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首先要了解聽眾,注意聽眾的組成,了解他們的性格、年齡、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們的觀點、態度、希望和要求。掌握這些以后,就可以決定采取什么方式來吸引聽眾,說服聽眾,取得好的效果。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演講稿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平等演講稿篇一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要溫柔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生活中我們總是用異樣的眼光去面對與自己不一樣的人,或者是不如自己的人,事實上這樣的做法肯定是錯誤的。
在學校,我時常能夠感受到,學習好的同學和學習差的同學是有所缺別的。但事實上,學習差的同學也只是學習比較差,不代表其他的地方不優秀,他們或許更加擅長美術、體育、書法、音樂,我們要能夠看到一個人的全部,不能只是看到一個人的一個不好的地方就定義了他的全部。
而在生活里,我們更要如此。
我曾經就看到過這樣的一個畫面,在街上一個腿腳并不好的老人一瘸一拐的走著路,中間斷斷續續的停留了很久,然后繼續前行。許多孩子不懂事兒,就會笑出聲來。在這個時候,一個溫柔的阿姨走到那群孩子里面,告訴他們,那些人是更加值得我們敬畏的人群,我們不該對他們露出嘲笑,而應該用溫暖的笑容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平等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事情,千萬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任何的人。
我曾在書里讀到過這樣一則故事,講的是一個美國留學生因為對黑人抱有偏見而不愿意和他們做朋友的事情。這種現象雖然并不正確,但不得不承認很多人都會對黑人先生抱有一點點的偏見。
但是通過一件事情,徹底的改變了他對黑人的看法。
留學生再也忍受不了內心的酸楚,哇的一聲就哭出了聲來。
之后那位美國的留學生再也沒有對黑人抱有任何的偏見,反而和他們做起了朋友。
我之所以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也是為了告訴大家,有些人表面上兇悍的同時,內心里卻藏著一顆溫柔的心。而有些人或許看起來斯斯文文,卻會做出并不符合行為的事情。我們不能只是通過簡單的表象就判定一個人到底是如何的,我們應該感受的,是一個人的內心,是一個人的全部。
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這是我們做人的基礎和原則。
平等演講稿篇二
又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所有人都感嘆著。蒼勁的風無情的拍擊著光禿禿的樹葉,發出“啪啪”的聲音。
我開始依戀學校,不再渴望家的溫暖。隨著弟弟的到來,原本可以獨享的蘋果變成了平分,甚至只剩下一點點;弟弟的小小哭聲就會引起父母對我不盡職的責怪。久而久之,我于父母之間架起了一道堅固的寒冰,我感覺自己在家中的待遇越來越不公平,父母的偏心使我變的不愛說話,因為我害怕自己的憤怒爆發出來。
星期六的一個上午,母親笑著對我說:“咱們去縣城。”我看著窗外狂風怒吼,我們就走在了凄涼的路上,寒風驟起,掀起了我們的衣服和頭發,來到候車點時我看見母親的兩鬢,眾多黑發中夾雜著幾根銀白發,這不是月亮的光輝,而是銀發,我頓時想起了母親勞累的身影,為了這個家,為了我和弟弟而辛勤勞動的身影。
我現在才發現自己真的長大了,比母親明顯的高出了很多,狂風怒吼,汽車奔馳如疾,掀起了一陣狂風,母親旋即把我拉到了人行道的里側,而她卻站在了外側,這個動作是這樣的熟悉,從小到大,我在里側的位置何曾走過,只是當時太小,不懂的發現而已。
汽車緩緩駛入車站,車還沒停穩,我就著急的下車,母親見狀也擠了出來,于是沒踩穩滑了一下,我下意識的抓住了母親的手,母親也是自然的摟住了我。這手,是那么的粗糙,伴我夾雜著生活的艱辛;這身體,是那么的溫暖,就像對我的愛。
到現在我才明白,父母對我和弟弟的愛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父母就像一座天平秤,而我和弟弟,分別坐在左右兩側,天平永遠平衡,我們一家人永遠相愛。
平等演講稿篇三
愛是老師最美的語言,是一個美麗的音符,能在學生心中奏出和諧溫暖的篇章。你有沒有注意到,在你的生活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得到老師、學生、家長的關注,可以被愛;但是,一個成績不好,調皮搗蛋的學生,往往會被忽略,愛也就不礙事了。眾所周知,正是這樣的學生更需要被關心,因為他們有苦惱和自卑。他們心里還有更多需要理解的東西。
