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預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是保障應急響應能力的關鍵。預防事故,從制定合理的應急預案開始,小編整理了一些相關的應急預案示例,供您參考。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一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的發展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堅持預防為主,堅持日常巡查和定期大檢查相結合,從小事做起,處理事故做到迅速、科學。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小組職責:
1、負責調度、協調應急處理事故。
2、做好應急救援和善后處理的.各項工作。
3、負責上報事故調查情況。
發現停水后,負責人必須在弄清發原因以及修復時間的長短,及時用通告和廣播各用水戶。若斷水時間超過2天以上,采取臨時送水等措施,要爭取援助,用消防車拉水供應用水。
發現水體投毒,導致三人以上出現嘔吐、頭暈、腹瀉、暈倒或死亡,應立即采用應急預案:首先停止供水,通報上級有關部門到場,并配合好現場,通過了解中毒者開展各項調查,分析原因,移交相關部門處理。在處理事故的同時,做好應急用水保障工作,若斷水兩天以上,要爭取消防部門援助,用消防車拉水供應。并對二次供水設備的水池、水塔、水箱、管網進行反復沖洗,等取水送檢合格后,方能供水。
傳染病高發或傳染病暴發,應督導二次供水部門聯系檢測部門對水池、水塔、水箱等進行檢測,確保飲水。
如遇洪水、山洪暴發,污染了水池、水塔、水箱及管網等,必須立即停水,清理污泥,污沙,反復沖洗水池、水塔、水箱及管網。管網恢復后水樣送檢合格,方能供水。
1、接到后要立即停止運行二次供水設施,核實情況后,經應急小組領導同意,第一時間上報上級部門。
2、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救護、治療病人。
3、負責保護好現場,穩定用戶情緒。
4、若需公安部門配合,立即撥打電話。
5、了解事故經過,做好調查。
6、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配合上級部門做好善后處理。
7、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取證、取樣工作。
8、做好清洗、消毒和恢復供水工作。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二
為了有效的預防、控制和消除自來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區人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根據《gb5749-20xx飲用水衛生標準》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公司實際,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gb5749-20xx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5750-20xx生活飲用水檢驗標準》。
《gb3838-20xx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
《四川省城市供水管理條例》。
《成都市城市供水管理條例》。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供水企業供水區域內突然發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壞的水質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略)。
公司組成自來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指揮長由自來水總公司總經理擔任,成員:生技科、水質監測中心、水廠、維修隊、供水服務熱線的負責人。自來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水質檢測中心。
4.1指揮部負責制定和不斷完善《自來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決定自來水水質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啟動和解除,負責組織、指揮應急預案的實施工作。
4.2水質檢測中心負責判別水質突發事件的性質,制定處置措施,隨時監測水質變化情況。如有需要,負責水質送檢工作。
4.3生技科負責根據水質突發事件的具體情況安排凈水構筑物的清洗,消毒,管網水的排放等,制定恢復供水方案,提供技術支持,進行供水調度。
4.4維修隊負責實施管網水的排放工作。
4.5供水服務熱線負責向用戶做好解釋工作。
通過宣傳教育,增強全公司防范自來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意識;堅持不懈地做好應急準備工作,落實各項預防措施;對我區可能發生的自來水安全事件進行分析、預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6.1水源遭受生物、化學、毒劑、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質等污染應急處置程序。
水質監測中心接到水廠及有關單位反映的水源污染信息,由水質檢測中心主任負責報告主管領導的同時,要求水廠立即停止生產。水質監測中心人員立即趕赴水廠了解具體情況。如有需要,水質監測中心主任負責送水到國家水質監測網成都監測站進行針對性分析。根據國家水質監測網成都監測站的水質檢測報告,請環保局、東風渠管理站等相關部門協助解決。
6.2供水設施遭受生物、化學、毒劑、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質等污染應急處置程序。
水質監測中心接到水廠及有關單位反映的水源污染信息,由水質檢測中心主任負責報告主管領導的同時,要求水廠立即停止生產及供水,加壓站全力以赴保證供水。水質監測中心人員立即趕赴水廠了解具體情況,如有需要,水質監測中心負責送水到國家水質監測網成都監測站進行針對性分析。生產技術科負責人負責安排凈水構筑物、清水池的浸泡、清洗,消毒等,水質監測中心檢測水質合格,報主管領導,主管領導同意后,水廠恢復生產。
6.3管網水水質突發污染情況。
公司供水熱線接到用戶反映管網水水質出現異常情況,熱線人員應立即通知水質監測中心。水質監測中心人員要求在最短時間內趕赴現場,查找水質異常原因,做好解釋工作。如出現大面積水質異常,由生產技術科科長負責安排,維修隊組織人員進行排放。
應急指揮部所有成員必須24小時保持通信暢通。
8.1自來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件危害被基本消除,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宣布應急結束。
8.2整理、審查并歸檔所有應急記錄和文件資料。總結、評價應急預案的實施情況,必要時,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
8.3應急終止后一個月內,指揮部應向上級部門提交書面總結報告。
9.1相關機構和人員名單及聯系電話。
9.2自來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成員名單及聯系電話。
9.3相關機構和人員名單及聯系電話(略)。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三
根據全縣汛期安全會議精神,為了切實做好我鄉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防御汛期洪水和夏季干旱災害,提高應急處理能力,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1、負責管轄區范圍內農村公路和橋梁的防洪安全及搶修組織指揮。
2、負責防汛搶險救災交通運輸,調度安排人員和物資運輸車輛。
3、負責協調并妥善解決在建橋梁等項目涉河問題,確保行洪暢通。
4、負責在建道路工程的通堵工作。
5、負責協助各村做好農村公路防汛抗旱工作。
(1)成立鄉農村公路防汛抗旱領導組。
組長:xx。
成員:xx。
(2)防汛抗旱領導組下設辦公室。
辦公室主任:xxx。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四
創建目的。
工作原則。
制作依據。
山陽區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預案的制定主要基于《xxx水法》、《xxx水污染防治法》、《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意見》等法律、行業規章、文件等。
適用范圍。
山陽區農村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用于指導全區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適用于本區農業相關兩個事務所,21個行政村內萬農村人口。
自然地理狀況。
山陽區位于焦作市區東部,西與解放區相鄰,東與馬村區相鄰,全區平方公里,區內以山門河、甕河、群英河為主要排水河。
山陽區屬暖帶大陸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干旱頻繁,雨熱同季,全年平均氣溫攝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600mm以上,雨量集中在7、8、93個月,約占70%。
指揮系統。
為了加大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科學指揮力度,我區成立了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政府區長任組長,常務副區長、主管農業副區長任副區長,區發展改革委員會、水利局、財政局、監察局、衛生局、山陽公安局、環境保護局、山陽國土資源分局和相關事務所成員,領導小組設立了事務所,事務所設立在區水利局。
的責任。
我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和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責任分別如下。
區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對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負全面責任,思想認識到位,決定指揮到位,資金投入到位,及時組織不同等級警報響應的工作會員、工作配置,指揮部門聯動,協調指導和宣傳。
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農村飲水安全的日常工作。
區發展改革委員會與有關部門合作編制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計劃,制定計劃發行、建設監督工作和應急經費計劃。
區財政局對該區飲水安全辦公室進行正常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和各種警報所需經費的及時安排、撥號和管理。
區衛生局負責農村飲用水安全水質定期監測和各種預案臨時水質監測工作及其監測資料整理分析報告。
區環境保護局負責水環境監測和各種警報狀況下的水環境保護工作。
山陽國土資源分局負責正常和各種警告狀況下飲用水工程建設用地的審查、批準。
各事務所負責上級警報等級和應對措施的貫徹,組織飲用水工程建設的施工安排。
預防。
信息監測和采集。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五
做好全鎮自來水供給突發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及時、有序、高效、妥善地處置事故。最大限度的預防和減少自來水供給突發事故,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安全,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構建和諧社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安徽省水利廳、財政廳關于印發《關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養護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皖水農(20xx)230號)和關于印發《安徽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皖水農(20xx)436號)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結合大莊鎮農村供水實際情況和大莊水廠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大莊水廠供水突發事件主要分為五類。
(1)供水主管道由于各種原因突然斷裂,造成局部或大面積停水。
(2)由于干旱,造成水源緊缺,不能正常供水。
(3)水源遇到突發性污染,水質發生重大變化,不能正常使用。
(4)傳染病疫情及安全度汛。
(5)由于其他原因,造成集鎮大范圍或全部停水。
本預案適用于大莊鎮區域內發生的自來水供給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置活動。
(1)組建。
大莊鎮供水應急領導小組由大莊鎮人民政府組建。
(2)職責。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上級領導機關要求,制定和不斷完善供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成立專業應急搶險隊伍,配備搶險設備及工具,積極組織開展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知識培訓和宣傳工作,對于供水突發事件,按照不同類型分別由大莊鎮人民政府組織相關人力、物力、財力予以解決,加強對日常工作的監督管理。
