”兩個活動來進行。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四
1.讓孩子發現數字在生活中的有趣和有用。
2.對數字變化后形狀感興趣,并樂意產生想象。
活動準備。
ppt課件,筆,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一)請看大屏幕中出示格子,提問:數一數,一共看到了幾個格子?
師:每個格子里都有一個不同的數字寶寶,請你找一找,猜一猜分別是數字幾?
(二)大屏幕中出示不完整數字,讓幼兒觀察。
1.提問:找到了數字幾?在哪個顏色里面?
2.誰能一下子找到兩個數字寶寶。
二、數字排序。
(一)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10個數字寶寶,請你給數字寶寶排隊,你會怎樣排?
(二)仔細觀察下,這些數字一個比一個大,所以它們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
(三)誰會把數字從大到小排列?倒數:9876543210。
(四)繼續在大屏幕中展示老師用數字排列出的不同的圖形師:數字寶寶還可以這要排列呢!
1.順時針,圓形,三角形。
2.從大到小從小到大。
(五)小總結:數字不但可以橫著、豎著、圓著或三角,而且排列的順序也可以不同。
三、結合生活中的數字,讓幼兒理解這些數字寶寶所表示的意義,教師展示ppt中不同的物體。
(一)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經常在哪里看見過這些數字?
1.林老師家里也有數字寶寶呢!請小朋友看看,找找。
(1)藥瓶師:藥瓶上面的數字是干什么用的?
師:藥不是隨便吃的,醫生說吃多少,我們就吃多少。
(2)日歷師:日歷上面的數字有什么作用?
(3)頁碼師:頁碼有什么用?
師:如果這是一本故事書,我看著頁碼就能很快的找到我要看的故事在哪里。
(4)體溫計師:體溫計有什么作用?
(二)總結:生活中到處有數字,有的是告訴我們數量的多少(比如:藥水瓶上的數字),有的是告訴我們順序(比如:年歷上的數字、門牌號碼),有的'是告訴我們方位(比如:書上的頁碼),所以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四、大屏幕中出示0123456789,把這些數字合起來,讓幼兒觀察有什么變化?
(一)師:你們猜猜如果把這些數字寶寶和起來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1.出示第一幅有數字組成的--雞師:這只小雞由哪些數字組成的。
師:誰愿意來告訴大家,數字幾是小雞的什么?
2.出示數字組成的冰激凌師:找找看數字3在哪里?還有數字幾?在哪?
3.數字組成的貓,師:找找看數字3在哪里?還有數字幾?在哪?
4.觀察老師的作品--魔術師師:林老師也用數字寶寶畫了一副畫呢,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師:林老師用了9個數字寶寶畫了一個魔術師。請你找一找,把9個數字寶寶找出來。
活動延伸。
參照大屏幕中的數字圖畫,喜歡哪一幅數字圖畫,然后畫一畫,也可以創新,挑選自己喜歡的數字寶寶,動手畫一畫。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五
1.幼兒回憶粗細的已有經驗。
孩子們,歡迎來到粗粗國和細細國。
2.初步感知粗細。
操作要求:小朋友,被大風吹亂的東西就在你們的椅子下面,等會兒請你拿出來仔細看一看,誰粗誰細,然后送到相應的地方擺好。
3.師幼共同檢驗操作結果。
小結:兩種物品粗細明顯的時候,用眼睛看一看就能比較。
二、最粗最細
1.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連上句)咦,我這里有一根管子,你們覺得它是粗的還是細的?(粗的、細的)好,你幫我從這邊拿一根管子,誰粗?你來再幫我在這邊拿一根,誰細?跟他比我是粗的,跟他比我又是細的。
小結:原來粗細是比較出來的,而且是相對的,真有趣。那我們趕緊把這個重要發現告訴國王吧。
2.最粗和最細
點擊課件:國王的聲音:哦,原來是這樣,那我們就合并了重建家園吧!
