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教學的指南,能夠幫助教師高效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是一些五年級教案的案例,它們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籮、杭”;熟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品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領悟、學習這種感情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深層文意,體會文中句子對表達感情的作用。
教學方法:
結合課件解讀課文,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梅花魂》中,我們透過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對祖國深深的愛與眷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另一種花又寄托著怎樣的情感。大家翻開課本第30頁,我們來學習第7課——桂花雨。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理順文意。
讓學生帶問閱讀,“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
請學生回答第一個問和第二個問。
桂花雨:文中是指搖桂花時落花紛紛,若雨一般。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家鄉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
三、詞句解析,細品思鄉情。
四、總結。
現在,同學們知道“桂花雨”的寓意了嗎?
寓意:童年時期搖落的桂花雨,像是一筆筆珍貴的寶藏,讓“我”久久難忘。那是童年回憶的重要載體,也承載著“我”和母親的思鄉之情以及對故鄉生活的懷念。也正是因為難以回到那時,所以“桂花雨”才更加深刻地留在“我”的心中。
學完這一篇文章,有沒有什么感觸?同學們有什么難忘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回憶自己童年經歷的一些小故事,談談為什么難忘。)。
一、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寫了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
課文先寫小時候對桂花的喜愛,寫為什么要搖桂花,接著主要描寫了“我”幫大人搖桂花、收桂花的快樂情景,最后寫“我”對童年時代“搖花樂”的懷念。作者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純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桂花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是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是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方面是為了繼續培養學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課文內容,另一方面是激發學生對自己的童年生活、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培養熱愛生活的情趣。
二、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說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建議。
1、可以從學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懷的人或事引入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如果有條件,教師可多讀一點琦君寫的文章,以便對她有較多的了解。
2、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主閱讀探究。可以先安排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注意停頓,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再安排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結果與小組的同學交流,聽聽小組同學的意見,如果意見不相同,互相討論討論。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對課文中的重難點,教師要做一定指導。
3、引導學生體驗搖花樂是教學的重點。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再畫出有關描寫搖花樂的句子,然后一邊讀一邊結合課文插圖想象搖花樂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歡樂。
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懷念是教學上的難點。杭州的一處小山全是桂花,香飄十里。而母親卻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可仿照這個句式,讓學生說說,以便他們對母親的.話有更具體的感受,如,這里的環境真好,母親會怎么說?這里的生活真舒適,母親會怎么說?……從而體會到母親表達的是對家鄉的熱愛和懷念。
4、要注意朗讀的指導。課文第二、三、五、七、八自然段分別表現出人物的不同情感:“我”對桂花的喜歡、母親的擔心、“我”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搖桂花時的歡樂、“我”對“搖花樂”的懷念。這些情感應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用適當的語氣、語調表達出來。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比如,選擇一兩處作示范朗讀,或者請學生范讀,再作評議。
5、課文中的許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動的畫面。如,桂花盛開時香飄十里的情景,搖落桂花時那飄灑的陣陣桂花雨。這些情景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體驗進行想象。如,看過桂花的學生,可以回憶桂花盛開時的景象。又如,學生可能有淋雨的經歷,雨絲飄落在頭發、脖頸上的感受與課文中“桂花雨”的飄落有相似之處。可讓學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飄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還可以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想象人物的內心感受。
6、可以引導學生交流閱讀這篇課文的感受。如聯系古詩或者聯系課外閱讀談談人們對家鄉的懷念;還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談感受。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二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與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3.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1.掌握本課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
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第一課時。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結構特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課件。
一、猜謎語導入,激發興趣(出示課件1)。
1.出示謎語: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準是下雨或刮風。
提問:“它是誰呀?”——太陽公公。
板書:太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2)。
1.學生齊讀課文。
2.學習生字生詞:
(1)齊讀詞語表中的詞語。
(2)教師指導正確書寫易錯字:殖蔬。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交流收獲。
1.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部分?請概括每部分的段意。(出示課件4)。
生總結,匯報。
課文可以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紹太陽遠、大、熱三方面的特點。
第二部分(4—8):講太陽和人類的關系。
2.我們來讀第一部分。思考,這部分介紹了太陽哪些特點?(出示課件5)。
生總結、匯報。
板書:特點:遠大熱。
3.作者先給我們講了一個傳說。你知道介紹傳說的作用嗎?(出示課件6)。
生總結、匯報。
師:介紹神話傳說,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閱讀興趣。
4.找出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過渡句,說說過渡句的作用(出示課件7)。
生總結,匯報。
生:“雖然……但是……”用這個關聯詞結束上文,引起下文“關系密切”的介紹。所以,這是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板書:關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出示課件8)。
生總結、匯報。
第二部分是總分總的結構,文章先說“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緊接著就分段告訴我們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雨雪的形成、風的形成、太陽的殺菌能力和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最后用“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來結束。前后呼應。
四、作業超市(出示課件9)。
1.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兩遍。
2.熟讀課文,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上網查找說明方法。
第二課時。
1.復習生字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2.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課件。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太陽的哪些特點?(出示課件12)。
二、學習1---3自然段,品味說明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12)。
1.課文是用什么方法來介紹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呢?在前三個自然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生交流、匯報。
師出示句子。
(太陽離我們……也要飛二十幾年。)。
思考:a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b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個句子,讀出“遠”,讀出感情。
師總結:這段話采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使說明對象更具體,更準確,更容易理解,突出了“遠”的特點。
2.課文是怎樣寫太陽“大”的特點呢?生找句子,并匯報。
出示句子。
(我們看到太陽……所以我們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b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作比較。
3.體會描寫“熱”的句子:
a找出描寫“熱”的句子,說說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好處是什么。
生總結,匯報。
出示句子。
(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板書:列數字。
b讀一讀,讀出“熱”的特點。
4.小結說明方法。
師:在介紹太陽的特點的時候,作者主要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學習4---8自然段,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出示課件18)。
1.體會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讀5---7自然段,說說太陽和我們的關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相關資料圖片。
b請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讀,并做出評價。
板書: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形成雨雪形成風殺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復朗讀,體會太陽作用之大。標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沒有太陽,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四、布置作業。
上網查找關于太陽的其他知識。
上網查找自己喜歡的天體的相關知識。
1.在導入這篇課文時,我使用了謎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問題引導他們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參與,很快地把握了內容,明白了說明方法的作用,教學效果良好。
2.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分段解決的方式,通過引導學生分段閱讀,分段把握的方式,讓他們理解主要內容,明確主要說明方法。同時,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拓展開拓學生的視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我把控得不夠好,致使一些同學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及時改變教學方法,爭取讓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三
1、認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整理資料的方法。
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圓明園毀滅”這一屈辱歷史,激發愛國之情。
1、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輝煌景觀,感受祖國的燦爛文化。
2、文章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學的又一難點。
1、課前搜集圓明園的'相關資料。
2、教學課件。
一、構建話題,導入課文。
1、在我們國家的廣州市,剛剛舉辦了一場亞洲最高級別的賽事,你們知道嗎?說說你的了解。我們的祖國國力日益強盛,相繼舉辦了奧運會亞運會,引起了世人的矚目。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件屈辱的事情,美麗的東方園林被西方強盜毀于一旦。
2、板書課題。強調“毀”寫法。
3、輪流讀課文,檢查預習,隨時正音。
二、細讀課文,感悟“毀滅”。
1、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把最讓你氣憤的地方用“——”畫出來并作一作批注。
生默讀,批注。交流。
2、讀了這段文字,你是怎樣的心情?
