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寫四年級教案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以便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閱讀以下四年級教案,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的獨到之處和創新之舉。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一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四邊形邊的特征,會給四邊形分類。
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梯形的種類特征,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自我探索的意識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能應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主動探究法。
學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小黑板、學生、老師準備圖形。
1課時
一、預習檢查
把“預習案”中的問題逐一解決。 組內交流訂正。
二、情景導入呈現目標
揭示課題,認定目標(用生活中的實例揭示課題)
1.拿出不同的四邊形教具模型
2.同學們把這些不同的四邊形進行分類
3.揭示課題(四邊形分類) 產生質疑,引入新課。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學習
活動一(分一分):看書30頁上面分一分的8個圖。回答下面問題。
1、給這8個四邊形分類。并說出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樣嗎?不一樣的話,你能說說智慧老人為什么這樣分
總結:有()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平行四邊形;只有()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思考:正方形,長方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組內交流、解疑、個別匯報、老師點撥。
四、點撥升華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有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獨立思索小組交流總結方法教師點撥。
五、課堂總結
你有什么新的收獲或者還有什么疑問? 先小組內說一說,最后班上交流。
六、當堂訓練。
1、選擇。
(1)當一個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時,那么它一定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2)當一個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時,它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3)當一個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四個角都是直角時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2、完成學案第三題。先獨立做,最后組內交流。
七、拓展提高
求出這個四邊形的內角和。
先獨立做,最后組內交流。
板書設計:
四邊形的分類
圖形的分類:平行四邊形
梯形:
課后反思:
平行四邊形,北師大,數學,創新,黑板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二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會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經歷把實際問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表達的抽象過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潔、便利,發展符號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用簡單符號語言表達交流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表達方式的嚴謹性、概括性,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經歷由數字表示數到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初步學會在具體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有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
學案、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和學生交流植樹的事情,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未知數量。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一)1.結合“盒子里放小球”的例子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初步感知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
2.通過練習引出含字母式子的簡寫形式并適當練習。
(二)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年齡問題讓學生深入感知含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也可以表示數量關系。
三、組織練習,實踐應用。
完成學案中訓練卡的1、2題。
四、總結提高,深化新知。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和感受。
板書設計。
字母表示數。
字母-----------未知數任意數。
字母式----------運算結果數量關系。
教學反思。
本課時“字母表示數”是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總體上講本節課著重圍繞三個問題:一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數;二是讓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明白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數;三是通過老師和學生年齡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用字母、含字母的算式怎么去表示數,表示數量關系。在設計本課時我盡可能多地創設一些有趣的情景,使學生體會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在學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運算律的基礎上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學會用字母表示數,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圍,從而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經歷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這一課的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數學認知上從數向代數的一個轉折,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其整個過程實質上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而本質上的目標是要教給學生一些抽象化后的表達方式:即學生只有在這節“用字母表示數”的課上真正掌握一些技能后,他們才會在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中用數字和字母、符號建構起一些數學模型來。因而本節課的教學在學生用簡易方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對于“用字母表示數”,除了內容比較抽象以外,其中的規律探尋也有一定難度。教學中,首要的是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所以我一開課創設和學生一起去植樹的談話式導入。其次,借助所學知識字母表示運算律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下感知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滲透符號化的數學思想。另外,課上通過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交流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1、課堂節奏把控不到位,學生沒經行獨立練習。
2、小組合作的方式沒能完全帶動起來,優等生帶動學困生的教學方式沒能充分發揮作用。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三
教學目標:
1、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在使用量角器畫角時,內外圈不分。
設計思路:
通過回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勵學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還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畫角,你們愿意試試嗎?自然地過渡到今天的知識點。之后給學生寬松的環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時邊畫邊說基本步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學生任意畫角,并量出自己所畫角的度數。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示量角中讀錯的度數,鞏固量角方法,引起學生注意。
二、新課學習。
1、師:剛才畫的角度數不一,小組能不能想辦法讓組內每個同學所畫角的度數都相等?
