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的日記字篇一
主要內容:東漢末年,由于桓、靈二帝寵信宦官,禁錮善類,使朝廷一片混亂,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張角借此機會,組成了黃巾軍,舉行了起義。朝廷命各地官兵消滅黃巾軍。劉備、關羽、張飛為了讓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在張飛后院的桃園里進行了三結義,他們起誓說:“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后來,他們三個兄弟,在與黃巾軍的戰斗中,屢立奇功,從此威名遠揚。
文中主要人物:劉備 張飛 關羽 張角
最喜歡的詞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劉備身長八尺,兩耳過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詩贊張飛、關羽------- 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易試刀。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吧姓名標。
詩贊劉備-------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初出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
讀書收獲:人不能只聽好聽的話,要聽信良言和忠言,一定要明辨是非。
讀書的日記字篇二
家——楊紅櫻阿姨的一本新作。
《笑貓日記》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這個世界需要愛,人與人之間更需要關懷。在親情、友情、愛情和困苦之間,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并堅持把心中的愛給予身邊的人,就一定會感動世界!這個世界也會處處充滿愛!
讀書的日記字篇三
我對書的喜愛是由一次"意外"引發的。這追溯到我的小學時代。當時我是個貪玩的人,不愛看書,上課涂涂畫畫,下課蹦蹦跳跳。這樣,我成了學習上的"困難戶"。一次,打滿紅叉的考卷被幾個男生看見,結果被他們諷刺一通,說"女生不中用",可沒一個女生敢反駁。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回家后躲起來哭了,滿眼是男生的囂張、女生的無言!
一本書中的"巾幗不讓須眉"喚醒了我。我開始進入書的殿堂,第一次發覺書是如此神奇。于是我發誓,要努力學習,趕超"前人",在下一次考試中"笑傲江湖"。
此后,書成了我的好友。我不再懶惰,不再貪玩,努力充實自己,成績也直線上升。漸漸地,我從老師眼中看到了贊許,從同學眼中看到了敬佩。這一切都是書的功勞!在書海遨游成了我最大的享受!
我常常不由自主陷入一個個故事中:當白雪公主逃脫惡魔的詭計,我不禁大聲叫好;當睡美人重獲新生,我快樂無比;當福爾摩斯巧妙揭穿騙局,我懸著的心才漸漸平靜……讀書真好。
進入祈福新邨學校,我更步入了文學的殿堂。書變厚了,變深奧了。從書中,我看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窺探了高爾基的童年,欣賞了冰心的散文,了解了李白的豪情、杜甫的感慨……我逐步告別無知和幼稚,走向理智和成熟。這一切都歸功于書本,是它把我帶進知識世界的無限空間。
書,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書,是全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的日記字篇四
1942年-1944年,空氣中彌漫著戰爭的硝煙。法西斯向無辜的猶太人民,伸出了黑暗之手,讓原本安逸和諧的猶太民族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安妮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二戰時期中遺留下來的一本個人日記,安妮從13歲生日(1942年6月12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1日,她把這本日記取名“吉蒂”。真實地記載了她與家人,以及另兩個猶太家庭為逃避法西斯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在這期間,多虧了他們的4個保護人,不顧自身安危地幫助他們。最終,他們遭人出賣,被德國黨衛軍和荷蘭綠衣警察逮捕,送往“死亡魔窟”——集中營,并把他們的所有財務洗劫一空。最終,三個家庭,8個人,只有安妮的爸爸,奧拓·弗蘭克活著從集中營里走出來。安妮被傳染上了斑疹傷寒,在集中營里悲慘的死去。她終究沒能看到日記公開發表的那一刻。
安妮在日記中說道:“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能看到這無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句話,不禁讓我動容。是啊,只要還有一絲希望的曙光,我們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去期待明天璀璨的日出。
安妮在那樣惡劣的環境都能夠活得如此樂觀,如此充滿希望。作為新時代的少年的我們,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就更加應該保持樂觀堅強、積極向上的形態去迎接明天日出的洗禮!
