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應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內容。如果你正在為編寫小學教案而煩惱,不妨來看看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教案范文,或許能夠給你一些靈感。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一
本節課先以龜兔賽跑問題引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課題——行程問題。進而以一個相對較簡單的相遇問題開始新課,由于相遇問題學生小學時有所接觸,所以該題主要采取學生獨立思考的方式進行,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追及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因此,關于這個問題的處理是本節課的關鍵,所以例2并沒有直接給出問題,而是采用讓學生自己出問題的方式,以喚起學生的思維和問題意識,進而采用小組合作,交流探索的方式解決該問題。
總的來說,本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重點突出,時間安排合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需要反思的是:在教學中雖然減少了教師的講解,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但是教師在做好學法指導,力求做到精而美,讓學生學會學習方面還有不足,總是什么都不放心,總想跟學生搶著說,今后需要改進。另外關于部分課件的細節方面存有瑕疵,今后在細節處理方面要多向師傅和其他教師請教、學習,力圖做到完美。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把這些理念,具體落實到教學中,有一定挑戰性。我將繼續努力與學生共同發展。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二
2、過程與方法:使同學們了解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有關形積變化問題;。
難點:依題意準確把握形積問題中的相等關系。
【導學過程】。
一、預習準備。
1、長方形的周長=;面積=。
2、長方體的體積=;正方體的體積=。
3、圓的周長=;面積=。
4、圓柱的體積=。
5、閱讀教材:第3節《應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變高了》。
二、合作交流。
6、理解解應用題的關鍵是找等量關系列方程。
將一個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為36厘米的“瘦長”形圓柱鍛壓成底面直徑是20。
厘米的“矮胖”形圓柱,高變成了多少?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三
1、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的分析,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3、積累活動經驗。
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1、課前訓練一。
(1)如果||=9,則=;如果2=9,則=。
(2)在數軸上距離原點4個單位長度的數為。
(3)下列關于相反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兩個相反數只有符號不同,并且它們到原點的距離相等。
b、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
c、0的相反數是0。
d、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和為0(字母表示為、互為相反數則)。
e、有理數的相反數一定比0小。
(4)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如:
(5)如果,則()。
a、互為倒數。
b、互為相反數。
c、都是0。
d、至少有一個為0。
2、由課本p149卡通圖畫引入新課。
3、分組討論p149兩個練習。
4、p150:某長方形的足球場的周長為310米,長與寬的差為25米,求這個足球場的長與寬各是多少米?設這個足球場的寬為米,那么長為(+25)米,依題意可列得方程為:()。
課本的寬為3厘米,長比寬多4厘米,則課本的面積為平方厘米。
解:設每個練習本要元,則每個筆記本要元,依題意可列得方程:
7、隨堂練習po151。
p151習題5.1。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四
2、掌握等式的性質,理解掌握移項法則。
3、會用等式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昂成(數字系數),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5、初步學會用方程的思想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現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重點:解方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師生活動時間復備標注。
二、典例回顧。
(1)。x=5(2)。x2+3x=2(3)。2x+3y=5。
判斷下列x值是否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4、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解:設先安排x人工作4小時。根據兩段工作量之和應是總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號,得4x+8x+16=40。
移項及合并,得12x=24。
系數化為1,得x=2。
答:應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時。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數時間。
本題的關鍵是要人均效率與人數和時間之間的數量關系。
三、基礎訓練:課本第113頁第1.2.3題。
四、綜合訓練:課本113頁至114頁4.5.6.7.8。
五、達標訓練:3.7。
六、課堂小結:收獲了哪些?還有哪些需要再學習?
