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指在一段時間內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等進行安排和規劃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通過閱讀以下教學計劃范文,相信大家會對編寫教學計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準備:
頭飾:猴子、烏鴉、喜鵲、杜鵑;習字冊、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教學過程: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二
教學目的及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重點及難點: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領悟猴子為什么什么樹也沒有種成。
教學手段及方法:朗讀法、討論法、游戲法、小組合作探究。
教具:電腦、圖卡、頭飾。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復習生詞,引出結果。
1.出示最后一段:齊讀。
小猴子有收獲嗎?(生齊答)(板書:什么樹也沒種成)2.他到底種了哪些樹呢?帶著問題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認讀生詞:剛才小朋友們讀得真不錯,老師想看看你們能叫出這些生字寶寶的名字嗎?(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4.指名回答:小猴子到底種了那些樹呢?先不要急于告訴答案,看看你能不能把你的答案填到這段話中來。
(相機板書:梨杏桃櫻桃)5.猴子最先種的是:指板書生答梨樹。
過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猴子種梨樹的情景吧!
三、講讀第一~三段。
1.出示第一段:(1)指名讀,注意體會其中的感情。
2、3段,用“——”“~~”分別畫出烏鴉和猴子的話。邊畫邊讀。
2.找位同學來說說烏鴉是怎么說的呢?(讀完后出示:烏鴉說的話)(1)烏鴉說的話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理解:農諺——農民伯伯在種果樹中,總結出的果樹的生長規律。
梨五杏四——梨樹要五年才能成活,杏樹要四年才結果。
正是農民伯伯總結出了這個規律,所以烏鴉告訴猴子:梨樹要等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3)耐心是什么意思(就是在生活中遇到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時,心里不急噪,不厭煩):如果你是小猴子,要等五年啊,這么長的時間才能吃到果子,你能等的及嗎?等多久都不怕嗎?(生回答我能,及時表揚有耐心的孩子)(4)生活中你做什么事需要有耐心?出示補充句子:(用自己的話把這個句子補充完整)。
(2)指名讀: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你聽出這是一只怎樣的猴子?(沒耐心)(3)讓我們一起讀好這只沒有耐心的猴子想的話。
5、老師這有只可愛的頭飾,我們一起來演一演。看誰演得好?(三次)過渡:烏鴉對猴子說了“梨五杏四”這句話就讓猴子改變了主意,后來誰又來了?說了什么,也讓猴子改變了主意?請同學們帶問題大聲地讀一讀課文的4~8段。
四、講讀4~8段。
1.自由讀。
2.你的問題有答案了嗎?喜鵲杏四桃三。
杜鵑桃三櫻二。
3.烏鴉一說,猴子就改變了想法,那他聽了喜鵲、杜鵑的話后,又是怎么想的呢?請你用“~~”畫出來。
4.剛才小朋友讀得可真好,下面請你和你的合作小組一起分角色讀一讀,還可以演一演。
(1)指名分角色讀一讀——再齊讀。
(2)讀的真好,誰愿意來演一演?(注意及時評價)。
五、小結。
1.可是櫻桃好吃樹難栽,(板書:櫻桃好吃樹難栽)幾年過去了,一心想吃水果的猴子種的櫻桃樹也沒有成活,什么樹都沒有種成的猴子心里可真難過。你能給他出出主意,讓他有所收獲嗎?!3.聽了小朋友鼓勵的話,又是一年春來到,這次猴子一定會辛勤勞動,持之以恒地種果樹,幾年之后他一定會有所收獲的,說不定還會請大家去吃一頓水果大餐呢!4.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要吸取猴子的教訓,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有主見、開動腦筋,這樣才能把一件事做好。
5.搜集農諺。
板書設計:烏鴉梨五杏四。
喜鵲杏四桃三。
22、猴子種果樹什么樹也沒種成杜鵑桃三櫻二櫻桃好吃樹難栽。
教訓:有耐心、有主見、開動腦筋。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頭飾:猴子、烏鴉、喜鵲、杜鵑;習字冊、小黑板。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猴子種果樹》。
板書課題。
2、教學生字猴:
你怎樣記住猴字?
指名答,描紅。種是多音字,誰能分別組詞?種子。種樹。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二、初讀課文。
1、過渡:同學們很會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2、學生各自練讀課文。
要求:(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標出自然段序號。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根據學生讀的實際情況板書不易讀準的詞語,師生共同正音,并指導讀通句子。
4、以小組為單位,商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力求正確、流利。
三、整體感知。
1、同學們,現在你們能回答開始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歸納填空,
出示:猴子先種______樹,后來等不及,改種_____樹,又等不及,便改種______樹、______樹,結果________________。
四、自主識字。
1、學生各自認讀課文后的生字,不熟的字借拼音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3、全班交流。把你的好方法說給大家聽。
描紅。
4、學生在《習字冊》上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認讀詞語:澆水、施肥、耐心、成活、拔掉、改種、等不及、不著急。
二、過渡。
上節課,我們知道猴子先種梨樹,后來等不及,改種杏樹,又等不及,便改種桃樹、櫻桃樹,結果什么樹也沒種成。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繼續學習《猴子種果樹》。
板書:梨杏桃櫻桃什么樹也沒種成。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1)、各自讀,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指名回答)。
(2)、師:梨樹苗的成長是不需要每天都澆水、施肥的,可是猴子為什么這樣做呢?(指名回答)。
(3)、指導朗讀:猴子想吃果子的心情多么急切啊!你能把猴子的這種心情讀出來嗎?各自試試看。(各自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2、學習2-8自然段。
(1)、過渡: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發生了什么?
(2)、出示2-8自然段內容,各自輕讀。
文中寫了誰對猴子都說了些什么?在文中找出來并畫下來。同桌交流。烏鴉說:
喜鵲說:
杜鵑說:它們說了些什么,猴子怎么做的?該帶著什么語氣讀?
請你讀出猴子的心急來。師生評議。
(7)、分角色朗讀2-8自然段。
同桌練讀,指名幾桌戴頭飾賽讀,師相機進一步指點。
(8)、師小結:沒有耐心的猴子等不了五年的時間,所以它梨樹沒栽成。
引讀,猴子哪里知道__________,一年幾年___________。
板書:難栽。
6、學習第9自然段。
(1)、引讀:就這樣,這只猴子_____________。
(2)、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
三、總結全文:
1、同學們,現在誰能聯系全文,說說為什么這只猴子什么樹也沒種成?