點擊課件:(抹去國界有聲效)點擊課件:我需要最粗的管子,因為我要修建一個大大的游泳池,裝很多很多水。我需要最細的管子,因為我要用它來修建新的煤氣管道。
第二次操作:小朋友們,國王需要什么樣的管子?(最粗的、最細的)好,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粗細不同的管子(簡單介紹管子),等會兒請你們仔細地看一看,比一比,找出最粗和最細的管子,然后記錄在表格上。最粗的打勾,最細的畫圈,不粗不細的不做記號。小椅子不動,每人找一份材料,我們開始吧!(音樂,每一組指導套一套方法)
(1)師幼共同驗證記錄結果。
時間到,趕緊帶上記錄表坐下來。出示大的記錄表,你們都幫國王找到最粗和最細的管子了嗎?三根管子中哪個最粗?(綠色水管是最粗的)是不是這根?打鉤。哪個是最細的?(紅色的皮管最細)是不是這根?(請幼兒找出做記號)
那除了看一看,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方法?(請幼兒比較3個管子粗細)套一套,這個方法真有趣,最里面的'是細的,最外面的是粗的,中間的是不粗不細。看來你們的記錄結果是正確的,請把記錄表放在椅子下面。
出示4根管子,剛才有個孩子的材料與其他人不一樣,這2根管子你們都有,這種藍色的管子有2根。它們誰粗誰細?(橫著拿)現在你覺得它們是?一樣粗的。原來粗細跟管子的長短或者顏色是沒有關系的。你們可真聰明,除了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套一套、疊一疊這些方法來進行比較,等你們再長大一點還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來量一量,結果會更精確。
三、從粗到細
1.小組合作,從粗到細
有了你們的幫助,國王很快把新家造好了。點擊課件:國王(小朋友們,我們想用不同粗細的管子排排隊來裝飾新房子,你們能幫忙嗎?)(黑板出示房子各部位)這是房子的屋頂、門、窗戶、煙囪,管子排排隊,你覺得可以怎樣排?(從粗到細或者是從細到粗)。好,等會兒請你們4人一組一起商量,把管子排排隊裝飾到空白的地方,聽清楚了嗎?四個人一組把管子從粗到細或是從細到粗裝飾起來,小椅子不動出發吧(音樂)
房子搭好了,屋檐,怎么排的?從粗到細。這里呢?煙囪呢?真是太棒了,國王很高興。
四、粗粗細細
1.找找比管子細和粗的生活物品。
那么在生活當中比這個管子細的東西有什么?那比這個粗的還有什么?
:在生活當中,有些東西做得粗有些東西做得細,都是為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出示大管道,老師這里有一個比手上這根管子粗很多很多的管子,對,很像毛毛蟲的煙囪管,你們今天幫了大忙,國王想請你們到他的新家去做客。這個就是通往國王新家的通道,你們想去嗎?我們趕緊一個跟著一個出發吧。
本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并排序,比如由細到粗或由粗到細的順序把不同粗細管子進行排隊。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活動中孩子都在圍繞老師設計的思路走,缺乏自由探索的空間。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六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提高幼兒對數的實際意義的認識。
2、通過“聽聲音”默數6以內的數,并能找出相應的數字,嘗試著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數概念。
3、鼓勵幼兒積極、大膽的參與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
1、紙板6塊,上面寫有1-6數字;。
2、鈴鼓。
活動過程:
游戲導入:幼兒圍成一個圓圈,玩“桃花幾朵開”的游戲,教師數到幾,就幾個小朋友抱在一起。
玩法一:今天老師想帶小朋友玩個游戲,我們一起來玩“聽聲音數數”的游戲。小朋友用耳朵聽老師拍了幾下鈴鼓,請你說出這個數字。再次游戲時加大難度,這次必須用手蒙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拍了幾下鈴鼓,在聽完后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你才能大聲站起來大聲告訴大家。
游戲規則: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聽完后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后才能大聲站起來回答3、再次加大難度,聽到拍的是幾下,讓幼兒用拍手的方式來回答有幾下。
玩法二: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許多的紙板,上面有數字哦,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幾呀?”老師一邊放,一邊讓孩子認認上的數字。
“這次游戲和剛才的不一樣了,小朋友蒙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聽,老師拍了幾次鈴鼓,聽完后不能馬上說出答案,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就去踩有這個數字的紙板。
游戲規則: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師說”開始“,幼兒才能離開座位去踩數字。
3、踩數字時不能擁擠,用腳碰到就可以了。
玩法三:
1、接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更加有難度的游戲,也要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拍了幾下鈴鼓,聽完后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要跑到比這個數字多一個的數字板板上,站對的`孩子待會有獎勵喲!
