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的傳統節日三年級篇一
春節快要到了,我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來了這一天。
過年前,我們早早地回到老家。爸爸媽媽一到家,二話不說,一骨碌跑到樓上,開啟“大掃除大作戰”。我和弟弟便在門口放起了鞭炮。爺爺奶奶準備了非常多材料,做起了同安的特色:五香條,同安封肉……我爺爺奶奶做的封肉在村里可是相當有名的哦!一聞到那個味道,可是會流口水的。
今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寫春聯了。這天,我拿起爺爺珍藏的文房四寶,三下五除二把它們擺得整整齊齊。鋪好紙后,我開始一本正經地在紙上寫了個“福”字,可就連我也認不出我寫的“甲骨文”了。這時,爺爺來了,爺爺一看我寫春聯,便滔滔不絕地講起寫毛筆字的要點:拿筆要準確,筆劃粗細的掌握,姿勢要正確等等。我聽完爺爺的教導,就在紙上寫了一副對聯“新春納福鵲登梅,吉日生財豬拱門“。爺爺馬上給我豎起大拇指,說我進步很大,我聽了心里喜滋滋的。因為今年是豬年,我又寫了一副:豬拱門如意,雞鳴歲吉祥,表達了我對豬年的歡迎。
除夕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去貼春聯,就連曾爺爺曾奶奶的房子也因為貼上了春聯,而變得喜氣洋洋,煥然一新。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們吃著年夜飯,有聲有笑。度過了歡樂的除夕夜。
中國的傳統節日三年級篇二
十二月底,九峰公園的大門掛上了一排排的紅燈籠,馬路兩邊的樹木上也掛上了紅燈籠,我們的小區門口還掛上了一條橫幅,上面寫著“歡度春節”。
快過年了,人們開始備年貨,吃的、用的、送禮的…也有很多人準備大掃除,他們把家里的窗簾被子全拆下來洗,床頭柜窗戶都擦得一塵不染。到了年三十,人們紛紛在家門口貼對聯,掛燈籠,還有一些心靈手巧的人會剪一些窗花貼在窗戶上,別提有多好看了。
年夜飯,那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頓飯了,桌子上擺滿豐盛的菜肴,有魚,有蝦,有肉,有蟹,有什么好菜都往桌子上擺,還有長輩親自包的肉粽、豆粽、蜜棗粽…大家相聚一堂,歡樂連連。
吃完年夜飯,大家準會把電視打開,等待著8點的春節聯歡晚會。
窗外,一陣陣鞭炮聲響起,它們沖向天空,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重重疊疊,又猶如一個個降落傘,落向地面。那夜空,錦繡團團,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大年初一,孩子們會穿上新衣服,給長輩拜年。通常拜年對孩子來說都是特別開心的,因為那時,長輩們會紛紛給孩子壓歲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孩子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的。
春節,短暫又美好,在一片歡樂聲中過去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三年級篇三
在許多傳統節日里,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了。
今年的除夕夜,我們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年夜飯,其樂融融。飯桌上的菜可真豐富,有紅燒蹄膀,清蒸桂魚,糖醋小排,油爆蝦,還有又香又脆的海蜇頭……吃這個,夾那個,我只覺得筷子在我手中不停地揮動著,肚子也慢慢凸了出來。
酒足飯飽之后,爺爺奶奶紛紛給孩子們遞上了紅包。接過那紅通通的壓歲包,4歲的小弟弟開心地問奶奶:“奶奶,壓歲錢外面為什么要包一張紙?拆開來多麻煩啊!”奶奶摸著他的頭,笑嘻嘻地說:“從前有一只怪獸叫祟,它老是來害小孩,但它卻怕見著紅色,所以就用紅包來壓祟,后來就叫壓歲包。”“真是不可思議,發個紅包也有那么多講究。”聽了奶奶的話,我倆恍然大悟。這時,只聽一旁的妹妹興高采烈地說道:“過年真開心,不僅有這么多好吃的,有紅包拿,而且還可以放鞭炮和煙花呢!要是天天都過年才好呢!”她的話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
“砰……啪……”突然,屋外響起了鞭炮聲,我拉著弟弟妹妹的手直接往外奔!“姐姐,快看哪!”我連忙抬頭一看,一連串一連串的火花,接二連三地在天空炸開,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晝,不一會兒,它們又落下來,像下金花銀雨,使人眼花繚亂。望著空中絢麗的禮花,我覺得閃爍在空中的不僅是火花,更是象征著幸福生活的花。
