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水孩子讀后感水孩子讀后感篇一
最近我閱讀了《發現孩子》這本書后,對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書是蒙特梭利著作之一,此書揭示了如何培養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去觀察、對外界作反應、去學習、去集中精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的需要。為此她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傳統,去尋求了解孩子和愛孩子的新方法。
蒙特梭利在書中提到任何一項教育制度的推行,絕對必須先從建立一個能夠保護孩子的環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于成人,也終于成人,這就是生命的歷程。只有孩子生活領域中所經歷的愛,才是人類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種自我犧牲、無怨無悔的奉獻之愛。
有時候,我們會把孩子隨心所欲的特性,誤認為是任性的表現,其實孩子一點也不任性,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了解還不夠罷了。大人的行為極有可能給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賦帶來負面的影響。
蒙特梭利主張:“大人絕不應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大人在幫助孩子做手腳運動時,明顯是將大人的動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這是一個普遍的錯誤,應對他們的行為不加干預讓孩子依照自己的稟性去工作、活動。教育者的首要素任應是去觀察孩子的人格,并對之予以尊重,當因為怕孩子吵鬧而不讓孩子和我們在一起時,我們就表現出對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里,讓大人覺得歡心舒適的事對孩子的也照著做準不會錯。
我們必須遵循這樣一條原則:應盡可能地把一切留給自然,才能為孩子設計出一套科學的、有利于其身體成長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導孩子的性格、智力與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自由還要求我們教育者應該以一種寧靜的心態去關注孩子成長中出現的所有奇跡。自由的原則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導我們從幻想進入現實,指導我們積極有效地照顧兒童的原則。
如果教師能夠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師能夠把他的所學暫時放置一邊能謙虛一些不把他的指導當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師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會看到孩子所發生的全新轉變。
孩子越專心就越能從工作中得到平衡,也越能發自內心地遵守紀律。要達到專心的地步,需要經歷三個不同的步驟:準備期,有具體目標的工作和能讓孩子的內在發展得到滿足,使疑惑得到了解。一個精神不平衡的孩子是沒辦法專心思考的,他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蒙特梭利教育體系的基本方針,在于利用各種不同的感官教具喚醒孩子的安全感。教育宗旨志在引領、開發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識灌輸給孩子。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學之道的老師,才更懂得用比強迫壓制更有效的辦法來引導孩子走入正軌毫無疑問,這有賴于隨時的觀察以及持續的付出努力!
水孩子讀后感水孩子讀后感篇二
《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
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假期里,學校布置了讀專著談體會,專心閱讀周弘的《賞識你的孩子》一書,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
賞識教育源于一位偉大的父親——周弘。他利用傳統教育中賞識的巨大能量,把女兒周婷婷由一個令人同情的聾啞孩子培養成為我國第一位聾人大學生。他在《賞識你的孩子》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賞識教育的概念。賞識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運用欣賞、鼓勵的態度去看待、評價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符合生命成長的規律。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發現和發揮學生的長處和潛能,使其最終走向成功。
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賞識是引導孩子走向成功的階梯。作為老師應該學會賞識孩子。真 誠地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巨大的潛能。在學習也讓我感悟到,如果只是一昧地濫用稱贊的語言,是無法達到賞識所能產生的神奇效果的。因為,賞識是允許失敗,且相信孩子的潛能,相信他一定行。孩子就會像植物照射到陽光那一面,努力的生長。要能了解孩子的內在,才能真正的作到賞識!
賞識是一種心態,一種激勵,如果我們都能擁有賞識的心,我們就能更積極、更正面地看待生活、看待人和事物,當我們擁有一個賞識的心態,我們就不會被生活的挫折及痛苦所困住,而能擁有一份超然的享受能力。此書真是值得身為教育者的我們細細品味,用心咀嚼,加以內化,希望以后能夠藉由賞識,多多欣賞、了解、體會小孩的感受,不要妄下斷語而傷害到孩子。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世界,只要用心賞識,可以發現金亮耀眼的寶石,也能找到更燦爛的陽光。
讀書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給孩子一本書,就等于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門。
記得我們在讀《小豬唏哩呼嚕》的時候,我們分工明確,每人讀一章節。兒子讀總是一本正經地讀,故事雖然精彩好笑,可從兒子的嘴里讀出來卻無比生硬,讓我一點也笑不起來。于是,輪到我讀的時候,就故意繪聲繪色,手舞足蹈,以至于逗得兒子哈哈大笑。久而久之,兒子學會了帶感情地讀書,并且在讀書的過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書中人物感情的變化。這也讓我認識到,和孩子一起讀書,不僅能使母子關系更加融洽,而且更能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并潛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朗誦水平以及閱讀理解能力。
有許多父母常常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的子女溝通,其實,親子共讀就是最好的一種辦法。陪孩子一起讀書,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更可以讓書中的主人公待人處事的態度,在孩子的認同過程中獲得更深刻的學習。而且親子共讀不僅有助于孩子的語文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一家人通過共讀、討論書中內容的過程,讓家人之間的情感更加親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謂開卷有益,讓我們和孩子一同閱讀,一同學習,一同快樂,一同成長,一同享受親情!
