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僅是寫得好,更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問題,讓讀者在閱讀中得到啟發。在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了一些精選的優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一
他呀,就是袁隆平,一生把辛勤的汗水灑向大地的人。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他,不張揚,與妻子住在一間簡樸的屋子里,他說過:“浪費著對你沒用的東西,需要它的人怎么辦?”他和妻子的臉上總洋溢著幸福的笑。在他過生日時,第一口蛋糕融化在了妻子的口中。他愛他的家,更愛他的祖國。
小時候的袁隆平,飽受了饑寒的困苦,他也看到過無數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時,一粒小小的種子埋在了他的心底。經過艱苦的求學,那粒種子也經過風雨的洗禮,長成了一棵大樹!他立志讓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要吃上飽飯。他曾經說過,他有兩個夢想:一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他做到了,他沒有把夢想變為空談!他用勤勤懇懇的努力,把夢想帶進了現實。
他始終把人民放在最前面,為人民謀幸福一生無私奉獻,他值得人們世世代代銘記。他用一生的行動與時間證明了不要任何華麗的誓言,不要任何沒有意義的金錢。他的努力令人信服,又敬佩。
時間流,光陰又轉,風能刻下深深的皺紋,卻吹不散刻骨銘心的容顏。嘆歲月流年,留不住知己紅顏;恨昔時少年,守不住旦旦誓言!袁老,一路走好,你永遠是我的偶像,我的信仰。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二
說起為中國作出貢獻的人,大家一定先想到的人是毛主席、鄧小平、周恩來,但今天他們都不是主角,我要說的是“水稻雜交大王”—袁隆平爺爺。
5月22日,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他一生為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當今的中國,有60%的水稻產量,源于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品種。
在一次車展上,袁老只是摸了一下豪車,就被網友吐槽,一個科學家買豪車?袁老犯過最大的錯誤就是讓有些人吃的太飽了。當有些人追星刷劇吐槽科學家的時候,袁老正在改良著水稻,讓人吃的更健康。
袁老去超市看了看米價,微笑著走了,袁老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讓中國14億人民吃飽飯。
趙麗穎說:“我的一瓶化妝品才2萬多。”黃曉明說:“我的一盞吊燈也才45萬。”袁老卻說:“我的一件襯衫20塊錢穿到爛,一雙布鞋穿到破頭。”袁老去世時,靈車從長沙路口過,所有汽車都停下來,打起鳴笛,為袁老哀悼。
“禾下乘涼夢,丹心映青田。”他播撒下一粒粒種子,種在中華大地上,茁壯成長,也種在了人民的心田,生根發芽。
袁老一路走好!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三
就像是做了一場夢,夢醒來的.時候,他已經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個世界。
對于他的最初記憶,是在一次看電視節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熱淚地跟我們講,作為中國人,天地君親師,你們可以忘記和背叛,但誰都不能忘記袁隆平爺爺,誰也不能不尊敬袁隆平爺爺。
聽老人說,中國上世紀60年代,在大饑荒中去世了很多人。我還聽到身邊很多人表達著對袁隆平爺爺的感謝,是他改變了中國的“糧食命運”,讓許多中國農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種植糧食發生了改變。當聽到袁爺爺去世的噩耗傳來,人們簡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為袁爺爺祈禱。
因為袁爺爺,中國人,不僅僅是不再餓肚子了,他們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袁爺爺,他是國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讓不少國家免除饑餓的人。
國士無雙,當是袁隆平爺爺,我輩幸福,當憶袁隆平爺爺。袁爺爺只是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
我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我會永遠銘記袁爺爺,沿著他前進的道路走下去。有了袁爺爺的引領,我們會奮勇向前!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四
今天,我看了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新聞,我心里非常的難過,他在5月22日13時去世,享年91歲。它是我們國家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他是所有中國人的英雄。
袁隆平爺爺這位可敬可愛的科學家,為中國解決了吃飯問題,一生奉獻給了水稻事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都能吃飽。
我聽爺爺奶奶講,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人們,都是一個個吃不上人飯,天天餓肚子,個個餓的皮包骨頭,還有很多人甚至被餓死,那時候沒有糧食吃了,人們都是吃野草啃樹皮,有的連樹皮也吃不上。袁隆平爺爺發現了自然雜交水稻,他反復雜交試驗,研究出了人工雜交水稻,糧食的產量大大的提高,終于人們都有飯吃了。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他都在他的實驗田里忙碌著,就算在他生病的時候也堅守在他的'稻田。