3、這心情從何而來?讀一讀讓你感覺到憤慨的句子,讀出你的感情。
4、出示: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是的,侵略者的本性是殘暴而貪婪的,讓我們帶著憤恨讀一讀。
生小聲讀。交流。
6、圓明園的灰燼里到底有什么?讓我們探尋一下這座園林的瑰寶和精華。
三、品讀課文,領悟“精華”。
1、默讀課文,感受一下這曾經是一座什么樣的園林。哪些景觀和建筑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筆劃下來。再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2、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你的腦海中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來談,感悟重點詞句)
出示: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自由讀,邊讀邊想象。
誰來讀一讀這優美的文字,指名讀。
課文中沒有介紹到的景觀還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嗎?
(展示課前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重點介紹最讓自己欣賞和驚嘆的部分)
3、真是巧奪天工,精美而宏偉的圓明園。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圓明園布局精妙,建筑風格各異,當然稱得上的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同學們,讓我們把這些美景記在心里,我們一起回顧圓明園的美景和宏偉建筑。
出示幻燈片,輔助背誦。
5、欣賞了園林風光,我們再來看看園中豐富的收藏品。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圓明園中珍貴文物的收藏情況。
談談體會。所以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6、就是這樣的一座舉世聞名的圓明園,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所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告訴了我們:(出示“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兩個“不可估量”要強調什么?齊讀。
四、也許,圓明園的廢墟會提醒我們,不忘國恥,永遠要記住侵略者的強盜行徑。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四
1、學會“籮、杭”2個生字。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邊讀邊體會作者通過景物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熱愛生活的情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重點: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
難點: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ppt課件。
一、談話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臺灣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題目是——生:桂花雨。
1、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針對課題,想象畫面。
3、生回答,師小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桂花雨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請你用一個字來概括這種感受。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字詞的認讀情況。(指生讀,齊讀。)。
三、品讀感悟。
師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細細品讀,看作者是如何把這些美好的感受表達出來的。
1、默讀課文,勾畫出文中描寫桂花香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下簡單的批注。(生默讀,勾畫,寫批注,師巡視指導。)。
2、學生交流文中描寫桂花香的句子。(要求先讀勾畫的句子,再談感受。)。
預設一: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氣濃郁。理解句子在表達上的巧妙之處,給句子換一種方法來表達。)。
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句子。
預設二:
全年,整個村子都盡在桂花的香氣里。
(學生結合課文理解感受桂花不僅是香在味道里,還香在人們的心里。)。
預設三:
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的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叢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感受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和桂花的香。體會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
預設四:
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1.聯系課文,談談對這句話的體會,感受母親的思鄉之情。
這里的()再(),也比不上家鄉()。
3、學生交流自己寫的句子。
師過渡:家鄉的桂花芬芳迷人,令我難以忘懷,我更難忘的還是給我帶來樂趣的搖桂花。
1、瀏覽課文,找出有關語句。
2、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邊讀邊想象,搖桂花的快樂和桂花飄落的美。
四、升華主題。
月是故鄉明,花是故鄉濃。每當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我又想起了——生讀:在故鄉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五、作業。
課下搜集描寫關于桂花的詩句。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五
1.發放課文內容及簡介作者:琦君(1918—)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業于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中國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并任中國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國。出版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內有《煙愁》《細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
2.介紹桂花的資料:桂花:也稱木犀,木犀科。常綠小喬木,高達15m,冠卵圓形。葉對生,硬革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全緣或具疏齒。花簇生葉腋或頂生聚傘花序,黃色或白色,極香,花期中秋。核果橢圓形,藍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產我國西南、華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變種較多,有金桂、銀桂、四季桂。是傳統的名貴香花,城市綠化、美化的重要樹種。桂花經蜜餞后,可做各種甜食。
(二)預熱。
1.聞香識花。
分別噴灑不同香味的香水。讓學生分辨茉莉花,桂花,白蘭花等花香。
拿出桂花香水問:這種香味是什么花香?
導入:每一種花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美,每一朵花都有著自己的生命,花的美麗,花的靈魂也許是那美麗的身姿,也許是那可貴的花魂。今天我們就循著這香味,沐浴一場盛大的桂花雨。
(三)討論。
這是一場怎樣特殊的雨?在這一場桂花雨中你收獲了什么?
