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伊索寓言故事讀后感篇一
今天我看了伊索寓言的《農夫與爭吵的兒子》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了:有一個農夫有好幾個兒子,隨著兒子們年紀的增長,他們總會有不同的意見,每當他們吵架,農夫總會苦口婆心的勸說。
有一次,兒子們越吵越激烈怎么勸說也沒有用,農夫認為應該用事實來教育兒子們,讓兒子們深刻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懂得了許多個道理。它是古希臘流傳的幾百個一小段一小段的比喻的故事,是人們把它收集起來的。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要知恩圖報,不能不知好歹,受了別人的幫助還要貶低別人!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使我懂得很多道理的好書:《伊索寓言》。
這本書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比如:《狼與馬》告訴我們:那些本性惡劣的人,盡管向人報告美好的消息,也是別有用心的,千萬不要相信他;《狼與老太婆》讓我明白了:有的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鹿和海》告訴我們:世界上事情是復雜多變的,看上去是禍,可能是福;看上去是福,說不定是禍。
于是農夫拿來一捆木棒交給兒子折斷,可沒有一個兒子可以折斷。但農夫將這一整捆木棒解開,一根一根分給兒子,兒子們卻很輕易就將木棒折斷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團結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而內訌卻只能耗損自己。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不能只為個人的意見和利益而相互爭斗,只有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決難題,幫助別人。
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類似的事情,比如螞蟻雖小,但非常團結,因為只要有一只螞蟻發現食物,那只螞蟻便用觸角找來小伙伴將食物搬進洞里,一起分享美食,而且每當他們遇到敵人便會團結一致,一起打敗敵人!
伊索寓言故事讀后感篇二
有個寡婦養著一只母雞,母雞每天下一個蛋。她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天下兩個蛋。于是,她就每天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每天連一個蛋也不下了。
這故事說明,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脫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準備立他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鴉了。
這故事是說,借助別人的東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
這故事說明,地利與天機常常給人勇氣去與強者抗爭。
有一次,一座大山發生了大震動,震動發出的聲音就像大聲的呻吟和喧鬧。許多人云集在山下觀看,不知發生了什么事伊索寓言經典故事精選伊索寓言經典故事精選。當他們焦急地聚集在那里,擔心看到什么不祥之兆時,僅看見從山里跑出一只老鼠。
這是說庸人多自憂。
這就是說,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未成熟。
這故事說明,對壞人行善的報酬,就是認識壞人不講信用的本質。
這故事告誡人們,要分辨清好人和壞人,區別對待他們。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后才去做。
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善于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宙斯告訴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惡與人很相近,所以接連不斷地去找他們。善因為從天上下來,所以就來得很慢很慢伊索寓言經典故事精選故事。
這就是說,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卻每日為惡所傷害。
這是說,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伊索寓言故事讀后感篇三
有一只狼,很聰明。它想辦法弄來了一張山羊皮,穿在身上,外觀上來與山羊一模一樣。它趁牧羊人的牧羊犬剛死地時候,混入了羊群。