課件出示問題明確知識要點。
學生練習基礎上,教師點撥。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五
2、掌握等式的性質,理解掌握移項法則。
3、會用等式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昂成(數字系數),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5、初步學會用方程的思想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現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重點:解方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師生活動時間復備標注。
二、典例回顧。
(1)。x=5(2)。x2+3x=2(3)。2x+3y=5。
判斷下列x值是否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4、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解:設先安排x人工作4小時。根據兩段工作量之和應是總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號,得4x+8x+16=40。
移項及合并,得12x=24。
系數化為1,得x=2。
答:應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時。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數時間。
本題的關鍵是要人均效率與人數和時間之間的數量關系。
三、基礎訓練:課本第113頁第1.2.3題。
四、綜合訓練:課本113頁至114頁4.5.6.7.8。
五、達標訓練:3.7。
課件出示問題明確知識要點。
學生練習基礎上,教師點撥。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六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材的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技能目標。
1.目標內容。
(2)培養學生建立方程模型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
2.目標分析。
(二)過程目標。
1.目標內容。
在活動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數學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應用意識.。
2.目標分析。
(三)情感目標。
1.目標內容。
2.目標分析。
三、教材處理與教法分析。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七
(二)教材的重難點。
(一)知識技能目標。
1.目標內容。
(2)培養學生建立方程模型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
2.目標分析。
(二)過程目標。
1.目標內容。
在活動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數學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應用意識.。
2.目標分析。
(三)情感目標。
1.目標內容。
2.目標分析。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八
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的題型很多,每種題型又不完全孤立,其中有些題型的解題思想有相似之處,如工程問題和行程問題。所以一直受命題者青睞,近年來中考考查的實際問題多貼近生活,而且立意新穎,設計巧妙,所以決不能靠死背題型,要具體分析每一題的實際情況。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九
2、掌握等式的性質,理解掌握移項法則。
3、會用等式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昂成(數字系數),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5、初步學會用方程的思想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現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
解方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二、典例回顧。
(1)。x=5(2)。x2+3x=2(3)。2x+3y=5。
判斷下列x值是否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4、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解:設先安排x人工作4小時。根據兩段工作量之和應是總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號,得4x+8x+16=40。
移項及合并,得12x=24。
系數化為1,得x=2。
答:應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時。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數時間。
本題的關鍵是要人均效率與人數和時間之間的數量關系。
三、基礎訓練:課本第113頁第1.2.3題。
四、綜合訓練:課本113頁至114頁4.5.6.7.8。
五、達標訓練:3.7。
六、課堂小結:收獲了哪些?還有哪些需要再學習?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十
《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而對于學生來說它卻又是學習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應如何突出重點,特別是要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這是我們數學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1、能創設一個有趣的問題情境,與學生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切入,七年級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可以用計算年齡的引入是學生積極參與到今天的學習中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能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從例題的不同設法、列方程的解法中逐步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恰當的使用了多媒體設備,設置一些卡通畫面和聲音的播放,帶動學生使用眼、手、耳、及大腦等器官進行全方位的接受信息和發出信息。
4、營造了一種非常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高興的情緒下積極和老師互動,和同學互動、討論。
1、七年級的學生分析問題、尋找數量關系的能力較差,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這幾節課中,我始終把分析題意、尋找數量關系作為重點來進行教學,不斷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啟發,努力使學生理解、掌握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卻不能很好地掌握這一要領,會經常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如,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找得不清;列方程忽視了解設的步驟等。
2、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忽視了學生的活動和交流,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是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探究、發現。讓學生自己分析,相互探討,哪怕是錯了再進行糾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會更牢固。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逐漸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使我深刻體會到:課前備課除了要認真研究教材和設計好教學內容外,還要研究學生,研究教學方法與手段,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真正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3、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師生共同探究為主線進行了教學,課堂上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表現出學習的欲望和熱情,但還有一部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可能是課堂對他缺乏吸引力,這是值得我深思的,通過本節課,我對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時間,鼓勵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抓住他們思維的閃光點。
4、教學內容量偏大,沒有正確的分配時間,以致沒有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歸納和總結。沒有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教學效果不佳。
作為教師,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必須掌握多種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技能,不斷更新與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態度,在課堂教學中始終牢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也必須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發揚我的成功之處,逐步完善我的不足之處,我將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上好每一堂課。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一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1.了解與一元一次方程有關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能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2.經歷數值代入計算的過程,領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義。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將方程變形為x=a的形式。3.強調檢驗的重要性,養成檢驗反思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歸納等式的性質;利用性質解方程。
教學難點比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異同;
教具準備天平,砝碼,物體。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方式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做一做:填表:
x
1
2
3
4
5
2x+1。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方式。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二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開展探究性學習,發展學習能力。
(一).重點: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并會合并同類項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關鍵:抓住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建立方程模型。
(一)、復習提問。
1.敘述等式的兩條性質。
2.解方程:4(x-)=2.
解法1:根據等式性質2,兩邊同除以4,得:
x-=。
兩邊都加,得x=.
解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號,得:
4x-=2。
兩邊同加,得4x=。
兩邊同除以4,得x=.
