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表達個人對書籍的喜愛或者不喜愛,以及對其中觀點、主題的認同或者質疑。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閱讀一些值得反復品味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啟發你的思考和見解。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一
這是一本寫狼的紀實小說,主角是一頭名叫格林的小狼。
小的時候有關狼的傳說,那都是兇狠、殘暴的反面形象,家長拿來嚇唬小孩子,往往也用狼來啦之類,形容詞中只要是有狼那肯定都是貶義詞,聽聞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還覺得不可思議。之所以對狼有了全面的認識和改觀是幾年前看了姜戎的《狼圖騰》,看完后對草原、對草原狼有了全新的了解,心底認為不會再有比《狼圖騰》更好的描寫狼的書,不會再有比姜戎更了解狼的人。
看完這本《重返狼群》才覺得之前的想法太過簡單,好文章,各有各的精彩!可能因為作者是女性,所以有著比男作家更細致的觀察力,更豐富的情感,一點一滴把和小狼格林朝夕相處的經歷寫了出來,透過文字告訴人們有關自由、競爭、生存、夢想、尊嚴、情誼,感動之處,比比皆是。
關于小狼的名字,取自《格林童話》,寓意譜寫新的童話。格林是作者從若爾蓋草原救回的一只小狼,不得不說的是剛剛出生的小狼,離開父母,沒有人教,就懂得用裝死的方法保護自己,只有聽到熟悉的聲音,才卸下偽裝。在與藏獒的交鋒中,屢戰屢敗后,聰明的運用自己身材矮小、動作靈敏、速度驚人的優點懲治了那些欺負它的大狗,順利的加入獒的團隊。對待生病的主人,平時搶食護食的小狼不但寸步不離的守在主人身邊,還把僅有的存糧留給她,誰說狼就是六親不認。
印象最深的是兩次系鐵鏈,第一次是為了出行安全,畢竟帶著狼上路有一定的風險,小狼對鐵鏈表現出的寧死不屈,讓人動容,幾經周折之后,達成協議,系鏈也行,只可在前,不可在后,路線狼來決定,其實因愛你才跟你走,小狼絕不放棄骨氣和尊嚴。第二次是放歸草原后的小別,作者實在不舍格林,想用鐵鏈把它留下,小狼明白,但還是默默承受,鐵鏈困不住狼,留下是因為我愛你!
作者尊重狼道,在被抓傷的情況下都不肯剪格林的爪牙,因為那是它賴以為生的武器和生存的根本,推崇自由,不惜以身犯險,陪伴小狼一起遠離人群,過著真正狩獵生活。這些都為小狼成功的融入狼的世界,被狼群接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看《狼圖騰》的時候一直為最后的結局久久不能釋懷,這本《重返狼群》圓了所有愛狼人的一個夢想,與《狼圖騰》不同的是作者不但用文字,更是用大量的圖片記錄了小狼成長的每一過程,非常難得、非常珍貴。看著圖片上毛茸茸的可愛小肉球,彤彤也禁不住要求,咱們也養一只吧!既然愛它,那就給它自由!作者深蘊狼的內心世界,再不舍,也要放手,也要給它自由,這才是真正的愛!也正是因為愛,才有了這本四十多萬字的長篇巨作!
好書是要反復來讀的,匆匆一遍寫出的感想,實在不足以把全書的精華一一道來,如果沒有看過的朋友,真心的建議有機會有時間的時候讀一讀,好書不容錯過!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二
“還有什么比活命更重要?”
