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思想深刻且觀點獨特的寫作,能夠給人以啟發和思考的余地。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秀作文,它們能夠展示出寫作者的才華和創造力。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一
老君山是欒川最出名的一個地方,去那里旅游的游客特別多。它由十里畫屏,追夢谷和寨溝組成。今天,我給大家講講老君山的十里畫屏。
十里畫屏有老子傳經、太極迷宮、妙步蓮花、天王觀海,千丈崖等26個景點組成,一步一景,步隨景移。想要到十里畫屏必須乘坐中靈索道到達半山腰,再坐峰林索道到達十里畫屏。索道簡稱纜車,坐上纜車你會仿佛飛上了天空。有的`人膽小,有的人膽大;膽小的人就不敢往下看,膽大的人怎么往下看也不害怕。
對了,忘給你們說了,老君山還有很多美食呦,比如欒川八大碗,欒川豆腐,歡迎你們常來!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二
上周末,老爸開車帶我去欒川爬老君山;同行的有爸爸的朋友,總共我們六家;進到山里,首先做了纜車;我和另外一個小朋友都開心的尖叫,一點不害怕越爬越高的'纜車;大人們嚇的大氣不敢出。
到了十里畫屏,滿眼都是藍天白云,我伸手就能夠著云朵了;我和爸爸同學的兒子金大寶,一會背誦《山行》,一會背誦“有雨山戴帽,無雨半山腰“的氣候諺語;大人們都夸我們倆,我們真開心啊。
到達山頂,看見了雄偉的金殿屹立在山頂,大家都覺得金殿很壯觀啊!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三
老君山可是國家級旅游勝地,今天,我終于有機會來到老君山了。
一進入老君山,我就聞到一股淡淡的花香,我朝那里一看,原來只是野花,在老君山,就連毫不起眼的野花,也能發出淡淡的花香。再往里邊走,就聽到了嘩嘩的聲音,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池子里有很多小魚的瀑布。我坐在池子旁邊的石頭上傾聽瀑布聲時,就像進入了一個樂池。瀑布下面的`湖里有幾百條小魚在玩耍,當你把腳伸進湖水里時,它們就會圍聚過來,咬你的小腳。在老君山山底,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有無數條小溪,當你走到竹林的進頭時,向后望去,就像是一片幽靜的竹林。
在我回家的時候,覺得老君山真不愧是旅游勝地,老君山的景色宜人,讓人留連忘返,它有很多的景點,可讓人隨意觀賞。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四
我們坐了索道,他慢慢地往上爬,越爬越高我向下一看,山腳下的房子變得很小很小,爸爸很害怕,我一點也都不怕,而是很開心,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半山腰。
下了索道,我們繼續往山上爬我和爸爸媽媽用盡全力,爬了兩個多小時,最終我們到達了山頂,我們在山上玩了一會兒,就下山了,玩了一天,我感覺好累,但卻非常很開心。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五
假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位于河南欒川的老君山。老君山很高很美,進去景區大門,要走很遠才能到,景區內有很多農家可以住宿,我們就住在農家。去爬老君山的時候正好遇到陰天,天氣涼爽很舒適。爸爸媽媽背了很多吃的喝的我們就開始登山了,老君山好高啊,我們坐了一道纜車后開始往金頂方向攀登,越往山上越冷,甚至開始了蒙蒙細雨,媽媽給我和弟弟一人買了一件雨衣穿著,即防雨又保暖。因為天氣原因,一路上都是霧蒙蒙的就像在仙境一樣,特別美,走了大概兩個小時,終于到達了目的地—金頂!但是什么也沒有看到,只看到了一片白茫茫,真的好遺憾啊,不過這也不影響我們這次來的.玩的心情,大家都很開心!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六
我推薦大家去老君山,為什么叫它老君山呢?是因為太上老君以前在那兒住過呢!
來老君山的人很多,都是來爬山的,去山上的寺廟看風景,上山頂的話可以沿著搭的.長長的木梯路上去,也可以攀爬著上去,不過攀爬非常的危險,最好不要去,去的一般都是大人,在路上有許多休息的地方,還有小賣部,有小賣部的地方一般都很熱鬧,像走在路上大街上一樣,山頂上還有許多賣紀念品的,如:扇子,項鏈……等等,很多,很多。
除了這些之外,老君山還有個避暑的好地方,那里有山有水,還有一座網紅橋和一個叢林探險的地方,更引人注目的是老君山的水上漂流。
這就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好地方,大家喜歡嗎?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七
今天早上,我們一家就出去了,因為我們要去老君山游玩。
我們就走了一會兒,都到了老君山,哪兒真美呀!