師巡視,發現:
有的小組同學沒有按要講求去做,仍“各自為政”,自畫自角。
2、教師再次強調要求:
大多組:由小組同學發現直接用三角板畫比較快,統一采用此方法。
3、畫角方法。
(1)以50度為例:
生1:錯誤畫法。
生2:展示正確畫法!
糾正畫角中的問題:
a.點頂點。
b.畫其中一條邊。
c.確定另一條邊另一條邊如何確定?自學書本:p58頁。
(2)展示借助三角板畫角的方法。
4、小組再次畫同樣的角。
要求:不畫直角、平角、周角這類特殊角。
5、鞏固練習:
(1)畫出下列度數的角:
40度140度。
(2)在點和射線上分別畫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師要求下畫角:
1、畫60度角(你想怎么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2、畫75度角。
(你想怎么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畫150度角。
3、畫15度角。
在發現用兩個三角板拼不出來后,學生們都用量角器畫角,只有一個學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畫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減角”的方法畫。
4、畫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學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暫時間后放棄三角板用量角器畫。
師:三角板只能拼(減)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畫。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四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直線、射線、線段、角以及平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編寫上加強了大量的操作活動,便于學生直觀認識圖形、積累經驗。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直線、射線、線段和平行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經驗與生活體驗,對學習幾何圖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但由于受圖形空間觀念和動手技能的影響,有部分學生學起來還感到吃力,動手操作靈活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1、結合現實情境理解兩條直線在什么情況下平行、相交及互相垂直。
2、理解掌握畫垂線的方法,能用三角尺畫直線的垂線及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1、教具:電腦及課件,投影,三角尺,鉛垂線等。
2、學具:三角尺,正方形的紙或長方形的紙,正方體或長方體的小盒等。
一、導入:
請同學們在準備好的白紙上,任意畫兩條直線,畫完后在組內交流,看看自己與其他同學畫的是否相同?師選取有代表性的畫法,投影展示。通過辨析請學生說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師順勢啟發:同一平面,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關系有兩種情況(相交,平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相交。(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新知:
(一)認識“互相垂直”
1、動手擺一擺
讓學生用小棒代替直線相交得到四個角,將這四個角標上序號,互相說說各是什么角?當其中一個角是直角時其它三個角是什么角?(匯報)
2、引發思考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書的.角去比……)(課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多名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3、揭示概念
(課件出示)兩條直線開始相交,然后一條直線轉動,成直角,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板書: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師: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都有一個交點,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用字母o表示垂足)同桌選一個自己剛才所畫的圖標上字母互說。
4、辨析質疑
(1)“互相”是什么意思?
(2)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關鍵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3)互相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
(二)加深認識互相垂直
1、折一折
(1)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請同學們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于區分。
(2)怎樣驗證你的折痕是相互垂直的?(動手嘗試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
2、摸一摸說一說
以小組為單位,指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上的那些邊是互相垂直的。說一說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段。
3、畫一畫
師指導畫垂線的兩種情況:一是過直線上的一點畫一條與這直線垂直的直線;一是過直線外一點畫一條與這直線垂直的直線。
三、實踐應用
1、p22練一練第2題
2、測身高、比賽跳高(量高度)
3、p23小實驗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五
本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內容。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是學習小數乘法和除法的基礎,也是進行單位換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數的另一性質,它與前面所學的小數性質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數點移動如何改變小數的大小,是學習小數知識的重要內容。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的有關知識,特別是十進制計數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等知識之后學習的,所以學生對于小數的大小是有認識的。學生能發現小數點移動后,蘊含什么規律,學生還不清楚,還不能把小數點移動和小數的大小變化規律建立聯系。
1、知識與能力
