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收麥子篇一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隨爺爺、奶奶回老家收麥子。
聽爺爺講,以前過了“小滿”,農民伯伯就開始忙碌了,他們定制鐮刀,買木锨掃把,拾掇各種農具,忙得不可開交。到了收割的時候,人們天不亮就去田里干活,直到太陽西沉月亮升起才會回家。割下的麥子要先打成捆,然后肩扛扁擔挑運回去,牛拉石磙把麥子碾下來,即使這樣,一畝地也只能收100多公斤的糧食。后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了人力小型收割機,再后來又有了脫粒機,節省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再看現在,還是麥收季節,人們什么準備工作也不需要做了,農民伯伯們騎著電動車或開著三輪車,到地頭的樹蔭下乘涼,有的喝著啤酒,有的'品著涼茶,耳聽著收割機的轟轟聲,眼看著遍地飽滿的麥穗瞬間變成一粒粒金黃的麥粒,然后一車車運回家中,這真的是“播下一粒種,收獲萬擔糧”啊!
雖然我只是在田間地頭看他們收麥子,但這樣的情景卻讓我真正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同時也感受到了農民伯伯豐收后的喜悅之情。我想:社會在發展,人們在進步,科技興農的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而無人操作的新型收割機也必定會被制造出來,更好地為農民伯伯服務!
收麥子篇二
小滿的時候,最需要做的是健脾養胃,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濕氣候的影響易導致脾胃正氣不足,胃腸功能紊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滿過后幾天收麥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般在小滿后15天。
小滿后還不能馬上收麥,這個時候的麥子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稱為小滿,還未大滿。在小滿的最后一個時段,麥子開始成熟。
1、吃苦菜
在小滿節氣,必吃的一道菜就是苦菜,俗稱苦苦菜。這是因為小滿是濕性皮膚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可以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而苦菜正是一種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功能的應時蔬菜,它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美味又健康。
2、祭車神
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地區古老的小滿習俗。在相關的傳說里二車神,是一條白龍在小滿時節,人們在水車驀上放上魚肉、香燭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會有一杯白水,祭拜時將白水潑入田中,有祝福水硯涌旺的意思。
3、祭蠶
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女織的原料北方以棉花為主,南方以蠶理為主。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所以我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為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
蠶是嬌養的“寵物”,很難養活,所以古時把蠶視作“天物”。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和養蠶有個好的收成,因此人們在四月放蠶時節舉行祈蠶節。
4、小滿動三車
這里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里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收割下來的油菜籽也等待著農人們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農活自然不能耽誤,可家里的蠶寶寶也要細心照料,小滿前后,蠶要開始結繭了,養蠶人家忙著搖動絲車繅絲。從“小滿動三車”這一習俗可見,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獲的日子快快到來。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它的到來預示著我國大部分的地域都已進入夏季。
對小滿的解釋,南北方不同
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分屬不同的氣候帶,因此對于小滿的解釋或者認知,南北方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北方是以小麥來解釋小滿的,而南方則以雨水來解釋小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釋就是典型的北方解釋,北方種植的是小麥,而且在宋朝以前,北方是經濟中心,小麥的產量決定著封建王朝的穩定與否,小滿就是夏熟作物(主要是小麥)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還未大滿。
在小滿這個節氣也是有風險的,北方民間也有諺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也就是這個時候如果小麥受到侵害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粒籽干癟而減產,這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這個節氣也有重點的防護,主要防護干熱風的影響。現在是通過營造防護林來防護這個問題。
南方跟北方的氣候不同,很少種植小麥,所以南方對于小滿的認知主要是通過雨水來解釋,小滿節氣,雨水漸漸增多,因此這個時候的雨水就是小滿。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天氣出現反常,對于后續的芒種等都有影響,因此,南方地區有“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的諺語,也說明這一點。
但是如果小滿的雨水太多,那么也會帶來災難,也就是常常說的“小滿大滿江河滿”,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么防汛的任務是非常重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
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
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小滿節氣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現的時候。建議人們要有“未病先防”的養生意識,從增強機體的正氣和防止病邪的侵害這兩方面入手。
小滿不像冬至、清明等節氣那樣為人熟知,但它以特有的方式和哲理,釋放著它特有的韻味。夏天來了,人們的心情消沉而浮躁,沒有欲望的人生,可能了無新意;欲望過于強烈,又恐貪婪伴隨。讓我們掌握一個小滿的尺度,活得樸素、從容、平和,遂有一種知足感與幸福感。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年中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最終形成這個知識體系 。小滿之名,有兩層含義。第一,與氣候降水相關。小滿節氣期間南方的暴雨開始增多,降水頻繁。小滿中的“滿”,指雨水之盈。南方地區的農諺中小滿 是指氣候三大要素(光照、氣溫、降水)中的降水。諺語說:“小滿大滿江河滿。”第二, 與農業小麥相關。“在北方地區小滿節氣期間降雨很少或無雨,這個“滿”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麥飽滿程度。
元吳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它是一個表示物候變化的節氣。
南方地區的農諺小滿是指氣候上的降水:“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收麥子篇三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童年趣事,可要我說,我的趣事比你們都可笑。是什么呢?讓我來說說吧!
那是我兩歲多的時候,每年夏天,都看到身邊的大人們都忙著去收麥子。所以我就想出了一個現在看來很幼稚的想法——那就是把錢種在我家的菜地里,等到來年的'時候收獲更多的錢。說干就干。到了中午,我就把我的一塊錢種在了菜地里。剛中完,媽媽就喊我去吃飯了。
不知不覺,一年就過去了,農民伯伯又開始了收獲麥子,心想:麥子開始收了,我的錢也該收了吧。于是我就來到菜地,開始挖我種的錢,可挖了半天,只挖出來一張破爛的一塊錢。爸爸看我在這里就過來看看,爸爸問我怎么了,我就把這事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可剛說到了一半,爸爸就撲哧的笑了起來。我疑惑的看著爸爸,爸爸說:你真笨,又不是種啥得啥。說完就走了。可我開始疑惑著。直到我上了學才知道。
這就是我的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