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是指為大班學生設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能夠指導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在此分享一些優秀的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師們參考,希望能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一
1、欣賞音樂,感知音樂的情緒與節奏,初步學習分析樂句及節奏譜。
2、學會看節奏譜,正確地運用樂器完整地演奏。
3、喜歡進行打擊樂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1、《小牧民》的磁帶、節奏譜、錄音機。
2、雙響筒、鈴鼓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1、欣賞音樂,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欣賞后提問:聽了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覺?好象看到了什么?點出曲子的名字是《小牧民》。
2、分析樂句,感受節奏。
教師和幼兒一起分析樂句。
(1)樂曲中哪些地方是表現馬兒在奔跑的?我們來用手拍出馬蹄的.節奏。
(2)下面的樂句表現了什么?可以用什么節奏來表示呢?這一句節奏比較舒緩、悠揚,我們用慢一點的節奏表示。
(3)小牧民看到這些心里非常高興,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我們一起來拍一拍。
(4)最后一個樂句表現的是什么呢?
師:小朋友拍得真棒!那你們能聽著音樂從頭到尾拍一遍嗎?我們來試試看。(提醒幼兒眼睛看節奏譜,聽好前奏)。
3、出示樂器,講解角色的分配。
(1)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雙響筒和鈴鼓,你們認為哪種樂器能表示馬跑的聲音?(雙響筒)對,雙響筒發出的聲音就象馬跑的聲音。(教師指節奏譜第一樂句)下面一句用什么樂器來演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這個笑臉表示什么呀?(表示很高興,兩種樂器一起演奏)幼兒初步學習分析節奏譜,知道要看節奏譜上的標記分角色。
(2)幼兒拿出樂器,看著圖譜,自己練習一下節奏。(自由練習)。
(3)聽音樂,看圖譜,演奏兩遍,教師評價并糾正。
(4)交換樂器演奏兩遍。
4、結束部分:
師:聽了小朋友的演奏,老師真想立刻騎上馬在草原上奔跑,你們想嗎?好,我們一起來騎馬吧!(幼兒學騎馬聽音樂走出教室)。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二
1、能感受和表現大草原美麗的風光。
2、感受優美恬靜和快樂奔放兩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并能與詩歌中草原的不同風景匹配。
3、能通過文學活動和美術作品來感知音樂,大膽創編各種合適的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1、熟悉并理解詩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朗誦詩歌。
2、繪畫工具,錄音機,配套磁帶或cd。
1、欣賞草原美景。出示圖畫并播放音樂,請幼兒安靜地欣賞。
2、組織幼兒討論畫面與哪段音樂相似,與詩歌《美麗的草原》哪一段匹配。
3、啟發有根據音樂和畫面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注意符合音樂的力度、節奏。
4、鼓勵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知,即興創編合十的.動作表現音樂兩遍:第一遍,欣賞美麗的草原風光。第二遍,在歡樂的草原上愉快地活動。
5、請幼兒自由選擇主題:美麗的草原風光或歡樂的草原進行繪畫活動,注意色彩、構圖與音樂性質相符。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三
2、在掌握"馬蹄聲"與"歡呼聲"兩種節奏類型的基礎上,集體討論配樂方案并演奏。
1、欣賞歌曲"小牧民"。
2、打擊樂器:鈴鼓、串鈴等。
活動過程:
1、重復欣賞歌曲:"小牧民",并與幼兒一起拍節奏。1~16小節:拍"馬蹄聲"17~~20小節:拍"歡呼聲"節奏,21~~22小節:拍"馬蹄聲"節奏,最后小姐按節拍表示結束(×/×/×/×-/)
2、討論配樂器
(1)小牧民騎著馬跑來,用什么樂器呢?
集體探索并嘗試演奏。(鈴鼓、串鈴等)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興,用什么樂器表示呢?