猶太人被一切極盡惡毒,慘不忍睹的手段給折磨,一切,只因為,他們是猶太人。為什么猶太人就要受到歧視?受到這樣的對待?這太不公平了。令我氣憤的是,居然有那么多的人心甘情愿地為法西斯賣力,做著喪心病狂的事。
種族歧視。這種封閉的思想觀念,直至如今,也未完全消除,我希望,人們不是以膚色,而是以品行來評判一個人的優劣。
安妮在生前寫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她美好的愿望,終究成了現實,雖然她的肉體已飛向幸福的天堂,但她的精神,她真摯的文字,已深深烙刻在世人心中!
讀書的日記字篇五
《綠山墻的安妮》這本是講述了綠山墻農舍的卡思伯特兄妹決定領養一個男孩,幫著做田里的農活。
令人大吃一驚的是,孤兒院送來了一個愛幻想、喋喋不休的紅發孩,這個紅發小精靈般的女孩叫安妮,天性活潑樂觀,想像力極為豐富。
她聰明而勤奮,憑著自我的努力考取了大學,但為了照顧瑪莉拉,她又放下了學業,令人十分感動。
安妮生性樂觀,盡管總是喋喋不休,還愛幻想,把止痛藥當作香草漿加在蛋糕里;臭罵林德太太;因為“胡蘿卜”這個外號與班上最帥的男孩鬧別扭,她太可愛了。安妮長得并不漂亮,紅頭發、還有滿臉的雀斑,但是安妮有著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她愛幻想,一切平凡的事物在她眼中都是妙趣橫生。她在一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雖然她在孤兒院里沒有朋友,雖然她生來并不美,但是安妮生性樂觀、愛幻想。
我就應學習安妮的善良,她對喜歡的事情不放下的精神還有她活潑樂觀、聰明勤奮。真期望和安妮做好朋友呀!
讀書的日記字篇六
今天是每十五個“世界讀書日”,全國各地都在以各種形式慶祝這個節日。
著名作家高爾基有一句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我覺得讀書有好多樂趣,讀書好比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的確如此,讀書的滋味其樂融融。我起初讀課外書籍時,都是看一些童話故事,當我手捧《白雪公主》時,我會為皇后的惡毒而生氣,為公主的不幸而悲傷,為七個小矮人的善良而感動……這是我最初嘗到了讀書的滋味。
我生日那天,爺爺奶奶送給我一套《十萬個為什么》,作為生日的禮物。我愛不釋手地讀著,深深地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我摩挲著它,我仿佛深諳大自然的博大精深,我神游在知識的海洋……讀書,增長了我的見識。
每當夜幕降臨,我便坐在書桌前,扭亮臺燈,打開書本,翻動書頁,好像是叩響我心里最清純的弦,彈奏出委婉動聽的音樂。我與書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同歡同樂。笑可悲之輩,罵可鄙之人,感受與主人公同樣的人生旅程。這時,我一天的緊張和勞累忘卻了,獨自神游于字里行間——春華秋實,風雪飄飛,藝術的美妙,人生的感嘆都展現在眼前。讀到會心處,或擊掌而笑,或扼腕而泣,或臨窗而立,看星月移動,看樹影婆娑,更是樂在其中。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種粟。”在書海中遨游,吸取知識的精華,既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又豐富了自己的頭腦,既淘冶了情操,又充實了身心。我看到書架上那一冊冊,一排排散發著馨香的書,真是感到很幸福。
明代的王心齋寫過一首《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讀書的滋味真爽。
讀書的日記字篇七
