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方案應該怎么去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學校文體活動方案策劃篇一
立足學校實際,圍繞創建校園文化特色學校建設,以“發揚傳統文化,升華課程文化,創新活動文化,提升環境文化”為抓手,抓管理、抓建設、抓創新,打造一座環境整潔優美、管理制度完善、學習氣氛濃厚、文化底蘊深厚、師生發展和諧的有山區特色的書香校園。
著眼于培育師生人文精神和提升人文素養,做到特色突出,成效顯著;教育質量整體提高,教學管理規范發展。建設高品位、高質量的校園文化,積極創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精神家園、學習樂園和生活公園。
1、發揚傳統文化,用標識文化提升環境之品位。
建校時,我們在校園內設計了三處標志性建筑:一是古代狀元旗樣式的學校門口,二是少先隊旗樣式的建校紀念碑,三是最南端的“奮進”雕塑。三座建筑物相互呼應,寓意人才輩出。我校的實踐基地、雕塑、辦公室、教室、功能教室等都有命名,標識牌美觀大方。一句提醒,讓人體會出珍惜時間、感嘆光陰的啟示;溫馨提示,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就連花叢間、樹林中、草坪旁也點綴著石文化的光亮。這形態各異的觀賞石與綠樹、紅花、碧草、天真爛漫的學生相映成趣,構成了師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標識文化提升了校園文化層次,拓展了德育美育的外延。
2、升華課程文化,構建農科教一體化教學模式。
我們把實施農科教一體化教學與創造高效課堂結合起來,深化山區素質教育。我們建立了四個校外實踐基地:德育活動基地(響水崖村臨朐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響水崖東溝村齊長城遺址)、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少年農校學習實習基地(蘋果園、桃園、山茱萸園)、社區服務基地(鎮敬老院、神牛谷風景區)。我校的農科教一體化教學,2009年被市教育局評定為全縣的素質教育傳統項目。
九山鎮是的生態林果大鎮,立足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掛牌成立少年農校,設立四處校內外實踐基地,聘請3名當地人才為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基地學習果樹管理知識,回家后協助農業勞動,拓寬學生的學習時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索一條適合農村發展需要的教學模式。為完善農科教一體化,我們組建了“山里紅”少年農科院和“白云”氣象站兩個社團,積極開展了科普學習、科學研究活動。
“山里紅”少年農科院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搜集資料、社會調查、進行小課題研究,編寫了印刷精美,內容豐富的五輯校本課程——《知識方舟》、《認識校園植物》和《果樹管理知識》,一本本圖書讓學生愛不釋手,彌補了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之不足,豐富了學習生活。我們還和縣氣象局聯系,建起了“白云”氣象站,成立了興趣小組,學生學會了觀測風向,測量風速、雨量、氣溫等,不但學得了氣象知識和技能,而且還為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特別是管理果樹提供了氣象服務。
3、創新活動文化,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臺。
我們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每個教室前設立了閃光臺,張貼學生有創意的作品,展現學生的閃光點。學校設立了《校園之聲》廣播輪播制。就是以班級為單位,每日輪流主持校園廣播。學生根據需要提前收集廣播素材,準備演講稿,并且能及時發現周圍有意義、值得思考、借鑒的素材進行播報。
每年一屆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是全校性的學生藝術競賽活動,至今已開展了十四屆了,參賽作品都要經過精心準備,代表著各班學生的藝術水平。今后我們將繼續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包括歌詠比賽、書畫比賽、普通話演講比賽、經典誦讀比賽、英語發標準音比賽、文藝演出等),以此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和素養,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心和榮譽感,培養一大批學生文藝骨干。另外我校的“周末小星星兒童社區俱樂部”、“飛彩”社團、“小百靈”社團、“再緒神話”社團等等活動繼續優化落實,共同構成我校多層次、多形式的文化活動體系。
