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擁有眾多的歷史古跡和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吸引著大量的游客。北京是一個不僅有歷史遺跡,還有現代時尚的城市,值得我們去探索。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一
諸暨市草塔鎮小電子教案(語文)。
編寫者執教者:執教時間:月日(周)。
課題10北京共2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闊”“矗”等13個生字。會寫:申匹等10個生字。
2.讀正確、讀流利,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首都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識記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課件,一張中國行政圖,誰能找出北京在哪兒?
一名同學指出后,教師簡介北京概況。
二、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去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的變化。
2、多媒體放畫面和錄音。學生欣賞。
3、自由的課文,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自由發表建議。
三、再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再讀課文,把生字畫出來,把字音讀準。
2、師出示課件(本課中的字詞,先自由讀,再指名讀)。
四、指導朗讀,感受景美。
1、播發北京的畫面,教師朗讀課文。
2、討論:你看到了什么?
最想去北京哪個地方?
3、把你最想去的地方讀一讀,師指導。
4、自由朗讀課文后,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課后把你收集到的資料在比一比欄中展評。修改意見。
教
學
過
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摘蘋果游戲:學生認讀蘋果上的生字。
2、出示課后練習題,讀讀記記。
3、分段接力讀課文,看誰讀的好。
二、引導觀察,書寫生字。
1、觀察本課中的生字,它們中哪些可以做朋友,(同偏旁的)。
2、觀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先描紅,再仿寫,看誰寫的棒。
3、學生在練習本上寫,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學生的習字本,評出“小小書法家”
三、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抓住關鍵詞,把你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四、擴展活動。
在搜集到的北京名勝古跡的圖片上,寫出景點的名稱。
教
后
反
思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二
教學目標(情感、知識、技能)1、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天安門在北京。初步培養學生熱愛北京、熱愛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2、學會本課6個生字:北、京安、門、前、升;認識寶蓋頭,認識上下結構;理解北京、天安門、前、紅旗、升等詞語的意思;認識逗號,進一步落實句號和句子。3、學會正確朗讀和背誦課文。初步學會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說話。
重點生字和詞語的掌握和兩種句式的訓練。
難點“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訓練;字形難點:北、前、升;字音難點:京、前、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磁帶、錄音機、投影片。
教學過程時間備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三
1、感受立交橋的形態,進一步了解立交橋的功能。
2、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交流的樂趣。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兒童經驗基礎
都見過城市里的一些立交橋。
環境準備
城市里常見立交橋的圖片若干。
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
一、交流分享:我知道的立交橋。
二、欣賞漂亮的立交橋。
教師小結:
立交橋是現代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標志,它可以讓汽車暢通無阻的通過一個個路口,不必在路口慢慢的等紅綠燈,免去交叉路口擁堵的煩惱。現在很多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都建起了多座立交橋,城市立交橋越多城市現代文化程度越高。
三、師幼討論:立交橋的作用。
附:兒歌《立交橋》
立交橋像彩虹,
高高架起在空中,
溝通東西和南北,
秩序井然順序行,
嘉定交通展新容,
道路平坦又暢通。
四、作品介紹參觀。
1、區域活動時在學習同伴作品基礎上再次創造。
2、引導幼兒在建筑區搭建各式立交橋。
課前幼兒對各種立交橋已經有所認識,對立交橋也產生了比較高地興趣,尤其是雙重立交特別感興趣,通過師幼討論,我發現幼兒對立交橋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這一活動基本上較好的完成了預定目標。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四
1、嘗試利用曲線和直線的穿插進行構圖,表現盤繞的立交橋。
2、知道立交橋是現代城市的重要標志,體會立交橋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一、觀看ppt,認識立交橋。
你們認識這三個字嗎?什么是立交橋?
這些橋一樣嗎?它的形狀像什么?
為什么要造立交橋?想一想如果現在沒有立交橋上海的道路會怎樣?
教師小結:立交橋是現代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標志,它可以讓汽車暢通無阻的通過一個個路口,不必在路口慢慢的'等紅綠燈,免去交叉路口擁堵的煩惱?,F在上海很多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都建起了多座立交橋,城市立交橋越多城市現代文化程度越高。世博會的時候各國來賓來到上海可以在道路上暢通無阻的行駛。
二、欣賞范例,設計立交橋。
嘉定有立交橋嗎?你覺得嘉定的哪些地方可以造立交橋?
