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來設計,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教學總結是教師對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情況的概括和總結,以下是一些小學教案總結的范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一
1、通過尋找水果種子藏在哪里的活動,知道種子都藏在果實里,了解種子的用途。
2、幫助種子找到相應的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3、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1、幼兒已經認識、品嘗過秋天常見的水果。
2、幼兒收集各類秋天的水果;西瓜、蘋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種子;水果剖面圖若干張、種子食品若干種。
一、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引發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按水果的名稱、生長的地方、形狀、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紹果實。
2、教師出示部分果實的植物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帶來的都是植物的果實。
二、尋找水果里的種子,了解種子的用途。
1、教師:你們在吃這些水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果實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東西)。
2、幼兒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果實里的秘密,邊找邊交流自己的發現。(提供各類果實,部分水果已切開,中間用牙簽連接。)。
3、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在果實中發現了什么?
5、師:種子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它會慢慢地發芽、長葉、開花,最好會結出許多許多的果實。
三、游戲:種子找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1、師:我這有許多的種子寶寶,它們找不到自己的果實媽媽了,你能幫他們找到嗎?看,果實媽媽都在前面的圖上,它們的肚子里都有幾個種子寶寶,你要仔細的看清楚手里的種子寶寶和果實媽媽肚子里的種子寶寶一樣哦。
2、教師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的顏色、形狀、硬度、光滑度等做進一步地觀察與講述。
3、了解、品嘗常見的種子食品,體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教師出示其它的種子)。
師:其實,這些都是植物種子。種子種子不僅能長成植物,而且還是我們人體的營養寶庫,所以,許多種子也被人們做成了食品。
幼兒品嘗種子食品。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水果的種子,還品嘗了一些種子食品,如果以后你還發現了其他植物種子的秘密,再來告訴大家。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二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提出問題并且自己尋求問題答案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幼兒對種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讓幼兒了解各類蔬菜和水果及名稱。
4、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各類蔬菜和水果的種子,同時了解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
活動準備:
1、各類水果、蔬菜若干。
2、盤子若干。
3、油菜、芹菜、白菜、蘿卜、韭菜、香菜、蔥等蔬菜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鼓勵幼兒把自己帶來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稱相互介紹一下,讓幼兒了解各類蔬菜和水果及名稱。
(二)引導幼兒將蔬菜、水果分類。
引導幼兒按照豆類、瓜果類、青菜類等進行分類。
(三)提出問題,幼兒分組進行找種子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找種子的過程中,提醒幼兒辣椒、蔥比較辣,注意別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同時提醒幼兒把找到的種子分別裝到盤子里。
(四)各組一起討論找種子的情況及結果。
1、有的蔬菜有種子,如:茭瓜、南瓜、西紅柿、茄子、黃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沒有種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蘿卜、韭菜、香菜、蔥等。
3、西瓜、香蕉、葡萄、蘋果、梨、橘子、棗、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都有種子。
4、種子的顏色:有白色的、紅色的、黑色的、紫色的、黃色的,還有帶復色斑紋的。
5、種子的形狀:豌豆的種子是圓球形的;菜豆的.種子是腎形的;而扁豆的種子卻像被腳踩扁了似的;西紅柿辣椒的種子一粒粒的小、圓而且特別多;茄子、香蕉的種子黑又小不容易發現;茭瓜、南瓜的種子與西瓜種子相似,但顏色不一樣;蘋果、梨的種子非常相似等。
教師小結:有些蔬菜雖然現在找不到種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蘿卜、韭菜、香菜、蔥等,但是這些蔬菜是有種子的。當這些蔬菜成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慢慢邊老直到開花結種)的時候,這些蔬菜也就有了種子。引導幼兒觀看、認識這些蔬菜的種子。
(五)延伸活動:
借助孩子們吃水果間點這一日常環節,來支持孩子找種子的探索活動。
讓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動中逐漸積累相關經驗。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三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36頁第6課《我的家鄉在哪里》。
1、知識與技能: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能在地圖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會城市的位置;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
2、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了解家鄉的基礎上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方法與過程:合作學習。教學重點:在地圖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會城市的位置。
正確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
中國地圖、湖北省地圖。
一、激發動機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有我們成長的足跡,歡樂的笑聲。讓我們走進家鄉,擁抱家鄉吧。在幅員遼闊的祖國版圖上,我們的家鄉在哪里呢?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我們的家鄉,了解自己的家鄉。
二、啟發感染。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36頁,看看書上的同學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家鄉的。
2、你們打算從哪些方面了解家鄉呢?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湖北省荊門市)提示:位置、物產、風俗、英雄人物、歷史故事。
3、教師出示中國地圖,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家鄉,并給家鄉涂上顏色。
4、請學生在小組內說說家鄉在哪里?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請同學們閱讀第37頁左下角一段話。
5、小組討論:家鄉的產物、英雄人物。
6、教師小結: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我們的家鄉在祖國的腹地中心,主產小麥和水稻,是“魚米之鄉”,宇航員聶海勝是家鄉人,運動員楊威、李小雙、程飛都是家鄉人。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四
活動目標:
1、對空氣有初步的了解,感知空氣是到處都有的,無處不在的。
2、通過小實驗,使幼兒知道空氣的特征: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有玩塑料袋的經驗,喜歡參與戶外活動并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氣。
2、物質準備:
塑料袋人手一份、塑料瓶、氣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
活動重點:
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活動難點:通過小實驗,使幼兒知道空氣的特征: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
活動過程:
一、找空氣。教師變魔術,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變魔術,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哦。
1、教師出示塑料袋變魔術,并提問:變變變,剛才扁扁的塑料袋現在變成什么樣的了?