大莊鎮供水應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應急小組)組長由大莊鎮鎮長曹志強擔任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分管鎮長周光法擔任副組長,成員:孟慶飛、韓昌清、郭振軍、于洪武、張珊珊、陳強、姚進、董宏洲、韓慨、羅營、張公勝、楊禮權、于海、湯敏剛、張成峰、許光武、張繼永、孫麗妹、賈興民、劉立標、盧尊好、許永松、許桂華、許凱、黃云先、孫明章、彭增彥、房家義、蘇成平。
(4)大莊水廠供水應急工作參與部門。
參與部門:鎮衛生院、防保所、鎮屬各中心衛生站所、中小學校及受益村村委會等。
(5)防疫部門:大莊鎮第三人民醫院、大莊鎮防保所。
(6)應急小組職責是:
組織有關人員認知學習領會本《預案》精神。
統一部署應急工作,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訂完善《預案》。
在鎮政府統一領導下,配合安監、公安、衛生、環保、泗縣清泉農村供水有限公司等有關部門進行事故勘察、處理。
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安撫工作。
適時向有關單位通報事故調查進展情況。
建立完善的供水突發事件預警、報告、處置機制,在大莊鎮應急領導機構的統一指揮下,充分履行各部門職責,團結協作、高效運轉,做好各類突發事件的預警、報告、處置工作。
(1)預警機制。
切實加強日常供水全過程的管理,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水源水環境、供水水質、地下水位變動等情況,并按規范要求定期檢測分析,出現非正常情況提前預警,逐級上報。
(2)報告制度。
應急領導機構成員必須保持電話暢通,遇突發事件,立即響應,確定事件真實情況后逐級上報,并對事故進展情況定期續報,確保上報情況及時、準確。
(a)報告情況。
對水廠供水突發事件報告,必須堅持迅速、準確、逐級上報的.原則,報告內容必須客觀真實,不得主觀臆斷,特殊情況根據上級領導要求匯報。
(b)報告主要內容。
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性質、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和已經采取的措施等。
(c)終止程序。
上級有關部門或應急機構根據時間處置進展情況決定是否終止程序,并在程序終止一個月內提交書面報告。總結報告要就事件基本情況、事件原因、發展過程及造成的后果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價,并總結主要經驗教訓以及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理。
(3)信息發布。
對供水中的突發事件,要根據其類別和性質由鎮政府決定發布。停水期間,向全鎮進行節水宣傳教育,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點,并最大限度穩定群眾恐慌心里。
(4)應急處置。
(a)對于水廠供水主管網突發性斷裂,造成局部不能正常供水,由應急領導機構迅速組織相關人力、物力連續搶修,停水時間不得超過3天。
(b)水源遇到突發性污染,水質發生重大變化,造成不能供水的突發事件,由鎮應急領導機構動員全社會相關力量予以處置,并及時關閉受污染水源,在2天內恢復正常供水,或根據需要組織人力物力尋找其他水源。
(c)為確保在發生傳染病疫情及大汛期間供水安全,醫院的衛生防疫科要加強對水質的檢測,確保供水安全。在大汛期間,要堅強對清水池的保護,防止地表水進入,一旦地表水污染清水池,應立即關閉清水池,并在水質檢驗合格后方可重新啟用。
為切實保障供水突發事件得到妥善處置,各參與部門必須協調配合、全力支持。
7.1處理管網斷裂事件中,大莊自來水廠備有充足的物料儲備,其他部門要無條件服從管道搶修大局,其他問題待恢復正常供水后逐步解決。
7.2由于水源污染或水質發生重大變化造成全部停水時,衛生院和自來水管理員在迅速切斷污染源同時,要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對管網進行消毒,加強防疫工作,并對受害人進行及時檢測、救治。應急領導機構應立即動員其他單位全力以赴,提供水源,搶險單位應迅速組織人員。
7.3加強防汛搶險物資儲備,大莊水廠備足沙土、編織袋給排水設備,嚴防地表水污染清水池,一旦發生險情,應急領導機構要立即組織常備搶險隊伍到場,確保供水安全。
為確保大莊水廠供水突發事件時,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各參與單位要在平時結合自身的工作,向群眾宣傳對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要在日常維修中有針對性的培訓管網快速搶修技能,要確保水質合格并定期檢測,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及生效。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六
為確保全鎮冬季農村飲水安全,解決因低溫冰凍災害造成的供水問題,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異常天氣造成的水源凍阻、水管水表爆裂等安全隱患,組建應急搶修處置隊伍,加強供水設施日常巡檢和動態管護,及時排查和處理各類管道受損及凍管隱患,切實提高全鎮冬季供水保障能力,結合我鎮飲水安全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性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山東省農村飲用水供水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
三、工作目標。
通過組織領導,精心安排,科學調度,落實各項應急處置措施,確保全鎮群眾冬季日常用水安全。
四、編制原則。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分級責任。鎮上成立冬季農村供水應急保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我鎮供水管理機構、片區供水管理、村級水管員“三級管理”運行機制,建立片區應急搶修隊伍,制定相應應急預案。
(二)強化宣傳引導,注入預防意識。全鎮供水防凍的應急處置,應遵循預防為主,應急處置為輔,建立健全預防機制,加強宣傳防凍措施與應急演練,有效處理各類管道受損及凍管隱患,完善冬季凍管應急保障體系建設。
(三)健全應急機制,快速有效處置。輸水、供水管道凍阻事件發生以后,常路鎮冬季農村供水應急保障領導小組根據應急要求快速作出反應,各應急搶修隊伍相應啟動應急處置措施,組織啟動相應預案,有效控制。
(四)建立分類臺賬,夯實凍管基數。應急處置后,及時建立完善各類凍管臺賬,為下一步改造凍管提供有利基礎數據。
五、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鎮范圍內所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供水管道、閘閥、入戶設施凍阻預防和應急處置。主要包括以下凍阻事件:
(一)引水水源管道及供水設施凍阻,導致飲用水源取水量嚴重不足;
(二)輸水主管道凍阻,導致群眾無法取用水;
(三)供水支管道凍阻,導致部分群眾無法取用水;
(四)入戶供水支管道凍阻,井內設施及水表爆裂,導致個別群眾無法取用水;
(五)因人為破壞導致水源及供水管道凍阻事件。
六、健全組織領導。
成立以常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宋愛霞任組長,包片班子成員、副科級干部擔任副組長,水利站、應急辦、各管理區書記為成員的常路鎮冬季農村供水應急保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水利站,副主席李連峰擔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全鎮農村飲水安全冬季凍阻防凍應急管理工作。
七、職責與分工。
(一)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職責。
領導小組負責下達應急防凍工作的各項指令,決定啟動應急預案,決定成立突發性事件現場處置領導小組,督促檢查各在應急防凍過程中的履職情況,并作出處理決定。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統一組織協調防凍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宣傳節約用水、冬季防凍措施等方面的知識。
在冬季防凍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以6個管理區,為搶險搶修應急小組,各村負責人為小組組長,各村水管員為成員。
八、預防措施。
建立健全預防機制,加強宣傳、引導、演練,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鼓勵群眾及時報告、供水管道凍阻及其隱患,及時處置可能導致的供水隱患。全鎮冬季農村供水應急保障領導小組時刻關注防凍應急工作。設立并公開農村供水工程冬季凍阻事故服務電話;各應急搶修小組按照職責全面了解各管理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冬季運行動態;供水廠及時掌握水源、、供水管道、線路等設施的狀況,一旦發現冬季凍阻現象第一時間上報,并迅速組織人員進行搶修。
(一)加強隱患排查整治。組織水管員對管道受損及凍管等隱患開展詳細排查,發現問題第一時間組織應急搶修隊伍、調集物資進行搶修,排查過程中發現水源因凍不能保障正常供水的,要提前安排臨時供水水源和設備;對遇極寒天氣下存在的疑似凍管及老化的管道,重點采取防凍措施,確保群眾正常用水。
(二)加強防凍保護措施。組織水管員對全鎮冬季凍管和農村供水工程的保溫措施進行排查,重點關注入戶井、水表、裸露管道等,對沒有深埋或被雨水沖刷裸露的供水管道、水表、閘閥井、井蓋等供水設施,要及時用舊棉被包裹覆蓋或用塑料泡沫等保溫材料進行全面包裹,加強水管的保暖性,防止凍管。對長期外出打工的農戶和外流戶,及時關閉閘門并排空管道內積水,避免供水分支管凍阻。
(三)加強日常用水儲備。組織水管員對管轄范圍內的所有支干管閘閥井及周邊的淤泥進行清理,對所有高壓閥進行上打黃油處理,避免供水分支管凍阻。應急搶修隊伍配備應急搶修車輛及設備,及時組織運送搶修材料、設備,確保群眾生活正常用水。對短時間內無法修復的凍管,聯系相關部門和供水單位應急搶修車輛進行送水。動員群眾利用水窖、水缸等儲水設施在封凍之前儲存足量的備用水源,避免因冬季凍管造成用水不便。
(四)加強防凍宣傳力度。組織水管員通過進村入戶、小喇叭巡回宣傳、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對具體防凍步驟、措施和防凍管護技巧,進行宣傳指導,督促群眾做好冬季管道防凍措施;積極引導群眾共同做好冬季凍阻防范應對工作,降低凍管發生率。
第四章應急處置。
九、應急處置。
當供水安全事件發生,造成群眾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鎮冬季農村供水應急保障領導小組可采取向凍阻區派出送水車,啟用應急備用水源調水,組織技術人員對凍阻片區進行搶修等措施。
(一)凍阻搶修。在鎮級冬季農村供水應急保障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調度下,有關小組和隊伍應各司其職,團結協作,做到有效控制,確保群眾群眾飲水問題。
(二)全力動員。出現凍阻事件后,防凍搶修小組應與相關部門和涉及村一起發動群眾參與搶險、修復工作,確保工程及早恢復供水,預案啟動時,各片區應立即利用各種渠道通知群眾突發事件處置的進展,同時告如群眾采取適當措施。
(三)信息發布。凍阻事件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由鎮冬季農村供水應急保障領導小組及時傳達各村。
十、保障措施。
(二)物資保障預先備足各種型號水表、閥門、管材等應急搶修材料;
(五)定期對應急搶修隊伍開展防凍措施培訓及實操應急演練,提高防范和處置應急技能。
十一、監督管理。
應急處置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對在應急管理工作中作出貢獻的個人給子表彰和獎勵。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追究相關責任。
(二)未依照規定完成應急處置所需設施、設備、應急物資的供應、運輸和儲備的;。
(三)在應急事件調查、控制、救援工作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
(四)拒不履行應急處理職責的;
(五)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
本應急預案由鎮冬季農村供水應急保障領導小組負責解釋與組織實施。并根據鎮情實際適時修訂,及時修訂本應急預案。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七
供水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身體健康,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一項重要任務,為加強和規范供水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供水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保持社會穩定,確保青山鎮鎮、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安全,結合青山鎮鎮、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工作原則