2、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話想對猴子說呀!引導學生對猴子要多元化評價。敢于拔樹又種樹,說明猴子有探索精神,天天澆水、施肥說明猴子很勤勞。它做事沒有主見,沒有耐心這是不可取的。
四、作業。
熟讀課文后,同學習小組的同學一起演一演這個故事。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四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課本劇的表演,故事的續編理解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想象、說話能力,從中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正確理解課文內容,編排課本劇。
表演中的細節部分,如語氣、表情、動作等。
教具準備:猴子、烏鴉、喜鵲、杜鵑頭飾各一只。
1、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開始學習了《猴子種果樹》這篇童話故事,課文講了猴子種了一棵什么果樹?(猴子種了一棵梨樹苗)種后怎么做的呢?(天天澆水、施肥,等著將來吃梨子)。
1、猴子最后有沒有吃到梨子呢?(沒有)課文的哪一小節告訴我們猴子沒有吃到梨子?(打開書本,指名讀第九小節)。
2、激疑過渡:猴子為什么會什么樹也沒種成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是怎么回事。
(一)拍攝上集(2~3小節,以扶為主)。
2、討論:需要幾個小演員?(3個:烏鴉、猴子、旁白)。
3、我們來對對臺詞。(男生:烏鴉;女生:猴子;老師:旁白)。
4、我們該給主角配些什么動作呢?分三人小組分角色憐惜。
5、比一比哪組最勇敢,指名一組上臺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表演同學戴頭飾)。
6、指名同學評議。給第一組評獎。
7、在評議基礎上分三人小組再次排練,師巡視指導。
8、再次指名小組表演。指名評議,評獎。
(二)拍攝中集(4~5小節):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表演時要注意的。
2、三人小組排練,師巡視指導。
3、指名一組上臺表演。
4、評議、指導。(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再次排練)。
(三)拍攝下集(6~8小節):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三人小組進行排練,師巡視指導。
2、指名一組上臺表演。
3、評議,頒獎。(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再次排練)。
1、默讀課文,思考:句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同桌討論)。
2、指名交流。
3、討論:
(1)為什么這只猴子到頭來什么樹也沒種成?(因為這只猴子拔了梨樹種杏樹,拔了杏樹種桃樹,拔了桃樹種櫻桃)。
(2)它為什么會這樣做?(因為它做事沒主見,沒耐心)。
(3)同學們,如果你是這只猴子,你會怎么做呢?
淼苗電視臺的導演想在此基礎上拍攝續集,但由于劇本還沒著落,于是想把這任務交給小朋友完成,有信心嗎?先請大家準備一下。
指幾名學生講故事。評議。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五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課文。
2、使學生明白寓言揭示的道理: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這些都是果樹,你還知道哪些果樹?(齊讀詞語)3.雖然都是果樹,但它們結果的時間不一樣,農民伯伯總結下來很多經驗。
(1)出示:梨五杏。
四、杏四桃。
三、桃三櫻二),讀。你懂嗎?齊讀。
(2)這些就是農民伯伯種樹的經驗,我們又叫它——(農諺)大聲讀,再讀。
(3)這兒還有一條農諺(出示:櫻桃好吃樹難載。)懂嗎?
(4)櫻桃很嬌生慣養,就像一個小姐一樣,又怕冷又怕熱,水澆多了會淹死,澆少了呢會干死,而且會莫名其妙的生病。所以,這句農諺叫——櫻桃好吃樹難栽。
4.自己讀一讀這些農諺。記住了嗎?從上往下讀一讀。從下往上讀一讀。
5.老師繼續點擊,映示詞語。
生(齊):烏鴉。
喜鵲。
杜鵑師:三個詞都是——(生齊:鳥的名字。)所以,鴉、鵲、鵑后面都有一個——(生齊:鳥字旁。)。
師:考考大家,烏鴉的叫聲——(點擊映示:哇哇)。
生(齊):哇哇。
師:喜鵲呢?(映示:喳喳)。
生(齊):喳喳。
師:杜鵑是?(映示:咕咕)。
生(齊):咕咕。
師:課文中這些詞串我們都會讀了,現在我們橫著讀一讀好嗎?注意了,每一行都是一個故事。
生(齊):梨樹烏鴉哇哇梨五杏四。
杏樹喜鵲喳喳杏四桃三。
桃樹杜鵑咕咕桃三櫻二。
櫻桃樹櫻桃好吃樹難栽。
二、進入課文1.讀得熟,記得住。下面我們就來聽故事。這個故事的題目叫——猴子種果樹。
3.猴子種了梨樹后,它天天就干兩件事,第一件是——(澆水),第二件叫——(施肥)。
4.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范寫“澆”。左邊換成火字旁,提手旁。你看,我們的漢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字,形旁表義意思,聲旁表讀音。
范寫“施肥”,“肥”是什么偏旁?(“月”,演示古字寫法,像一塊掛著的排骨肉,以后看到“月”字旁,就知道和肉有關系。)。
5.齊讀“澆水”“施肥”。
6.(出示第一小節)下面自己讀一讀故事的開頭。
8.自己練一練。指名講9.剛才這位小朋友講得很優秀,想不想更優秀?(提醒學生注意語言的生動)烏鴉的語言應當怎樣讀?指導“猴哥猴哥”讀得緊湊,讀出烏鴉的著急。
10.“猴子一想”,心里想的話怎樣讀?指讀。
11.指名學生講一講。(評價:你注意到了語言生動,的確更優秀了)。
12、比更優秀還要優秀叫——了不起,想不想自己變得了不起?想的話,應當這樣講。(出示填空)。
13.比了不起更了不起就是——不得了,想不想自己變得不得了?那就用上自己的語言講一講。自己試一試。
14.指名講,我們班不得了的孩子可真多。接下來還有兩個故事,自己讀一讀,看看有什么方法能幫助我們很快記住這兩個故事。你有什么秘訣?(師小結:下面兩段故事,基本只要把烏鴉的名稱,果樹的名稱,還有農諺換一換,就可以講了。)。
15.老師給你們三分鐘時間,四人小組合作講一講,指名講。
16.故事還有一個結尾,誰會講?猴子一連幾年都沒有種成果樹,它心里就沒有什么想法嗎?為什么猴子最后還是沒有種成呢?(板書“主見”)(小結:做事不能沒有耐心,沒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三、課后作業。
1.同學們可以下去演一演。
2.收集農諺。
4.我們今天學的課文叫——,這個故事會講了嗎?回去講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下課。
附:板書設計:
烏鴉。
梨五杏四。
拔
喜鵲。
杏四桃三。
拔
杜鵑。
桃三櫻二。
拔
“櫻桃好吃樹難栽”
做事不能沒有耐心,沒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六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猴子種果樹》。
板書課題。
2、教學生字“猴”:
你怎樣記住“猴”字?指名答描紅。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一種自主精神,一種懷疑心態,一種探索意識。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欲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二、初讀課文。
1、過渡:小朋友們很會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2、學生各自練讀課文。
要求:(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標出自然段序號。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根據學生讀的實際情況板書不易讀準的詞語,師生共同正音,并指導讀通句子。
4、以小組為單位,商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力求正確、流利。
(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機進行生字詞的正音,有的放矢地進行新詞教學,既節約了時間,又能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鞏固字詞。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喜歡的朗讀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集體協作的樂趣。)。
三、整體感知。
1、小朋友們,現在你們能回答開始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歸納填空,