2、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玩”少一“的游戲。
游戲規則: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細聽聲音。
2、老師說”開始“,小朋友才能離開座位去踩板板。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七
一、活動由來:
1、繪本《阿錘和阿蛋愉快的一天》里面的主人公是兩個可愛的小老鼠,很受小朋友的喜愛,故事內容是兩個小老鼠類似冒險的經歷,很有趣,很有吸引力。
2、把有趣的故事和有趣的游戲相結合,在生活情境中促進數學認知能力的發展。
二、活動目標。
1、能夠理解故事的內容。
2、能夠準確找出正確的方位,體會方位的相對性。
3、敢于用方位詞描述物體的位置和運動方向。
三、活動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準確找出正確的方位。
難點:能用方位詞描述物體的位置和運動方向。
四、活動的準備。
物質準備:椅子擺放成43的方形。
經驗準備:有過站成豎排橫排的經驗。
五、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
通過阿錘和阿蛋的冒險故事,是幼兒初步認識前后,旁邊方位詞。
回憶起之前的相關經驗。
(二)游戲部分:
1、《快快快》。
通過李老師身體方向的轉變,進一步引導幼兒加深對前后,旁邊方位詞的理解。
2、《來做操》。
第一步,引導幼兒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前后,旁邊的方向,并能用語言描述出來。
第二步,引導幼兒以客體為中心辨別前后,旁邊的方向,并能用語言描述出來。
3、游戲:找座位。
引導幼兒用前后旁邊方位詞,指揮小朋友回座位上。
六、教法和學法。
1、活動的適宜性。
符合幼兒身心生長發育的規律,4歲左右的幼兒知道前后的概念。幼兒認知空間先能以自身為中心,然后發展為以客體為中心。
幼兒思維處在具體形象性階段,所以對于他們空洞的講解是沒有用的,因此我們選取的是生活中發生的情境,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來感知方位的相對性。逐漸地,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能夠在頭腦中自動上演這種轉換過程,最后能夠快速的進行轉換。
2、情境法。
選取做操,回座位這種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幼兒在這種生活情境中來學習和運用,有助于幼兒真正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發現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是幼兒數學認知常用的一種方法。
3、游戲法。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此次活動以有層次的游戲貫穿始終。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八
活動目標:
1.能對5個以內實物按粗細排序,初步感知物體間的序列關系。
2.區別物體的粗細,學習比較粗細的方法。
3.能克服困難,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具備認識粗細的相關知識。
2.材料準備:彩色圓柱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走蒙氏線。
2.線上游戲:抱大樹。
請7名幼兒到臺前,教師說:“三顆小樹抱在一起”,這時三個幼兒一組迅速抱在一起組成“兩株大樹”,剩下的一名幼兒用手去抱抱這兩株大樹,告訴大家哪株樹粗,哪株樹細。
二、集體活動。
(一)教師示范演示。
1.比較實物,初步感知粗細。
教師出示兩個粗細不一樣的圓柱體,問:“哪個圓柱體粗,哪個圓柱體細?”