搖啊搖,我搖出了﹍﹍﹍﹍﹍﹍。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聽到了﹍﹍﹍﹍﹍﹍我仿佛聞到了﹍﹍﹍﹍﹍﹍我又想起了﹍﹍﹍﹍﹍﹍。
預設學生可能會有疑問的句子: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八月桂花,十里飄香。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四、創設情境:
師播放課件,圖片結合音樂,請同學閉眼,指明上臺,沐浴“香水雨”用香味喚醒學生的感官,刺激視覺,嗅覺以調動學生情緒。
師朗誦:清清的荷塘,田田的荷葉,我是婷婷的荷花,烈日下灼灼的向著太陽,微風中翩翩的舞動腰肢。綻放每一片花瓣,釋放每一縷幽香。紅艷的是我炙熱的心,潔白的是我無瑕的靈魂,雨打荷花那是我含淚的微笑,清風拂過是我嫵媚的衣襟。我低一低頭與魚兒私語,告訴她不能說的秘密;我抬一抬頭向游人招手,為我駐足吧,看一看我蓮的容顏,聽一聽我蓮的心語,“我要怒放,淤泥裹挾不住我萌芽的沖動,再深的池水也阻擋不了陽光的誘惑;我要怒放,我從荷葉的縫隙中伸出頭來,我吸取陽光,雨露,吸取生命需要的每一點元素,積聚力量,待某一天的某一個清晨,我勃然盛開,向著太陽微笑……”
我是夏花,不單是荷,我是夏日里絢爛的每一朵花。我是牡丹,雍容的開在洛陽城的每一條大街小巷,當我的花季到來。當我潮水般鋪天蓋地而來,人們便也潮水般從四面八方奔聚而來,只為一睹我的芳容,飽覽花海如潮的氣勢。在那一刻,我將抬起我高傲的頭,我將莊嚴的宣布:我無愧于造物對于我作為花的給予,我兌現了作為花的諾言,維護了作為花的尊嚴。
我是夏花,永遠追求生命的絢爛。如果沒有沁人心脾的芳香,我也要綻放迷人的花朵;如果沒有迷人的花朵,我也要為大地增添一抹綠色。如果造物把我拋棄在無人的沙漠,我要擁有胡楊的本色。如果是在千年冰封的雪山,我要作那冰山上的雪蓮。如果是被丟棄在幽谷,我也要學學那野百合,也要擁有春天。
生為夏花,我不會去譏笑野草,野草有野草的價值。我也不會去嫉妒雄鷹,不要用你的凜然俯視我,我是花,扎根在這里,這里就是我的家。
六、師生現場習作。
題目:收獲故鄉那一朵(片)﹍﹍﹍。
()愛如花雨。
板書設計。
7*、桂花雨。
桂花飄香十余里。
搖花沐浴桂花雨。
收得桂子分故里。
兒時樂得搖花趣。
花雨鄉情入夢語。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的推敲,想象課文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愛桂花、憶童年、思親人、戀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明晰課文主要內容。
通過對課文的初步閱讀,我們已經感受到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那作者是如何寫出這種愛桂花情感的呢?文章又僅僅是表達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嗎?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二、共讀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通過文字表達愛桂花的情感。
1、自讀第一自然段。這節寫了什么?可以直接用文中的一句話表達。
出示:“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最喜歡桂花的什么?
“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怎樣才叫迷人?陶醉、在時不想離開,離開了又總是思念(點擊,連起來讀前后兩句話)。
2、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十分清楚,一句話就行了,但為什么在中間插上那么一大段文字?是在用比較的方法寫出自己的情感,與梅花比姿態;與繁花比花朵,雖然不及,但花中仍最喜歡桂花。讓我們讀讀(點擊,讀第一句)。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進一步感受桂花香。
1、我們也來感受一下迷人的香氣,自讀第二小節。
出示:第二小節哪個地方最能表現桂花的濃郁香味?
出示:“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交流:你從哪個詞中感受到了桂花的濃郁香味?
“浸”往往組成浸透、浸泡,十幾戶人家都浸泡在花香之中,更突出香味之濃。
“至少”就十幾戶嗎?作者老家舊宅子四周的空地上種著許多株桂花,院中也是桂花樹,花開時綠葉叢中綴滿了桂花,花香隨風飄逸,彌散四方。
特別是桂花開得最茂盛時,再讀這句……。
“沒有不”語氣那么肯定,草垛旁,小路邊,屋后的菜田,屋中的庭院全都被花香籠罩。現在我們明白為什么作者要說“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正因為如此,所以……再讀:“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
2、中秋節后,桂花成熟了,該收獲了。自讀第二自然段后兩句。懂了嗎?
改詩句:“花開當折終須折,莫等花落空折枝”
是啊,作者通過自己的體驗,告訴我們搖桂花時機要把握好,方法要得當。
四、精讀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童年的搖花樂。
1、自讀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又寫出了什么?默讀,不回答。
2、將第三自然段分三層,如果讓你配三幅畫,考慮一下:
畫什么?一句話說一幅圖,粗略構思。
怎樣畫?要盡力體現文字所表達的內容?
……。
圖一:纏,纏著母親是怎樣的?誰讀出來?(屋前房后,拽著衣角晃蕩,眼睛里露出渴望的神情……讀出了渴望,讀出了迫不及待,讀出了幾分撒嬌……)。
圖二:如書中插圖,插圖能表現當時作者搖樹的情景嗎?
圖配文,看書中插圖,聽同學讀文字。
哪一個字將那種激動、興奮之情迸發出來?喊。
練讀:誰來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讀出了快樂,讀出了開心,讀出了興奮,真是神奇,好香啊!……)。
評讀:如果是你在搖,你有什么感覺?
畫中那個大人畫得你滿意嗎?孩子愛玩,愛熱鬧,這樣激動、興奮、喊叫、家里人也都為她高興,何況她在幫家里做事呀!
出示句子讀:難怪作者老是纏著母親問,讀……,難怪作者寫到:讀……對我是件大事。
圖三:突出父親和母親桂花收下來了,全家慶賀桂子豐收。
父親詩興大發,誰來讀父親的詩,哪個字體現了桂花給孩子帶來的興奮,哪個字體現了桂花給大人帶來的興奮?(樂,慶)。
小結:第三節寫了孩子的纏問,搖桂花的樂趣和家人慶豐收。
“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現在看來僅僅是對我嗎?改讀:搖桂花對全家人是件大事。
3、桂花收下來,自讀第四自然段,全家動員做的事中,你認為孩子有沒有參與?(揀、吃)孩子開心嗎?與全家同樂!
出示: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現在你能體會為什么說全年?
全年?開花時,滿樹生香,隨風飄逸,彌散四方;不開花時,做成桂花鹵(壇蓋一打開)、泡茶(開水一沖泡)、過年做糕點(蒸籠上一蒸),那真是浸在花香中。多么清馨,多么和美的鄉村生活,桂花給全村人帶來了喜悅。改讀:搖桂花對全村人是件大事。
小結:到這里都是寫作者回憶小時侯的事,現在再來體會“最喜歡桂花”的意思,僅僅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嗎?(香氣、快樂、美好的情感)。
五、感悟,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1、出示讀第5、6自然段,讀到這里,看出母親和她的生活有什么變化?
(母親變了嗎?孩子大了;住家變了嗎?家鄉舊宅院子;心情變了嗎?)。
出示:可是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子里的金桂。”
(看著這外地的桂花,母親想到了浸滿花香的小村莊,那屋前屋后都是桂花的舊宅子,想到了年幼的孩子纏著自己問……想到了搖桂花時孩子盡情地喊……仿佛看到了慶賀桂花豐收時丈夫在吟詩……腦海里出現了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的情景,想啊想,于是母親傷感而深情地說:……)。
2、母親老了,家鄉遠了,過去的歡樂不再有了,老人有些傷感,而我呢?