這座立交橋有幾層?哪層在最上面,哪層在最下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20xx年世博會即將在上海召開,立交橋會給我們的城市帶來什么?
請你為嘉定也設計一座立交橋,使嘉定的道路更通暢,更好地迎接世博會的到來。
三、相互介紹,傳唱立交橋。
小朋友相互說說自己設計的立交橋。
老師介紹立交橋的兒歌。
立交橋像彩虹,
高高架起在空中,
溝通東西和南北,
秩序井然順序行,
嘉定交通展新容,
道路平坦又暢通。
留疑:立交橋可以分成哪幾種不同的種類。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五
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變化,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對文學詩歌的理解能力。
能較完整地朗誦、表演詩歌。
組織幼兒到家鄉較繁華地段游覽,參觀新的建筑。
請幼兒、家長一起搜集地區標志性建筑圖片,如橋、路、樓等。
繪畫紙、筆及積木若干。
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出示自己搜集的圖片,相互交流近期家鄉的建筑有哪些?
基本部分:
提問:你知道有哪些新建筑?它們在哪個地方?叫什么?為什么要修建這些路、橋、樓?引導幼兒明白人們生活提高了、車多了、房子大了、空間小了,修這些路、橋、樓是為了方便大家的通行。
與幼兒一起說兒歌《立交橋》,
邊表演邊說。
請幼兒為家鄉設計新型立交橋,用積木拼搭立交橋。
結束部分:教師總結,講評幼兒表現。
日常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搜集的'圖片布置“家鄉的新建筑”專題展。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
2、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背誦自已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攻巨大變化,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流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好聽的歌兒,(聽的過程中說)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著唱?!段覑郾本┨彀查T》。
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嗎?
板書北京齊讀課題。
3、誰先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北京是什么樣的?可以是你親眼看到的,聽別人說的、還可以是你從電視上知道的。
二、朗讀課文。
過渡:聽小朋友這么一說,我還真想到北京去看看。你們呢?(想)。
要想進北京城可不容易,必須拿到通行證才行。
1、出示四字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來來往往、川流不息、
名勝古跡、風景優美、高樓大廈。
這幾個詞語會讀嗎?
指名讀-生齊讀。
過渡:恭喜大家都拿到了通行證,還不趕快打開書自己讀一讀,需要的時候還可以用直線把重要的名稱勾下來。
2、生自讀課文。
3、讀了課文,你又知道了什么?
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隨機點撥,理解詞語,讀出詞語的感情。
a、那我這張天安門該貼在哪兒呢?(中央)。
(一九四九年,毛主席在這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天安門是首都北京的標志。)。
(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
c、離開廣場,你又好象來到了哪兒,看見了什么?
又寬又長:你見過的最寬的路是什么樣的?北京城的柏油馬路比它還要寬好幾倍呢。
你見過的哪兒的樹最多?
你在哪兒見過鮮花盛開的景象?
d、立交橋:美嗎?從哪些詞你體會到了美?
4、反饋檢查:再聽同學們這么一講,我都知道剛才大家勾了哪些重要的名稱,我來說,你們看課本,聽我說得對不對,有: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柏油馬路、樹、花、立交橋、草坪、花壇、車輛、名勝古跡、公園、高樓大廈。
5、同學們,剛才我們跑著在北京城里看了看,你覺得北京怎么樣?
6、課文寫得美,你們說得更美,我也想去看一看,請你們用讀帶我進城去開開眼,再欣賞欣賞這些美麗的景色,好嗎?注意讀出你自己美的感受。
生齊讀課文。
music“讀可以表達我們喜歡的感情,唱同樣可以,讓我們一起用歌聲來唱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師生合唱“我愛北京天安門”
三、欣賞圖片。
1、生看圖。
2、看了這些美麗的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3我們的北京城,這個有著悠久歷史,充滿了智慧和文化的城市,它用鮮花用綠樹裝點著自己的外衣,它用現代化的建筑、交通展示著自己的成績,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發出這樣自豪的聲音:(出示第五段)。
生齊讀。
四、指導背誦。
這么美的圖畫,我真想把它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袋里,你們呢?現在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邊想美麗的圖畫,邊把它美美地背下來。
指名背。
五、總結。
寫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課前準備詞語本子)。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七
一、了解說明文和通訊既有區別,又有關聯的特點。
二、了解通訊的特點。
三、了解改革開放后,北京立交橋的發展。
預習提綱。
一、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基本內容。
二、查字典,給下列加黑字注音。
匝道翌日迥異鳥瞰湍急老嫗并行不悖疏浚。
三、掌握課本注釋的詞語。
四、作者主要寫了哪幾座立交橋?