當我們走到山腳進,有兩個入口一個是隧道,一個是山路,而我們選擇了山路,國灰可以一邊上山一邊觀景,上山雖然累,但卻少不了許多樂趣!
上山途中,我們一路歡聲笑語,但是當路走到一半時,路開始越來越陡了,有的地方有些往外突出的石頭,會阻擋我們的去路,所以我們只能小心翼翼地彎著腰從下面經過,快到山頂時,有一個玻璃橋,雖然我明知這是用堅硬的鋼化玻璃做成的.,卻還是有些擔心,終于,我們到達了山頂,發現山上的景色比山腰的好得多,然后我們坐著峰林索道和云景索道下山了。
我覺得,這次的旅行真是又驚又險。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八
在五一放假期間,我們去外出旅游了,去了很遠很遠。
早晨6:00準時起床,6:30左右我爸爸的同事來找我們了我們是各坐自己家里的車,去前往目的地。汽車開動了。我在路上得知,這次我們要到的是在洛陽的老君山。我一聽,這么遠,差不多要走個四五小時的。走著走著,不一會兒就到了高速車站點。我們上了高速公路,在經過了漫長的消磨時間后,車停了。我我趕緊下車,沒想卻是一個站點服務的區域。我們下車去上趟廁所,爸爸和同事則去把車加了加油,然后大家就又上車了,前往洛陽。不知過了多久,我都快睡著了,才發現已經到了。開門后,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又大又亮并泛著金光的太上老君。他慈祥的伸著五個大指頭,好像是在保護著這片神圣的土地一樣。以防壞人來這里,又像把這里的'壞人被壓在五指山下一樣。
進去了以后,走了一里路,終于該開始艱難的爬山了。我們都吃好喝好之后,就爬了。路有點窄,我們只能一豎一豎地走,并且一步一步扎穩。剛剛開始時路很好走,過了一段后就發現路陡了,就拉著鐵索,怕滾下去。不知多久后,才知道還很遠,于是就吃點東西,補充體力,買根棍子登上去。看見一道道纜車過去,真想乘坐一下,可是那不能上,因為這樣就沒有爬山的意義了。再說了,那個只讓下,不能上,是后來才知道的。我們就一直走,最終走了上去。眺望風景,真是美極了。攀上最高峰,我和老爸照了合影,也拍了照片,我很知足。爬上去雖累但很快樂,要努力才會得到成功。回家后,天很晚了,我的腿一下子就倒了,真是又酸又困啊!
勞累了一天,我收獲真多,我很滿意。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九
朋友們,前面就是石林景區了。提起石林有人可能會想到云南的石林,想到美麗的阿詩瑪。老君山的石林與云南的石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從地質角度講,云南石林屬于典型的石灰巖巖溶地貌,老君山的石林屬于海底火山巖及火山沉積巖系。其地質術語為:“花崗巖峰林”。說到花崗巖,人們就會想到光禿禿、滑溜溜的特征。這是由于花崗巖的風化形態是球形風化,因此,其形體特征是鵝卵狀,表面特征是光滑,難存植被。然而,老君山石林卻不具備花崗巖的.這些特征,而是刀劈斧削,犬牙交錯,披綠掛紅,植被茂盛。看上去更加雄偉壯觀,多姿多彩。這是由于老君山花崗巖體與其它花崗巖的不同造成的。老君山的巖體是由“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組成。它是在距今1.4——0.8億年間秦嶺造山帶抬升造山過程中形成的相對年輕的花崗巖體,被國內地質專家命名為“老君山巖體”。老君山巖體就位后,經長期的構造剝蝕作用,造就了當今奇峰異谷,挺拔秀麗的地貌景觀。因此,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趙遜先生稱:老君山南坡石林是“迄今為止世界范圍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花崗巖峰林奇觀。”
這次由于時間和天氣原因,老君山的一些勝景和奇觀大家沒有觀賞到,不過,1775年乾隆登上嵩山時說:“好景一時觀不盡,天生有緣再來游”,希望大家以后有機會再來領略老君山青山綠水的靈韻。預祝大家歸途一路順風。
大家就要分別了,在這分別之際,我想引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來表達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不知道這首詩能不能表達您此刻的心情?康橋之美遠在大洋的彼岸,這君山之美,卻近在咫尺,愿不久的一天,您再故地重游。預祝大家返程一路順風。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十
上周末,我的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外婆去爬老君山。爸爸開車用了5個小時的時間抵達老君山,我一下車,就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老君山猶如一個高大的巨人,山頂的金頂寺廟就像為巨人遮風擋雨的帽子。
往下看到成群的山川和隱隱約約的小房子,感覺到老君山真美啊!
