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學工作計劃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效果。我們可以從這些優秀的教學工作計劃中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一
1.學會彼此諒解、友好相處。
2.學會彼此以誠相待。
3.初步掌握處理矛盾的簡單技巧。
(一)課時安排1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1.以引言導入課堂教學,用枝繁葉茂的果樹象征“友誼之樹”。
2.展示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形象的方法拯救友誼之樹。
3.總結全課,引導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發表自己在“友情卡”上寫給好朋友的知心話,并伴以美好的音樂,以達到愉快交流的目的。
(一)導入。
(事先讓學生自愿分組,和自己要好的同學坐在一起。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針對性;二是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伏筆,讓學生體驗到友情的美好。)。
學生的回答除了快樂、幸福、高興、愉快等,還表示,生活中需要友誼,健康的友誼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樹一樣會帶給人陰涼,會帶給人清新的空氣和甘甜的果實。
教師將一棵“大樹”貼在黑板的正中央。
請學生討論:他們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樣的事情不解決會對他們有什么影響?
(將學生總結的內容如不遵守秩序、不誠實、記恨等寫在剪成黃樹葉、蟲子、壞蘋果形狀的紙上,再把這些紙貼到“大樹”上。)。
師:你們瞧,伙伴間的友誼因為這些原因變得不再美好、牢固了,如果再不趕快補救,它就會像這棵大樹一樣枯萎死去。
(這個環節的設計運用了比喻的方法,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自私、不誠實等都是破壞友誼的重要因素,從而引起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師:快讓我們一起來動腦筋想辦法救救我們的友誼之樹吧!請同學們自選一個案例,先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將解決辦法寫在“綠樹葉”“紅蘋果”上。
(解決辦法可以是通過交流達成諒解、道歉承認錯誤、不記恨、誠實、謙讓等,再按照小組討論的方法模擬表演怎樣解決問題。表演時由組內一名同學在旁邊進行點評,說出本組主要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并用“綠樹葉”或“紅蘋果”覆蓋相應的“黃樹葉”和“壞蘋果”。)。
師:(教師出示課前不記名調查結果的統計)調查顯示,我們班上多數同學都曾經與自己的伙伴發生過矛盾,很多同學能夠很快地解決矛盾,與伙伴重歸于好。但也有部分同學的問題至今沒有解決。老師已經讓他們把事情寫在卡片上,同學們愿不愿意幫助他們?請每個組的組長來抽取幾張卡片,與小組同學共同討論造成矛盾的原因和最佳的解決辦法,并寫在卡片上,由選出的代表向大家匯報,再請老師轉給被矛盾所困擾的同學。
(在教學實踐中,這個環節非常受學生歡迎,他們都興致勃勃地仔細分析事例。例如:有的學生說曾經因為小伙伴弄壞了自己東西而記恨他,失去了寶貴的友誼;有的學生說因為一次自己犯了錯誤,小伙伴向教師告狀,自那以后,他再也不理小伙伴了;有的學生說家長不讓他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玩,所以疏遠了伙伴。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為同學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充分體現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從別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訓,進行自我教育。需要指出的是,這些事例的選擇一定要經過當事人的同意,并一定是不記名的,教師要承諾為學生保密。)。
師:相信那些被困擾的同學一定會從同學們為你們提供的方法中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我們也衷心希望你們可以重新找回失去的友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一定懂得了應該怎樣和伙伴相處。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把你們認為最重要的幾條寫下來。
(二)總結。
師: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的內容,給你最好的朋友寫一張“友情卡”,把你最想對他說的話寫下來,并親手交給你的好朋友。同學們可以自愿將你寫的內容念給大家聽。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二
熱傳遞中用熱量量度物體內能的改變。熱傳遞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熱傳導、熱輻射和熱對流。
1、熱傳導是指當不同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內部存在溫度差時,就會通過物體內部分子、原子和電子的微觀振動、位移和相互碰撞而發生能量傳遞現象。熱傳導是固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在氣體或液體等流體中,熱的傳導過程往往和對流同時發生。
2、熱輻射,物體由于具有溫度而輻射電磁波的現象,稱為熱輻射。一切溫度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能產生熱輻射,溫度愈高,輻射出的總能量就愈大。溫度較低時,主要以不可見的紅外光進行輻射,當溫度為300℃時熱輻射中最強的波長在紅外區。當物體的溫度在500℃以上至800℃時,熱輻射中最強的波長成分在可見光區.