他一生就為了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就矢志不渝的在田間和實驗室艱苦奮斗,他幾十年如一日,在不停地嘗試和摸索,最終終于心愿得以實現。他艱苦奮斗,不怕困難的精神,他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他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樣的大人物,是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的。
今天中午我看著一大碗白白的米飯,心里想著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了袁爺爺,我們每天才能吃的飽飽的,幸福的生活著。袁爺爺一路走好愿天上您能笑著看著我們成長,我們會珍惜每一粒米。希望您歸去路上稻花飄香,溫暖明亮。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五
“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莖稈像高粱—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谷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我助手們一塊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乘涼。”袁隆平這樣描述著他夢想。
1961年7月一天,袁隆平在找到常規品種實驗田里,發現了一株眾不同水稻———穗子大,籽粒飽滿,這株水稻就是天然雜交水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雜交水稻,那么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提高產量,讓人們不再挨餓。
然而,要想培育出真正雜交水稻,就必須找到雄性不育系水稻作為“母稻”,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務。為什么呢?袁隆平說“它本是一粒野生種子,不知哪一只候鳥把它吞進肚里,將其分泌胃液剛好將它雄性抹去了,而保留了它雌性,并把它排出體外。命運使得這粒種子在這美麗原野,落地生根。
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到一個農場旁沼澤地里,袁隆平兩位助手發現了—株奇異野生稻———雄性不孕水稻。這是比金子還珍貴“母稻”呀。袁隆平兩位助手小心翼翼地將它連根帶泥挖了出來。種稻試驗田里,袁隆平聽說后,連夜乘火車趕到了南海,像照看自己孩子一樣,日日夜夜守候在這株珍貴野生稻旁。
后來,經過多次實驗,可以大面積推廣高產雜交水稻終于誕生了。袁隆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將水稻雜交應用于實際生產科學家。為了這一天到來,他已經付出了長達十幾年艱辛努力!
袁隆平雜交水稻技術大幅提高了水稻產量,解決了許多人吃飯問題,創造了神話般奇跡,人們都說他是“當代神農”。
而在昨天,20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六
大家好!
我們80這一代,是袁隆平爺爺養活大的。
今天,讓我們把所有的明星淡忘吧,因為今夜的天空,只會有一顆璀璨的星!中午的時候,我在我的學生群含淚發布了您去世的消息,而頃刻間,便證實為謠言,您知道嗎?我第一次覺得假新聞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好,可一波三折,不消兩個小時,真的新聞粉碎了我的心,新聞呀!我希望您再一次是謠言,再一次是假的,我不怪你!可,你是那么的真,鉆心的真,宛如一把利刃扎進心窩,而且還反復地攪動!
人!
謝謝大家!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七
205月22日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歲。
我出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這時的中國就算是像我們一樣閉塞的村莊,人們也都解決了溫飽,開始奔向小康。作為一個90后,我從未經歷過饑餓,對于爺爺奶奶口中的故事,也無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帝王,無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饑餓。
后來長大因為過敏,我曾經有過半個月忍饑挨餓的時間,但這種只是忌口的挨餓根本無法與饑荒之時相比。
電影《1942》把重現戰爭時期的大饑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給我留下了陰影:狗在啃咬路邊的尸體,以此充饑。從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類的電影或者節目。我相信,真正經歷過大饑荒的人們,肯定有過更加殘忍的經歷。正是這部口碑不怎么好的電影,讓我更加深刻的明白,我們如今的平安喜樂并不是上天的賞賜,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堅持乃至犧牲換來的'。
袁隆平爺爺經歷過戰爭年代,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所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他畢生所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做到了,他研究出雜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產量,讓更多的人吃飽了!
我未曾了解過他的生平,但也能夠知道他為祖國做出了多大的貢獻,為人民帶了怎么樣的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勛寫在大地上,把幸福的種子撒在每一個人的心上。
有人說,他沒走,他只是帶著種子去了遠方。有人說,他進入了一個夢鄉,那里的稻穗比高粱還高,穗粒比花生還大。風輕輕吹過,他戴著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他走了,他又沒走,他永遠都在!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八
2021年5月22日的上午,微博發生了一件大事,營銷號發文稱袁老已去世,配圖是他的黑白照。
看到這些消息和網友緬懷袁老的評論,我極為震驚:怎么會呢?
