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中元宵節字高中元宵節字篇一
月圓之夜合家歡,萬物復蘇始于元。
孩童皆喜元宵夜,故人眾盼此刻聚。
張燈結彩家家樂,喜慶團圓年年有。
傳統習俗綿不絕,元宵佳節聲不息。
——題詩
中國傳統節日繁多,而我們身為中國人對此卻是一知半解。用明星劉德華在某廣告中對香港服務行業的一句話:今時今日這種態度是不行的。
我在這么多傳統節日里,唯獨喜歡“它”。就如東晉宋初時期“田園詩人”陶淵明獨愛菊花一樣,引用《愛蓮說》里的詩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每種喜歡都是有一個必要理由的,而我喜歡“它”,是因為一種人月兩團圓的幸福感。“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在漢族古俗中,“它”﹑盂蘭盆節﹑水官節合稱三元,都是非常傳統重要的節日;“它”有三寶: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
“它”就是我最鐘愛的元宵節了。或許會有人問我,我對元宵節的了解又能有多少?其實我覺得答案不是一知半解,也不是一板一眼文縐縐的,而是我真實感受出來的元宵節。
我眼中的吃元宵:曾經聽長輩們說過自己親手做的元宵會更好吃,所以從小就是吃貨的我,寧愿拋棄出面與小伙伴玩的機會,都硬要乖乖在家學做元宵。晚上吃到自己親手做的元宵時,的確是覺得好像比媽媽阿姨她們做得更好吃,當時還樂呵呵地認為自己有做廚師的天賦。
我眼中的賞花燈:書上常說古代的元宵節,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走在街頭仿佛有種依然是早晨的光明。上至皇家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會去賞花燈,只是區別在于皇家貴族是豪華奢靡,而平民百姓則是樸實繁華,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普天同慶。在現代,不太可能會有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這一場景,不過有“花燈會”就不愁熱鬧這問題了。每年在吃過湯圓后,一家子就直奔花燈會去,各式各樣的花燈簡直使人眼花繚亂,而且還可以現場自己diy花燈,在賞花燈的同時,還會有一些特色表演來調劑氣氛,花燈會無疑是一場“視覺的享受”。
我眼中的猜燈謎:看花燈當然少不了猜燈謎,我覺得在古代最重要就是這環節,因為才子佳人可以在此刻突顯自己的才情,然后遇到自己的知己伯樂。小時候去猜燈謎,是因為有獎品拿,所以總會纏著家人去猜燈謎贏取一些小玩意。而長大后去猜燈謎,除了想挑戰自己的知識量,更多的是體會過去,仿佛能從猜燈謎中穿越到古代,充當一回才子佳人。
我是元宵節的“狂熱粉絲”,狂熱到可以有自己的見解,所以我對元宵節的了解不會僅限于此。
有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話“無雞不成宴”,每逢元宵節這天家里人都會大肆鋪張,明明一桌子上沒多少親戚,卻硬是要求在餐桌上加多一味關于雞的菜,還很有理地說“無雞不歡”。小時候不懂,大人們點什么菜就吃什么,反正又不用我操心。可長大后就不同了,每次飽餐后看到餐桌上依然還剩著不少菜,最浪費的是那強調無數遍的“雞”居然原封不動,都有種被螞蟻啃骨頭的感覺,渾身不舒服。
剛才提到的“花燈會”,它除了最大的特色是賞花燈之外,還有就是在花燈會上有各種各樣的小吃,說到小吃當然少不了一次性的塑料包裝盒和竹簽之類的。基本上花燈會過后第二天會產生一種垃圾堆積成山的現象,而這些垃圾大部分是使用過后的一次性塑料物品。
或許大家每次過年都不曾發現這些小細節,但是生活中往往都是細節決定一切。環保口號中最耳熟能詳的,莫過于是“地球是我家,大家愛護它”。任何事物都是雙向性的,我眼中的元宵節是喜慶的,也是浪費的。或許我們的作風能使節日過得更加多樣性,但是同時我們也浪費了不少資源。我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不能把這種陋習當成傳統文化一樣傳承下去,不能因為一時慷慨造成日后資源短缺問題,嘗試合理消費,以不浪費為標準,這樣會使過節變得更美好與輕松。