3、熱對流是指流體內部質點發生相對位移的熱量傳遞過程。由于流體間各部分是相互接觸的,除了流體的整體運動所帶來的熱對流之外,還伴生有由于流體的微觀粒子運動造成的熱傳導。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三
1、學習合作拋接球。
2、在球的傳遞游戲中發展身體的靈敏性及協調性。
3、萌發集體榮譽感,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4、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1、皮球人手一個,球筐5個,呼拉圈紅、黃各10個。
2、熱身操、自由練習和放松活動的音樂。
一、準備活動
1、熱身活動:聽音樂做各種形式的走跑練習。
2、籃球操(操節順序:頭—胸—腰—腹背—腿、圓圈傳接球)
二、基本活動
1、體驗雙人拋接球。
(1)兩人自由拋接。
a.幼兒兩人一組找寬松地方進行自由拋接游戲。
b.教師圍繞幼兒游戲情況進行示范小結。
(2)兩人按要求拋接。
a.近距離兩人拋接。(教師隨機指導)
b.遠距離兩人拋接。(教師隨機指導)
(3)肢體調節運動。
教師帶領幼兒做啦啦隊操調節下肢運動。
2、折線拋接球比賽游戲。
a.教師邊講規則邊示范動作,強調拋球、接球及配合。
b.兩隊進行多球的拋接游戲比賽。
玩法:第一組排頭幼兒把球拋傳給第二組排頭的幼兒,第二組排頭把球拋傳給第一組第二個小朋友,以此類推。
c.總結經驗,游戲重復一次。
3、組合拋接球比賽游戲。
a.教師講述規則并示范。
b.比賽分紅黃兩隊,每隊隊員兩排站好,合作完成游戲。
玩法:兩名隊員跳進遠近不同的圈里后進行拋接球,跳一個拋一個,所有圈跳完后,兩名幼兒夾球橫移步跑回,第二組幼兒出發,依次進行,最先完成組合游戲的一隊獲勝。
c.游戲重復一次。
三、放松活動
a.四列縱隊做單人拉伸放松。
b.兩列縱隊做雙人配合放松。
c.教師帶領一隊幼兒和另一隊幼兒依次擊掌,走出活動室。
作為發揮主導作用的教師,應該重點圍繞兩個方面,一是如何更好地拋好球:要根據孩子的興趣、能力、性格、讓孩子跑一跑,接到球;二是如何更好地接住球:它表現為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機智,根據孩子拋過來的球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或生成有意義的活動。幼兒在拋接球的時候要注意球的高度、難度和力度,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拋球經驗。并且能在下一次拋球的時候保留原有的經驗水準。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四
1.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信息傳遞的過程和方法。
2.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造性。
蜂鳴器、錄像資料等。
(一)復習導入有關電磁鐵的性質。
(二)新授。
把“信息”與“消息”相比,“信息”比“消息”包括的內容要廣泛。
討論:信息有什么作用?
出示:投影片。
講解古代的傳遞信息的方法:烽火、騎馬接力、鼓、鑼聲、號聲、燈光、旗語等。
學生說出所知道的其它傳遞信息的方法。
得出現代傳遞信息的辦法:電話、電報、廣播、電視、傳真、通信衛星、計算機互聯網、無線尋呼等。
編碼:預先規定各種信號的含義。
傳送:用傳遞工具發出去。
接收:通過收、聽把各種信號接收下來。
譯碼:翻譯信號的含義。
4.指導學生做編碼游戲。
自學課本上的編碼方法和規則。
教師根據密碼本上的內容用莫爾斯電碼組發一條短信息。學生接收并破譯。
請一個學生發報,全班學生收報。
(三)鞏固應用。
信息傳遞的過程一般可分為幾個步驟?