2、幼兒回答。
4、教師換地方找空氣,引導幼兒說說是在哪里找到的空氣。
5、幼兒變魔術尋找空氣引導語: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個角落尋找空氣,但是空氣寶寶有點淘氣,如果你不緊緊的捏緊塑料袋口,空氣寶寶就會跑出去了,然后告訴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空氣寶寶。
6、師幼交流:你是從哪里找到的空氣寶寶的呢?
7、教師總結:你剛才找空氣的時候,你看得見它嗎?你聞到什么了嗎?你來摸一摸,摸的'到嗎?原來空氣寶寶既看不見又摸不到聞不到的,而且他到處都有。
二、實驗:手帕的變化,進一步驗證空氣是到處都是的。
師:空氣寶寶還想和小朋友們變魔術,我們來看看他是不是到處都是。
1、教師出示干手帕,并請小朋友們驗證。
2、實驗一:玻璃杯里的空氣師:出示一只空玻璃杯和一只干凈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請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里的手帕有沒有濕?(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3、教師提問:手帕為什么是干的?是什么東西把水擋在了外面呢?
4、實驗二:玻璃杯里的空氣師:出示另一只空玻璃杯和另一只干凈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傾斜倒扣在水槽中,請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沒有濕?(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師:為什么第一次手帕沒有濕,第二次手帕濕了呢?(請幼兒回答)。
5、教師總結:因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氣沒有進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沒有濕。第二次玻璃杯是傾斜的,玻璃杯里的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到玻璃杯里,所以手帕濕了。
6、重復進行實驗一實驗二一次并總結。
三、游戲:氣球鼓起來。
2、幼兒操作,教師隨機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3、教師小結:塑料瓶里什么使氣球鼓起來?我們的瓶子里是空的嗎?里面裝的是空氣。
四:教師總結。
空氣是到處都有,無處不在的,看不見聞不到摸不到。
師幼手拿塑料瓶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活動我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于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
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讓幼兒自己多發揮自己的想象,多動手,盡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討論、參與發言,增強了幼兒學習科學的信心,滿足幼兒探索欲望。
文檔為doc格式。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五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一些藏在果實里面的種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不同部位,感知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類秋天成熟的瓜果,農作物,干果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果實,引起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植物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講述名稱及外形特征)。
2、教師:這些植物的果實生長在哪里?(土里、水里或植物不同的部位)。
1、教師:你們帶來的植物的果實,它們里面有種子碼?找一找它們的種子在什么地方?
2、在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什么果實的藏在了哪里?
3、教師:你們發現這些種子長在果實的哪個部位呢?(果肉里、果核里、果殼里、果皮里等)。
三、觀察種子的異同,探索發現種子的排列形式。
1、教師:這些種子它們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從形狀顏色大小數量幾方面講述)。
2、教師: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數量都不一樣,它們還有不同的地方嗎?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是怎樣排列的。
3、教師小結:果實里面都藏著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種子;有的果實里藏著許多種子,它們的排列順序也不同;有的橫排、有的豎排、有的排成圓圈狀。
四、認識種子的用途。
1、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呢?啟發幼兒回憶過去的種植知識,知道種子放在泥土或水里,天天澆水,適當施肥,就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長出一棵新的植物來,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種子”。
2、教師:種子有什么用途呢?有了種子就能長出各種新的更多的植物來嗎?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1、在植物世界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種子,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也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帶等。
2、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各種不同的種子。
教學反思:
開始我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植物或果實,在找種子的活動環節,我提出問題先讓幼兒猜一猜:種子會藏在植物的什么地方呢?小小問題把幼兒引入到找種子的活動中來。接著,再讓幼兒展示找到的種子、交流是怎樣找到種子的。因為幼兒親歷了搜集的過程,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是怎樣找到種子的講給大家聽,幼兒在交流、匯報之中,掌握了一些找種子的途徑和方法,在親歷的活動中積累了經驗、豐富了情感,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六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躲在哪里中班科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嘗、分辨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1、分別裝在5個杯子里味道不同的水。
2、“酸、添、苦、辣”表情圖片。
1、向幼兒講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
2、提問:小朋友們聽過了故事之后,那現在也請小朋友們來當一下大廚師,找一找酸、甜、苦、辣、咸五個朋友躲在哪里。
3、請幼兒上前來品嘗味道,并講述自己所品嘗的味道。
4、展示圖片《酸、甜、苦、辣》。告訴幼兒:“小朋友們看看掛圖上的表情,然后想一想自己品嘗之后的表情。”
5、將幼兒分組后,請每個幼兒都自己品品嘗一下五種不同的味道。
6、提問:“小朋友們現在都嘗過了這幾種味道,那現在就請小朋友想想自己嘗到的味道的感覺,在掛圖上把味道和相應的表情連線。”
7、提問:“小朋友們今天都嘗到了哪些味道?"為喜歡的`是哪種?”