學會通過探究活動,理解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總結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合作探究與反思的能力,并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分析、比較并概括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初步培養學生用聯系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一)復習鋪墊,引出新知
2.讓學生觀察發現前兩組根據小數的性質判斷它們的大小不變,后兩組小數中的小數沒有變,小數點的位置變了,它們的大小是不同的。
3.得出結論: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從而引出課題。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積極性。
1.創設情境:孫悟空打妖怪。
2.讓學生通過情境圖,觀察金箍棒的變化。
(板書: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
(三)輔助學生,試探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律。
1.引導觀察整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1)讓學生觀察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并思考它們之間存在什么倍數關系。
(2)提醒學生“擴大了10倍”和“擴大到原來的10倍”之間的區別,規范學生的用詞。
2.聯系新舊知識,發現小數點向右移動的秘密。
(1)讓學生把這些數量改成用米作單位。
(板書:0.009米,0.09米,0.9米,9米)
(2)提問學生把以毫米為單位的數轉化成以米為單位的數,那金箍棒的長短發生變化了嗎?引導學生9毫米和0.009米的大小是一樣的。
(3)通過整數間存在的倍數關系引導學生觀察小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4)觀察小數的倍數關系和小數點移動兩者之間的規律
(5)提問學生如果小數點向右移動四位,五位?小數又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
(6)總結出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律
(7)四人小組討論得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的方法
(8)觀察整數,由整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得到小數之間的倍數關系,觀察小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和小數點移動兩者之間的規律。
(四)引導學生,自探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
2.引導學生從下往上觀察。
3.小組討論參考得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的方法從而得出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律。
4.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5.交流討論得出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律。
(五)小結歸納,感觸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1.讓學生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的規律和向左的規律。
2.創設情境,讓學生知道一個小數點的重要性。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六
1.了解數的產生。
2.初步認識自然數。
3.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掌握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重點: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
難點:掌握千億以內數位順序和十進制計數。
一、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生活當中的每一天,我們都在和不同的數字打交道,想一想我們在做什么事情能夠用到數字。(打電話、人民幣的面值等)
師:都讀完了嗎?我想請同學來講一講古代的人是怎樣來計數的?(學生介紹)
你總結的真好!
師:誰能對古代人的計數法做一個評價呢?(學生發言)
太棒了!
師:因為這些方法給我們帶來的許多不便,所以后來人們又發明了用計數符號計數
(出示ppt)
師:這些計數符號我們就叫做數字。誰來講一講,都有哪些數字?(生:說三種數字)
師:和以前的計數方法比起來,感覺怎么樣?(方便了很多)
師:有一個羅馬人,他來到中國想買茶葉,于是他走進了一家店鋪,掌柜的問他,你想買多少斤呢?于是他把一張寫著羅馬數字茶葉斤數的紙條拿給中國的掌柜看,你們說中國的掌柜看到這張紙條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不知道買多少斤)
師:我們可以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物體的個數(出示ppt)像這樣表示物體個數的1等等我們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生答:自然數)對嗎?剛才他讀的時候你發現,這里面沒有發現誰的身影呢?(生:沒有0)
師:請問0表示什么呢?(生: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用)
師:同意嗎?那0是不是自然數?是!非常好!誰來讀一讀這兩句話?(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0也是自然數)
師:在生活中啊,我們還會遇到一些比億以內的數還要大的數,誰來給大家讀一讀?出示ppt,在我國第二次人口普查當中一共這么多人,這個數字怎么讀呢?( 生讀)
師:你能這么塊就把這個數字讀出來了啊!介紹一下你的方法!(生:從個位起,每4個數位一級,分三級讀出來)
師:咱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數字都用到了哪些計數單位?(生回答)
生:是這樣的嗎?咱們一起來看一看,首先我們先在億位上播一顆珠子,表示1個億,一起接著數,播到第10顆珠子了,該怎么辦呢?(億位上珠子都播回去,在十億上播一顆珠子)
師:億和十億的關系是怎么樣的呢?生:10個一億是十億 師板書 再請同學說一說
師:還有沒有比十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呢?生:百億和千億
師:再請一為同學來讀一讀。
師:現在再來讀這個數字就容易了對吧!再找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師:請問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9呢?這兩個3表示的意義是一樣的嗎?
師:這些計數單位之間都有這樣的關系嗎?咱們一起仿照這種形式開火車說一說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師:找一找這句話當中哪兩個字最關鍵?生:相鄰。為什么?
師:介紹關于十進制的資料
師:生活中不光只有十進制計數法,還有其他進位制的計數方法,我們來看一看,介紹資料
師:學習了這些知識,咱們可以用它來解決問題了
練習題
這個數的最高數位在什么位上?這個數大嗎?
