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中勤儉節約篇一
“吃不完就少盛點兒,倒了多可惜啊!”昨天中午,市市政市容委機關食堂,一位女士因餐盤中剩了半個窩窩頭,被站崗的團委書記田鵬批評。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探訪該食堂發現,中午約370人就餐,最后餐盤中有明顯剩飯剩菜的不到10人。一年前該食堂安裝監控探頭,員工被發現剩飯剩菜,將被處室負責人約談。該食堂的餐廚垃圾因此從百余斤減至約20斤,食材采購量也得以大幅減少。
餐廚垃圾桶大號改小號,肉類采購量幾乎減半,王清文說:我們其實從2010年就開始提倡節儉,大家的習慣確實養好了,吃多少取多數,寧可多取幾次。筆者認為很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一粒一粒都是老百姓一顆顆汗水換來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節約呢?大家行動起來,在物資生活相對富裕的今天讓節儉美德成為一種時尚。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是我們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精神源泉。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不懂得勤儉節約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不懂得勤儉節約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不懂得勤儉節約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不懂得勤儉節約的家庭是難以和諧幸福的;一個不懂得勤儉節約的人是難以成就大業的。
這幾年,隨著我們國家的飛速發展,國家富強了,一部分人富裕起來了,可有的人卻忽視了傳統美德,隨意浪費資源。據網上數據反映,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人民群眾無不深感痛心,全國偏遠山區還有多少人在挨餓,還有多少因為貧困而失學的兒童啊。也許我們每人每頓節約一粒糧食,就可以支助一個貧困生,你倒掉剩菜剩飯的時候,你的美德哪里去了?倒掉的可是老百姓的血汗和自己的良心啊。
雖然,厲行節儉,反對鋪張浪費已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但在平時工作中,總還是存在一些浪費現象。有的人任憑水嘩嘩流卻視而不見,有的人明知亮堂堂卻把燈大大地開著,有的人開著大門開空調等等,似乎浪費的.不是他自己的,好像與他無關,這是怎樣的一個壞習慣?節約光榮,浪費可恥!也許有人說節約是小事,但每個人的小事加起來就是大事。一滴水可以匯成大海,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
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糧入手,把節約落到實處,養成勤儉節儉的好習慣,我們國家會越來越繁榮昌盛,我們的人民會越來越富裕安康,實現中國夢不在遙遠。
高中勤儉節約篇二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一天我要出去玩,所以早早地起床了。正要洗臉的時候發現停水了,于是急匆匆地出發了。晚上回來的時候,一進門就聽到屋子里嘩嘩的水導聲。發現洗衣手池的水早已滿了,嘩嘩地往外流,整個衛生間里都是水。我心想,今天出門時,忘記關水開關了。心里暗暗自責起來。第二天,我和媽媽去交水電費,收費的阿姨說77元。媽媽說了一句,比上月多出一倍多。
通過這件事讓我知道平時要養良好的習慣,不要粗心大意,做了不必要的浪費。我覺得平時能手日光燈,不開燈,人走燈滅;能手扇子,不開空調,不要浪費每一天紙,每一滴水,每一支筆,每一粒米。媽媽說過,并不是鋪張浪費就代表富有,并不是勤儉節約就說明一個貧窮。我牢牢記住了這句話。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欣慰地笑了。
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小學生吧!
高中勤儉節約篇三
有關數據顯示,饑餓是人類的頭號殺手,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死亡,平均每年奪去1000萬人的生命;我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與此構成鮮明比較的是另一組數據:中國社科院統計,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如果每一天浪費的糧食回收5%,就能夠多救活四百萬饑民,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
近日,隨著全國主流媒體對舌尖上的浪費大加撻伐,一項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凈、帶走的光盤行動正在全國興起,并得到許多民眾、餐飲業經營者、公益組織的熱烈響應為此,我們號召全體同學用心參加到光盤行動中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
我們倡議,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我們倡議,家庭餐桌上,倡議根據營養學合理搭配葷素菜比例,按需買菜、煮菜,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剛好吃完、吃飽為準。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們倡議,以光盤為榮,剩宴為恥。就餐點菜時,適度適量,吃飽為好。實在吃不了,記得兜著走。剩飯要打包,減少奢侈浪費,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我們倡議,同學們既要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盤行動的推動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光盤行動,參與光盤行動,用省下來的錢,多做好事,多做公益。
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從這天午飯開始,讓我們一齊: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著走!加入光盤族,一齊對浪費說不!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需要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那么,不妨就從參加光盤行動開始吧!
吃光盤中餐,這天不剩飯。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這天開始,你,愿意嗎期盼您和您身邊的人加入光盤族!
倡議人:
日期:
高中勤儉節約篇四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走進學校,如果仔細去注意的話,不難發現學校的泔水桶里每天都堆得滿滿的,有剩菜、剩飯還有整個饅頭,每一個來到它跟前的人,都會用一個極瀟灑的姿勢,賦予那白白的饅頭一道優美的弧線。雖然我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糧食是自家帶來的,不需要花錢去買,但是我們也不必這么浪費它,這也是我們的父母頭頂烈日,腳踩熱土,花費心血種出來的。如果這一切讓父母看到,他們又會怎么想,除了痛惜之外,還有什么呢?。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 節約糧食應該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
開學到現在已經有兩個月了,每天中午食堂里,都會看見同學們浪費糧食的現象!看見白白的米飯和滿滿的菜被倒掉,真是讓人心疼呀!
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著急去玩,盛飯和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湯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打鬧,互相丟飯菜……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并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同時,有的同學飯前不洗手,還把吃的東西拿出食堂,邊走邊吃,吃完就隨便丟在路上,這和挑食、浪費糧食一樣都是不文明的就餐習慣!這種不文明會非常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文明學生的良好形象!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小學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開始吧!
其實節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不在吃飯的時候,丟飯菜玩!不挑食,無論爸爸媽媽給我們吃的,還是學校里的飯菜,都是有利于我們身體成長的,為了自己的健康,我們都要通通吃掉它!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珍惜糧食,文明用餐的好學生吧!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大財主家的兒媳婦,看到自家家財萬貫,金銀珠寶等應有盡有,怎么用也用不完,而每日每餐飯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被灶神爺告到了玉皇大帝那里。玉帝一聽非常吃驚,就下令天兵天將在第二天的午時三刻,下凡到這財主家做實地調查,如果情況屬實,一定嚴懲不貸。仁慈的觀音菩薩聽到這個消息,想給這家人一個改過的機會,當晚就托夢給這財主家的兒媳婦,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飯菜撈起來吃干凈,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滅頂之災。這兒媳婦睡到半夜一下子驚醒了,醒來清楚記得觀音菩薩說話時的表情和所說的話。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飯菜撈得一粒米都不剩,把這些飯菜用清水一次一次淘洗干凈,然后在鍋里烘干,用油炒了讓全家人連夜吃掉。
次日午時三刻,剛才還是晴朗的天氣忽然變得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忽然,三聲振聾發聵的雷鳴電閃在這家的屋頂炸響,天兵天將來到她家廚房,在泔水缸里連續撈了三次,也沒有撈著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復命。有了這一次的教訓,從此這家人勤儉持家,不敢再浪費一粒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