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計劃中,需要仔細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科的特點,以便制定出最適合的教學方案。教學計劃范文中的案例分析和教學反思部分,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和改進。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一
教學目的: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人物入手,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借箭”的經過。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課文,理解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能簡要復述借箭的經過。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能有條理地復述借箭的經過。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2.指導學生說出本文敘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點。
板書:諸葛亮神機妙算。
(二)分組學習第一段。
1.組內朗讀第一段。
提問: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小組匯報]。
2.演示對話文字,分角色朗讀,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從文字入手,了解課文第二段。
1.自讀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演示語句。
“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這些材料。”
提問:從哪個詞可以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緊扣“神機妙算”指導學生復述“借箭”經過。
1.默讀課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再讀“借箭”經過體會“神機妙算”。
3.觀看演示。學生試著復述“借箭經過”。
4.指名邊看演示邊復述“借箭”經過。
(五)指導朗讀故事結局。
1.推薦讀結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
[學生回答]。
2.齊讀周瑜“自嘆不如”的語句。
(六)小結:
諸葛亮能預測第三天的大霧,注意水流和風向的特點,了解魯肅的為人,這說明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所以諸葛亮神機妙算。
(七)開放性問題引起學生讀書興趣。
提問:你們還知道《三國演義》中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其它故事嗎?
(八)作業:
搜集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二
1、繼續學習邊默讀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
2、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
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體會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一、復習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一起讀課題。
2、昨天,我們初讀課文了,還記得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出示投影1:
課文先寫了________ 接著寫了_________ 重點寫了_________最后寫了________。
瀏覽課文回憶。看來初讀課文讀得不錯,我還想考考你們
3、初讀課文以后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們說得挺好的,不過課文只用了一個詞就概括了你們說的內容。哪個詞?找找--(板書:神機妙算)
4、還記得我們上節課的思考作業嗎?
1、大多數同學認為神機妙算最有研究價值,那提出了問題到哪里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請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讀書體會,讀懂的地方用!作標記,不懂的'地方用?作標記。
3、匯報交流你們的讀書收獲吧
(1) 圍繞神機妙算先說說在閱讀中產生的問題?
(2) 圍繞"神機妙算"談談讀書的收獲吧!
(3)*大霧漫天--這是場什么樣的霧?這么大的霧怎么讀出來呀?
*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這場大霧漫天,你說神不神?妙不妙?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出示投影2: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諸葛亮如此神機妙算,周瑜是自嘆不如啊!
(4)再和前面的內容聯系起來,更能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書思考。
*諸葛亮幾次說話,會是( )說?能想象出來嗎?真好,要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找三人分角色讀。
*去掉提示語,2人組練讀,小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謀劃,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軍令狀。這就是超人的智慧,驚人的才干,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5)前后聯系的方法繼續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7、8自然段。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還在笑誰?--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賢能,氣量狹小。
再讀:
*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會放箭如雨;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會長嘆一聲--發現自己的智慧才能遠遠不如諸葛亮,
(6) 繼續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順風順水--圖示說明
看圖示,你能發現什么?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了解風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神機妙算。
2、隨著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智慧過人,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地上長出來的?那是怎么來的?想知道嗎?真想知道嗎?--〈諸葛亮全傳〉、三國演義46回。
板書設計:7、草船借箭
大霧漫天
神機妙算 ? 放箭如雨
順風順水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精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
2、潛心閱讀借箭經過部分,以“神機妙算”一詞為突破口,從重點語句入手,引導學生探究聯系上下文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從而感受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從名著中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從歷史人物身上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重點:感受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巧安排”中的體現。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概括“神機妙算”
1、導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三國演義》這部作品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諸葛亮是眾多三國人物中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今天,我們就借《三國演義》這部作品中的《草船借箭》故事的繼續研讀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2、請一個同學簡要地講講《草船借箭》故事。
3、提問:從這個故事中你感受到一個怎樣的諸葛亮?