讀了這段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27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認識算盤,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努力,激發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存儲運算鍵。
教學準備:
算盤、多媒體課件、算籌、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新授。
(一)、出示學習目標。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探究。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么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1)遠古的用實物記數、刻道記數、結繩記數的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級是什么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板書:算籌)。
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表示數和計算。算籌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屏幕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與遠古計數方法相比它的優點就是有數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課件出示:算籌表示多位數。
(2)你知道這些用算籌表示的數分別是多少嗎?
課件出示題目。
3、算盤:
(1)后來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老式算盤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制。現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后來游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
(2)出示新式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3)課件出示由老式算盤衍生出的形態各異的算盤。
4、計算器:
現在,算盤因為笨重、不方便攜帶,逐漸被更輕便的計算工具所取代。
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你在哪里見過計算器?
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5、電子計算機:
(1).隨著時間的發展,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明了什么?
出示課件: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
師: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著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2)現在人們人手一部的手機,也具備了微電腦的功能。
6.簡單認識計算器比較重要的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三)、計算器的應用。
1、學生自學教材26頁的例題。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方法。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并說說你找到了什么規律?
(四)、鞏固練習。
1、早在14世紀,中國就發明了。
2、老式算盤上方有()顆珠子,每顆珠子表示,下方有()顆珠子,每顆珠子表示()。
3、新式算盤上方每顆珠子表示(),下方每顆珠子表示()。
4、我見過的計算機工具有()、()和()。
5、教材第26頁的做一做。
三、本課小結:
作業設計:練習冊。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用實物記數、刻道記數、結繩記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
5.計算機。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八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
(一)猜謎語
1、一頭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個手指(猜一成語:三長兩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語)——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語)——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8.滅火(打一數字)——一
9.舌頭(打一數字)——千
10.添一筆,增百
倍;減一筆,少九成(打一數字)——十
11.雙杠(打一數學符號)——等號
12.你盼著我,我盼著你(打一數學名詞)——相等
13.不轉彎的路(打一數學名詞)——直線
(二)、生活中的趣味數學
14.一根繩子兩個頭,三根半繩子有幾個頭?
解:8個頭,(半根繩子也是兩個頭)
15.1根繩子對折,再對折,再第三次對折,然后從中間剪斷,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棟住宅樓,爺爺從一樓走到三樓要6分鐘,現在要到6樓,要走多少分鐘?
答:15分鐘
解答:5根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九
當購買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時,購物小票作為購買憑證,可以用于退換貨。如果你無法提供購物小票,就難以退換,非常不利于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初級用法2】:精細記賬的憑據。
相信很多精于理財的女人們,平時都有記賬的習慣。但每個人記賬的習慣,都會略有不同!
有些人是隨手記(實時記賬),而有些人是憑記憶匯總賬,還有些人是依據“信用卡對賬單”來記賬。
其中,隨手記(實時記賬)較為麻煩;憑記憶記賬,則容易出現偏差;信用卡對賬單,則只有消費金額和消費地點,但對所購之物沒有明確標示。以上三種記賬方法,都存有潛在的bug!
所以,請暫且保留好購物小票,無論是超市消費的,還是商場購物的。在完成記賬精細說明后,再妥善處理這堆購物小票。
【中高級用法】:只買折扣商品。
姑娘們肯定都有過小編接下來描述的類似經歷吧?!
剛剛買完某件奢侈品大牌家的衣服,幾天后再去逛商場時,你會憤怒地發現那件衣服“居!然!打!折!了!!”(而且折扣幅度很大!)。
而自己剛買的那件,早已剪了標簽…穿過2次…洗過1回。想退換,那真心是沒辦法啦!瞬間整個人哪兒都不好啦!心里各種覺得那叫一個虧!
所以,請暫時保留好你的購物小票!
此時無需再憤怒啦!你只需讓營業員包好那件已打折的、跟自己之前購買的那件一模一樣的衣服,然后用折扣價,把它買下來!
看到這里,你也許會問,你是不是腦子進水啦?!
不,重點現在才開始!——然后,退了它!(退貨時,使用購買之前那件——非折扣衣服的購物小票!!)這樣你就能得到非折扣的退款啦!