(四)作業:研究一種利用字典或課本作為密碼本的編碼方法。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五
教材簡析:
《心聲》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它是一篇反映歷經生活磨難與挫折的青少年心愿的小說,具有一定的悲劇色彩,貼近學生心理,頗能打動人心,也具有很強的時代特色。文章通過講述一次公開課的經歷,細膩描寫了一個不幸而又倔強的孩子的心理變化過程。文章設置了明暗兩條線索和四個場景,內容豐滿,情節曲折,結構清晰,極具教學價值。
教學目標。
1、梳理小說的情節,品味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
2、學習執著地追求,不言放棄的品質,培養愛心和平等待人的態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明白小說所反映的問題。
3、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教學重難點。
1、仔細品味人物的心理描寫,激發情感共鳴,理解“心聲”含義,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并正確看待小說反映的社會問題,積累小說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流程一:畫面激趣,分享心聲。
1、播放流星雨畫面,教師配畫外音:“長久以來,人們常盼望流星的出現,因為只要對著流星許愿,你的`愿望就會很快實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對著流星許個愿吧!”
2、你愿意把你剛才許下的心愿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嗎?學生交流自己的心愿并說明理由。
流程二:走進文本,感受心聲。
教師激發:剛才我們相互傾訴了我們的心聲,我們的心貼得更近了,我們的友情更深了。現在我要給你們介紹一位新朋友――李京京。讓我們一起走進黃蓓佳的小說《心聲》,看誰最先和他交上朋友,懂得他的心聲。
問題設置:
1、復述全文故事情節。
例:為準備一次語文公開課,程老師設計了讓學生表情朗讀小說《萬卡》的教學環節。學生李京京被《萬卡》深深吸引而無比喜歡,很想參與課文的表情朗讀。他的這一愿望遭到老師的斷然拒絕和同學的無端嘲笑。最后,在公開課上,當程老師的預先設計因學生怯場被打亂,李京京勇敢地站起來,用沙啞的嗓子滿懷感情地朗讀了課文,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打動了所有的師生。
2、文章表達了京京怎樣的心聲?(結合文中原句來回答)。
3、李京京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聲?
4、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請試著用“我從看出京京的心聲,此處使用的是描寫。”的句式回答以上三個問題。
一是執著地要求在公開課上展示自己的心聲。
二是渴望老師能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予每個人相同的關心和發展機會的心聲。
三是李京京想念爺爺、渴望家庭和諧、能生活在一個幸福安寧的環境里的心聲。
四是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誼的心聲。
五是全體學生的心聲,是渴望老師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的心聲。
李京京的心聲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體現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教師小結:
同學們,人生的路上,當你們遭逢逆境,理想落空的時候,你是選擇放棄追求,從此灰心喪氣,還是不懈追求,永不言棄?李京京同學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希望同學們在你未來的人生旅途上,面對厄運,不氣餒,不抱怨,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樂觀向上精神為自己贏得成功的掌聲。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六
剛入園的孩子是脆弱的是他正式走上社會參與集體當中的第一步。作為老師我們應該讓他們從最初離開父母懷抱的焦慮與不安全中順利過渡過來。在新的環境中孩子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能讓他們在幼兒園感到愉快是我們老師的責任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所以,開展了這次體育游戲《沙包中的快樂》活動。讓幼兒在民間游戲中體驗快樂。充分發掘沙包的多種玩法,激發孩子們玩沙包的興趣,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1、感受沙包的不同玩法。
2、激發體育興趣,發展動作協調性。
3、與同伴一起玩耍的樂趣。
1、沙包。
2、地毯(場地上鋪)。
一、進入場地。
我們帶著大面包到草地上去玩。(音樂聲中,小朋友背著沙包邊爬邊念兒歌:“小朋友嗨喲嗨喲爬呀爬,嗨喲嗨喲爬呀爬,爬到草地去玩耍。”)。
二、玩沙包。
1、親親沙包。