哪個詞高度進行例如概括?(板書:神機妙算)。
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二、自讀感悟——體會“神機妙算”
(一)潛心默讀課文借箭經過的語段,體會從哪些語句中讀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圈畫相關語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引導交流。
1、理解“神機妙算”之“通天文”
(1)“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可以看出他通曉天氣。
(2)“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
第一天、第二天他在等什么?其實他早在三天前就已經預測到了第三天四更時候必有大霧。
(3)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早在立軍令狀的時候他就已經算好,“只要三天”的回答也是暗藏玄機,真是神機妙算。
(4)用一個詞概括神機妙算體現在哪方面?——通天文。
(5)學法總結:把三句話聯系起來,抓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我們深刻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理解“神機妙算”之“巧安排”
(1)“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默讀語句,分析思考從具體做法中如何體現神機妙算。
(2)“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前后不同做法的用意。
(3)繼續用一個詞來概括神機妙算體現在哪方面?——巧安排。
3、理解“神機妙算”之“知人心”
(1)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引導對比:魯肅已經驚慌失措,諸葛亮怎么還笑得出來?
結合課前《三國》的閱讀說說對曹操的了解——生性多疑、用兵謹慎。
感情朗讀,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的笑。
(2)這次他算準了嗎?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箭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3)兩句話聯系起來,理解諸葛了解曹操,料事如神。
(4)諸葛亮了解的僅僅是曹操嗎?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還因為他了解誰?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交流:他了解周瑜,從一開始他就知道周瑜的意圖;他了解魯肅,所以請魯肅幫忙去“借箭”。
(5)繼續用一個詞來概括神機妙算體現在哪方面?——知人心。
(三)總結:因為諸葛亮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所以借箭成功。而周瑜究竟哪比不上諸葛亮則不言自明了:計謀不如,心胸不如。諸葛亮的顧全大局,這一點周瑜更比不上。
(四)拓展延伸——豐富“神機妙算”
1、你還知道諸葛亮的哪些神機妙算的故事?
2、《三國演義》真的是值得我們認真去讀的好書啊,課下讓我們再次走進名著,認真去感受、品味更多的人物形象吧。
板書設計。
神
通天文。
機曹操。
草船借箭知人心周瑜。
妙魯肅。
巧安排。
算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四
一、導入新課。本文跟我們學過的其他課文不一樣,除了小說內容是古代故事,文章一些言語也還帶有古代的文言文的痕跡,我們先來認真讀懂這些帶有文言色彩的文字。
二、檢查預習。
1、認讀生詞,糾正易錯讀音。(強調擂鼓助威的“擂”字讀音,區分多音字。)
2、讓學生介紹自己課下了解到的課文中寫古代官職、器物詞語的意思。在學生不能介紹清楚的情況下,教師介紹“丞相、都督”,順便向學生交代清楚“三國魏蜀吳、曹操的丞相、諸葛亮這個丞相、周瑜這個都督”的官職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3、請學生介紹自己、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情況,結合“才干、妒忌”的理解,介紹小說第四十五回周瑜設計殺曹操水軍頭領被諸葛亮看破而生嫉妒之心,要殺害諸葛亮的緣由,結合理解“神機妙算”的字面意思,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寫周瑜要害諸葛亮,最終沒害了,周瑜不得不服了諸葛亮。
4、檢查讀書情況,指導分段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匯報自己對課文的了解:草船借箭講了怎樣的故事?要求抓住主要情節來介紹。
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周瑜做事的目的(前因)、諸葛亮的應對、諸葛亮的作法及做法的特點、結果(包括周瑜長嘆)”,用簡單但是能明白把主要情節、做法主要特征介紹清楚的話,表述主要內容。
指導要點:看看學生是否把上面的要點介紹清楚;語言是否簡練。針對存在問題,讓學生跟重復說,一直到說清楚,符合要求(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能說清楚)。
(意圖,通過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表述,基本讀懂課文主要內容)。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五
1、指名讀課文。
2、請學生擺一擺田忌和齊威王第一次比賽的對陣形勢圖。
3、這樣的出場順序,結果怎么樣?用一句話說說田忌為什么會輸?
4、失敗了,心情一定會不好,誰能上來用形體動作表示田忌此時的心情?書上是用了什么詞表現?(掃興、垂頭喪氣是什么意思?)。
5、朗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田忌初賽失敗后,孫臏給他出了什么主意?
(調換出場順序)。
2、第二次比賽雙方是怎么對陣的,我請一名同學上前面來擺出來。
3、師演示課件。學生記分。
4、齊威王有沒有想到是這個結果,課文中哪個詞能說明他此時的心情(目瞪口呆)請一學生用面部表情把這個詞的意思表示出來。
三、學習第四段。
1、田忌第一次比賽輸了,第二次比賽贏了,誰能用一個詞概括出來?是什么原因取勝?