五、立交橋有什么作用?
六、體會通訊的特點。
七、觀察一座橋,能準確描繪出橋的構造和特征。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引導觀察,激發思考。
二、提問:檢查預習情況。
1、本文的文體是通訊。通訊是一種新聞體裁,一般是記敘文,用敘述、描寫等多種方法報道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本文是以記事為主。
2、檢查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
3、學生口頭描繪自己觀察的立交橋。
三、教師范讀課文。
四、講讀第一部分(1-8)主要寫十年中北京立交橋飛速發展的情況。
1、提問:作者為什么先寫護城河橋?
作者在開頭先寫護城河橋的破舊而很不牢固,意在告訴讀者,修建安全可靠、便利交通的新橋,是人們的強烈愿望,和后文描寫的保障安全、美化環境的立交橋形成鮮明的對照,從而贊美了立交橋。
歷數見過的三座橋,并由此得出橋的概念--與水“形影不離”的過河建筑。接著,按時間順序寫了十年中北京立交橋的發展狀況。
2、提問:作者對各立交橋建成時間寫得非常具體,為什么?
說明建橋之快,建橋之多。體現了改革開放十年中北京立交橋的飛速發展。通訊寫真人真事,力求真實準確,連用時間詞就體現了這一特點。
3、提問:怎樣理解“長虹飛架遍京華”?
“長虹”比喻立交橋,突出橋的壯麗;“飛架”表現出立交橋的雄偉景象;“遍”,遍布,表現立交橋數量之多。突出表現了首立交橋的壯麗雄偉和數量之多。
五、講讀第二部分(9-14)寫北京立交橋的多姿多彩。
先用了一個過流段,由立交橋的.發展轉入到立交橋的造型和姿態,再分別具體描寫了四座具有代表性的立交橋的特點及風格。
1、提問:建國門立交橋的特點是什么?
橋“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葉”,草坪“猶如一個巨大的花籃,輕托著搭在上面的十字飄帶”,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橋的造型特點。細讀本段,建國門立交橋絢麗、雄偉、壯美的景象,就會顯現于眼前。
2、提問:西直門立交橋的造型有什么特點?
頂層機動車道是圓形轉盤,中層非機動車道是橢圓形轉盤??崭罐D盤橋比足球場面積還要大?!蔼q如滿月”,“好似盤龍”。
3、提問:三元橋風格特點和造型特點是什么?
“開闊、舒展、豁亮”,是三元橋的風格特點?!奥废虬朔椒派?,橋向八方伸展”,氣勢宏大則是造型特點。而街心公園“儼然一座立體花園”又是和其它橋的不同之處。
4、提問:作者是如何描寫玉蜓橋的?
這段文字共5句話。首句點明玉蜓橋的位置和更加壯美的特點,2、3句用總分結合法介紹橋的組成,突出了橋的壯,第4句運用比喻寫橋的別致造型,想象豐富,生動形象。第5句描寫橋區的優美環境,這五句用說明和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刻意表現出玉蜓橋“更加壯美”的特點。
5、學生指出課本扉頁上的圖片是哪座橋?
玉蜓橋。
1、提問:立交橋是一件藝術品,是畫,是詩,沒有它行不行?為什么?
不行。在15自然段寫出了沒有立交橋時的情形用“長蛇陣”總寫出汽車排隊之長,以老嫗邁步形容汽車速度之慢,以“自行車流”形容自行車聚集之多和綿延不斷,以“沖破堤壩的洪水”形容自行車流的沖激之猛,行駛之快,以“哭笑不得”形容堵塞給人們帶來的苦惱。
2、提問:立交橋建成后平交路口有什么變化?