當然,愛這樣一只“丑小鴨”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犧牲更多的時間,花費更多的精力。但這種愛更有價值。也許這種愛不一定會在學習上顯示出它的效果,但是它讓人感覺到熱,讓人不至于陷入抑郁,從而產生積極的效果。
通過一件普通的小事,我堅信作為一個老師,不僅要愛《小天鵝》,更要愛《丑小鴨》。
下課后,我陷入無助和痛苦之中,回想起我對君君說的氣話,我越來越覺得這樣的教育有負面影響。果然,當我再次走進教室的時候,他再也沒有打開過美術書,只是在桌下玩玩具,對勸導漠不關心。至此,我后悔當時的無禮,這個孩子也引起了我極大的關注。之后從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孩子家庭特殊,父母不在身邊,主要是爺爺奶奶照顧生活學習。作為母親,一種慈悲心油然而生。
慢慢的,我試著去發現俊俊身上的閃光點,通過觀察,我了解到他雖然對學習不感興趣,但是在班里有很好的領導力和號召力。利用他的優勢,我開始給他布置任務:每節課的前一天去辦公室和我溝通下節課要準備的美術工具,然后通知班上其他同學。在我的鼓勵下,他愉快地接受了這個小任務。慢慢的,他就像我的小秘書一樣,把我的通知傳達給每一個學生,學生們可以積極配合他的工作,帶上所有必要的美術工具,為我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漸漸地,我發現除了我給的任務,君君也開始拿起畫筆,描述他的想法。我也改變了當初對他的態度。只要他按時上交作品,我總會挖掘出他作品中的閃光點來表揚鼓勵他。
后來我漸漸發現,我在課堂上很注意他,他紅紅的小臉總是露出興奮的眼神。如果我對他不夠關注,他會變得遲鈍,甚至做出一些我沒想到會引起我注意的奇怪行為。在以后的課上,我會盡可能多的關注像君君這樣的學生,用我的愛去影響他們。保護每個學生年輕敏感的心。
當我用平等的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時,我仿佛看到了春苗發芽,聞到了花香。我深深明白,要打開孩子們心靈的大門,教師必須付出熱情,因為所有的教育方法和所有的教學藝術都源于對學生的平等愛。
獻給園丁,拳擊育人;身在山谷生蘭花。讓我們展開青春的.誓言:讓歲月變遷,讓世界滄桑,讓青春逝去,讓美麗憔悴,我將永遠把這希望之燈留在心里;為萬世師表,鑄就不朽師魂!
平等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人,徘徊于世間,妄想在這紛擾的世界找到一方凈土,一種和諧的平等之態。
可是又有誰真正找到了呢?向上溯千年,有《桃花源記》,“先祖為避秦時亂,來此絕境。”也不過是為了躲避這世間繁雜,躲避這壓迫其辱的不平等。桃花源中雖“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一派祥和,可是一位漁夫留戀那一片美好“尋向所志”時,又“遂迷,不復得路。”從此桃花源便成了一個太過美好的夢,留下的只是一片空想。
安提西尼曾說過一段話;森林中舉行聚會,弱小的動物都贊成平等,可是獅子卻不滿地問:“你們的利爪在哪里?”這段話是說平等是大眾所向往的,可是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卻不甘于平淡,他們會用他們的“利爪”劃破人們幻想的平等,向世界宣告他們的存在。
平等和不平等與人們的能力有關。比如剛出現部落時就會有部落的首領統治著一個部落,同時其也享受他人無法享受的某種優越。如此便有了不平等。當然沒有這種不平等是不行的,當失去這種不平等時,人們會像一盤散沙,也就沒有什么組織可言,沒有什么發展可言。而那些領導者有能力去領導一個組織,那些優越也是是他們的能力所得,也就像安提西尼曾提到的獅子,優越總是給更強者準備的。
不是說這個世界就是不平等的。梅利葉曾說過;人人都是平等的,他們同樣有天賦從世界中獲得福利。人人都可以從有益的勞動中獲得有益的東西。
平等還是存在的,只不過它不是絕對的平等,而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例如在社會中有很多家境平常的人很努力的拼搏,最后成功了。雖然他們付出的努力要比那些有背景的人多,但在他們仍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之內成功了。所以平等是相對的。又例如那些在獄中的犯人,由于某些錯誤,他們已經被剝奪了政治上的權利,同樣也享受不到平等的待遇。所以平等是有條件的。我們要遵守社會的規則去滿足相對平等的條件,并且也要在我們的能力范圍內去做一些有益的勞動,換取在相對平等的基礎上有利的東西。
我們一直渴望同等的待遇,但優越總是根據能力的強弱的差異來判別,以能力來定義所得的福利。所以絕對的平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相對的平等一直都在我們身邊,一直都與我們這樣近。
平等演講稿篇五