集鎮供水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應遵循“以人為本、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堅持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的減少或避免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其他危害。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對一般事故由自來水供水單位統一領導和部署,重、特大事故必須逐級上報,服從上級部門的統一領導和指揮。
(三)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城市供水條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城市供水水質管理規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
(四)突發事件分類
鎮、村供水突發事件主要分為5類
(1)供水主管道由于各種原因突然斷裂,造成局部或大面積停水。
(2)由于其他原因,造成集鎮大范圍或全部停水。
(3)飲用地下水位突然變化,造成水源緊缺,不能正常供水。
(4)水源遇到突發性污染,水質發生重大變化,不能正常使用。
(5)傳染病疫情及安全渡汛。
(五)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青山鎮鎮、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突發性供水事件造成的大范圍或長時間不能正常供水的應急處置。
(一)供水應急領導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集鎮供水應急工作參與部門
參與部門:派出所、水利站、鎮行政綜合執法大隊、醫院、學校、各村
(三)防疫部門:青山鎮衛生院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余忠武任主任,張夢賢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應急響應時,提出報告和建議,并檢查和報告執行情況。
(四)組長、副組長工作職責:
1、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明確各有關部門、供水單位相應職責及應急工作程序,有效地處置突發性事件。
2、統籌協調,快速反應。統籌安排各相關部門應急工作任務,加強協調與合作,密切配合,確保重大信息及時報告、準確傳遞、快速處置。
3、長效管理,落實責任。以保障鎮供水安全為首要目標。在緊急情況下,啟用應急供水預案和應急響應程序,落實供水突發性事故應急責任機制。
(五)成員職責:
供水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預案實施過程中重大事項的指導,協調和保障工作。
1、突發事件調查及安置組:由余忠武任組長,張夢賢同志任成員。辦公地點設在水利站,其主要任務是:負責對突發事件進行快速調查、評估、統計上報和理賠工作;發布消息等。
2、醫療救護組:由蔡文慧任組長,蔡文慧和醫院內所有工作人員任成員。辦公地點設在青山鎮衛生院,其主要任務是:組織醫療、防疫機構人員進入疫情區;設立臨時搶救中心,及時搶救醫治傷員;做好疫情區消毒和控制疫情工作;組織轉運傷員;采購、儲運、調配藥品等。
3、治安保衛組:由蔣崇玖任組長,派出所和鎮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所有工作人員任成員。負責安全保護工作,維護社會秩序,維護事故現場區域及周邊道路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導工作,嚴厲打擊各種破壞供水設施及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種行為發生。
4、如發生突發事件,各村負責人應積極配合各項工作。
建立完善的供水突發事件預警、報告、處置機制,在集鎮應急領導機構的統一指揮下,充分履行各部門職責,團結協作、高效運轉,做好各類突發事件的預警、報告、處置工作。
(一)預警機制
要切實加強日常供水全過程的管理,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水源水環境、供水水質、地下水位變動等情況,并按規范要求定期檢測分析,出現非正常情況提前預警,逐級上報。
(二)報告制度
應急領導機構成員必須保持電話暢通,遇突發事件,立即響應;確定事件真實狀況后逐級上報,并對事故進展情況定期續報;確保上報情況及時、準確。
1、情況報告
對供水突發事件報告,必須堅持迅速、準確、逐級上報的原則,報告內容必須客觀真實,不得主觀臆斷,特殊情況根據上級領導要求匯報。
2、報告主要內容、
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性質、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和已經采取的措施等。
3、終止程序
上級有關部門或應急機構根據時間處置進展情況決定是否終止程序,并在程序終止一個月內提交書面報告。總結報告要就事件基本情況、事件原因、發展過程及造成的后果進行全面分析、評價,并總結主要經驗教訓以及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理等。
(三)信息發布
對供水中的突發事件,要根據其類別和性質由集鎮辦事處決定發布。停水期間,要向全社會進行節水宣傳教育,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點,并最大限度穩定群眾的恐慌心理。
(四)應急處置
1、對于供水主管網突發性斷裂,造成局部不能正常供水,由應急領導機構迅速組織相關人力、物力連續搶修,停水時間不得超過3天。
2、出現嚴重干旱,地下水位突然變化,造成水源緊缺,不能正常供水,由鎮應急領導機構統一指揮,積極采取其他相應的辦法恢復供水,如打深井等。
3、水源遇到突發性污染,水質發生重大變化,造成不能供水的突發事件,由集鎮應急領導機構動員全社會相關力量予以處置,并及時關閉受污染水源,或根據需要組織人力物力尋找其它水源。
4、為確保在發生傳染病疫情及大汛期間的供水安全,醫院的衛生防疫科或聯系有關檢測部門要加強對水質的檢測,確保供水安全。
為切實保障供水突發事件得到妥善處置,各參與部門必須協調配合、全力支持。
(一)處理主管網斷裂事件中,供水單位應有充足的物料儲備,其它部門要無條件服從管道搶修大局,其它問題待恢復正常供水后逐步解決。
(二)由于水源污染或水質發生重大變化造成集鎮全部停水時,衛生院和供水單位在迅速切斷污染源的同時,要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對管網進行消毒,加強防疫工作,并對受害人進行及時檢測、救治。應急領導機構應立即動員其它單位全力以赴,提供水源,搶險單位應迅速組織人員。
(三)加強防汛搶險物資準備,各社區要備足沙土、編織袋及排水設備,嚴防主管道出現問題,一旦發生險情,應急領導機構要立即組織常備搶險隊伍到場,聯系供水單位,快速搶修,確保供水安全。
為確保供水突發事件時,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各參與單位要在平時結合自身的工作,向群眾宣傳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要在日常維修中有針對性的培訓管網快速搶修技能,要確保水質合格并定期檢測,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本預案自2022年1月1日生效。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八
指導全鎮各村(社區)供水應對工作,建立健全供水應急機制,正確應對和高效處置全鎮供水情況,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全面、 協調、可持續發展。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二)工作原則
按照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統籌安排、分工合作;快速反應、有效解決的原則,堅持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用水和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鎮各村因發生供水水源出現季節性缺水、村民操辦紅白喜事需水量增加、突發性供水事件等造成的一定范圍或一段時間不能正常供水的應急處置。
(一)組織機構
成立木引鎮供水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組織和協調全鎮供水的應急工作。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在鎮水務站辦公室,由楊月欣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協調聯系各村(社區)供水保障工作。
(二)供水應急指揮部職責
(1)及時了解掌握全鎮各村(社區)供水情況,指揮、協調和組織應急工作。
(2)審定全鎮供水應急工作預案。
(3)在應急響應時,負責協調鎮供水應急工作領導小組、 鎮飲水專班、衛生防疫、醫療救護等相關部門采取相應措施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三)鎮農村供水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1)起草全鎮供水應急預案。
(2)負責全鎮供水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時向應急 指揮部報告。
(3)對需應急供水的組作具體分析后先組織采取應急供水車拉水供應或分時供水等措施。
(一)因持續干旱導致水源水量減少或枯竭,以致發生“水荒”的供水問題。
(二)由于其它原因,造成大范圍或全部停水。
(三)飲用地下水位突然變化,造成水源緊缺,不能正常供水。
全鎮應急預案:村(社區)負責飲水工作的同志負責編制完成本村(社區)供水應急預案,報鎮人民政府備案。
信息的報送和處理,應快速、準確、翔實,重要信息應立即上報,因客觀原因一時難以準確掌握的信息,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了解情況,隨后補報詳情。
(一)總體要求
村供水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本區域內事故應急、搶險、排險、搶修、恢復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凡鎮上應急預案啟動,村級預案隨之自行啟動。
(二)應急響應
當發生農村缺水問題時,要啟動相應預案。
(1)供水應急領導機構在接到各組報告后,迅速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會商,作出應急工作部署,同時立即派出現場工作組,對有關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協助做好缺水供水工作。
(2)供水應急領導機構派出工作組,指導各村做好缺水供水工作。
(3)各級應急領導機構必須立即趕赴現場,先期進行處置, 并在鎮工作組抵達時配合做好應急供水工作。
(三)應急處理
當農村供水事件發生,造成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購買蓄水設備,組織技術人員對飲水設施進行搶修等措施保證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一)因持續干旱引起的水源水量不足的農村供水。
1.啟用備用水源;
2.通知村民做好儲水準備,控制好調蓄設施工況等方便用戶儲水;
4.利用啟閉管網中閥門等手段,實行限時、限量、定點供水,確保學校、醫院等重點單位用水。
(二)地下水位突然變化,造成水資源緊缺,不能正常供水, 由鎮應急領導機構統一指揮,積極采取其他相應的辦法恢復供 水。
(一)組織保障
明確人員及職責,根據農村供水等級,迅速作出反應,組織會商,從組織上保障供水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二)通信與信息保障
要安排人員輪班值守,保證信息及時、準確、快速傳遞。確保在應急狀態下應急指揮部與各有關部門及現場各應急搶險隊伍之間的聯絡暢通。
(三)物資保障
供水應急指揮機構根據供水應急需要,制定搶險、救援物資調配方案。發生事故時,統一對物資進行調配,確保物資及時供應。
(四)交通運輸保障
保證緊急情況下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暢通。
(五)治安維護
村警要負責做好受災區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救災行動和工程設施安全的行為,保證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九
為應對農村飲水突發事件,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機制,正確應對和高效處置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最大限度減少損失,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維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縣供水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1、編制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建立健全預防預警機制。加強培訓、演練,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鼓勵群眾報告突發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隱患,及時處置可能導致事故的隱患。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按照縣級水利局職責,明確內部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及應急工作程序,同時明確各級政府部門相應職責,有效地處置突發事件。