3、練習演奏
(1)教師指揮,幼兒做現有樂器的模仿動作。練習過程中,提醒幼兒要保持節奏速度,與集體保持協調一致(尤其是"馬蹄聲"節奏)
(2)用樂器演奏,提醒演奏鈴鼓、串鈴的小朋友,要用手腕用力。
(3)交換座位,看指揮自由選擇樂器演奏。
在 打擊"馬蹄聲"與"歡呼聲"兩種節奏類型時,幼兒還不能分辨清楚。演奏起來較困難。今后要讓幼兒多學習。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四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掌握歌曲旋律。
2、通過欣賞歌曲,感受樂曲旋律及其歡樂活潑的性質,體會音樂所表現的意境。
3、努力保持自己聲部的節奏。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1、欣賞歌曲“小牧民”。
2、打擊樂器:鈴鼓、串鈴等。
活動過程:
1、重復欣賞歌曲:“小牧民”
2、學習掌握××××/××××/節奏型。
(1)聽老師用鈴鼓拍出××××/××××/節奏型,說出是誰來了,怎么來的。(一位小牧民騎著馬由遠而近地跑來了。)。
(2)將自己聽到的馬蹄聲拍出來。
(3)隨音樂拍“馬蹄聲節奏”
(4)用嘴模仿馬蹄聲噠噠/噠噠/。
3、教師在喲額拍××××/××××/節奏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個小節月其他旋律節奏的不同。
(1)體會小牧民來到一望無際的草原,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樣表示。(如高聲喊“啊”等)。
(2)用歡呼聲表示小牧民激動的心情。
(3)用動作表示小牧民激動的`心情,教師斑竹幼兒歸納出節奏型。
活動反思: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五
1、喜歡中國工夫,體驗中國工夫的雄壯有力的氣概。
2、激發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中國工夫。
中國工夫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制作。
1、京劇表演:
分男、女幼兒表演京劇中的人物,男孩面戴自己設計的京劇臉譜,小姑娘手拿手絹表演。
2、學習武術表演:
(1)觀看武術表演。
剛才,表演了中國國粹京劇,今天,再來看看中國的傳統武術吧。
(幼兒觀看武術表演)問:中國的武術種類很多很多,你喜歡武術嗎?為什么?
武術有什么用?(強身健體)。
(2)了解中國武術。
問:你還知道哪些中國武術?你能做做動作嗎?
(根據幼兒的回答后播放多媒體軟件)(個別幼兒示范做動作,集體學做個別動作)。
(3)欣賞歌曲《中國工夫》。
問:“聽了歌曲你發現了什么?”
(4)表演中國工夫。
a、聽到慢的音樂時應該怎樣做動作?(動作有力、停頓)放第一段音樂幼兒表演。
b、聽到快的音樂時應該怎樣做動作?(動作有力、連貫)放第二段音樂幼兒表演。
c、下面,把動作組合在一起完整的表演。
今天請你們做小小武術師把剛才你們表演的動作配上去,好嗎?
請你們自己找幾個朋友一起給歌曲編動作,動作要有力、到位、精神。(表現出中國武術的特點)。
d、請多位幼兒上臺表演。動作要有力、精神。
e、請幼兒做小老師,可以和他們做的動作不一樣,也可以一樣。
再請部分幼兒帶領大家表演,教師參與表演。
三、打擊樂:拔根蘆柴花剛才表演了雄壯有力的中國工夫,下面小小演奏家聽著優美的江南民樂一起來演奏吧!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六
二、充分感受和表現。
但是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如學生學習歌曲的方式還可以更靈活多樣,以更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歌詞的學習上時間過長,應該充分相信三年級學生的能力,比較簡單的節奏教師只需稍做引導就可學生自主學習。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七
1.理解歌曲內容,喜歡演唱歌曲。能夠根據歌曲內容進行簡單、有趣的表演。
2.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理解歌曲內容。
教學準備:
一盞裝有調控開關的臺燈,音樂錄音帶。
一、談話。
--出事臺燈,教師演示臺燈的調控開關,引導幼兒觀察,臺燈隨著調控開關的旋轉而變亮或變暗。
有人想給太陽裝一個開關,如果太陽真的裝了開關,會怎樣?