這個問題,我叩問過,卻無法回答。我很困惑,直到我讀了《讓我陪你重返狼群》,才擁有了答案。
《讓我陪你重返狼群》寫了李微漪在若爾蓋草原寫生時,偶遇了一只瀕死的小狼。李微漪的一聲悲痛長嗥,將小狼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那,或許是母性的力量。
小狼觸動了李微漪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她把小狼帶回成都,并給他取名叫格林。
“我給他取名叫格林,英文“green”,因為他的眼睛是綠色的,只是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他出生的那片綠色的草原。”
格林是只草原狼,與城市格格不入,經歷了數不清的驚險事件后,格林在城市待不下去了,狼嚎被鄰居舉報,格林又急切地渴望自由,李微漪下定決心,將格林帶去了草原獒場,并約定:陪他重返狼群。
獒場的藏獒既狂暴,又對狼深痛惡絕,但格林憑一己之力化敵為友,在龐大的獒群中贏得了一席之地。可在獒群中,狗性占據較多,格林在其中逐漸被熏陶成了一只平庸的狗。李微漪心急如焚,咬牙和老友亦風一起將格林帶到了草原深處一片荒蕪的狼山生存。
在狼山,格林找回了自我,并成功重返狼群。
送狼千里,終有一別。
李微漪流著淚,舍不得格林離去,這時,亦風開口了:“還是帶回來吧……外面太危險了……還有什么比活命更重要啊!”
還有什么比活命更重要?
李微漪看著格林盛滿荒原的眼睛,明白了答案:
“自由。”
是啊,自由遠比活命更重要。愛他,就給他自由!
格林走了,為自由遠行。
自由,可能帶著歡笑,可能帶著淚水;自由,幸福,激動伴隨著痛苦,失落;自由,超越萬物,超越生死。為了自由,可以放棄所有;為了自由,可以丟下一切。
“格林寧可一文不值的流浪,也不愿價格不菲的被高貴囚禁。”
為自由遠行,為自由而奔向遠方。自由的快樂,是沒有自由的人萬萬想不到的。無論自由帶來我們多大的危險,它仍舊以難以抵擋的魅力向我們頻頻招手。自由溫柔而迷蒙,危險而狂野,但仍然遮不住它驚心動魄的美。
自由,是野性,堅毅的,冷血無情卻還留有一絲溫存。自由,是希望的曙光,是世界的色澤,是所有的精彩!
讀了《讓我陪你重返狼群》,我明白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自由。離開腐朽與約束的第一步,就是自由。格林為自由遠行,但風雪又抹平了自由的痕跡,好似什么,都沒發生過。
自由,簡單,無聲卻莊重。無論對人,對狼,對任何生靈而言,自由勝于一切。
“雪后的天空重現碧藍和空靈,起伏的遠山仿佛是溫順的巨浪的脊背。若爾蓋在一片素白中恢復了寂靜,在這圣潔的草原上,仿佛什么也沒發生過。”
那,什么比活命更重要?
自由!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三
在這個假期,我閱讀了一本小說,是一本與狼有關的書,這本小說的名字叫《讓我陪你重返狼群》,顧名思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李微漪收養了一只狼,漸漸的,這只狼長大了,于是李微漪就把這頭狼帶到了草原上,訓練它,培養它,只期待那一天能送這頭狼回狼群。
既然提到了這頭狼是由人撫養的狼,那么它一定有名字,它的名字叫格林,是一頭母狼,而小說的主人公是就是小狼格林和李微漪,故事發生在一個叫若爾蓋的大草原上,年輕的女畫家李微漪在這片草原上寫生,聽聞當地有關于狼的事情,些許真的是命中注定,于是便與這頭小狼偶遇了,而這頭小狼剛剛失去了父母兄弟,還未睜開眼睛就要斷氣的小狼。當李微漪見到這頭小狼時,一聲悲痛長嚎,小狼竟然動了動耳朵,奇跡般的活了過來!