2、齊讀第四段。
四、學習第三段。
1、過渡:兩次比賽結果的不同,是因為比賽時馬的出場順序不同。那么為什么孫臏會獨具慧眼,想出高招的呢?這是我們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又該讀哪一段來領悟呢?(第二段)。
2、學生默讀。
3、田忌與齊威王進行第一次賽馬的時候,孫臏發現了解比賽雙方的馬存在什么問題。
4、誰能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5、看多謀體課件回顧一下第一次比賽的場景。
6、孫臏是怎樣發現這個問題的?讓學生體會到孫臏善于觀察。
五、小結。
六、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板書:
第一場(圖示)第二場(圖示)。
齊威王上中下上中下。
轉敗為勝。
善于觀察。
肯于動腦。
田忌上中下下上中。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六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第十課)。
一、教學目標設計1、?認知目標: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借?助網絡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關三國的知識(人物)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關心中國的歷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乙方一方,稱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課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背景下發生的。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設了一個計謀,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結果,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萬支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確智慧非凡。文章的教學重點是體會在整個事件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表現在哪些方面,以及弄清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講讀課文,因為它有很深厚的歷史背景,所含概的知識面特別廣,所涉及的人和事也很多,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課文內的知識,而應跳出書本,采集各方面的信息來豐富學習內容。三、教學對象分析:根據小學生具有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主動探索中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上網瀏覽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字處理能力。互聯網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超文本結構特別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探索式學習,這種學習模式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從而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創造性。讓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動口中自己閱讀、思考、質疑達到獲知、探索問題之目的。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以探求問題來引導學生在自主中學習,思考質疑,運用多媒體引導創新。原來基于歸納或演繹的講解式教學轉變為基于“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的`全新形式。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操作過程是:輔以視聽,創設氛圍――網絡支持,把握人物――動畫演示,突破難關――圖文呈現,鞏固強化――網上沖浪,拓展視野我采用這種多種信息技術整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上的學生既能主動獲取知識,又能主動探索思考;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提高了他們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五、教學媒體設計:整個這節課貫穿著網絡的鏈接和搜索,以“蒙泰瑤光”編著軟件和“powerpoint”為交互主線。其中“蒙泰瑤光”作為教師授課的引導工具,本節課中,我分別在導入新課,突破重、難點,課后練習和拓展聯系中運用它。“powerpoint”是我用于引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時,提供參考網址時使用。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一)導入新課(輔以視聽,創設氛圍)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再一次穿越時光的隧道,去探尋1700多年前那場智慧與膽略的經典之作《三國演義》之《草船借箭》。(二)進行新課(網絡支持,把握人物)1、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同時質疑。教師巡視指導。2、各組選派代表運用各種手段交流(語言表達、電腦展示、學生表演、圖片講解等)匯報教師補充說明,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深度及廣度。匯報內容:a、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b、中哪些事例表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1)上知天文下曉地理。(2)知己知彼。(3)熟通兵法。(動畫演示,突破難關)(4)有預見性。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找出最能表現諸葛亮因神機妙算而成竹在胸的一段話讀一讀。4、師生總結(三)鞏固練習(圖文呈現,鞏固強化)1、電腦配圖出示一個小故事《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讓學生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這個故事中哪些地方能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2、據你所知,還有哪些三國故事也體現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四)課堂延伸(網上沖浪,拓展視野)利用互聯網了解更多的《三國演義》的人物和事件,學生邊瀏覽邊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剪切編輯,溶入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小文章,相互交流。
七、練習設計。
閱讀分析: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七
2、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中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多媒體課件。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草船借箭》,首先,我們先來復習本課的生字詞。
(水寨、飲酒、都督、懲罰、神計妙算。)。
2、看來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愛的人物,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的品讀原文,找出你喜愛這個人物的原因和依據,讀到人物對話的時候,要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他們的想法和情感,試著揣摩他們當時的心里活動。
(學生自讀課文。)。
3、先讀到這,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把你品讀的結果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呢?
(學生交流匯報。)。
5、你們答對了,神計妙算就是指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本課就是形容諸葛亮的計謀非常的高超。
6、結合你們剛才讀課文,圍繞神計妙算這個詞語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呢?
7、下面就請同學們圍繞你們剛剛提出的問題用心的再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小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討論,一會兒選一處你認為體會最深的地方講給大家聽聽。
(學生自讀課文。)。
(學生匯報交流。)。
(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草船借箭的過程。)。
10、誰能說說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什么呢?
