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中要注重語法和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避免出現低級錯誤,影響整體的印象。掌握優秀作文的寫作技巧,能夠提高自己的表達和思考能力。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一
詩人李白曾寫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名句,一語道出了多少外鄉游子的思鄉心聲。中秋節,團圓日,中華傳統,代代相傳。
我的家鄉位于山西,中秋佳節家家戶戶不僅吃月餅,而且還有一項特色習俗活動,那就是必須吃餃子。
一年一團圓,一載一相聚。20xx年,我們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共渡中秋佳節。一下車,年邁的姥姥熱切期盼的眼神就撞入了我的心中。姥姥看到我們,笑容滿面,興高采烈地對我們說:“今天是中秋節,我們照例吃月餅,吃餃子,討個好兆頭。”爸爸媽媽跟隨姥姥去幫忙做飯,廚房里傳來陣陣開心的話語聲和爽朗的笑聲。這是團圓的味道。
不一會兒,只聽爸爸大喊一聲:“開飯了!”我迫不及待地跳到了餐桌旁,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盤盤的美味,不僅有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而且有中秋雙絕――月餅和餃子。姥姥笑著說:“中秋快樂,我們開吃了!”聽到姥姥發令,早已口水四溢的我一馬當先從盤子中夾了一個餃子,張口一咬,軟糯彈牙的餃子皮和咸鮮可口的餃子餡被我收入口中。“嗯嗯,真好吃!”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來,然后又迅速把剩下的餃子吞進嘴巴里。我一邊咀嚼著,一邊用目光搜尋起下一個目標。這時,盤子中一個胖鼓鼓的餃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伸手夾了過來,張口一咬。“噴?味道是甜的?”我突然反應過來,驚呼一聲,“我吃到了糖陷的餃子!”媽媽笑著對我說:“壯壯,你明年可有好運氣了!”姥姥也樂呵呵地說:“明年好兆頭,壯壯更優秀!”我們都開心地笑了起來,餐桌上洋溢著一派美好和諧的氣氛。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都有各地的習俗。我們家鄉中秋節的風俗就是餃子配月餅,預示著來年日子更紅火。十五月圓,全家圍坐,話語連連,歡聲笑語,一片祥和。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二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記敘文,記敘文是把一個事實、事件的發展過程原原本本地敘述出來,讓讀者清楚了解到這個事實或事件的文章。那么大家知道優秀的記敘文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濃濃的思鄉情記敘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情是一首悠遠的歌,總在有月的時候響起;鄉情是一幅深遠的畫,總在游子思鄉的時候展現出來。
——題記。
一縷縷的月光照進屋子,好像地上形成的霜一樣,抬起頭來看那一輪明月,心中有一種感嘆,于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這首詩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是啊,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心中的思鄉之情,每個人都會離開家鄉,而在離開家鄉的同時,便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情--思鄉情。我在市里讀書,來為我的未來尋找方向,不得不離開家鄉,而那種濃濃的'思鄉情,時常使我流下眼淚,去思念家鄉。
枯藤纏繞著的老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潺潺流水的小橋旁住這幾戶人家,迎著西風,騎著瘦馬,一個人在那古道上獨行。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斷腸的游子還在漂泊。想必這首詩大家也不陌生,這是馬致遠筆下的思鄉之情,那幾種景物好像是故鄉熟悉的啊。思念故鄉,是每一個在外游子的獨有情感,那一年,去外地參加一個比賽,我在那看到的一切,仿佛都是家鄉里的,這也許就是觸景生情吧。