“長蛇陣不見了,紅綠燈偃旗息鼓了,人流、汽車流、自行車流自成體系,互不干擾”和前面的路口堵塞形成鮮明的對照。
最后,從四個方面歸納了立交橋的作用,跨越時間的橋,節油養車的橋,保障安全的橋,美化環境的橋。
七、本文敘述了1974年特別是改革開放十年中北京立交橋的發展狀況和作用,描寫了立交橋的豐姿,贊美了立交橋對便利交通、美化市容、推動首都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功能。
八、在表現手法上有獨到之處。首先,描繪事物生動形象。較多的運用比喻,如寫建國門立交橋“宛如一個巨大的苜蓿葉”,三元橋“組成一個巨大的蜻蜓”,在寫立交橋之多時,用了“長虹飛架遍京華”。這里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和借喻,用得恰到好處,可見作者駕馭語言能力之高超。
其次,運用對比手法。作者寫立交橋之前,先寫護城河橋的破敗不堪,映襯立交橋的雄偉壯麗。兩種不同的橋,反映了兩個不同的時代。在描繪四座立交橋之后,又細致描寫了立交橋建造之前平交路口交通混亂的局面。而立交橋則“改變了這一切”,“動脈栓塞”和“動脈栓塞通”兩個形象的比喻,恰好表明了立交橋修建前后的變化。
九、結合課文,找出說明文與記敘文的區別。
1、表達方式不同。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記敘文以記敘為主。
2、寫作目的不同。說明文以傳授知識為目的,記敘文以寫人敘事以情動人為目的。
3、寫作內容不同。說明文以說明事物特點、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為內容,記敘文以寫人敘事記景為內容。
4、寫作要求不同。說明文要求具有客觀性,不帶個人感情色彩,冷靜地對客觀事物解說,記敘文則恰恰相反,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為了達到表達效果,有時可以加入想象和夸張。
說明文中有時含有記敘成分,記敘文中有的含有說明,這種現象被稱為說明與記敘的交叉。其作用是說明文中記敘是為了更好的說明,記敘文中的說明是為記敘服務的。
〔板書設計〕。
橋之多橋之美橋之用。
1978年-1988年建國門橋如苜蓿葉跨越時間。
1988年西直門橋如滿月、盤龍節油養車。
長虹飛架遍京華三元橋開闊、舒展、豁亮保障安全。
61座玉蜓橋組成一只巨大的蜻蜓美化環境。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八
教學目標(情感、知識、技能)1、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天安門在北京。初步培養學生熱愛北京、熱愛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2、學會本課6個生字:北、京安、門、前、升;認識寶蓋頭,認識上下結構;理解北京、天安門、前、紅旗、升等詞語的意思;認識逗號,進一步落實句號和句子。3、學會正確朗讀和背誦課文。初步學會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說話。
重點生字和詞語的掌握和兩種句式的訓練。
難點“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訓練;字形難點:北、前、升;字音難點:京、前、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磁帶、錄音機、投影片。
教學過程時間備注。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九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兩個自然段。
3、體會到北京的'美,從而建立起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關看圖。
(1)課文中有幾幅圖,圖上分別畫了什么?
(2)課文介紹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本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2)學生分別在圖中指出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弄清楚中央、前面和中間的方位。
(3)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2)結合上下文和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的意思。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自然段。
5、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北京的哪些地方?這些地方美嗎?
(2)結合課文和圖畫理解生詞。
(3)指導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
6、學習第五自然段。
(1)學生讀后,教師提問:哪里最美?我們要愛什么?
(2)討論:在這一自然段中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五、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六、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七、課堂練習。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十
教學目的:
1、認識“央、瓦”等14個生字,會寫“央、交”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好的部分。
3、積累好詞,了解北京的變化,熱愛北京,熱愛祖國。
教學重點:教學目的1、2。
教學難點:教學目的3。
課前準備:新北京圖片及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提問:我們的祖國叫什么?她的首都在哪里?