(學生匯報。)。
11、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說各個方面他都考慮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這就是神計妙算。
(師板書神計妙算。)。
12、面對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到:他說什么呢?
13、當時周瑜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呢?
15、對,這也是《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在刻畫人物方面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只有通過語言的描述,才能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學生匯報。)。
(學生匯報,多媒體課件播放空城計的故事。)。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八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變的。課文寫周瑜由于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想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為之嘆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知天文、動地理、識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周瑜與諸葛亮對話時的言語態度的特點。
:2課時。
:要求學生熟讀課文,能簡要復述課文內容。
一、激趣導入,解題質疑。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學習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草船借箭(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或想法嗎?(學生質疑,對于學生提的有價值的問題請學生書寫在黑板上。如:(1)誰用草船向誰借箭?(2)為什么要借箭?(3)怎樣借箭?)
二、自由閱讀,相互討論。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閱讀,提出閱讀要求。
(1)做到“四不”:不錯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讀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讀到有疑問的地方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交流剛才所提的問題,對于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組所提的問題。
三、讀課文,講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做到能簡單的講述這個故事。(意在使學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
:進一步熟讀課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一、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關鍵的詞語。
通過上節課的研究學習,你認為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神機妙算)
二、精讀課文,理解神機妙算。
1、要求學生劃出能表現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2、討論交流。
知天文
出示“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1)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吃驚)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暗自高興,因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從哪里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秘密把魯肅請到船里。”(學生自由讀,在讀中體會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3)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幾天不是沒有動靜嗎?沒動靜有什么好寫,完全可以改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的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即清楚有簡練。行嗎?好嗎?為什么?(組織討論,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神機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劃出諸葛亮的借箭的路線圖,并上黑板來擺一擺,說說理由。
出示“天還沒有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出示“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2)討論諸葛亮為什么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讀句子,體會諸葛亮的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識人心
識曹操
出示: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他在笑誰?這是一種怎樣的笑?(笑自己的神機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這是自信的笑,勝利的笑;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幽默的笑,寬厚的笑。)
識魯肅
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殺機,魯肅又是周瑜的心腹,為何還要請魯肅幫忙?他不怕魯肅向周瑜告密嗎?請同學們仔細的討論一下。
三、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特征。
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老師讀提示語,一、二組同學讀周瑜的話,三、四組同學讀諸葛亮的話,體會一下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還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周瑜分別是個怎樣的人。(讀后討論)
四、。總結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寬宏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度。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嘆服。(出示;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1 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懂地利、巧安排
識人心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九
1、認知目標: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借助網絡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關三國的知識(人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關心中國的歷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乙方一方,稱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課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背景下發生的。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設了一個計謀,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結果,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萬支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確智慧非凡。
文章的教學重點是體會在整個事件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表現在哪些方面,以及弄清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講讀課文,因為它有很深厚的歷史背景,所含概的知識面特別廣,所涉及的人和事也很多,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課文內的知識,而應跳出書本,采集各方面的信息來豐富學習內容。
根據小學生具有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主動探索中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上網瀏覽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字處理能力。互聯網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超文本結構特別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探索式學習,這種學習模式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從而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創造性。讓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動口中自己閱讀、思考、質疑達到獲知、探索問題之目的。