二、欣賞歌曲。
--教師放歌曲錄音,請幼兒欣賞。
--提問:歌曲里唱了什么?
--引導幼兒學說歌詞。
三、游戲"回音壁"。
--請幼兒做回音壁,教師唱一句,幼兒模仿一句。比一比哪個回音壁"返回"的聲音最好聽。
四、游戲"錄音機"。
--請幼兒做錄音機。教師唱兩句,"錄音機"就"錄"兩句,看哪個"錄音機"錄的聲音最清楚。
五、大家一起唱。
--播放歌曲錄音。幼兒在音樂的引領下演唱歌曲。
--引導幼兒聽清前奏和間奏,說好歌曲中的道白部分。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八
1、感受歌曲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用肢體動作表現太陽帶給人們的光明和溫暖。
重點:感受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難點:用肢體動作表現太陽帶給人們的光明和溫暖。
自制太陽、藍色皺紋紙若干(代表海面)、音樂磁帶。
2、師:太陽在早上緩緩地升起,到了傍晚又慢慢落下,它每天都是這樣默默無聞地工作著,你覺得太陽怎么樣?(很辛苦,很勤勞,樂于奉獻……)。
3、人們為了贊美勤勞的太陽,為它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仔細欣賞。(欣賞樂曲)。
1、師:剛才你聽到了什么?(引導幼兒用歌詞來回答)。
2、師:我們一邊拍手一邊把歌詞朗誦一遍。
3、欣賞歌曲錄音一遍:請你再來聽一聽,這回可以邊聽邊做自己喜歡的動作。
1、師:剛才有幾個小朋友的動作做得真好,這次你可以邊做動作,邊跟著老師的琴聲輕輕地唱。(集體跟唱一遍)。
2、師:太陽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我們應該感謝太陽,鼓勵幼兒用感激之情來演唱。(集體演唱第二遍)。
3、師:剛才我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演唱時還會加上一些優美的動作,這次請你用響亮的聲音,再加上優美的動作來表演。(請幼兒站起來演唱)。
1、一幼兒扮演太陽從海面升起,邊唱歌曲,邊按照歌曲節奏做升起和放射光芒的動作。
2、部分幼兒兩兩相對手執皺紋紙,跟隨音樂節奏扮演海浪,部分幼兒扮演大自然中萬物,分角色進行歌表演。
3、交換角色進行歌表演,鼓勵幼兒邊歌唱、邊表演。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九
1.理解歌曲內容,喜歡演唱歌曲。能夠根據歌曲內容進行簡單、有趣的表演。
2.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理解歌曲內容。
教學準備:
一盞裝有調控開關的臺燈,音樂錄音帶。
一、談話。
--出事臺燈,教師演示臺燈的調控開關,引導幼兒觀察,臺燈隨著調控開關的旋轉而變亮或變暗。
有人想給太陽裝一個開關,如果太陽真的裝了開關,會怎樣?
二、欣賞歌曲。
--教師放歌曲錄音,請幼兒欣賞。
--提問:歌曲里唱了什么?