如果文字描述你沒看明白的話,請看圖示說明(如下圖所示)。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十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
2.理解整數、小數、分數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
教學過程。
一、展示生活中的小數。
師: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小數的存在,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回答)。
我們一起來看,教室里有幾個同學在進行測量。但是,他們測量的一邊長1米,但是另一邊不夠1米,用米做單位,不夠1米那應該怎么辦呢?這時候,就可以用小數來表示了。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些數都是什么數?
生:小數。
師:小數是怎么產生的呢?
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
揭示課題:小數的意義。
關于小數你想知道些什么?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本中的新知識:“小數的意義”。
三、探究新知:
1.提出探究問題,引出小數的性質。
我們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
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
1-1.反饋交流。請學生結合圖說明自己的想法。
師:米還可以寫成0.1米。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小數0.1米。
師:0.1米是怎樣得到的?誰來說一說。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1米。
箭頭指向30的地方怎么表示?0.3米是怎樣得到的?
我們可以看出把整數1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0.1,3份是0.3,用分數表:。
0.3的計數單位是0.1,的計數單位是。所以0.3表示3個0.1。
同理得出:指向7的箭頭,用分數和小數分別怎么表示?
1-2.抽象概括: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也寫作0.1。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01米。
師:剛才0.01米是怎樣得到的?誰來說一說。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01米。
箭頭指向4的地方怎么表示?0.04米是怎樣得到的?
同理得出:指向8箭頭,用分數和小數分別怎么表示?
2-2.抽象概括::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也寫作0.01。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001米。
師:剛才0.001米是怎樣得到的?誰來說一說。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用分數表示是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001米。
箭頭指向6的地方怎么表示?0.006米是怎樣得到的?
3-2.抽象概括: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用三位小數表示。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也寫作0.001。
剛才我們分的是一米,用整數“1”來表示,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實際應用中,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像0.1、0.2、0.01、0.52、0.625等都是小數。
5、各部分名稱:
(以0.625為例來說明)小數中的小圓點“.”叫做小數點。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2表示2個0.1,3表示3個0.1,因此十分位上的計數單位是0.1,也可以說成是十分之一;小數點右邊第二位是百分位,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數點右邊第三位是千分位,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0.001);。
歸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1.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別寫作0.1、0.01、0.001......。
2.小數中,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3.十分之幾是一位小數,百分之幾是兩位小數,千分之幾是三位小數。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十一
教材分析:
大數的認識是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認識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掌握數位順序表及數位分級,為以后學習讀數和寫數打下基礎。
3.能正確地說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含義。
教學重點:
熟記數位順序表和有關計數單位的知識,知道每個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教學難點:
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提出學習目標。
師:故事中也有數學信息哦,看誰的耳朵靈!
有一個青年總是抱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這天,在他無意中遇到一個須發俱白的老人,老人見他愁容滿面,于是問到:“年輕人,你為什么這樣不開心?”
“我不明白,為什么我總是那么窮?”年輕人說。
老人由衷地說:“窮?你很富有啊!”
年輕人問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這從何說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給你10000元,你愿意嗎?”老人問道。
“不愿意,”年輕人肯定地回答。
“給你100萬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人,你愿意嗎?”
(師:小朋友們,你說年輕人愿意嗎?)“不愿意”!
“用1000萬來換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嗎?”“當然不!”
“這就對了。你已經有超過1000萬的財富了,為什么還哀嘆自己貧窮呢?”老人微笑著說。年輕人恍然大悟。
親愛的同學,如果現在用1億元換走你的爸爸媽媽,你們愿意嗎?