我們下山的時候,因為時間緊張,坐了六百米長的滑道,在滑道上,我感覺就像風一樣快,連媽媽都跟不上了。10分鐘后,終于到了山腳下,我們開開心心的坐在車上,不一會兒就到家了。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十一
民間傳說古時山下有一個叫春女的孝媳,公公、婆母身染重疾,久治不愈,聽說老君靈驗,便登山拜老君求醫。在向老君祈禱的過程中,孝媳許愿說只要雙親病愈,愿舍去自己的性命來報答神靈。果然,當返回家中時,公公、婆母都已康復,且已下地干活。于是春女還愿來到山上,毫不猶豫的從此處跳下深淵。石老漢夫婦見天黑了媳婦還沒有回來,便打聽,后來有人說見到她上山了,于是夫婦兩人就請了十幾個小伙上山尋找,在舍身崖的下邊山谷里找到了媳婦的尸體,用木匣往回抬,越抬越沉,好不容易抬到石家門口,卻看見春女容光煥發,端著熱茶從屋里走出來,嚇得小伙子們撂下匣子就跑。一傳十,十傳百,都說石家出鬼了。圍觀的人很多,這時候一個白眉毛白胡子的老道士來到當院給村民說“此家有孝媳,精誠感天地,黃金賜千兩,增壽七十七”,說罷拂塵一揚,木匣自開,黃亮亮的黃金滾了出來。老道化作一縷青煙不見了,這時圍觀的人才明白過來,原來老君顯靈,人們跪地叩頭不止。后人為了紀念的春女的孝道,就將此處命名為舍身崖。
觀景臺朋友們向西邊看,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座山叫中鼎山,稍遠一點的叫華室山。中鼎山海拔20xx米,山頂上大家可以看到一個透亮的山洞。實際上是崖石形成的一個門狀石孔,下面有一堆巨石,當地老百姓叫它亂中鼎,在它的周圍,柱狀石峰林立,有高有低,上面蒼松疊翠,苔蘚掛綠,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再遠一點的叫華室山,俗稱娘娘垛,海拔20xx米,有20多座山峰并排站立,上面石松倒掛,氣勢非凡。伏牛三鼎,雄偉不失其秀麗,端莊逾顯其婀娜。這里還流傳著二仙占山的故事。說是太上老君騎著青牛云游,遠遠看見中鼎山雄奇險秀,便落下云頭,準備開辟道場傳經布道。道德天尊有九鼎之重,一腳下去,頂峰坍塌,老君急忙踩住西邊山頭,拔出寶劍,插在峰頂作為記號算是占住了華室山。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十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我是xxx旅行社的導游李佳,大家此次的老君山旅游,有我陪同大家。如果大家旅途中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訴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祝大家玩的開心,游的舒心。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洛陽。洛陽歷史悠久是“九朝古都”;文化豐富古都九朝也為洛陽城內留下了許多古代遺址;樣貌多姿,有遍地“牡丹甲天下”王城公園“亞洲第一大噴泉”。古香與時尚相結合使洛陽更加瑰麗,而欒川更是這瑰麗中的瑰寶。
欒川縣不僅有老君山地質風景名勝區,還有雞冠洞、重渡溝等自然風景區,地質風景名勝區。這些名勝的存在,是因為欒川縣位于秦嶺山脈伏牛山系中,這里保存著19億年來地殼演化過程中稀有、典型、連續、完整并具極高科學價值的地質遺跡,以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地質旅游景觀。
而今天我們去的老君山,更是其中的代表。老君山乃“仙”“靈”之山,是國家5a級景區,是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位于洛陽市欒川縣東三公里處,面積6667公頃,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后因東周“收藏室之史”李耳到此歸隱修煉而改名為老君山,沿用至今。相傳此地為道教始祖李耳歸隱修煉之地,北魏時建廟紀念,唐貞觀年間受皇封修建鐵頂老君廟,老君山歷代香火旺盛,被尊為道教圣地,天下名山。老子呢!大家想必都知道,但老子為什么和老君山結下不解之緣呢?讓我給大家講講吧。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dan),是我國古代思想家,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生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間,曾做周朝“守藏室之史”。