我校將一改往日把校園文化建設局限于學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層面上,以“四項基本功”為抓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從而使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彰顯個性,點亮文化之燈,扣開心靈之門,提高辦學品味,走上素質教育之路。
學校文體活動方案策劃篇二
為進一步豐富我校教職工的課余文體生活,增強強身健體意識,增進合作交流,愉悅身心,充分展示教職工的良好精神風貌,推動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學校文體活動方案。學校決定利用課余時間,組織教職工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
一、活動時間:每天下午下班后一小時和周四的學習辦公時間。
二、活動人員:全體教職工
三、活動的內容、地點及負責人:
1、籃球活動小組:
組長:許華東
地點:籃球場
2、羽毛球活動小組:
組長:朱緒玲
地點:南操場
3、乒乓球活動小組:
組長:童德超
地點:教職工活動室
4、舞蹈活動小組:
組長:滿月芝 教練:劉珊
地點:舞蹈房
5、健美操活動小組:
組長:朱清 教練:趙芮
地點:西操場
6、太極拳活動小組:
組長:孔德龍 教練:孫景鳳
地點:北操場
四、活動的注意事項
1、自由選項: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定一個項目進行活動。
2、活動時要注意安全,充分做好訓練前準備。
3、組長每天提前到達活動地點,準備好相關活動器材,要愛護好活動器材,活動結束將器材物歸原處。
五、活動的具體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學校成立教職工課余文體活動領導小組,高敬華任組長,孟莉、陳征、華宏芝任副組長,工會小組長為成員,做好組織、督促、服務工作。
2、學校每學期評比一次優秀活動小組,各小組要做好組織、落實、記錄工作,確保活動質量,規劃方案《學校文體活動方案》。
3、學校適時舉行單項比賽,評選出活動積極人員,進行獎勵。
4、活動口號: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
-------------------------------
為落實年初工會工作計劃,更好地促進教工響應“每天鍛煉半小時,健康工作四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號召,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提高會員的身體素質,特開展此活動。
一、工會冬季文體活動安排
1 .活動時間:20xx年12月1日-31日下午課后,學校在12月1日兩節課后安排一次集中活動,12月16日兩節課后學校安排一次分散活動(內容由各工會小組長確定),其它活動時間學校再不作統一安排(工會小組也可在周六、周日安排活動)。
2 . 活動辦法:
a. 分散活動:以工會小組為單位,自主開展文體活動;
1、 活動內容:文藝、體育、趣味活動任選,不提倡戶外活動及冒險活動(安全第一,比賽第二);
2、 要求:活動月中共活動2-3次,至少80%的會員參加活動,每次活動時間不得少于40分鐘,并有資料可查;
3、 獎勵:學校根據工會小組活動情況,劃拔活動經費到工會小組,由工會小組自行決定獎勵辦法。
b. 集中活動:以學校工會為單位,開展文體、趣味活動。
c. 活動項目:
1、 夾球比賽;
2、 6人一組丟沙包比賽
3、 拔河比賽。
d、裁判:拔河:王建強、徐良、潘莉。
e、記錄:王建強、潘莉。
f、活動地點及具體時間:于12月1日兩節課活動時間在球場(下雨順延)。
g、獎勵:凡參加工會集中活動的會員每人普獎200元,其它活動獎品另定。
h、說明: 20xx年12月1日教工先在會議室集中,分別抽取撥河賽號并登記后再活動(男教工到王建強處、女教工到潘莉處登記抽簽號),先進行夾球比賽,后進行丟沙包比賽,最后撥河比賽。請汪老師準備11只籃球和30只沙包、3只塑料桶、3張凳子及撥河長繩。
二、20xx年工會集中文體活動順序及規則
1、 夾球比賽:夾球比賽男會員共分一組比賽,女會員按撥河號1-10,11-20分兩組比賽;參加比賽,中途不掉球且堅持到終點者均有一份小獎品,每組一、二、三名再進行獎勵。
2、 丟沙包比賽:按撥河號男1-2合女1-4、男3-4合女5-8男5-6合女9-12、男7-8合女13-16、男徐良、王建強合女17-20,累計個數,取前三名進行獎勵。
3、 撥河:男女抽簽后分成兩隊,三決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