沙包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抱它,親它,站起來把沙包舉得高高的,抱著沙包輕輕地轉一圈。
2、自由玩沙包。
(1)沙包真高興,聽一聽,它好像在說話呢!沙包說:它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玩!那我們就帶著沙包玩一玩。
(2)鼓勵小朋友想出許多辦法玩面包。如:拋接打沙包,抱著面包滾一滾,在大面包上跳上跳下,把面包頂在頭上,把面包壘高等等。(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或帶全體孩子集中學1~2個動作)。
3、玩“小路”
這兩只大沙包連在一起多開心啊,它們是好朋友,如果把這些面包連起來,一定很好玩,來試試吧!(一起合作把“沙包”接起來)。
這么多沙包連在一起,變成了很長很長的什么呀?(幼兒自由說)。
現在,我們在小路上可以干什么呢?誰會勇敢地爬過去!還可以怎么玩?(引導幼兒在“沙包”上走、跳、騎等)。
在音樂聲中我們一起把沙包送回家。
先做放松運動,活動身體,在放松的音樂節奏中,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游戲的'樂趣。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的玩起來,在幼兒自由探索時,給了孩子充分的游戲空間,開動腦筋,大膽嘗試,此次活動內容符合幼兒年齡特點,適合幼兒現有水平,教學效果較好。
讓孩子探索時間過長,導致整個活動時間偏長,對時間的把握度上需加強。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七
1、在熟悉音樂旋律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來表現樂曲節奏。
2、能夠按樂曲的節拍進行整齊劃一的傳遞活動。
3、通過傳遞,感受節奏游戲帶來的快樂。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積木、小樂器若干。
場地:八字形、一字形。
1、完整欣賞樂曲,教師引導幼兒邊聽邊用多種方法拍節奏。
導入,老師請大家來聽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告訴老師它是什么曲子?
2、提問了解樂曲的風格特點。
(1)這是什么樂曲呀?
(2)是什么結構的?
(3)這首樂曲是什么風格的呀?
3、剛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動作來表現節拍,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呢?(幼兒發揮想像,用多種動作表現樂曲節拍)。
4、介紹游戲規則。
(1)老師也有一種有趣的動作來表現節拍。(兩位教師動作示范傳遞積木表現a段音樂)。
提問:有趣嗎?誰能告訴我,我的動作是怎么做的?
(2)剛才老師玩的叫“快樂的`傳遞”,每個人手里拿一塊積木,傳給旁邊的人,再拿一塊,這樣跟著樂曲的節拍進行傳遞。
(3)這個游戲人多才有意思,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試試。
教師空手邊示范邊介紹玩法,每人拿一塊積木,把積木傳給旁邊的小朋友時,嘴里輕輕地說“別人”,到自己跟前時就說“自己”。(教師帶領幼兒由慢到快空手練習。)。
5、師幼手拿積木分組練習。
(1)每人拿一塊積木到八字形站好隊,拍一拍右邊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誰,注意要把積木放到他的前面,這樣他就好拿了。
(2)帶領幼兒不聽音樂嘗試游戲,要求邊玩邊輕聲說“別人”“自己”,教師強調要跟著老師的速度。(教師注意觀察,根據練習時出現的情況,適當調整,再次練習。)。
(3)隨a段音樂集體練習快樂的傳遞,分組進行練習,及時表揚鼓勵。
6、現在我們把隊伍拉得長長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兒用兩手拿積木,看看右邊的小朋友是誰?(聽音樂進行練習傳遞)。
原來這些打擊樂器不僅能奏出好聽的聲音,還能用來玩快樂的傳遞。
(2)變換隊形進行游戲。
剛才我們在玩快樂的傳遞的時候站的是什么隊形?還能站出什么樣的隊形?我們來試一試。(圓隊形聽音樂進行快樂的傳遞)。
8、有小朋友著急了,說拿了小樂器怎么還不演奏呢?我們知道這首樂曲是aba’段式的,我們a段就來傳遞,b段就來演奏,a’段再傳遞。(聽完整音樂進行節奏游戲2遍)。
9、改變玩法進行游戲。
a段音樂進行傳遞,b段音樂的時候站起來行走,a’段音樂再坐下進行傳遞。
10、延伸活動: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來玩這個游戲。
小百科:傳遞意思是遞過去、輾轉遞送。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八
1、在熟悉音樂旋律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來表現樂曲節奏。
2、能夠按樂曲的節拍進行整齊劃一的傳遞活動。
3、通過傳遞,感受節奏游戲帶來的快樂。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積木、小樂器若干。
場地:八字形、一字形。
1、完整欣賞樂曲,教師引導幼兒邊聽邊用多種方法拍節奏。
導入,老師請大家來聽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告訴老師它是什么曲子?