--引導幼兒學說歌詞。
三、游戲"回音壁"。
--請幼兒做回音壁,教師唱一句,幼兒模仿一句。比一比哪個回音壁"返回"的聲音最好聽。
四、游戲"錄音機"。
--請幼兒做錄音機。教師唱兩句,"錄音機"就"錄"兩句,看哪個"錄音機"錄的聲音最清楚。
五、大家一起唱。
--播放歌曲錄音。幼兒在音樂的引領下演唱歌曲。
--引導幼兒聽清前奏和間奏,說好歌曲中的道白部分。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十
音樂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其育人功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培養熱愛生活和具有鮮活個體的搖籃。反思《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教學,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一、關注學生及其情感。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創設了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說、玩、唱、跳、想象和創造,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新《標準》中提到: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本節課注重學生的發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二、充分感受和表現。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的要點。本課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過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過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從唱、跳、伴奏和創造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另外,本節課也給了很多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每個學生既是創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賞者。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十一
學習蒙古族小朋友做小牧民引出課題。
請幼兒聽音樂做騎馬模仿操:自編上肢、下蹲、體側、體轉、跳躍、放松運動。
二、展開。
1、幼兒分散練習快跑。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小牧民騎著馬兒自由地在草原上奔跑。
2、練習助跑跨跳。
(1)前面有個小山坡擋住了小牧民的去路。
小牧民真勇敢,一只腳用力蹬地,另一只腳跳起來跨越過小山坡。
(2)請個別做的好的幼兒示范。
(3)幼兒自由分散練習助跑跨跳的動作,鼓勵幼兒勇敢大膽的參與活動。
教師觀察、提醒幼兒適當休息。
(1)玩法:小牧民分4組排好,先跑過草地,再跨過小山坡,最后達到對面。每4人為一輪,看誰最勇敢、最有本領,能得第一名。
(2)規則:聽信號開始游戲,不搶先,遇到障礙需跨跳過去。
三、結束。
1、勇敢的小牧民學會了新的本領,心里真高興,跳起了歡樂的舞蹈,隨音樂做放松動作。
2、做放松動作,結束活動。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十二
1、欣賞音樂,感知音樂的情緒與節奏,初步學習分析樂句及節奏譜。
2、學會看節奏譜,正確地運用樂器完整地演奏。
3、喜歡進行打擊樂活動,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4、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1、《小牧民》的磁帶、節奏譜、錄音機。
2、雙響筒、鈴鼓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1、欣賞音樂,導入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欣賞后提問:聽了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覺?好象看到了什么?點出曲子的名字是《小牧民》。
2、分析樂句,感受節奏。
教師和幼兒一起分析樂句。
(1)樂曲中哪些地方是表現馬兒在奔跑的?我們來用手拍出馬蹄的節奏。
(2)下面的樂句表現了什么?可以用什么節奏來表示呢?這一句節奏比較舒緩、悠揚,我們用慢一點的節奏表示。
(3)小牧民看到這些心里非常高興,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我們一起來拍一拍。
(4)最后一個樂句表現的是什么呢?
師:小朋友拍得真棒!那你們能聽著音樂從頭到尾拍一遍嗎?我們來試試看。(提醒幼兒眼睛看節奏譜,聽好前奏)
3、出示樂器,講解角色的分配。
(1)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雙響筒和鈴鼓,你們認為哪種樂器能表示馬跑的聲音?(雙響筒)對,雙響筒發出的聲音就象馬跑的聲音。(教師指節奏譜第一樂句)下面一句用什么樂器來演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這個笑臉表示什么呀?(表示很高興,兩種樂器一起演奏)幼兒初步學習分析節奏譜,知道要看節奏譜上的標記分角色。
(2)幼兒拿出樂器,看著圖譜,自己練習一下節奏。(自由練習)
(3)聽音樂,看圖譜,演奏兩遍,教師評價并糾正。
(4)交換樂器演奏兩遍。
4、結束部分:
師:聽了小朋友的演奏,老師真想立刻騎上馬在草原上奔跑,你們想嗎?好,我們一起來騎馬吧!(幼兒學騎馬聽音樂走出教室)
小百科:牧民,指放牧牲畜并以此為生的人。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十三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并對其產生興趣。
3、通過聽、唱、舞、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學重點。
1、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舞蹈。
為歌曲創編不同的動作教學過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師:小朋友們,愉快的音樂課開始了。今天的音樂課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瞧!(出示小紅馬畫面)它來自遼闊的大草原,今天特意來請我們到它的家鄉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體起立,我們拉好韁繩,擺好姿勢,跟著小紅馬出發吧!
二、走進大草原。
2、學跳筷子舞。
3、變化筷子舞節奏。
在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的最后一小節加入xxx(3)學生說——練習xxx。
4、師: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節奏譜)變變變,你們瞧!這個新節奏變到這兒來了,老師用紅色的符號表示,還變了一個動作在這兒呢!(師示范)。
(3)師:敲的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們的隊伍,我來敲前面的節奏吧,你們還是敲后面的部分(師敲前面節奏,生敲后面)。
(4)師:用你們的節奏告訴老師它的節奏,讓筷子發出聲音吧!(學生完整敲擊歌曲節奏)。
(6)師:這么厲害,看來難不倒你們,如果讓你們加入腳步來跳,會嗎?