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以探求問題來引導學生在自主中學習,思考質疑,運用多媒體引導創新。原來基于歸納或演繹的講解式教學轉變為基于“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的全新形式。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
操作過程是:輔以視聽,創設氛圍——網絡支持,把握人物——動畫演示,突破難關——圖文呈現,鞏固強化——網上沖浪,拓展視野。
我采用這種多種信息技術整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上的學生既能主動獲取知識,又能主動探索思考;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提高了他們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整個這節課貫穿著網絡的鏈接和搜索,以“蒙泰瑤光”編著軟件和“powerpoint”為交互主線。其中“蒙泰瑤光”作為教師授課的引導工具,本節課中,我分別在導入新課,突破重、難點,課后練習和拓展聯系中運用它。“powerpoint”是我用于引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時,提供參考網址時使用。
(一)導入新課(輔以視聽,創設氛圍)。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再一次穿越時光的隧道,去探尋1700多年前那場智慧與膽略的經典之作《三國演義》之《草船借箭》。
(二)進行新課(網絡支持,把握人物)。
1、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同時質疑。教師巡視指導。
2、各組選派代表運用各種手段交流(語言表達、電腦展示、學生表演、圖片講解等)匯報教師補充說明,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深度及廣度。
匯報內容:
a、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b、中哪些事例表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上知天文下曉地理。
(2)知己知彼。
(3)熟通兵法。(動畫演示,突破難關)。
(4)有預見性。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找出最能表現諸葛亮因神機妙算而成竹在胸的一段話讀一讀。
4、師生總結。
(三)鞏固練習(圖文呈現,鞏固強化)。
1、電腦配圖出示一個小故事《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讓學生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這個故事中哪些地方能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據你所知,還有哪些三國故事也體現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四)課堂延伸(網上沖浪,拓展視野)。
利用互聯網了解更多的《三國演義》的人物和事件,學生邊瀏覽邊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剪切編輯,溶入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小文章,相互交流。
閱讀分析: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諸葛亮病危期間,先向姜維傳給他自己的兵書,又交代了軍事安排。他吩咐楊儀,我死后不能發喪,做一個假諸葛亮木像放在車上,一切事務照常進行。
楊儀、姜維和費一按照諸葛亮的囑托,暫時扣壓丞相病故的消息,有次序地撤退人馬。
諸葛亮的遺體裝在靈車上的一個龕里,由三百多精心挑選的將士護送,要運回成都。
司馬懿催動大軍追趕蜀兵,以為諸葛亮已死了。但是半途他猶豫了,會不會又中了諸葛亮的詭計!這時夏侯霸帶著探子來報,五丈原蜀營已空無一人。司馬懿聽說后,半信半疑,率兵開向五丈原,果然蜀營空空。他唯恐蜀軍撤走,趕緊帶領人馬向前追殺而去。忽然間蜀軍掉頭殺了回來,一面大帥旗上寫著: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只見中軍“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大旗飄動,四輪車上坐著一位活生生的諸葛亮!這可嚇壞了司馬懿,以為又中了諸葛亮的計了。于是勒馬往回逃,魏軍兵將丟盔棄甲,自相踐踏。魏軍一直逃跑了五十多里地。兩個魏將趕了來,叫司馬懿不要驚謊。司馬懿停下來急問:“我的腦袋還在嗎?”知道蜀兵已遠去,他才放心了,與夏侯霸、夏侯惠向魏營走去。司馬懿到處探聽蜀軍的去向,而蜀軍早已不見蹤影。
后來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確實死了,蜀軍已全部退回漢中。司馬懿遇見的諸葛亮僅僅是木像而已,他這才后悔不迭。司馬懿十分感嘆:“我不能料到諸葛亮的死啊!”
由此,蜀地便流行了一條諺語:“死諸葛亮嚇走活仲達”。
司馬懿再次引兵追趕蜀軍,但已晚了。他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確實是一代奇才。司馬懿無可奈何,只得帶領隊伍回營了。
此時,蜀營將士放聲痛哭,為丞相諸葛亮舉哀。
回答問題:
在這個故事中,又有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輔以視聽,創設氛圍。
網絡支持,把握人物。
動畫演示,突破難關。
圖文呈現,鞏固強化。
網上沖浪,拓展視野。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十
飲酒取樂、神機妙算”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肚量、有膽略,更重要的是有創新精神。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感悟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新精神。
2課時。
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后齊讀)。
2.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你還想知道什么?
如:怎樣借?為什么能借到?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并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干。通過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基本把握了。請大家以“箭”來總結段意。
第一段,寫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第二段,寫諸葛亮準備造箭;
第三段,寫諸葛亮借箭;
第四段,寫諸葛亮借箭成功。
學生歸納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學習第一段。
(師生讀書)。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么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十一
第五組課文重在讀懂“名著中的人物”。閱讀感受課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1、讀準讀通課文內容,了解故事脈絡。
2、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內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弄清前因后果讀懂故事,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弄清前因后果讀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抓因果讀故事,抓語言觀內心
第一課時
一、聯系背景了解人物關系,導入課文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討伐。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率領八十萬大軍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抗曹。(隨機板書背景圖)今天我們共讀名著《三國演義》中記述的孫、劉聯軍內部發生的故事:《草船借箭》(板書課題)。
二、弄清前因后果,讀懂故事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故事脈絡。
相機板書:周瑜逼箭諸葛亮借箭魯肅助箭曹操防箭諸葛亮交箭
2、運用抓前因后果法讀懂故事
摘讀故事開頭結尾,說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板書前因后果)
預設: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應從情節入手。不能簡單地認為周瑜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圈套陷害諸葛亮就是整個事件的起因,它只不過是展開矛盾沖突的契機。周瑜為什么要跟諸葛亮過不去呢?很顯然,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這點,才能抓住本質感受人物形象。
小結導問: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給他出了一個什么難題?