2、提問了解樂曲的風格特點。
(1)這是什么樂曲呀?
(2)是什么結構的?
(3)這首樂曲是什么風格的呀?
3、剛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動作來表現節拍,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呢?(幼兒發揮想像,用多種動作表現樂曲節拍)。
4、介紹游戲規則。
(1)老師也有一種有趣的動作來表現節拍。(兩位教師動作示范傳遞積木表現a段音樂)。
提問:有趣嗎?誰能告訴我,我的動作是怎么做的.?
(2)剛才老師玩的叫“快樂的傳遞”,每個人手里拿一塊積木,傳給旁邊的人,再拿一塊,這樣跟著樂曲的節拍進行傳遞。
(3)這個游戲人多才有意思,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試試。
教師空手邊示范邊介紹玩法,每人拿一塊積木,把積木傳給旁邊的小朋友時,嘴里輕輕地說“別人”,到自己跟前時就說“自己”。(教師帶領幼兒由慢到快空手練習。)。
5、師幼手拿積木分組練習。
(1)每人拿一塊積木到八字形站好隊,拍一拍右邊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誰,注意要把積木放到他的前面,這樣他就好拿了。
(2)帶領幼兒不聽音樂嘗試游戲,要求邊玩邊輕聲說“別人”“自己”,教師強調要跟著老師的速度。(教師注意觀察,根據練習時出現的情況,適當調整,再次練習。)。
(3)隨a段音樂集體練習快樂的傳遞,分組進行練習,及時表揚鼓勵。
6、現在我們把隊伍拉得長長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兒用兩手拿積木,看看右邊的小朋友是誰?(聽音樂進行練習傳遞)。
原來這些打擊樂器不僅能奏出好聽的聲音,還能用來玩快樂的傳遞。
(2)變換隊形進行游戲。
剛才我們在玩快樂的傳遞的時候站的是什么隊形?還能站出什么樣的隊形?我們來試一試。(圓隊形聽音樂進行快樂的傳遞)。
8、有小朋友著急了,說拿了小樂器怎么還不演奏呢?我們知道這首樂曲是aba’段式的,我們a段就來傳遞,b段就來演奏,a’段再傳遞。(聽完整音樂進行節奏游戲2遍)。
9、改變玩法進行游戲。
a段音樂進行傳遞,b段音樂的時候站起來行走,a’段音樂再坐下進行傳遞。
10、延伸活動: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來玩這個游戲。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九
熱傳遞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熱傳導、熱輻射和熱對流。只要在物體內部或物體間有溫度差存在,熱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種方式中的.一種或多種從高溫到低溫處傳遞。
對于固體熱源,當它同周圍媒質溫度差不很大時(約50°c以下),熱源向周圍媒質傳遞的熱量可由牛頓冷卻定律來運算。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十
(一)、導入微笑主題。
1、出示微笑卡片提問:小朋友們看到了什么?
2、講述故事《小蝸牛送微笑》,小蝸牛看到大家都在為別人服務,而自己什么也幫不上,正在犯愁。小鳥告訴他,你的微笑很甜,小蝸牛就想,我要把我的微笑送給每一個好朋友,于是他便做了很多微笑卡片,托小鳥送給森林里的每個好朋友。
3、提問:小蝸牛為什么要給大家送微笑卡片?
