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大班測量大樹活動教案設計篇一
1、能夠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3、同伴之間能相互合作,大膽的交流。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黑板、摸箱、標記
1、導入:將幼兒分成五組,進行跑步比賽。
師:你們知道剛才跑了有多遠?有什么辦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測量要求:這里有許多材料,每組商量一下選一種材料進行測量,并將測量的工具和結果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3、幼兒第一次嘗試測量,教師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并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4、請測量方法正誤的兩組幼兒分別演示,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精確。老師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是第二次測量的開始,依次接著量)。如幼兒測量的都正確,也請一位幼兒示范,教師加以解釋。
5、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進行第二次測量驗證第一次的測量結果。
6、請每組推選一位幼兒介紹本組的測量結果。
7、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因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長、有的短,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越多。
8、游戲:找寶藏。第三次嘗試測量。
幼兒從摸箱里摸出一張畫有寶藏地點的標記圖,根據圖進行測量,找到寶藏。
幼兒對與數的概念理解難掌握,測量的意義難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加上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動手來尋求答案,讓幼兒真正了解測量的樂趣。這一活動幼兒比較興趣參與活動,但是測量結果的記錄有所欠佳。雖然幼兒樂與參與了活動,但是實踐過程操作能力還不夠強。在以后的數學教學中,應該多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大班測量大樹活動教案設計篇二
1、喜歡參與測量活動,樂意運用自然測量的知識來解決所碰到的問題。
2、自主選擇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
3、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精神,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1、長短不一的測量工具、粉筆
2、故事圖片
3、記錄紙、筆
(一)創設問題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問題:藍貓和淘氣的爭論如何測量小汽車的車頂長度?
幼兒討論
(二)幼兒嘗試活動
幼兒自選工具測量某一物體
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測量的結果,并與同伴對比,有什么發現?
(三)討論
1、比較測量的結果
引導幼兒尋找測量結果與工具的關系
2、討論測量的方法
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
3、小結:使用測量工具的長短不一樣,那么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四)幼兒自主測量
1、提出測量的要求:選擇一種工具,量時找準起點,用筆畫個記號,沿邊線測量,首位相連。
2、幼兒操作。
3、討論與總結:
(1)你用什么工具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誰也是用這個工具的?結果一樣嗎?
(3)你還測了什么?結果怎樣?有人測的和他一樣嗎?你的結果呢?
(五)延伸活動
1、討論:還有什么也可以當測量的工具?
2、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也可以當測量工具?
3、幼兒游戲:跳遠
大班測量大樹活動教案設計篇三
1、樂意用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體驗測量在生活的應用。
2、在探索比較中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及判斷能力。
4、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驗。
2、長短不一的學具如:尺子、繩子、小棒、積塑、紙條等;筆、測量記錄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動場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一、組織幼兒參觀《白雪公主》故事場景,設置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測量興趣。
二、幼兒嘗試解決問題——量地磚,探索正確測量的方法。
2、幼兒嘗試用相同的工具測量。
3、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的結果,探討發現測量的正確方法。
討論:選擇相同的工具測量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方法: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用筆(拇指)畫個記號,首尾相連。
三、幼兒嘗試解決問題——量床,探索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寬度和長度?
2、教師介紹測量記錄表。
3、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測量。
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記錄。
4、引導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并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積累測量經驗。
討論:量相同的位置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小;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四、活動延伸:引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2—3種測量工具給周圍生活中的物品測量,積累測量經驗。
大班測量大樹活動教案設計篇四
1.通過室內、室外測量活動,鞏固所學的面積概念和測量方法;
2.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估計能力和互助合作學習精神;
4.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進行熱愛學校、保護校園環境的思想教育。
引導學生提出:在教室里測量“地面的長、寬和面積”、“課桌面的長、寬和面積”、“黑板的長、寬和面積”、“窗戶的長、寬和面積”以及“操場的長、寬和面積”等。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1.小組測量
要求每個小組自主選擇兩個項目進行測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2.教師參與活動和引導
學生在實際測量時,教師要參與每個小組的活動并適當進行一些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可能會有些疑問,如當學生提出黑板的長和寬不夠量整分米時該怎么辦?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量到最后不夠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滿5厘米的,分米數加1,不滿5厘米的舍去。
3.填好下表(每個小組完成兩項)
4.組織交流討論
(1)在實際測量時,你是怎樣選擇計量單位的,為什么?你如何選擇起點和終點?
(2)如果給教室的地板鋪上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瓷磚,大約需要多少塊?
室內活動后,教師組織學生到教室外去參加實際測量活動,以培養實踐能力和發展空間觀念。各小組按規定的測量順序到達測量地點,兩人測量,一個報數據,一個記錄。
1.小組活動
活動二:選擇100米以內的一段距離,先目測,再步測,然后用工具測量。最后比較目測和步測的結果與實際用工具測量的結果各相差多少。
活動三:用步測量出操場或一塊長方形地的長和寬,并求出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2.組織交流討論
用目測、步測和工具測量距離時,應注意什么?哪一種方法更準確?
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小組自評、組間互評,然后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綜合評價和小結,以激發學生的實踐探索熱情,讓學生體驗到實踐活動成功的喜悅。
每小組寫一份本次實踐活動報告,包括測量項目、測量方法、測量數據和測量結果比較、分析等。
大班測量大樹活動教案設計篇五
1、初步學習利用自然物,對物體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2、大膽的用語言表述測量的結果,體驗合作測量帶來的愉悅。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掌握對物體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能與同伴合作進行測量活動
不同長度的積木、吸管、書本、紙條等材料若干,記錄表、白板筆若干,課件
一、故事情景導入,引出主題
師:在《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中,瀘定橋被敵軍炸毀了,我軍在作戰路線中需要通過瀘定橋去攻打敵軍,所以紅軍叔叔們決定修復瀘定橋。
提問:紅軍叔叔交給小小兵們一個任務,幫他們一起修橋梁。
二、“作戰路線有多長?”幼兒嘗試測量
(一)鼓勵幼兒用自然物(如長度相同的紙條、布袋等)進行直線距離的測量。
1、請幼兒觀察測量材料,嘗試用一種測量材料;
2、幼兒嘗試測量,教師觀察;
3、鼓勵別幼兒分享自己的測量方法及結果,引導幼兒發現測量中的問題。
(二)教師向幼兒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1、觀看課件,了解測量的.要領:頂端要對齊,末尾做標記,首尾要相接,結果要記錄;
2、教師小結及介紹測量方法和測量統計表的使用方法。
(三)幼兒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再次測量,討論交流并小結
1、讓幼兒明確測量的要求及規則;
2、幼兒嘗試操作進行測量;
3、幼兒交流討論測量的結果;
4、教師做小結。
三、游戲“橋梁有多長”感知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3、交流討論測量結果,引導幼兒感知發現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間的關系;
4、教師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多
四、結束部分
教師提出帶領幼兒一起去戶外幫紅軍叔叔測量鋪橋工具,活動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