出示:猴子先種______樹,后來等不及,改種_____樹,又等不及,便改種______樹、______樹,結果________________。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應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讓學生交流開始提出的問題的答案,能有效地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歸納課文大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自主識字。
1、學生各自認讀課文后的生字,不熟的字借拼音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3、全班交流。把你的好方法說給大家聽。描紅。
4、學生在《習字冊》上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二年級學生已有一定識字、寫字能力。這一環節,鼓勵學生自主識字,避免了識字教學的高耗、低效。第斯多惠說過:“知識不應該傳授給學生,而應該引導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因此,在識字教學中,給學生自主識字的空間,鼓勵學生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最有創意的識字方法,不僅避免了每個字同一種記法,還可以迸發創新思維的火花,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七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課本第四冊的第22課《猴子種果樹》。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只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表演,從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緊扣教學之源——文本,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情,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走進文本,立足基礎工具,使語文教學有時效;走出文本,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弘揚人文精神,達到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價值目標。讓孩子在反復誦讀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賞詞讀句、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邊讀邊想,體悟處事的方法;并培養學生探究學習、互動學習的能力。
3、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課文中要求掌握9個一類字,4個二類字,1個多音字。這個智能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后放,以放為主,教師適當點撥,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先識字后學文,分3課時完成。以下是我第二課時學文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塊。
課始,我先出示頑皮可愛的小猴子的圖片,談話激趣:我把故事的主人公小猴請到我們的教室,你來跟它打個招呼吧!接著我問:你知道這只猴子種了哪些樹?結果怎樣?這時學生的思維已經打開,也已進入課文情境,于是,我因勢利導:猴子怎么會什么樹也沒種成呢?讀了課文你就知道了。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喜歡小動物,于是我以小猴子的圖片導入,符合孩子心理特點,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興趣,接著提出問題既是對上節課的復習,又讓他們產生讀書探究的欲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教師應注重傳授知識和培養技能。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結構相同,語言明白如話,通俗易懂,沒有多少深奧難解的句子,因此,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教法上采用由扶到放,從中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1、指導學好第1—3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種果樹過程中沒有耐心和急切的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首先抓住“天天澆水、施肥”一詞,讓學生對猴子初步評價,可以說明小猴很勤勞,也可以說明小猴很心急等等,評價可多元化。并相機指導朗讀:“怎樣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讀出來呢?”“請你把小猴勤勞的樣子讀出來”等。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這兩小節是寫猴子聽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結構與第四、五節、第六、七節相似,只要指導他們會學了這兩節,就為自主學好下文打好基礎。所以我接著創設情境:就這樣,在小猴子的期待中,梨樹苗慢慢成活了。這天,猴子又來給梨樹澆水、施肥,突然,耳邊傳來了說話聲,是誰來了?圖片的相機演示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聯系上下文理解了“梨五杏四”后指導學生朗讀烏鴉對猴子說的話“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梨樹呢?……梨樹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要讀出烏鴉的擔心。需要重點指導的是朗讀猴子的想法“對,五年太長,我可等不及。”通過朗讀時拉長聲調,加快語速,體現出猴子的心急,沒有耐心。
2、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的結構和二、三節相似,我分兩層讓學生逐步自學課文,以放為主。第四、五兩節我安排學生同桌合作學習,讀一讀,回答老師的問題。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同桌感悟,分角色朗讀,與其他的同桌賽一賽來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第六、七、八三節放手個人自學:輕聲讀文,完成填空。男女生分角色,師生共同表演對話。
這一系列過程由扶到放,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九自然段是最后一段,我出示無精打采的小猴圖片,創設情境設疑:小猴子什么也沒種成,難過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誰來安慰安慰它,告訴它這是為什么呀?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啟發中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感悟寓意,受到人文關照。接著我安排學生故事表演,梳理課文內容的同時,又增強了學習興趣,對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意在通過續編故事,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充分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走出課本,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了學生的持續發展,讓學生在學習、運用語言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八
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在小學語文教材里入選了不少的寓言,集中編排在二、三、四年級的六冊課本中,這些寓言無論是選自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還是中國古代寓言,都有著:“寓體的生動形象,寓意的抽象概括,手法的諷刺夸張,語言的簡明準確”的共同特點。