導孩子去運用這些知識,同時通過現實中的事例來將寓言故事中的寓意體現出來,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理解這些故事的寓意,并化為自己的知識,牢記在心。
當然,陪孩子讀書不是象我寫得那么容易,關鍵是我們家長要為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要有耐心,要想辦法讓孩子讀懂書中的故事,不然一本看不懂的書我們也不想看何況是孩子。其實每位家長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因根據不同的孩子個性去因材施教,與孩子多溝通,掌握孩子的興趣與愛好,我相信我們每一位孩子都是很棒的!
水孩子讀后感水孩子讀后感篇三
今天我們學了《黑孩子羅伯特》這篇課文,這篇課文給我了很大的感受。
雖然麗莎常常帶頭奚落他和別的黑人孩子,可是他并不恨她甚至還有些喜歡她。有好幾次羅伯特都想跟麗莎手拉手做朋友可都拒絕了。(我真不明白和黑人做朋友有什么不好的?要是我我會主動和黑人孩子做朋友的——)
本課文最讓人感動的還是羅伯特捐錢的時候(要是我的話我才不給她捐呢,誰讓她老說我“小黑鬼”“小黑鬼”……)他不計前嫌的捐出了他辛辛苦苦積攢的錢給她治病。
水孩子讀后感水孩子讀后感篇四
在我的書柜里有一本讓我看了又看仍愛不釋手的書,名叫《水孩子》。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掃煙囪的小男孩湯姆在河里變成了水孩子,經歷各種奇遇后改掉了以前的壞毛病,最后又回到了人間的美麗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湯姆是一個掃煙囪的小男孩,他完全沒有接受過教育,并且過著被老板虐待的生活。一次干活時湯姆被誤會成小偷,在逃跑中他迷迷糊糊走入河中,變成了水孩子,可以像魚兒一樣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游往大海的途中,湯姆調皮搗蛋,擾亂了其他水生物的生活,闖了許多禍,受到了“自作自受”仙女的懲罰。水世界里還有一位“好心好報”仙女,她代表著至善的仁愛。在她的鼓勵和幫助下,湯姆不僅改掉了壞毛病,還成長為了一個熱愛真理、心胸開闊、正直勇敢的人,并重新回到了人間。
故事最有趣的地方是湯姆“發現自己的脖子兩側長出了奇怪的東西,隨著水流呼扇呼扇地,如同帶花邊的扇子,靈巧得像一條活潑的小鰻魚,成了一個水陸兩棲的水孩子。”湯姆在水里的經歷深深地吸引了我,他調皮搗蛋受到懲罰,我也跟著難受,他改正錯誤得到了大家的喜歡,我也跟著開心。我和湯姆一起游歷了海洋,經歷了成長。
書中對景色的描寫也非常生動,“太陽把燦爛的光芒投在水面,讓海水變成微小的水珠升上天空,堆成一朵朵巨大的白云。風從云朵間穿過,輕輕地把它吹散,再織成柔軟輕盈的薄紗。早晨的霞光把薄紗染成粉紅色、淡金色,傍晚的霞光把薄紗染成藍紫色、金紅色。然后,夜晚的月亮把大大小小熠熠閃光的銀星星粘在薄紗上,一副精美無比的彩紗就織好了。”讀著這優美的句子,那薄紗、那霞光、那海洋仿佛就展現在我的眼前,讓人陶醉。
這本書我已經看了三遍,每一次都會被水孩子湯姆的經歷打動,每一次都會沉醉在那奇特美妙的世界里。通過這個故事,我也明白了要做一個正直、勇敢、善良、寬容的人才會受到大家的喜愛,也會讓自己更快樂。
水孩子讀后感水孩子讀后感篇五
今年寒假,我看完了好幾本課外書,其中一本叫《好孩子與壞孩子》,這本書很好看,我從這本書里學來了很多。好孩子與壞孩子里面的好孩子他寫作業的時候非常的仔細,而那壞孩子做作業不但粗心,而且看到一道題寫不來的時候,他就把這道題給涂掉。 我看到一處最好笑的地方:有一天晚上那個壞孩子尿床了,三更半夜就醒來了,然后發現自己尿床了,他急忙想辦法,然后想了半個多小時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他點燃一支蠟燭,放在床上對著蠟燭曬一曬,過了不一會兒,好不容易快要曬干時一不小心把床燒了一個大洞。我長大了之后我一定要做一個好孩子,讀好書,又要孝順父母。可是絕對不能做個壞孩子,因為那壞孩子很粗心,我也很不喜歡。
今天,我讀了《好孩子與壞孩子》這篇寓言,這篇寓言主要講了著名成功學家拿破侖,他因為母親去世了,所以從小被認為是一個壞孩子,連他父親也這樣認為。自從父親娶了一個后媽,后媽不相信拿破侖是個壞孩子,給予了他信心,使他成為了著名成功學家。我從中悟出一個道理: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的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的越來越壞。