所以,當我……母親深情地說:“……”讀!我就會想起……。
多少年過去,琦君早已告別母親,遠離故土,度過了她的青年、中年時代,現在她老了,但更加體會到了母親的話:“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子里的金桂。”于是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
出示:“水果蔬菜是家鄉的好,雞魚鴨肉是家鄉的鮮,風景是家鄉的美,月是故鄉的名明”是呀,“人是故鄉的……,花是故鄉的……”
無論是在中國臺灣,還是在美國,始終在說:
出示:“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呀!”
原來作者把思鄉的情感寄托在……桂花上了。難怪她要說:“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
五、拓展,了解作者琦君的作品及風格。
出示琦君(1918-2006),中國臺灣女作家,作品:《煙愁》、《桂花雨》、《水是故鄉甜》、《母心似天空》、《燈景舊情懷》、《琦君說童年》……香香的桂花雨,濃濃的思鄉情,恍如回到了家鄉,回到了童年。琦君在自己寫的大量散文中,盡情抒發了真摯熱烈的感情,這里有對故鄉山水和童年生活詩一樣的回憶,有對父母師長摯友深沉的懷念,溫馨中透著幽幽的愴痛。
板書設計:桂花雨。
香樂情。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七
1、知識目標:認讀本課生字詞,了解課本課所講的內容。
3、德育目標;體會作者對童年往事的懷念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理解想象課文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件。
1、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說說你對桂花的印象。
2、板書課題《桂花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將對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默讀閱讀提示,思考:閱讀提示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3、指人回答,明確:出示課件。
4、分同桌輪讀,評議。
5、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記述了童年時候與母親一起搖桂花的事情)。
1、你喜歡哪幾句話?你能想象當時的情景嗎?合作學習。
2、匯報交流:如桂花樹的樣子,母親送桂花的情景,搖桂花的情景等。
3、出示課件:師范讀。學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下,我可樂壞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默讀課文,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抒發了作者懷念家鄉,懷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回憶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呢?說給大家聽。
1、寫一寫童年的趣事。
2、畫一幅表現童年生活的畫。
桂花雨。
抱樹使勁搖懷念家鄉。
滿頭滿身好香懷念童年生活。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八
教學目標: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語言訓練點,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驗搖花樂和思鄉情。
3、揣摩文本語言,并學會運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理念:
1、課堂教學應在師生、生生對話交際的過程中進行。
2、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3、憑借文本,挖掘教材資源,在想象、誦讀、體驗等語言實踐中,引導學生將文本語言轉化為會運用的“活”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揭示中心句。
1、.課文一開頭,她就說: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
2、出示: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二、品味香氣迷人.
1、大家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發現?
2、出示句子: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每時每刻都泡在香氣里,你就是琦君鄰居的話,你。
有什么感受?.
三、學習搖花樂。
1、用心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3、讀: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想象寫話。
5、這么香,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親呢?
6、詩:
自己再讀一讀父親的詩,你想說什么?
四、品味生活香濃。
1、個別讀第四自然段。
2、比較句子:
(1)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指導朗讀。
五、感受鄉愁。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九
1、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學會“榆畔帳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5、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21課的前兩首古詩,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張籍那濃濃思鄉情。那么誰愿意給大家背誦一下古詩?請學生配樂誦讀。
2、當“洛陽城里見秋風”的時候,張籍的內心涌動著“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鄉之情。那么,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納蘭性德又將流露出一份怎樣的思鄉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昨天已經布置同學們預習課文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預習的?(查閱相關資料、反復誦讀、試著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2、在預習時,你發現長相思與前兩首古詩有什么不同了嗎?點擊課件,出示詞。
教師介紹詞:詞是詩的別體,詞因為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
教師補充:
長相思是詞牌名,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通常用來寫思念之情。也是這首詞的題目。
3、檢查朗讀。
下面誰來給大家讀一下這首詞。
大家看,更在這兒應該讀幾聲?你怎么知道第一聲的?解釋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讀,教師評價:字正腔圓。
古代,詞是可以配樂唱和的,有它自己的節奏,老師給大家標出來了,誰來試試。一起試著這樣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讀讀這首詞。
三、學習這首詞。
(一)默讀。
1、同學們已經把這首詞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但這還不夠,還要讀得有情有味才可以,這就需要我們讀懂詞意,體會詞人的情感。同學們,想想可以運用什么辦法讀懂這首詞?和我們讀懂古詩的方法一樣。
2、請大家運用剛才提到的方法自學這首詞,想想這首詞的大體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標記出來,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請教老師。
3、同位之間可以交流一下學習收獲。
(二)學習上闕。
1、大家看,這是詞的上闕,誰來讀讀,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嗎?誰能幫他解決?
誰能簡單說說它的意思。
我們可以用那些詞語可以形容這種漫長艱辛的征途?(長途跋涉千里迢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3、告別了家鄉,告別了親人。納蘭性的`他們風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
學生讀,學生評價,你認為他讀得怎樣?他的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4、夜深千帳燈,讀到這兒,老師產生了疑問,你有什么要問的嗎?
是呀,將士們白天車馬勞頓,疲憊不堪,為什么夜深還不休息?
(三)學習下闋。
1、自己讀讀下闋想一想,為什么會夜深千帳燈。
2、誰來說說下闋的意思。
3、和上闋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樣,這兒的風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風雪交加。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看到的畫面,讀出自己的感受。
他行走在千山萬水之間,然而他那顆心,卻在故園,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園會有什么樣的情景呢?學生交流,他多么希望可以,夢回故園,感受這份溫馨、寧靜、祥和,可是,現在,卻被吵得鄉心破碎,鄉夢難圓。
7、此時,你就是納蘭性德,你來讀,
8、對詞人來說,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四、拓展。
1、同學們,這首如夢令也是納蘭性德在這次征途中寫下的佳作。自己讀讀。
萬丈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2、指名讀讀,
3、仔細讀讀這首詞的注解,想一想這首詞和長相思,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注解:將士們懷念自己的家園,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凌河水,驚濤拍岸,把夢中人催醒了。當一覺醒來,這思鄉者又趕緊叮囑自己再睡一會兒,因為睡著了總比眼睜睜地思鄉好過一些。
4、是呀,雖然,聒碎鄉心的聲音不同,但是納蘭性德的思鄉之情是一樣的,體會著詞人的思鄉之情讀讀這首詞。
五、總結。
同學們,故鄉,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也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長相思》。
六、課下請同學們繼續誦讀這兩首詞,也可以搜集一些表達思鄉的歌曲唱一唱。
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園。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十
師:請你說說為什么喜歡讀這一句子。
生1:因為我從這個句子體會到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
師:那你覺得該怎么讀?
