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是教師與幼兒互動學習的橋梁,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學習中班教案范文,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學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一
---拿出寶盒,提問:你們猜猜看,可能會是什么呢?(幼兒自由想象猜測)。
----請幼兒上前用手摸一摸,看看到底是什么東西藏在了寶盒里。(雞蛋寶寶)。
2、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身體變成蛋寶寶,嘗試不同的滾動。
-----提問:雞蛋寶寶長得怎么樣?(圓圓的)你會做蛋寶寶嗎?
請幼兒把自己變成一個蛋寶寶,觀察幼兒的動作,由個別幼兒的示范動作中。
提升變蛋寶寶一定把身體做要“藏”“縮”“抱”。
根據音樂,幼兒嘗試滾動。教師提醒:滾的時候身體不能松開來,否則蛋寶寶就碎掉了。
1、媒體出示,引發幼兒愿意幫助小雞寶寶想辦法鉆出蛋殼。
----看媒體,提問:雞蛋怎么在動?怎么回事?
:原來是小雞寶寶在里面一天一天的長大,快待不住了。所以在里面東敲敲西敲敲。
----提問:那我們一起幫小雞想想辦法,小雞可以怎么做能從里面鉆出來呢?
2、在音樂的背景下激發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
請說到拍拍小翅膀從蛋殼里出來的幼兒表現小雞動翅膀的動作。
----提問:除了這個動作外,小雞寶寶還可能怎么樣動動翅膀鉆出蛋殼?(請幼兒做動作)。
---聽音樂,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教師觀察幼兒動作的節奏性,能否跟著音樂起伏)。
---聽音樂,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
媒體引導,露出一點小屁股讓幼兒了解還可以通過動屁股撞碎蛋殼。
----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教師語言引導幼兒屁股能有不同的動法,并關注幼兒的動作)。
出示媒體,小雞終于從雞蛋里破殼而出。
三、唱唱跳跳,小雞嘰嘰。
1、跟著音樂,律動表演。
2、小雞寶寶一邊捉蟲,一邊走出教室。
小雞出殼》是一節小班音樂集體教學活動。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在音樂的背景下,用各種肢體動作來表現小雞出殼的動作。在小班年齡段的孩子這嘗試,凸顯的是情趣和快樂,所以選擇了小雞這個比較親近孩子的小動物作為載體。請老師們根據以下拋問,談談自己的看法: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二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感受小雞的出殼的過程。
2、大膽創編小雞出殼的舞蹈動作,體驗創編舞蹈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雞胸飾25個,呼啦圈25個、教具(雞蛋)。
2、小雞出殼的flash配音樂、小雞出家的flash配音樂。
3、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看,是誰呀。(拉線出雞蛋殼)。
1)你們知道蛋殼是誰的家呀?
3)蛋殼中的小雞寶寶漸漸長大了,住不下蛋殼房子了,怎么辦呢?它是怎么出來的呢?
2、觀察。
教師:剛才小朋友想了許多種小雞寶寶出來的情景,那我們來仔細看看小雞寶寶到底是怎樣出來的,好嗎?要仔細看清楚哦。
教師提示:你們都看清楚小雞寶寶是怎樣出來的了嗎?那現在我們小朋友來也扮演小雞寶寶,好嗎?呼拉圈就是你們的蛋殼房子(幼兒戴上頭飾蹲在蛋殼里扮演尚未孵出來的小雞寶寶)。
1、幼兒自己來模仿動作。
師:小雞慢慢長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殼里住不下了,小雞動動翅膀、轉轉頭,越來越大。
*幼兒嘗試來做動作,互相討論看誰模仿的最像小雞寶寶。
2、進入小雞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小雞(蜷縮狀,手抱著腿蹲著)慢慢長大了(舒展身體,手松開),
在又黑又小的蛋殼里住不下了,小雞動動翅膀、轉轉頭(伸伸手、轉轉頭)。
越來越大(身體完全舒展)。
它用小嘴“篤篤篤”地在蛋殼里啄了一個洞(食指并攏作嘴巴,做啄洞狀),
把嘴巴伸出來,把洞啄大一點(再啄洞),
慢慢伸出腳來(慢慢跨出一只腳到呼拉圈外),
“噗”的一聲,蛋殼破了,
小雞搖搖擺擺的走出蛋殼(做小雞走路狀,走出呼拉圈)。
師:孩子們,你們看天怎么樣拉?