不管是李白的靜夜思,還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還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都是對自己家鄉的思念,對自己親人的思念,以及對家鄉的熱愛。
遠在異地的親人們,你們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家鄉,因為那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濃濃的思鄉情,濃濃的念鄉味。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三
故鄉的河每到汛期都會變得十分暴躁,而在這之前總會有人重修搭石。如果有人發現哪處搭石不平穩,不管多著急,都會停下來,把東西放在一邊,找來合適的石頭放在搭石下,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才肯離開。
汛期過后,河面又變得平靜,姑娘們便會帶著衣裳到無名的小溪邊洗衣服,她們有說有笑,洗完了也舍不得離開,還要和其他姐妹話一會兒家常。溪水直通一口小潭,潭水深不見底,綠得像塊翡翠。
通往小潭的是一條泥濘路,下雨時雨點拍打路面,鉆進土壤,使泥濘路變得非常松軟,每踩一個腳印都會有一個小水坑。
雨過天晴,彩虹架在天空上,路上有許多小水坑,水坑很小,里面的水不足三升,路邊有許多花草,雨水落在野花上,那野花變得更小巧可愛了,雨水落在小草上,小草也更加活潑翠綠。
路旁的丁香花綴滿枝頭,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美,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走向小塘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來,那十字小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
在細雨朦朧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瑩白滲過來。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四
我的故鄉在花橋,是個偏僻的小山村,雖然那里沒有高樓大廈,可那山美、水美,人更美。我深深地愛著她。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每年的清明節和春節我都要回家鄉,今年回家鄉時,我格外興奮。
爸爸開車來到了村口,許多大人和小孩都圍過來看,我們下了車,一位叔叔問我爸爸:“朱曉,這是你兒子啊,幾年不見,長這么高了!”那些前年和我一起玩的小伙伴也來了,可能一年沒見,有一點兒生分。可是漸漸地我們開始玩熟了,其中有一個小朋友,把他最喜歡的小鳥和籠子一起送給我。我們在樹林里聊天、摘野果、采野花,空中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久久地停在空中。玩累了,我們就躺在草地上休息。
故鄉,我永遠忘不了在故鄉的歡樂時光,和那濃濃的鄉情。我愛我的故鄉!
教師評語:小作者很善于觀察生活,能敏銳地捕捉一個個有意義的瞬間,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學生。整篇文章構思新穎,主題鮮明。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五
女排,有你,中國不敗,
女排精神就是中國之魂,
一場夜雨就是漢中人的甘露,
老天,你沒忘漢中,
世界,你看到了中國。
團結才能奮進,
拼搏才能奪金,
愛你,甘霖,
漢中人久幕的愛戴,
愛你,女排!
團結、奮進、不屈的精神,
中國人永遠的傲嬌!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六
不知怎么了,就開始想念以前的生活,打著赤腳,就這樣踩在很多小石子的鄉間小路上。
午后的太陽迎面射來,懶洋洋的照在身上,隨意找一塊陰涼的地方,面對著河坐下,從周邊隨手撿起幾塊小石子,用力朝著河面扔去,看著那被激起的水花和波紋,注視了一會,然后像剛才一樣又朝河邊扔出去了一塊小石子,又注視了一會,接著……每一次,像這樣一扔就是一下午,直到傍晚,奶奶叫我回家吃飯,我才戀戀不舍的離開。
回去時,走著原來的那條鄉間小路,踩著原來的那些小石子。就這樣慢慢的向著家的方向走去,看著那天邊的晚霞和即將落下的太陽。這樣,一天就算是過完了。
回想著童年的往事,那時是那么的無憂無慮,現在只能幻想一下。多么的懷念,多么的向往。
可是我知道,那以經過去了,不會再回來了,現在只能是一段回憶,一段美好的回憶。
盡管如此,但那也是我童年的見證啊!