引導幼兒親身感知兩個圓柱體的粗細并進行比較。
2.教師出示五個紅色圓柱體,進行粗細排序。
把五個圓柱體凌亂地擺放在黑板上,請幼兒通過目測找出最大的,依次從剩下的四個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個,老師按照粗細順序擺放。
總結:從這邊往那邊看是從粗到細排序,從那邊看過來是從細到粗排序。(教師用手勢來指出方向)。
(二)幼兒操作。
給每個幼兒出示5個紅色圓柱體,讓幼兒自由選擇按從粗到細排序擺放或者從細到粗順序擺放,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是按什么順序擺放的。
三、結束活動。
1.收拾學具。
2.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粗細,同時通過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圓柱體,并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擺放或從細到粗的順序擺放。也請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讓我們的爸爸媽媽來操作,看看他們會不會按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來進行擺放。”
3.師幼道別。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九
活動目標:
1、認識比較高矮、粗細,能夠按高矮、粗細給10以內的物體排序。
2、感知物體高矮的不變性和相對性,嘗試用不同感官比較物體的高矮、粗細。
活動準備:
1、圓柱體形狀的積木(高矮不一)。
2、兩個粗細不一的易拉罐。
3、每組一筐粗細不同的瓶子(數量為1~8個,其中有兩個一樣粗、兩個一樣高)。
4、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比較高矮,感知高矮的不變性和相對性。
1、感知高矮的不變性。
(1)教師先請一名幼兒和自己站在一起比高矮。提問:我們倆誰的個子高?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兩人并排比,誰高出一部分,他的個子就高)。
(3)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應該怎樣比高矮?(物體底部要對齊比較)。
2、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1)教師請一名幼兒甲和自己比高矮,再請另一名幼兒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2)提問:怎么一會說甲矮,一會又說甲高呢?到底甲是矮,還是高?
3、尋找發現。
(1)提問:想一想,在我們的周邊環境中,什么東西高?什么東西矮?
(2)教師任意出示一個物體(如書,筆筒),請幼兒在教室內找出比它高或者矮的東西。
二、出示兩個高矮,粗細不同的瓶子,引導幼兒交流比較粗細的方法。
教師、1、這2個瓶子有什么不同?(高矮不同,粗細不同)。
2、你怎么知道這2個瓶子粗細不一樣呢?
3、除了用看的方法,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粗細呢?(重疊擺放觀察,用手觸摸感覺,用線圍圈等)。
三、尋找發現。
1、從身邊的物品中找出幾樣東西,比一比,誰比誰粗,誰比誰細。
2、教師任意說一個物體(如桌子腿),幼兒在活動室內找找比他粗或細的東西。
3、找一找身上哪些部分粗,哪些部分細,嘗試按粗細給他們編號。
四、按高矮、粗細順序給瓶子排隊。
1、每組一筐高矮、粗細不同的瓶子(數量為7~8個,其中有2個一樣粗、2個一樣細、2個一樣高),請幼兒比一比誰高誰矮、誰粗誰細,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比較。
2、請幼兒按高矮給這些瓶子排隊,想一想一樣高的瓶子應該怎樣排。
3、每組幼兒說說是按什么順序給瓶子排隊的。
4、兩人結伴,拿取3~4個瓶子,一人閉上眼睛按高矮或粗細給這些瓶子排排隊,另一幼兒檢查。
五、教師引導幼兒做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六、請幼兒找找教室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比較高矮、粗細.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十
活動準備。