三、精讀故事,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內心,感悟人物形象
(1)討論:你認為“三天造箭十萬支”這可能嗎?既是同盟軍,周瑜給諸葛亮出此難題的真正意圖是什么?引讀————“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2)導:原來周瑜請諸葛亮明里是————共商國事,暗里卻是————設下陷阱。周瑜怎樣一步步設下這“溫柔的陷阱”?默讀第二段,用不同的符號劃出對話內容。
(3)同桌分角色朗讀對話,自由說讀懂了什么,感受是什么?
a理解周瑜話中的“希望”一詞:這里的希望和我們日常表達時的意思一樣嗎?區別是什么?b理解句子“周瑜很高興”。
(5)合作討論:給諸葛亮的話加提示語。交流朗讀,齊讀對話。
四、總結拓展
讀課文:“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讀原著:“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總結:三國故事之“草船借箭”充分顯示了諸葛亮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非凡才干。因為有才干而遭周瑜妒忌,又因為有才干令周瑜自嘆不如。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品味人物語言,人物形象就鮮活起來了。
拓展歇后語講故事: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神機妙算料事如神)
五、閱讀作業
《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呢?課外閱讀課文或原著《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十二
1、了解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2、學會11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膽略。
教學重點: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重點段,認識諸葛亮神機妙算。
教學關鍵:教師善于激發學生提問題,憑借課文(文字、插圖),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教時:第一教時時間課業內容
教學目標1、初步學會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了解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重點是什么。
教學重、難點借助課題把握課文的重點
課前準備小黑板錄音投影
環節教學過程方法與手段完成目標(或)設計意圖
(一)創設懸念,激發興趣。
1、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2、你還想知道什么?
(師生一起梳理問題)
3、初讀課文,認真思考上述問題。
4、反饋。帶著問題讀課文,激發興趣,提高讀書的效率。通過知道什么,還想象知道什么,把學生帶進課文內容中。
(二)抓“借箭”讀文,領悟大意。
1、字詞反饋:指名認讀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把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在生字旁書寫一遍)、初步理解字義。
2、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把作者安排的材料補充完整。
(1)諸葛亮置備了草船,趁著大霧向曹操“借箭”。
(2)出示小黑板
出示投影
落實基礎知識
理清文章思路
(三)課后小結
教時第二教時時間課業內容2、草船借箭
教學目標1、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點,明確文題。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認識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課前準備錄音投影
環節教學過程方法與手段完成目標(或)設計意圖
(一)導讀第2段,突破重點段
1、回憶課文內容及思路。
2、默讀課文第3段,說說最感興趣的內容。
這是在學生基本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重點內容。
(二)導讀第一段
1、自由朗讀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劃出對話進行研讀:理解語言的內涵,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如:“就要交戰”(與造箭期限有關)
“用什么兵器最好”(引入圈套)
“這是公事”(要挾對方)
“軍營里......”(借軍令進逼,暗示要立軍令狀)主動探究
體會語言的內涵,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三)指導朗讀1、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地方自由讀,想想該用什么語氣?
2、指名讀,同學評議。
3、分角色朗讀對話。朗讀
欣賞
評價
促進
在讀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親和力。
(四)課后小結
教時第三教時時間課業內容
教學目標1、鞏固字詞,聽寫詞語。
2、品評朗讀,總結全文。
教學重、難點學習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課前準備小黑板錄音
環節教學過程方法與手段完成目標(或)設計意圖
(一)鞏固字詞
1、聽寫詞語:
奉命撤退崎嶇山澗居高臨下斬釘截鐵
昂首挺胸熱血沸騰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2、反饋:
小黑板出示詞語,同桌互批,全班小結。報詞語、詞語意思、同(近)義詞、反義詞……
通過這個環節來鞏固字詞。
(二)學習首尾兩段
1、對比著讀讀首尾兩段,有什么發現。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挺有才干——神機妙算
心里很妒忌——我真不如他對比法
提示學生進一步理解“神機妙算”
(三)品評總結
1、采用多種方法朗讀課文,深刻地來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總結:《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騙”來取代嗎?為什么?