在我家里,有許許多多的文學名著,有《悲慘世界》、《苦兒流浪記》、《童年》,還有《魯濱遜漂流記》……而我卻最喜歡那本《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是小學生必讀的課外讀物,在國際文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整本書可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安利柯和同學、家長之間發生的事情;老師講給同學們的故事和媽媽、爸爸、姐姐寫給安利柯的信。讓人們從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中來不斷地尋找著愛的真諦。
《愛的教育》站在了一個四年級小學生的角度上來觀察孩子眼中的人和事,以安利柯的日記來告訴人們父母之愛,師生之恩及朋友之誼。通過一件件小事來抒發那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愛。作者用純樸、流暢的筆觸,向人們展示了人性的純潔與善良,讓人們暢游在愛的海洋中,明白了愛的奉獻是無私而又偉大的。
“愛”是整篇文章的主旨。當我看到同學們為了幫助清掃煙筒的孩子而把所有的零用錢捐獻的時候;當我看到爸爸不讓安利柯的同學受到傷害而改變一些習慣的時候;當我看到羅貝蒂為了保護同學而被車軋斷了腿的時候,我感動極了,愛慢慢地在我們的心靈中開始蔓延,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愛的重要和愛的奉獻。
如果,在我們的世界中也能夠處處有愛,讓愛充滿每一個角落,那就再也不會有流落街頭的乞丐,人人厭惡的小偷,更不會有讓人們痛苦的戰爭了。
來吧!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書,讓我們像亞米契斯說的那樣“孩子們,我親愛的朋友,用你的愛心來閱讀這本書,從現在開始,你就會感受到無邊的愛的淋浴……”。
讀書的日記字篇八
"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仰望雪域兩茫茫。"這是我老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首歌,因為她非常想去西藏。而碰巧《男生日記》這本書就是講一個小學畢業的男生吳緬跟他爸爸去西藏游歷的故事。他的爸爸是個攝影師,總是滿世界拍照。但他爸爸最鐘愛的攝影地點就是西藏。書中首先講述了吳緬跟他爸爸走川藏線去西藏的故事。他在跑馬山所在地——康定、菩薩喜歡的地方——塔公,無法逾越的海——野人海;耍壩子節舉辦地——色拉壩,了解了藏族人民的風土人情,表現了一種深深的喜愛。
寒假里,我讀了楊紅櫻的《男生日記》,里面主要講了12歲的男生吳緬的兩件事情:一件是隨著爸爸去西藏旅游,去了很多地方,精彩難忘;另一件是和好朋友共同努力,幫助貧困同學宋立春上了初中……他的暑假生活豐富多彩、趣味橫生。
小主人公吳緬敢于冒險,遇到困難永不退縮,他不選擇坐飛機直接到西藏,卻選擇了做軍車輾轉到西藏,他去了二郎山、康定、跑馬山、塔公、野人海等很多地方。他在二郎山感受到隧道使行進在川藏線上的人們遠離死亡和險象環生的困境;在跑馬山感受到了"格桑花開"的美麗風景和微縮跑馬山的奇特景觀;在塔公感受到了騎馬的樂趣;在野人海感受到了烤洋芋蘸干辣椒面的味道;在色拉壩親身體驗到"耍壩子"節的熱烈奔放……我喜歡吳緬這種敢于冒險,有闖勁的男子漢,在書中我跟他一起快樂、煩惱,好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一起在西藏經歷這些有趣的事情。
吳緬還非常有愛心,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幫助貧困同學宋立春順利上了初中。他先和好朋友替道歉公司辦了兩件事,掙了600元;自己先去"流年歌廳"義演掙了1800元;又組織班里有才藝的同學舉行了專場義演,掙了1萬多。利用這些錢,他幫助宋立春順利上了初中,剩余的`錢還資助了其他貧困同學。通過這件事情,我感受到吳緬是一個多才多藝,有創意的男子漢。
吳緬的這種敢于冒險、有愛心的精神讓我敬佩,我要向吳緬學習,做一名優秀的男生!
《男生日記》,群書的主菜,我要慢慢品嘗你!