游戲棒,圓柱積木,鉛筆毛線,油畫棒,彩色蠟筆,毛線棒針等,數量是全班幼兒數量的3倍,圖片4張,一根粗毛繩,和一根細尼龍繩,粗細不同的紙卷棒子3根。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教師分別出示圖片(粗細不同的樹干,竹子,茄子等),請幼兒比較粗細;。
2.教師出示一根麻繩和一根尼龍繩,請幼兒比較粗細;。
3.分別請兩對幼兒上來,手拿一件不同的實物比較粗細,全班幼兒驗證;。
4.請幼兒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兩樣東西比較粗細,如:腿粗,手臂細,手指頭粗,頭發細等。
1.教師出示一根紙棒,請幼兒回答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若幼兒說是粗的,教師出示比它更粗的紙棒,若幼兒回答是細的,教師則出示的紙棒,由此得到結論,只有兩樣東西,以上進行比較,才能認識哪樣粗哪樣細。
2.請小朋友任取3樣東西比較粗細,然后說出它們的結果。
3.教師手舉一件實物,請每個幼兒拿一件實物與教師手中的實物比較教師粗的,請站起來,比較教師細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樣的方法,教師與小朋友都換一件實物進行比較,也可請比教師細的幼兒站起來,比教師粗的坐在位置上。三、游戲:找朋友每個幼兒手拿一件比較粗細的東西,邊唱:“找朋友”歌曲邊自由結伴。唱完后,兩人比較粗細,游戲可反復進行。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十一
活動過程:
一、誰粗誰細。
1.幼兒回憶粗細的已有經驗。
孩子們,歡迎來到粗粗國和細細國。
操作要求:小朋友,被大風吹亂的東西就在你們的椅子下面,等會兒請你拿出來仔細看一看,誰粗誰細,然后送到相應的地方擺好。
3.師幼共同檢驗操作結果。
小結:兩種物品粗細明顯的時候,用眼睛看一看就能比較。
二、最粗最細。
(連上句)咦,我這里有一根管子,你們覺得它是粗的還是細的?(粗的、細的)好,你幫我從這邊拿一根管子,誰粗?你來再幫我在這邊拿一根,誰細?跟他比我是粗的,跟他比我又是細的。
小結:原來粗細是比較出來的,而且是相對的,真有趣。那我們趕緊把這個重要發現告訴國王吧。
2.最粗和最細。
點擊課件:國王的聲音:哦,原來是這樣,那我們就合并了重建家園吧!
點擊課件:(抹去國界有聲效)點擊課件:我需要最粗的管子,因為我要修建一個大大的游泳池,裝很多很多水。我需要最細的管子,因為我要用它來修建新的煤氣管道。
第二次操作:小朋友們,國王需要什么樣的管子?(最粗的、最細的)好,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粗細不同的管子(簡單介紹管子),等會兒請你們仔細地看一看,比一比,找出最粗和最細的管子,然后記錄在表格上。最粗的打勾,最細的畫圈,不粗不細的不做記號。小椅子不動,每人找一份材料,我們開始吧!(音樂,每一組指導套一套方法)。
(1)師幼共同驗證記錄結果。
時間到,趕緊帶上記錄表坐下來。出示大的記錄表,你們都幫國王找到最粗和最細的管子了嗎?三根管子中哪個最粗?(綠色水管是最粗的)是不是這根?打鉤。哪個是最細的?(紅色的皮管最細)是不是這根?(請幼兒找出做記號)。
那除了看一看,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方法?(請幼兒比較3個管子粗細)套一套,這個方法真有趣,最里面的是細的,最外面的是粗的,中間的是不粗不細。看來你們的記錄結果是正確的,請把記錄表放在椅子下面。
出示4根管子,剛才有個孩子的材料與其他人不一樣,這2根管子你們都有,這種藍色的管子有2根。它們誰粗誰細?(橫著拿)現在你覺得它們是?一樣粗的。原來粗細跟管子的長短或者顏色是沒有關系的。你們可真聰明,除了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套一套、疊一疊這些方法來進行比較,等你們再長大一點還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來量一量,結果會更精確。
三、從粗到細。
1.小組合作,從粗到細。
有了你們的'幫助,國王很快把新家造好了。點擊課件:國王(小朋友們,我們想用不同粗細的管子排排隊來裝飾新房子,你們能幫忙嗎?)(黑板出示房子各部位)這是房子的屋頂、門、窗戶、煙囪,管子排排隊,你覺得可以怎樣排?(從粗到細或者是從細到粗)。好,等會兒請你們4人一組一起商量,把管子排排隊裝飾到空白的地方,聽清楚了嗎?四個人一組把管子從粗到細或是從細到粗裝飾起來,小椅子不動出發吧(音樂)。
房子搭好了,屋檐,怎么排的?從粗到細。這里呢?煙囪呢?真是太棒了,國王很高興。
四、粗粗細細。
1.找找比管子細和粗的生活物品。
那么在生活當中比這個管子細的東西有什么?那比這個粗的還有什么?