師:那我們快點睡覺吧。(搖籃曲)。
音樂:“喔喔喔,天亮拉。孩子們我們回到自己家里吧。”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三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嘗試在音樂背景下用肢體表現小雞出殼的動作,體驗小雞出殼的快樂。
活動準備。
2、物質準備:ppt、音樂、寶盒一個、雞蛋一枚。
活動過程。
一、猜猜玩玩,雞蛋滾滾。
1、出示寶盒,請幼兒摸一摸,猜一猜寶盒里面藏著什么。
---拿出寶盒,提問:你們猜猜看,可能會是什么呢?(幼兒自由想象猜測)。
----請幼兒上前用手摸一摸,看看到底是什么東西藏在了寶盒里。(雞蛋寶寶)。
2、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身體變成蛋寶寶,嘗試不同的滾動。
-----提問:雞蛋寶寶長得怎么樣?(圓圓的)你會做蛋寶寶嗎?
請幼兒把自己變成一個蛋寶寶,觀察幼兒的動作,由個別幼兒的示范動作中。
提升變蛋寶寶一定把身體做要“藏”“縮”“抱”。
根據音樂,幼兒嘗試滾動。教師提醒:滾的時候身體不能松開來,否則蛋寶寶就碎掉了。
1、媒體出示,引發幼兒愿意幫助小雞寶寶想辦法鉆出蛋殼。
----看媒體,提問:雞蛋怎么在動?怎么回事?
:原來是小雞寶寶在里面一天一天的長大,快待不住了。所以在里面東敲敲西敲敲。
----提問:那我們一起幫小雞想想辦法,小雞可以怎么做能從里面鉆出來呢?
請說到拍拍小翅膀從蛋殼里出來的幼兒表現小雞動翅膀的動作。
----提問:除了這個動作外,小雞寶寶還可能怎么樣動動翅膀鉆出蛋殼?(請幼兒做動作)。
---聽音樂,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教師觀察幼兒動作的節奏性,能否跟著音樂起伏)。
---聽音樂,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
媒體引導,露出一點小屁股讓幼兒了解還可以通過動屁股撞碎蛋殼。
----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教師語言引導幼兒屁股能有不同的動法,并關注幼兒的動作)。
出示媒體,小雞終于從雞蛋里破殼而出。
三、唱唱跳跳,小雞嘰嘰。
2、小雞寶寶一邊捉蟲,一邊走出教室。
《小雞出殼》是一節小班音樂集體教學活動。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在音樂的背景下,用各種肢體動作來表現小雞出殼的動作。在小班年齡段的孩子這嘗試,凸顯的是情趣和快樂,所以選擇了小雞這個比較親近孩子的小動物作為載體。請老師們根據以下拋問,談談自己的看法:
拋問:
1、教具設計有何特色?在教學中有何作用?
2、教學環節設計是否體現遞進性?
3、幼兒對此活動有無興趣?教師是如何激發幼兒活動興趣的?
文檔為doc格式。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四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感受小雞的出殼的過程。
2、大膽創編小雞出殼的舞蹈動作,體驗創編舞蹈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雞胸飾25個,呼啦圈25個、教具(雞蛋)。
3、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自主想象、討論。
1、情景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看,是誰呀。(拉線出雞蛋殼)。
1)你們知道蛋殼是誰的家呀?
3)蛋殼中的小雞寶寶漸漸長大了,住不下蛋殼房子了,怎么辦呢?它是怎么出來的呢?