針對寓言的特點在教學策略與方法的選擇上,我打算以參與、合作、探究、體驗為特征,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通過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中,重視教學中的操作與活動,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主調控能力,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精神,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使課堂成為學生思想活躍、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場所。
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課本劇的表演,故事的續編,來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學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想象、說話的能力,從中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鑒于以上考慮,本節課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本篇課文難度較小,學生有能力自己學習。因此在課上首先讓每個學生選擇自己的好伙伴,自由組合成一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式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內容來重點學習,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自主學習,來達到感知課文的目的。通過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以及初步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是對“低年級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初探。
學生通過第一階段自學以后,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與感知,為了使這種了解與感知更加牢固與堅實,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特創設情境:徐州電視臺將把《猴子種果樹》這則寓言拍成電視劇,想邀請我們班的同學來當小演員,師生共同扮演寓言角色,在表演時根據角色的需要,戴上頭飾和一些小道具,增添趣味性和真實感。在分角色的表演中,通過語氣、動作的夸張,再現寓體的生動情境,展示每個學生剛才的自學結果,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學生在交流的同時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與認識。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啟發學生拓寬思維空間。
我們認為學生的發展存在差異性,因此本節課在學生理解課文寓意的基礎上,針對學生不同接受層面教育的特點,通過創設情境之二:徐州電視臺的導演想在此基礎上拍攝續集,但由于劇本還沒著落,于是想把這任務交給小朋友完成。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續寫,創造性的復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寓言學活,最大程度的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總之,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為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而且有很大的收獲,是我這節課所著力追求和實現的。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九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您好!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學一篇課文,題目叫《猴子種果樹》,下面看老師寫課題。
(師認真地扳書課題,書寫工整、規范)。
師:在這個課題當中,有一個生字,(在“猴”上寫上音節:),下面請一個同學讀這個生字,再讀課題。
生:猴,猴,猴子種果樹。(讀得準確,而且聲音響亮)。
師:大家齊讀,讀兩遍。
生齊:猴,猴,猴子種果樹,猴,猴,猴子種果樹。
師:這個課題特別的好,看看課題我們就知道課文要講什么了,不過呢要了解它的具體內容還得看課文,下面請同學把書打開,熟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生字,讀完課文之后呢,把小黑板上生字再讀一讀。(師掛出抄有本課全部生字的小黑板)下面請大家自由讀。(生自由讀,教師巡視學生讀書情況)。
師:下面,老師請同學把生字讀一遍,要求比較高,沒有注音。(一學生讀生字兩遍,字音讀得很準確)。
師:黑板上15個字,上面是我們今天要完全掌握的,下面的幾個大家只要認識就行了。下面再請同學讀。(一生將生字準確地讀兩遍)。
師:很好,下面大家來齊讀,還是讀兩遍。(生齊讀兩遍)。
師:下面,老師隨便指哪個,大家一起來讀,看看能不能認出來。(師用教鞭隨機地指生字,生將字齊讀兩遍,所有的生字都齊讀兩遍)。
師:很好,看來,同學們識字的本領特別強,下面老師要檢查大家讀課文的情況,我們請每個同學讀一個小節,其他同學要注意聽,看看有沒有讀錯的地方,從這里開始讀。(生開火車讀課文)。
(第一個學生讀完后)。
師:很好,第二個同學讀。
(第二個學生讀到“一只烏鴉哇哇地對狐貍說”時將“哇哇”一詞讀破了)。
師:停,這個句子要連起來說。(生再試,讀連貫了。)。
師:很好,不錯,下面一個。(生繼續開火車讀課文,一生讀到“一只杜鵑咕咕地對猴子說”將“咕咕”讀成了“gu??gu”)。
師:停“咕咕”不能讀成??。跟我念,(生跟讀)對,嘴不能太圓了。(生再跟讀)還有點問題。好,你接下去念吧!(生繼續“開火車”讀課文)(一生讀到“櫻桃好吃樹難栽”時讀成了“櫻桃——好吃——樹——難栽”,眾聽課老師笑)。
師:看來呀,這句話你印象特別深,好,繼續讀。(“開火車”讀完了一遍課文)。
師:很好,看來,同學們讀書的水平很高。下面請大家繼續讀課文,思考一個問題:猴子都種了哪些果樹,結果怎樣呢?好,讀課文。(生自由讀課文)(絕大部分學生讀完后,還有幾個學生還沒讀完,想讀又不敢讀)。
師:沒讀完的繼續讀,讀好。(幾個學生各自將課文讀完)。
師:(打斷學生的話)好,(板書:梨樹、杏樹、桃樹、櫻桃樹)。
(生等老師板書好后):結果,一棵樹也沒種成。
(師板書)。
生:重復:結果,到頭來一棵樹也沒種成。
師:你又多了一個詞,或者是“結果”或者用“到頭來”,用一個就行了。(板書:到頭來什么樹也沒種成)。
生:猴子種了梨樹,猴子種了杏樹——。
師:后面加上頓號。(在板書的相應位置加上頓號)。
生:猴子種了梨樹、杏樹——(“杏樹”一詞說得特別重,眾聽課老師笑)。
(師笑,和藹地說):誰這么說話呢!重來,說猴子種了梨樹——。
(師指板書上“櫻桃樹”):在這兒可以加一個字。
生:加“和”
師:對了,好,請你重說。
生:猴子種了梨樹、杏樹、桃樹和櫻桃樹。(師指板書,示意學生繼續往下說,于是生繼續說)到頭來猴子什么樹都沒種成。
師:那個“猴子”就不要了,(眾聽課老師笑)到頭來什么樹也沒種成。很好,你膽子很大,誰再來說。
(學生爭先恐后地舉起手)。
師:不說“和”,換一個詞,換什么?
生:還有。
師:對了,說。
生;猴子種了梨樹、杏樹、桃樹還有櫻桃樹,到頭來什么樹也沒種成。
生:猴子先種了梨樹,接著種了杏樹,然后種了桃樹,最后種了櫻桃樹,到頭來,什么樹也沒種成。
(師用贊嘆地語氣):了不起!這么難你也會說,誰還會說?
(學生舉手的人數明顯增多了)。
生:猴子先種了梨樹,接著種了杏樹,然后種了桃樹,最后種了櫻桃,到頭來什么樹也沒種成。
師:再提一個要求,不說“先”、“后”,用“拔了”、“種了”(板書這兩個詞)再說。
生:猴子拔了梨樹種杏樹,拔了杏樹種桃樹,拔了桃樹種了櫻桃樹,到頭來什么樹也沒種成。
師:說得對不對?
生齊:對!
師:再請個同學說,我要請不大舉手的。
生:猴子先種了——。
師(指板書):猴子拔了——,種——。
生:猴子拔了梨樹種杏樹,拔了杏樹種桃樹,拔了桃樹種櫻桃樹,到頭來什么樹也沒種成。
師:今天膽子不小,在這么多老師面前敢說,我們一齊來說說,好,預備——齊。
生(齊):猴子拔了梨樹種杏樹,拔了杏樹種桃樹,拔了桃樹種櫻桃樹,到頭來什么樹也沒種成。
師:是么,猴子種了這么多果樹,怎么到頭來什么樹也沒種成呢?我們來到課文中找答案。下面請一個同學來讀課文的第一小節,看看猴子是怎么種梨樹的。
(生從課題讀起)。
師:讀第一自然段就不用讀題目了。
(生讀第一自然段,讀了“等著將來吃梨子”時師喊停)。
師:“等”讀后鼻音。
(生重讀,并將第一自然段讀完)。
師:好,這么認真地種梨樹,怎么會發生什么其它的事情呢?下面請同學讀第二、三自然段,馬上回答老師的問題,現在。讀第二、三自然段。
(生自由讀第二、三自然段,生快讀完時,師板書:正當的時候對猴子說話。)。
(生讀完后,師指板書問):正當什么時候,誰對猴子說話?