小狼求生的目光觸動了李微漪內心的最柔軟的地方,李微漪緊緊抱住這只幸存的小狼,帶它回到了城里。從此視它為親子,撫養它,陪伴它,領會它,訓練它。
但鋼筋水泥林立的繁華都市并不是野性草原狼的真正家園。但為了狼的尊嚴,自由和滿心滿眼對原始故土的向往,于是帶領著格林在一次來到了若爾蓋草原上,讓格林練習捕獵,并與藏獒面對面,和藏獒交鋒時,小狼格林總是屢戰屢敗,屢戰屢敗。落下全身傷痛,但并非全無益處,這會讓格林在戰斗中成長。在這段時光里,李微漪感受到了狼的愛,熾熱,純粹。他們母女倆相依相守,如影隨形。
終于有一天,遠處傳來一聲威嚴而不容質疑的狼嚎,這是狼王接納家族成員的聲音,緊接著,狼群的嗥聲時不時在曠野回響,格林聽到了親族的召喚。格林終于在深深的雪中拔出了前腿,邁出了離開人類重返狼群的腳步。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四
《重返狼群》是李微琦和小狼格林之間的一個酸甜苦辣咸的故事。李微琦在若爾蓋草原救了一只小狼,并給狼取名為“格林”。她把小格林帶回家撫養,那時小格林四個月大。等到格林大了,李瑋琦把它帶到草原,教會格林野外生存的技能。不久后,李微琦生病了,高燒不退,格林每天都守護在他身邊,時不時舔舔他發燙的臉和手,自己的食物也不吃,全都留給李微琦。
看完這個故事,我思緒萬千……。
那天的雨下的特別大,我正在發愁怎么回家的時候,突然在雨中出現了媽媽的身影,她打著傘一路小跑著向我走來。然后把我也拉進傘里,可是傘很小,但我抱著媽媽卻覺得很溫暖,我問媽媽:“媽媽,你冷嗎?”“不冷!”媽媽微笑著回答我。不一會兒,我們到了家。收起雨傘時我才發現,我身上一點雨水也沒有,可是媽媽卻濕了大半個身子。
夜里,媽媽發燒了,我起床倒了一杯水給她,媽媽夸我懂事,心疼地說,“快去睡吧,媽媽沒事!”我就突然想到了《重返狼群》中的格林和李微漪。
對,我們也要像小狼格林一樣,感恩生我們,養我們,幫助我們的人。感恩不需要什么榮華富貴,只需要奉獻我們的孝心去陪伴,愛我們的人一樣會覺得快樂幸福。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五
兒童版《狼圖騰小狼小狼》一向是我的最愛,當我和媽媽一齊在新華書店購買成人版《狼圖騰》的時候,我們意外地發現了又一本以狼為主題的書——李微漪寫的《重返狼群》,我們毫不猶豫地買下來,一口氣讀完,果然不出所料,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
在閱讀過程中,我和小狼格林又一次開始了關于狼族的奇妙之旅。我很是驚訝!因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狼是一種忘恩負義的動物,為了食物,它們甚至能夠殺死自己的同類,但是,讀過這本書以后,我發現我錯了!狼雖然有的時候會吃掉自己的同類,但那是一種生存的需求,別無選取。事實上,狼是一種重情重義的動物,只是不善于表達罷了!
“狼女”是若爾蓋草原藏族牧民送給“80后”女畫家李微漪帶有傳奇色彩的藏族名字。她出于對自由強悍狼性的尊重和理解,大膽采用一種育狼、野化狼的獨門絕技,就是以真正“狼媽”(絕對不是人媽)的方式來養狼、馴狼。
從她去若爾蓋大草原寫生開始,從小狼格林對她發出微弱的呼喚聲開始,她就已經和狼結下了不解之緣。李微漪不僅僅救了小狼格林,而且給了它屬于狼的尊嚴,當小狼格林還是一個毛茸茸的小團開始,李薇漪就已經把它當做了一只真真正正的、野性十足的草原狼。
但是,這種“狼媽”馴狼法風險巨大,隨時可能危及生命,用“九死一生”來形容育狼、馴狼的過程仍顯不夠,李薇漪甚至做好了成為狼族聚餐時的一道主菜的心理準備。
為了小狼格林,她不惜放下了自己作為花樣美女的青春年華,和男友亦風多次出生入死陪伴格林住在人跡罕至的草原上,為了小狼格林,李薇漪已經完全成為了“人中狼”,而小狼格林也成為了“狼中人”。
最讓我感動的是,小狼格林在自己的肚子已經餓得不行的時候,對生病的“狼媽”李微漪的關懷與照顧,它將自己唯一庫存的半只兔子毫不保留地送給了自己的“狼媽”,因為在狼的概念里,食物就是生命,有了食物,就有了生命,有了生命,就有了動力,有了動力,一切病都會好起來的。
每次讀到此處,我都不禁感嘆:其實在我們的字典中“狼子野心”、“狼心狗肺”……這樣評價狼的詞語已經數不勝數,我們不要再這樣誤解狼了!狼族也禁不住這樣的誤解了!