8、在幼兒閱讀“愛吃甜的動物”后,提問:“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哪些動物喜歡吃甜食?它們都喜歡吃什么樣的甜食?!?/p>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七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到空氣的存在。
2、保護孩子的求知欲,發展探索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氣球、打氣筒、紙、筆。
三、教學活動:
1、引導、觀察。
(1)、老師準備1個打氣筒;
(2)對著幼兒的臉擠出一些空氣。讓幼兒感覺到空氣。
2、探索:氣球里的空氣。
(1)、猜想:沒有吹氣的'氣球里面有空氣嗎?
(2)、實驗驗證:用氣球對著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3)、給氣球吹氣,說說現在的氣球是否存在空氣。
(4)、實驗驗證:用氣球對著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5)、請幼兒記錄。
3、請幼兒在自己身邊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里面有空氣?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八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一些藏在果實里面的種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不同部位,感知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類秋天成熟的瓜果,農作物,干果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果實,引起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植物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講述名稱及外形特征)。
2、教師:這些植物的果實生長在哪里?(土里、水里或植物不同的部位)。
1、教師:你們帶來的植物的果實,它們里面有種子碼?找一找它們的種子在什么地方?
2、在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什么果實的藏在了哪里?
3、教師:你們發現這些種子長在果實的哪個部位呢?(果肉里、果核里、果殼里、果皮里等)。
三、觀察種子的異同,探索發現種子的排列形式。
1、教師:這些種子它們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從形狀顏色大小數量幾方面講述)。
2、教師: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數量都不一樣,它們還有不同的地方嗎?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是怎樣排列的。
3、教師小結:果實里面都藏著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種子;有的果實里藏著許多種子,它們的排列順序也不同;有的橫排、有的豎排、有的排成圓圈狀。
四、認識種子的用途。
1、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呢?啟發幼兒回憶過去的種植知識,知道種子放在泥土或水里,天天澆水,適當施肥,就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長出一棵新的植物來,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種子”。
2、教師:種子有什么用途呢?有了種子就能長出各種新的更多的植物來嗎?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1、在植物世界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種子,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也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帶等。
2、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各種不同的種子。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幼兒是主體,把“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貫穿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認知結構特點、教學內容、教學情景等設計問題,它有利于激發幼兒“樂學”、“會學”。如在大班科學活動《種子藏在哪里》,活動目標是:1.知道植物的種子有很多種類,它們各不相同,生長在各自的果實之中。
2.能探索發現幾種常見植物的種子且其生長于植物的不同部分。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九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幼兒初步知道新鮮的空氣是沒有形狀、顏色和氣味的。
2、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空氣充滿我們的空間,空氣無所不在。
二、活動準備:
塑料袋。
三、教學活動:
2、出示塑料袋塑料袋里有什么抖動一下,把口捏住,有什么變化。
3、請幼兒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氣?!C明我們周圍到處都充滿了空氣。
四、小結空氣系列。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十
1、初步認識一些藏在果實里面的種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不同部位,感知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幼兒收集的各類秋天成熟的瓜果,農作物,干果等。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果實,引起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植物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講述名稱及外形特征)。
2、教師:這些植物的果實生長在哪里?(土里、水里或植物不同的部位)。
1、教師:你們帶來的植物的果實,它們里面有種子碼?找一找它們的種子在什么地方?
2、在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什么果實的藏在了哪里?
