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迷路的螞蟻二年級篇一
一天下午天氣有些悶熱,我坐在奶奶家的槐樹下納涼。突然,我看見一只螞蟻,它似乎發現了一塊小蛋糕屑,努力地想把它搬走,但無奈那蛋糕屑對于它那小小的身軀來說,實在稱得上是龐然大物。于是它去找來了它的伙伴,這樣它們才搬走了蛋糕屑。
那一刻,我好疑惑。螞蟻算不上是高級動物,所以對于只走過一次的路線,不可能牢牢記住。那么,它是憑借什么才能順利的帶領著它的伙伴們找到食物呢?為此,我查了許多資料,還做了一個實驗。
找三個瓶蓋,呈三角狀擺開;用兩條木片連接瓶蓋,使兩片木條同時搭在一個瓶蓋上;然后把一只螞蟻放在這個瓶蓋上,在另一個瓶蓋上放一點蛋糕屑,第三個瓶蓋上什么也不放。
我用筆驅趕著它走上了那條有蛋糕屑的路,然后靜觀其變。螞蟻尋到了蛋糕屑后,環著它走了幾圈,嗅了又嗅。在這時,螞蟻被我不留情意地狠狠地趕上了“回家的路”,待它回到它本來待的那個瓶蓋上,我又把那兩個木片交換了位置,觀察螞蟻的情況。只見它走上了那個沒有蛋糕屑的路。
通過資料和實驗,我知道了螞蟻是憑借一路上留下的氣味才帶領它的伙伴找到了蛋糕屑。
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它們各有各的本領,在它們的身上我們發現了一些秘密。但我堅信,我們現在看見的只是冰上一角,在未來,我們終將看見這座壯觀而絢麗的“冰山”。
迷路的螞蟻二年級篇二
帶著這個問題,我立即上網查找。原來,螞蟻是社會性很強的昆蟲,彼此通過身體發出的信息素來進行交流溝通,當螞蟻找到食物時,會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別的螞蟻就會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東西拖回洞里去。當螞蟻死掉后,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當有別的.螞蟻路過時,會被信息素吸引,但是死螞蟻不會像活的螞蟻那樣跟對方交流信息(互相觸碰觸角),于是它帶有信息素的尸體就會被同伴當成食物搬運回去。通常情況下,那樣的尸體不會被當成食物吃掉,因為除了信息素以外,每一窩的螞蟻都有自己特定的識別氣味,有相同氣味的東西不會受到攻擊,這就是同窩的螞蟻可以很好協作的基礎。
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做了兩個實驗。首先抓了一只大螞蟻,放到離蟻巢一百米后的地方,放在地上,然后用手指畫了畫,螞蟻就左轉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再做第二次實驗,在蟻巢近一點的地方,用事先準備好的圓筒圍住一群螞蟻,只讓他們看見天空,螞蟻仍然能準確地認清前進的方向。
通過這兩次實驗,我終于知道并驗證了螞蟻為什么不會迷路了。原來螞蟻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但我還在想:我們是否可以制作一種螞蟻跟蹤的東西呢?當螞蟻走到跟蹤的東西附近時,跟蹤的東西會聞出螞蟻的氣味,然后發出訊息,我們就知道螞蟻跑到那里去了。當然,我想暫時我還不能發明出來,所以我要多學些知識,多動手實驗,以后才能發明這樣有趣的跟蹤的東西。
迷路的螞蟻二年級篇三
難道是因為螞蟻的眼睛特別敏銳?我準備了許多張小卡片,趁其中的一只螞蟻單獨出來找食物的時候,我把一張紙片放在門口擋著,結果螞蟻回到了洞里,原來它們不是靠眼睛識別道路的。
難道螞蟻的觸角特別靈敏嗎?我找來夾子,把一只螞蟻的兩個觸角都夾掉了,這時情況大有變化,那只被我夾掉觸角的螞蟻就像盲人一樣,亂成一團,我才明白原來螞蟻是靠觸角聞氣味來探路的,他的觸角就是它的指路針,一旦被破壞,螞蟻就會到處亂跑。
回家后,通過查資料得知:螞蟻能發出特殊的追蹤素的物質,邊走邊散發在路上,留下痕跡,螞蟻聞到這種氣味,就不會迷路了。
留心處處皆學問,看似平平凡凡的大自然里有著無窮的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
……
迷路的螞蟻二年級篇四
放暑假了,媽媽要我去書法培訓班,可我只知道去的路,不知道回來的路,所以那一天我迷路了。
那次,兩點到五點鐘練書法,練好就回家。我回去的時候搞不清方向,本來要往左,我竟然往右了,這就是迷路的起源。之后,我過了兩條以上的馬路和兩個岔路口。大約走了兩三里路,我才發現不對勁兒了,繼續走,我才覺悟:呀!我迷路了。我嚇得提心吊膽,對了,我包里有一只手機,我立馬給我媽打電話。
“喂,媽媽,我好像迷路了?!?/p>
“迷路了?你現在在哪里?”
“我在一座橋上?!?/p>
“哪座橋?我在浣江橋?!?/p>
“我還沒走到,等我走到再說?!蔽艺f完就把電話掛了。等我走到后,我才發現,原來那座橋在維修,我大吃一驚,這樣媽媽怎么找到我。走近點,那座橋還是可以走人的。我就在橋中央等媽媽找到我。媽媽找到我后。對我說:“你真是個路盲,近路不走走遠路。”她又帶我去書法培訓班,告訴我該往哪走,我恍然大悟。
現在想起那次迷路的經歷,還真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