2、播放北京的有關介紹片段,激發學生了解北京的興趣。
3、板書課題,揭示本堂所學內容進入新課。
二、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注意看準字,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記住它。
2、同桌互考生字,難記的交流認字方法,看哪組能最快記住所有的生字。
3、學生交流認字過程中最難記的字,并啟發學生自己想方法記憶。
4、重點字教師提示并講解。
似:在“似的”一詞中,字音為shi;
廈:在“大廈”一詞中,字音為sha;。
闊:讀音為三拼的“kuo”,而不是“ko”。
5、讀生字并組詞。
6、根據字形組合猜字謎,學生復記生字。
“莊”、“闊”、“周”、“似”、“拼”、“案”、“廈”、“壇”。
7、“土”還有哪些字。
(1)區別“壇”、“城”并練習書寫;
(2)自學城市的市怎樣寫。
8、掌握筆順寫“央”字。
三、再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再認生字。
1、再自讀課文,看誰能讀得最流利。
2、小組接力讀,開展競賽。
3、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邊讀邊體會,并爭取把它背下來。
四、鞏固本堂所學。
1、全班抽認生字卡。
2、小火車抽認生字并組詞,學生判斷正誤。
3、判斷正誤。
4、聽寫所學四個要求會寫的字并注音。
“中央”、“花壇”、“城市”。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所學。
1、開火車抽認生字卡。
2、重點字抽認。
二、課文,理解內容。
1、自己讀課文,最喜歡哪兒就多體會體會,并告訴大家為什么喜歡它。
2、走入北京,讓我們細細地品味和欣賞新北京的美麗。
第二自然段:
(1)齊讀該段,提問:你了解了北京地什么?
(2)你能把你了解到的畫下來,再當小導游介紹給大家嗎?
(3)看著圖再讀,邊讀邊想象,邊讀邊體會天安門的美。
第三自然段:
(1)自己讀該段,邊讀邊想:這一段給我們介紹的是北京的什么?
(2)聽老師讀,邊讀邊想象,你看到了些什么?覺得怎樣呢?
(3)自己反復再讀讀,把你覺得美的地方勾出來,并想想它的樣子。
(4)體會讀。
(5)課后讀一讀。
第四自然段:
(1)請人讀,邊聽邊想:北京還有什么?(名勝古跡、公園、高樓大廈)。
(2)老師介紹:
(3)激發情感再讀此段。
3、品讀全文。
(1)首尾段齊讀,中間段落分組讀。
(2)體會感情反復品讀末段。
三、擴展活動。
展示收集資料,談談你所理解的北京的新變化。
四、寫字教學。
1、教師提示:
“旁”第6筆是橫鉤。
觀察“國”、“圖”指導寫方框。
2、學生練習。
3、書空聽寫。
五、試著背誦課文。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
3、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背誦自已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攻巨大變化,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的奧運會將在哪里舉行呀?
2、說說自已在電視上看到的北京,請去過北京的同學說說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現在,我們就去看一看課文是怎么描寫北京的。板書課題,學生跟著寫。
二、初讀感悟。
1、小組練讀課文。請小組同學自已安排讀的方式,可以齊讀、個別讀,也可以分段讀。在讀中把沒見過的詞語畫出來。在小組里練讀新詞,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詞語,組織學生說一說自已認識哪些詞語,領大家讀一讀。
3、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
4、各小組輪流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可以小組齊讀,也可以派代表上講臺朗讀。讀后進行評議。
5、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
三、朗讀感悟:
1、我國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說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聲自已讀課文,自已體會。
2、通過看圖引導學生看看課文眾哪幾個方面講了北京的美麗?
3、再讀課文,讓學生說說自已又認識了哪些四字詞語,結合圖體會“綠樹成陰、鮮花盛開、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勵學生用自已知道的詞語來形容它的美。
4、說說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樓大廈、名勝古跡及公園。
5、朗讀感悟北京的美。
四、再讀抒情。
1、用自已喜愛的方式讀,讀出喜愛與贊美。
2、展示讀,選出自已讀得好的,讀給大家聽,其他小朋友評。
第二課時:
一、朗讀欣賞:
1、從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臟。還記得語文課上讀過的“我愛北京,我愛天安門”,還記得一首歌里唱的“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從北京傳出來的聲音,響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國人民的眼睛,也越來越多地聚焦于北京。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線裝書,書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數百年來的帝王將相,有世世代代勞動人民偉大的創造。從這本書里,我們可以讀到紅墻、黃瓦,讀到京劇、茶館,讀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畫,畫里盛開著鮮花,飄動著車流和人流,散發著濃郁的現代氣息。從這幅畫上,我們能讀到高聳的大廈,閃爍的霓虹燈,彩虹似的立交橋,許許多多的建設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書寫著新的一頁,不停地畫著新的圖畫。今天我們就繼續來欣賞北京的美。板書課題:北京,學生跟著書寫。