2、觀察。
教師:剛才小朋友想了許多種小雞寶寶出來的情景,那我們來仔細看看小雞寶寶到底是怎樣出來的,好嗎?要仔細看清楚哦。
二、發揮想象,嘗試用肢體來表現小雞出殼的過程。
教師提示:你們都看清楚小雞寶寶是怎樣出來的了嗎?那現在我們小朋友來也扮演小雞寶寶,好嗎?呼拉圈就是你們的蛋殼房子(幼兒戴上頭飾蹲在蛋殼里扮演尚未孵出來的小雞寶寶)。
1、幼兒自己來模仿動作。
師:小雞慢慢長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殼里住不下了,小雞動動翅膀、轉轉頭,越來越大。
*幼兒嘗試來做動作,互相討論看誰模仿的最像小雞寶寶。
2、進入小雞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小雞(蜷縮狀,手抱著腿蹲著)慢慢長大了(舒展身體,手松開),
在又黑又小的蛋殼里住不下了,小雞動動翅膀、轉轉頭(伸伸手、轉轉頭)。
越來越大(身體完全舒展)。
它用小嘴“篤篤篤”地在蛋殼里啄了一個洞(食指并攏作嘴巴,做啄洞狀),
把嘴巴伸出來,把洞啄大一點(再啄洞),
慢慢伸出腳來(慢慢跨出一只腳到呼拉圈外),
“噗”的一聲,蛋殼破了,
小雞搖搖擺擺的走出蛋殼(做小雞走路狀,走出呼拉圈)。
三、結束。
師:孩子們,你們看天怎么樣拉?
師:那我們快點睡覺吧。(搖籃曲)。
音樂:“喔喔喔,天亮拉。孩子們我們回到自己家里吧。”
一、設計意圖:
認識小雞的一家時,陽文突然對雞窩里一只剛剛出生的小雞產生了興趣。高興地問到:幼兒“小雞是怎么從蛋殼里出來的?”他的提問引起孩子們的興趣,由此,我設計了該活動,讓探索小雞出殼的動作。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體驗小雞出殼的愉快情緒。
2、探索小雞出殼的動作,能隨音樂有節奏地做動作。
3、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音樂表現力。
三、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學過“大母雞”和“小小蛋兒把門開”的歌表演,知道母雞會下蛋,會孵小雞。
2、環境的準備:周圍布置母雞的家和柵欄、花草等。
3、教具的準備: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過程:
1、發出邀請,到母雞家去做客。幼兒邊唱邊跳“大母雞”進場。
2、觀察課件畫面,請幼兒想辦法幫助小雞出殼。
“小雞不知道怎么從蛋殼里出來,可著急了,你們能幫它想想辦法嗎?”讓幼兒邊說做相應的動作,也可以引導其他的孩子學做這個動作。(如頭頂、腳踩、翅膀推、屁股拱肩膀撞等動作)。
3、播放課件,觀察小雞的動態:“小雞學會了哪些方法?”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五
1、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歌表演的動作。
2、培養幼兒邊唱邊表演的`興趣。
3、個別指導徐慧超等小朋友一起參加活動。
頭飾人手一個,錄音。
“今天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小朋友心里真高興,倪老師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解放軍,老爺爺,還有許多小朋友也來了。”
1、出示“小朋友”節奏卡片,知道小朋友來了,完整做。
2、做解放軍走路,要求打槍有節奏,發出聲響。
3、做老爺爺走路,讓客人老師猜猜是誰?要求做出兩拍的節奏。
1)幼兒做模仿動作,請客人老師猜猜。
2)個別幼兒來表演。
(一)復習歌曲:
今天小(2)班這么熱鬧,聽,小小雞在蛋殼里唱起了歡快的歌。
1、“小雞出殼”歌曲復習,用好聽的聲音唱。
2、唱第一句“小小雞蛋把門開”時,要用點力,出來的歌聲要柔柔地,好聽。——每二遍唱。
(二)“看,有只小雞真的出殼了,大家要仔細看小雞是怎么從蛋殼里鉆出來的。”
1、老師戴上頭飾示范動作一遍。
2、幼兒講講,小雞是怎么出殼的,并學著做這幾個動作。
3、第二遍示范。
把未講出的動作講出來并學習。難點:180?轉身跳過來。