生1:我覺得這個媽字應該讀長一些。學生試讀。
師:誰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覺得這個媽應該讀得短、快一些。
師:為什么?
生2:因為讀得短、快一些才能讀出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學生試讀。
師:誰還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覺得這個媽可以讀得長一些,不僅可以讀出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讀出作者的撒嬌。學生試讀。
師:請同學們用你自己喜歡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全體學生試讀,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十一
1、認識2個生字“籮、杭”;熟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品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領悟、學習這種感情表達方法。
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深層文意,體會文中句子對表達感情的作用。
結合課件解讀課文,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1課時。
上一節課《梅花魂》中,我們透過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對祖國深深的愛與眷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另一種花又寄托著怎樣的情感。大家翻開課本第30頁,我們來學習第7課——桂花雨。
讓學生帶問閱讀,“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
請學生回答第一個問和第二個問。
桂花雨:文中是指搖桂花時落花紛紛,若雨一般。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家鄉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
現在,同學們知道“桂花雨”的寓意了嗎?
寓意:童年時期搖落的桂花雨,像是一筆筆珍貴的寶藏,讓“我”久久難忘。那是童年回憶的重要載體,也承載著“我”和母親的思鄉之情以及對故鄉生活的懷念。也正是因為難以回到那時,所以“桂花雨”才更加深刻地留在“我”的心中。
學完這一篇文章,有沒有什么感觸?同學們有什么難忘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回憶自己童年經歷的一些小故事,談談為什么難忘。)。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寫了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
課文先寫小時候對桂花的喜愛,寫為什么要搖桂花,接著主要描寫了“我”幫大人搖桂花、收桂花的快樂情景,最后寫“我”對童年時代“搖花樂”的懷念。作者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純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桂花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是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是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方面是為了繼續培養學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課文內容,另一方面是激發學生對自己的童年生活、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培養熱愛生活的情趣。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說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可以從學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懷的人或事引入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如果有條件,教師可多讀一點琦君寫的文章,以便對她有較多的了解。
2、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主閱讀探究。可以先安排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注意停頓,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再安排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結果與小組的同學交流,聽聽小組同學的意見,如果意見不相同,互相討論討論。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對課文中的重難點,教師要做一定指導。
3、引導學生體驗搖花樂是教學的重點。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再畫出有關描寫搖花樂的句子,然后一邊讀一邊結合課文插圖想象搖花樂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歡樂。
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懷念是教學上的難點。杭州的一處小山全是桂花,香飄十里。而母親卻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可仿照這個句式,讓學生說說,以便他們對母親的話有更具體的感受,如,這里的環境真好,母親會怎么說?這里的生活真舒適,母親會怎么說?……從而體會到母親表達的是對家鄉的熱愛和懷念。
4、要注意朗讀的指導。課文第二、三、五、七、八自然段分別表現出人物的不同情感:“我”對桂花的喜歡、母親的擔心、“我”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搖桂花時的歡樂、“我”對“搖花樂”的懷念。這些情感應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用適當的語氣、語調表達出來。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比如,選擇一兩處作示范朗讀,或者請學生范讀,再作評議。
5、課文中的許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動的畫面。如,桂花盛開時香飄十里的情景,搖落桂花時那飄灑的陣陣桂花雨。這些情景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體驗進行想象。如,看過桂花的學生,可以回憶桂花盛開時的景象。又如,學生可能有淋雨的經歷,雨絲飄落在頭發、脖頸上的感受與課文中“桂花雨”的飄落有相似之處。可讓學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飄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還可以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想象人物的內心感受。
6、可以引導學生交流閱讀這篇課文的感受。如聯系古詩或者聯系課外閱讀談談人們對家鄉的懷念;還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談感受。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十二
三,練習朗讀課文.
四,學習生字詞語.
1,同學們,回憶過去經歷過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種享受,充滿樂趣.你經歷過有趣的事嗎。
1,投影出示:。
(1)課題"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辭方法。
(2)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予以指導.
教師對學生提交的問題進行梳理,有些能交給學生自學或討論的,放手讓學生自學;有些要在下節課中解決的,可讓學生在讀中先自主體會.
教師可重點指導學生讀好長句子,讀準字音.
學生自主交流自己經歷的趣事。
齊讀課題,并對課題進行質疑。
學生依據投影出示的自學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倡默讀),思考問題,并在書上作標注.
讀后和小組同學交流。
2,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1)課題用"桂花雨"是因為搖桂花時,桂花紛紛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方法.
(2)這篇課文主要回憶了小時候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
(3)匯報不理解的詞語和問題.
(4)小組合作學習,理解詞語.
1,生練習朗讀課文,注意讀準長句子.
2,小組內分段朗讀課文,重在正音.
1,練習描紅.
自由提問,產生閱讀期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十三
中秋節前后,正是故鄉桂花盛開的季節。
小時候,我無論對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賞。父親總是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梅花,那是木蘭……但我除了記些名字外,并不喜歡。我喜歡的是桂花。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的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叢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故鄉靠海,八月是臺風季節。桂花開,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來臺風啊!”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著:“只要不來臺風,我就可以收幾大籮。送一籮給胡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婆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果讓它開過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呢?”母親說:“還早呢,花開的時間太短,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上布滿陰云,就知道要來臺風了,趕緊叫大家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搖落以后,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里,可以加在茶葉里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我念中學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兒去賞桂花。回家時,總要撿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十四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生字,能正確讀記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學會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邊讀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辦法:
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開教學:自讀自悟;細讀悟情;品讀體會。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讀題設疑,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你們都認識什么花,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啊?
生:玫瑰,長得漂亮,可以做送人;槐花,可以做饃饃;油菜花、菊花……(同學們各抒己見)。
師:哇,大家知道這么多花,還知道它們能干什么,讓老師漲見識啦,那同學們今天我們再認識一種花-桂花(打開多媒體,展示桂花的圖片和簡介)。
1、介紹桂花:桂花:也稱木犀,木犀科。常綠小喬木,高達15m,冠卵圓形。葉對生,硬革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全緣或具疏齒。花簇生葉腋或頂生聚傘花序,黃色或白色,極香,花期中秋。核果橢圓形,藍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產我國西南、華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變種較多,有金桂、銀桂、四季桂。是傳統的名貴香花,城市綠化、美化的重要樹種。桂花經蜜餞后,可做各種甜食。
(利用多媒體,讓孩子們更直觀的觀察事物,更能吸引他們的興趣并加深記憶)。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聽錄音,認讀本課的生字,正確讀記詞語。(打開多媒體,播放視頻)。
2、自主讀文,邊讀邊在書中作批注,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小組交流,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講給同伴聽,不懂的內容,同伴互助或做標記,集體交流。
4、代表匯報,分享閱讀感悟。教師參與學生討論,并恰當點撥。
(學生匯報哪些內容,教師相應給以點評,增強其自信心)。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再讀課文,想象情景,談談感受,重點交流以下問題:
(小組交流、總結,自主展示,其他小組質疑補充,將課堂形成一場小小辯論會,教師及時總結并相應點擊哪部分課件演示給學生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1、作者為什么喜歡桂花?畫出描寫桂花香的句子?
