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能夠用簡單的文字表達出深刻的內涵,啟發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作文的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受益。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一
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本文講述了一個叫烏塔的小姑娘,自己掙錢單獨一個人出去旅游的.故事。
讀完課文,讓我陷入沉思。烏塔為掙旅費,利用周末去幫人發廣告,假期幫人陪小孩。而我從沒想過要自己掙錢,反而想著法子花父母的錢,真叫人臉紅。我應該像烏塔一樣,從小學會自食其力。
烏塔獨自旅游,能把自己安排得妥妥當當,我雖然已經9歲了,但根本不知道怎樣來安排自己,什么事都要媽媽包辦,常常是丟三落四,找不到東西就找父母救援。和烏塔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呀!烏塔和我們一樣,都是家里的寶貝。烏塔的爸爸媽媽能讓烏塔單獨出遠門,而我的媽媽一般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一個人出門。我想對我的母親說:“請給我們一片獨立的天空吧!多給我們鍛煉的機會,這樣我才能茁壯成長。”
《烏塔》這篇課文真讓我受益匪淺啊!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二
親愛的媽媽:
您好!
在這個單元里我們學到了一篇名叫《烏塔》的課文,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在假期游歷歐洲的故事,她獨立自主的勇氣讓我好不敬佩。我讀了以后有些感受,想說給您聽聽。
當我讀到: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用來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相關的書籍…我真是驚訝不已。由此我想到了我們中國的孩子,每年假期里,我們都會跟隨爸爸媽媽一起外出旅游,我們既沒想到自己整理旅行用品,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行李自己背,更不會自己設計旅行路線,也不會查看旅游指南。外國的孩子從小就這么獨立,我們真該向他們學習學習。
文中的烏塔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廳或超市分發廣告單,她是那么獨立自主。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呢,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每次放學的時候,我總能看見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們,背上背著同學們剛交給他們的書包,好像上學的是爺爺奶奶們,他們左手拉著同學的手,右手還拿著點心、水果跟在后面,這些同學一邊大口大口地嚼著,一邊往前走,看上去就像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
陶行知爺爺說得沒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沒錯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像文中的小烏塔一樣,做一個會安排時間,熱愛生活,自食其力的孩子。
媽媽,您說我說得對嗎?
敬祝
身體健康
您的女兒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三
烏塔,一個普普通通的德國小姑娘,卻在十四歲時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為了游歷歐洲,她足足準備了三年!在這三年里,她設計路程、掙旅費、閱讀資料……這真是一個獨立能干、堅持夢想的聰明女孩!
在德國,十四歲的孩子們都十分獨立;在中國,十四歲的孩子們都還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中國父母過于溺愛孩子了,讓孩子一直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好”日子。這樣看起來似乎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父母這樣的做法,不僅沒對孩子有幫助,還對孩子今后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就好比將孩子關在“籠”中,一直給他水和食物,奪取他的自由。
當然,中國的`教育和法律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我曾經在微信上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上同一節課,方式是多么的不同!中國老師反反復復念叨著文章的寫作方式、寫作方法等,讓孩子在硬性教育中學習知識,沒有擴展想象的余地;而美國老師則是提出各種有趣的問題,讓學生一步一步走進課堂,理解課文,讓孩子不僅擁有了夢想,還學會了堅持夢想。德國只要滿十三周歲就可以掙零花錢,用努力達成心愿;可中國十八周歲以下都算童工,不能打工,達成夢想只能依靠父母。
但是想要改善現狀,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法律,不得輕易修改;習慣,無法快速改變。或許,只能一點一點的去進行修改了。要不然,你就像是一根“香蕉”一樣。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四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令我最難忘的是烏塔獨自一人到國外去旅游。
她十四歲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意大利等國家旅游,最后還想繼續掙錢到中國呢。想想自己吧,我現在已經9歲了,可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學到利川旅游,但是爸爸媽媽說:“你去利川多危險呀!萬一迷路了或遇到壞人,那我們就沒有孩子了,那可不行!”外婆外公說:“如果你不見了,那就沒人給我們捶背了,沒人跟我們說話了,沒人給我們快樂了,那我們可不同意!”我不滿地說:“如果你們老是不放心我,那長大以后怎么辦呢?”可無論我怎么說他們就是不同意,當然我也沒能去利川游玩,多可惜呀!我多么希望能像一只小鷹在天空中飛翔,不要像一只風箏一樣總是被他們拽在手里。