“人類比其他物類痛苦,就因人類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類重要。”這是一句極精明的話,它的精明在于它的透徹。人類的確是如此,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類都高貴,以為改造自然就是可以隨意侵害動物,砍伐植物,毀壞自然的和諧與安寧。這是屬于人類的專制,殘忍。
每個人都要求自己的生命得到尊重,得到應有的保障,誰又知道,動物就沒有同樣的想法呢?動物生存的權利也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啊,這是世界本是為我們和它們共同創造的。
當我接近小鳥,與它同在一個小小的空間時,我感到從未體會過的愉悅,我想我的心和它的心也是這樣貼近著,也為靠近對方而感動著顫抖。這短時刻的相依,我體會到人與動物是相互信任,相互吸引,但,這信任與吸引在淡淡散去了,在人類無禮的踐踏中散去了。
《藏羚羊的跪拜》講述了一只藏羚羊為保護腹中已成形的孩子而向獵人跪拜乞求獲生的故事。當看到藏羚羊跪在獵人面前,流下兩行熱淚這些語句時,我想那淚光折射出了母愛偉大,更流露出了生命的莊嚴、悲凄。動物也有尊嚴,它們同樣不會隨意出賣靈魂,在我看來,藏羚羊的跪拜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控訴,是對人類良知的譴責!
生命是平等。人類不能隨自己的需要而肆意殘害動物,不能輕視它們的生命!人類的智慧必須包含善良,博愛,否則那將是最可笑的愚蠢!
平等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
如今的社會在追求平等,過去的社會也在追求平等,好像從古代到今天,從外國到中國,每個社會都在追求平等。而平等又像個太陽讓我們看到光明頂希望,卻永遠觸及不到。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天,就在追求男女平等,而今呢?真的真正上的平等了嗎?那就不會聽到丟棄的女嬰在嚴寒中哭泣。“男女平等”四個簡單的字,卻可拯救無數條女嬰的生命。如果現在社會上真正男女平等了,那就說明人們的思想已經被重新更換,就像樹一樣,既然長滿了蛀蟲,就應該連根拔起,重新栽種上新的樹苗,并根深蒂固。可是,更換思想怎么會那么容易呢?人們的思想已被一代代的封建思想侵蝕了。所以我們新的一代,不被腐化的一代要拯救那一個個幼小的生靈。高舉“男女平等”的旗幟,就算永遠追不上,也要像愚公移山一樣持之以恒,因為我們要追求平等。
人從生下來就是平等的,不管你是出生在貧困家庭還是富裕家庭,一樣擁有相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平等人權,承擔著相同的法律責任和道德義務。可是總有有一些人不這樣認為,他們憑借著自己錢多權大,就我行我素,好像世界上他們就是主宰,貧窮的人就應該為他們服務,就應該做他們的奴隸。這就違背了我們所追求的平等。不管你財多物富與否,不管你位高權重與否,身為公民都應該享有同樣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這不僅是國家法律所規定,也應該是每個懂得平等的人所追求的。上帝讓我們來到這五彩繽紛的世間時,就賦予了我們相同的權利,給了我們親情、友情、健康、快樂——但同時也讓我們承擔了相同的義務,那就是共同創建一個和諧、美好、平等的社會。
時常聽到有人抱怨說:“上天太不公平了,為什么所有的不幸都讓我碰上了?”事實上,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是因為社會上的各種因素而導致讓你覺得上天的不公。而恰恰相反,上天讓你在磨練中成長了一些,明白了一些人情世故。所以我們不要埋怨上天,只是人類永遠的貪婪和無窮的欲望,讓我們看到了社會中的不平等。而我們要做的只有擺在自己的心態,平等對待生活,平等對待每一個生命,也許他們同你有一樣的遭遇。
平等演講稿篇七
古今中外,對平等的追求是每個社會,每個人的共同理想。從唐代史學家吳兢的“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到法國大革命平等的思想,再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始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正像《世界人權宣言》所說:“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并應以兄弟關系的精神相對待”。也就是說,不論你生在魚缸的哪塊石塊下,追求幸福的權利,贏得尊重的權利,以及回報這個魚缸的義務等,都應是平等的。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社會制度與人格的平等。
在社會層面上,平等,是對每個人生存的權利與狀態的保障,是一種制度上的平等。比如九年義務教育,他讓所有孩子都能夠平等的享受受教育的權力。若沒有他,也許在偏遠貧窮的地方,教育仍將是貴族的特權,貧者永世貧窮。而我們的父輩,又有多少不是從外地,從一個村鎮里通過常人不及的努力通過高考而來北京的呢?這也充分證明了,良好的制度是保證平等的客觀要素。客觀的差異是完全可以為自身的努力所填補的。