最后,在李微漪和亦風的幫忙下,小狼格林最后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狼群,等待它的將是正常的狼的生活,我們期盼小狼格林在自己的族群中能夠無憂無慮地生活。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六
《重返狼群》這本厚厚的書我已經讀了不下五遍了,小狼格林的活潑淘氣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里。《狼圖騰》的作者姜戎在序言里說他已經精讀了四遍《重返狼群》,但仍想再讀,可見這本書是多么的有趣。
李微漪用筆寫出了生動有趣的畫面,讓我在讀這本書時感覺當時的情景就在我眼前……。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七
整個假期,我讀了這本書。我之前一向認為我很喜歡狼,但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什么叫做愛狼,什么叫做狼性,再想想我自己口上說的喜歡狼,卻從未真正了解。
講述了作者親身養狼的經歷,從城市到草原,從在家中養到放小狼格林到自由的草原。我隨著書中的故事一齊哭,一齊笑,也被狼性所深深地震撼與感動。《重返狼群》讀后感。
在人們眼中,狼是狡猾,邪惡的代表,這形象在人們心中已根深蒂固了,但誰又曾看到狼的仁義、寧死不屈的一面。在狼的眼中,你對我好,我就算失去生命也會對你好。在作者生病時,平時護食的格林把自己僅有的存糧給了作者,就算自己忍受饑餓,也不讓[狼媽"挨餓。他日日夜夜守在作者窗前,作者一咳嗽,他便哀傷的嚎叫。他與人一樣對自己的[親人"很在乎,他也同樣有感情。
狼與藏獒本是無法在一齊的。但格林在獒場生活了一段時間,卻和藏獒們成為了兄弟。《重返狼群》讀后感。在藏獒兄弟有危險時,他用自己的腦袋和鐵籠較勁,直到把腦袋磨出個傷口,那傷口在成年之后依然清晰可見。在藏獒兄弟受傷后,他日夜陪在兄弟身邊,為藏獒舔舐傷口,不讓任何人靠近他。由此,狼的仁義可見一斑了。
但值得人們深思的是,狼與人,與[仇人"藏獒相處的都是那么好,彼此都是以心相待,而人和人之間為什么不能這樣的真誠相待以狼為鑒,從狼的身上,我們是否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是作者在向我們講述一個狼的故事,更是一只草原狼在向我們講述什么是忠,什么是孝,什么是仁,什么是義,什么是寧死不屈,什么是桀驁不馴。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八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我讀過許多的書籍,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李微漪的《重返狼群》。
《重返狼群》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本書講述了作者李微漪在草原寫生時意外遇到一只父母慘死,還未睜眼的小狼,并把它當并把它當作自己的孩子帶回城市撫養,養大后又重新放生回草原的故事。
讀了這本書,我希望我們能像書中的小狼一樣,做一個有情有義,知恩圖報的人!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九
