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改革開放周年感悟心得體會篇一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部紀錄片已經播出,看完了18集,我的心里也是非常的感慨。40年前的中國,可以用“落后”來形容。新中國剛建立,解決內部問題和外部問題都很有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領導人決定改革開放的決策真的是很大的勇氣。事實證明,這是正確的!中國堅持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全國人民一條心,把“落后”的標簽從身上摘下來,讓奮斗插上希望的翅膀,中國成為騰飛的巨龍,翱翔在世界的東方。
沒有一個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個國家也一樣,需要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站穩腳跟。每個人都是改革開放40年的主人,見證過衰敗,就享受得起繁榮。中國的歷史決定了中國的發展必須依賴于人民,走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道路,同樣的,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勁往一處使,經過40年的不斷奮斗,才有了今天的偉大。我們要感謝自己,是你的不懈努力才建成了新的中國。為自己驕傲吧,你的奮斗終將偉大!
改革開放周年感悟心得體會篇二
實現了由“純手工”到“全機器”的轉變。鄧小平曾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見,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推動作用。改革開放的40年,中國從不足世界經濟總量2%的低收入國家,成長為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見改革開放的動力之足、活力之大。其實在我的工作中,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也是有目共睹的。從2006年11月青年點點愛心港在江陰市民政局正式注冊成立,到2020年發展到共有注冊志愿者235人(其中黨員36人,骨干黨員數11人,管理人員11人,執證社工21人),志愿者規模不斷壯大;從最初對孤寡老人“噓寒問暖式”的志愿服務,到如今涵蓋社區高齡空巢老人、西部助學、地震救災、青少年服務等范圍,服務范圍不斷擴大。十二年來,愛心港先后幫助西部地區700余名學生繼續完成學業,為西部地區先后捐建愛心餐廳、陽光操場、圖書室、音樂教室、蓄水池等公益項目十余個,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魯甸地震均進行過大型的抗震救災活動,常年執行“暖巢行動關愛社區高齡空巢老人”、“青春助力西部支教助學”“一對一助學”、“暖陽行動關愛本地困境兒童”、“春暖花開關愛失獨家庭”、“聚愛成塔社區社工服務”、“衣衣不舍·慈善環保”等公益項目。回顧江陰市青年點點愛心港發展歷程,數十年間可謂滄海桑田巨變,碩果累累豐收,這也是改革開放的功勞與成績,值得贊美與頌揚。弘揚雷鋒精神,推進志愿服務。因此,我們要進一步開拓創新,凝神聚力,甘于奉獻,攜手擔當我國新時代志愿服務事業的使命。
改革開放周年感悟心得體會篇三
今天單位組織收看電視,參加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出席慶祝并發表重要講話。
1978年至四十年的畫卷,四十年的崢嶸鑄就奇跡,四十年的發展蔚為巨變。改革開放之路是理想,為在路上的我們指引方向;是信仰,為在路上的我們賦予力量。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筑夢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砥礪奮進正盎然!
在改革前進的道路上,我們中華民族兒女一定要堅持黨的領導,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增強自信,奮發圖強,鼎力前行。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四十年眾志成城,四十年砥礪奮進,終于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巨大轉變!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講話讓人精神振奮!祖國的明天一定會很好。堅信以為黨中央核心的帶領下,人民將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觀后感
改革初期,改革的艱難更是讓人百感交集,40年前人們眼中的國有企業,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的標志,國企改革也因此尤為為難,每一步都是解難題、創難關、櫛風沐雨、大浪淘沙,國有企業在改革中日益壯大,今天正向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奮進——《血,總是熱的》。
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第五集《血,總是熱的》。本片講述了,從1978年到20,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走過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這40年,是跌宕起伏的40年,是一路高歌猛進的40年。四十年的改革與開放,四十年的探索與創新,四十年的繁榮與發展,四十年一代代兒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偉大的中國!讓我們在改革開放40周年中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改革開放40年來,祖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在影片中,最讓我們感動的是中孟兩國共同承建的帕德瑪大橋中的大型吊裝船“天一號”將長150米,重3600噸的巨型鋼梁運送到架梁現場。6150米長的帕德瑪大橋,是世界上地質最特殊,基礎施工最難的橋梁,作為孟加拉帕德瑪大橋施工總承包的中國中鐵大橋局,克服設計、施工中的種種困難,向全世界展示了“一流建橋國家隊”的建橋能力。40年的沉淀,讓中國企業有了足夠自信,組團挑戰頂級國際工程,這場國際大協作比拼的是體系實力、技術研發、裝備水平、制造能力、人才儲備、高端材料,這些都是改革歷練出來的。帕德瑪大橋承載著孟加拉國人民千年夢想,也緊緊連接中國和孟加拉兩國人民的心。
作為中鐵大橋局的一員倍感深感榮幸和自豪,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啟發我們,“眾志成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齊心協力,沒有跨不過的溝坎”。回望過往,珍惜當下,開創未來,讓我們為打造一流的建橋國家隊再立新功!
改革開放周年感悟心得體會篇四
實現了由物質追求到精神享受的轉變。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衣食住行的變化完全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穿衣打扮成為一種時尚,梳妝打扮也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追求與眾不同、花式花樣早已成為人們的表達個性的方式。吃飯也不再以填飽肚子為根本,取而代之的是由吃飽到吃好,講究健康、綠色、有營養,表現在宏觀上就是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致富,先修路”。人們出行實現了由乘坐又擠又慢的“綠皮車”,到新空調特快的“藍皮車”,由朝發夕至的“和諧號”高速動車列車組,到疾馳天下的“復興號”標準動車組高鐵列車,中國高鐵時速已達350公里每小時,給人們出行帶來了十足的便利和快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敢為人先,不畏艱難,奮勇拼搏,一起開創我國新時代人民生活水平的高質量發展。
回眸歷史,祖國成就輝煌;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作為一個普通的黨員、志愿工作者,我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致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好每一項具體工作,每一件細小任務,以實際行動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為黨旗增光添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改革開放周年感悟心得體會篇五
今天輔導員組織了我們班同學觀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直播,是我對改革開放又有了新的認識,在辭職前,我對改革開放的人士還停留在初中的思想和品德教科書上。
改革開放距今已經有40年了,40年里我們國家已經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6年10月,國家粉碎了_結束了長達了十年的““””開始走上正軌。對于改革開放在我腦海中第一個就會想到一首歌——《春天的故事》,這首歌中有這么一句歌詞“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后來才知道那位老人便是鄧小平,春天便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距今已經40年了,在這40年里無數人為祖國的繁榮興盛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有的甚至付出了自己的聲明。在這些人中不乏文化工作者,商界人士,還有外國友人。這些人都是我們值得銘記的。我們理應向他們致敬,致敬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中華民族指明的一條實現偉大復興的路!致敬所有為改革開放創造奇跡的人!
歷史給我們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今天,我們回望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既是為了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40年風雨兼程,40年砥礪前行,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歷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興盛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xuexila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