讀書的日記字篇九
我們讀《親愛的漢修先生》
要讀《親愛的漢修先生》啦(9月16日)
榮獲1984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的《親愛的漢修先生》深受我的喜愛,剛剛送走的一屆學生是在五年級上期的時候,開始讀,然后被我逼著寫讀書筆記,再然后他們就慢慢學會寫讀書筆記了(當然是大部分同學,難免個性差異)。鑒于它的魅力和實效,我決定,新接手的四一班也要從它開始。
班內85人,圖書館內卻只有42本(我去數了幾遍),不能人手一本,怎么共讀?那就發動家長買。上周末作業中的一項是買或借《親愛的漢修先生》一書,而且我以校信通的方式告訴了家長。他們能否買到呢,不用擔心,我提前詢問了金榜書店的老板,答曰有!
周一上午一統計,27人書在手,這還差的遠,晉含還特意告訴我,媽媽不同意她買,不過她準備用自己的存錢買,我很感動,但我知道有家長不理解,或許認為我是在推銷資料呢(其實我得到的好處就是書店老板見我時分外熱情),我也無法解釋,算了,不告我狀就好。
懷著喜悅的心情,我就給家長發了一條信息:
您好!班里已經有64位同學買了《親愛的漢修先生》,讓孩子們買或借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獲得過紐伯瑞文學金獎,書中的內容以書信、日記的形式出現,故事情節不強,如果由我來讀的話,效果不是太好。像《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因為它很有趣,我就自己買來在課堂上讀給孩子們聽。我一定要全班共讀“漢修”這本書,因此才建議您為孩子準備一本,謝謝您的支持,如果給您帶來不便,也請諒解。
下午一進班,晉含就跑來,高興地說:“老師,哪可以買到?媽媽讓我買了!”哦?短信很有效嘛,不過她可以不買了,又有10個孩子帶著書來。我只從圖書館拿來11本“漢修”,放學的時候全班就人人都有“漢修”了。
“耶——”孩子們在歡呼,我更高興,哈哈,我們要讀《親愛的漢修先生》啦!
初會《親愛的漢修先生》(9月17日)
今兒上午第二節課才是語文課,不過一大早我就到辦公室,再次捧起《親愛的漢修先生》(陪著學生讀過n遍),邊讀邊出些問題,難度大點的寫在紙條上,現場抽答,答對有獎——初會漢修先生,我一定要孩子們興味盎然。
一個,兩個??嗬,不少,整整20個同學。“我知道有的同學即使沒有讀完一本書,也至少讀了三五十頁,現在我簡單問幾個小問題,檢測一下大家讀書的效果。”嘩,小手已經舉起不少,我還沒有發問呢,看來很有信心哦。
“先說說書中有哪些人物吧?”
“鮑雷伊”,“媽媽、爸爸”,“法蘭德林”??
可能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我來不及在一片如林的小手中找到一個,心急的孩子已經喊出了答案,哈哈,同學們表現不錯嘛。
“有《狗兒的快樂秘訣》。”他脫口而出。
“漢修先生可不止一部作品,只有全部說出才會有獎。”
“有,《乞丐熊》。”智博不假思索地好喊出。
鮑雷伊的爸爸媽媽叫什么名字?分別做什么工作?(三四個同學補充著,算完全答出。)
鮑雷伊獲榮譽入圍獎的是哪篇文章?因為這篇作文,他見到了哪位作家?——第二問無人能答,也難怪,一則答案在89頁才出現,二則外國人的名字很難記得,意料之中。
鮑雷伊從幾年級開始給漢修先生寫信?寫到幾年級?整本書都是雷伊寫給漢修的信嗎?——三個同學互相補充,完全答出。
艾島旦是誰?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居然沒有同學答對第一個問題,其實在第8頁就出現了,可見讀書都不是太細致。
“土匪”是怎么來到雷伊家的?為什么取這個名字?——弋涵一個人答出,不錯。
“想。”異口同聲。
“寫信?”很多同學愕然,不怕,鮑雷伊有那么多的信,我不信這幫孩子連格式也學不會。
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