6、加入腳步師生齊跳。
7、師生隨音樂齊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2、隨琴哼唱:你覺得小牧民在唱起這首歌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跟著老師的琴聲高興的唱起來吧!
4、指導缺點:
“草兒青青羊兒肥”————青青的草兒跳起來了,肥壯的羊兒扭起來了!(休止符、前倚音)。
5、隨老師琴聲再唱。
6、師生用歡快的歌聲對唱:聽到小牧民唱的這么自豪,老師也想來當一回神氣的小牧民,讓我們來比一比,誰唱得更神氣?(師生隨琴接龍唱)。
9、拓展。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過了快樂的一節音樂課,我們一起騎馬、唱歌,最高興的是一起學習了筷子舞。其實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種,聰明的蒙古人民還能用許多生活中的東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你瞧(出示蒙古族各種舞蹈畫面)。
四、告別大草原。
1、師: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熱情好客。瞧!小紅馬又來了,讓我們騎上小紅馬跟大草原告別吧!
2、播放歌曲,生隨音樂唱起歌,邊跳邊出教室。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十四
1、學習歌曲。掌握歌曲旋律。
2、通過欣賞歌曲,感受樂曲旋律及其歡樂活潑的性質,體會音樂所表現的意境。
3、努力保持自己聲部的節奏。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1、欣賞歌曲"小牧民"。
2、打擊樂器:鈴鼓、串鈴等。
1、重復欣賞歌曲:"小牧民"
2、學習掌握×× ××/×× ××/節奏型
(1)聽老師用鈴鼓拍出×× ××/×× ××/節奏型,說出是誰來了,怎么來的。(一位小牧民騎著馬由遠而近地跑來了。)
(2)將自己聽到的馬蹄聲拍出來。
(3)隨音樂拍"馬蹄聲節奏"
(4)用嘴模仿馬蹄聲噠 噠/噠 噠/
3、教師在喲額拍×× ××/ ×× ××/節奏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個小節月其他旋律節奏的不同。
(1)體會小牧民來到一望無際的草原,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樣表示。(如高聲喊"啊"等)
(2)用歡呼聲表示小牧民激動的心情。
(3)用動作表示小牧民激動的心情,教師斑竹幼兒歸納出節奏型。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十五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的喜悅心情。前奏讓學生參與進來,通過打節奏化解拍等形式,這樣一來到了演唱部分容易進入。歌曲中的休止符部分我強調學習了一下,三年級學生零基礎,草兒青青,讓學生有對比的來演唱這一句。學會歌曲后我讓學生加入動作,自編動作,這樣調動了積極性,又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掌握和印象。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十六
2、在掌握"馬蹄聲"與"歡呼聲"兩種節奏類型的基礎上,集體討論配樂方案并演奏。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打擊樂器:鈴鼓、串鈴等。
1、重復欣賞歌曲:"小牧民",并與幼兒一起拍節奏。1~16小節:拍"馬蹄聲"17~~20小節:拍"歡呼聲"節奏,21~~22小節:拍"馬蹄聲"節奏,最后小姐按節拍表示結束(×/×/×/×-/)2、討論配樂器(1)小牧民騎著馬跑來,用什么樂器呢?集體探索并嘗試演奏。(鈴鼓、串鈴等)。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興,用什么樂器表示呢?
3、練習演奏。
(1)教師指揮,幼兒做現有樂器的'模仿動作。練習過程中,提醒幼兒要保持節奏速度,與集體保持協調一致(尤其是"馬蹄聲"節奏)。
(2)用樂器演奏,提醒演奏鈴鼓、串鈴的小朋友,要用手腕用力。
(3)交換座位,看指揮自由選擇樂器演奏。
在打擊"馬蹄聲"與"歡呼聲"兩種節奏類型時,幼兒還不能分辨清楚。演奏起來較困難。今后要讓幼兒多學習。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十七
教學內容:
2、創作。
教學目標:
1、用優美的聲音、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好歌曲;
2、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習俗;
3、通過學習進行簡單的音樂創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師問:老師想問一下,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的嗎?