(生):不愿意。
師:是啊!看來我們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貴啊,用再多的錢也是換不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
師:故事講完了,你聽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80、1000、100萬、1000萬、1億等。
(師適當表揚:真是個善于傾聽的好孩子!你聽得真仔細!……)。
(預設)學生舉例。
生1:中國的人口有13億多。
師:對,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價和車價等。
師:是的,你很會選擇信息。
(二)想一想:你們想知道什么有關大數的數學知識?(提出學習目標)。
1.計數單位的認識,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學習每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含義。
3.掌握數位順序表。
二、交流互動,展示學習成果。
1.學生自學例1,做一做。
2.學習小組互相幫助、質疑問難。(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引導小組內的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相互質疑、相互幫助、相互探討)。
3.小組展示、全班交流,激發沖突。
(1)各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2)全班交流、激發沖突。
a:個、十、百、千、萬是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也是計數單位。
b:我們知道了每相仿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因為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一百、十個百是一千、十個千是一萬、十個萬是十萬、十個十萬是百萬、十個百萬是千萬、十個千萬是一億)。
c: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d:一個數還可以分成個級、萬級、億級。
e:我們認識了數位順序表。
f:每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不一樣。
(3)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質疑、激發沖突。
a:你是怎么區分數位與計數單位的?
師:大家已經知道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們在教室里有座位,到電_去看電影,要買票買個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會怎樣?)每個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們的數位。
b:從數位順序表中我們能獲得哪些數學知識?
c:為什么每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不一樣?
(4)學生自由提問質疑、激發沖突。
三、檢測學習成效。
(一)判斷題(用手勢表示)。
1.從右邊起,第九位是千萬位。()。
2.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計數單位。()。
3.十萬里有10個千。()。
(二)填空:(獨立完成,再校對)。
1.千萬位的右邊一位是(),左邊一位是()。
2.10個十萬是(),1億里有10個()。
3.2091837是一個()位數,位在()位,9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
四、拓展知識外延。
1.猜數。
信息:是個六位數。
它的位上數字是9。
它的十萬位上的數字是5。
它的千位上數字比百位上數字多2。
你能根據給出的信息猜出它的價錢嗎?先獨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說說你的想法,比一比,誰猜得準!(反饋)。
45764576078007800097540000100000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五、教師總結。
小學四年級數學畫角教案(熱門12篇)篇十二
教學內容:
用計算器計算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會用鄰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數進行估算,逐步養成估算的習慣。
3.能利用計算器探究計算規律。過程與方法:
在利用計算器探究的過程中,敢于提出疑問,愿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利用臨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數估算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利用計算器進行探究的能力。
教學準備:
計算器。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常規積累。
2689÷45=34837+2689=3416。
獨立操作。
交流方法答案。
既復習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對加減乘除關系進行運用。
一、開放引入。
(一)監控選擇題1.理解題意。
2.計算器的演示過程展示。
補充圖示的算圖,讓學生學會看圖。
示。
小結:靈活使用計算器。
獨立思考討論交流。
用。
二、核心推進。
(一)用計算器計算4386+5237+2705。
你是怎樣想的?怎樣才能又快又對?先估再算。
(二)乘除法計算嘗試用計算器計算小結:先估后算。
獨立操作。
過程中發現。
方法。
嘗試練習交流反饋。
在經歷學生的自主學習后,由學生的資源,發現總結方法。
嘗試用剛才的方法自主學習乘除法混合運算。
三、靈活運用。
(一)使用計算器計算找規律書p7t2。
小結規律。
(二)找規律。
(1)5×7=55×7=。
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
98765×9+3。
9876×9+4。
根據上面的發現,直接寫答案。55555×7=。
555555×7=。
5555555×7=。
987×9+5。
98×9+6。
9×9+7。
小結:觀察發現規律。
獨立記錄本。
記錄。
思考發現交流反饋。
獨立練習。
同桌討論、交流。
生獨立練習。
讓學生通過已有計算器操作經驗,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斷觀察,從操作到自主寫出答案,發現規律。
掌握方法鞏固練習。
四、拓展延伸。
計算器的靈活使用與生活運用(網上資料)。
觀看。
多層面了解計算器的使用。
反思。
板書:
用計算器計算。
利用關系靈活使用先估后算經過觀察。
驗證結果估整十、百、千發現規律接近。
練習:
一、運用加減、乘除關系,用計算器驗算,并寫出正確結果。
二、找規律。
(1)5×7=55×7=555×7=5555×7=。
根據上面的發現,直接寫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
987×9+598×9+69×9+7。
三、用計算器探究為什么會還原?探究p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