中午九、十點鐘,營銷號被打假了。袁老的助理說,袁老仍在醫院治療,情況些許嚴重。那些無聊之人緊急撤回了造謠的新聞,做法顯得狼狽不堪。
一瞬間,我的心里不知是慶幸,還是厭惡。慶幸的是袁老去世是假的,袁老仍然還在;厭惡的是這些營銷號不辯事實真相就急于發文,生生地將活人寫成死人,不僅欺騙了大家,還令人心寒。袁老研究的雜交水稻不僅讓中國十四多億人口吃飽了飯,甚至為世界的糧食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沒想到臨了卻被那些為博取流量的人而利用。
下午13時07分,又有人發文宣稱袁老去世,享年91歲。我沒敢相信,覺得許是有人未注意到謠言已經被澄清。當各大官媒都發出消息,放上遺照,我還心存僥幸,希望是假的。
袁老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他創下奇跡的世界,他去了哪呢?他去到了一個美好的、沒有人挨餓的天堂。在那里,他依然躬身在水稻田里忙碌著。
那天,我認真地將所有米飯都吃完了。
我覺得袁老肯定在旁邊看著我,目光澄澈而又慈祥,當我將吃干凈了的碗放在桌上,我似乎看到袁老在笑,笑得很欣慰,然后他揮著他那雙映有稻穗的金色翅膀一點一點飛遠了。
文檔為doc格式。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九
說起袁隆平爺爺,老百姓對他最熟悉不過了,是他研究出雜交水稻,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家的溫飽問題,為老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在昨天上午也就是五月二十二號上午十點零七分,袁隆平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他的離去不但是我們整個中國的一大損失,更是這個世界的損失,我的心情難以平靜,因為我們現在能吃上米飯,完完全全就是靠袁隆平爺爺的,要不然我們現在連填飽肚子都不知道是不是問題。我和家人都很崇拜他,爸爸也給我講了他的偉大事跡,各個網站也發出袁隆平爺爺生前很多感人的故事,我才真正的對袁隆平爺爺有所了解。
袁隆平爺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等,袁隆平爺爺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絕對不是“一顆種子”那么簡單的事情。
袁隆平,雖然并不是雜交水稻最早的創造者,但是他普及了雜交水稻,將雜交水稻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袁隆平首先提出“要想利用水稻雜交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而這個理論是對傳統遺傳學理論的挑戰,等于否定了水稻這類雌雄共體,自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的傳統觀點。這種“否定”在實踐中獲得了成功,而且效果很好,所以基本全盤否定了傳統水稻育種理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應該都聽過吧。意思就是我們不能浪費糧食。能有的吃已經很不錯了,袁隆平爺爺用大半輩子的精力發明出了雜交水稻也拯救了我爺爺當代的那些人。
也才有我爸爸那代人,也才有我們這代人。現在的人都喜歡那些鋼鐵俠呀,蜘蛛俠呀,但是我覺得袁隆平爺爺才是我們真正的英雄。雖然我這三言兩語,并表達不了袁隆平爺爺的偉大,但我就用一句話就可以表達出來。“中國人的一口飯,袁隆平爺爺的一輩子。”
我在此緬懷和感恩袁隆平爺爺,請大家珍惜我們現在的糧食,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十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輕鴻毛。”205月22日“共如國勛章”獲得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這樣重如泰山的人物永遠地離我們而去。長沙市全體市民為他送,全國人民都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惦念他。
袁隆平爺爺1930年9月7日年出生于北京,江西德發縣人。1949年,袁爺爺各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南農學院,學習農作物專業。1953年,23歲的袁爺爺被分為湖南懷化一所農校當老師。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重的糧食饑荒,袁爺爺目睹了嚴重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心睡覺。只有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如識,盡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斤的水稻新品種,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解決饑餓。他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十汗水十靈感十機遇二成功。他確信,雜交水稻能增產。可是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因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難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雜交。袁爺爺知難而進,他邁開雙腿,走進水的莽莽綠蔭,去尋找這從未見過,而且中外賢料沒有見過報道的'水稻雄性株,“功夫不怕有心人”,終于在第14天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藥不開裂,性伏奇特的品種。袁爺爺欣喜若狂。經過反復討論與實踐,種植雜交水稻增產1000億公斤以上,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
袁爺爺一生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現在變成天上的星星照耀著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祖國做貢獻。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十一
一片土地,一把稻米。一片顆粒無收的土地,哭聲直上千云霄。一把稻米,那會是幾十人,乃至百余人的生命。“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一片土地,1100公斤。夏日的風吹過稻田,小小的稻苗隨風擺動,似乎是一片夏日的悠閑。可小小的稻苗永遠也不會知道,一位老人不再會開著小車在田間,小心地培育它們。
小苗們會努力長的很高,長的很大,要像高粱一樣高,穗子要像笤帚那么長,結出的稻米要像花生米一樣大……不會再有人為饑餓所迫,因為“我的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我們害怕偉人的離去,我們害怕后來的人們不記得他們,害怕他們真的變成課本上的一行文字。最可怕的事情,是遺忘。我們害怕他們只知道假大空的概念和意義,不知道他們真正的付出了多少,真正的為什么值得我們記住。我們真的不會忘記。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粥一飯思來之不易!