生: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一只烏鴉哇哇地對猴子說話。
師:再請同學說,沒發過言的。
生: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一只烏鴉哇哇地對猴子說話。
師:對猴子說了什么呢?(邊問邊將板書中“對猴子說話”改為對猴子說:)。
生: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一只烏鴉哇哇地對猴子說:“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梨樹呢?——”
生:有句農諺:梨五杏四——。
師:告訴它一個農諺,所以不能種梨樹。“梨五杏四”什么意思?
生:梨樹五年才能結果,杏樹四年結果。
師:哦,梨樹五年才能結果,杏樹四年結果,最后還要問它個什么的問題,你接下去說。
生:你有這個耐心嗎?
師:你有這個耐心嗎?(在板書上又加一個問號),誰再來說說烏鴉對猴子說的話。
生:烏鴉對——。
師:從前面開始。
生: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當學生停頓下來,師指板書提示)。
師:很好,誰再來。
(生又從頭至尾說一遍)。
師:對,你有這個耐心嗎?這句話把它的意思說出來了,每個同學都說一遍,開始。
(生自由說)。
生:猴子一想,對,我可等不及——。
師:對,這是想的,那它又是怎么做的呢?(板書:于是)你說。
生:于上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
師:誰再來說?從這兒(指“正當”)說到這兒(指“于是”)。
生: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低頭看書)。
師:不要看書,看這兒(指黑板)。
生: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一只烏鴉哇哇地對猴子說:“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梨樹呢?有句農諺:梨五杏四,梨樹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
師:還有哪個同學會說?(生爭先恐后地舉起手)這么多同學會說,看來全部站起來說不可能了,下面互相說一說,生互相說。)。
師:猴子怎么拔掉梨樹種杏樹的,大家都會說了,下面請大家繼續看課文,猴子種杏樹時,又出現了什么情況?馬上我們請同學說,先看課文。
(生自由讀相關自然段)。
生:正當杏樹成活的時候,一只喜鵲喳喳地對猴子說:“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杏樹呢?有句農諺,杏四桃三,杏樹四年才能結果,你不著急嗎?”
師:這兒和剛才不一樣,剛才是——(生齊,你有這個耐心嗎?)這兒是——你不著急嗎?不一樣了,意思是一樣的,好,繼續說。
生:猴子一想,四年太長,我也等不及——。
師:這兒也不一樣了,多了一個什么字?
生:多了一個“也”。
師:于是——(示意學生繼續說)。
生:于是拔了杏樹,改種桃樹。
師:誰再來說?
生:……猴子一想,對,四年太長,我可等不及——。
師:我——(示意)。
生:我也等不及,師點頭于是……。
師:誰還會說猴子種桃樹的?不看課文,也說出來這個句子?
生:正當桃樹成活的時候,一只杜鵑咕咕地對猴子說:“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桃樹呢?有句農諺:桃三櫻二,桃樹三年才能結果,你不著急嗎?”
(在生說的過程中,師指板書提示)。
師:很好,很聰明,不看書根據剛才的印象說出來了。由于時間關系呢,我們說到這兒,下堂課接著說,下面我們來看這課的生字。
生齊:“候”,“時候”的“候”。
師:大家看,這兒還有幾個字,都能用這個特點區分,同學看,能不能看出哪一部分表示意思,哪一部分表示讀音。
生:“梨”,“梨”下面是木,上面是“利”,表示讀音。
師:還有,你看。
生:“拔”,——要拔蘿卜要用手拔,所以是提手旁,右邊是“反”多一點。
師:右邊這個字表示讀音yo,我們不認識,記住反多一點就行了。還有哪些字?
生:“澆”,三點水旁就是——“澆”要用水澆——。
(眾聽課老師笑)。
師:“澆”就是澆水,所以它是什么旁?
生:所以是三點水旁,右邊這個表示讀音。
生:“棵”——一棵樹——一棵樹是木頭——一棵果樹——。
(眾聽課老師笑)。
師:一棵樹砍伐下來才是木頭,所以它是木字旁。
師:這兩個字老師來講一下,這個“短”呢,左邊是“矢”,“矢”是什么呢,“矢”是古代射箭的箭(畫簡筆畫),這個箭和這個弓之間比較短,古代量短的東西就用這個箭,右邊“豆”,表示讀音,讀音已改變了,只保留了聲母。
(師指“施”):這個字也是,一個“方”加上上面一撇一橫,在古代造字時候就是“旗”、“紅旗”的“旗”,后來因為用這個字的地方比較多,所以下面加“其”表示讀音,“施”這個字下面“也”也表示讀音,不過,讀音發生了變化,大家就這樣記。
師:好,下面大家齊讀這七個字,一邊讀,一邊記清字形,每個字讀兩遍。
(生齊讀生字兩遍)。
師:下面,用手在桌上寫這七個字,記住的同學不看黑板,記不住的呢,可以看黑板。(生練寫生字)。
師:下課的鈴聲已經響了,我們先下課。下課。
第二課時。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您好!
師:好,請坐,上節課到最后,我們說了猴子怎么種桃樹的,下面我們繼續說。說之前,我們先看一下課文,看完課文再繼續說。
(生沉默)。
師:自己看課文。(生自由讀課文相關段落)。
師:準備好了?
生齊:好了。
師:不要看到其他同學準備好了,就放棄準備,下面請同學說說猴子是怎樣種桃樹的?好你說。
師:停,也得(di)?——。
生(繼續):桃樹再短也得(讀di,糾正過來了)三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猴子一想,對,三年太長,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桃樹改種櫻桃樹。
生:他缺個“也”。
師:再請你說。
生:正當桃樹成活的時候,一只杜鵑咕咕地對猴子說,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桃樹呢?有句農諺,桃三櫻二,桃樹再短也得三年才能結果,你不著急嗎?猴子一想,對,三年太長,我還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桃樹改種櫻桃樹。
師:猴子是怎么種梨樹、杏樹、桃樹,都會說了,下面把猴子種梨樹、杏樹、桃樹的全過程說出來。
生: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
師:其他同學注意聽。
師:一只什么?