《重返狼群》是作家李微漪根據親身經歷寫成的紀實小說。李微漪去若爾蓋草原寫生時,偶遇一只瀕臨死亡的小狼崽,她領養了它,并把它取名為格林;她決定培養格林的野性,讓它重返狼群。經過八個月的努力,格林具備了獨立生存的能力,成功回到了屬于自己的草原和狼群。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狼崇尚自由,格林寧可受傷甚至死亡,也不愿意被人牽著走——自由就是狼的圣經,不自由,毋寧死;狼是聰明的,狼群打圍牦牛群的時候,善于觀察牦牛群的弱點和優勢,再通過巧妙的方式把它們嫁接起來,轉化為自己的利器;狼也非常注重情誼,在作者生了重病,臥床不起的時候,把僅有的存糧給了她,所謂狼之柔情,就是這樣。
現代也有類似的故事,比如小紅帽、喜羊羊與灰太狼等等,這些都是因為人們觀察狼的方法錯了,把狼過度丑化了。想當年的蒙古帝國、羅馬帝國和今日的美國,哪一個不是高度信仰狼文化的國家?他們所崇尚的,正是自由獨立、頑強競爭、勇敢進取的狼精神。
感謝李微漪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真正的狼性。我們不僅要減少對狼性的誤解,更要學習狼精神,增強自己的狼性。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十
40多萬字,一口氣根本看不完,斷斷續續好多天才看完。作為讀者,覺得十分幸運,因為看到了這本書,才了解到,浩渺天地,人與狼居然有如此奇遇,也有如此深情。狼的世界也如此重情重義!
就像作者所言:狼的世界要簡單得多,狼的信任與情感也真摯得多。作為人類,作為如今這個星球上智慧的一員,在面對生存大計時,我們遠遠及不上狼,在面對同甘共苦的伙伴時,我們遠遠及不上狼的重情重義。在面對生死以及尊嚴和自由時,我們遠遠及不上狼性中的犧牲與頑強。
狼,殘暴,兇狠,狡詐,像人性,真誠,熱情,調皮,愛,也像人性。我想,這世界,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其實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只有人類這種單一物種,我們其實很孤獨,萬物存在,互相聯系才能讓這世界更飽滿,更真實。
惟愿愛動物的人能看到這本書,惟愿環境保護者能看到這本書,惟愿人類給動物留一處生存空間,惟愿萬物互相制衡生存也能互相聯系。
電視劇《亮劍》里的李云龍很崇拜狼;蒙古將軍從狼那里學會戰爭的智慧;很多教育機構對狼性格有深入的研究。可見狼行天下,自有其理。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十一
兒童版《狼圖騰小狼小狼》一向是我的最愛,當我和媽媽一起在新華書店購買成人版《狼圖騰》的時候,我們意外地發現了又一本以狼為主題的書——李微漪寫的《重返狼群》,我們毫不猶豫地買下來,一口氣讀完,果然不出所料,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
在閱讀過程中,我和小狼格林又一次開始了關于狼族的奇妙之旅。我很是驚訝!因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狼是一種忘恩負義的動物,為了食物,它們甚至能夠殺死自己的同類,但是,讀過這本書以后,我發現我錯了!狼雖然有的時候會吃掉自己的同類,但那是一種生存的需求,別無選取。事實上,狼是一種重情重義的動物,只是不善于表達罷了!