而人格的平等,應該是不被外界和客觀因素所影響的。它是不分地域,不論朝代更迭的人性的終極追求。“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世代傳頌的友誼佳話。伯牙官任上大夫,在江邊撫琴偶遇砍柴而歸的樵夫子期,“巍巍高山,洋洋流水”。音樂,驅使兩個素未謀面身份相差巨大的人,剛一相遇便向那渺渺樂音一般,在云上相知。直忘卻了這世俗的貴賤。只有平等的人格,才鑄就了這段純粹的友誼,才讓靈魂最真誠的交流。
人格的平等,建立在尊重之上。即要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高貴的靈魂。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體現了傳統社會中人們為了保全人格的平等寧愿挨餓,也不接受嗟來之食,哪怕危及自己的生命。也正是伯牙對人格的尊重,才留下“千古知音”的傳說,留下了心靈交往中最動人的一曲。在交往之中,我們首先要懷著尊重的情感;有了尊重,才有平等的交流,才可以發現每個人的閃光點;體會每個人帶給自己的感動,相知相惜,完善自己。
平等的社會往往可以塑造平等的人格,而只有平等的人格才會形成一個平等的社會。而這一切平等的追求,都是建立在修身之上的。我們不應再抱怨差距,要做的是相信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跨上更高的平等的臺階。讓我們,從今天起,懷著尊重的態度看世界,秉著平等的心與人交往。我們的內心將處處萬物生長,百花齊放,像司馬光所說的:“平而后清,清而后明”的和諧大同,清明太平的盛世,也就真正的到來了。
平等演講稿篇八
根據國家的人口普查資料表明,我國的男女人口比例已逐降失衡,男性比女性會多出十幾個百分點,男女出生性別比例失衡已引起了黨中央高度的重視,國家計生委狠抓落實,在全社會掀起一個關愛女孩的廣泛行動。
我認為要遏制住男女比例失衡的矛盾,首先要解決一個觀念問題,這似乎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是問題的關鍵。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重男輕女觀念和損害女性權益的行為,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關愛女孩的行動就是要同這些陳腐的觀念徹底決裂,在全社會樹立起關愛女孩、尊重女性的社會公德新風尚。在此,我們不妨借鑒西方社會的“女士優先”的良好理念,為女孩和女性的成長發展撐起保護傘。在英國、法國和許多西方國家都以生育女孩為榮,女性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和人格的尊嚴。在我國,男女平等雖然寫在憲法上了,但實際上還沒有完全納入我們社會的主流意識,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婦女能頂半邊天”仍是流于口號。我們只有在認識上提升一步,才能自覺地去落實關愛女孩的行動。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有許多女扮男裝的傳奇故事,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就是“木蘭從軍”和“梁山泊與祝英臺”了。她們當時為什么要女扮男裝?這是因為封建社會中婦女地位低下,婦女不僅不能從軍打仗保衛祖國進而光宗耀祖,甚至連上學的權利也被剝奪了,更不要說什么政治權利了。
我國由于受幾千年封建文化的影響,婦女在與男性享受平等權利方面還不是盡善盡美的。這主要表現在風俗習慣和人們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識中,重男輕女的觀念和現象還時有頑強的表現。在農村不少地方,在家庭經濟條件困難時,往往會犧牲女孩子上學的權利而確保男孩上學;一個家庭如若只有男孩而沒有女孩子并不會感到十分遺憾,但如只有女孩子而沒有男孩兒就會感到無人傳宗接代的強大壓力,甚至被人歧視,以致造成了在一些方男孩與女孩比例的嚴重失調,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馬克思早就說過,婦女的解放是全人類最后的解放。由此可以看出,要真正做到讓社會各界像關愛男孩兒一樣關愛女孩子,還要作出不懈的努力,做到男女在各個領域的完全平等。
下面我以第一人稱講一個真實的故事。18年前,我順利地出生了,但我的第一聲啼哭并沒有給我的家人帶來什么喜悅,急切等待在門外的奶奶聽護士說生的是個孫女后,扔下原想給“孫子他媽”補身體喝的甲魚湯,扭頭就走了。爺爺似乎不像奶奶那么在乎,但那幾許飽含失望的嘆息倒也把他內心的遺憾表現得很分明。
為什么會這樣呢?自我懂事后,總是聽到奶奶說:“女孩不如男,孫子才是傳代種”。并且奶奶常常望著街上游戲的“小子”發呆。原來男尊女卑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在奶奶的心中已是根深蒂固,奶奶嫌棄我是個女孩!