那個除夕夜,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呵呵的。
中國的傳統節日三年級篇四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大家都知道是什么節日,沒錯,就是除夕。
記得每次除夕的一大早,就要放鞭炮,寓意開門紅。這不,本來還想睡覺的我就被這鞭炮聲“嘣”醒了。“砰啪!”我在也忍不住了,立刻站了起來,穿上衣服,拿起鞭炮就跑了出去。
我一出門,那炮聲便又響了起來,原來是我的`朋友們在比響呢?我也參加了這次比賽。可是,好事長不了,這不,媽媽又叫我回家幫忙去了,我只好不舍而去。
回到家,我才發現,原來是要貼窗花呀!當然,有了我的幫助,窗花很快就都貼完了。貼完后我才發現,原來窗花的樣式很多,有的像小魚、有的像百合花、有的像銅錢,我似乎是聞到了一股淡淡地清香,隨后就聽到媽媽喊我:“餃子好了,快來!”我一聽,飛快地跑到了餐桌前。
“哇!好香呀!”只見那雪白的餃子,我贊嘆不已。餃子的種類很多,有韭菜餡的、酸菜餡的、肉蛋餡的。但是,我最喜歡吃的還是三鮮餡的。想了又想:“那媽媽包的是什么餡的呢?不管了,先來一個吧。”我夾了一個餃子嘗了一口,真是我喜歡吃的三鮮餡!于是,我一連吃了好幾個,雖然飽了,但還是想吃。
在我的家里,每年吃完餃子我都會看春晚,而今年的春晚真是能讓人笑到合不上嘴,一家人在一起歡聲笑語,多幸福啊!而這次除夕在笑聲中過去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三年級篇五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著一首《元日》帶我們走進了春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過春節的時候。大家要貼對聯,放鞭炮、吃餃子、守歲穿新衣等習俗。
今天一早,我起床看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在忙著做飯、包餃子,當然我也沒閑著,我在和奶奶包餃子,因為是第一次包,還不會包,就看著奶奶包,過了一會兒,我想自己試一下,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把餃子皮托在手中,把餃子餡放入餃子皮,再捏好,不能讓餡流出來。我包了半天才包好,奶奶說:“你第一次包能包成這樣已經很不錯啦,”聽老奶奶的話我心里很高興,我和爸爸一起把洗了的硬幣包在餃子里,看誰能吃到幸運餃子。
到了中午開始吃餃子啦,爸爸吃一口看一下,吃一口看一下。我說:“爸爸,你的餃子里肯定不會有硬幣的,看我的!”說完,我就咬了一大口餃子,忽然我咬到一個硬東西,我吐了出來,“哇,是一個硬幣!”爸爸驚呼道,我一看真的是一個硬幣,“那么我以后肯定財源滾滾成為億萬大富翁啦!”大人們聽了我的話,哈哈大笑起來,
我度過了無聊的下午,到了晚飯時間,奶奶殺魚給我吃,還告訴我,魚是過年必做菜,但是不能吃完,因為年年有余。
吃完了晚飯,我們就下去放煙花,爸爸把火點燃,我和妹妹一起跳煙花舞,轉煙花圈,寫煙花字,高興的不得了!
八點之前我就在電視機前守候,春節聯歡晚會開始啦:有爆笑小品,優美的歌聲,有趣的魔術……
春節,好玩又有趣,我喜歡這個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三年級篇六
說到元宵節,大家的腦海里一定會浮現出這樣幾副畫面:一碗碗白白嫩嫩的湯圓讓人垂涎三尺;一盞盞明亮的燈籠;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
最讓我著迷的還是觀燈。觀燈這個風俗還有一段歷史故事。西漢,漢武帝是一位信佛的皇帝。他聽說寺廟在元宵節這一天應該點燈拜佛,觀佛舍利。于是,他命令在這一天寺廟和宮殿都要點燈拜佛,命令老百姓在這一天也要掛上紅燈籠。然后,這個佛教風俗慢慢地在民間盛行起來。
這次元宵節,我們一家一起去賞燈。啊!剛到那里,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樹梢上、柱子上、屋檐下到處都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燈籠,一眼望不到邊。
你瞧,這邊的大白兔啊,豎著兩只長長的大耳朵,警惕地盯著前方,好像發現了什么可疑的目標。你看,那兒的燈籠一律做成圓形,遠遠望去,像熟透了的蘋果,讓人們忍不住想咬上幾口。你再望望那邊的小猴,他用四肢緊緊地抱住一個粉紅色的大桃子足足與他的頭一般大。它不就是正在偷吃蟠桃的孫悟空嗎!這個大仙桃一定是他準備留給他的伙伴們吃的。他肯定是怕王母娘娘發現,要不為什么這么緊張呢?這里的燈籠成千上百、琳瑯滿目,有些完全形容不上來。我完全被這些精美的燈籠吸引住了。它們做工如此精巧,完全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一盞盞小小的燈籠凝聚了手藝人多少智慧與心血啊!
