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趣的一次實驗三年級字篇一
你們知道如何分辨生雞蛋和熟雞蛋嗎?讓我來教教你們吧。
老師首先請了我上去,我就隨手挑了一個。“我先來轉雞蛋吧”,只見老師輕輕地雞蛋一扭,雞蛋象舞蹈演員一樣飛快地轉起圈來。同學們看了都不以為然地笑了“這有什么難,每個人都行的。”我立刻模仿老師的動作,也把雞蛋一擰,咦?怎么轉不起來呀!同學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接連上來三名同學,可任憑大家怎么轉,這雞蛋就是不聽我們指揮。
看到這樣的結果 ,老師就揭曉了迷底:因為熟雞蛋凝固成一體,旋轉起來就比較靈活;而生雞蛋轉動時,蛋黃來回晃動,重心不穩(wěn),自然就轉不起來了。
哦!我們這才恍然大悟。這真是個有趣的實驗啊!
有趣的一次實驗三年級字篇二
我有一柄放大鏡,今天,我準備做一個實驗——放大鏡取火。
準備好了材料——一張紙和一柄放大鏡。便走出了家門。
我面對著太陽,把紙放在地上,用放大鏡對準了紙的邊上。果然,一個又亮又熱的光點出現在了紙上,我異常地興奮,本以為,紙很快就會燃燒起來。十分鐘過去了,紙還是沒有燃燒。二十分鐘,三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紙一點也沒要燃燒的意思,就在我絕望的時候,爸爸來了!我請教了爸爸為什么會這樣?爸爸說:“要把光聚在一個點上,一動不動,而且聚光點越細越好。”聽了爸爸的教誨,我又嘗試著做了一遍。可是,紙就和我作對一樣,就是不燃燒。我決定放棄實驗,討論,研究一下。
回到家我和媽媽研究了很久,發(fā)現了幾個問題:放大鏡度數不夠,照射的時間就要好久;其次是焦點一定要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要左右搖晃,不然熱量不夠大,紙是不會燃燒的。
雖然,實驗失敗了,但依然是一次有趣,難忘的實驗。
有趣的一次實驗三年級字篇三
今天,陳老師帶著一個“德芙”的袋子,來到我們作文課的課堂。
接下來,只見陳老師挽起袖子,依次從袋子中先拿出了一個裝了不明液體的大瓶子,然后拿出了一個沒有水的小瓶子,又拿出兩個裝不明東西并且夾了夾子的氣球。同學們一個個腦袋里的小問號在跳舞。
開始實驗了,陳老師小心翼翼地把氣球上的夾子解開,并把氣球口綁在瓶中上。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陳老師把裝在氣球中的不明物體倒進了裝著不明液體的瓶子里。瓶子里的不明液體立即變成白沫,綁在瓶口的氣球也漸漸地鼓了起來,可惜破了一個小洞,又成另一“奇觀”——“噴泉”。陳老師說是她放的量太多了,氣太多了,把氣球沖出了個小洞。所以實驗失敗了。
可是,陳老師還有一個氣球,于是,又做了一次實驗,成功了!鼓起來的氣球摸起來qq的,很舒服。
做完了實驗,陳老師說,這個不明液體是醋酸,在家做可以用白醋,氣球里的粉是小蘇打,這兩個在一起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
這一次的實驗真有趣,還讓我們知道了“瓶子也能吹氣球”。
有趣的一次實驗三年級字篇四
周末,我照例開心地去上作文課。只見李老師拿了一堆東西放在講臺上,同學們都好奇地張望著。老師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同學們議論紛紛,把目光向講臺望去。只見講臺上放著一個裝著水的燒水壺,一個空空的礦泉水瓶子。這究竟是做什么實驗呢?大家都很疑惑。
實驗在我們的期待中開始了,只見老師拿起水壺將水緩緩倒入塑料瓶中,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李老師手里的瓶子,生怕漏掉任何一點小細節(jié),一個個瞪大眼睛等待著接下來會發(fā)生的事。那全神貫注的模樣,一個個像長頸鹿一般。
過了一小會,李老師摸了摸瓶子,把里邊的溫水倒了出來,只見塑料瓶并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發(fā)生什么變化,頓時,大家期待的心情變成了失望無比!“哦喲,什么都沒有發(fā)生呀!”有同學叫著。
李老師給大家解開了謎團:原來這是熱脹冷縮的原因,瓶子里的熱水倒出來后,溫度迅速降低,導致瓶子外面的空氣壓力比瓶子里邊大,所以瓶子被壓成了一個“瘦子”,它不用任何人幫助,就成功“減肥”了!
這可真是一場有趣的實驗呀!科學原理原來就在我們身邊。
有趣的一次實驗三年級字篇五
今天在作文課上,我們老師帶領大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首先,我們準備了一瓶水,一個杯子和一張紙片。
然后,我們把杯子倒?jié)M水,把紙片放到杯子上,瞬間把水杯倒過來,紙片竟然很神奇地沒有掉,水也沒有灑。
我們看得目瞪口呆,嘴巴張得都能塞下一個大鴨蛋,太神奇,太有趣了!
最后,老師給我們講了其中的原理:杯子內無空氣,水對紙的壓力小于外界大氣對水的壓力,所以大氣壓力幫助紙托住了水。
我喜歡這樣的實驗,真的太有趣了。我好期待下次的作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