小結:微笑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小卡片能傳遞小蝸牛的心意。故事讓幼兒直觀的理解了微笑的涵義,也知道了微笑的重要和可貴。
(二)、展開部分,用微笑傳遞快樂。
1、體驗微笑:給小朋友每個人一面鏡子,自己體驗最美的微笑,你會微笑嗎?請小朋友們做一個最美的微笑。
2、送微笑:你想把微笑送給誰?為什么?把微笑送給客人老師或者身邊的朋友,在送微笑時說一句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教師給幼兒拍照。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體驗中分享著微笑帶來的快樂。《音樂》響起。
(三)、探索多種帶來快樂的方法。
1、看看各行各業的人給人們帶來的微笑。(看ppt)。
2、說說讓別人快樂的方法。除了微笑還有什么辦法能給大家帶來快樂?
3、共同回憶美麗的瞬間。播放ppt重溫傳遞微笑的快樂。
4、請幼兒給好朋友繪畫微笑卡片,把自己最美的微笑畫在卡片上,送給自己最喜歡的人。
(四)、結束活動,送微笑卡片。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十一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是新教材必修3第五章第4節的內容。研究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是生態學新的研究領域,在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方式多種多樣,它的作用與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一樣,都是把生態系統各組分聯系成一個整體,并且有調節生態系統穩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人們只能模糊地認識自然界的這種“對話”,這一領域尚有許多問題有待發現和深入研究。所以學好本節課,可以使學生就生態系統方面有關知識得到進一步擴展。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十二
本節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有關信息傳遞的知識,他們缺少的是將知識系統化。生態系統的信息種類,教材僅作簡要的概述和舉例,并安排了一個“思考與討論”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動物是如何進行信息的傳遞的。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十三
德育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當今社會并沒有得到園所和家庭足夠重視。幼兒從小在成人的細心照料與呵護下成長,如同溫室的花朵,以自我為中心,普遍缺乏關愛他人,照顧同伴的意識。為了彌補對德育教育的缺失,結合我園的園本特色道德品行教育,生成了語言講述活動《愛的傳遞》。它是以宣傳片的形式,讓幼兒明白什么叫“愛”,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愛可以感動身邊的人。明白幫助別人就等于幫助自己的道理。從小給幼兒種下“愛”的種子。整節活動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感受愛、分享愛、體驗愛、傳遞愛為線索,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的德育教育要以情感教育和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
二、教學目標。
《綱要》中語言領域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敢、有機會,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屬,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短片內容,從中感受到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這是從幼兒的知識培養維度考慮制定,大班幼兒能根據故事情節線索猜想情節的發展,能看著畫面出自己的看法。讓幼兒通過觀看宣傳片,初步理解短片內容,從中感受到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2、能力目標: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畫面,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這個目標是從幼兒技能培養出發,大班幼兒基本上能連貫的敘述一件事,對待事物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大膽表達。此目標就是讓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對畫面的理解與感受。
3、情感目標:在體驗中感受幫助別人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快樂。
讓幼兒在情景表演中感受幫助別人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快樂。讓幼兒學以致用。
三、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短片內容,從中感受到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通過看宣傳片理解所要表達的含義,讓幼兒知道宣傳片給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活動難點: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畫面,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對短片的理解及感受。加深對短片理解。
四、幼兒特點。
大班幼兒語言發展特點已經從具體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發展,能根據故事情節、線索連貫敘述一件事或猜想情節的發展;對待事物已經有自己的想法能大膽表達。
五、教學方法。
1、教法。
(1)談話導入法(平等交流,易于幼兒接受)。
(2)提問法(加深對宣傳片的理解)。
(3)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幼兒思考能力、解決教學中的重點。)。
(4)啟發討論式教學法(引起幼兒的興趣,組織幼兒進行分析和討論,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的結論)。