4、請幾個能力強的幼兒一起來出殼。帶上頭飾,其他幼兒看看他們有沒有和音樂一樣,該出殼的時候出殼,要不然太早了,沒長好,太晚了,要在蛋殼里悶死的。
5、再請多點幼兒上來學做。
6、全班幼兒學著歌表演,用歌聲幫助可有力氣出殼。
小星星。
小雞出殼,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讓我們一起去數星星。——復習律動:小星星。
1、第一遍,一起數別漏了。
2、第二遍,小搖籃要搖的柔柔地,輕輕地,天黑了,小雞回家了——結束。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六
活動目標:
1、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歌表演的動作。
2、培養幼兒邊唱邊表演的興趣。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頭飾人手一個,錄音。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今天好熱鬧,聽,小小雞在蛋殼里唱起了歡快的歌。
1、“小雞出殼”歌曲復習,用好聽的聲音唱。
2、唱第一句“小小雞蛋把門開”時,要用點力,出來的歌聲要柔柔地,好聽。――每二遍唱。
(二)“看,有只小雞真的出殼了,大家要仔細看小雞是怎么從蛋殼里鉆出來的。”
1、老師戴上頭飾示范動作一遍。
2、幼兒講講,小雞是怎么出殼的,并學著做這幾個動作。
3、第二遍示范。
把未講出的動作講出來并學習。難點:轉身跳過來。
4、請幾個能力強的幼兒一起來出殼。帶上頭飾,其他幼兒看看他們有沒有和音樂一樣,該出殼的時候出殼,要不然太早了,沒長好,太晚了,要在蛋殼里悶死的。
5、再請多點幼兒上來學做。
6、全班幼兒學著歌表演,用歌聲幫助可有力氣出殼。
(三)復習律動:小星星。
小雞出殼,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讓我們一起去數星星。――復習律動:小星星。
1、第一遍,一起數別漏了。
2、第二遍,小搖籃要搖的柔柔地,輕輕地,天黑了,小雞回家了――結束。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七
1、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嘗試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雞出殼的全過程。
2、體驗小雞鉆殼的'樂趣。
小雞出殼課件、音樂、圖片等。
一、出示ppt引入。
二、小雞出殼(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
1、提問?雞媽媽對我們說什么啦?
2、你們幫小雞想想辦法怎么出來?(請個別幼兒用肢體表現)。
3、出示小雞寶寶的各部位圖片。
小雞寶寶真聰明相處了用嘴巴、頭、翅膀、腳的辦法,那我們現在跟著音樂用我沒想到的這些辦法,看看這顆蛋寶寶會怎么樣?能不能把這顆蛋寶寶打破。
三、游戲:小雞出殼(完整感受音樂)。
小結:原來雞媽媽的辦法就是讓我們把這些辦法都用上,小雞寶寶你們行不行呀?那我們來試試吧。
1、蛋殼破裂:
快看我們的蛋殼怎么樣啦(裂開啦)。
2、再次游戲感受小雞出殼的快樂。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八
活動目標:
1、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學會歌表演的動作。
2、培養幼兒邊唱邊表演的興趣。
3、個別指導徐慧超等小朋友一起參加活動。
活動準備:頭飾人手一個,錄音。
活動過程:
一、復習模仿節奏動作《走路》。
“今天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小朋友心里真高興,倪老師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解放軍,老爺爺,還有許多小朋友也來了。”
1、出示“小朋友”節奏卡片,知道小朋友來了,完整做。
2、做解放軍走路,要求打槍有節奏,發出聲響。
3、做老爺爺走路,讓客人老師猜猜是誰?要求做出兩拍的節奏。