3、你還可以用別的順序安排課文的內容嗎?與課文的安排比,哪一種更合適。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十三
第五組課文重在讀懂“名著中的人物”。閱讀感受課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1讀準讀通課文內容,了解故事脈絡。
2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內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弄清前因后果讀懂故事,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弄清前因后果讀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抓因果讀故事,抓語言觀內心。
第一課時。
一、聯系背景了解人物關系,導入課文。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討伐。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率領八十萬大軍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抗曹。(隨機板書背景圖)今天我們共讀名著《三國演義》中記述的孫、劉聯軍內部發生的故事:《草船借箭》(板書課題)。
二、弄清前因后果,讀懂故事。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故事脈絡。
相機板書:周瑜逼箭諸葛亮借箭魯肅助箭曹操防箭諸葛亮交箭。
2、運用抓前因后果法讀懂故事。
摘讀故事開頭結尾,說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板書前因后果)。
預設: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應從情節入手。不能簡單地認為周瑜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圈套陷害諸葛亮就是整個事件的起因,它只不過是展開矛盾沖突的契機。周瑜為什么要跟諸葛亮過不去呢?很顯然,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這點,才能抓住本質感受人物形象。
小結導問: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給他出了一個什么難題?
三、精讀故事,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內心,感悟人物形象。
(1)討論:你認為“三天造箭十萬支”這可能嗎?既是同盟軍,周瑜給諸葛亮出此難題的真正意圖是什么?引讀----“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2)導:原來周瑜請諸葛亮明里是----共商國事,暗里卻是----設下陷阱。周瑜怎樣一步步設下這“溫柔的陷阱”?默讀第二段,用不同的符號劃出對話內容。
(3)同桌分角色朗讀對話,自由說讀懂了什么,感受是什么?
a理解周瑜話中的“希望”一詞:這里的希望和我們日常表達時的意思一樣嗎?區別是什么?b理解句子“周瑜很高興”。
(5)合作討論:給諸葛亮的話加提示語。交流朗讀,齊讀對話。
四、總結拓展。
讀課文:“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讀原著:“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總結:三國故事之“草船借箭”充分顯示了諸葛亮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非凡才干。因為有才干而遭周瑜妒忌,又因為有才干令周瑜自嘆不如。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品味人物語言,人物形象就鮮活起來了。
拓展歇后語講故事: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神機妙算料事如神)。
五、閱讀作業。
《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呢?課外閱讀課文或原著《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板書設計。
曹操。
孫權____聯吳抗曹____劉備。
周瑜———————諸葛亮。
(妒忌)(神機妙算)。
前因后果。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十四
本文出自于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本文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而成。講述了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而以造箭為由陷害諸葛亮,諸葛亮神機妙算,巧用妙計向曹操成功借箭,有力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本文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人物對話精彩紛呈,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1.準確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借助“起因—經過—結果”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以研讀故事起因為范例,初步學會用“抓重點,巧添加,換方式”的方法講故事。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借助“起因—經過—結果”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以研讀故事起因為范例,初步學會“抓重點,巧添加,換方式”的方法講故事。
一、板書課題,介紹故事出處;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簡介故事出處: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是三國赤壁之戰中很有名的一個橋段。
二、初讀故事,把握主要內容;
1.自由讀文,夯實字詞;分類識字,重點理解“妒忌,軍令狀”。
2.理清脈絡,把握大意。
(按起因—經過—結果把握文章大意)。
三、試講故事,示范滲透方法;
1.默讀一二自然段,想一想:你怎么給大家講清楚故事的起因?
2.交流展示,教師隨機引導。
預設:(1)從語言表達的'流暢,故事情節的完整,主要因素的把握等方面評價引導。
(2)依據學生的展示隨機引導概括講故事的技巧:抓重點,巧添加,換方式。
3.結合“技巧“,借助板書再講故事。
四、學以致用,鼓勵續編故事;
以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七分實事,三分虛構的原則,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嘗試創編故事。
讀
抓重點。
講巧串聯。
換方式。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十五
1、談話:
今天老師和想和大家一起來說說三國,同學們可將自己知道的三國人物、故事、歇后語等和大家分享。
2、導入。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孔子曰,溫故而知新讓我們先來回顧本文的主要內容。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來陷害),經過是(諸葛亮巧用草船向曹軍借箭),結果是(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2、課文寫誰借箭?(諸葛亮)相機板書。
——讀三國——。
你認為文中哪一個詞語最能概括諸葛亮的精彩表現?請在文中快速找出來。
(神機妙算)。
神機妙算的意思是指有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根據客觀形勢來決定策略。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諸葛亮有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和預見性呢,請同學們小組內讀課文5~9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做批注。
(學生小組學習)。
匯報:
a、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那么這樣的天氣會不會是巧合呢?(當然不是)。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b、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3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老師認為這個句子不夠簡練,直接改成:
直到第3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3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請同桌互讀這兩段話,說說你的理解。(學生交流,指名說)。
怪不得周瑜一聲長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知天文讓諸葛亮算準了大霧天,他又是如何巧妙找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學生匯報:
a、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b、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c、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d、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20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為何要強調船頭與船尾的方向呢,與返回時順風順水有關系嗎?