3、教師:你們發現這些種子長在果實的哪個部位呢?(果肉里、果核里、果殼里、果皮里等)。
三、觀察種子的異同,探索發現種子的排列形式。
1、教師:這些種子它們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從形狀顏色大小數量幾方面講述)。
2、教師: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數量都不一樣,它們還有不同的地方嗎?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是怎樣排列的。
3、教師小結:果實里面都藏著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種子;有的果實里藏著許多種子,它們的排列順序也不同;有的橫排、有的豎排、有的排成圓圈狀。
四、認識種子的用途。
1、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呢?啟發幼兒回憶過去的種植知識,知道種子放在泥土或水里,天天澆水,適當施肥,就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長出一棵新的植物來,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種子”。
2、教師:種子有什么用途呢?有了種子就能長出各種新的更多的植物來嗎?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1、在植物世界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種子,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也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帶等。
2、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各種不同的種子。
開始我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植物或果實,在找種子的活動環節,我提出問題先讓幼兒猜一猜:種子會藏在植物的什么地方呢?小小問題把幼兒引入到找種子的活動中來。接著,再讓幼兒展示找到的種子、交流是怎樣找到種子的。因為幼兒親歷了搜集的過程,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是怎樣找到種子的講給大家聽,幼兒在交流、匯報之中,掌握了一些找種子的途徑和方法,在親歷的活動中積累了經驗、豐富了情感,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一
1.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形狀的變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
3.學習使用彈簧稱測量力的大小,學習制作簡易的彈簧稱。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關注生活中的科學,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到樂趣。
預計學生能夠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形狀的變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學習使用彈簧稱測量力的大小,學習制作簡易的彈簧稱。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不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不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形狀的變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不能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不知道使用彈簧稱測量力的大小,不會制作簡易的彈簧稱。
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形狀的變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能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不知道使用彈簧稱測量力的大小,不會制作簡易的彈簧稱。
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形狀的變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能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能使用彈簧稱測量力的大小,會制作簡易的彈簧稱。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
1、了解種子是各種各樣的,嘗試按某一特征(顏色、形狀或大?。┻M行分類活動。
2、觀察發現一些常見植物(水果、蔬菜、農作物等)的種子,具有細致的觀察能力。
3、產生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黃豆、赤豆、瓜子、芝麻、花生、菜籽等常見種子若干。
2、蘋果、桔子、西瓜、黃瓜、蕃茄、茄子、南瓜、絲瓜、扁豆、水稻等常見的蔬菜、水果、農作物若干。
3、小刀若干、分類盒人手一個。
4、實物探頭一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了解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許多種子寶寶,你們看看是誰?他們長著什么樣?是誰的種子?”
“你還知道有哪些種子寶寶?”
“這些種子寶寶長得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呢?”
教師小結:種子寶寶長得都不一樣,它們的顏色不一樣,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黑色的……,它們的形狀不一樣,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形的、有的是細細長長的、有的有點像個三角形……,它們的大小也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我們把這些長得都不一樣的種子用一句好聽的話說叫“各種各樣”的種子。
2、嘗試按某一特征進行分類。
(1)尋找種子與種子之間的某一個相同的地方。
“這些不一樣的種子和種子之間有一樣的地方嗎?”
(用實物探頭出示赤豆和長豆種子)“這兩種種子之間有一樣的地方嗎?什么是一樣的?”(顏色一樣)。
(用實物探頭出示赤豆和綠豆種子)“這兩種種子之間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形狀一樣)。
(2)幼兒分類操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你們會根據這些種子之間的某一個一樣的地方(顏色、形狀或大小)將它們分類嗎?先想好你根據什么來分,然后分進你的分類盒中。(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評價分類活動。
利用實物探頭分別出示2―3種不一樣的分類結果,并請小朋友自己來講一講“你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3、觀察發現一些常見植物(水果、蔬菜等)的種子。
“小朋友,你們知道蘋果、桔子有種子嗎?黃瓜、蕃茄有種子嗎?南瓜、花生有種子嗎?它們的種子藏在哪兒?它們的種子又是什么樣的?等會兒我們一起去找種子,需要用小刀切開來找的小朋友,用小刀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好,我們一起去找種子吧。”
“小朋友,都找到了嗎?你找到了誰的種子?它藏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樣的?”
“一些瓜果、蔬菜的種子都藏在它的果實里,一些花卉的種子都藏在它的花里,等會兒我們再去找一找這些藏在花里的種子,好嗎?”
4、了解種子的用途。
“農民伯伯為什么要收集這些種子?種子有什么用?(種植、吃、炸油等)。
5、小結,結束活動。
“種子是各種各樣的,它們的外形不一樣,用途也不一樣,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種子都可以種植,長出新芽來’,下次,我們來做小實驗‘種子發芽’,看看種子是怎樣生長的,好嗎?”
活動延伸:
1、利用散步帶領幼兒尋找一些種子藏在花里的植物。
2、利用自然角做小實驗‘種子發芽’,看看種子。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三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的種子有很多種類,它們各不相同,生長在各自的果實之中。
2.通過觀察了解幾種常見植物種子生長的部位。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各類有種子的植物果實,如菜椒、蘋果、玉米、葫蘆、向日葵、花生、絲瓜及各種豆莢。
2.有籽西瓜1個。
3.每組小筐1個,塑料刀1把,小碟子若干,抹布1塊,水果刀1把(教師用)。
4.幼兒操作材料:《種子的排列》。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各自帶來的植物果實,引起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鼓勵幼兒說出植物或果實的名稱及特征。
2.教師出示西瓜,引發幼兒對西瓜種子的關注。
3.教師:今年的西瓜成熟了,我們把它摘下來。明年,我們還想吃西瓜時,怎么辦?
4.引發幼兒對自己的經驗猜測并知道可用用種子種植。
5.教師:西瓜有種子嗎?你見過西瓜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嗎?
6.幼兒根據已有經驗描述西瓜種子的特征。
8.根據幼兒提議切開西瓜,找出西瓜籽并觀察。
1.教師:你們帶來的果實有種子嗎?找一找它們的種子藏在什么地方?