2、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快樂?
(搖花樂,這是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創設想象人物的內心,體會“我”童年的搖花樂。教師點擊課件演示搖花樂的情景,把學生帶進花香飄溢的桂花雨之中,體會課題的含義。)。
3、桂花的收藏作用有哪些?
4、理解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體會母親的話的含義,揭示主題--熱愛家鄉)。
5、題目為什么叫“桂花雨”?(點題)。
四、感情朗讀,拓展升華。
多么令人難忘的搖花樂呀,同時,作者也把快樂帶給了我們,然而,作者僅僅在寫搖落的桂花雨嗎?同學們,放開聲音,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童年的搖花樂,體會濃濃的思鄉情!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十五
1.認識“籮、杭”這兩個生字,會寫“懂、蘭”等10個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留戀童年,思念家鄉的思想情感。
3.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思鄉情感,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留戀童年,思念家鄉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聯系上下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思鄉情感,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十六
《桂花雨》是現當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是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美好生活的眷戀和淡也濃、甜也澀的思鄉之情。
一、教師自身素質。
1、教師自身教育教學素質很適應教師職業。
2、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看出教師能將課程標準要求內化并轉化落實到課堂教學行為上。
二、課堂教學。
(一)以讀為主線,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可見“讀”的重要性。同時,新課標在注重知識技能的同時,更要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且關于朗讀的核心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孫老師較好地把握了本篇文章的特點,以讀為主線貫穿始終,給予學生大量朗讀時間,在讀中進行感受與體會,運用了多種朗讀方式,努力使學生在讀中受到熏陶。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
建議上課老師:
提高學生的語感)來領悟作者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2、文中“杭州的桂花香”和“家鄉后院的桂花香”可以讓學生比較閱讀,結論一定是杭州的桂花更香,但是目的不是比較哪個地方的桂花更香(也許一樣香),目的在于引出母親的“話”,達到表達“思鄉”這一主旨的目的,“因為快樂就難忘,因為難忘就回憶,因為回憶才更思鄉”。
3、要關注朗讀的針對性,這就突顯了“讀”時教師提出的具體問題的重要性了,所以有問而讀的“問”的設計就要尤為精心。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不僅僅是容器,更是需要點燃的火炬。孫老師在上課伊始,就問及“你置身桂花樹下的感受”;還有課中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地描述場景,讓學生談感受,這些都無疑是挖掘教材中想象的訓練點,不僅加深了對文章的體會,同時還豐富并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建議:在品味“搖花樂”處,帶著“你能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這樣的任務,讓學生閉目傾聽、默想,然后讓演講能力強的學生讀“搖花樂”一段,讀完讓學生(甚至可以延長一些學生默想的時間)說一說。這樣堅持訓練,一定會在豐富發展學生想象力的同時,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課堂教學體現民主平等的思想,創設了安全、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體現這一點的有:
1、教師友善的教態、親切的語言、關注期待的眼神。
2、全文共8個自然段,有個學生竟說“第9段??”老師沒有批評、更沒有生氣。
3、老師尊重學生理解上的多元、感悟上的個性化。這些均能讓學生感受到(聽課者也會感受到)上課老師的愛心、寬容和民主,這樣會使學生有表達的欲望和積極性,也自然就為學生產生“創新”提供了條件和可能性。
(四)拓展資料,感悟鄉情。
1、上課伊始,學生展示收集資料。收集資料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符合課標“積累”的要求。
2、上課結束時的“推薦課外閱讀書目”環節,激發學生閱讀的好奇心和興趣。堅持訓練,如果能使學生形成閱讀的習慣,不僅使學生受益終生,也有利于教師的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十七
1、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說出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體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句子。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一、引出新課
[教師活動]
1、師談話:同學們,回憶過去經歷過的美好的往事是一種享受,充滿樂趣。你會常常回憶過去經歷過的有趣的事。爸爸媽媽也會常常回憶他們童年的趣事!
2、揭題: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閱讀課文,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飽含著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
板書課題:桂花雨
[學生活動]1、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話,把精力投入新課的學習中。
2、齊讀課題。通過老師談話,把學生的注意力投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情況。
[教師活動1、引導學生同桌相互朗讀課文,相互糾正讀音。
2、根據“閱讀提示”進行預習。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詞語。
(重點理解以下詞語:欣賞、桂花、臺風)
[學生活動]
1、同桌之間互相讀一遍課文。
2、學生介紹學習的方法與步驟并自學。
3、學生聯系語境體會詞語意思并與同組人員交流。在閱讀課文中聯系語境理解詞義,并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詞語的方法。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交流初讀收獲:通過剛才閱讀課文,你對課文內容有了哪些了解?
2、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結果與小組的同學交流,聽聽他們的意見。如果意見不同,小組長組織討論。
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學生活動]
1、學生自由交流閱讀所得。
2、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分別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小組的同學交流,聽聽別人的意見。如果意見不同,小組長組織討論。
4、學生根據自己閱讀課文的實際情況進行質疑問難。在學生自學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結協作的學習精神。
四、深入學習課文。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根據剛才質疑的問題,邊讀邊思考。
2、組織學生交流再讀課文的收獲。
3、引導學生體會搖花樂。
引導學生想像。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1)從哪兒看出來母親對故鄉桂花十分懷念?
5、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師選擇一兩處示范朗讀。
[學生活動]
1、學生根據剛才質疑的問題,邊讀邊思考。
2、學生交流再讀課文的收獲。
3、學生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搖花樂的句子,一邊讀一邊結合課文插圖想像搖花樂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樂趣。
4、請學生朗讀,再做評議。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體會搖花樂和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懷念以及對家鄉的熱愛和懷念。
五、交流收獲師引導學生談談閱讀這篇課文后的感受。如聯系古詩或者聯系課外閱讀談談人民對家鄉的懷念;還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談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自己對此的感受。深化認識,領會思想。
六、板書設計
桂花雨
我喜歡的是桂花
搖花樂(言、行)懷念、熱愛家鄉
比不上家鄉的桂花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十八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你們熟悉桂花嗎?(師生介紹桂花)
2、介紹作者——琦君。想起我們一般大小時所經歷的——桂花雨。
仔細、認真、大聲地朗讀課文,找一找描寫家鄉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2、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讓它開過,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過渡:哪一句話寫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滿隴桂讀《品桂》
可母親卻說: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為什么呢?再讀課文。
每個句子讀兩遍,體會一下哪一個句子最讓我們感受到:家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齊讀(“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讀這一句時,哪個詞冒出來,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讀:“浸”。
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地遠;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很久……
2、品讀:“全年”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是怎樣的一年
師引讀:每一天,……
每個月,……
每個季節,……
這個“全年”讓你體會到什么?(時間久遠)
3、品讀“整個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氣里?