昨天,就在昨天,一則消息讓天下人默哀。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于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當媽媽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很傷心,因為是袁隆平爺爺讓全國14億人吃飽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這是袁爺爺畢生的追求。袁爺爺還說過“糧食可以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感謝您為中國人能把飯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中而做出的巨大貢獻。感謝有您!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我們能吃到香噴噴的米飯,是袁爺爺辛苦努力奮斗一生所得。我們更應該乖乖吃飯,珍惜每一粒糧食。我們要永遠記住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袁爺爺您辛苦了!您在天堂好好休息!一路走好!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十二
5月22號下午1點7分,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去往了天堂。一次老師讓我們學習了關于袁隆平爺爺的課件。
看到課件之前我本以為他只是一個研究出了雜交水稻的老爺爺而已,直到看完我才明白:他不僅發明了雜交水稻,還養活了中國的14億人口,甚至更多。
到這里你們肯定以為她的一生只注重于研究雜交水稻,其實在生活中,袁爺爺也是一位開朗的人呢!他甚至還會打排球游泳。很不可思議對吧!國外也有多數人對于袁隆平的發明而震驚,甚至一一請求袁隆平為他們進行講座,有的連貨幣上也印上了谷穗的樣子。
剛開始我以為這很容易不就是種一些水稻嗎?這有什么難的?可當我看完,才發現不只是種水稻這么簡單:這需要人們極有限度的耐心和,極強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唉!
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對啊不吃苦怎么會有成就呢?難道這就是袁爺爺成功的秘籍嗎?在經過袁隆平爺爺的無數次熏陶下,這位小哥終于成為了他的得意弟子!
我為他們高興,也為中國人能吃得了飯高興啊!從今天起我們不浪費糧食,不浪費每一粒米。要知道這些珍貴的糧食可是由一個老人家半輩子的心血換來的呀!聽袁隆平爺爺的中國人要端牢自己的飯碗!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十三
5月22日1:07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是的這位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的偉大科學家永遠的離開我們了,今天就讓我來說說袁隆平爺爺生前的事情吧。
說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為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為大公之位,可他卻謙虛的說道:“人民科學家我談不上,我只能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說是什么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他希望“禾下乘涼夢”夢想成真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谷像花生米一樣大,然后他和他的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愛提問,好自由的城市學生自立農家耕農業,5月10日在隴南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袁隆平爺爺說:“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健康,精神,感情都需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因此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體現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只有這樣才配當一個科研工作者,也才能當好一個科研工作者。”
1943年袁隆平轉學到博學中學期間吃的是雜糧飯,點的是桐油燈,一兩個星期才打一次“牙祭”,但學習還是很有規律的,每天早上6:00起,養成了他干凈利落遵守時間的作風。
1947年湖北省舉行游泳比賽,袁隆平爺爺因為個頭小沒被選上,他很不服氣,就跟上了別人的自行車進了賽場,體育老師發現后勉強讓他上去,沒想到竟獲得了漢口賽區男子100米和400米第1名,其它人都落選了。還有很多很多他堅持不懈,努力向上的事跡,百折不撓,勇于博擊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
袁隆平爺爺我們會永遠記著你,記著您的豐功偉績,記著您對祖國的貢獻,向您學習為祖國做貢獻。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十四