2.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將找到的種子放在小蝶子里。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或敲開部分堅果的硬殼。
3.教師:你帶來果實的種子藏在哪里?你是怎樣找到它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
4.引導幼兒談論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用什么方法找到種子,以及種子藏在哪里。
(三)觀察各種果實中的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1.教師:我們找到了種了,再來看看植物和果實內的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2.幼兒講述,教師示范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的排列方式。
3.請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種子的排列》中幾種果實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4.教師:在種子不同的排列中,你又有什么新發現?
(四)觀察發現種子的異同。
1.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對比觀察不同的種子。
2.幼兒對自己與同伴的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自由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
3.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嗎?種子有什么用呢?回家可以去查一查資料也可以去找一找還能找到哪些種子。
活動延伸:
將幼兒帶來的植物的果實放在科學區中,引導幼兒繼續探索發現種子生長的不同部位或觀察種子的排列形式。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十四
1、初步認識一些藏在果實里面的種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不同部位,感知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幼兒收集的各類秋天成熟的瓜果,農作物,干果等。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果實,引起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帶來了這么多的植物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講述名稱及外形特征)。
2、教師:這些植物的`果實生長在哪里?(土里、水里或植物不同的部位)。
1、教師:你們帶來的植物的果實,它們里面有種子碼?找一找它們的種子在什么地方?
2、在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什么果實的藏在了哪里?
3、教師:你們發現這些種子長在果實的哪個部位呢?(果肉里、果核里、果殼里、果皮里等)。
三、觀察種子的異同,探索發現種子的排列形式。
1、教師:這些種子它們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從形狀顏色大小數量幾方面講述)。
2、教師: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數量都不一樣,它們還有不同的地方嗎?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是怎樣排列的。
3、教師小結:果實里面都藏著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種子;有的果實里藏著許多種子,它們的排列順序也不同;有的橫排、有的豎排、有的排成圓圈狀。
四、認識種子的用途。
1、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呢?啟發幼兒回憶過去的種植知識,知道種子放在泥土或水里,天天澆水,適當施肥,就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長出一棵新的植物來,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種子”。
2、教師:種子有什么用途呢?有了種子就能長出各種新的更多的植物來嗎?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1、在植物世界里還有各種各樣的種子,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也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帶等。
2、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各種不同的種子。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十五
1.讓幼兒了解空氣的形態和用途。
2.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6.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的詞匯進行描述。
7.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讓幼兒了解空氣的形態和用途。
教學難點: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塑料袋、小氣筒、小氣球若干、蠟燭、打火機、玻璃杯。
2、每個幼兒《我愛學科學》(學前班秋季)1冊。
一、激發興趣。
1、出示袋口密封、裝滿空氣的透明塑料袋,讓幼兒觀察袋子里裝了什么,給幼兒打開袋子摸一摸、聞一聞,說說發現了什么。
小結:塑料袋里裝著空氣,空氣無色無味,我們看不見摸不著。
(1)用小氣筒給氣球充氣。
(2)每人拿一個塑料袋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緊袋口)。
(3)對著氣球吹氣,盡量不讓氣球落地。
提問:(1)你們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氣?引導幼兒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三、我們需要空氣。
(1)啟發幼兒想象:如果沒有空氣,人、動物、植物會有什么感覺和變化?提示幼兒閉上嘴巴,用手指捏著鼻子片刻,然后說出自己的感受。
(2)給幼兒做實驗:點燃蠟燭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將蠟燭罩住,火苗慢慢熄滅。請幼兒想一想火為什么滅了。
(3)引導幼兒想一想:潛水員和宇航員的服裝為什么是密封的,還要帶著氧氣筒?
小結:人、動物、植物都需要空氣才能生存》。
師小結:不在公共場所吸煙,盡量使用交通工具和沒有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隨地亂扔垃圾,減少工廠的廢水污染,多種樹木花草,就能是我們周圍的空氣更清新,身體更健康。
本活動我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于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
活動開始,我首先出示一個裝滿空氣的密封塑料帶讓幼兒進行摸一摸,聞一聞塑料袋里裝的是什么,接著又讓幼兒跟著我進行深呼吸,用鼻子吸,使得他們知道袋子里裝的是空氣,鼻子吸得也是空氣,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著也摸不著,對我們特別重要。在幼兒找一找空氣在哪里環節,我讓幼兒用袋子捕捉空氣、用小氣筒給氣球充氣、對著氣球吹氣,盡量不讓氣球落地,一系列活動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空氣的無處不在。活動中我親自試驗操作:點燃蠟燭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將蠟燭罩住,火苗慢慢熄滅。讓幼兒明白燃燒也需要空氣。讓幼兒屏住呼吸,嘗試沒有空氣的感覺;然后深呼吸,感受有空氣的好處。在通過屏息讓幼兒感受到空氣的重要。通過多次的實驗探索活動使得幼兒了解了空氣的無處不在以及空氣的重要性。最后在讓幼兒感受了空氣的重要性之后樹立幼兒環保的意識,并讓幼兒自己說說怎么保護環境。
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感覺我的言語比較多,導致了活動沒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讓幼兒自己多發揮自己的想象,多動手,盡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討論、參與發言,增強了幼兒學習科學的信心,滿足幼兒探索欲望。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十六
1、激發幼兒探究欲望,萌發幼兒初步的科學意識。
2、發展幼兒的觀察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玻璃缸一只、玻璃杯一只、幼兒每人一個塑料袋、每組一瓶水、若干吹氣玩具、塑料管、土塊等。
一、小實驗:杯子里有什么?