生:一只喜鵲喳喳地對猴子說:“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杏樹呢?有句農諺:杏四桃三,杏樹要等四年才能結果,你能等得及嗎?”猴子一想,對,四年太長,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杏樹,改種桃樹。正當桃樹成活的時候,一只杜鵑咕咕地對猴子說:“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桃樹呢?有句農諺:桃三櫻二,桃樹再短也得三年才能結果,你不著急嗎?”猴子一想,對,我還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桃樹改種櫻桃樹。
(說得不是很流暢)。
師:說得怎樣?
(生沉默)。
師:說得怎么樣啊?
生(小聲地):好。
師:怎么表示啊?
(學生一起鼓掌)。
師:下次想鼓掌就鼓掌,不要等老師說,怎么表示啊,就嚓、嚓、嚓鼓掌。好,六個小節都能說了,真不簡單。其實,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像他一樣說,我們馬上還要說,猴子種櫻桃樹——又是怎么種的呢?請大家看第7小節,——好,你來。
生:猴子哪里知道,“櫻桃好吃樹難栽”,一連幾年都沒栽成功。
師:哦,原來,櫻桃樹不是時間短,種兩年,誰都能種成功。“櫻桃好吃樹難栽”,所以一直沒有栽成功。下面,大家把書合起來,在下面好好準備一下,從課題開始,把猴子種果樹的全過程說一遍,自己在下面準備。自己說,說不出來可以翻書。
(學生自由練說)。
師:都說好了嗎?
生:說好了。
師:下面請個同學說,把這個故事從頭到尾復述一遍。好,就請你,到前面來——有點緊張,沒關系,說不出來時,可以調頭看一看。好,你說吧!
(眾聽課老師笑)。
師:猴子還沒種呢!種了之后才好說——。
生:22,猴子種果樹,一只猴子種了一棵梨樹苗,天天澆水、施肥,等著將來吃梨子。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略)。
(這個學生成功地復述了一遍課文)。
(學生自發地一起鼓掌)。
(學生沉默,無人舉手)。
師:比如說,猴子種梨樹時應該怎么種才能吃到梨呢?
生:猴子種梨樹時,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梨子。
師:對,猴子種梨樹時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梨子,誰再說?
生:猴子要有——。
生:猴子種梨樹時,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梨子。
師:這是應該做的,不能做什么?我們要從課文中得出經驗教訓,不能怎么做?
生:不能半途而廢。
師:不能半途而廢,它實際上聽了誰的話?
生:烏鴉。
師:你連起來說,猴子種梨樹的時候——。
師:不能——。
生:不能半途而廢——。
師:不能聽——。
生:不能聽烏鴉的話,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梨子。
師:猴子種杏樹,不能干什么,應該干什么,才能吃到杏子?
生:不要聽——。
師:把話連起來說。
生:猴子種杏樹時,不要聽喜鵲的話,不能半途而廢。
師:要——。
生:要有耐心,才能吃到自己種的——。
師:種杏樹最后吃到什么?
生:果子。
師:種杏樹吃到——。
生齊:杏子。
師:種桃樹,怎么說?
生:猴子種桃樹的時候,不能聽杜鵑的話,要有耐心,才能吃到自己種的桃子。
師:再請同學說,猴子種桃樹的時候——。
生:猴子種桃樹的時候,不能聽杜鵑的話,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桃子。
師:我要請一個同學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
生:猴子種梨樹的時候,不能聽烏鴉的話,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梨子。猴子種杏樹的時候,不能聽喜鵲的話,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杏子。猴子種桃樹的時候,不能聽杜鵑的話,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桃子。
師:大家聽了以后覺得這幾句話怎么樣?
(生沉默)。
師:怎么樣?
(幾個學生小聲地):太啰嗦。
師:是啊,真啰嗦,怎樣簡潔地說呢?把這么多樹用一個詞,兩個字概括一下——你說。
師:對,果樹。(板書)。
師:不能聽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也用一個詞,不能聽——。
生:不能聽別人的話。
師:對。(板書)最后才能吃到梨子,杏子、桃子,也用一個詞——。
生:果子。
師:對,果子(板書)把這些全包括進去了。最后請同學說,說一句話。
生:猴子不能——。
生:猴子種果樹,不能盲目聽別人的話,要有主見——。
師:剛才加上了兩個字,特別的好,哪兩個字?
生齊:盲目。
師:猴子種果樹,不能盲目聽從別人的話,要有主見,要有耐心,接下去說,才能——。
生:才能吃到果子。
師:是啊,這是猴子,還有其它的動物,種果樹、種什么——還有什么其它的事,或者……等等,再用一個詞概括,包括更多的情況。
生:做事。
生:才能做得好。
師:對,再換一個詞。
生:才能成功。
師:還可以怎么說?
生:才能勝利。
師:不說猴子了——。
生:猴子——。
師:除了猴子,還有其它動物,加個什么詞?
生:加“我們”。
師:對,我們,你說。
生:我們做事,不能聽別人的話,要有主見,才能勝利。
師:好,誰再說?
生:我們做事,不能聽別人的話,要有主見,才能成功。
生:老師,我想加兩個字。
師:好。
生:不能盲目聽別人的話,要有自己的主見。
師:加了“自己”,是不是啊?很好,這樣,做事才能成功。(稍停)同學同剛才說得都很好,課文學習完了,通過學習課文,我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本課還有些其它的任務下面,我們來完成。
(學生打開書)。
師:在此之前,請同學把課文從頭至尾再讀一遍,這次讀,要邊讀邊想象猴子種果樹的情景。
(學生自由讀課文)。
(大部分學生讀完后,還有兩個學生未讀完,他們按照自己原來的速度,堅持到最后讀完了。)。
師:讀到最后的兩個同學最了不起,不是盲目地跟著別人走,(眾聽課老師笑)自己沒讀好就繼續讀下去。下面,我們來看生字,本課還有四個生字,(掛出寫有四個生字的小黑板)這四個字也有一個特點,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兩部分分別表示一個意思,合起來又是一個意思。
生:“功”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工人”的“工”,右邊是“力量”的“力”,合起來就是“功”,“成功”的“功”。
師:做工再用力,再努力就會成功,(指“改”)這個字誰來說?