所謂“人以食為天”,如果想要生存就離不開糧食,保證糧食的供給是每個國家的基本國策。但問題是,中國是一個耕地面積小,但人口又眾多的國家,如何能夠保證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糧食呢?有個人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協和醫院。他于1953年8月畢業于西南農學系,開始了自己研究農業的生涯。他在農業學校任教期間,發現了一株特殊形狀的水稻,他利用水稻測試,發現這株水稻相比于一般水稻來說有不同的性質,是所謂的“天然雜交水稻”。這也是他人生中一個重大發現,在發現“天然雜交水稻”后,袁隆平便全身心投入到雜交水稻的研究,在他的努力下,全中國水稻增產20%,使得中國成為全世界的農業大國。
可能大家對農業方面并沒有什么概念,可我要告訴你的是,農業是每個國家最重要,最根本的保障。自古以來,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就意味著國富民強,天下太平。而每次的皇朝更迭,一般都是天災人禍導致糧食緊缺,人民吃不飽飯才開始造反。農業與國家的國運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可見它的重要性。袁隆平就是通過雜交水稻的研究,使得中國以世界5%的耕地養活了20%的人口,創造了一個全球的神話,加速了中國現代化的腳步。
袁隆平院士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今天他雖然走了,但他科技興國,不斷奮斗的精神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十五
袁隆平爺爺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當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饑荒,一個個蠟黃臉色的人倒下,經歷著饑荒的痛苦。袁隆平見此情形,下定決心要讓中國人都可以吃飽肚子。他與團隊幾十年如一日地研究雜交水稻,在那時,很多科學家都認為雜交水稻沒有優勢,但是袁隆平爺爺卻堅信著可以成功。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在水稻的莽莽綠海中腳踩爛泥,彎腰駝背一穗一穗地觀察尋找,又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他沒有氣餒,終于,隨著一顆種子落入沃田中,他成功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九七三年的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他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的成功。
一位耄耋老人,不在家中安度晚年,而是堅持下田,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就是“不在實驗田,就是在實驗田的路上”,為了人民吃得飽,這樣一位勤勤懇懇,孜孜不倦的老者怎能不讓人敬佩?這一路艱辛地走來,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為世界帶來了福音,也獲得無數的榮譽,但他淡泊名利,把專利無私地貢獻給國家,他一心為民,熱愛祖國,是我們青年人學習的榜樣。
愿所有人都銘記這個一生只為消除饑荒的偉大中國人——袁隆平爺爺,讓我們向這顆偉大的種子致敬!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十六
在205月22日13時07分,一個看似平常日子時間,卻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平常事情——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1歲。
“永不滿足,永遠不躺在過去功勞簿上。讓中國人端穩中國碗,讓中國碗裝滿中國糧。”這是袁老至死堅持信念。想當年,當袁老發現了第一顆雜交水稻時,當他公布這件事時,是那么多人不信任不理解。只有袁老他兩位學子依舊堅持在崗位上。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當時堅持,可能就不會有我們現在衣食無憂健康幸福生活。
正是那一顆雜交水稻喂飽了全中國人民,也喂飽了多少國家。像美國,日本當時那些科技發達國家,早就開始了研究水稻工作,他們向里面砸進了多少錢,卻依然沒有好成果。但是當袁隆平爺爺向世界向國際發出這一發現時全世界人民都震動了。美國還輕蔑說“我們做不到事,區區一個中國鄉村教師卻能做到?”但是事實卻讓他們打臉,正是袁爺爺發現那一粒種子喂飽了我們所有人。
我們現在還不能向袁爺爺那樣,為雜交水稻,為國家做貢獻。但是我們現在能做事,珍惜每一粒糧食,實行光盤行動。不讓遠在天界袁爺爺心寒。
袁老,走好!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十七
袁隆平爺爺——雜交水稻之父,于15月22日13時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爺爺,看到您逝世的消息,我心里一陣哽咽,哭也哭不出來,有種莫名的難受。雖然我對您不太能夠了解,但一想到您以一己之力讓中國人填飽了肚子,讓全世界減了少了饑餓。我就心生敬畏。您太偉大了,我向您致敬!