生:……。
師:那你了解蒙古族嗎?
2、師導: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人民過著游牧的生活,長期居住在草原。那遼闊的草原上有一派什么樣的景象呢?(課件展示—草原風光)生:仔細觀看,把看到的給大家講一講。
生:討論、回答。
三、歌曲學習。
2、孩子們,他們的歌聲美嗎?你們也想和蒙古族孩子一起做一回小牧民,去體驗一下放牧的情景嗎?哎!想去可沒那么簡單,小牧民悄悄的告訴老師,要去必須通過他的考驗。
3、節奏練習。
學習并處理歌曲。
5、學習簡單的蒙古舞動作。
全班同學隨音樂舞蹈,歡快的出教室(結束本課)。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十八
《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國著名笛子演奏家簡廣易先生60年代年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作品以濃郁清新的民族民間音樂風格,親切感人的旋律、活潑跳動的節奏展現出內蒙古大草原的風光和牧場上一片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現了牧民新時期的精神風貌。樂曲分為四段:引子--慢板--小快板--結束段。
引子:自由抒展的引子展現出一望無垠的大草原碧草如茵、天高云淡的畫面,優美的旋律充滿了蓬勃激越之情,非常動人。
慢板:顯示樂曲主題,表現了牧民悠然騎在緩行的馬上,時而明朗甜美,時而低回內在,時而又激動熱情地歌唱生活,贊美家鄉。
小快板:以跳蕩的吐音描繪牧民策馬馳聘時蹄聲噠噠的歡樂情景。
結束段:情緒更為熱烈,形成萬馬奔騰嘶嗚聲聲的氣氛,使全曲有很強的終止感。
小牧民大班教案(匯總19篇)篇十九
大家好: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第五冊第二課《我是草原小牧民》,向大家匯報我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以及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音樂課堂中,并發揮它的實效性。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為2/4拍,五聲羽調式,全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重復的曲調更進一步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贊美。
新課程中提出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的活動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特點我確立了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歡快、自豪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為歌曲伴奏、創編舞蹈等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唱、舞、奏、創等音樂實踐,感受內蒙古歌舞的民族風格。
2.難點:歌曲節奏較密集,附點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的把握。
四、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遵循直觀性、創造性原則,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想象力。重點采用舞蹈引入、聽唱法、難點提煉、體驗創新等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力圖體現: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的感受到“以情感人、以美動人”是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愉悅和快樂。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舞蹈引入。
(二)學習歌曲培養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讓學生隨著動聽的音樂律動起來,喚起學生的飽滿情緒。在學唱歌曲中我主要采用聆聽范唱、學生隨琴用lu模唱、視唱曲譜、隨錄音演唱、提煉難點等幾個環節進行。教師抓住全曲中的靈魂句“草兒青青羊兒肥,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進行節奏和聲音的處理,讓同學們準確掌握附點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為了提高學生的演唱及表演能力,我又播放兩首蒙古族兒童歌曲,第一首《我是草原小騎手》并讓學生學習小歌手自信的演唱,瀟灑的動作。第二首《草原贊歌》是兩位雙胞胎小姐妹聲情并茂的表演。我讓學生們學習兩個小歌手的演唱情緒及表情,使同學們的演唱更加完美。
(三)體驗創新激發熱情。
“鼓勵音樂創造”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是草原小牧民》說課稿體驗融為一體,課堂氣氛推向了最高潮。這充分體現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
(四)回歸生活享受音樂。
優美動聽的蒙古族歌曲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曲目,我在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上網搜集有關內容,讓他們演唱其中的幾段。這樣能使學生真正的參與課堂,更加喜愛我們的民族音樂。
六、總結回顧。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師充分的運用多媒體、視頻資源將信息技術手段與音樂學科有效的整合,不僅能使學生開闊眼界,也能讓學生在歌唱中享受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