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感悟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好的心得感悟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鑒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狂人日記讀后感悟狂人日記讀后感篇一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幾個為數不多的“不正常”的人,在魯迅筆下的這位“狂人”就是這么一位代表。
這位狂人把一切都想得那么壞,把別人的一舉一動都理解為要“吃我”,看到來給他看病的大夫,竟然被他看成了殺人的劊子手了,他懷疑土紳趙貴翁要吃它,懷疑所有人都要吃它,懷疑自己的哥哥也要吃他,到了最后竟然覺得自己也吃了妹妹的幾片肉,我們不禁覺得這個狂人,自始至終,都是自己一直多疑,懷疑這個,懷疑那個,我們不由得想說他真的是一個神經病。
有一句成話是“苛政猛于虎”,是說苛刻的政策比老虎都要兇猛,那么這位瘋瘋癲癲的狂人所處的那個世界一定沒有幾個真實的人了吧,這些看上去體體面面的紳士們,全都是遵循著所謂禮教的人,那這些人統統都是吃人的老虎。
在一本書里,滿篇滿頁的寫著仁義道德,可是仔仔細細看看,字縫里都寫滿了吃人二字,我從這句話讀懂了那時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美好,但是其實每天都有一批批的人被文明和禮教吃掉。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到,無論什么樣的危險,有一條好的法律,也是好的;不管是蜜罐溫床,還是腰纏萬貫,法律會殺人,你再怎么的感到安全,也無法活下去。我們現在是幸福的,沒有吃人的法律,但我們也要為了不讓我們的下一代受到這種吃人世界的折磨,也要去努力。
狂人日記讀后感悟狂人日記讀后感篇二
《狂人日記》這本書是魯迅先生發表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表達了許多東西。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那多疑的心理,走在路上看誰都覺得誰要謀劃算計他,就連純真可愛的孩子在他看來也是要害他的。狂人從那來自狼子村的佃戶口中得知他們村里有一個大惡人被大家打死了,幾個人便挖出那人的心肝用油煎炒了吃,再看看佃戶和大哥的眼神,和外面那伙人一模一樣,他驚恐得聯想到自己可能也會被吃掉。狂人的大哥請來一個老頭子來給狂人診病,狂人自然而然就想到那老頭子是劊子手扮的,給他把脈是為了分一片肉吃。當他吃飯時,一碗蒸魚讓他難以下咽,因為“這魚的眼睛,白而且硬,張著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樣。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魚是人”。
看到這兒,我不禁對這個狂人產生同情之感,由于自己的幻想,他時刻活在對自己將可能被他人吃掉的擔憂之中,睡不著,吃不好,那該是有多痛苦呀。
“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于向傳統挑戰的已經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一個敢于向現實的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的象征形象。魯迅先生借“狂人”之口來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發人深省,令人敬佩。
狂人日記讀后感悟狂人日記讀后感篇三
曾經兩次閱讀過魯迅先生的小說《狂人日記》,可全然不知到說了些什么,就像一頭誤入霧林的小鹿,毫無方向地奔跑著。今天再次拿起此書,在翻開之前,心里不停地嘀咕,這次會不會也一無所獲呢?慶幸的是,今天好像有點想法了,雖然不知對不對,姑且先記下來。
《狂人日記》中說的吃人的人并非指真實的人,而是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中的消極成分。吃人的人只不過是這種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的傀儡,是已經被吃了的人。這種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傳承了幾千年,根深蒂固,新文化運動之前從未被質疑過。它是非常頑強的,及其頑固的,在吃人的人心中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它統治的地方——舊中國,他的勢力是無敵的。仁義道德是它光彩的外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等等,深深植根于人們的頭腦中,像一個鐵牢一班制約束縛著他的“臣民”。而那些至圣先師,是專門傳播這種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的人,是這種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的外化,其他人便是他的忠實粉絲。而這種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歸根到底只為一個人服務,那就是封建獨裁專制的統治者。它就像是西方教會中的教皇,代表著神,受萬民敬拜。
作者是一種新起的異端——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的代表。他代表著自由、民主與進步。他企圖改變甚至是以新代舊,也正因此而遭受到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的打擊。就像作者說的“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從而導致了陳貴翁之流出來作冤對。“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就是千百年來未曾改變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陳貴翁之流就是所謂的吃人的人。不過作者之輩是新生的,勢力是弱小的。作者一個人走在路上,一路上的人都給他怪眼色,以鐵青的臉色相對,甚至連他的親大哥也一樣。新、舊形成鮮明的對照。可見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在當時是多么的瘦小!但是,作者并沒有因此而害怕,他非常勇敢,信念堅定,作者勇氣百倍的向別人質問起吃人的事,他敢于戰斗,他是一個真正的猛士,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當然,他不是也想吃人,吃掉吃人的人,他想改變吃人的人,使他們不再吃人。他最先企圖改變他的大哥,卻被大哥稱作為瘋子,甚至受到所有人的仇視。他沒能改變他大哥,更別說其他像他大哥之一類吃過人的人了。然而,他并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信念。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這是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的吶喊!這是對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的吶喊,是對吃人的舊社會的吶喊!