哎!這也不全怪家長,我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也很差。比如我吃飯的時候就要家長不停地催促才吃得快;每次都要家長提醒才知道戴好紅領巾。天冷了我不知道加衣服,天熱了不知道減衣服……再看看烏塔吧,她為了這次旅行在家里就已經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問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可以請求幫助;她還知道給家里打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報告自己的情況。如果我也能像烏塔一樣的話,爸爸媽媽一定會對我放心,一定會讓我獨自一人外出。
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烏塔自己打工掙旅游費。她到餐館和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而我最多是在家里帚帚地板,連洗碗都怕把碗摔碎了。
我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像她那樣獨立生活。
還有!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五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感受到了:烏塔十四歲就能獨自一人游歐洲,我被烏塔勇敢、獨立、熱愛生活的精神所感動,也為烏塔家人的做法點贊。
我已經是一個十歲的孩子了,每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想一個人出去旅游那是想也別想的事兒。在家里,我不做任何家務,無論是整理房間,還是洗碗,擦桌子,都是媽媽一個人承包,我只是學習的“功臣。”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每當我想幫爸爸媽媽做點什么,總是被媽媽婉言拒絕。
我也想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女孩,和烏塔一樣去遠行。
今年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媽媽給我報了滑雪冬令營活動。媽媽怕我一個人不能自理;滑雪很危險,擔心我的安全;媽媽擔心的問題數也數不完。而我心里也有點害怕:“我能行嗎?”
而烏塔教會了我怎么去做。從現在開始我就要查找如何穿戴滑雪器具;滑雪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如何防守保暖……是烏塔給了我信心。
烏塔說:“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意大利,但只有親自來到這里,它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我也要從這次滑雪中真正的感受到它的艱辛、快樂。
我也想讓媽媽早點放手,讓我變成窗外自由飛翔的小鳥。
文檔為doc格式。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六
學了烏塔這一課,我思緒萬千。
烏塔的父母對她那樣的放心,讓我感到驚訝。而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讓我敬佩不已。
烏塔姐姐才14歲,就能獨自一人游歐洲,實在是了不起!要知道,我的姐姐今年已經15歲了,在我家附近的學校讀書,晚上還要父母接送。有時在樓下的超市買東西,也要人陪著,更別說獨自出去掙錢,出去旅游了。
烏塔的心思那樣縝密也值得我學習。她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好了旅游路線,閱讀了有關那些國家的書籍,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我想起了那一件事。
那一次,宋老師周日在班級群里通知周一穿校服,戴紅領巾。媽媽晚上就已經提醒了我,第二天早上媽媽再次提醒了我,但是,我還是忘記了戴紅領巾,想起那件事,我就有點臉紅。
不過,我也很羨慕她的父母允許她一個人出去旅游,那樣自由。而我的父母總是對我不放心,有一次,住在小區附近的一個同學約我出去玩,媽媽不同意。過馬路的時候,對我是千叮嚀萬囑咐,我知道,父母擔心我,是因為他們愛我們,但是,烏塔的父母就不愛她嗎?我想不是的,因為我在課文里了解到烏塔每到一個地方,就要給她的父母寄一張明信片,還要打一通電話,可見她是愛她的父母的,她父母一定也是愛她的。只不過,我們的父母和烏塔的父母愛的方式不同。
烏塔父母放手的愛讓她小小年紀有獨自游玩世界的本領。放手,才能成長。比如:小鷹只有不怕摔跤,才能翱翔于天空;小鴨子只有不怕淹死,才能在水里游泳。小樹苗不經過風吹雨打,怎能長成大樹?梅花不經過寒冬,哪來的清香?不經歷磨練怎能成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過于的愛護,不利于我們的成長,為了我們的未來,放手吧。”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七
如今大人都成了侍衛,我家長也不例外,孩子一獨立便拎起大斧子、扛起精銅錘;手持大鐵盾、穿好上甲,站在同一戰線上“保衛”孩子安全。瞧,上次我去了市政廣場玩了會兒,而回來時,那侍衛長拿起單刀向我沖來。。。。。。后果自然慘重我的腳印始終不能出小區。
如今,大人會了分身術,對我們的獨立進行圍攻,卻不狠心為了叛逆打我們,可我們得不到自由又渴望被打,大人怎么那么怪呢?我們以尊嚴作為籌碼,得到自由,卻被大人責罵,愿賭服輸!哎,下面還得搭上許多東西:生命、財富、權力、榮耀等等。
烏塔能出國旅游我很羨慕她。在中國,大人都不讓孩子出國旅行,原因就一個,壞蛋太多。可烏塔的國家難道沒壞蛋嗎?我懷疑中國所有的金毛獵犬都當壞蛋了。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居然這么心狠手辣,投人胎就得這樣,還不如當只小鳥沒人管束來得自由。
烏塔能出國就有一個沒有發掘的主觀原因:家長不愿為子女投資,他們打著中國貧窮的旗號,永遠反抗,他們上輩子是丞相嗎?理直氣壯的,討厭!