我的朋友曾遇到過同樣的事情。
在我讀一年級的時候,有一位好朋友,她跟我同班,同姓,同性別,就是有一樣不同,那就是家庭情況不一樣,她的爸爸媽媽離婚了,加上爸爸只顧著工作,沒時間理她,她只能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學校里,大家都嘲笑她沒勇氣。為什么呢?因為她一犯了錯誤,就哭;上課不積極舉手發言;成績也一般,更不主動跟同學交往。只有我和幾位女同學愿意跟她玩。很容易看出,她的自尊心全被同學們毀了。我也替她難過,就不由自主地告訴了老師,老師向她了解了情況后,就像親媽一樣照顧她。
從此,我做什么事都信心十足,結果真的很順利。
在暑期里,老師讓我們讀了黃蓓佳的《我要做好好孩子》這本名著。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是《好孩子,壞孩子》這一章。
我在這里談一談讀完這一章的感受。
平日里我們覺得好孩子就是每次考試都能拿總分100分的.同學就是好孩子,但是在這一章中主人公金鈴卻與我們的想法不同,所以在書中金鈴的心里非常矛盾。好學生,壞學生......自己在同學眼里是壞學生嗎?好學生又有什么了不起?好學生做了錯事就該縮起頭,讓別人背黑鍋?好學生如果這么自私,怯懦,算什么好?100分再多,三好學生獎狀再多,假的!人格上只有"0"分!她金鈴看不起她們!我要告訴大家:不論你是優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要在人格上考到100分。如果你的人格只有“ 0”分,誰會看得起你,我也看不起你。
讀完《好孩子、壞孩子》這一章后的又一感受是:我們一定要做一個人格和成績都是100分的好學生。
同學們,讀完了上述讀后感后,你是不是想讓時間過得快一點,早點到9月6日,就可以考一個100分讓媽媽看看。記住人格上也一定要考100,爭取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孩子。
1.我不是壞孩子讀后感
2.我要做好孩子讀后感示例范文
3.《我要做個好孩子》讀后感范文參考
4.我要做好孩子的讀后感作文范文
5.《和好孩子交朋友》讀后感
6.《我要做好孩子》讀后感
7.《我要做個好孩子》讀后感
8.我要做個好孩子讀后感
水孩子讀后感水孩子讀后感篇六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很多的課外書,但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水孩子》這本書。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書。
書的主人公叫湯姆,他是一個掃煙囪的孩子,因為受不了師傅的毆打,所以湯姆和師傅一起到了很遠的鄉下,他們遇到了一個婦人,其實她是一個仙女。仙女一直在暗中保護和引導他,后來,他在小溪里睡著了,才變成了水孩子,變成水孩子之后他自由地生活在水中,同水里的各種動物打交道,經歷了各種奇遇之后,湯姆改掉了許多壞毛病,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很深,讓我明白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只要能勇敢地去面對,去想辦法解決,一切都不是難題!俗話說得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如現實生活中的我來說吧,每當我遇到什么困難,老師、同學、朋友、家人都會給予我幫助,給我引路,讓我自己去解決困難。
記得上學期,我在做數學作業的時候,我停下了手中的筆,我想了很久,都想不明白怎么做,正當“山重水復疑無路”時,爸爸走了過來,對我說了一句話:“為什么不用草稿紙畫圖呢?”我沉思了,不一會兒,我畫出了線段圖,難題一下子就解開了!所以,我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自已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困難,不能去依賴別人。只要你肯去挖掘方法,挖掘解決的途徑,那么什么難題在你的眼里都是小菜一碟!