特別是在高考的那段日子,媽媽特地請了長假,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陪我一起吃住,照顧我的生活起居。她精心烹調一日三餐,每天都親自跑到菜市場挑選我最喜愛的又富于營養的新鮮蔬菜和魚肉做給我吃。有了空閑時間,她就抱著《報考指南》看,還不時地圈圈點點,幫我挑選報考志愿,但她更鼓勵我自己拿主意選擇適合我的專業。我就是在媽媽的關愛下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地考取了第一志愿。
冰心老人說,這世上若是沒有女人,則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型生育文化,在全社會廣泛形成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新風尚;要下大力氣穩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質,為女孩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空間,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現在黨的惠農政策很多,農民有如種糧、農機和五保戶等諸多補貼。世代農民從來沒有得到像今天這樣多的實惠,如果再加上獨生女和雙生女家庭獎勵,解決農民養老的后顧之憂,為實現“關愛女孩”奠定深厚的物質基礎,營造起一個有利于女孩生長和發展的寬松社會環境。黨的xx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和諧既包括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也包含人口性別比例平衡的和諧,只有這樣才是完美。“請讓我來關心你,就像關心我自己;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讓我們一起伸出熱情的雙手,唱響愛的旋律,關愛身邊每一個女孩,關愛人世間的真善美,關愛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
平等演講稿篇九
古今中外,對平等的追求是每個社會,每個人的共同理想。從唐代史學家吳兢的“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到法國—平等的思想,再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始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正像《世界人權宣言》所說:“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并應以兄弟關系的精神相對待”。也就是說,不論你生在魚缸的哪塊石塊下,追求幸福的權利,贏得尊重的權利,以及回報這個魚缸的義務等,都應是平等的。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社會制度與人格的平等。
在社會層面上,平等,是對每個人生存的權利與狀態的保障,是一種制度上的平等。比如九年義務教育,他讓所有孩子都能夠平等的享受受教育的權力。若沒有他,也許在偏遠貧窮的地方,教育仍將是貴族的特權,貧者永世貧窮。而我們的父輩,又有多少不是從外地,從一個村鎮里通過常人不及的努力通過高考而來北京的呢?這也充分證明了,良好的制度是保證平等的客觀要素。客觀的差異是完全可以為自身的努力所填補的。
而人格的平等,應該是不被外界和客觀因素所影響的。它是不分地域,不論朝代更迭的人性的終極追求。“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世代傳頌的友誼佳話。伯牙官任上大夫,在江邊撫琴偶遇砍柴而歸的樵夫子期,“巍巍高山,洋洋流水”。音樂,驅使兩個素未謀面身份相差巨大的人,剛一相遇便向那渺渺樂音一般,在云上相知。直忘卻了這世俗的貴賤。只有平等的人格,才鑄就了這段純粹的友誼,才讓靈魂最真誠的交流。
人格的平等,建立在尊重之上。即要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高貴的靈魂。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體現了傳統社會中人們為了保全人格的平等寧愿挨餓,也不接受嗟來之食,哪怕危及自己的生命。也正是伯牙對人格的尊重,才留下“千古知音”的傳說,留下了心靈交往中最動人的一曲。在交往之中,我們首先要懷著尊重的情感;有了尊重,才有平等的交流,才可以發現每個人的閃光點;體會每個人帶給自己的感動,相知相惜,完善自己。
平等的社會往往可以塑造平等的人格,而只有平等的人格才會形成一個平等的社會。而這一切平等的追求,都是建立在修身之上的。我們不應再抱怨差距,要做的是相信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跨上更高的平等的臺階。讓我們,從今天起,懷著尊重的態度看世界,秉著平等的心與人交往。我們的內心將處處萬物生長,百花齊放,像司馬光所說的:“平而后清,清而后明”的和諧大同,清明太平的盛世,也就真正的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