相傳東周末年他看到朝廷腐敗,不可挽回,于是就騎著青牛離開洛陽出函谷關,被關令尹喜挽留,遂在那里著《道德經》,之后就順著虢國古道從靈寶、盧氏到欒川上景室山歸隱修煉,一百六十歲時得道成仙。后被尊為太上老君,而景室山也被唐太宗賜名老君山。老子留下的著作《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老子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而且對我國兩千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老子不愧為一位古代偉大的思想家。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十三
曬人場最近處這座山峰,峰頂平坦,四周陡峭。峰頂松樹成林,郁郁蔥蔥,取名叫曬人場,傳說是大地上原來沒有人,道德天尊請來洪鈞老祖捏造泥人,曬干以后撒向十方凈土,大地上才有了人。有一天洪鈞老祖正在曬人場上晾曬泥人,突然狂風暴雨大作,洪鈞老祖來不及一個一個收拾。慌亂之中用手一搓,撒向空中,造成一些瞎眼少耳朵,折胳膊斷腿的殘疾人組成了人類社會。
擠擠身站在這里向東眺望,地平線上一個玉米粒大小的缺口就是洛陽伊闕龍門。俗話說無巧不成書,這兩塊山巖是長在一起的,也就無話可說了,偏偏留下一條縫隙,路又經過這里,僅容一人通過,無論胖瘦,都能擠身過去,所以就叫“擠擠身”。
潤筆池朋友們請看這一石坎,圓似水瓢,半池清水,四季不干。真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山有水方顯其秀,水因山而顯其靈。有人說這里是老子的潤筆池。老子在道德府里寫詩,斷不了取水磨墨洗筆,也在情理之中。過去這個地方叫煮人鍋,傳說是專煮不孝道的人,所以不孝順的人千萬不要近前。
朝陽洞原來洞內供奉著老子和他母親塑像。山下群眾叫它“老君母殿”。這里一年四季陽光和煦。老君把母親的仙魂安置在這里,顯其孝心。
仙人橋兩山對峙,長石橫架,下臨深谷,走在上面戰戰兢兢。仙人橋相傳是太上老君超度節婦孝子、義士信徒得道升仙的.地方。據說一個人如果有仙根仙緣,經太上老君點化,走過這座橋,就可以羽化升仙,升仙是道教教徒的最高理想,當然這些都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羽化升仙是什么樣子沒有一個人看到過。
文檔為doc格式。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十四
千年紅樺樹身邊這棵高大樹木叫紅樺,樺木科樺木屬植物的通稱。全世界約有100種,主要分布于北溫帶,少數種類分布至寒帶。中國有29種,其中以白樺分布最廣,由東北、華北到西北、西南都有。此外還有紅樺、碩樺、黑樺等。木材比較堅硬,抗腐能力差,受潮易變形,可作膠合板、細木工等用材;樹皮可熱解提取焦油,還可制工藝品;園林綠化樹種。樺樹為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多光滑,多為薄層狀剝裂。紅樺樹上下都呈橘紅色,皮呈片狀脫落。傳說用紅樺樹皮寫情書給心愛的人,便會心想事成。
朝圣峰大家現在在這個地方休息一下,我們上去這136個臺階就到了我們今天參觀游覽的人文景觀終點站老君廟了。大家現在看一下我們周圍的所有山峰,大家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了嗎?對了,就是這里所有的山峰都朝向老君廟的方向,人稱朝圣峰。著名詩人林叢龍甲申年初夏登老君山時在此處賦詩一首:
迂緩輕車上九天,群峰伏首拜君山。
眼前萬樹風推浪,腳下雙河鳥戲帆。
故事如歌曾化石,華年似水不求仙。
當知老子終何去?伏地為牛亦美談。
老君廟這里是老君山正頂,亮寶臺、玉皇頂雙峰對峙,中留一門叫南天門,寓意其高,門內平臺,前建老君殿,后蓋藏經樓,明清兩代都叫老子樓。原建筑始于北魏,歷代重修,唐代尉遲敬德曾監工重修一次,明朝最為鼎盛,鐵椽鐵瓦、大鐵鐘、銅牛,一片金碧輝煌,五十年代初期被毀壞,現在的廟宇是2004年重修的。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十五
朝陽洞原來洞內供奉著老子和他母親塑像。山下群眾叫它“老君母殿”。這里一年四季陽光和煦。老君把母親的仙魂安置在這里,顯其孝心。