半年后我又回到了久別的故鄉,它的變化實在讓人感到惋惜。來到河邊迎來的不是河水清涼的氣息,而是垃圾所散發出的惡臭味!走到奶奶家,又是那片竹林應入眼聯。奶奶開心的出來迎接我們。跟爺爺奶奶打完招呼后,我就迫不及待的跑到山上去,奶奶在后面叫我跑慢點,可我卻越跑越快,因為那里有我太多太多的回憶,讓我早已等不急了!沿著一條彎曲的小路上山,不一會兒就到了這條小路的盡頭,我按著自己的記憶繼續像前走,接著迎來的不是一塊小草地的,而是遍地的垃圾!小時候我的樂園呢!那綠油油的小草呢?!那周圍一朵朵的小花呢?我慢慢地走著,以前我映象中的一切都變了!變得一點都不美了!我憤憤的朝旁邊的竹子打了一拳,霎時,聽到幾聲撲啦啦的響聲,許多鳥雀飛走了。我呆呆的站在這。頓時感到悲傷。
一陣悲傷后,我準備回去,起步時,忽然腳下踢到了一個東西,低頭一看是一點筍苗。我有種欲望想把它挖出來,可是我想了想我不能,因為那代表著我兒時的美好回憶。代表著我對家鄉以前美景的向往!
這已經不像以前了,真不知道我現在因該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幅場景!
啊!故鄉,你是我出生的地方。無論我到了那里你永遠是我的家。無論您變成這樣我都永遠愛你!
走在故鄉的小路上,我總是思緒萬千情意綿……。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七
家鄉,一個普通又簡陋的小村莊,村里的人不多,有四五十戶,家家戶戶來來往往,互相照應,和諧友愛。這家一旦出現了婚假、喪事阿、修房子啊……鄰里間宴請是免不了的,今天你到我家去幫忙,明天我到你家里幫忙,大家多聚聚,增加下感情。在我記事起,家鄉就這樣。純樸的民風倍感親切,讓你絲毫沒有感受到陌生。
故鄉的春,是綠色的。之所以是綠色,僅僅是因為我喜歡它,因為綠代表朝氣、生命和自然。春天也有紅色啊、黃色啊!但是我卻對綠情有獨鐘。那時的我,相比現在而言,我個人感覺是快樂自由的,沒有大量作業等待你去完成;沒有高考前這個壓力重大的感覺。相反,我和伙伴們偶爾捉捉蝦、逗一下螞蚱,累了時隨手一摘附近的野果,倚在一棵大樹下,便酣然入睡了。那時候的天是那么藍,草地那么綠。大家在一起喜樂融融,那便是別有一番風味兒了。春天是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萬物復蘇,沉睡了已久的許多東西換上了新的衣裳,有的還變苗條了不少。蝴蝶你追我趕,蜜蜂忙著謀生,而花朵和鳥兒們就成了蝴蝶們最好的觀眾。故鄉的春,是親切、美好的。遠處一聲呼喊,“隆隆,快回家吃飯,大概是媽媽在叫我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論中通外直,誰還能蓮相較量呢?自然富裕了就類植物純潔和高尚的情操,即使像“泥”那樣的污濁的東西,也絕不能浸染它的半分純凈。面朝荷塘,氣凈花開,夏日賞荷就是我們的愛好了。泛舟荷塘,摘摘蓮蓬,嗅嗅蓮香。那清澈見底的里湖,我們家鄉獨有的特色,湖岸邊的小亭子也仿佛是為我們休憩用的。村里人在這兒淘米、洗衣,夏日炎炎,一席荷葉拂去萬千躁熱,心中頓時舒適萬分,夏日時免不了爺爺的秘制消暑茶了,那是最甘甜,可口的。故鄉的夏,卻不夏。
故鄉的秋,遍地金黃,爺爺奶奶在田間忙活,我呢便負責提供茶水給他們解渴,等著他們收獲自然的豐厚。有時候我也會主動去幫幫忙,幫他們割麥,摘果。結果卻總幫倒忙,盡管爺爺奶奶不在意這些,但我還是會不好意思的。天邊的鳥兒沿者順風飛著,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而我也早已長大,不再是那個淘氣、頑皮、總讓爺爺奶奶不省心的小男孩了。后來我12歲那年,離開了爺爺奶奶去鎮里讀書,從那以后就沒回過家鄉了。