看了新聞才知道一直到今年年初您還帶著團隊在海南三亞發展科研,您和團隊一直在刷新水稻產量記錄。第一次覺得名人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像一顆星星,即使滑落,也有長長的蹤跡。但是袁爺爺,我堅信,以您命名的星星一直掛在天上,一直閃爍著亮眼的光芒。
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看到全國上下都在為您送行,為您致哀。您的恩情重于泰山,值得我們永遠悼念,銘記在心。
一片土地,一把稻米。一片顆粒無收的土地,哭聲直上千云霄。一把稻米,還怕農民沒有飯吃?“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十八
就在5月22日的下午在湖南長沙發生了一件令人無法描述的事情——袁隆平爺爺走了,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走了,他永遠的離開了這一個美麗而奇妙的世界。
因為袁隆平爺爺曾經餓過肚子,他為了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農業部在立下中國超級稻計劃。當時是五個進程,700公斤畝產、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袁隆平爺爺所在的團隊都順利實現了,他們現在向每畝1200公斤沖刺。袁隆平爺爺曾經說:“希望就能實現每公頃18噸,向新中國70周年獻禮。估計10月中旬就能夠收獲,現在長勢非常好。如果沒有特大自然災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實現。”
臧克家有一首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當然,袁隆平爺爺只是表面上走了,但他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坎兒里,他永遠活在全世界人的心里。世界那么大,沒有人會不記得他。
袁隆平爺爺曾經說過:我有兩個夢想,一個禾下乘涼夢,還有雜交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爺爺希望水稻可以長得像高粱那么高,希望米粒可以像花生那么大,同樣還希望水稻可以覆蓋全球,讓全世界的人都遠離饑餓。
袁隆平爺爺把舊果實帶走了,可他卻把新的果實就給了新時代的人。真是應了那句話:我們中國飯碗要牢牢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十九
偶像,是什么?是那種在舞臺上表演的人,還是電影里演繹的傳奇人物?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而我的偶像,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拯救了千萬中國人民的生命,讓中國人都過上了幸福生活。
他的臉頰因為長時間的勞動而布滿了皺紋,像那長時間缺水而龜裂的大地;他的眼睛永遠都是那么的明亮;臉上的笑容也像天上的月亮一樣美麗。約在20世紀70年代,他與眾多科學家一起研究新型水稻,解決中國的饑荒問題,他常年穿梭在田地里,對待這些研究出來的水稻,像寶貝一樣寸步不離,可是每一次的實驗結果總是不盡人意。
每一個夜晚,當村子里陷入了寂靜,天上的月亮也閉上了眼睛。他的屋子里卻永遠都是亮著的,就像那路邊的燈一樣,有時候他連軸轉做研究,連飯也顧不上吃。他把國家頒發給他的工資和獎金都投入到了實驗中,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辛勤勞作,有一次在路邊,他發現有一株水稻的產量是其他的'20倍,他欣喜若狂,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手舞足蹈。他將這株水稻帶回去仔細研究。在他的努力之下,實驗獲得了重大突破,他發現,這種水稻產量多,結出來的果實也比一般的要大,很快便在全國推廣開來,解決了糧食不足的問題。
生活中,他雖然不拘小節,卻對實驗中的每一處細節都精益求精。有時候實驗里的一處差錯就要抱著腦袋思考半天,直到想出來為止,這種鍥而不舍、迎難而上的精神正是我們要學習并且傳承發揚的。我們國家正因為有他這種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人才會強大。而就在前不久,他新研制的海水稻也種植成功,馬上便會向全國推廣開來。他說過,他的夢想就是讓全國人民都吃上飽飯,現在夢想也已經實現了,還為世界農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種人正是我們要去追捧的。他就是袁隆平,被世界公認的雜交水稻之父!
我的偶像袁隆平(優質20篇)篇二十
5月22日13時07分,華夏大地萬戶千家傳來米飯的香氣,袁老堅持著,等到孩子們將手中香噴噴米飯安心吃完,才悄然離去。
媽媽說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饑餓和貧困是中國的集體記憶,是袁老把自己當做一粒種子,在華夏大地生根,發芽。他一人研究水稻,足夠讓數億萬人民吃飽飯。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大半輩子都與水稻打交道的袁老,一直在為中國人吃飯而奮斗著。為民謀生計,袁老無愧俠之大者、國之仁士。當今中國,雖然消除了絕對貧困,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大步邁進,但仍面臨著不少挑戰和困難。
袁老有兩個夢:“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兩個多么宏大的設想,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又是個什么樣的概念?這是世界上至今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峰,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著中國專家迎戰世界糧食問題的一個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這條道路雖然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點,出了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他心里高興,吃點苦沒關系。
陽光熾熱土地溫暖。90歲高齡的袁隆平依舊在埋頭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奮斗十年讓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種上我們的雜交水稻。
請允許我再說一聲,袁爺爺,一路走好,我們定當銘記您的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