仙人橋兩山對峙,長石橫架,下臨深谷,走在上面戰戰兢兢。仙人橋相傳是太上老君超度節婦孝子、義士信徒得道升仙的地方。據說一個人如果有仙根仙緣,經太上老君點化,走過這座橋,就可以羽化升仙,升仙是道教教徒的最高理想,當然這些都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羽化升仙是什么樣子沒有一個人看到過。
馬鬃嶺現在大家游覽完了人文景觀,現在我就帶大家去領略老君山頂峰的無限自然風光。大家看對面的兩座山峰,前面的一座山峰就像一匹馬的頭,而后面的山峰則猶如馬鬃,因此后面的`山峰就得名為馬鬃嶺,它是老君山得最高峰,海拔2200米,是觀賞老君山自然風光得最佳處,現在從我們這里走過去要十五分鐘左右。站在馬鬃嶺上,我們大家應該都有體會到了,杜甫登上泰山在《望岳》中寫到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站在馬鬃嶺向北望去,我們可以看到縣城的街道,房子好像沙盤模型,再往北看,群山逶迤那就是鵝羽嶺和熊耳山脈。縣城的潭頭、秋扒、獅子廟、白土、馬超營一線以北的熊耳山主峰,是由距今35億年至10億年的地層組成,形成秦嶺造山帶北緣的后陸逆沖斷褶帶。
馬超營至潭頭一線以南至縣城(伊河以北)一段,是秦嶺造山帶北迭瓦逆沖推覆構造帶。是距今14億年至5.7億年亞洲大陸獨有的欒川群、陶灣群(均以本地地名命名)沉積層序,屬華北古陸塊南緣弧后盆地內的炭質、炭泥質、泥鈣質復理石、類復理石沉積,并有堿性巖床、巖墻群侵入。到距今2億年以后的中生代,此區成為陸內造山帶北沿推覆體的前沿逆沖斷層帶,伴隨強烈的巖漿活動,形成了大量以鉬為主的多金屬礦床。賦存著世界八大鉬礦之一,亞洲最大的木礦床,已成為我國的鉬業基地。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十六
連心石八百里伏牛山百草為藥,古時候山下的村民們大多是以采藥為生。傳說山下村里有一對夫婦為人心地善良,經常施藥救人。有一次夫婦倆人帶著小孩一起上山采藥,突然天降暴雨,山洪就爆發,洪水沖走了孩子。父母為了搭救自己的孩子,被卷進泥石流,結果全家都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村人得知噩耗之后,就到處尋找他們的遺體,尋找多日毫無結果。后來人們就在這里發現了這三塊非常人性化的石頭,老君爺托夢因為他們平時行善積德,已經把他們度化成仙了。再后來為了紀念他們一家三口就把它命名為“連心石”,有詩為證:
八方誰見石連心?三石心連到古今。
倘把人情堪比石,連心贏得萬家春。
菩薩殿殿內正中供奉的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其實菩薩是佛教對其的`尊稱,而在道教里她卻被尊稱為慈航真人,據《歷代神仙通鑒》記載:相傳商王時期,在普陀山落伽巖潮音洞中有一位女真人,發愿要普度世間所有男女。她經常以丹藥及甘露水濟人,南海人稱之為慈航真人。另據李善注引《靈寶經》說:禪黎世界墜王有一個女兒,其名姓音,她生下來直到四歲仍不能說話,墜王就將她拋棄在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姓音沒有東西吃,便靠咽氣、引月服精等功法來延長生命。有一天她在丹凌之舍遇到一位神人,姓音不能說話,便用右手在赤石上寫了一些文字。神人看到她寫的文字文辭美妙,便讓她用心回憶自己所寫的文章。姓音一面回憶,一面焦急的總想說出來,不知不覺竟然說出話來。因為神人經常來看姓音,因此后人也稱其為觀音。觀音出山回到國中,國家正有災難,地上就像著火了一樣,而且許多人都因為天旱缺水而死去。于是姓音就祈禱上天降雨,沒有多久天上就下其了甘雨,地上也涌出了靈泉,草木得到滋潤,田禾也巨豐。因此被人們所信奉。北京白云觀和青島嶗山太清宮都供奉有慈航道人的圣像。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十七
太上老君剛回太清仙境,王母娘娘也從這里經過,并且一眼看中了華室山,王母落下云頭一看太上老君已插劍為號,便心生一計,急忙脫下繡鞋,往山上一放,撥出老君的寶劍,往繡鞋上一插,回靈霄寶殿去了。
時過不久,老君搬來煉丹爐,王母娘娘帶著眾仙女同時來到華室山,二仙為了誰先占山爭執不下,就請來元始天尊評理,元始天尊說:“你們二位同是道家仙源,謙讓為好。若論起理來,劍插繡鞋,是鞋在先劍在后,道德君就以景室為道場吧,”事已至此,老君只好東遷景室,后人稱曰老君山。西鼎華室山為王母所占,取名“娘娘垛”。中鼎被老君踩塌,取名“壓塌坪”。