我寫了一首詩,看父母有點兒可憐,詩中沒有痛斥他們,反正干什么都得講人情,哎!
中國家長同志們,孩子的心聲你們聽到了嗎?別當侍衛長,要當清廉的家長呀!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八
最近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只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卻能自己一個人游歷歐洲,所以我被烏塔那熱情、大膽、細心的精神品質所折服。
學完這篇課文,我的心里很不平靜。難道大人所說的愛,就是給我們孩子無窮的寵愛和保障嗎?我看未必,我們就像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可相反的`是我們渴望自由,想像烏塔那樣自己獨立,并且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事情。
每次我想幫媽媽干點什么,可是總被媽媽婉言拒絕,在媽媽看來我是金子,我是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只需要負責學習,真是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啊!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暑假時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一個夏令營,因為這夏令營的五天全靠自己,連洗衣服也是如此,我就因為找不到襪子,腳直接穿在鞋里難受了一天。
是啊,我們中國的孩子,大多沒有自己獨立的能力,別說出國,就連天津市自己都出不了!所以我希望,與我同齡的孩子主動從父母的溺愛中走出來。同時也希望中國的父母,給孩子一片獨立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九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以后,我對課文中的烏塔非常佩服。她是一個聰明、能干、勇敢的女孩。因為她僅14歲,就能只身一人環游歐洲,早在11歲時,就開始為這次游歷做準備。
烏塔11歲就出去打工掙錢,利用假期,從分發廣告、報紙到幫別人帶孩子,做了許多工作,為獨自環游歐洲掙路費。想想我自己吧,今年都10歲了,在家還不會洗衣服、做飯,連做個荷包蛋也是有時咸,有時淡。
在中國,學習好但不會干家務的孩子到處是。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中國大學生考入了名牌大學,卻因為不會洗衣服疊被子甚至不會整書包而被迫退學!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中國父母多么溺愛孩子!我在家里,想要什么父母都遷就我,從來都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別說小孩了,就是大人,也有一撥“啃老族”。他們明明可以自己出去工作,卻還要向父母要錢,甚至有些父母都退休了,還向父母要零花錢,他們連14歲的烏塔都比不上!