“狼女”是若爾蓋草原藏族牧民送給“80后”女畫家李微漪帶有傳奇色彩的藏族名字。她出于對自由強悍狼性的尊重和理解,大膽采用一種育狼、野化狼的獨門絕技,就是以真正“狼媽”(絕對不是人媽)的方式來養狼、馴狼。
從她去若爾蓋大草原寫生開始,從小狼格林對她發出微弱的呼喚聲開始,她就已經和狼結下了不解之緣。李微漪不僅僅救了小狼格林,而且給了它屬于狼的尊嚴,當小狼格林還是一個毛茸茸的小團開始,李薇漪就已經把它當做了一只真真正正的、野性十足的草原狼。
但是,這種“狼媽”馴狼法風險巨大,隨時可能危及生命,用“九死一生”來形容育狼、馴狼的過程仍顯不夠,李薇漪甚至做好了成為狼族聚餐時的一道主菜的心理準備。
為了小狼格林,她不惜放下了自己作為花樣美女的青春年華,和男友亦風多次出生入死陪伴格林住在人跡罕至的草原上,為了小狼格林,李薇漪已經完全成為了“人中狼”,而小狼格林也成為了“狼中人”。
最讓我感動的是,小狼格林在自己的肚子已經餓得不行的時候,對生病的“狼媽”李微漪的關懷與照顧,它將自己唯一庫存的半只兔子毫不保留地送給了自己的“狼媽”,因為在狼的概念里,食物就是生命,有了食物,就有了生命,有了生命,就有了動力,有了動力,一切病都會好起來的。
每次讀到此處,我都不禁感嘆:其實在我們的字典中“狼子野心”、“狼心狗肺”……這樣評價狼的詞語已經數不勝數,我們不要再這樣誤解狼了!狼族也禁不住這樣的誤解了!
最后,在李微漪和亦風的幫忙下,小狼格林最后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狼群,等待它的將是正常的狼的生活,我們期盼小狼格林在自己的族群中能夠無憂無慮地生活。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十二
作者李微漣的紀實小說《重返狼群》,記錄了作者在若爾蓋草原上一次偶然巧合,結識了一只剛剛出生幾天的野生狼崽,到一歲的一點一滴,最后忍痛割愛成功放歸狼群的真實故事。格林,這是李徽漣和她朋友——亦風,給小狼起的名字,他們希望譜寫新的“格林童話”。
——動物之間的情感。
書中,給我震撼最深的是動物之間的真摯情感。格林的母親意外去世后,李微漣將受傷且不幸的格林帶到城市一塊生活。李徽漣和亦風對小格林狼格外細心照顧、用心陪伴,小格林狼逐漸長大,李微漣開始試圖規范和訓練格林狼的狼性,但結果依然不能改變格林狼日益茫然和沒有同伴的孤獨,以及由于格林狼對人類的不設防,使得他在都市生活險象環生!李微漣決定帶他重新回到草原,讓他重返狼群。當他走到老狼洞口時,格林瘋狂地挖掘著,他以為當他把洞口的'積雪清理干凈后,他的媽媽就會回來了,他的兄弟姐妹們也會回來了,李微漣學了一聲母狼喚子,格林像箭一樣,從洞口竄了出去,當然,沒有狼在洞里,他突然意識到,他的母親再也不會回來了,他的兄弟姐妹們也再也不會回來了!格林憤怒地長號著、哭泣著,仿佛要把把他們的魂兒叫回來,他的心碎了,淚也干了,他詛咒著、顫抖著……。許多動物和人類一樣,他們也有情感,雖說他們不能用語言來表達,但動物之間以及對人類的友善、信任和守護……不恰恰是越來越科技、文明、現代的人類所逐漸缺失的嗎?!