2、老師范讀,學生欣賞后說說自已的感覺。
3、學生讀,老師欣賞。
二、感情背誦:
1、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部分背誦,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2、同桌互相背誦、交流。
三、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認讀課后的四字詞語。
2、認讀要求會寫的字,并用這十個詞分別組詞。
3、說說可以用哪些方法記這些字。
熟字加偏旁:優、陰、壇、城、圖。
熟字減偏旁;央、交、旁。
編字謎:在大房子里過冬(圖)。
形近字:巾--市。
找相同點:城和壇都有土字旁;國和圖都有口字框。
4、練習書寫;
1)老師在黑板上范寫“央”字,并讓學生說明要注意的地方。
2)請學生當小老師,范寫交字,再評議。
3)其他生字由學生討論該如何正確書寫。,然后書空、描紅、臨寫。
四、實踐活動:
1、同學們將收集到的資料放在教室里展示。
2、交流北京有哪些變化。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二
1.通過本次口語交際,讓學生了解首都北京的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及現代化建設成就。
2.培養學生有條理表情達意的能力,熱愛祖國首都的感情。
培養學生有條理表情達意的能力。
設置情境,讓學生做小導游,把自己了解的知識向同學們介紹。
1.學生課前資料按歷史文化、風景名勝、現代化建設等分類。
2.把材料在組內交流。
1.幾名同學匯報收集到的資料。
2.選出幾名小導游,其余同學做游客,并可以隨時提出問題。
3.評選最佳小導游。
學生描述自己心中未來北京的樣子。
2.學生自由寫話(贊頌祖國首都北京)。
3.朗誦交流。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三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2課時
關于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說說你的感受。
3.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匯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十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從課文中感受北京話的魅力,體會作者對北京話的深厚感情,激發學生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對北京話的喜愛的。
1.感受北京話的魅力,體會作者對北京話的深厚感情,激發學生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對北京話的喜愛的。
1.通過讓學生聽大師侯寶林的相聲《北京話》激發學生去探究北京話的魅力的興趣。
2.讓學生聽北京話的錄音,讓學生感受北京話的魅力。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對北京話的喜愛之情。)。
三、精讀品味,體會情感。
1.自讀勾畫:從哪些地方你感到作者很喜愛北京話?用“——”勾畫。
2.匯報點撥:
體會“我在北京話的誘惑中,改變著自己”一句的深刻含義。
抓住“誘惑”追問:北京話的誘惑在哪里?
(相機播放北京導游講話、北京老人聊天、北京小販吆喝的課件,讓學生體會北京話的誘惑,與作者一起感受。)。
(2)重點指導朗讀句子:“我像一滴方言的水珠,融入北京話的汪洋大海之中”。
3.自讀討論:作者分別寫了誰學說北京話?你有什么體會?抓住句子或詞語說一說。
(1)體會北京話很重要的句子:“北京話也是一種漢語方言——不過是最接近普通話的方言”。
(3)最能抒發作者感情的句子是哪句話?為什么北京話是不朽的?
四、揣摩寫法,拉近距離。
1.回顧全文:作者喜愛北京話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
2.小結,梳理寫作方法。
3.指名交流:我們的家鄉話與普通話有哪些不同?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五
學會查找世界各地的時區,并計算它們的區時。
一引入。
你知道北京是下午14:00時,紐約是幾點?倫敦是幾點?為什么媒體報時,總是說北京時間幾點鐘?想要搞清楚以上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以下重要問題:
二地方時。
時間是客觀存在的,但時間的量度卻是人為研究、規定的。
正午12時的規定:當太陽位于某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時,那里就是正午12時。
地球上相同經度的地區時間一樣嗎?不同經度的地區時間一樣嗎?
請做模擬實驗:
將地球儀北極朝向自己。
1在不同經線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2~5根)觀察時間。
2在同一經線上用橡皮泥粘上不同的火柴,觀察時間。
完成教材提供的關于地方時和區時的讀圖與填空。
地方時:同一瞬間,經度不同的地方時刻是不同的,這種因經度不同的時刻,稱為地方時。
為什么東邊的地方時總是比西邊的地方時來的早?(與太陽東升西落,地球自西向東自轉聯系起來考慮)。
三、時區的劃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地方時問題,討論。
同一瞬間不同地方的不同時刻不同,為什么?