(3)統籌安排,分工合作。以縣級政府為主體,整合資源,統籌安排各部門應急工作任務,加強協調配合和分工合作,處理好日常業務和應急工作的關系。縣政府各有關部門視情況給予協調、指導、技術支持并組織力量全力支援。
(4)長效管理,落實責任。農村飲水以保障飲水安全為首要目標,實行強化政府監管、規范經營相結合的長效管理原則。根據突發事件的影響人口、危害程度進行分級,確定不同級別的情況報告、預案啟動、相應應急程序,落實農村飲水安全應急責任機制。
2、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縣各水廠在供水中出現突發性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置。突發性事件包括:
(1)發生特大旱情,導致飲用水源取水量嚴重不足;
(4)因人為破壞導致供水安全突發事件。
1、水廠供水故障應急預案
根據停水時間長短,將水廠供水故障分為四級,其中一級的級別為最高。
1.1 四級:短時故障停水,時間在二小時以內。
1.1.1 故障種類
(1)專用供電線路故障:引起突發短時停水,能在二小時內恢復供電的。
(2)電氣控制或機泵設備故障:引起突發短時停水,能在二小時內修復的。
(3)加氯加藥系統故障:可能導致出廠水水質超過3ntu,能在二小時內修復的。
1.1.2 信息通知
運行人員發現故障后,根據操作規程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擴大,并立即報告水廠負責人。水廠負責人及技術人員及時判斷故障種類,迅速報告所在鎮、村主要負責人,并及時與縣農村飲水管理站聯系,及時提供技術支持。
1.1.3 搶修措施
技術人員到達現場后,查明故障原因,及時組織人員維修。搶修工作完成,撤離安全防護措施,恢復供水。恢復正常供水后,應及時將正常供水信息通知鎮、村負責人。
搶修責任人:水廠技術負責人
1.2 三級:突發故障停水,時間在四小時以內。
1.2.1 故障種類
(1)專用供電線路或公共供電設施故障:引起突發停水,能在四小時內恢復供電的。
(2)電氣控制或機泵設備故障:引起突發停水,能在四小時內修復的。
(3)加氯加藥系統故障:可能導致出廠水濁度超過5ntu或出廠水無余氯,能在四小時內修復的。
1.2.2 信息通知:
運行人員發現故障后,根據操作規程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擴大,并立即報告水廠廠長。廠長到達現場后,判斷事故等級,將發生故障情況報告鎮、村負責人和縣水利局負責人。
1.2.3 修措施
廠長負責組織技術人員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搶修方案,組織人員搶修。搶修工作完成,安全防護措施,恢復供水。恢復正常供水后,及時將正常供水信息通知鎮負責人和縣水利局負責人。
搶修責任人:水廠廠長和村主要負責人
1.3 二級:突發故障停水,時間在十二小時以內。
1.3.1 故障種類
(1)專用供電線路或公共供電設施故障:引起突發停水,能在十二小時內修復的。
(2)電氣控制或機泵設備故障:引起突發停水,能在十二小時內修復的。
(3)加氯加藥系統故障:可能導致出廠水濁度超過10ntu或出廠水無余氯,能在十二小時內修復的。
1.3.2 信息通知
運行人員發現故障后,根據操作規程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擴大,并立即報告水廠廠長。廠長到達現場,判斷事故等級,并將發生故障情況及時報告鎮、村負責人和縣水利局負責人,鎮、村負責人接報告后,立即到達現場。
1.3.3 搶修措施
水廠廠長和村主要負責人現場組織指揮,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搶修方案,組織搶修;協調相關部門和外援人員參與搶修;作出事故是否升級的判斷。搶修工作完成后,撤銷安全防護措施,恢復供水。恢復正常供水后,通知供水,并向縣水利局報告。
搶修責任人:鎮(辦)分管責任人
1.4 一級:突發故障停水,時間在十二小時以上。
1.4.1 故障種類
(1)專用供電線路或公共供電設施故障:引起突發停水,不能在十二小時內修復的。
(2)電氣控制或機泵設備故障:引起突發停水,不能在十二小時內修復的。
(3)加氯加藥系統故障:可能導致出廠水濁度超過10ntu或出廠水無余氯,不能在十二小時內修復的。
1.4.2 信息通知:
運行人員發現故障后,根據操作規程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擴大,并立即報告水廠廠長。廠長到達現場,判斷事故等級,并將故障情況及時報告鎮、村主要負責人和縣水利局負責人。鎮、村主要負責人接報告后立即到達現場,組織搶修。
1.4.3 搶修措施
水廠廠長、鎮分管負責人現場組織指揮,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搶修方案組織搶修;協調相關部門和外援人員參與搶修;搶修工作完成后,撤銷安全防護措施,恢復供水。恢復正常供水后,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
搶修責任人:鎮主要負責人
2 供水管網搶修應急預案
2.1供水管網突發事故分級及應急處理措施
根據縣實際情況,將供水管網突發事故分為三級,其中一級的級別最高。
2.1.1 三級:指管道口徑在dn50以下的爆管,關閥后影響50戶以內正常供水的。
(1) 信息通知:接到報漏,水廠技術人員應立即到達現場,確定影響供水范圍。
(2)搶修負責人:水廠技術人員。
(3)搶修措施:搶修人員應根據現場情況,確定要關閉的閥門,迅速止水,組織搶修。
(4)開閥送水:搶修完成后,應立即開閥送水。
2.1.2二級:指管道口徑在dn75~110之間的爆管,關閥后影響整個村莊或影響100戶以內正常供水,且漏水點在重點地區、重要道路的。
(1)信息通知:接到報漏,水廠廠長應迅速到達現場,確定事故等級。
(2)搶修負責人:水廠廠長。
(3)搶修措施:由水廠廠長現場指揮,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搶修。搶修人員應根據現場情況,確定要關閉的閥門,迅速止水,組織搶修。對搶修現場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4)開閥送水:搶修完成后,應及時開閥送水,并報村主要負責人。
2.1.3 一級:指管徑dn110的爆管,停水影響200戶以內正常供水,且漏點在重點地區、重點道路的。
(1) 信息通知:接到報漏,水廠廠長應迅速到達現場,確定事故等級,并及時向鎮分管領導匯報。
(2)搶修負責人:鎮分管負責人。
(3)搶修措施:由水廠廠長現場指揮,組織人員參與搶修,搶修人員應根據現場情況,確定要關閉的閥門,迅速關閥止水,組織搶修。對搶修現場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4)開閥送水:搶修完成后,應及時開閥送水。
2.1.4 應急響應
(1)確定事故等級、啟動應急預案
由水廠廠長確定事故等級,啟動應急預案。
(2)搶修指揮部的設定
搶修指揮部設在水廠。
(3)事故升級
在搶修工作中,搶修負責人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認定事故等級,需要三級升二級、或二級升一級時,應及時向上級領導報告,同意升級后,及時根據相應的級別,增加搶修人力、物力。
(4)要做到“三要三隨”
要備足備品備件,做到隨用隨取;
要保障搶修設備正常完好,做到隨到隨用;
要搶維修人員保持通訊暢通,做到隨喊隨到。
(5)備品備件及責任人
pe100管材:dn200、dn160、dn110、dn75、dn50、dn25、dn20各儲存不少于300m, 各類管件各儲存不少于30件。
3 水源水質事件應急預案
3.1 水源水質事故的分級和應急處理措施
3.1.1 三級:一般水質事件
原水含有大量泥沙和懸浮物質,造成原水濁度增高時。可通過合理調整凈水劑投加量的方法來達到滿意的凈水效果。
原水水質出現異常,污染物質超過有關標準,但經過水廠正常處理,出廠水水質可以達標時。縣疾控中心和農村飲水管理站要加強水質檢測的頻率。
3.1.2 二級:較大水質事件
當發生不明原因的水質惡化、污染物嚴重超標及水源性疾病爆發時,接到報告或發現原水水質問題的第一負責人,應立即向水廠廠長報告,同時向縣衛生監督部門和縣水利局報告,縣疾控中心化驗室要加強對水源水水質的監測,增加檢測頻率和檢測項目,并協同縣衛生監督部門、縣水利局盡快查明原因。同時水廠要提高液氯投加量,增加殺毒效果,采取必要的特殊處理措施,確保出廠水水質達標,如果水質不達標,確需停止供水的,應通知用水單位和個人,直到水質達標后恢復供水。
3.1.3 一級:重大水質事件
源水水體發生突發投毒性化學污染事故時,接到報告的第一負責人,應立即向水廠廠長報告,同時向縣衛生監督部門和縣水利局報告。縣疾控中心化驗室要協同縣衛生監督部門、縣水利局迅速了解清楚污染物的種類、包裝、數量及出事地點等有關情況,并立即對水質進行監測,若監測出現異常情況或化學檢測超出允許濃度時,應立即停止供水,直至水質達標后恢復供水。
3.2 應急響應
進入應急狀態時,各部門要立即到位,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發生一般水質事件,水廠第一負責人向水廠廠長、鎮分管負責人報告,由水廠廠長現場指揮,保證正常供水。發生較大水質事件,立即報告鎮主要負責人,由鎮主要負責人現場指揮,并會同縣水利局和縣衛生監督部門盡快查明原因,研究對策,采取措施,并將事故的發生和處置情況及時向上級領導報告。發生重大水質事件,鎮主要負責人接報告后立即到達現現場,了解情況,迅速向縣應急管理局、水利局、衛生監督部門報告,啟動更高級別的應急預案,在上級領導的指揮下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
4. 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十
我市山丘區包括安化縣全部、桃江縣大部分、赫山區7個鄉(鎮)、資陽區2個鄉(鎮)和沅江市3個丘崗區,面積為801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耕地面積萬畝,其中水田萬畝,旱土萬畝。
建國以來,通過全市人民的艱苦奮斗,共修水庫517座,山塘44072口,總有效庫容億立方米,河壩6327處,引水億立方米;機電灌溉站、水輪泵站1407處,提水億立方米,總蓄引提水量億立方米。有效灌溉稻田約萬畝,占稻田面積的xx%;其中旱澇保收面積萬畝,占稻田面積的xx%;抗旱能力在30-50天的灌溉面積萬畝,占xx%;30天以內的灌溉面積萬畝,占xx%;無灌溉設施的稻田萬畝,占xx%(見表一、表二)。
水利事業的發展,為山丘區抗旱奪豐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工程老化,帶病運行的現象十分嚴重。據統計,全市1/3以上的水庫存在不同程度的險病問題(見表三)。因此,要抗御可能發生的水旱災害,任務還十分艱巨。
(一)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年際相差大,是造成水旱災害的根本原因。
我市降雨特征之一是雨旱季節分明。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6月,常因山洪暴發使水庫棄水。灌溉用水高峰集中在7-9月高溫季節,雨量明顯減少,蒸發逐漸加大,水庫工程得不到蓄水補充,導致農作物干旱。據灌溉資料分析,晚稻生育期耗水量為600毫米,而同期降雨不足400毫米,蒸發量高達350毫米,降水遠遠不能滿足作物耗水和蒸發損失,需動用工程蓄水補水。
我市降水特征之二是空間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根據降水資料統計分析,我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430毫米,年降水最多達2230毫米,年降水最少為1020毫米。同一年降水和同一次降水過程的地域性差異也很大。常因局部區域降雨強度過大而引發山洪災害。
(二)由于地理特征不同,工程設施差異,造成灌溉保證率不同。
如赫山區的岳家橋、大泉、衡龍橋一帶,是一典型的干旱走廊,雖屬寧鄉黃材水庫灌區,但由于行政區劃變動,地處尾灌區,用水高峰期很難供上水。從地形特征上看,資江貫穿全市,兩側溪流控制集水面積小,遇連續干旱,溪水斷流,水源奇缺,連生活飲水都很困難,更談不上灌溉用水。
1、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強化首長負責制。
目前正值雨季,主汛期即將來臨,要盡快健全行政首長和技術人員崗位責任制,遵照市防指的統一布置和要求,迅速組織人員進行汛前檢查和抓緊儲備各種防汛物資,加速病險工程處理。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行政首長負責制,真正做到有備無患,爭取在設計洪水標準范圍內,不垮一座上型號的水利工程。
2、注意天氣形勢變化,落實調度運行計劃,抓好蓄水保水工作。
中型水庫度汛方案已經由省、市防汛指揮部審定下達,請照此執行。各地要認真編制好其他小型工程度汛調度方案,并報市防辦備案。由于山丘區各類水利工程在年初存水較往年偏多,因此,要防止基層水管單位盲目蓄納來水,要根據工程的實際蓄水能力和存在的安全隱患來蓄納地表徑流,要密切注意天氣形勢變化,總之,在確保工程安全度汛的前題下,做到防洪、發電、灌溉三不誤,在主汛期后期(六月下旬)按計劃滿蓄。
3、加強用水管理,狠抓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工作的落實。
根據往年用水資料分析,用水高峰期多集中在7-9月的高溫季節。因此,在用水先后次序上要堅持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先用基礎設施蓄水后用骨干工程補水的原則,并抓好骨干工程引水與用電灌工程灌塘、灌庫的工作;編制好用水計劃,對有條件的中型工程實行輪灌與續灌結合,先遠灌區后近灌區的供水方案,減少輸水損失;有發電任務的水庫,要加強用水調度,在旱季(從7月1日起)發電服從灌溉需要;充分發揮各級管水組織的作用,落實勞動報酬,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堅持一把鋤頭管水;注意節約用水,打破用水吃大鍋飯的局面,樹立“商品水”的觀念,推廣按時、計量收費等節水措施。