所以,請各位中國家長,敢快打開自己對孩子的“溺愛之鎖”,讓中國的“籠中小鳥”也變成“高空的雄鷹”吧!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十
讀完后,我掩卷沉思:我們寫文章太多都寫贊揚中國的,而這篇文章卻鏗鏘有力地打破了這層金光閃閃的薄皮,把我們的缺點赤條條地擺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真正認識到我們中國人的缺點。
這篇文章的觀念很正確,我們中國人的確有嬌慣孩子這一大毛病,而外國人在這一點上就比我們聰明多了。中國人想辦法怎樣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后有人照顧,外國人卻想辦法怎樣讓孩子從小學習照顧自己,以便長大后自己照顧自己。
本文作者不僅寫出了外國孩子自立能力比中國孩子強,而且還暗寫出了烏塔的意志非常堅強,因為烏塔為了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并且每個周末到超級市場或別的地方去發廣告單,甚至給別人看小孩。這些活都很累,讓烏塔這么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來干更是難上加難、累上加累。可烏塔堅持下來了,這充分說明烏塔的意志是多么堅強!我想:如果中國的孩子都像烏塔這樣那該有多好啊!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能獨自一個人游歐洲,你信嗎?你一定不信,但烏塔就做到了。在外國,很多孩子都像烏塔一樣一個人出去旅游。那我們回到蒲鞋市小學看看。放學后,我看到一個二三年紀的同學一出校門,就把書包隨手一扔,扔給了奶奶,自己卻悠閑地走在前面,還和旁邊的同學聊天。奶奶腿腳不靈便,追不上他,只能在后面叫:“孩子,慢點,慢點。”難道奶奶的力氣比他大?他為什么不自己背書包?這就是我們當中有些孩子跟烏塔的差距。
平時,一些孩子的爸爸媽媽不讓孩子一個人出去,就連放學一個人回家都不放心。古人說“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爸爸媽媽們,你們應該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向前走。
但是烏塔出去旅游不但得到爸爸媽媽的同意、支持,還要有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像在歐洲,人們的文明程度高,交通意識強,所以在歐洲比較安全,家人才同意烏塔去歐洲旅游。而在我們這兒一些人的交通意識較差,開車過斑馬線不禮讓行人。有時候,我都豎起大拇指,示意司機禮讓,可司機還是橫沖直撞,嚇出我一身冷汗。所以我平時過斑馬線總愛跟在大人身邊。還有壞人偷東西、搶小孩??好恐怖啊!我真不敢一個人外出。所以爸爸媽媽不讓我們一個人出去。
我們中國孩子應該向烏塔學習,但不能盲目地去學烏塔獨自外出旅游,而是應該學習烏塔的獨立能力。以后應該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培養自己的獨立性。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十一
從前,有一個村莊,一個霸富人家,整天欺負弱小,他們的富有不是靠自己獨立的來的人,而是偷別人的東西。
有一次,晚上,大家都在睡覺,那一家的小兒子,去偷鄰家的羊,去了一夜沒回來,于是就去看,誰知,他們的小兒子早已葬身狼腹之中。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不要偷竊,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靠自己才是真本事。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十二
最近我讀了一篇名叫《烏塔》的文章,文章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游歷歐洲的故事。讀完這篇文章,烏塔獨立自主的個性讓我很有感觸。
文章最后烏塔與“我”的那段對話,讓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并產生了疑問:為什么中國的孩子不能獨立自主呢?其我們很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家長們的溺愛緊緊拴住了我們腳步,他們的過分關愛讓我們感到窒息。就拿我來說吧,在家里,我不用做任何家務活,無論是整理房間還是洗洗刷刷,都是媽媽一個人全部承擔。我只需做到認真學習就行了。真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每當學習閑暇時,想去幫媽媽做點什么時,總是被媽媽好言拒絕,結果我成了十足的書呆子。
一直以來我都很想對所有爸爸媽媽說:“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獨立自主,而不能只是一味的溺愛、包辦所有的一切,這樣只會害了我們。”我們都被父母囚禁在狹小的空間里,沒有一片自主的藍天,只能通過電視、書本里的東西來感知世界。在我們的眼里,天下無強盜,可是在父母的眼里壞人太多了。他們覺得所有的壞人都盯上了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便強迫孩子生活在自己的畫好的保護圈里。而作為孩子我們也只好被動接受。