狂人日記讀后感悟狂人日記讀后感篇四
令人膽戰心驚!
那是一個狂人,或者說“迫害狂”患者更加妥當,是他,見證了這一幕幕罪惡與血腥的場面。
那是一個有很好月光的夜晚,然而那趙家的狗卻讓他害怕,但在一個沒有月光的夜晚,他更是覺得不妙,一路上的人都交頭接耳地議論他,又怕他看見。其中最兇的一個還張嘴對他笑了笑,讓他從頭冷到腳,就連小孩子也是臉色鐵青地在議論著他,像是和他有什么仇,他想來想去想不通,便自然而然地在那一晚失眠了。
有一天,狼子村的佃戶來告荒,對他哥哥說他們村的一個惡人被大家打死了,還被吃了用來壯膽,呵!吃人的才是惡人,他們還用得著壯膽么?終于,他清楚且明白了:他們都會吃人,而且要來吃他了。這樣說來,之前他們對自己的奇怪舉動便可以清晰地解釋清楚了。然而,在知道這個事實的同時,他也發現了另外一個驚人的事實:他的哥哥竟然也是吃人的人!他突然知道了,他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哪怕他自己被人吃了,可他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可悲,可嘆,可恨!而他,無能為力!
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怯弱,狐貍似的狡猾,可憐的他必定是那只可憐的兔子吧!他不想再想下去了!也不敢再想下去了!
知道這些事實之后,他依然決定鼓起勇氣去勸說他的哥哥不要吃人了,是該說他天真呢,還是說他有膽量呢?是天真且愚蠢吧!他哥哥聽著他的話,一開始只是冷笑,隨后眼光便兇狠起來了,一到說破他們的隱情,那就滿臉都變成青色了,而這時門外還有一群人,正探頭探腦地挨進來,很明顯,這些人都是哥哥的同伙,都是吃人的人,他們在偷聽完他的話之后都氣憤不過了,于是抿著嘴冷笑,越發狠狠地盯著他看。終于,那些吃人的人忍受不了他的話了,氣憤憤地直走進來,想阻止他繼續往下說,可是哪里阻止得了?他仍是不屈地喊:“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可憐又固執的人兒啊!
他知道自己被關起來了,關在一個漆黑的,終日不見陽光的狹小地方,日日是兩頓飯。他開始想起他的妹子,他現在終于知道她的死因了,是被他哥哥吃了,現在想起來,真是讓人傷心不已啊!說不定,當初不知道真相的他還吃過他妹子的肉呢,只是現在,恐怕過不了多久,他也會和他妹子一樣了。
最終,難逃一劫……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是戰斗的新文學向垂死的封建禮教制度宣戰所發出的第一聲最猛烈地呼喊。中國社會幾千年的歷史,在那狂人的眼中簡直就是一部“吃人”的歷史,這是對封建社會的本質做出的振聾發聵的概括,更是對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制度最深刻的批判!
故事是陰冷的,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然而卻是最真實的,最鮮明的,最深刻的,更是最坦誠的!
故事運用了現實主義與象征主義相交融的方法,用借實引虛,以虛證實的方式深深地吸引了讀者。
狂人日記讀后感悟狂人日記讀后感篇五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里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里,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他發現的時候,那個小鎮上的人已經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的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并且夾在自家的菜里,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其實這是一個多么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么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里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這句話就是反應了那個小鎮的現狀。慘不忍賭啊。
其中一個“吃人”一詞。就表現了清政府的腐敗,“易牙蒸了他兒子,給王吃,還是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辟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里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時盡然沒人管。
小說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于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么沉重的凝慮,以為終于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于一生工作的目標“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讀后感悟狂人日記讀后感篇六
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話出自魯迅的《狂人日記》。《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真瘋,認為身邊的任何人都想吃他,盡管與他比較親的大哥也被他懷疑。
把狂人放到現在來看,狂人似乎就是一名精神病人。狂人的思想比較奇怪,他害怕別人吃掉他,所以他一直沒有告訴大家。走到路邊,總覺得人們都要吃掉他,看見植物,總覺得植物都會吃掉他,回到家,總覺得親朋好友都想吃掉他。有一次醫生來看狂人的病,狂人也認為醫生是在檢測他的肉質肥不肥。狂人雖然思想奇怪,卻在故事后面當上了官。
你可能會納悶,這樣一個狂人,怎么會當上官呢?其實這是作者在諷刺清朝時朝廷的腐敗,用狂人來比喻那些毫無學才的人,朝廷上像狂人的官很多,作者就用《狂人日記》挽救了當時中國人的心靈。我認為如果我是狂人的大哥,我會將狂人送進醫院,這是正常人的思維,然而作者恰好用不正常人的思想去描述朝廷,這就是話中有話。
《狂人日記》就先介紹到這里了,希望你們繼續閱讀完這本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