高中元宵節字高中元宵節字篇二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20xx多年前在西汗就存在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漢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就是元宵節)。該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地區到全國各地的發展過程。大家知道了么?這就是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古代最多有四五天,現在只有一天是元宵節了。至清代,又增加了猜燈謎、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其中最大的習俗就是猜燈謎。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游戲。
記得有一年,又過元宵節了,我們都去了奶奶家,奶奶家可熱鬧了,姑姑,姑父二媽,二伯全來了,都是回家來過節的。晚飯時奶奶下了許多元宵,尤其是我最愛吃的豆沙餡,我大口大口的吃了好多,姑姑還說我是個大胃王呢。吃完了元宵,我們全家人一起去了溪水公園散步,路上遇見了許多人,爸爸說:“他們都是趕著回家吃元宵的。”不一會,我們就走到了溪水公園的亭子上,從亭子上看戲水公園的景色非常好看,半圓的月亮像一座小船,十分美麗。
元宵節是非常好的節日,在我的心中感覺它比過年還要有趣。在那一天,人人的家里都能燈火通明,人人都能吃上美味的元宵,而且還能看花燈猜燈謎做游戲,是過年時節玩的最歡暢的節日。
高中元宵節字高中元宵節字篇三
滿月象征著團圓、美滿。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自然被這個一心祈求平安的小縣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里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游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里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于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南漳不是個富裕的小城,沒有太多的財力來舉辦燈會。可這并不影響家鄉人賞燈的情趣。小巷里,小販擺弄著各式各樣的花燈,牢牢拽著媽媽衣角的孩子睜大眼睛望著花花綠綠的閃光物,央求著。大人無奈地望著孩子,掏出錢交給滿臉笑容的小販。孩子得了心愛的玩具,高興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這些,我都會想起自己那如夢般干凈淳樸的童年——
提著哥哥的舊燈籠,在家里各個角落晃悠,唱著奶奶教的童謠:
“照啥子啊?照蟲蠅兒螞蟻。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
高中元宵節字高中元宵節字篇四
在今年的元宵佳節里,我非常榮幸地來到了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銀河劇場》欄目組,參加了元宵佳節大聯歡活動,并記錄下了那美好的瞬間,照片上的我正和幾個同學比賽包湯圓呢!
參加這次活動是學校組織的,老師選中我的時候,我的心里非常高興。準備拍節目的前幾天,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還特意購買了一件漂亮的黃毛衣吶。
參加活動那天,我很早就起床做好了準備,盼望著能早一點兒來到電視臺,因為原來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次可以身臨其境,真實地感受電視臺的環境,并可以親眼見到原來只是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主持人,我真是太高興了。
終于來到了中央電視臺的大門口,啊,太雄偉了,高高的大樓一眼望不到頂,仿佛直入云霄。沿著階梯我們進入了演播大廳,演播大廳里燈光明亮,布置得非常漂亮,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我一眼就看到了主持人。