爺爺奶奶現在也已經離開了我,離開了家鄉。回憶起家鄉的那段歲月,有他們的陪伴,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了。感謝爺爺奶奶,給了我一個美好的童年,“要是能再喝一碗爺爺的消暑茶就好了,再回到家鄉,小木屋已經不會在了……”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八
孩童時,家鄉是夢中的搖籃,家是愛的港灣,總幻想著丟下搖籃,帶著夢想飛翔,用堅實的臂膀托起愛的港灣。
長大后,青春年少,狂傲跋扈,總感覺家是羈絆,家鄉是牢籠,嫌棄家鄉的寧靜和寂寞,向往燈紅酒綠的繁華,憧憬浪漫人生的自由。
到如今,而立已過半,看慣了云卷云舒,嘗盡了酸甜苦辣,看淡了燈紅酒綠,身在遠方,家鄉的靜謐是不變的牽掛,家成了無名的思念。一抹鄉愁涌上心頭。
鄉愁是回家的路,一頭載著夢想奔跑,一頭牽著父母變老,中間連著子女待哺,雙肩挑重責,任黑發變白,任脊背彎曲,任青春漸逝,我自巋然不動,用理想和信念鋪平家路。
鄉愁是家鄉的遠山,鄉愁是故鄉的白云,鄉愁是綠樹村邊合,鄉愁是藍天飛鳥翔。
鄉愁是春天里的野花,雖無玫瑰之嬌艷,也無牡丹之華貴,但卻飄著泥土的芳香,在心田永不凋謝。
鄉愁是夏日的麥垛,高低起伏承載著鄉親的希望,年復一年,訴說著豐收的喜悅,忙里忙外只求風調雨順。
鄉愁是秋日的私語,碩果連阡陌,遍地土生金,山水田園樂,人親故鄉美。
鄉愁是冬日戀歌,雪白的世界銀裝素裹,炊煙裊裊,塵封萬里,心卻融化了。
作者|安永忠。
公眾號:淺墨流香。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九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我的故鄉就在這美麗的富春江邊。她叫富陽。她沒有奇特險峻的大山,也沒有雄偉壯觀的瀑布,但在我的心中,她卻有一種美,一種無以名狀的美,一種雅而不俗的美,一種貴而不鄙的美,一種刻骨銘心的美,讓我久久難以忘懷。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那里有我熟悉的故土,有我摯愛的親人,有我的難忘的童年,有我美好的回憶。
小時候,故鄉的富春江邊摸螺絲,甚是有趣。爸爸總是慢慢地摸到江邊水最淺的地方,水剛沒過膝蓋。選好地方,他開始用手摸索起來,不一會兒,他手伸出水面,捧著一大把螺絲笑容滿面地朝我走來。我立即欣喜地提著水桶接過大把大把的螺絲。為了解我的饞,爸爸有時會選好地方,帶著我一起摸螺絲。每次我們都滿載而歸。那數不清的螺絲就像是我對富春江的濃濃的歡喜。
小時候,故鄉的鄰家哥哥,是我的好伙伴。我們一起捉迷藏,一起玩輪滑,一起搭積木……哥哥每次做什么都讓著我,我也讓著哥哥,好吃的、好玩的我們一起分享。
現在,我雖然難得才回故鄉,但每每回到故鄉,除了迫不及待地尋找小時候的味道,也會隨著家人一起走進家門口新建的奧特萊斯,一起來到越來越美的江邊公園散步,一起走進親朋好友家聚餐,一起享受這天倫之樂。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十
我來給你們推薦一個好地方——美麗的校園,學校教會了我們許多知識,校園的景色也非常美!
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到處都呈現了生機勃勃的景象。校園也開始打扮自己:小草伸伸懶腰從肥沃的土地里鉆出來;花兒看見春姐姐來了非常開心,帶著微風綻放。好美!