哈哈,它那個高興啊,它在最肥的羊身上蹭來蹭去,像“耗子掉進了米缸,兔子落入花生地”。
狼白天閑著,瞄準好“獵物”,晚上行動,它天天吃最肥最嫩的小羊羔,一連幾天都吃得近乎消化不良。
牧人終于發現羊在不斷地減少。他感到奇怪,因為白天自己看守得很牢,羊圈又高又密,外面的狼根本進不來。再說,它晚上也沒有聽到羊群受襲騷動驚恐的聲音?。∷屑毴タ戳艘幌卵蛉涸谀翀錾侠碌募S便,突然發現有一堆“羊糞”與眾不同,里面居然有未消化的細骨頭。
牧人再去看看那幾只高大的羊,發現一只羊皮特別臟,而且它走路的姿勢也與眾不同,牧人心里便有了底。
當晚,牧人換上夜行衣,懷揣短刀,在羊圈旁邊守候。果然,羊群開始騷動起來,一只大羊發出陰沉的狼嗥,它正準備對一只小羊下嘴,牧人躥了出來,用短刀刺入了狼的喉嚨。
第二天,山村里的每戶人家,都收到了牧人送來的新鮮狼肉?!芭蚱さ睦恰钡墓适拢簿腿绱藗鏖_。
伊索寓言故事讀后感篇四
龐恭走后,一些平時對他心懷不滿的人開始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一長,魏王果然聽信了這些讒言。當龐恭從邯鄲回魏國時,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見他了。
看起來,謠言惑眾,流言蜚語多了,的確足以毀掉一個人。隨聲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會被說成黑的,真是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有一個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經過一片沼澤地的時候,意外地得到了一只麋鹿。他非常高興,但沒有立即把麋鹿帶回家去,而是找了棵樹,將麋鹿拴在那里,打算忙完了活計再去牽麋鹿。
碰巧,有10多輛經商的車子從這片沼澤地經過。車上的人看見樹旁拴著一只麋鹿,周圍一個人也沒有。于是,他們走過去把麋鹿牽走了。沒走多遠,這些人覺得自己不勞而獲太不像話,就從車上拿了一條備在路上吃的干咸魚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以作補償,然后心安理得地離開了這個地方。
過了半晌,打柴的人來取他拴著的那頭麋鹿,可是樹旁的麋鹿不見了,卻有一條大干咸魚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他覺得太奇怪了??纯此闹?,不見一個人影。這一片沼澤地中也沒有人走的道路,這干咸魚是從哪里來的呢?就算是從附近湖塘中蹦出來的魚,那也應該是鮮魚呀!憑空冒出一條干咸魚來,它不是神又是什么呢?想到這里,這人恭恭敬敬地抱起干咸魚回家去了。
回家后,打柴人把這事說給妻子和四鄰八舍的人聽了,他們都覺得很奇怪。很快,這件事便傳開了,而且被人們越說越神奇,竟然引來了許多前來祈禱的人。他們到沼澤地里的小樹邊求福消災,治病祛邪,有許多祈禱的人竟然也靈驗了。這樣一來,人們對這干咸魚是神的傳說深信不疑。大家湊錢為干咸魚建了一座祀廟,將干咸魚供奉在里面,在廟里設了多達幾十人的專職祝巫,并給干咸魚送了一個“鮑君神”的尊號(“鮑”就是“咸魚”的意思)。從此,“鮑君神”廟內神帳高掛,鐘鼓齊鳴,香火不斷。祈禱的人絡繹不絕地從方圓幾百里內外赴來朝圣。
好幾年過去了,一天,一支經商的車隊路過這里,當年放干咸魚的`人也坐在車上。當他經過廟前的時候,看了這熱鬧的場面和廟門高懸的“鮑君神”扁額,感到十分奇怪,便下車向人打聽原因。有人向他講了這座廟宇和“鮑君神”的來歷,他不禁大聲說道:“這是我的魚,是我幾年前親手拴在一棵樹上的,哪來的什么鮑君神呢!”他走進廟內,上前去將干咸魚取下,然后頭也不回地走了。廟里的祝巫和那些祈禱的人被弄得哭笑不得、十分尷尬。從此以后,再也無人來朝拜這個廟,漸漸地,廟的四周長滿了野草。又過了一些時候,這座廟也倒塌了。
遇事不仔細想想,只憑主觀臆斷、人為地編造神話去盲目頂禮膜拜的做法,既無任何實效,又勞民傷財、愚昧可笑。
伊索寓言故事讀后感篇五
一天,小狐貍拎著袋子走在路上,碰見了小豬。
小豬見小狐貍這樣著急,立刻說:“好的好的!我幫你看著,你去吧!”
小狐貍聽了,就跑回家去了。
它抬頭看著小豬,說:“小豬,你竟然趁著我不在,把我的雞偷吃完了!”
小豬委屈的說:“我……我沒有啊!我根本就沒有打開袋子!”
小狐貍說:“哼!什么也不用說了,我的袋子里有十只雞,你快賠給我!”
面對咄咄逼人的小狐貍,小豬只好賠給了它十只雞,小狐貍悄悄的笑了。
伊索寓言故事讀后感篇六
狗回答說:“你若想像我這樣,只要跟著我干就行?!?/p>
“真的嗎?”狼急切地問,“什么活兒?”
狗回答說:“就是給主人看家,夜間防止賊進來?!?/p>
“那你跟我走吧!”狗說。
他們倆一起上路,狼突然注意到狗脖子上有一塊傷疤,問狗這是怎么回事。
“一點點小事,也許是我脖子上拴鐵鏈子的頸圈弄的。”狗輕描淡寫地說。
“鐵鏈子!”狼驚奇地說,“難道你不能自由自在地跑來跑去嗎?”
“白天主人把我拴起來,但晚上我有絕對的自由;主人常常把自己盤子里的東西喂給我吃,他們對我倍加寵愛。”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