在生活實際中,在一定區域內應統一使用某個地方時作為該區域的標準時間,而又得避免大范圍(如全球)共同使用某一時間。這個觀點就是時區劃分的根據。
北京時間和北京的時間有什么不同?
中央經線有什么特點?
什么是區時?
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全時區統一使用的標準時間叫區時。
區時和地方時的區別是什么?
我國所有地區采用北京時間嗎?
仔細觀察“國際時區劃分圖”,想象把此圖粘在地球儀有重合的部分嗎?
時區的劃分是客觀存在的,還是人為劃分的?
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左右各多少度?
計算:
1完成教材提供的關于世界各地時區的計算。
2北京午夜23:00時,我國新疆、巴黎、紐約、東京、等地的時間是多少?
四.日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
怎么辦?
為什么要劃國際上統一遵循的日界線?
日界線在那個時區?
什么是國際日期變更線?為什么這條線不是直的?
相反,向東航行呢?
仔細閱讀教材提供的關于日界線的“讀圖”,填空。
提示:日界線所在東西十二區的時刻是一樣的。
如何理解日界線西側是新的一天的起點?人為規定的,根據: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從日界線西側開始,自西向東每跨過一個時區加一小時,到日界線東側時加了24小時,因此到了下一天,比如日界線西側是5月2日0點,日界線東側是5月3日的0點,根據地球每轉一圈是一天,在任一時刻,日界線以東的區域已經轉過一天,進入第二天,而日界線西側還是該天的起點。如:在東西十二區里,如當日界線西側為上午10點時,日界線東側也為上午10點,它卻已是第二天的上午10點。
完成教材提供的關于五一節的討論。
新課結束,小結。
作業:認真完成課后練習和科學作業本上的練習。教案《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冊《北京的時間和北京時間》教案2》,來自網!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六
1.自主學習本課生字,并能正確書寫,靈活運用。
2.理解課文內容,從秋色和建筑兩方面,感受北京的美麗,激發對北京的熱愛之情。
3.領悟作者的細致觀察,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7段,積累描寫色彩的詞句。
引導學生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感受、體會北京的色彩。
搜集北京的風景名勝圖片。
1~2課時。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教師板書“北京”。抽生談談看到“北京”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師板書“色彩”。把“北京”和“色彩”兩個詞聯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們將走進《北京的色彩》這篇課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書完整的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總起句:深秋時節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壯麗而輝煌的色彩驅除了我的偏見。
總結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據結構,理清文章的層次。
文章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4~6段),寫北京“自然風光”中的色彩;第二層(7~9段),寫北京“人文景觀”中的色彩。
三、細讀理解,體會情感
(一)學習第一部分
1.自由讀1~3段,試著把自己讀懂的內容批寫下來。
2.學生交流自己從段落、句子中讀出的信息。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作適時的引導。
(1)從“北京是紅色的海洋”,“全是紅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單調。
(2)“四季常青”,“帶著一種南方人特有的綠色的驕傲”與“處處是紅色的北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壯麗而輝煌”寫出了對北京色彩的總體感覺。
(二)學習第二部分
1.默讀第4段,找出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樹葉。)
2.再讀第4段,試著分出這一段的層次并交流每一層的意思。(結合課后第2題進行)
第一層(第1句):概括寫出了北京秋天的樹葉帶給作者的感受。
第二層(第2~4句):具體描寫了在從機場進入市區的路上,作者欣賞到“千百種奇妙的色彩”時“又驚又喜”的感覺。
第三層(5~6句):詳細介紹作者漫游天壇時發現的銀杏樹葉的曼妙。
3.找出這一段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細細品讀,并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
(1)“征服”一詞用得巧妙,既與前文的“偏見”形成對比,又準確地概括出“北京的樹葉”帶給“我”的感受。
(2)“深深淺淺的黃、閃閃爍爍的金、團團簇簇的紅”寫出了樹葉色彩的多樣性和層次性。
(3)“千百種奇妙的色彩”雖“紛繁”但又“和諧”,這正是作者“又驚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過準確形象的比喻讓讀者對北京秋天的銀杏樹葉“一讀而生愛”。
4.根據劃分的層次及自己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試著把第4段背誦下來。
5.自讀第5段,勾畫出這一段中表示顏色的詞語,并試著用一兩個詞概括這些色彩給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斕、五彩繽紛、五顏六色)
6.想象兩處省略號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紅葉的美麗,帶著被“征服”的感受讀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讓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種綠色,也并非只有一種黃、一種紅……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壯麗而輝煌”。
(三)學習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風光是那么美,她讓一個有偏見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觀又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呢?自讀7~8段。