生:村長、村里人、作者的母親、……
師:除了人呢?
生:鳥兒、動物、花草、每一樣物品……
讀句子“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1、抽讀5自然段。(對我來說,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讀,哪一個句子讓你有特別的感受。
4、“搖呀搖”我們再來體會這三個字。
(生讀;師評:不著急,你可以讀得更好!)
(生讀:師評:一臉的燦爛,真的樂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滿院子,她一個人是搖不過來的,讓我們一起幫她搖。
“搖呀搖”你們搖出了什么?
(童年的'樂趣;桂花的香氣;童真;樂趣……)
6、在我們家鄉難道香的僅僅是桂花嗎?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飄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讀第8自然段。
結束語:孩子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溪水是故鄉的甜,人兒是故鄉的親。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樂,是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一種人生的幸福。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十九
教學目標:
1、 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抓住語言訓練點,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驗搖花樂和思鄉情。
3、 揣摩文本語言,并學會運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理念:
1、課堂教學應在師生、生生對話交際的過程中進行。
2、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3、憑借文本,挖掘教材資源,在想象、誦讀、體驗等語言實踐中,引導學生將文本語言轉化為會運用的“活”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揭示中心句。
1、.課文一開頭,她就說: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
2、出示: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二、 品味香氣迷人.
1、大家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發現?
2、出示句子: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每時每刻都泡在香氣里,你就是琦君鄰居的話,你
有什么感受?.
三、 學習搖花樂。
1、用心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3、讀: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想象寫話。
5、這么香,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親呢?
6、詩:
自己再讀一讀父親的詩,你想說什么?
四、品味生活香濃。
1、個別讀第四自然段。
2、比較句子:
(1)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指導朗讀。
五、感受鄉愁。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二十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上冊《桂花雨》。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反思這五個方面來像大家闡述我的這堂課:
《桂花雨》這篇課文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對家鄉的思念。本文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課文有8個自然段。文章先寫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真是迷人”。第四、五、六自然段寫童年的“搖花樂”。作者琦君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花樂”這一場景之中。第七、八自然段寫母親愛家鄉的桂花,“我”愛童年的“桂花雨”。教材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桂花樹下搖桂花的歡樂的情景。教學中能讓學生根據插圖來理解學習課文內容,想象搖桂花的歡樂,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從教材編排上來看,本組課文都是思鄉懷鄉之作,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我擬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品味優美句子和經典詞語,體會作者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并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為了讓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更集中,更突出,我把第一和第二個目標在課前就已經拜托郭老師幫我完成,所以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在完成第三個目標,具體為:
品味優美句子和經典詞語,體會作者搖桂花的快樂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借助想象和情景對話,想象搖花的快樂。
這也是我這節課要完成的重點。
教學難點為: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將教學方法確定為情景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和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插圖來想象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在課堂上我爭取以一個學習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快樂、體會感情。
3、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這篇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在教學中我把指導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
一)、導入課文。
開課伊始,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雨的印象。然后導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進入課堂。在這一環節順帶介紹作者,也是為了后面學生理解課文盡量形成情感鋪墊。
(二)、復習檢測,整體感知。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同學們對課文的內容已經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檢測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我先引出問題:“作者對兒時陣陣的桂花雨有怎樣的感受,用一個字來形容,你覺得是哪個字?”其實這個這個問題也是為了把學生帶入這一節課的情感體驗之旅。
(三)、研讀搖桂花三個自然段,體會感情。
課文四、五、六自然段是作者回憶童年搖花趣事的段落,同時更是情感激蕩的幾個段落,而這種感情更是集中在幾個句子當中。所以我把這節課重點的突破放在三個句子上: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四)、升華情感,品悟鄉愁。
母親的話語是文章情感積淀的一個句子,但也是本節可學生難以闖關的一個句子。但是在前面感情體驗的基礎上,這一句的理解,也就是文章難點的突破上,也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最后通過一個寫話練習檢測大家這節課的學習成果。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二十一
1、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種方式的朗讀形式,將學文感受蘊涵在朗讀中,體會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話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濃濃思鄉之情。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桂花雨》。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誰能用一兩個字說說桂花的特點?(香、小等)(板書:桂花香)。
2、誰能用一個俗語說說桂花有多香?(桂子花開,十里飄香)。
3、桂花這么香,同學們你們想做些什么呢?(想聞一聞、想摸一摸、想……)那么作者是怎樣做的?(搖桂花)。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請大家自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邊看邊畫出表現作者一家人搖花樂趣的語句(學生自主學習)。
討論交流:
1、“我”是怎樣催促母親搖桂花的?(出示課件:“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怎么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
2、如果你是小作者,你會怎樣纏著母親問呢?(請三位學生讀出不同的語調。)。
3、作者老是纏著母親搖桂花,但是母親卻不答應,這是為什么呢?(請學生讀一讀課件中的語句。)。
4、母親終于答應搖桂花啦!“我”是怎樣做的?(出示課件: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板書:搖桂花)。
5、哪些語句最能表現“我”搖桂花時的歡樂之情?(出示課件: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板書:搖花樂)你來喊一喊,好嗎?(請三位學生喊)。
6、你們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嗎?(出示課件:播放動畫的桂花飄落的情景)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我”搖桂花時的歡樂的語句。
7、桂花搖下來了,父母們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課件:母親洗凈雙手,……花雨繽紛入夢甜。”)。
8、父親的這首詩寫出了我們一家人搖桂花的歡樂之情,哪位同學來讀一讀。(出示課件: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指名讀詩。)。
小結:搖桂花是我們大家的大事,充滿了無盡的歡樂,也寄托了我們對來年豐收的期盼,使我們一家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表現作者一家人搖花樂趣的語句。(引讀搖花樂趣的語句)。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搖桂花的樂趣對于我來說是無窮的,桂花搖下來了,我們大家還在做什么?請全體女生讀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2、學生小組討論。(板書:曬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3、我們全家人是這樣做的,那么村子里的人又是怎樣的?你從哪一句話看出來的?(出示課件: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請全體男生把它讀一讀,從“沉浸”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桂花給家鄉人帶來的歡樂。)。
4、這種事情在作者的家鄉是一種風俗,同學們,你們的家鄉有沒有什么風俗呢?(請一兩位學生說一說)。
5、全村的人都在享受著桂花帶來的豐收和喜悅。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悅再把這句話讀一讀。(再讀這句話)。
(四)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幾十年過去了,搖桂花的樂趣還深深地銘刻在“我”和“我們”一家人的心里,誰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五、六自然段。(指名朗讀)。
2、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作者從外地回家時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作者的思鄉情)(板書:思鄉情)。
3、母親又是怎么說的呢?(出示課件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指名讀)。
4、母親說的這句話,體現了她怎樣的感情?(母親的思鄉情)。
5、我們也帶著思鄉之情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齊讀)。
6、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因為它帶給我的是童年時代的無限樂趣和離開家鄉后的無盡鄉愁。(出示課件:欣賞余光中的詩《鄉愁》)。
(四)總結全文。
1、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憶都將永駐我們心間。當桂花雨從桂花樹上被搖下來時,花雨繽紛,飄墜如雨絲,這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個非常快樂的鏡頭。下面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一下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齊讀)。
2、同學們,讓我們也把桂花雨和童年的快樂深深地留在我們的腦海中吧!