4、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大辦水利。
根據當地的水利設施供水能力,合理制定作物種植計劃,對那些供水量不足或靠天吃飯的天水田要改變作物種植比例,改種旱土經濟作物,部分退耕還林。合理制定水利建設規劃,加強宣傳和組織工作,引導農民在農閑季節大干水利,積極加快病險水庫的處理。去冬今春,我市山丘區整修加固、除險保安的小水庫達81處,增加了蓄水量,同時要建設高標準渠道,維修設備,興修蓄水工程,增加灌溉水量。
山丘區有效灌溉面積約萬畝(其中中型和小(一)型水庫灌溉萬畝),今年計劃蓄、引、提總水量為億立方米以上,實際可用水量近7億立方米,按灌溉用水利用系數計,畝平均凈用水占有量達500立方米,考慮基礎水利設施補水量和水庫的復蓄能力,畝平有效水量在550立方米以上,一般干旱不會造成嚴重災害。今年的總奮斗目標是:汛期爭取不垮一處上型號、上等級的水利工程;合理調度,搞好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工作,確保農業豐收。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十一
為了做好防范和處置因暴雨、干旱等造成的各種自然災害,采取積極有效的防御措施,保證防汛搶險、抗旱救災工作高效有序的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特制定20xx年防汛防旱應急預案,具體內容如下:
全鎮下轄11個行政村、185個村民小組,總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xx萬畝,總人口xx萬。防汛防旱分4個主屬聯圩、2個附屬圩區,即:西南聯圩、東南聯圩、東北聯圩、西北聯圩、營西附屬圩、幸福附屬圩。聯圩總長xx公里,現有圩口閘97座,排澇站15座,排澇總動力2175千瓦,排澇總流量58立方/秒,地面平均增高xx米,警戒水位xx米,閉口水位xx米。1991年我鎮歷史最高水位達xx米,根據現有防洪能力擋排可達xx米水位。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
防汛防旱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居安思危,常備不懈,以防為主,防抗結合。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防汛防旱工作在鎮防汛防旱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負責。按照行政村實行屬地管理,各行政村是基層防汛防旱工作的責任主體。
3、依法應對,科學調度。
堅持依法防汛防旱和搶險救災,實行公眾參與,干群結合。防汛防旱和搶險救災工作按照統一部署、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科學調度、優化配置,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
4、快速反應,部門聯動。
發生洪澇旱災和水利工程險情時,鎮政府迅速響應,各有關部門迅速行動,及時、高效地開展預防和應急處置。
1、聯圩閉口方案。
(1)當水位達到xx米,上游閘門全部下閘。
(2)當水位達xx米時,下游閘門全部關閉。
2、排澇動力方案。
(1)當水位達到xx米時,所有排澇站排澇動力設施做好調試出水準備工作。
(2)當水位達到xx米時,所有排澇站全部運轉預降水位要求掛坎xx米以上,以確保汛期日降雨量200毫米,48小時內能順利排出。
3、河道清障方案。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十二
供水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身體健康,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一項重要任務,為加強和規范供水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供水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保持社會穩定,確保青山鎮鎮、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安全,結合青山鎮鎮、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工作原則
集鎮供水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應遵循“以人為本、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堅持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的減少或避免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其他危害。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對一般事故由自來水供水單位統一領導和部署,重、特大事故必須逐級上報,服從上級部門的統一領導和指揮。
(三)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城市供水條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城市供水水質管理規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
(四)突發事件分類
鎮、村供水突發事件主要分為5類
(1)供水主管道由于各種原因突然斷裂,造成局部或大面積停水。
(2)由于其他原因,造成集鎮大范圍或全部停水。
(3)飲用地下水位突然變化,造成水源緊缺,不能正常供水。
(4)水源遇到突發性污染,水質發生重大變化,不能正常使用。
(5)傳染病疫情及安全渡汛。
(五)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青山鎮鎮、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突發性供水事件造成的大范圍或長時間不能正常供水的應急處置。
(一)供水應急領導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集鎮供水應急工作參與部門
參與部門:派出所、水利站、鎮行政綜合執法大隊、醫院、學校、各村
(三)防疫部門:青山鎮衛生院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余忠武任主任,張夢賢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應急響應時,提出報告和建議,并檢查和報告執行情況。
(四)組長、副組長工作職責:
1、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明確各有關部門、供水單位相應職責及應急工作程序,有效地處置突發性事件。
2、統籌協調,快速反應。統籌安排各相關部門應急工作任務,加強協調與合作,密切配合,確保重大信息及時報告、準確傳遞、快速處置。
3、長效管理,落實責任。以保障鎮供水安全為首要目標。在緊急情況下,啟用應急供水預案和應急響應程序,落實供水突發性事故應急責任機制。
(五)成員職責:
供水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預案實施過程中重大事項的指導,協調和保障工作。
1、突發事件調查及安置組:由余忠武任組長,張夢賢同志任成員。辦公地點設在水利站,其主要任務是:負責對突發事件進行快速調查、評估、統計上報和理賠工作;發布消息等。
2、醫療救護組:由蔡文慧任組長,蔡文慧和醫院內所有工作人員任成員。辦公地點設在青山鎮衛生院,其主要任務是:組織醫療、防疫機構人員進入疫情區;設立臨時搶救中心,及時搶救醫治傷員;做好疫情區消毒和控制疫情工作;組織轉運傷員;采購、儲運、調配藥品等。
3、治安保衛組:由蔣崇玖任組長,派出所和鎮行政綜合執法大隊所有工作人員任成員。負責安全保護工作,維護社會秩序,維護事故現場區域及周邊道路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導工作,嚴厲打擊各種破壞供水設施及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種行為發生。
4、如發生突發事件,各村負責人應積極配合各項工作。
建立完善的供水突發事件預警、報告、處置機制,在集鎮應急領導機構的統一指揮下,充分履行各部門職責,團結協作、高效運轉,做好各類突發事件的預警、報告、處置工作。
(一)預警機制
要切實加強日常供水全過程的管理,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水源水環境、供水水質、地下水位變動等情況,并按規范要求定期檢測分析,出現非正常情況提前預警,逐級上報。
(二)報告制度
應急領導機構成員必須保持電話暢通,遇突發事件,立即響應;確定事件真實狀況后逐級上報,并對事故進展情況定期續報;確保上報情況及時、準確。
1、情況報告
對供水突發事件報告,必須堅持迅速、準確、逐級上報的原則,報告內容必須客觀真實,不得主觀臆斷,特殊情況根據上級領導要求匯報。
2、報告主要內容、
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性質、影響范圍、事件發展趨勢和已經采取的措施等。
3、終止程序
上級有關部門或應急機構根據時間處置進展情況決定是否終止程序,并在程序終止一個月內提交書面報告。總結報告要就事件基本情況、事件原因、發展過程及造成的后果進行全面分析、評價,并總結主要經驗教訓以及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理等。
(三)信息發布
對供水中的突發事件,要根據其類別和性質由集鎮辦事處決定發布。停水期間,要向全社會進行節水宣傳教育,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點,并最大限度穩定群眾的恐慌心理。
(四)應急處置
1、對于供水主管網突發性斷裂,造成局部不能正常供水,由應急領導機構迅速組織相關人力、物力連續搶修,停水時間不得超過3天。
2、出現嚴重干旱,地下水位突然變化,造成水源緊缺,不能正常供水,由鎮應急領導機構統一指揮,積極采取其他相應的辦法恢復供水,如打深井等。
3、水源遇到突發性污染,水質發生重大變化,造成不能供水的突發事件,由集鎮應急領導機構動員全社會相關力量予以處置,并及時關閉受污染水源,或根據需要組織人力物力尋找其它水源。
4、為確保在發生傳染病疫情及大汛期間的供水安全,醫院的衛生防疫科或聯系有關檢測部門要加強對水質的檢測,確保供水安全。
為切實保障供水突發事件得到妥善處置,各參與部門必須協調配合、全力支持。
(一)處理主管網斷裂事件中,供水單位應有充足的物料儲備,其它部門要無條件服從管道搶修大局,其它問題待恢復正常供水后逐步解決。
(二)由于水源污染或水質發生重大變化造成集鎮全部停水時,衛生院和供水單位在迅速切斷污染源的同時,要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對管網進行消毒,加強防疫工作,并對受害人進行及時檢測、救治。應急領導機構應立即動員其它單位全力以赴,提供水源,搶險單位應迅速組織人員。
(三)加強防汛搶險物資準備,各社區要備足沙土、編織袋及排水設備,嚴防主管道出現問題,一旦發生險情,應急領導機構要立即組織常備搶險隊伍到場,聯系供水單位,快速搶修,確保供水安全。
為確保供水突發事件時,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各參與單位要在平時結合自身的工作,向群眾宣傳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要在日常維修中有針對性的培訓管網快速搶修技能,要確保水質合格并定期檢測,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本預案自20xx年1月1日生效。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十三
由于我鄉主要飲水基礎比較薄弱,農村群眾供水主要方式為小型集中供水為主,水源主要為地表水,部分供水工程水量受季節影響較大。季節缺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兩季。農村飲水安全是“3+1”保障重點保障內容,關乎群眾生產生活和生命健康,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考核指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取水許可證制度實施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保證農村群眾飲水安全,結合我鄉實際,制定本預案。
在鄉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在西秀區水務局的指導下,按照“預防為主、有備無患”的總體要求,鄉村兩級聯動,分級負責,確保缺水農戶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在黨委、政府統一指揮下,成立應急指揮部,指揮長由鄉長胡麗莎擔任,副指揮長由分管領導王國林擔任,成員為鄉水務站、消防中心和各村居支書、主任,下設辦公室在鄉水利站,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應急處置指揮部主要職責:及時掌握全鄉飲水基本情況,及時向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報告重大問題,提出應急措施建議,具體指揮、調度、協調處理,確保第一時間掌握問題、第一時間解決,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1.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在出現飲水不安全時,應急處置部值班制度與鄉干部值班制度合并,及時收集農村飲水安全信息。
2.實行信息報送制度。對農村出現飲水問題,各村能夠解決的,應在當天上報處理結果;各村不能解決的,需要應急處置指揮部出面調度,應在發現問題半小時內上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3.應急措施