夏天是一個艷麗的季節。驕陽似火,在操場上同學們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玩耍著。天是藍的,云是白的,樹是綠的,衣服是五顏六色的,搭配在一起,好美!
秋天是個金燦燦的季節,也是校園的黃金季節,操場上的樹木都變成金黃色了,是秋公公給他們的五彩霞衣。無數的樹葉紛紛飄落下來,猶如很多蝴蝶滿天飛舞。好美!
冬天是個銀白色的季節,雪花飛舞,冬天到了。在冬天,同學們的朋友就是雪娃娃。同學們堆雪人、打雪仗,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好美!
啊,美麗的校園——我愛你!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十一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喧鬧的人,每當離開了車聲擾擾的縣城,來到這悠閑寧靜的鄉村,頓時,我就會感到全身上下一陣輕松。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俗話這么說。老家附近的小河上有一座吊橋,整個吊橋由無數塊木板和鋼索連接在一起,吊橋離水面有一些高度,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很是刺激。橋下的河水潺潺流過,滋潤了一片土地,哺育著一方人民。
這里的人們很是熱情,繞著街道走上一圈,就能遇見許多親朋好友,一張張忙碌的臉上都掛著笑容。每當這時,外婆總能和他們攀談上幾句,可能是許久不見的緣故,她們總是熱情地邀請我們到家里做客,我們一一婉拒。若是答應了,他們定會拿出最好的東西并擺上一桌豐盛的菜肴來款待我們,恐怕沒有半天是走不了的。這就是他們的待客之道。
村外的田野里,延綿曲折的小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稻田,種滿了青綠的秧苗,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就像一張青翠的巨毯,平日里勞作的農人行走的田埂把田地分成了一大塊一小塊的,讓這些綠色之間有了間隙,也因為有了這些田埂,才能分得清田地的主人。我駐足于這一片稻田,感嘆于農民伯伯的辛勤和智慧。
來到外婆家屋后的園子里,整齊的籬笆,不算大的菜地里種了好幾種蔬菜,在外婆的精心呵護下,各種蔬菜長勢正好,蔬菜上的露珠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晶瑩透亮,小小的園子生機勃勃!摘下幾根黃瓜、茄子,再拔上幾棵白菜拿給外婆,不一會兒,幾道可口的菜肴便擺上了桌子。
夕陽西下,一朵朵或暗紅或淺粉的晚霞掛在天邊。池塘周圍彌漫著淡淡清香,青蛙們則排成一列歡快地唱著歌,累了、倦了,它們就找個好地方歇息歇息。遠方炊煙裊裊升起,從田間吹來陣陣清風,輕輕地撫摸著我們的臉頰,吹過故鄉的這片土地。
故鄉,你就是那昏暗中的陽光,每當我孤獨失意的時候,總是會想起你,想起故鄉的親人,想起那一道道田埂和那一片片歡聲笑語,你讓我感受到濃濃的鄉情!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十二
在情感中,除了親情、友情、愛情,還有一種情感讓我平生最為感動,那便是鄉情。那久遠的鄉情啊!