烏塔是幸運的,因為她有著豐富的閱歷,有著廣博的學識,她還能親身去經歷、體驗和感受。而我們就被養在鳥籠的小鳥一樣,時時刻刻被保護著,應該說我們是幸福的,但卻是遺憾的幸福。在這里我想對父母說:“請給我們一片獨立翱翔的藍天,只有放手讓我們親身去體驗,去面對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才能健康茁壯成長。”
批改評語:這篇讀后感引題自然,引用故事非常概括簡潔,觀點明確,并且結合中國教育的國情與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了詳細闡述,通過烏塔與中國孩子的強烈對比有力證明了“只有放手讓我們親身去體驗,去面對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才能健康茁壯成長。”的道理,結尾提出:“請給我們一片獨立翱翔的藍天”的希望,很有說服力、感召力。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十三
烏塔,一個14歲的女孩獨自一人游歐州,從這件事中我發現了這個少年有著很強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烏塔對生活的熱愛。她的這些行為是我想都不敢想的,讓我感到震憾,讓我的心像大海泛起的浪花一樣久久不能平靜。
我從網上看到,有一次中國和日本一起夏令營。那個路程有一千多里,中國有孩子在路途中有說有笑,而日本的孩子則一聲中吭的,等到一半的路程過后,中國的孩子已經口干舌燥了。所以在路途中就把水喝光了,日本的孩子滴水未碰。到了目的地時,中國的孩子已經倒下了,而日本的孩子聲速分成小組,去撿柴、扎營,等扎營好了時,中國的孩子聞到香噴噴的米飯時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日本的孩子吃,中國的孩子吃著僅剩的食物。從這件事中,我們發現外國家長給予孩子的是關懷、信任、鼓勵,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會靠力量成功的。
相比他們,想到了自己。不管做什么事,爸爸媽媽總是對我千叮萬囑咐,根本不放心讓我一人出門。在家里,我像一只沒有翅膀的小鳥,想飛也飛不起來。我好苦惱!爸爸媽媽,請給我一些空間,讓我做想做的事情,讓我獨立自主吧!爸爸媽媽,我今后一定要向烏塔學習那獨立自主的習慣,不要為我操心。我一定會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請相信我,也請你們多給女兒理解與支持,女兒一定會為你們爭光的。
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吧。
小學從烏塔想到(專業14篇)篇十四
大概從我懂事以后,父親就有意無意地教育我:“人要學會知足常樂,就像你今天只能掙80元,就不要再去幻想能夠掙800元。除非用了不正當的手段,不然那是不可能的。”父親這樣的觀點顯然已經被許多人所接受了。從現實意義上來講,它也確實不失為是一種快樂之道。不然歷也就不會出現陶淵明這樣的人了。可是我卻不以為然,我認為那是消極的看法。
其一,我覺得現今的社會已不同往昔。現今的社會是一個民主的,生產力活躍的社會。生話中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一旦知足常樂,也就必定落后于他人。再看古今中外哪個有成就的人不是從不斷進取中成長出來的。想一想如果陶淵明生活在我們當今這個年代,那么我想隱居給他帶來的好名聲也只會是少部分的人的看法,而更多的人將會將他視為懦夫,甚至落個不愛國,自私自利的壞名氣,而這一些都不會是我們想要的。所以我覺得知足常樂不應當是青春一代人所應推崇的一種觀念。只有不安于現狀,才有不斷進步的可能。我們必須記住——心有多高,人生的高度就有多高,心有多廣,生命的視野就有多廣。80變800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其二,我并不認同在生活中隨意地便用“絕對”之類詞語。我本人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對于經常說“絕對”“肯定”之類的話語的人大多深感厭惡(當然,并不包括我爸)因為在我看來,這樣的人對事物的判斷未免過于絕對化了。不尊重客觀而且有點心高氣傲的感覺。在我看來我們大可以將事物分為兩類:一類是現實中存在并且是可以經由人自身各部分所感覺到的事物,我們先且將其叫做現實中的事物。另一類,則是經由人的思維或意識加工的想象中的事物。前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是有“絕對”的,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的血一定是在流動的,我們喝的自來水也絕對是干凈的吧!但這只是基于現在進行的一個定點,它并不能代表一件事物的過去與將來,誰也沒想過就因為一顆螺絲釘的乎略,而導致美國的一架新式飛機解體,也沒人想過泰坦尼克號第一次出航就結束生涯。而后者我想也就沒必要多做解釋了,誰敢肯定自己昨晚做過的夢一定會實現。如果那是事實,那么天下就可能由于無意釋放的仇恨,在一夜之間變成墳場了。所以也請記住一句話:“不是上帝創造了我們而是我們的思想創造了上帝,不要輕信上帝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