2.對比北京古跡與現代建筑的不同色彩與風格,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3.思考:從
“緊貼”車窗,“不斷尋找”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體會出了作者在面對北京城具有“熱烈明快”色彩的現代建筑時內心的喜悅和激動。)
(四)學習9~11段
1.自讀9~11段,思考這一部分與第一部分的關系。(前后照應)
2.這樣的開頭、結尾有什么作用?(這種寫作方法,使文章主旨突出,結構完整。)
(五)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誦讀,積累優美的詞句。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開朗自然的聯想,反差鮮明的對比,準確形象的妙喻,寫出了對北京的熱愛。
2.根據你對“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這句話的理解,向別人介紹“北京的色彩”。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七
1.結合問題解決,讓學生初步感受記時法產生的必要性,并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記時法。
2.通過對比,樹立學生辯證看待兩種記時法的意識,并能熟練掌握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互化。
3.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并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兩種計時法互相改寫。
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談話:同學們,剛才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的時間到了,對嗎?那古時候的人們是怎樣來確定時間的呢?請看大屏幕。
伴隨課件畫面的呈現,教師介紹: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獵,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們只知道用日和夜來表示時間。后來,人們發現一天中太陽影子的變化是有規律的,就學會了用測太陽影子的方法來確定時間。再后來,人們還發現,容器中的水或沙子,從一個小孔中流出的時間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來計算時間。
提問:那么,如果今天我們需要知道時間,要看什么呢?(看鐘表) (屏幕出現鐘面,顯示時刻10時)
提問:你能讀出現在鐘面上的時刻嗎?一般這個時刻你可能在干什么呢?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 上課 10時 睡覺 10時)
提問:一天之中怎么會有兩個10時呢?你覺得這兩個10時是同一個時間嗎?請看大屏幕: 夜里12時是一天結束的時刻,也是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刻,這個時刻我們一般在做什么?(睡覺)就讓我們從這個時刻開始,時針和分針轉動起來了,這時我們應該還在睡夢中,漸漸地天亮了,該起床了,來到學校上課,現在來到了第一個10時,就是我們同學們所說的在上課的10時,太陽越爬越高,當它爬到一天中最高的那個位置的時候,就來到了中午12時,這時時針已經在鐘面上走了整整一圈,一天結束了嗎?吃過午飯我們又來到了學校進行下午的課程,很快放學了,回家了,吃過晚飯我們洗洗漱漱可能又要上床睡覺了,這時時針再次指向了10,就是我們同學所說的在睡覺的10時,時間繼續在走,又回到了我們一開始開始的那個時刻,夜里的12時,完整的一天結束了。
北京的立交橋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八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和6個新詞,會寫10個生字。能用部分詞語說話。
2.使學生知道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詞、學句,背誦課文,體會北京的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2.對北京的名勝古跡和現代建筑,很多學生缺乏實際生活的體驗,這對他們理解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增加了難度,成為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集中識字、表演朗讀
課前準備:圖片或cai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你去過北京嗎?你心中的北京是什么樣子的?
今天老師帶著大家去北京看一看。
二、自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畫出帶生字的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
3.這篇課文分為幾個自然段?每一自然段講的是什么內容?在每自然段前面標上序號。
4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北京的什么?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分幾個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北京的什么?
四、指導學習生字新詞。
1.認讀13個生字。
2.認讀6個新詞。
用圖片或cai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綠樹成陰、鮮花盛開、風景優美、來來往往、高樓大廈、名勝古跡”等詞。
3.把含有新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4.你認為哪些字最難認,你是怎么記住的?
5.重點指導。
矗、似、廈的讀音。
6.你認為@隆字最難寫?
重點指導:
央:第三筆為長橫。
優:右半部分為尤。
城:左半部分為土字旁。
7.指導寫字。
(l)看清每個字的結構及它們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2)練習寫字,完成“我會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率、詞。
2說說北京是怎樣的一座城市。
二、引導學習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l)齊讀第1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中講了一些什么?“首都”是什么意思?
2.學習第2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