1)幼兒做模仿動作,請客人老師猜猜。
2)個別幼兒來表演。
(一)復習歌曲:
今天小(2)班這么熱鬧,聽,小小雞在蛋殼里唱起了歡快的'歌。
1、“小雞出殼”歌曲復習,用好聽的聲音唱。
2、唱第一句“小小雞蛋把門開”時,要用點力,出來的歌聲要柔柔地,好聽。——每二遍唱。
(二)“看,有只小雞真的出殼了,大家要仔細看小雞是怎么從蛋殼里鉆出來的。”
1、老師戴上頭飾示范動作一遍。
2、幼兒講講,小雞是怎么出殼的,并學著做這幾個動作。
3、第二遍示范。
把未講出的動作講出來并學習。難點:180?轉身跳過來。
5、再請多點幼兒上來學做。
6、全班幼兒學著歌表演,用歌聲幫助可有力氣出殼。
三、復習律動:小星星。
小雞出殼,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讓我們一起去數星星。——復習律動:小星星。
1、第一遍,一起數別漏了。
2、第二遍,小搖籃要搖的柔柔地,輕輕地,天黑了,小雞回家了——結束。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感受小雞的出殼過程。
2.通過小雞出殼的情境,隨樂一下一下做小雞出殼的動作,并能大膽創編小雞破殼的簡單動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雞身體部位圖片、課件。
2.經驗準備:積累有關母雞生蛋、孵蛋和小雞出殼方面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做小雞躲到殼里的動作。
1.聽!什么聲音?仔細聽聽呢。
2.提問:是誰呀?它在又黑又擠的哪兒呀?那它想出來見誰?
3.那我們所有的寶寶都躲到蛋殼里去,變成一只在蛋殼里的小雞。
小結:我們現在都變成了躲在蛋殼里的小雞寶寶了。
1.雞媽媽來了,聽一聽雞媽媽會說些什么。
2.提問:媽媽說什么?
小結:雞媽媽是在告訴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把蛋殼弄破。
3.小雞寶寶們想想,我們可以用身體的哪些部位來碰蛋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圖片,幼兒隨樂試一試)。
4.聽音樂創編身體動作。
(2)播放音樂,幼兒跟著音樂自己用身體的各部位創編小雞出殼的動作。
(3)媽媽發現寶寶們都很聰明,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去碰蛋殼。
5.雞媽媽的好辦法。
(1)看看我們的蛋殼怎么樣了?可是蛋殼雖然搖起來了,我們的雞寶寶能出來嗎?
(2)沒關系,媽媽說,它有一個絕招,要告訴我們一個好辦法,想不想聽?
(3)讓我們來聽聽,媽媽要用到什么好辦法?
小嘴小嘴啄一啄,
頭兒頭兒頂一頂,
翅膀翅膀推一推,
小腳小腳踢一踢,
屁股屁股扭一扭,
扭一扭呀扭一扭。
(4)哎喲!雞媽媽告訴我們的辦法是什么呀?
我們小寶貝們剛才沒有想到的辦法,是什么呀?
6.幼兒聽音樂做律動。
(1)那我們要加油了,把媽媽的辦法全部用上,看看我們的'蛋殼又會怎么樣?準備好。(聽音樂律動)看看那我們的蛋殼怎么樣了?裂縫了。
(2)一定是我們的力氣不夠大,那我們再來一次,有節奏地頂蛋殼。雞媽媽,這次我們一定行。加油,我們的蛋殼要開了。(再次聽音樂律動)。
1.我們的蛋殼怎么樣了?我們終于把蛋殼頂開了。
2.看看小雞寶寶有沒有出來。
3.多虧你們加油努力,小雞寶寶出殼了,真高興。
四、小雞走出活動室。
我們一起和雞寶寶出去散步吧。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十
活動內容:
目標:
1、初步了解、感受小雞的出殼的過程。
2、大膽創編小雞出殼的舞蹈動作,體驗創編舞蹈的樂趣。
3、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準備:
1、小雞胸飾25個,呼啦圈25個、教具(雞蛋)。
2、小雞出殼的flash配音樂、小雞出家的flash配音樂。
3、錄音機。
過程:
一、自主想象、討論。
1、情景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看,是誰呀。(拉線出雞蛋殼)。
1)你們知道蛋殼是誰的家呀?