傳經樓傳說太上老君到老君山歸隱之后,有很多信徒前來聽經學道,有一次有幾個虔誠的年邁信徒長途跋涉來到老君山想到山頂聽老君講經傳道,可是當他們大家行至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卻已筋疲力盡了,老君得知情況后就騎青牛下來,在此處給他們講經傳道,于是此處后來就命名為傳經樓。
飛來石走過萬山千水,飛來石無處不有,老君山不同它處,看,它架在古樹杈上,誰也不知它來自何方?傳說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開一次蟠桃會。有一年盛會結束,各路神仙在向王母娘娘祝壽的時候,有一只調皮的猴子跑到供桌旁偷了一個桃子抱著就跑。不幸的是卻被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仙女發現了,她就順手揀了一塊石頭向猴子打過去,而這塊石頭就正好落在了老君山,構成了老君山小巧玲瓏的飛來石一景。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十八
那是一個暑假,我和媽媽爸爸到老君山去游覽,據說那里可是中國和越南打仗的戰場啊,我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向老君山出發。
到了老君山,只見這里很冷淡,只有一些官兵在訓練,我們被一位長官帶去參觀,但這位長官特意提醒我們不能去森林里,只能走石板路,我疑惑不解的問為什么?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這一片樹林里還埋著一些地雷,得知原因后,我們又繼續上山。
老君山之旅范文(19篇)篇十九
前殿叫“金頂太清觀”,金頂是太陽普照,光芒四射的意思,殿內供奉著太上老君及配享香火諸神,后殿道德府是藏經的地方,明萬歷皇帝下詔書頒經卷至天下名山。在這里有塊“詔諭碑”上說的清楚明白。老君山在唐貞觀年間就被封為天下名山了,有殘缺石碑為證。另有明萬歷十九年(1519年)鑄造的大鐵鐘高1。5米,口徑1。3米,厚3。7公分,重約2噸左右。鐘圍紋飾精美,字跡清晰可辯,上鑄一圈正楷字:“皇帝萬歲,太子千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16個大字,蒼勁有力,其小楷字因年代較遠,被風雨剝蝕,難以辨認。
老君廟正殿中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李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楚國苦縣歷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約生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東周末年看到朝廷腐敗,不可挽回,于是就騎著青牛離開洛陽出函谷關,被關令伊喜挽留,遂在那里著《道德經》,之后就順著虢國古道從靈寶、盧氏到欒川上景室山歸隱修煉,活到一百六十歲得道成仙。老子遺留下來的著作,僅有《五千文》即《道德經》,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韻文寫成的一部哲理詩。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學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五千文》被日、前蘇聯、德、英等國視為古代哲學中的奇葩而譯出版。美周《紐約時報》列其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道德經》一書是一個唯物主義體系,并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它宣揚自然無為的天道觀和無神論。其唯物主義體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對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無為的思想以及“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即道是構成萬物的基礎,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構成世界萬物,道是世界萬物自身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