(1)針對存在季節性水量不足,不能滿足正常用水需求,要備有送水車輛,及時送水應急,確保群眾生活用水不受影響。同時動員群眾利用儲水設施設備(水缸、水桶等)緩解季節性缺水。
(2)針對鄉集中供水工程,除了正常運行的水泵外,另外還有一臺備用泵,即使水泵損壞,也不影響正常抽水,確保供水不斷。
(3)其他供水工程,有條件的情況下也要常備一臺備用水泵,確保不會因為水泵損壞而停水;沒有常備備水泵條件的,如遇水泵損壞,就在2天內完成維修或者更換,不能影響供水。
(4)針對水量不足,采取增加管道、補充水源、應急送水等多種措施予以解決。
(5)預備應急車輛2臺(消防車、灑水車),應急人員5名(消防隊員—民兵預備役)。
5.應急信息和維穩工作由鄉辦公室統籌。
1.鄉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各村報告后,應立即向處置指揮部負責同志報告。
2.應急會商。應急處置指揮部接到報告后,及時組織應急處置指揮部相關成員單位會商,必要時可邀請有關專家或區水務局業務指導參加,確定應急處置措施,同時及時向區政府報告。
3.啟動應急預案,確定應急處置措施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迅速傳達有關單位進行執行。
4.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對應急處置全過程進行管控,及時掌握情況,報告新出現的問題,確保指揮部有力有序指揮,確保應急達到預期目的。
1.經費保障。鄉財政保障應急工作經費,保證應急措施所需的物資、監測、工程建設費用。
2.通訊與信息。保證應急信息報送所必需的通訊設備,做到渠道暢通、快捷,充分利用電話、網絡等現代通訊手段。
3.宣傳動員。組織應急演習,并及時總結,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在應急事件期間,各有關單位要積極協助做好群眾工作,保持社會穩定,并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應急處置。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十四
為加強對醫院水電的管理,有效防止水電等安全事故的發生,及時有效的做好安全事故發生后的救援處置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切實保障患者和醫護人員人身財產安全,根據國家關于做好水電安全管理的文件要求,結合醫院實際,特制定水電安全應急救援預案。
一、成立領導組,加強領導。
醫院成立水電安全應急指揮領導組,加強對水電安全的有效領導。
組長:羅志強。
副組長:蘇燕王懷偉雷輝卯周占萍。
成員:葉其貴廖慧萍李毅萬宇恒彭華劉國平朱藺蘭黃明靜郭金鳳徐啟健水電安全應急指揮領導組職責全面負責醫院水電事故救援的領導工作和現場指揮救援和善后工作,下設四個專門工作組。辦公室設在總務科,由葉其貴擔任水電救援領導組主任。
(一)救援行動組組長:王懷偉副組長:葉其貴。
成員:徐啟健陳曉宏古通炳葉曉飛安保人員救援行動組:負責現場救援工作部署,并視情況開展救援工作。
(二)醫療救援組組長:雷輝卯副組長:郭金鳳。
成員:向田能陳開政周藺胡建李世元陳建新宋濤徐佳玲蘭藺黃益醫療救援組職責: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并視情況轉送相關醫療機構。
(三)后勤保障組:組長:蘇燕副組長:李毅。
成員:萬宇恒劉國平姜雪麗黃超后勤保障組職責:負責通信聯絡、人員疏散,物資供應保障。
(四)心理疏導組組長:周占蘋副組長:廖慧萍。
成員:彭華朱藺蘭黃明靜。
心里疏導組職責:負責人員心里疏導和人員安撫工作。二、水電事故的一般救援程序。
1、值班人員(目擊者)發生險情后,迅速關閉水電氣總閥,第一時間上報醫院。
2、接到報告后醫院立即通知各工作組開展救援。3、各工作組迅速集結,了解水電事故基本情況,按照職責分工,進入相應位置開展水電救援行動。
4、救援結束后,及時清點人員和物資,了解事故的具體情況,并在24小時內將書面報告上報相關部門。注:如遇到復雜情況,自己不能解決時,應請專業人員有資質的公司幫助救援或上報上級主管部門請求救援。
三、善后工作。
(一)保護事故現場;(二)查明事故原因;(三)調查事故損失;(四)追究事故責任。
(五)及時整改存在問題。四、責任的追究。
對造成水電事故的責任人或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醫院的規章制度給予嚴肅處理。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十五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有時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為了減小事故造成的危害,預先制定應急預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編制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今冬明春消防安全應急預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條為了保護好x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森林資源,保障所有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貫徹森林防火“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按照“打早、打小、打了”的基本原則,切實做好x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在發生森林火警、火災時做到準備充分、反應迅速、決策科學、措施有力,限度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將森林火災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x山國家森林公園人員及森林資源安全。特制訂本預案。
第二條本預案的編制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以及《x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
第三條本預案適用于在x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的森林火災預警及發生森林火災后的應急處置工作。
第四條編制的基本原則
(一)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森林公園的森林火災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在x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防火指揮部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下開展,以森林公園防火應急分隊為主,各賓館、企業經營戶協同,組織本預案的實施。
(二)明確責任的原則。
1、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xx
2、森林防火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xx
3、森林防火指揮部副指揮長:xx
4、森林防火指揮部副指揮長:xx
以上責任人要落實預防森林火災的各項措施,做好緊急應對突發森林火災的思想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落實防火措施,建立應對森林火災的有效機制,做到常抓不懈、反應及時、處置得當。
(三)盡職盡責、科室聯動原則。
x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各科室要以森林防火工作為主,落實各項支持保障措施,做到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整體聯動,確保處置森林火災時做到快速應急反應。
(四)以人為本、減少損失的原則。
在應急處置森林火災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把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在組織火災撲救時,不得組織殘疾人、孕婦、老人、未成年人和其他不宜參加火災撲救的人員參加,努力保護好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和公共財產安全,力爭限度減小損失。
第五條x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立森林防火指揮部,負責全園的森林防火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森林防火日常工作、森林防火器材維護、森林防火隊伍管理、與上級森林防火部門的聯絡。
第六條園區所有入園企業都有共同擔負森林防火的主體責任。
第七條值班備勤
(一)按x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規定全年為森林防火期。
(二)x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防火指揮部按照一個帶班領導、一個帶班科長的配置進行每日值班備勤,保持通訊24小時暢通,及時處理森林防火的相關業務。
(三)所有干部職工除正常休假和公差除外,一律按照分工在園區內待命。
(四)當森林火險等級達到4級時,所有干部職工取消休假、時刻待命,隨時做好森林火災的預防工作。
(五)森林防火辦公室負責森林防火資料的整理收集和上報、檔案管理,與上級森林防火部門的聯系。
第八條火源管控
(一)園區內各檢票口要加強對入園人員和車輛的登記,加強森林防火宣傳,禁止精神病人入園,加強火源檢查和管控。
(二)森林防火宣傳、巡查人員要利用防火摩托車,對園區及周邊村組進行全覆蓋的廣播宣傳和巡查,及時發現和制止野外用火行為。
(三)各護林防火員要對自己的責任區進行持續日常巡查,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快速處置。
(四)園區內所有干部職工、從業人員都是森林防火義務宣傳員,都有向游客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和制止野外用火的義務。
(五)加強對特殊人員的管理,建立檔案,及時掌握。
(六)提倡文明祭祀,禁止在公園內焚燒紙錢,對掃墓行為進行嚴密監控。
(七)加強用電安全,防止因用電引起森林火災。
第九條森林防火宣傳
(一)森林防火辦制定具體的森林防火宣傳計劃,具體執行宣傳任務。
(二)利用廣播、宣傳單等,進村入戶進行宣傳,確保宣傳全覆蓋。
(三)在各公路、游步道入口處樹立明顯的森林防火標識標牌、宣傳標語等對游客進行宣傳。
(四)利用學習、培訓等形式讓森林防火知識深入人心。
第十條森林防火器材的維護保養
(一)設立專門的森林防火器材維護保養員,定期對器材進行維護保養并進行登記。
(二)建立森林防火器材及物資保管制度,隨時掌握購置、使用、儲存情況。
(三)確保森林防火通訊器材的正常使用,熟練掌握各防火器材的使用。
(四)所有防火器材、設施要保持正常使用和運轉。
第十一條區域聯防
(一)利用每年1次的x山生態旅游示范區森林防火聯席會議,加強與周邊鄉鎮、江西銅鼓之間的聯系,共享森林防火信息,加強聯防聯治。
(二)加強與周邊鄉鎮的森林防火演練,做到森林防火聯動協作。
第十二條森林防火投入
(一)每年公園拿出一定的經費作為森林防火專項經費,不得挪用。
(二)積極爭取上級森林防火經費的支持,加大投入完善好園區內的森林防火設施。
第十三條每年進行2-3次的森林防火知識培訓,組織1-2次的森林防火演練,加強森林火災撲救能力。
第十四條值班接警
(一)森林防火值班人員接到森林火災報警電話要詳細了解森林火災發生的情況(包括火災發生的時間、地點、起火原因、面積、火勢、聯系方式、達到路線等),并做好記錄。
(二)值班人員在接到森林火災報告后應立即將火災的情況向帶班領導匯報。
(三)認真記錄好森林火災處置的相關情況。
(四)園區內及周邊發生任何火災都要第一時間向x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防火指揮部匯報。
第十五條預案啟動
(一)公園內及周邊發生任何火災或接到上級森林防火指揮部要求協助滅火任務,應立即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
(二)預案啟動程序。
當值班人員接到火災報告后,應立即將掌握的火災情況向帶班領導匯報,帶班領導立即向x山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匯報,由指揮長決定是否啟動預案。
(三)預案啟動后,所有干部職工及入園企業都要服從森林防火指揮部的統一調度,嚴禁擅自行動,對延誤時機、不聽指揮的要嚴厲追究責任。
(四)預案執行期間,森林防火指揮部有優先使用園區交通工具及相關物資的權利,各相關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調配,在火災撲救期間產生的費用由x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承擔。
第十六條森林火災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本預案啟動后,園區干部職工必須按照自己的職責分工,在森林防火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火災撲救。為限度減少損失,森林防火指揮部應成立前線指揮部和火災現場撲救組、火案查處組、通訊保障組、后勤保障組、力量增援組。
(一)森林防火指揮部職責。
統一指揮森林火災的撲救工作,負責人員、車輛、物資的調配,負責向上級報告火災的相關情況。
(二)前線指揮部職責。
負責火災現場的處置決策工作;負責兵力的現場調配,及時掌握火情,有效控制火勢蔓延;及時向x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防火指揮部報告火情。