出示玻璃杯,問幼兒:玻璃杯里有什么?(估計幼兒回答:玻璃杯里沒有東西)再將玻璃杯口傾斜,放入裝清水的玻璃缸中,冒出氣泡、讓幼兒懂得杯中有空氣。
二、找空氣。
1、出示吹氣玩具,問:吹氣玩具里有空氣嗎?(有)你們能想辦法讓它扁了,再想辦法讓它鼓起來嗎?(幼兒玩吹氣玩具)。
小結:空氣裝進吹氣玩具,玩具就鼓起來,擠一擠,空氣就跑出來。空氣雖然看不見,可是我們能想辦法感覺到它、看到它。
2、屋子里、角落里、桌子下……有沒有空氣呢?(幼兒每人一只塑料袋,到處抓空氣)。
小結:原來角落里、桌子下、走廊上都有空氣。
3、人身體里有空氣嗎?(幼兒用吸管往水中吹氣,冒出許多氣泡)。
小結:原來人身體里也有空氣。
4、土塊里有沒有空氣?(幼兒把土塊扔進水中,冒出氣泡)。
小結:我們想了很多辦法,發現杯子里、小瓶里、吹氣玩具里、屋子里、身體里、土塊里都有空氣。
5、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有空氣呢?你見過的、用過的、玩過的什么東西里有空氣?(輪胎、面包、被窩等)。
小結: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三、了解空氣作用。
1、請幼兒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2、點燃蠟燭,請幼兒用玻璃杯慢慢罩住,問幼兒:發現了什么?為什么?
四、欣賞兒歌《空氣》。
空氣。
看不見,摸不著,
抓不住,聞不到,
你需要,我需要,
離了它,活不了。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七
一、設計意圖:
目前,我班正在進行《金色的秋天》這一主題活動,在這一主題里,科學領域里的《種子藏在哪里》,我在活動過程中發現,雖然我園是地處農村的幼兒園,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幼兒不知道秋天的有哪些東西豐收了,它們的種子藏在哪里?(如:土豆、蘿卜、紅薯等)于是我設計了《種子藏在哪里》這一棋類游戲,在棋盤上,除了課堂上幼兒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以外,我又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主要分為農作物、花卉、樹木、水果這四大類,擴充了幼兒的知識面。希望通過課后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對這一學習內容能夠得到更好的復習、鞏固與提升。
二、活動目的:
1、通過玩棋幫助幼兒鞏固學過的'科學知識。
2、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及自覺遵守棋類游戲的規則。
的習慣。
三、活動準備:
棋盤骰子動物棋子4枚。
四、游戲玩法:
此游戲可2人或4人玩。游戲者從中間開始每人選擇一種顏色作為走出去的路線,然后輪流擲骰子,看骰子顯示的是數字幾就向前走幾格,如正好遇到實物標記的格子時需講出此實物的種子是藏在那里的,說對了可以繼續參加游戲朝前走,說錯了則停止游戲一次,看誰先按原路走到中間,先到中間者為勝。
五、游戲規則:
1、在玩棋子的過程中,必須擲了骰子才能走棋,不能搶走。
2、說錯了或回答不出必須停止游戲一次。
3、從什么顏色走出去的必須還是從什么顏色走回到中間。
六、活動計劃:
1、集體活動:認識棋盤、了解游戲的玩法與規則。
2、個別指導:幼兒學玩游戲。
3、區域游戲:幼兒自主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4、整理修改:觀察記錄、反思與改進。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十八
1.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看不見、摸不著、無孔不入等特點。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對人、動植物的作用,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提高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氣球、清水1盆、塑料水瓶、針筒、小磚塊、吹氣胡子、乒乓球等實驗材料。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氣球)。
2.氣球里面有東西嗎?
3.對準幼兒的臉,邊放邊問:感覺有東西出來嗎?(有)能看見它嗎?(不能)抓得到嗎?(不能)聞到味道了嗎?(沒有)。
4.小結:原來氣球里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到、摸不著的氣體。
二、感知空氣的無孔不入。
1.空間中有空氣。
(1)氣球里有空氣,那么我們的活動室里會有空氣嗎?
(2)我們用塑料袋到活動室的各個地方裝一下,大家分開找,找好后捏緊袋口,回到座位上。
(3)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空氣?
(4)小結:活動室的各個地方都有空氣,老師還帶來了一些東西,它們里面會有空氣嗎?(幼兒猜測)。
2.物體中有空氣。
(1)介紹三組實驗。
它是什么(針筒)玩的時候連續地推動針筒,看看乒乓球有什么變化?