一想到鄉情,一片田園山野的自然風景就會出現在眼前,一想到鄉情,就會想到天地人諧和為一的純樸無華的世界。
在80年代初,那是我第一次和先生回到他的老家河北省農村。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華北平原的風光,那開闊的一望無際的平原,那美麗的鄉村。
到家的那一刻,還沒有洗去臉上的浮塵,叔叔嬸嬸就來了一大幫,大家都盯著看我,這個夸城里的姑娘長得白凈,那個夸城里的姑娘長得秀氣,夸得我有些難為情了。我知道,叔叔嬸嬸們都在高看我一眼,同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濃濃的鄉情。
晚上,鄉親們還是陸續不斷,這個走了,那個又來了。屋子里一只15瓦的小燈泡雖然不亮,但是很溫馨,屋子小人多,沒走的多數是男爺們兒,煙霧繚繞地拉著家常。地上沒我站的地方,我只好坐在婆婆家的熱炕頭上,婆婆還怕我冷,又把一床新被子拿來蓋在我的腿上,我聽著他們聊,大家聊的是一種親切的氛圍。
離別的日子到了,當我就要離開這個村子的時候,鄉親們都來送行了。嬸嬸提著一籃子雞蛋,叔叔送過來一籃子花生,大爺們早早就把套好的馬車牽過來,那上面放了好幾床新被子,他們是怕我在路上冷。當鄉親們跟隨著馬車送我到了村子口的時候,當我看到他們仍然依依不舍的時候,當我真的要揮手向鄉親們告別的時候,那一刻,我早已經被感動的熱淚盈眶了,多么善良,多么純樸,多么熱情的鄉親們呀!濃濃的鄉情就這樣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我常常感到,生活在城市里,怎么也找不到鄉親們的那種情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像那沉重的水泥建筑一樣,受多種阻隔,人與人之間總是無法親近,無法溝通。這種冰冷冰冷的人際關系和鄉親們那濃濃的鄉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一有時間,我就想去鄉下走一走,去尋找一種感情的寄托。因為我還時時思念著讓人難以忘懷的鄉情。
在這許多年里,我多次去過河北農村探親,也多次去過我們的草原牧區采訪,還曾去過我做知青時下鄉的那個山區。我發現農村在漸漸地走出了貧困,鄉親們漸漸地富裕起來了,他們沒有許多閑暇聊天和串門的時間了,機械化代替了手工勞動,交通也發達了,很少見了我們過去坐的驢車馬車。回家的時候就打個電話,有兄弟們開著汽車來車站接我。可是,每當我步入村莊的時候,那濃濃的鄉情依然能在田間地頭、村頭村尾處找到。我喜歡婆婆家后田里的那片香椿樹,到了香椿能吃的時候,鄉親們摘了一捧一捧的送給我;我喜歡婆婆家后田里的那片棉花田,棉花開花的時候是最美麗的季節了,那時候,我就會滿腔熱情地去地里和鄉親們一起勞動,在陽光下感受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鄉親們會手把手地教我作農活,親親熱熱地同我拉家常,也往往是因為我的到來,給他們的勞動增添一份喜悅。我曾撰寫過一篇名為《少奶奶》的散文,我的那個少奶奶,她和我同歲,她在親屬中的輩分雖然大了點,可我們畢竟是一代人,她能夠代表一群潑辣、純樸、熱情、善良的農村婦女的形象。在我看來,她那最自然最純樸的品格就是最美麗的人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一片自然純樸的世界不僅是人類生活的依存,更是孕育人類精神的搖籃。通常我們要尋找的這種鄉情,也許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一種精神養分。和自然去接近,和鄉親們去融合,是我們所需要的生活。而對藝術家來說,那些來自于鄉土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
去鄉村,去田野,去尋找鄉情,去點燃心靈之火,我們才會更加懂得生活,懂得真情,懂得珍惜生命中一些寶貴的東西!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十三
獨坐窗前,萬家燈火,遠處鞭炮陣陣,近處年味飄香。
我與父親慢步在屋前小道,看著這變化萬千的小鎮,閑聊著,閑聊著便漸漸聊起了團年宴,昔日的團年宴味道鮮美,不知如今能否再嘗到。所幸,家鄉雖然變化不小,但人與人的感情卻沒變,在那團年宴的背后,是長輩們希望一大家子人平平安安、團團圓圓的意思。
外面天還是黑的,屋里早已開始忙活,只因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除夕。我們那有個風俗,誰家團年飯吃得越早就表示越早將財神接到你家里。我望著那些忙碌的身影,不知不覺中也加入了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樂開了花,和親人們一起干活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廚房中,奶奶與大伯母正忙著,一個炒菜,一個添火,她們的臉被柴火照得紅彤彤,但仍然洋溢著開心笑容,奶奶也顯得特別精神,或許,是因為今天這桌菜是給她的子孫們準備的吧!