(三)火災撲救組人員構成及職責。
火災撲救組共分為3個小組,每組由一名科室長任組長,一名副科長任副組長,當組長不在火災現場時由副組長負責,副組長也不在現場時,指定一名有經驗的同志擔任負責人。組成人員由各科室男職工為主,入園企業男員工為輔助,輔助撲火人力、物資的調配,落實具體撲火措施,火災撲滅后負責留守、清理火場及后期工作。
(四)通訊聯絡組。
由一名副指揮長負責,以值班備勤人員為主,主要負責信息的上傳下達,接聽值班電話,及時掌握火情信息,保證信息暢通。
(五)后勤保障組。
由一名副指揮長負責,以財務和管理處女職工為主,主要負責物資采購,所需食物、藥品、裝備、油料的調配,安撫照顧因撲救火災受傷的人員。
(六)力量增援組。
負責撲火人力的補給。
(七)火災調查組。
主要以x市森林公安局工作人員為主,負責火災調查、查處工作。
第十七條應急響應機制和措施
(一)逐級報告
1、各護林防火員在各自責任區內發現火災,3分鐘內要搞清基本情況,并第一時間向x山森林公園防火值班人員匯報,以便統一組織力量進行撲救。
2、指揮部值班人員接到火災報告后,2分鐘內要將火災的發生時間、地點、過火面積、發展趨勢、撲救力量等情況弄清楚,并及時向公園值班領導報告。
3、值班領導接到報告后第一時間組織就近力量進行撲救,同時向x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防火指揮部報告。
4、防火指揮部指揮長接到報告后應立即派一名副指揮長前往火災現場組織撲救工作,對于火勢較大、控制難,1小時內難以撲滅的火災,指揮長應立即趕到現場組織撲救。同時按照要求向x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匯報。
5、火災報告過程中,接、報人員雙方都要做好記錄,不得瞞報和漏報信息。
(二)分級處置
在逐級上報火災同時要先期做好撲救工作,火災分為四級響應。
1、各責任區內發生火災,應第一時間組織可用力量進行先期撲救,盡量控制住火勢。
2、x山國家森林公園防火辦接到報告后應組織相關撲火力量進行支援撲救,責任區內沒有撲救的應組織相關責任區人員進行撲救,盡量減少火災損失。
3、x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組織其他撲火隊伍進行集結,根據火情對火場進行支援。
4、遇到火勢較大、短時間內難以撲滅的火災應第一時間向x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匯報,請求支援。
(三)撲救力量
在火災撲救過程中,應堅持以專業隊伍為主,業余和群眾結合的原則,分三梯隊進行撲救。
1、第一梯隊為x山國家森林公園防火應急隊伍一分隊和二分隊隊員,主要任務是直接進入火場撲救,控制火勢。
2、第二梯隊為撲火應急隊伍的.三分隊,接到任務后,應在10分鐘內配好工具,快速趕到火災現場,支援第一梯隊、第二梯隊進行火災撲救,控制火勢。同時,開設30米的防火隔離帶,控制火勢蔓延。
3、第三梯隊為園區入園企業的業余撲火隊伍,指揮長根據情況啟用,主要是幫助控制火勢、開設隔離帶等。
(四)人員集結
1、撲火命令下達后,所有撲火隊員要在10分鐘內穿好防火服、配齊防火工具,第一時間趕到火災現場,要服從指揮長和隊長的指揮,科學有序的進行撲救。
2、火災調查組在接到火情后10分鐘攜帶破案設備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主要是維護火場秩序、保護好現場、實行交通管制,第一時間搞清起火原因,控制犯罪嫌疑人。
3、后勤保障組人員要在20分鐘內將食品、藥品等后勤保障物資備齊,第一時間運到火災現場。
4、通訊聯絡組要堅守崗位,保持通訊暢通,掌握火場信息,及時做好信息反饋及火情記錄工作。
(五)撲火救援
對于動用x山國家森林公園內部撲火力量難以撲滅的火災,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要及時向x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請求支援,需要動用部隊的由x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向上級請示。x市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副指揮長負責部隊的聯絡和協調工作。
(六)火場清理
1、明火撲滅后,森林防火指揮部要組織力量對火場進行全面清查,消滅殘火、余火,防止復燃。
2、明火撲滅后,森林防火指揮部至少要安排10%的撲火隊員留守火場。比較大的火場要分組留守,森林防火指揮部要指定1名負責人具體負責。
3、火場留守人員必須留守24小時,發現余火應立即撲滅,經反復檢查確定無火災隱患,經森林防火指揮部批準后方可撤離現場。
第十八條撲火原則
(一)在撲火過程中,要保護好撲火隊員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公共財產安全。
(二)在撲火戰術上,要遵守科學和自然規律,采取阻、打、清相結合,做到快速滅火,科學滅火。
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三)按照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對火場采取整體圍控,各個殲滅等手段,減少火災損失。
(四)在撲火力量上,堅持以專業隊伍為主、以義務業余為輔的原則。
(五)在落實責任制上,采取分片劃塊,建立火場撲救、清理、留守責任制。
第十九條森林火災的查處
森林火災案件查處由x市森林公安局查處。
第二十條信息發布
x山國家森林公園火災信息按照《森林防火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由x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發布,重大、特別重大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
第二十一條應急結束
x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火災撲滅后由公園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宣布撲火應急工作結束。重大、特別重大的火災由x市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長宣布應急工作結束。
第二十二條后期處置
(一)損失評估
火災過后,x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防火指揮部根據國家林業局的標準,對火災造成的森林資源損失進行評估。
(二)原因分析
x山國家森林公園防火指揮部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火災發生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全面總結撲火工作,向x市森林防火指揮部上報火災調查情況。
第二十三條預案管理
本預案是x山國家森林公園預防和森林火災撲救的應急措施,預案實施后,每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第二十四條獎勵和責任追究
對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表現突出的,根據相關制度和規定視情況進行獎勵,對撲救過程中玩忽職守、貽誤戰機的根據相關法律進行責任追究。
第二十五條預案生效時間
預案從即日起生效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十六
供水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身體健康,是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一項重要任務,為加強“3+1”保障和規范供水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供水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保持社會穩定,確保供水安全,結合各村(居)實際,對12個村(居)應急備用水源供水措施,制定如下應急安全供水預案。
(一)五官屯村。
1.基本情況:五官屯村總人口2694人,下轄大五官、小五官、肖沖、紙廠4個自然村組。人飲工程共有1個,取用水源為泉水。
2.確定應急備用水源:五官屯村的應急備用水源為肖沖組自流水水源點。
(二)大鼎寨村。
1.基本情況:大鼎寨村總人口4230人,下轄大鼎寨、洋海2個自然村組。大鼎寨村人飲工程共有洋海人飲工程和大鼎寨人飲工程2個,人飲工程取用水源均為機井。
2.應急備用水源:大鼎寨村的洋海組應急備用水源為洋海水庫;大鼎寨組備用水源為寧谷集鎮供水工程。
(三)天落灣村。
1.基本情況:天落灣村總人口4720人,下轄白泥、棉寨、新苑、潘孟、龍潭、羅家大壩、對門寨、甘沖8個自然村組,人飲工程共有4個。其中:潘孟、羅家大壩、對門寨3個組分別使用的是各自的機井,白泥、棉寨、新苑、甘沖、龍潭5個自然村組人飲工程共用龍潭取水點。
2.應急備用水源:天落灣村的白泥、棉寨、新苑、甘沖、龍潭、羅家大壩6個自然村組應急備用水源為龍潭;潘孟、對門寨2個自然村組備用水源為潘孟取水點供水工程。
(四)木山堡村。
1.基本情況:木山堡村總人口6557人,下轄小呈、新房、鄧家堡、木山、新寨、上河頭、下河頭、梅家院,灣子園9個自然村組,人飲工程共有6個。其中:木山、小呈、鄧家堡、新寨、下河頭、上河頭使用的是各自的機井,梅家院和灣子園與木山組共用一個機井。
2.應急備用水源:木山堡村的小呈、新房、鄧家堡3個自然村組使用的備用水源為小呈的露天井水;木山、新寨、上河頭、下河頭、上河頭5個自然村組應急備用水源為新寨的自流泉水;梅家院自然組備用水源為本組原從山上接的自流泉水。
(五)林哨村。
1.基本情況:林哨村總人口4480人,下轄林哨、下哨、新苑、雷打巖、白巖坡、梅子菁,河壩田、石板蕩、長沖、龍消土10個自然村組,人飲工程共有10個。其中:長沖自然組使用的是機井,新苑、下哨2個自然組使用的是自流水,梅子菁和林哨2個自然組使用的是同一水源,其余自然村組使用的是各自的泉水。
2.應急備用水源:林哨村的梅子菁、林哨2個自然村組使用的備用水源為林哨的水井;下哨、新苑、雷打巖、白巖坡4個自然村組使用的備用水源為下哨自流泉水水源;石板蕩、長沖、龍消土3個自然村組使用的備用水源為新寨的自流泉水水源;河壩田自然村組使用的備用水源為河壩田水庫水源。
(六)上苑村。
1.基本情況:上苑村總人口4072人,下轄上苑、油魚井、龍泉寺、老虎寨、老鴉寨5個自然村組。油魚井人飲工程取用水源為泉水,人口471人;其余自然村組使用的是寧谷集鎮的供水。
2.應急備用水源:上苑村應急備用水源為上苑村龍泉寺路口的水井的水。
(七)下洋場村。
1.基本情況:下洋場村總人口3915人,下轄下洋、老塘河2個自然村組。老塘河人飲工程取用水源為機井,下洋自然組使用的龍潭水。
2.應急備用水源:下洋場村的應急備用水源為下洋組龍潭水。
(八)龍潭坡村。
1.基本情況:龍潭坡村總人口2426人,下轄龍潭坡、跑馬地、偏坡寨、銀莊、涼廠坡5個自然村組,共有4個飲水工程。
2.應急備用水源:龍潭坡村的跑馬地、龍潭坡2個自然村組應急備用水源為寧谷集鎮供水的備用水源;偏坡寨自然村組應急備用水源為寧青園的供水水源;跑馬地自然村備用水源為本組的井水水源。
(九)胡軍堡村。
1.基本情況:胡軍堡村總人口2985人,下轄水洞、大巖底、小巖底、關山、石門樓、胡軍、上苑、下苑、文書田9個自然村組,共有7個飲水工程。
2.應急備用水源:胡軍堡村的水洞、大巖底、石門樓3個自然村組應急備用水源為水洞組的泉水水源;胡軍、小巖底、關山、上苑、下苑5個自然村組應急備用水源為小巖底的泉水水源;文書田自然組應急備用水源為林哨的水井。
(十)干河村。
1.基本情況:干河村總人口1961人,下轄干河、母豬籠、農場、小盤、沖頭5個自然村組,共有4個飲水工程。
2.應急備用水源:干河村的干河、母豬籠、農場、小盤3個自然村組應急備用水源為小盤組的泉水水源;沖頭自然組應急備用水源為沖頭組的水井。
(十一)張家井村。
1.基本情況:張家井村總人口5181人,下轄張家井、里板、冷水、銀盤、岔路口、頭關、大洞、水落坑、上老鴉石、下老鴉石、老貓地11個自然村組,共有5個飲水工程。
2.應急備用水源:張家井村的張家井、里板2個自然村組應急備用水源為里板的泉水水源;冷水、銀盤、岔路口、頭關、大洞、水落坑6個自然村組應急備用水源為岔路口的泉水水源;上老鴉石、下老鴉石、老貓地3個自然村組應急備用水源為下老鴉石的泉水水源。
(十二)大寨居委。
1.基本情況:大寨居委總人口4521人,下轄大寨、小寨、吳家小坡3個自然村組,共有1個飲水工程。
2.應急備用水源:大寨居委的大寨、小寨、吳家小坡3個自然村組應急備用水源為本自然組的水井水源。
(一)成立機構。村級及時成立應急工作處置領導小組,明確人員分工負責具體工作;
(二)強化值班。當出現供水安全問題時,村干部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及時收集信息、掌握情況。
(三)信息報送。存在的問題,各村(居)能解決的,應在當天內上報處理結果;各村(居)無法解決的,應在問題出現后半小時內上報鎮農村供水保障工作領導小組處理。
(四)經費保障。鎮財政應保證應急措施所需的物資、工程建設等費用。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十七
為提高應對和處置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因突發事件造成農村飲水困難及損害,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根據《奉節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奉節縣20xx年夏秋季抗旱保生活供水方案》及全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特制定本方案。
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落實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措施,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原則,統籌配置好現有水資源,從工程措施、調水措施、節水措施等多方面同時發力,嚴格計劃用水,開源節流,科學調度,千方百計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一)調查水資源現狀。調查各鄉鎮(街道)在用水源、閑置水源、水庫、河流現狀,全面掌握我縣水資源儲備情況。(牽頭單位:縣水利局;責任單位:縣應急局、縣農業農村委,各鄉鎮〔街道〕)。