這個玩具很好玩,等會拿一個紙嘴套在上面,對準吹氣口吹氣,看看胡子有什么變化?用完的吹嘴放在藍色盒子里。
游戲很好玩,玩好一個游戲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等會聽到小鈴聲請你們把材料放在桌上再回到座位上。
(2)交流。
a.在玩火箭發射時你發現小火箭怎么樣了?為什么?空氣藏在哪里?
b.玩乒乓球游戲時推動針筒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空氣藏在哪里?
c.吹胡子游戲中胡子有什么變化?為什么?空氣藏在哪里?
小結:原來一些東西里有空氣,連身體里也藏著空氣。猜猜這塊小磚塊里有空氣嗎?(幼兒猜測)。
(3)空氣的無孔不入。
a.小磚塊按到水中,水里有什么變化?(空氣從磚塊里跑出來,原來磚塊里也有空氣)。
(4)空氣的運用。
a.幼兒自由講述。
三、空氣的作用。
(1)我們周圍都有空氣,如果捂住口鼻,會怎么樣?(人離不空氣)。
(2)還有誰也離不空氣?(植物、動物離不開空氣)(看幻燈)。
小結:我們呼吸需要空氣,連動物、植物都離不開它,所以有生命的東西都離不開它;而且新鮮的空氣更有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一起到大樹下去呼吸新鮮空氣吧!
本活動我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于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
活動開始,我首先出示一個裝滿空氣的密封塑料帶讓幼兒進行摸一摸,聞一聞塑料袋里裝的是什么,接著又讓幼兒跟著我進行深呼吸,用鼻子吸,使得他們知道袋子里裝的是空氣,鼻子吸得也是空氣,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著也摸不著,對我們特別重要。在幼兒找一找空氣在哪里環節,我讓幼兒用袋子捕捉空氣、用小氣筒給氣球充氣、對著氣球吹氣,盡量不讓氣球落地,一系列活動讓幼兒充分感受到空氣的無處不在。活動中我親自試驗操作:點燃蠟燭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將蠟燭罩住,火苗慢慢熄滅。讓幼兒明白燃燒也需要空氣。讓幼兒屏住呼吸,嘗試沒有空氣的感覺;然后深呼吸,感受有空氣的好處。在通過屏息讓幼兒感受到空氣的重要。通過多次的實驗探索活動使得幼兒了解了空氣的無處不在以及空氣的重要性。最后在讓幼兒感受了空氣的重要性之后樹立幼兒環保的意識,并讓幼兒自己說說怎么保護環境。
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感覺我的言語比較多,導致了活動沒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讓幼兒自己多發揮自己的想象,多動手,盡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討論、參與發言,增強了幼兒學習科學的信心,滿足幼兒探索欲望。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十九
活動目標:
1.了解種子的多樣性,并知道種子的作用。
2.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3、幼兒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年的南瓜成熟了,我們把它摘下來,明年,我們還想吃南瓜時,怎么辦?(要留南瓜的種子)。
3.南瓜的種子是藏在果實里面的,還有哪些種子也是藏在果實里的呢?
小結:原來瓜類的種子都是藏在它們的果實里的。
二、探索發現。
1.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的瓜果蔬菜,請你們找一找它們的種子藏在哪里?我們小朋友有的可以用手剝開了,有的可以用水果刀切開來幫忙。
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蠶豆、豌豆、香瓜、絲瓜筋、花生、葫蘆、梨、蘋果……)。
2.你剛剛打開的是什么?它的種子藏在哪里?你用了什么方法把種子拿出來的?
小結:原來取出種子要用很多的方法,有的是用手剝開來的,有的是用刀切開的,還有的要砸開來,要用很多種不同的方法來取出種子。
3.出示課件青菜。
青菜的種子藏在哪里?(幼兒來說說)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青菜的種子到底藏在哪里?(播放課件青菜――開花――結籽)。
還有哪些蔬菜也像青菜一樣開花,再結籽?(播放課件蘿卜、菊花茶、萵筍、芹菜等)。
小結:這些莖葉類的蔬菜都是要等菜長大了,開花、結莢以后種子藏在莢里。
4.出示實物土豆。
瓜果、菜我們都知道它們的種子都藏在哪里了,那你們知道土豆的種子藏在哪里?(藏在泥土里)。
土豆即是果實又是種子,還有哪些植物也像土豆一樣?(番薯、芋艿)。
三、種子的作用。
2.小結:種子都可以在明年春天的時候再播種。有的種子可以吃的,像南瓜、西瓜,有的種子還可以加工做成食用油,像花生、菜籽、芝麻、黃豆,還有的種子可以用來做動物的飼料和我們小朋友吃的食物,像玉米、黃豆。
結束語:在我們的開心小農場里,還種了許多的蔬菜,它們的種子又是藏在哪里的呢?等它們成熟后我們再去尋找。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二十
1、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征及作用。
2、培養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致的觀察能力,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每組一盆清水、手帕、塑料杯、每人一個塑料袋、每人一根塑料吸管。
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作用及特征。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玩個變魔術的游戲(師示范)。
(一)將手帕團塞入玻璃杯杯底。讓幼兒觀察:
(1)杯子里有什么?