讓我們身臨其境,進一步感受諸葛亮精彩的借箭過程。(播放視頻)。
看完視頻,你想說什么?(指名說)。
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難怪周瑜一聲長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學生匯報。
a、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指導朗讀,讀出諸葛亮的料事如神,胸有成竹。
男女生讀,小組讀,師生讀。
b、曹操果真如此,他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不讓他們近前。”
從曹操的話中能感受到什么?(曹操生性多疑)。
請大家在讀這兩段話,說說文中用什么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語言描寫)。
你還知道哪些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相機板書: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
c、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指名讀)。
哪一個詞語最能體現魯肅的性格特點?(果然)。
“果然”一詞不僅可以看出魯肅忠厚老實,正直守信的性格特點,還能體現諸葛亮對魯肅的了解,知道他不會把自己的計劃告訴給周瑜,可見諸葛亮真的是懂人心。
相機板書:懂人心。
諸葛亮不僅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還懂人心,難怪周瑜一聲長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議三國——。
課堂活動,讓詞語對號入座。
草船借箭的結果怎樣?請大家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學生齊讀。
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這就是草船借箭的結果。
回到文章的開頭,周瑜妒忌諸葛亮挺有才干,是草船借箭的起因,文章開頭與結尾的關系是首尾呼應,全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
諸葛亮神機妙算,神在知天文,機在懂人心,妙在巧借箭,算在謀布局,天時、地利、人和,才能一舉借箭成功,三國中草船借箭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更多的三國故事。
(課堂活動:三國故事大比拼)。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他與生俱來的嗎?當然不是,這源于他平時仔細觀察,博覽群書,他巧妙的用一個“借”,在源遠流長的中國古典文化史上留下了不朽的杰作。
想要更多了解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推薦閱讀《諸葛亮全傳》和《三國演義》。
1、推薦閱讀《諸葛亮全傳》和《三國演義》。
2、繼續搜集三國相關的諺語、歇后語等。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十六
飲酒取樂、神機妙算”等詞語。
的是有創新精神。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 感悟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新精神。
2課時
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
1. 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后齊讀)
2. 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 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你還想知道什么?
如:怎樣借?為什么能借到?
4.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并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干。通過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基本把握了。請大家以“箭”來總結段意。
第一段,寫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第二段,寫諸葛亮準備造箭;
第三段,寫諸葛亮借箭;
第四段,寫諸葛亮借箭成功。
學生歸納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學習第一段。
(師生讀書)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么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 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
(學生默讀、思考)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7篇)篇十七
2、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中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多媒體課件。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草船借箭》,首先,我們先來復習本課的生字詞。
(水寨、飲酒、都督、懲罰、神計妙算。)。
2、看來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愛的人物,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的品讀原文,找出你喜愛這個人物的原因和依據,讀到人物對話的時候,要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他們的想法和情感,試著揣摩他們當時的心里活動。
(學生自讀課文。)。
3、先讀到這,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把你品讀的結果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呢?
(學生交流匯報。)。
5、你們答對了,神計妙算就是指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本課就是形容諸葛亮的計謀非常的高超。
6、結合你們剛才讀課文,圍繞神計妙算這個詞語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呢?
7、下面就請同學們圍繞你們剛剛提出的問題用心的再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小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討論,一會兒選一處你認為體會最深的地方講給大家聽聽。
(學生自讀課文。)。
(學生匯報交流。)。
(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草船借箭的過程。)。
10、誰能說說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什么呢?
(學生匯報。)。
11、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說各個方面他都考慮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這就是神計妙算。
(師板書神計妙算。)。
12、面對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到:他說什么呢?
13、當時周瑜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呢?
15、對,這也是《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在刻畫人物方面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只有通過語言的描述,才能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學生匯報。)。
(學生匯報,多媒體課件播放空城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