生:“改”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自己”的“已”的豎彎鉤改成豎提,右邊是個反文旁,合起來就是“改正”的“改”。
生:哥,“可歌可泣”的“歌”把欠字旁去掉就是“哥”,“哥哥”的“哥”。
師:把“唱歌”的“歌”,“欠”去掉就是“哥哥”的“哥”,這樣記也很好。
生:“哥”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可”少個鉤,下面一個“可”,合起來就是“哥哥”的“哥”。
生:有耐心。
(眾聽課老師笑,上課的老師也笑了)。
師:這個“而”是胡須,右邊一個寸,表示人的手——表示一個很輕很輕的刑罰。好,下面請大家讀這四個字,記住這四個字的字形。
(生齊讀四個生字兩遍)。
師:下面自己畫一畫。
(學生自己在桌面上畫)。
師:下面把書打開,完成描紅這項練習,把十一個字描好。寫字時注意寫的姿勢。
(學生開始描紅,教師在行間巡視,看描紅情況,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生:都有“木”。
師:有什么不同?
生:“梨”上面是“勝利”的“利”,“棵”右邊是“果樹”的“果”。
師:看“木”有什么不同?
生:“梨”下面的“木”是“捺”,“棵”的“木”的捺變成了點。
師:對,“梨”的“木”是捺,“棵”的“木”是點,還有。
生:一個是木字底,一個是木字旁。
師:一個是上下結構,一個是左右結構,左右結構這個“木”就變——。
生齊:變瘦了。
師:上下結構——就變怎樣?
生齊:變胖了。
師:變扁了,所以寫左右結構的“木”,一橫要短,一豎要長。寫上下結構的“木”時,一橫要長,一豎要短,一撇一捺,下面跟著老師書寫,(指“梨”的“木”字底)長橫——短豎——撇、捺(學生邊用手劃,邊跟說),(指“棵”的“木”字旁)短橫——長豎——撇、點(學生跟說書空),還有其它的字,請大家看看是左右結構還是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的瘦一點,上下結構的扁一點,好了,最后請大家再看一看本課要掌握的這十一個字,給大家一分鐘時間記一遍,馬上,我們要聽寫這十一個字,可以劃一劃,可以畫一畫,可以看一看。
(學生默記生字字形)。
師:下面把書合起來,會寫的不要看黑板,不會寫的,可以很快地瞄一瞄。
師:第一個字,“猴子”的“猴”,(學生寫)注意寫字的姿勢。“一棵兩棵”的“棵”,“梨樹”的“梨”,“澆水”的“澆”,“施肥”的“施”的“施”,“哥哥”的“哥”。(下課鈴響了)好,還有幾個字,下堂課再寫,同學們把文具收拾好,下課。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十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九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重點難點:朗讀和寫字。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讀通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去年是羊年,今年是什么年?(猴年)。
2、師范寫“猴”,生書空。板書“猴子”,齊讀詞。
3、在你的印象中,猴子是什么樣的?出示填空:的猴子。
4、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今天這堂課我門將認識一只什么樣的猴子,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2)、齊讀課題。
(3)、根據課題提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自由讀課文,回答學生提的問題。
(1)、種了哪些果樹?
(2)、為什么種這些樹呢?
(3)、猴子都聽了誰的話?
3、交流。
4、自由讀,注意生字詞的讀音。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
2、“天天”一詞說明了什么?重讀這個詞,指導讀好這段。
四、學習生字。
1、出示:澆、施。
2、注意字形,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3、擴詞。
4、描紅“猴、澆、施”三個字,師行間巡視,提醒寫字姿勢。表揚姿勢好的。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精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說話訓練。
(1)、齊讀三個詞。
(2)、誰能用上這三個詞說一句話?(猴子愛吃果子,所以它種果樹。)。
2、它都種了哪些果樹呢?指名說。(師板書:梨樹杏樹桃樹櫻桃樹)。
3、它都種成了嗎?結果又是怎樣的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精讀課文。
師:我們先來看看猴子是怎樣種梨樹的?
(一)、學習第二、三段。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二、三段,讀之前思考兩個問題。
出示:思考:
(1)、梨樹成活時,烏鴉是怎么對猴子說的?
(2)、猴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劃出相應的句子。
2、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想。
3、交流匯報。
a、讀好烏鴉的兩句疑問語氣和猴子的想法與做法,抓住“太、可”兩個字。
b、猴子有耐心嗎?師板書“沒耐心、等不及”。
4、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練、讀讀。
5、指名分角色合作讀,分男女生讀。
(二)、總結方法,自學第四到八自然段。
1、總結方法: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怎么來學習猴子種梨樹這部分的?(板書:讀—思—劃—讀)。
3、師指定部分同學按照方法四人小組默讀學習四、五自然段,另一部分同學學習六至八自然段。師行間巡視。
4、交流匯報。
5、師總結:猴子呀就這樣種了改,改了種最后種成了嗎?
(三)、學習第九段。
一起來讀讀最后一段。(回答:沒種成)。師板書:種—改—改—沒種成。
三、拓展思維。
2、揭示主題,師板書:要有主見。
3、此時,你看到這只猴子,你想對它說什么?
4、師相機出示:“急于求成”并簡單講解其意思,學生齊讀。
四、學習生字。
1、出示:“肥、改”
2、注意字形,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兩個字呢?
3、描紅,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寫字姿勢,表揚好的。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表演,深化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默讀課文。
二、表演、內化。
1、四人小組分角色表演課文。
2、師行間巡視,選出表演最好的小組上臺表演。
3、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
4、交流:“猴子第二年又種果樹了,這次它會怎么種呢?”
6、評選出最佳配合小組。
三、寫字指導。
1、出示:“拔、耐、哇、喜”
2、擴詞。
3、提醒容易錯的地方“拔”的右邊“友”不能寫成“發”,“喜”字要安排好上下結構,不能寫得太長。
4、描紅,師行間巡視。提醒寫字姿勢。
四、作業。
1、比一比,再組詞。
猴()澆()拔()。
侯()繞()潑()。
2、造句。
耐心—————。
等不及————。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十一
2、繼續練習默讀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事要有恒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表演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一、導入。
1、(出示掛圖)這是誰呀?(一只小猴)它在干什么呢?(它在種果樹)。
二、2、猴子是怎樣種果樹的?結果怎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22課。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己小聲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詞語:
猴子澆水?施肥?哇?耐心?拔掉?改種?喜歡喜鵲?桃三櫻四。
(1)自由讀。
(2)這課中,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讀音?