《水孩子》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們要像湯姆那樣頑強不屈、樂觀面對生活,不怕困難、勇于和困難抗爭,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遇到的難題,去沖破難關!
水孩子讀后感水孩子讀后感篇七
寒假里, 我讀了《水孩子》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從中我明白了成長的意義!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叫湯姆的掃煙囪的孩子,他的師傅叫格林姆,格林姆對湯姆很不好,有一天,湯姆在去洗澡時變成了一個水孩子,水孩子是生活在水里的,他們要用腮呼吸,所以湯姆的脖子周圍長出了腮。他能夠在水里吸氣、吐氣、跑步、行走······,做我們常人無法做到的事。小湯姆很淘氣,一會兒去嚇嚇小螃蟹,一會兒搞破石蠶的門,一會兒又去將小石子放進海葵的嘴巴里,讓他們以為是美味的食品。在湯姆被懲惡夫人教育過后,他很快就改正了,從此以后他再也沒有去嚇唬小螃蟹,也不再在海葵的嘴巴里放石子和搞破石蠶的門了。他變成了一個好孩子。可他后來又忍不住偷吃了糖果,在仙女們的幫助下,他終于成為了一個人見人愛的水孩子!
為什么要說我明白了成長的意義呢?因為我知道,成長雖然是快樂的,可是也必須要經歷許多磨煉,就像蝴蝶必須破繭才能成蝶;小雞也得自己破殼才能新生;成長也是這樣,想要收獲甘甜的果實,必須要經過辛勤的勞作才能獲得。
除此之外,我還明白了做人要懂得知足。感恩!就像湯姆,他是個孤兒,是格林姆把他養大的,雖然格林姆對他不好還時常打他;雖然湯姆對格林姆討厭至極,但他還是很感激格林姆收留了他。偶爾還會給他喝一點剩下的啤酒!再想想我們現在生活在多么幸福的環境里啊,我們是不是應該更珍惜。感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更努力的學習;更健康。快樂的成長呢!
今后,我也要向湯姆學習,做一個勇敢。善良的好孩子!
水孩子讀后感水孩子讀后感篇八
一本本好書像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花,散發著縷縷花香,伴我度過了美好的人生。
——題記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每當得到一本書時,心中就像吃了蜜一樣甜。當我看書時總時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節里,如癡如醉。我如饑似渴地吮吸著書中的知識,從中我知道了世界的美好,童話里的美妙,了解到了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雖然現在長大了,但書永遠是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最近我讀了查爾斯·金利寫的《水孩子》,我被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文中講述了在英國北方一個大城市里,住著一個掃煙囪的小男孩,名叫湯姆。一個偶然的遭遇,讓他變成了一個四英尺長,“死不了”的兩棲孩子—水孩子。在仙女的指導下,他去了室外奇境,做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歷盡了各種奇怪事和重重考驗,最終成為一個善良、可愛的孩子的故事。仙女給湯姆的那句教導,我印象深刻:“你得一個人去,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鼻子嗅,自己睡的床自己來鋪,自己玩火燒自己的指頭……”意思是說,湯姆現在應該自立,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湯姆聽后才決定出發去世外奇境,尋找并盡量幫助自己的師傅格蘭姆斯。湯姆有一種精神,就是他那頑強不屈,笑對困難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他那不怕困難,敢于和困難抗爭的勇氣也很值得我們學習。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依賴別人,缺乏和困難抗爭的勇氣,做事一旦失敗,便一蹶不振。然而,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讀了《水孩子》之后,我才知道,應該像湯姆那樣,做一個勇敢、懂事的孩子,有錯誤要及時改正,不應該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