——盜獵者。
覺醒吧,人類,現在補救還不晚,別等到地球上的狼群全部失去時,才去珍惜,才悔之晚矣!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十三
幾次看到九歲的女兒捧著《重返狼群》看得津津有味,心中不禁疑惑:書中到底寫了什么竟讓她如此沉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利用假期時間閱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成都女畫家李微漪,在若爾蓋草原寫生時救活了一只剛出生的小狼,經過短暫的都市生活后,決定帶小狼重返草原,回歸狼群的真實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作者李微漪和小狼格林,他們之間情同母子,血肉相連,擁有一段令世人贊嘆不已的人與狼相互關心,和諧相處的經歷。當奄奄一息的格林,聽到她的一聲長嘆,摸索著一步一步投入她懷中時,他們就注定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小開始,李微漪就任格林自由發展,不約束,不限制它,并在喧鬧的城市中,一點點地培養它的狼性,使得格林能在離開狼群九個月之久后,獨自在野外生活,重新回到狼群的懷抱。
李微漪的《重返狼群》看完,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一種許久不曾有過的感動伴隨著巨大的精神震撼升騰起來,格林最后離開它日夜相伴的“狼媽”重返狼族時一步一回頭的情景,是那樣的歷歷在目,每每想起,嗓子梗得生疼,那是一種怎樣厚重的情感,才能讓人與狼之間有著如此巨大的依戀與不舍!他們共同歷經無數次的九死一生,一路相伴走到最后的離別。還記得在大雪封山,糧盡彈絕,面臨生死威脅的時候,格林日夜狩獵,維持著自己和人類媽媽的生命。狼是一種何等護食的動物,卻能忍著饑餓將它獵到僅有的肉食和它的人類親人分享。這種信任和愛,卻也是“狼媽”用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巨大犧牲換來的,“狼媽”與格林的這種厚重的母子深情,也深深地改變了我們根深蒂固的惡狼觀念。
《重返狼群》中有這樣一幕,李微漪帶著格林再一次回到狼山時,原本被信奉佛教的牧民稱為最圣潔的凈土的地方,此時卻被利欲熏心的牧民當做自己的冬季牧場,用一條長長的圍欄圍了起來。這凈土一般的狼山都被人類霸占了,狼在若爾蓋草原上還有屬于自己的一片空間嗎?當人類為了利益,為了狼皮,利用種種方法,用捕獵夾、毒藥來殺害一匹匹草原的守護者——狼時,這個草原的平衡就已被打破了。狼的數量在逐年減少,鼢鼠和鼠兔少了天敵狼的威脅,大量繁殖,最終只能導致若爾蓋草原青草不再,塵沙漫揚。
面對不斷惡化的環境,我們人類真的需要反省自己,需要學會與懂得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感恩活著!對于自然界的其他物種,給他們留點生存的余地!很多年以前,若爾蓋大草原遍地青草,了無邊際,仿佛就是一個自由的天堂。可到了很多年后的今天,這樣的美好早已不知飛往何方,只剩下處處可見的圍欄和一條筆直黝黑的高速公路。人類束縛了草原,令圣潔美好的草原從此風光不再;人類束縛了狼,使鼠兔、鼢鼠繁衍過度,危害草原;人類束縛了太多的生命,最終只能被大自然吞噬。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十四
一天我在小區外散步時正好看見了一家新開業的書店,于是我走進去看能不能買到我喜歡的書。我隨意拿起一本比較厚的書翻了翻,前面是一幅幅狼和人的照片,后面是詳細介紹人與狼共同生活成長的故事,我覺得很有趣就買了下來。
“終于讀完了。”我嘆了口氣,繼續回想書中人與狼的種種……。
這本書讀完后令我非常感動,我以前一直認為狼與狗是一樣的,但是讀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狼和狗的最大區別就是狼的自尊心是很強的狗則是很溫順,溫順到在主人面前可以放棄自尊去討好主人。我從書中了解到在作者李微準備用鐵鏈把她的狼“格林”栓住時它會發抗不讓作者栓住,就算栓住了它就會趴在地上即使拖出血了也不會站起來。
后來作者把格林送回了撿回它的地方若爾蓋草原,在那兒又發生了很多人與狼的故事……。
在若爾蓋草原的獒場里的事讓我看獒的觀點改變了,以前我把獒堪稱一種兇惡、暴躁的殺人機器。但是看了這本書后我發現獒是一種理解人性、尊老愛幼的動物。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一匹家養的狼居然成功放生了,并且還是融入了狼群。這些成功還是在作者李微琦的努力下才辦到的,我就講一下詳細的內容吧!