然后,主持人把本場的嘉賓請了出來,嘉賓是一位魔術師,他給我們變了一個魔術,他在我們中間用小勺在空中一撈,小勺里就變出了一個白色的乒乓球,好像是一個湯圓。
主持人又和我們玩了一個小游戲,內容就是比賽包湯圓。我們請到了一個酒樓的面點師,告訴我們怎樣包湯圓和包湯圓的要領。比賽正式開始,規則是誰先包好六個沒漏餡的湯圓,誰就贏了,參賽的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的行動起來,當然我也不例外,我馬上拿起面團和餡料,包了起來。
可是,我是第一次包湯圓,好多都露出了餡,我剛包好三個,一個同學就都包好了,面點師給了他一朵用面做成的紅花,給剩下參賽的同學每人一只用面做的小雞,小雞可愛極了,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樣。
雖然我沒得第一,但我還是很快樂的,因為終于知道了湯圓是怎樣包出來的了,最后,我們吃著美味的湯圓,心里甜滋滋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當我看到這張照片,我都非常快樂。
高中元宵節字高中元宵節字篇五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俗稱小年,在這一天家家張燈結彩共慶佳節。
元宵節與春節一樣重要。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每年的元宵節都是值得回憶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
元宵節幾乎是人們的休息日。一家人聚在一起聊聊天看看電視劇,玩玩小游戲,多么溫馨呀!如果老天爺開心的話,下起一場小雪,那么就完美了。
頑皮的小孩子們已經忍不住誘惑,沒有等待天黑的到來就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煙火給放完了。雖然沒有了,但卻也很快樂。元宵節雖短暫,但珍貴。我們要好好的與家人一起度過這有意義的一天。
夜幕降臨,家家的紅燈籠都亮了起來。每家每戶都吃著美味的湯圓,喜滋滋的觀看煙火。小孩子們當然也沒有閑著,拿著各自的燈籠互相玩耍,一起交流。玩累了,洗洗睡了,進入美好的夢鄉。
元宵節就這樣伴著湯圓的味道,煙火的璀璨消失了,但我相信一年后它一定會回來的。
高中元宵節字高中元宵節字篇六
在元宵節,有些人吃湯圓,有些人元宵看文藝節目,還有些人元宵放鞭炮,而我元宵回老家梅縣看燒“火龍”。
元宵晚上,我和表姐表哥去一個山上看燒“火龍”。路上,可多人啦!簡直車水馬龍,非常擁擠,男女老少都是趕去看燒“火龍”的。你瞧,仰望漆黑的天空,上面掛著一輪皎潔的明月,可能連月亮姐姐也想出來湊熱鬧吧!一個個孔明燈徐徐升起,猶如一顆顆金光閃閃的星星,將夜空裝點得閃閃爍爍。
我們來到山坡上找個好位置坐了下來。終于開始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首先是一條碩大的巨“龍”清楚地映入眼里,“龍”身上圍繞著螺旋形金粉煙花,真是活靈活現啊!“龍”的眼睛甚至會閃耀,火眼金精,太威武了,把中國人氣魄雄偉的品質展示得淋漓盡致。如果你仔細觀察一定發現舞龍的人全沒穿上衣的,這為什么呢?原來燒龍時,火花會掉在舞龍人身上起水泡,誰的水泡最多,表示誰今年的運氣最好,攢的錢最多。
哇,引龍的領頭人,居然高舉幾串紅燈籠,這燈籠一串串似的,像似一串串的冰糖葫蘆,非常特別!高舉著的蝦兵蟹將也出來啦!件件引龍的工具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格外有趣。除了燒“火龍”以外,還有燒“鯉魚”、“孔雀”……,造型也挺精致美麗。
接著“噼哩拍啦”的響聲傳到我的耳邊,原來“龍”的身上發出了許多束煙花打向半空,美輪美奐,霎時間,夜空中百花齊放:有的像火紅的英雄花、有的像黃澄澄的菊花、還有的像粉紅的荷花……在這璨燦之夜,一邊放煙花,一邊燒火龍,你看!龍的全身像灑上的金燦燦的金粉,奪目生輝。
這時人聲鼎沸,歡喊聲此起彼伏,小孩子活蹦亂跳,老人看得眉開眼笑,整個場面蕩漾著喜氣洋洋的氣氛,令人目不轉眼。
當最后一束煙花在夜空中綻放時,天空已經煙霧彌漫了,此時此刻,我的心情還無法平靜下來,眼前出現剛才那一幕幕精彩的“畫面”……今年元宵讓我十分難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