(2)杯里除了手帕還有別的東西嗎?
(3)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會怎么樣?我們來試一試,杯子里到底有沒有其它東西。將玻璃杯倒扣壓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濕了嗎?為什么?(師:杯子里還有其他的東西,是它把水擋住,不讓水流進杯子里,所以手帕沒有濕。)。
(二)杯子里有什么東西呢?請小朋友仔細往下看:將杯口斜著浸入水中。你們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東西從杯子里跑出來吹出泡泡的?(空氣)。
(三)杯子里有空氣,空氣把水擋在了杯子的外面,所以手帕沒濕。
二、尋找空氣:
2.幼兒試驗:
(1)將幼兒分成三組,其中兩組每人一個瓶子,將瓶子橫放到水里,觀察現象。
(2)第三組幼兒每人一根塑料吸管,用吸管往水里吹氣,觀察現象。
3.水里冒出了什么?是誰在吹泡泡?空氣藏在了哪里?(瓶子里、我們的身體里)。
4.除了這些地方有空氣,還有哪里有空氣?幼兒討論后回答問題。
三、空氣的特征和作用。
(1)我們在哪里找到的空氣?
(2)張開口袋看一看,我們能看見空氣嗎?
(3)能聞到氣味嗎?
(4)能摸得著嗎?
師小結:空氣娃娃一直都圍繞在我們的身邊,但是空氣娃娃很會變魔術,平時我們是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
2.我們生活在空氣當中,如果我們離開了空氣會怎么樣呢?;幼兒討論。
3.我們一起閉緊小嘴巴,捏住小鼻子,試一試有什么感覺,當你堅持不住的的時候就把小手拿下來。
4.為什么會有難受的感覺呢?因為空氣不能進入到我們身體里了,我們不能呼吸了,所以會覺得很難受。如果時間長了,人就會慢慢死去的。你說空氣對我們的作用重要嗎?(非常重要)。
5.如果沒有了空氣,我們就沒法呼吸,沒法生活了。所以說空氣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那如果空氣變臟了,我們呼吸了變臟了的空氣會怎么樣呢?(幼兒講述)小朋友知道怎樣來保護空氣不受污染嗎?(多種樹,讓樹木來幫助我們凈化空氣;少開車,減少廢氣的排放等)。
四、結束部分和幼兒一起到院子里呼吸新鮮空氣,做運動。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力在哪里小學科學教案(通用21篇)篇二十一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的種子有很多種類,它們各不相同,生長在各自的果實之中。
2.通過觀察了解幾種常見植物種子生長的部位。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各類有種子的植物果實,如菜椒、蘋果、玉米、葫蘆、向日葵、花生、絲瓜及各種豆莢。
2.有籽西瓜1個。
3.每組小筐1個,塑料刀1把,小碟子若干,抹布1塊,水果刀1把(教師用)。
4.幼兒操作材料:《種子的排列》。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各自帶來的植物果實,引起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鼓勵幼兒說出植物或果實的名稱及特征。
2.教師出示西瓜,引發幼兒對西瓜種子的關注。
3.教師:今年的西瓜成熟了,我們把它摘下來。明年,我們還想吃西瓜時,怎么辦?
4.引發幼兒對自己的經驗猜測并知道可用用種子種植。
5.教師:西瓜有種子嗎?你見過西瓜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嗎?
6.幼兒根據已有經驗描述西瓜種子的特征。
8.根據幼兒提議切開西瓜,找出西瓜籽并觀察。
1.教師:你們帶來的果實有種子嗎?找一找它們的種子藏在什么地方?
2.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將找到的種子放在小蝶子里。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或敲開部分堅果的硬殼。
4.引導幼兒談論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用什么方法找到種子,以及種子藏在哪里。
(三)觀察各種果實中的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1.教師:我們找到了種了,再來看看植物和果實內的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2.幼兒講述,教師示范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的排列方式。
3.請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種子的排列》中幾種果實種子是怎么排列的。
4.教師:在種子不同的排列中,你又有什么新發現?
(四)觀察發現種子的異同。
1.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對比觀察不同的種子。
2.幼兒對自己與同伴的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自由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
3.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為什么都叫種子嗎?種子有什么用呢?回家可以去查一查資料也可以去找一找還能找到哪些種子。
活動延伸:
將幼兒帶來的植物的果實放在科學區中,引導幼兒繼續探索發現種子生長的不同部位或觀察種子的排列形式。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不是讓幼兒對著圖片來認識種子,而是讓幼兒在實物中尋找種子,一個“藏”字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對尋找種子產生興趣,激發其探索研究的欲望。幼兒在活動中興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來發現各種植物種子部位的不同,并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能主動與他人交流,并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