3)蛋殼中的小雞寶寶漸漸長大了,住不下蛋殼房子了,怎么辦呢?它是怎么出來的呢?
2、觀察。
觀看小雞出生的flash。
教師:剛才小朋友想了許多種小雞寶寶出來的情景,那我們來仔細看。
看小雞寶寶到底是怎樣出來的,好嗎?要仔細看清楚哦。
二、發揮想象,嘗試用肢體來表現小雞出殼的過程。
教師提示:你們都看清楚小雞寶寶是怎樣出來的了嗎?那現在我們小朋友來也扮演小雞寶寶,好嗎?呼拉圈就是你們的蛋殼房子(幼兒戴上頭飾蹲在蛋殼里扮演尚未孵出來的小雞寶寶)。
1、幼兒自己來模仿動作。
師:小雞慢慢長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殼里住不下了,小雞動動翅膀、轉轉頭,越來越大。
*幼兒嘗試來做動作,互相討論看誰模仿的最像小雞寶寶。
2、進入小雞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小雞(蜷縮狀,手抱著腿蹲著)慢慢長大了(舒展身體,手松開)在又黑又小的蛋殼里住不下了,小雞動動翅膀、轉轉頭(伸伸手、轉轉頭)。越來越大(身體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篤篤篤”地在蛋殼里啄了一個洞(食指并攏作嘴巴,做啄洞狀),把嘴巴伸出來,把洞啄大一點(再啄洞),慢慢伸出腳來(慢慢跨出一只腳到呼拉圈外),“噗”的一聲,蛋殼破了,小雞搖搖擺擺的走出蛋殼(做小雞走路狀,走出呼拉圈)。
三、結束。
師:孩子們,你們看天怎么樣拉?
師:那我們快點睡覺吧。(搖籃曲)。
音樂:“喔喔喔,天亮拉。孩子們我們回到自己家里吧。”
教學反思:
1、在課前要帶小朋友先觀察生活中母雞孵小雞是怎樣的,并做好記錄。
2、師幼配合得還不是很好,以后我會注意這個方面。
3、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我會加配電腦畫面,使活動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十一
本班幼兒活潑好動,對數字比較敏感,加之1――9數字剛學完,為了讓幼兒認識數字0,于是設計了這節課。
1、感知數字“0”的外部特征,能夠正確認讀。
2、理解數字“0”的實際意義,提高對數的抽象的理解。
3、感知數字游戲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點:認識數字“0”
難點:理解數字“0”的實際意義
數字卡0――9、糖果(裝在小袋里)、積木若干
一、猜謎語,導入活動
說謎語,教師出示數字卡0,幼兒傳遞觸摸。
二、集體活動
(感官感知)請幼兒正確認讀數字,可以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速度練讀。
(游戲體驗)
教師將0~9的數字卡倒扣,請10名幼兒任意抽取一張后,按照數字到教室去相應的`物體回來,將取回的物體與數字卡放在一起,大家一起點數是幾個。
教師問抽到0的幼兒:你去了幾個東西?為什么你沒有取?引導幼兒理解0是沒有的意思。
三、探索操作
四、“0”在哪里
請幼兒在各種生活用品上找“0”。如秒表、體重秤、記分牌等,說說它們都表示什么意思。
五、組織幼兒討論:0還有什么用處?沒有0可以嗎?