不能讓狼碰鐵器,不然以后它就不怕槍和刀了,不能喂食(捕獵成長階段)它就會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了。養狗容易養狼難,能養了并放歸草原在歷史上已經是奇跡了。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十五
的出生地——若爾蓋草原,并開始野化格林最終將它放回了草原。它是全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只經過人工飼養后又放回草原的生命——狼。在作者病重時,格林在沒填飽肚子的情況下將自身的存糧給媽媽,這就是愛,格林像一個孝順的孩子一樣,學會了報恩,在平時,那個拼命護市搶食的狼,真正到自身親人危難的時刻,毫不猶豫的忍饑挨餓把食物給媽媽吃。
“掌心與爪心相貼,讀懂彼此的`心”這句話是本書中最讓我感動的,因為這就是動物最真誠,最純凈的感情,只要你真心的對它們,那它們就會給予你住真摯的愛!
而在狼山上的那些日子,小小的格林完全性的顛覆了亦風對于狼的看法,他會把自身的藏食點毫不猶豫的變成“家”里的冰箱,人往里藏壓縮餅干,狼往里藏辛苦得來的獵物,為的只是填飽一家人的肚子。正如大多數人而言,大家都認為狼是狼心狗肺,狼狽為奸,但恰恰相反,只有懂他們的人才會明白他們那火熱的內心。在書中那些珍貴的照片,一定會對狼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重返狼群學生讀后感(模板16篇)篇十六
很多年以前,若爾蓋大草原遍地青草,了無邊際,仿佛就是一個自由的天堂。可到了很多年后的今天,這樣的美好早已不知飛往何方,只剩下處處可見的圍欄和一條筆直黝黑的高速公路。人類束縛了草原,令圣潔美好的草原從此風光不再;人類束縛了狼,使鼠兔、鼢鼠繁衍過度,危害草原;人類束縛了太多的生命,最終只能被大自然吞噬。
《重返狼群》講述了一位成都女畫家李微漪,在若爾蓋草原寫生時救活了一只剛出生的小狼,經過短暫的都市生活后,決定帶小狼重返草原,回歸狼群的真實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作者李微漪和小狼格林,他們之間情同母子,血肉相連,擁有一段令世人贊嘆不已的人與狼相互關心,和諧相處的經歷。當奄奄一息的格林,聽到她的一聲長嘆,摸索著一步一步投入她懷中時,他們就注定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小開始,李微漪就任格林自由發展,不約束,不限制它,并在喧鬧的城市中,一點點地培養它的狼性,使得格林能在離開狼群九個月之久后,獨自在野外生活,重新回到狼群的懷抱。每一個看過這個故事的人都驚嘆,“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奇跡!”我思索著,為什么前幾例放狼回歸狼群的例子都以失敗告終?我想,也許有很多天時、地利的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李微漪不束縛格林,真正像狼媽媽養狼一樣地去養它。這就是自然的力量!不去約束它,反而使它更好地成長。
《重返狼群》中有這樣一幕,李微漪帶著格林再一次回到狼山時,原本被信奉佛教的牧民稱為最圣潔的凈土的地方,此時卻被利欲熏心的牧民當做自己的冬季牧場,用一條長長的圍欄圍了起來。這凈土一般的狼山都被人類霸占了,狼在若爾蓋草原上還有屬于自己的一片空間嗎?當人類為了利益,為了狼皮,利用種種方法,用捕獵夾、毒藥來殺害一匹匹草原的守護者——狼時,這個草原的平衡就已被打破了。狼的數量在逐年減少,鼢鼠和鼠兔少了天敵狼的威脅,大量繁殖,最終只能導致若爾蓋草原青草不再,塵沙漫揚。
在喧鬧的城市生活中,有許多人也許忘了生命的真諦,就像一只被利欲緊抓在手心的風箏,永遠掙脫不了利欲的束縛,只想著飛得更高,占領其它生命的領地,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利益。我想,當我們真正舍得放開束縛其它生命的繩索時,束縛我們自己的繩索就可以被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