(5)情景再現法(通過形象具體的畫面,加深幼兒對內容的理解與運用)。
2、學法:
(1)欣賞法(通過欣賞宣傳片萌發“愛”的種子)。
(2)觀察法(觀察人物之間的關系,他們是怎樣相互幫助的。)。
(3)講述法(大膽講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體會到的)。
(4)情景體驗法(親自體驗幫助別人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快樂及對所學到的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六、教學準備。
幼兒準備:幼兒已有樂于助人的經驗。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教師以談話導入的方式讓幼兒談一談幫助別人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欣賞宣傳片《愛的傳遞》(播放短片)。
通過欣賞短片萌發“愛”的種子。以追問的形式對幼兒進行提問:剛才短片中發生了那些事情?他們在幫助對方時心情怎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短片中維修工人出現了幾次,分別是以什么身份出現的?初步感受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別人快樂自己快樂。
2.引導幼兒分析畫面,感受愛的傳遞。(點擊ppt圖片)。
以提問的形式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與體會,理解短片所要表達的含義,談一談自己看完短片的感受。
3.掌握正確幫助他人的方法(生活中有關幫助的案例)。
通過案例講述,培養幼兒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正確幫助別人的方法,為下一個環節做鋪墊。
4.角色表演(《愛的奉獻》音樂渲染氣氛)。
讓幼兒出生活中哪些人最需要幫助。當他們有困難我們怎樣去幫助。檢驗幼兒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三)結束部分。
“讓愛傳出去”啟動儀式(音樂《讓愛傳出去》用音樂渲染氣氛。)。
把“愛”傳遞給更多的人。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十四
實質:
熱傳遞的'實質是內能的轉移。熱傳遞(或稱傳熱)是物理學上的一個物理現象,是指由于溫度差引起的熱能傳遞現象。熱傳遞中用熱量量度物體內能的改變。
熱傳遞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熱傳導、熱輻射和熱對流。只要在物體內部或物體間有溫度差存在,熱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種方式中的一種或多種從高溫到低溫處傳遞。
對于固體熱源,當它同周圍媒質溫度差不很大時(約50°c以下),熱源向周圍媒質傳遞的熱量可由牛頓冷卻定律來計算。
熱傳遞教案(通用15篇)篇十五
1、理解短片內容,從中感受到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重點)。
2、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畫面,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難點)。
3、在體驗中感受幫助別人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宣傳片《愛的`傳遞》;歌曲《愛的奉獻》、《讓愛傳出去》;ppt、圖片;情境表演;幼兒已有樂于助人的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讓幼兒說一說在父親節當天,為爸爸做了哪些事,談談自己當時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一)欣賞宣傳片:《愛的傳遞》。
初步感受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別人快樂自己快樂。
提問:
1、剛才短片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2、他們在幫助對方時心情怎樣?
3、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4、短片中維修工人出現了幾次,分別是以什么身份出現的?
(二)逐圖分析畫面,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與體會,感受愛的傳遞。
1、理解短片所要表達的含義。
2、談一談自己看完短片的感受。
3、教師小結:短片中從維修工人幫助了一位摔倒的小男孩開始引發了一系列的相互幫助的事,最后以維修工人又得到了餐廳女服務員對他的幫助而而結束,整個短片讓我們感受到了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這種愛的幫助是會傳遞的。
(三)小組討論相互交流自己曾經幫助人的經驗。
(四)掌握正確幫助他人的方法。
1、老師舉出案例,幼兒思考。
幼兒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情景再現,幫助弱勢群體過馬路。歌曲:《愛的奉獻》。
在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當他們真正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角色:孕婦、盲人、殘疾人、拿東西的人。
3、教師小結:
剛才我看到了小朋友主動幫助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我很感動,其他同學雖然沒有參與上,但是老師能看出來你們也想去幫助他們對嗎?在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和事有很多,希望小朋友能傳承這種樂于助人的美德,號召身邊每一個人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三、結束部分。
1、“讓愛傳出去”啟動儀式。
師:有句歌詞這樣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現在我們舉行一個“讓愛傳出去”的啟動儀式,讓更多的人去傳遞愛,我們的口號是:“讓愛傳出去,世界更美好。”
2、播放歌曲《讓愛傳出去》幼兒跟隨音樂相互傳遞愛。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把愛傳遞給生活中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