活動延伸:
將“0”貼在教室里,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隨時認讀。
在這節課中,幼兒的活動積極性高,師幼配合較好,大多數幼兒理解了數字0的實際意義,教學效果較好。但在第三個環節“探索操作”中,我對幼兒的理解能力估計過高,有個別幼兒操作出現了失誤,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游戲體驗”環節中多設計游戲,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十二
設計意圖:
時下正是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的季節,我們班也在開展主題活動《春天真美麗》。小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可愛的小動物,小雞當然是孩子最喜歡的動物之一,在課間我播放了《小雞出殼》的視頻,孩子對黃黃的、毛茸茸的小雞可感興趣了,特別是小雞出殼的瞬間,孩子異口同聲地發出驚嘆聲。《小雞出殼》這個音樂游戲,不僅可以使疑問中的幼兒能清楚地了解雞蛋是雞媽媽下蛋來的,小雞是從雞媽媽孵的雞蛋里出來的這一規律,更重要的是通過本次音樂活動,孩子模仿探索小雞在蛋殼里睡覺、打哈欠、破殼而出、走路的動作,讓孩子們喜歡上音樂游戲,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活動。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節拍模仿小雞在蛋殼里睡覺、打哈欠、走路的動作。
2、能大膽地創編各種小雞破殼而出的動作。
3、喜歡音樂游戲,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母雞、小雞、老鷹頭飾;小雞睡覺、打哈欠、走路圖片;小雞身體各部位圖片;草地、雞蛋情景創設。
2、觀看過小雞出殼的視頻。
活動重、難點:
能大膽地創編各種小雞出殼的動作,并隨音樂合拍的表演。
活動過程:
一、熟悉音樂旋律,模仿小雞走路、吃食的動作。
1、春天真美麗啊,寶寶們一起跟著雞媽媽到草地上去找東西吃好嗎?
2、寶寶,剛才吃東西的時候你們還聽到了什么?(音樂)。
總結:吃東西的時候要跟著音樂有節奏地一下一下地吃,不然會被食物嗆著的。
3、看,草地上有好多好吃的呢,我們一邊走路一邊找東西吃好嗎?
二、探索小雞出殼過程,創編小雞破殼而出的動作。
總結:原來小雞寶寶是從雞蛋里面孵出來的。(出示小雞圖片)。
2、創編各種破殼而出的動作。
小雞寶寶說:“我想從蛋殼里出去,可是蛋殼太硬了,出不去,快幫我想想辦法呀。”
幼兒創編各種破殼而出的動作。(依次出示圖片)。
三、根據音樂玩游戲,用動作表現音樂的情景內容。
1、聽,這是什么聲音?(出示小雞睡覺的圖片)。
2、小雞寶寶醒來了,打了個哈欠,想各種辦法破殼而出,最后和媽媽一起找食物吃。(出示小雞打哈欠、吃食圖片)。
3、寶寶們,我們一起跟著音樂玩“小雞出殼”的游戲好嗎?
4、等會跟媽媽一起到草地上玩好嗎?但是聽說草地上有只特別兇猛的老鷹,專門抓小雞,寶寶們如果遇到老鷹來了,要趕快跑回家好不好。
小雞出殼中班音樂教案(優質13篇)篇十三
教學目的:
1、按音樂節奏表現小雞破殼前在殼內的狀態,小雞出殼(小班音樂教育)。
2、幼兒能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小雞破殼的情景。
3、通過游戲聽辯同一旋律在不同音區的差別,并根據音區的變化動作,體驗創造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初步熟悉小雞出殼的音樂。
2、雞蛋一個、頭飾。
3、事先幫助幼兒積累有關母雞生蛋、孵蛋和小雞出殼方面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母雞生蛋。
1、教師模仿母雞生蛋的動作。
2、教師和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母雞走路。
二、小雞醒來了,幼兒教案《小雞出殼(小班音樂教育)》。
1、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小雞醒來的動作。(動動手、動動腳、轉一圈、看一看)。
三、小雞破殼。
1、小雞香來得花不少時間來啄殼,如果你是小雞,會。
想什么辦法使自己快點出來呢?
2、請部分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創編的動作,并請其他幼兒模仿。
四、游戲:老鷹捉小雞。
1、引導幼兒聽著音樂表現小雞出殼后自由走動的可愛樣。
2、不好了,老鷹來了!我們趕快變成高高的、老鷹不愛吃的東西,一動不動。
3、教師扮演母雞游戲一遍。提問:你剛才變的是什么?
4、啟發幼兒變成矮矮的、不會動東西繼續游戲,說說自己是什么物體?
五、游戲結束。
1、幼兒模仿小雞走的動作離開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