爸爸走過來,輕聲對我說:兒子啊,這鄉宴的味道沒有變啊,還是昔日的鄉宴。其實不只是鄉宴,連人也沒變。我靜靜地看著奶奶,看著她把自已的情與愛融入鄉宴中,空氣中氤氳著濃濃的情與愛,只需一點,足以溫暖我的整個世界。
時間在忙碌的人群中悄然溜走,轉眼,天已經亮了,一切都已準備好了,就等著那些美味的菜肴上桌呢!在人們的眸子深處是他們對團年宴的期盼,看來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想嘗這些美味啊。
終于,大姑媽端著一盤菜走了出來,緊接著,一盤又一盤的佳肴被擺上了圓桌,陣陣香氣撲鼻而來。大伯放完鞭炮后,我們的團年宴就開始了。親人們坐在一起吃著、聊著,我只是靜靜地聽著不說話,感受著人們團聚的喜悅,我輕輕地夾起一塊肉放在嘴里,一股香氣在嘴中化開,伴著濃濃的情與愛直抵內心深處。桌上洋溢著喜悅,門外也到處都是一派詳和景象。年味在這鄉宴中愈發濃厚。人們愛鄉宴或許是因為鄉宴鮮美,但我認為人們愛鄉宴或許是因為它使來自遠方的親人團聚,那是故鄉的味道、故鄉的情。
我望著奶奶,奶奶正望著他們的子孫們微笑呢!或許,奶奶做這鄉宴想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子孫聚在一起。鄉宴背后,是老一輩人那純樸的情與愛,或許也是他們對子孫一輩的期盼。
停刀落箸,鄉宴至美。我愛鄉宴,愛它的味澤鮮美,愛它使親人團聚,但我更愛我的故鄉情。愿時光不老,再回首,鄉宴依舊至美,我的故鄉情永遠不變。
濃濃的鄉情(模板14篇)篇十四
我從小就在繁華的都市中長大,對喧囂熱鬧的人群與五彩斑瀾的霓虹燈的興趣早已消失殆盡,我更喜歡循著江畔,細心品味故鄉的零碎記憶。
又是一年春節到,我隨著家人坐上了火車,期待著與故鄉久別后的重逢。
老家龍川是客家人云集的地方。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總說:“孩子,我們是客家人。什么時候想家了,就回來看看!”爺爺奶奶都已是古稀之年了,對客家的習俗卻仍記得特別清楚。
逢年過節時,釀豆腐是我們客家菜譜中必不可少的。一大家子十幾口人圍坐在飯桌旁,小孩子們分開一桌。而當期待已久的釀豆腐登場時,往往不一會兒便被我們“消滅”了。這時,老爸老媽就說:“菜上了先讓長輩先夾,貪心什么。”那時還小,不懂得這些“亂七八糟”的規矩。當著其他小伙伴的面被教訓,還不知道為什么挨罵的我,就一個勁地賭氣,飯都不吃了。爺爺總是耐心地過來把我領回去,往碗里夾了更多好吃的菜,慈祥地看著我:“快快吃吧,別餓壞了。”說完便開始“教訓”老爸。看著老爸老媽也和我一樣被罵,心里憋屈,又不敢說話的樣子,我笑了。笑得特別開心,以至于后來肚子都笑疼了。
那天睡覺前,我摸摸自己飽飽的肚子,心里甜甜的,對旁邊的奶奶說:“爺爺最好了!”然后奶奶和我又會心地笑了......
“轟一一轟一一”火車的轟鳴聲在我耳邊響個不停。身邊,爸爸媽媽都已經睡了。抬頭望向遠方起伏的山巒,在山的那邊,我仿佛看見爺爺奶奶在向我招手,香噴噴的釀豆腐和在飯桌旁齊聚的家人在等待著我。我想,我離故鄉,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