貝貝,快來看!媽媽的叫聲把我拉回了現實。我連忙加快腳步追了上去。原來,這兒有猜燈謎呀。我也拿了一個讀了起來孔雀收屏(打一三國人物),這可難不倒我,這個謎底是關羽。
就這樣,元宵節活動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三年級篇七
一年一度的春節今天就要拉開了序幕,早晨一醒來,就聽到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嘭啪的麻雷聲……感到非常的喜悅,心里有說不出來的興奮。
我迫不及待的穿好媽媽精心給我準備的新衣裳,拿好要放的炮,就急忙趕到樓下,噼里啪啦的就放了起來。正放的高興的時候,突然被媽媽叫去拜年,心里有一百個不愿意,但是也要去呀,唉。
進了奶奶家,我雙手一抱拳“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看著奶奶花白的頭發,臉上樂的比花還燦爛,我無比的快樂,奶奶給了我一個大大的紅包,為我的新年增加了新的展望和新的寄托!爸爸媽媽同時也給了我新年的禮物,愿我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樂、馬上成功!
我最盼望的就是除夕的夜晚了,好不容易熬到晚上,想睡也睡不著,就索性到樓下去看燈火通明的煙花。一朵朵煙花像一只只螢火蟲,在漆黑的夜空中像精靈一樣綻放,美麗無比。
除夕有“守歲”的習俗,我也不例外,我堅持在十二點就抵不過睡意的來襲,就昏昏沉沉的睡在了柔軟而又舒服的床上,與周公不約而同的遇了個正著。
我愛過年,我喜歡它的熱鬧與激情;團圓與友愛,它好像給我無盡的力量,讓我去著迷它,癡迷它,讓我們在新的一年里,有龍馬精神、馬到成功,馬年吉祥。
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我祝愿大家學業有成,馬上成功!
中國的傳統節日三年級篇八
我們中華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春節。
神話傳說,每當過年時有一個無惡不作的怪物叫“年”,每次都來破壞人類的村子。有一天,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來到了人們的村子,他說道:“誰可以讓我在他家住一夜,我就幫他趕‘年’。”說到這兒,一位年輕少年就把老人帶到了家里。“年”來了,人們害怕極了!老人出來了,把一枚硬幣使勁地摔在地上,“年”嚇了一跳,然后人們都這樣做,把“年”嚇跑了,這就是鞭炮的由來。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買上了炮,就連我家也買了。我們去了舅媽家,因為那里是農田,我左手拿著竹竿,右手拿著鞭炮,然后把鞭炮放在竹竿上面一點火,“噼里啪啦”的聲音實在是太大了,似乎整個農村都聽到了。這讓我想起了宋代王安石寫的一首《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真有趣!
我舅媽把中央的煙花點燃了,只見一道金光沖進了黑漆漆的天空,家人們都贊美道:“真美啊!”每到晚上十二點,電視機里都會倒計時“十、九、八、七、六……”,然后說一聲過年啦!這時外面就有很多煙花飛上了天空,就像無數位美麗的仙女下了凡間。
當然了,千家萬戶都不會忘一件事:發壓歲錢。我今年表現很好,足足收到了3000元的壓歲錢,他們都叫我小富婆。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也是我國永不停息的節日,這個節日我過得非常開心,同時也成了小富婆。
中國的傳統節日三年級篇九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年端午節的前一天,奶奶總是會先包好一鍋香噴噴的粽子,等著我們回去吃,奶奶包的粽子玲瓏可愛,有咸味和甜味,散發著一股誘人的香味。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包著一顆咸蛋黃和一塊軟軟的大肥肉,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上大約兩個小時。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粽子熟的過程了,看著爐灶冒著暖暖的熱氣,粽子的香味逐漸散發出來,飄滿整個屋子,惹得人人都不時地跑進廚房看看粽子是否熟了,嘴巴還不斷咽口水,真有意思。終于等到熱氣騰騰的粽子出鍋時,濃郁的香味噴薄而出,撲鼻而來,讓你還沒嘗到粽子就先品嘗了它的美味,簡直太享受了!我迫不急待地拿起一個粽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透亮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窮,真是又黏又甜又香。
到了中午,媽媽會帶著我去看龍舟,當時的情形可熱鬧了!四面響起了咚咚咚的鼓聲。比賽開始了,河面上有紅的?黃的?綠的?藍的龍船,龍船上的人整齊的劃著船槳,喊著口號,快速向前劃去,龍船越劃越快。岸上觀看的人們有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有的像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的手舞足蹈,這一刻,人們幾乎所有的煩惱都忘掉了,伴隨著鼓聲越飄越遠,消失的無影無蹤,留下的只有過節的歡樂……
人們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屈原死后,人們劃著船去打撈他的尸體,并往江中投粽子等食物,防止魚蝦啃食他的尸體,此后端午節賽龍舟的活動就流傳下來了。
啊!這個端午節真讓我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