小結:在生活當中,有些東西做得粗有些東西做得細,都是為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出示大管道,老師這里有一個比手上這根管子粗很多很多的管子,對,很像毛毛蟲的煙囪管,你們今天幫了大忙,國王想請你們到他的新家去做客。這個就是通往國王新家的通道,你們想去嗎?我們趕緊一個跟著一個出發吧。
活動反思與意見。
本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并排序,比如由細到粗或由粗到細的順序把不同粗細管子進行排隊。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活動中孩子都在圍繞老師設計的思路走,缺乏自由探索的空間。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十二
教學目的:
通過此游戲使幼兒初步理解粗細概念,并能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準備:
幼兒尋找到的各種粗細不同的物品,筆,紙棒,水杯,紅綠筐子各一個。
教學過程:
1、把物品排成一排,請幼兒觀察并找出最粗的和最細的物品。
2然后出示掛圖,讓小朋友觀察哪些物品最粗,哪些物品最細。
3、出示一張森林畫面,畫面上有粗的樹和細的樹,讓小朋友找出來,在這時候,放西游記主題曲,讓小朋友想到孫悟空,然后在出示孫悟空拿了一根粗的金箍棒,一根細的金箍棒,讓小朋友比較粗細。
4、比較完以后,在帶小朋友去大森林的后面看一看有什么,出示一張胡蘿卜地的掛圖,找小朋友到上面來拔蘿卜,沒人把兩根,一個粗的一個細的,讓小朋友比較粗細。
5、然后讓小朋友把粗的蘿卜放在紅的筐里,把細的蘿卜放在綠筐里。
幼兒操作:
1、請幼兒觀察畫面,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2、數一數看有幾只筆,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有幾個數字,他們有什么不一樣?
3、想一想,粗的筆會寫出哪個數字?細的筆會寫出哪個數字?
4、請幼兒幫每一只筆找到它的數字朋友,連在一起。
比較粗細數學教案范文(13篇)篇十三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受和比較物體的粗細,理解粗細是具有相對性。
2、嘗試給5個以內物體按粗細進行正逆排序。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筷子、木棒、鉛筆、彩筆、記號筆、蠟筆。
2、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個(里面裝有粗細不同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1、觀察實物,區別粗細。
(1)教師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導幼兒觀察哪根粗,哪根細。
(2)分別出示鉛筆、蠟筆和記號筆,幼兒比較粗細。
(3)出示三支筆讓幼兒比較最粗和最細。
教師小結:判斷哪一種物體是粗還是細,一定要通過兩樣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才能區別它們的粗細。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師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細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戲“奇妙的口袋”。
游戲規則:教師出示一支水彩筆,請幼兒從口袋里摸一樣比水彩筆更粗的物品,每個幼兒一次摸出一樣的物品。
3、幼兒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細的。
教師小結:手臂細,大腿粗;小腿細,大腿粗;手指頭細,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細等。
4、嘗試用5種以內的物體按正逆順序排序。
(1)出示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引導幼兒用吸管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出來。(教師巡回檢查)。
(2)教師出示4個粗細不同的紙筒,請個別幼兒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集體檢驗)。
(3)發操作材料,讓幼兒把5棵樹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教師巡回檢查)。
(4)請個別幼兒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兒排對,教師給予鼓勵。
5、教師小結:在給物體排序時,如果是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如果是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就要把最細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這樣就能準確的排出物體的粗細。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