(二)科學調度水資源。密切關注天氣和水情動態,根據降雨和水庫河流水量的變化,及時調整供水和用水計劃,做到科學調配,合理用水。(牽頭單位:縣水利局;責任單位:縣水電開發公司,各鄉鎮〔街道〕)。
(三)努力增辟水資源。結合實際,增加一批水源,提升水源保障能力。全面維修、清洗和重新啟用閑置水源及其配套設備。有條件的通過引、攔、提、蓄等綜合措施增辟水源。在確保工程安全前提下利用一切降雨時機盡量攔蓄雨水。(牽頭單位:縣水電開發公司,各鄉鎮〔街道〕)。
(四)做好水質檢測。對新開辟的水源開展水質監測。做好水廠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和末梢水的水質檢測工作,確保飲用水源應檢盡檢。(牽頭單位:縣水利局;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縣疾控中心、縣水資源管理中心、縣水電開發公司,各鄉鎮〔街道〕)。
(五)強化節水措施。在做好科學調水、計劃配水、統籌用水的同時,強化節水限水措施,控制工農業用水,逐步壓減生活用水,落實循環用水、一水多用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農業生產用水少用飲用水源,想方設法調引河道、溝渠、山塘、地下水等非飲用水源,最大限度減輕飲用水源的供水負擔。(牽頭單位:縣水利局;責任單位:縣住房城鄉建委、縣農業農村委、縣水電開發公司,各鄉鎮〔街道〕)。
(六)加強管理監測。沿河鄉鎮針對河流徑流量和水位持續偏低等情況,做好水位水質監測預警,加強調度,全力確保水庫、河流不出現水質性缺水。(牽頭單位:縣水利局;責任單位:縣生態環境局、縣水電開發公司,有關鄉鎮〔街道〕)。
(七)實施人工增雨作業。不錯過任何一次有利的天氣條件,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最大限度地挖掘空中水資源,有效緩解地表旱情,增加河流、水庫水量。(牽頭單位:縣氣象局)。
(八)全面調查儲備運水車輛。調查全縣運水車輛(包括消防車、灑水車)和抽水泵等應急設備儲備情況,做好能夠調度50輛運水車提供送水服務的工作準備。(牽頭單位:縣應急局;責任單位:縣水利局、縣住房城鄉建委、縣自來水公司、縣水電開發公司、縣消防救援大隊,各鄉鎮〔街道〕)。
(九)強化送水服務。從水資源豐富的河流或水量較充足的水庫取水,或協調奉節境外水資源,通過運水車輛運送到各地缺水居民住宅小區和村社集中點,重點關注老弱病殘戶、特困戶、偏遠吊散戶、監測戶等重點人群,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用水。(牽頭單位:縣應急局;責任單位:縣水利局、縣住房城鄉建委、縣消防救援大隊、縣水電開發公司,各鄉鎮〔街道〕)。
(十)保障桶裝水市場供應。調查全縣桶裝水市場儲備情況。研判自來水斷供時,桶裝水市場需求驟增可能出現的情況。縣內桶裝水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加大桶裝水的儲備量。提前協調拓展縣外桶裝水供入渠道,確保滿足市場需求,避免出現供不應求、群眾搶購等情況發生。(牽頭單位:縣商務委;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縣供銷聯社、縣水電開發公司,各鄉鎮〔街道〕)。
(十一)大力宣傳節約用水。強化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的節水宣傳,密切關注輿情,防止炒作,把握主基調,堅持正面引導,準確客觀報道。積極宣傳正面典型事跡,融洽干群關系,提高群眾滿意度。(牽頭單位:縣融媒體中心;責任單位:縣水資源管理中心、縣水電開發公司,縣政府各部門、各鄉鎮〔街道〕)。
(一)組織保障。分級成立縣級、鄉鎮(街道)級、村(社區)級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領導小組。縣級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水利的副縣長任組長,縣應急局、縣水利局等單位主要領導任副組長,各鄉鎮(街道)主要領導為成員;鄉鎮(街道)級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具體業務站室負責人、各村(社區)書記為成員;村(社區)級領導小組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任組長,其他村(社區)干部、村(居)民小組長為成員。
(二)隊伍保障。各單位積極發動本地本部門應急搶險救援隊伍,積極參與應急搶險救援工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和獻愛心活動,幫助受災群眾尋找水源,協調運水、送水服務,協助做好節水宣傳等工作。
(三)資金和物資保障。縣級有關職能部門要積極爭取中央、市對應急工作的支持力度。各鄉鎮和街道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強化本級資金籌措,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財政部門積極主動為應急工作籌措資金,在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積極為應急搶險救災項目資金的撥付開通綠色通道,提高審批效率,確保應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加大應急物資儲備,及時補充和預置運水車輛、抽水泵、油料等物資裝備并前置到受旱地區。
(一)落實工作責任。各鄉鎮和街道是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作的責任主體,針對轄區供水情況,制定鎮、村兩級應急預案,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建立統籌協調、分片包干、網格管理、動態排查監測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把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作作為保障農村安全發展的重要任務抓實抓好。縣水電開發公司針對各集鎮水廠制定應急預案,全力保障集鎮供水安全。各行業部門加大指導、組織、協調、支持和監督力度。
(二)堅持全局觀念。各單位堅決服從縣委、縣政府的指揮調度,落實“全縣一盤棋”響應機制,統籌做好應急調水供水、備用水源調劑等工作。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確保水資源得到最有效利用。任何地區和單位不得因犧牲本地本單位利益而產生消極懈怠和抵觸行為。
(三)強化工作紀律。縣農村飲水安全應急領導小組將組織督導組,適時對有關地區、單位、用水大戶的節水保水防旱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對沒有按要求落實本方案和應急措施執行不力的地區和單位進行通報。造成不良后果的,提請紀檢監察部門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問責。
(四)爭取上級支持。縣水利局、縣應急局、縣農業農村委、縣住房城鄉建委等部門要加強向市級主管部門請示報告,請求在應急資金、物資(運水車輛、水泵等)和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提升我縣農村供水應急保障能力。
(五)規范信息發布。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旱情發展動態,強化旱情跟蹤監測預報,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應急救災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規范信息發布機制,統一對外口徑,凡涉及旱情災情的信息,有關行業職能部門提前與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會商研究,形成統一意見后發布。
最新農村安全飲水應急預案(優質18篇)篇十八
為加強和規范供水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供水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保持社會穩定,確保農村供水安全,結合我鎮供水實際,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城市供水條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
1.3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工作統一指揮、統一調度,以防為主、防抗結合,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堅持先生活、后生產、再生態原則,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的減少或避免突發事件影響居民生產生活和產生其它危害。
1.4突發事件分類。
免渡河鎮水源地供水突發事件主要分為5類。
(1)供水主管道由于各種原因突然斷裂,造成局部或大面積停水。
(2)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農村大范圍或全部停水。
(3)飲用地下水位突然變化,造成水源緊缺,不能正常供水。
(4)水源遇到突發性污染,水質發生重大變化,不能正常使用。
(5)傳染病疫情。
2.1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領導小組由鎮人民政府相關人員組成:
組長:劉宇慧(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副組長:王光魯(副鎮長)。
史俊峰(派出所所長)。
成員:曹源媛(鎮黨政綜合辦負責人)。
趙萌萌(鎮社會事務辦負責人)。
王奎(鎮衛生院院長)。
張通(鎮綜合執法局局長)。
王樹軍(鎮城市管理辦公室主任)。
徐維義(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主任)。
馬玉英(鎮團結村書記、主任)。
陳雷(鎮豐收村書記、主任)。
郭啟偉(鎮勝利村書記、主任)。
李功坤(鎮先進村書記、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
聯系電話:
2.2職責。
領導小組統一領導農村供水應急處置工作。制定供水應急具體措施;進行災區治安防范和保障社會穩定;組織搶險隊伍和人員;儲備必需的應急物資及救災款物分發;做好居民思想政治工作及組織災民開展生產自救;實施供水設施的安裝與防護,及時組織搶修遭受破壞的供水設施;及時恢復正常供水,維持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防止流行疾病發生等。
3.1自然地理。
免渡河鎮地理位置處于東徑120°42′—122°05′,北緯48°46′—49°27′之間,位于牙克石市中部,東接鄂倫春自治旗,南至烏奴爾鎮,西與鄂溫克族自治旗毗鄰,北抵牧原、煤田兩鎮。鎮域內地表水主河流為免渡河,發源于大興安嶺中段哈達嶺西側,河長194.2公里。地下水屬第四系松散沉積物孔隙潛水,水埋藏深度一般小于5米,易打井。
免渡河鎮所轄面積3969.85平方公里,下轄4個行政村,兩所學校(即免渡河中學、免渡河小學),總人口為13622人。
3.2供水概況。
免渡河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初建于2004年,位于鎮區東南部林業局貯木場西側,面積14000平方米,日供水量600立方米,供水人口1900人(約1000戶),2006年竣工并投入使用,2010年10月初停止運營,2017年11月新建深度142米水源井一座,于2018年5月28日正式運營。
4.1資金及物資保障。
鎮人民政府全力做好資金和有關物質的籌備工作,政府倉庫作為存放物資倉庫,保證農村供水應急救災需要。
4.2應急隊伍保障。
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掛帥,有關站、所、辦工作人員組成搶險、搶修應急預備隊,做好應急機械、物資、設備儲備,負責整合人力、物力資源,采取抽水、運水、挑水等應對措施,確保農村居民能夠應急飲水。
4.3應急處置。
對于農村供水主管網突發性斷裂,造成局部不能正常供水,由應急領導機構迅速組織相關人力、物力連續搶修,停水時間不得超過3天。
地下水位突然變化,造成水源緊缺,不能正常供水,由鎮應急領導機構統一指揮,積極采取其他相應的辦法恢復供水。
水源遇到突發性污染,水質發生重大變化,造成不能供水的突發事件,由鎮應急領導機構動員全社會相關力量予以處置,并及時關閉受污染水源,在2天內恢復正常供水,或根據需要組織人力物力尋找其它水源。
為確保在發生傳染病疫情及大汛期間的供水安全,醫院的衛生防疫科要加強對水質的檢測,確保供水安全。在大汛期間,要加強對前池的保護,防治地表水進入前池,一旦地表水污染前池,應立即關閉該前池,并在水質檢測合格后方可重新啟用。
因我鎮水源地無應急備用水源,擬提議建一座備用井。
4.4宣傳保障。
采用廣播、有線電視、宣傳資料等多種方式對預案進行宣傳,讓廣大人們了解農村缺水的危害性,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和自救意識,并能積極主動配合預案的實施。在緊急情況下,用有線電視等傳媒告知廣大人民,避免發生恐慌情緒,確保社會穩定。
對在應急管理工作中作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有下列行為之一的,鎮政府依法依紀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二)在應急事件調查、控制、救治工作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
(三)拒不履行應急處理職責的;
(四)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