(五)板書設計:
桂花雨。
桂花香。
搖桂花。
曬桂花。
搖花樂。
思鄉情。
藏桂花。
食桂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為大家帶來的8篇《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桂花雨》課件》,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小學語文五年級桂花雨教案(優質22篇)篇二十二
1、通過多層次閱讀文本,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詞語。
2、指導學生抓住事例及母親的話進行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敘“搖花樂”的重點語句以及母親的話,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通過什么表達出來。
是呀,桂花引起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對童年懷念。
1、板書:桂花(出示桂花圖)誰了解桂花?(同學們了解桂花可多了,但是桂花在作家的眼里、筆下又是怎樣的呢?)。
今天,我們跟隨著作者琦君一起回憶她童年的趣事,欣賞美麗的桂花雨。
2、補充板書:雨齊讀課題打開書30頁。
(設計意圖及反思:通過描述作者琦君回故鄉吃著桂花餅,品著桂花茶,淚水盈盈的情景,引發學生思考:這是這是為什么?為下文的學習做好情感的鋪墊。這樣的開課,是校長看了我的教案后給我的建議,開課的導語,我本來放在小練筆的環節的。通過兩個學生的回答,學生體會到了是桂花引起了作者思念家鄉,其他學生的情感也調動起來了,突出課文的主題。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默讀全文,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次,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1)小組討論。
(2)個別匯報。
過渡:同學們讀書可認真了,繼續接受大作家的對我們的考驗。
(設計意圖及反思:通過兩個層次的讀課文,讓學生通篇學習,對課文整體把握。第一層次讀,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層次讀,引導學生抓某個部分多讀幾次,看讀懂了什么?目的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的情況,從學生的回報情況看,學生已經抓住了我下一個環節的一些重點句子。在備課時,我自己對這一環節的舍取問題就很糾結。如果進行第二層次的讀,課堂的時間就很緊,如果舍棄第二層次的讀,感覺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夠透。想到這點,就決定保留這一環節。課后,校長評課也提出了教學環節重復的問題,校長指出:“初讀,解決什么問題?再讀解決什么問題?品讀又解決什么問題?”這樣的建議,很值得我深思,也使我對閱讀教學和略讀教學方向更明確了。但如何把第二層次的讀與下面小組合作探究的環節整合?我還是沒有想通。懇求大家指教!
再用心默讀全文,思考:
(1)桂花給“我”帶來哪些快樂?
(2)讀了“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你有什么體會?
(3)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種感情是通過什么表達出來的?
1、默讀思考后小組合作探究。
2、匯報交流。
預設:
享受“搖花樂”和“花雨美”
1、桂花給“我”帶來哪些快樂?
“搖花樂”、從嗅覺上感受到桂花帶來的快樂、從味覺上。
過渡:桂花給作者的快樂真多,但作者覺得最快樂的是——搖花樂。
2、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這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配樂)下面老師帶你們一起去享受搖桂花的快樂,桂花雨的美麗,請大家閉上眼睛,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我盡情地搖著桂花樹,任由桂花像雨一樣落下來,搖呀搖,桂花落在我的頭上、臉上、肩上、身上、腳上,落得我滿頭滿身都是,我整個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啊!這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聽著聽著,你笑了,告訴老師你為什么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指導朗讀,讀出要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
此時此刻,我們也都浸在搖桂花的快樂之中,你們能把這種快樂讀出來嗎?)。
過渡:是啊,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板書:桂花香搖花樂花雨美)讓我對桂花喜愛。我念中學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那里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我到那賞花,回家是,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體悟母親的思鄉情懷。
1、出示: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引導:
2、事實上是不是像母親說的這樣呢?從文中找答案。
3、那么母親為什么這樣說呢?(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
(設計意圖及反思:本環節在前面“自由讀”、“默讀”兩個層次基礎上進行第三層次的“品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體會作者的情感。通過三個層次的讀,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是到位的,由于自己的話多毛病,我的課堂語言總是沒有達到“一針見血”或“點到即止”效果,剝奪了學生很多很多說話的機會。我把教案背了幾次了,把關于課文、作者背景資料看了很多了,但就是記不住,不能得心應手地把握課堂,對這點,我感到很郁悶。)。
過渡:母親對故鄉的思念,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
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1、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感情?(板書:思鄉情)。
2、這種思念家鄉的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補充資料:琦君的寫作特色。
(設計意圖及反思:引導學生跳出課文看課文,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通過體會作者的思想之情是通過敘述童年的趣事以及母親的話里表達出來的。)。
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對童年的回憶,肯定引起了我們對童年的回憶,讓我們把童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樣寫下來吧。
3、“隨篇小作”——寫寫童年的趣事。
4、組織匯報。
5、評價,引導學生相互評價。
(設計意圖及反思:這個小練筆應該在課堂上完成的,因為沒有把握好時間,沒有實施。)。
總結全文:琦君雖然身在臺灣,可故鄉一直沒有離開過她,因為故鄉一直在她的心里。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記憶中關于故鄉最美好、最迷人的一個印象。讓我們朗讀《桂花雨》這首結束這節課的學習。
1、推薦閱讀:《細雨燈花落》《琦君寄小讀者》以及《琦君自選集》等。
2、小狀元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