(3)開火車讀詞,指名讀,齊讀。
(4)去拼音讀。
3、再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
4、指名分段讀課文。
5、默讀課文,勾劃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句。
6、討論交流:
(2)施肥:給植物上肥料。
7、再讀課文,把你認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注意停頓看誰讀得最通順。
三、指導生字。
1、出示生字。
2、說一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了這些字?
3、學生描紅。
4、教師范寫指導,學生練習寫字。
四、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以及田字格中的生字。
2、抄寫生字,各組詞一個。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要有耐心,不要盲目地聽從別人的話。?。
二、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澆水?施肥?耐心?拔掉?改種??等不急不著急??。
二、新授??。
1、指名讀??,齊讀。?。
(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
3、猴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它都聽了誰的話而不斷改種果樹的?????貼畫?。
a、小組表演???b、小組派代表表演?。
5、這三只鳥是怎么對猴子說的呢??你喜歡哪只鳥就讀哪只鳥說的話。?。
6、采取多種形式讀三只鳥說的話。如小組讀、小組選代表讀、擺擂臺、表演讀等等。?。
烏鴉說了哪句農諺?(梨五杏四)?。
8、什么叫“梨五杏四”??。
9、梨樹要等五年才能結果,你說猴子有這個耐心嗎??。
11、猴子聽了烏鴉這么一說,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2、聽喜鵲說“杏四桃三”,猴子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3、那么猴子一定吃到桃子了!(沒有)?為什么??。
14、那這次猴子一定吃到櫻桃了!(沒有)?為什么?(櫻桃好吃樹難栽)?。
15、齊讀第8自然段?。
16、就這樣,猴子到頭來什么樹也沒有種成。?。
三、拓展延伸?。
2、學了這篇課文,你現在最想干什么?(表演)?。
a、小組之間練一練,可以加動作、神情等。?。
b、愿意展示的小組,上臺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選最佳表演獎、最佳創藝獎等)?。
3、表演。?。
4、學生評價。?。
6、師:猴哥聽了這么多好伙伴的話,你今后會怎么做呢??。
7、知錯就改,仍然是個好猴子,相信你今后一定能夠吃到自己種的果子的。?。
四、小結?。
五、作業?。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說說為什么這只猴子什么樹也沒種成。
五、板書設計。
“梨五杏四”???沒有耐心。
“杏四桃三”????沒有主見????一事無成。
“桃三櫻二”???急于求成。
我的教學反思: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十二
下面,我將學生們流光溢彩的思維花絮例舉一二:
(一)。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
《猴子種果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童趣盎然。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一個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總是在猴子的果樹成活的時候,就有鳥兒飛來跟它說,這種果樹結果子慢呢?怎么這么巧呢?我一愣,一時之間真不知該如何向她解釋這種“無巧不成書”的現象,這時其他學生也嘰嘰喳喳議論起來,于是我不動聲色地把這個問題又丟回去:“是啊,怎么會這么巧呢?”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故事是編的,假的,所以這么巧。”他的回答,有人認同,有人反對,教室里聲音更大。又一個學生說:“猴子急著吃果子,種樹很認真,果樹一種下去就能活,所以當鳥兒來時,果樹總是活著的。”學生們大多露出了贊同的表情。我又追問了一句:“猴子辛辛苦苦種活了果樹,可又因為別人一句話,就拔了果樹,你怎么看待它這種行為?”學生紛紛舉手,“它太沒有耐心了。”“它沒有主見,就象《抬驢》中的老頭。”“它只想早點吃果子,一點也不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瞧,脫軌的思維又回來了。所以,相信學生吧,他們解決問題可能比你更圓滿。
(二)。
多聰明的孩子啊!我們還要懷疑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嗎?所以,相信學生吧,他們的智慧火花遠比你以為的要炫目得多!
寧化縣實驗小學。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專業13篇)篇十三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只猴子因為沒有耐心,盲目聽信他人意見,不斷更改自己的種植計劃,最終什么果樹都沒有種成。全文工有9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猴子種下梨樹苗,就等著吃梨子。第二至八自然段,寫猴子輕信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不斷改種果樹。第九自然段寫猴子總是拔了種,種了拔,結果什么樹也沒有種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在教學時,可以從看圖入手,揭示課題,并讓孩子對課題進行質疑:小猴子種果樹,種了那些果樹?它是怎么樣種果樹的?結果怎么樣了?,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學貴有疑”。低年級的學生還處在不會很好對課文提出問題的時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引導,使質疑的問題逐步深入,有一定的深度和寬度。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是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然后再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抓住關鍵詞語來感悟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
教學第二至第八自然段時,可根據這幾個自然段相似的結構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內容相近、敘述形式相似的段落時,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學方法,先由老師重點指導學習二、三自然段,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四、五、六、七自然段,然后全班交流評議,此過程中教師只須適當點撥。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既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了合作,學會了探究,評價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學第九自然段時,抓住“就這樣”,引導學生聯系前面的課文內容進行思考、并討論,說說猴子最后“什么樹也沒有種成”的原因。
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在初讀課文后,能初步形成對故事的整體感知,但對文中精當的詞、句和富有個性的語言還不可能有所領悟;能模糊地感知小猴子在種果樹中表現出的急噪,但容易把其原因歸咎于小猴子偷懶或三只鳥兒多嘴,還不能感悟到故事中角色的鮮明個性。這樣,我們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抓住小猴子在種樹過程中的“等不及”心理,體會小猴子和三只鳥兒的特點。可以讓學生自己創作,把本課改編成童話劇,讓學生扮演課文中角色,為角色設計臺詞,在實踐中積累語言,在應用中提高語言能力。也許改編的雖然很稚嫩,但表演中,孩子們特別活躍,努力地表現這只小猴子沒有耐心,聽了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學生在閱讀中是可以主動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在最后的課堂延伸中,讓孩子們討論:你想對小猴子說什么?或如果你是小猴子,你會怎樣對待別人的話?討論后交流。此舉主要是讓學生在說話訓練中積累語言,并在說話訓練中學習該怎么對待別人的話,養成思考的習慣、遇事能有自己的主意以及個性化的感悟寓意!在對猴子進行評價時,可以多元化,要尊重孩子個性化的理解與感悟,可以進行適當的啟發與引導,并展開討論。
在升華寓意的同時,應讓學生學會應用,聯系生活實際加以引導,別人失敗的教訓自己要引以為戒。在教學過程的最后,可以設計一兩個情景,進行寓意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在深化寓意的同時,也明白在生活中該如何靈活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