(二)、新授。
公元825年左右,中亞細亞數學家阿爾、花拉子米寫了一本代數書,重點論述怎樣解方程。這本書的拉丁文譯本取名為《對消與還原》.對消與還原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先討論下面內容,然后再回答這個問題。
分析:設前年這個學校購買了x臺計算機,已知去年購買數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購買2x臺,又知今年購買數量是去年的2倍,則今年購買了22x(即4x)臺。
題目中的相等關系為:三年共購買計算機140臺,即。
前年購買量+去年購買量+今年購買量=140。
列方程:x+2x+4x=140。
如何解這個方程呢?
2x表示2x,4x表示4x,x表示1x.
根據分配律,x+2x+4x=(1+2+4)x=7x.
這樣就可以把含x的項合并為一項,合并時要注意x的系數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圖表示了解這個方程的具體過程:
x+2x+4x=140。
合并。
7x=140。
系數化為1。
x=20。
由上可知,前年這個學校購買了20臺計算機。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簡作用,把含有未知數的項合并為一項,從而達到把方程轉化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數。
例:某班學生共60分,外出參加種樹活動,根據任何的不同,要分成三個小組且使甲、乙、丙三個小組人數之比是2:3:5,求各小組人數。
分析:這里甲、乙、丙三個小組人數之比是2:3:5,就是說把總數60人分成10份,甲組人數占2份,乙組人數占3份,丙組人數占5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組人數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題應設每一份為x人。
問:本題中相等關系是什么?
答:甲組人數+乙組人數+丙組人數=60.
解:設每一份為x人,則甲組人數為2x人,乙組人數為3x人,丙組為5x人,列方程:
2x+3x+5x=60。
合并,得10x=60。
系數化為1,得x=6。
所以2x=12,3x=18,5x=30。
答:甲組12人,乙組18人,丙組30人。
請同學們檢驗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這三組人數的比是否是2:3:5,且這三組人數之和是否等于60.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89頁練習。
(1)x=3.
(2)可以先合并,也可以先把方程兩邊同乘以2.
具體解法如下:
解法1:合并,得(+)x=7。
即2x=7。
系數化為1,得x=。
解法2:兩邊同乘以2,得x+3x=14。
合并,得4x=14。
系數化為1,得x=。
(3)合并,得-2.5x=10。
系數化為1,得x=-4。
2.補充練習。
(2)某學生讀一本書,第一天讀了全書的多2頁,第二天讀了全書的少1頁,還剩23頁沒讀,問全書共有多少頁?(設未知數,列方程,不求解)。
解:(1)設每份為x個,則黑色皮塊有3x個,白色皮塊有5x個。
列方程3x+2x=32。
合并,得8x=32。
系數化為1,得x=4。
黑色皮塊為43=12(個),白色皮塊有54=20(個).
(2)設全書共有x頁,那么第一天讀了(x+2)頁,第二天讀了(x-1)頁。
本問題的相等關系是:第一天讀的量+第二天讀的量+還剩23頁=全書頁數。
列方程:x+2+x-1+23=x.
初學用代數方法解應用題,感到不習慣,但一定要克服困難,掌握這種方法,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其中找等量關系是關鍵也是難點,本節課的兩個問題的相等關系都是:總量=各部分量的和。這是一個基本的相等關系。
合并就是把類型相同的項系數相加合并為一項,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時,注意x或-x的系數分別是1,-1,而不是0.
1.課本第93頁習題3.2第1、3(1)、(2)、4、5題。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合并同類項習題課(第2課時)。
1.(1)3x+3-2x=7;(2)x+x=3;。
(3)5x-2-7x=8;(4)y-3-5y=;。
(5)-=5;(6)0.6x-x-3=0.
二、解答題。
3.甲、乙兩地相距460千米,a、b兩車分別從甲、乙兩地開出,a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b車每小時行駛48千米。
(1)兩車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出發多少小時兩車相遇?
4.甲、乙二人從a地去b地,甲步行每小時走4千米,乙騎車每小時比甲多走8千米,甲出發半小時后乙出發,恰好二人同時到達b地,求a、b兩地之間的距離。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三
基礎知識: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得解法,了解銷售中的數量關系。
基本技能:能夠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找相等關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基本思想。
方法:通過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
基本活動經驗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及盈虧中的關系。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找出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及相等關系。
教具資料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書、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觀察圖片引課(見大屏幕)。
二、探究。
探究銷售中的盈虧問題:。
1、商品原價200元,九折出售,賣價是元.
2、商品進價是30元,售價是50元,則利潤。
是元.
2、某商品原來每件零售價是a元,現在每件降價10%,降價后每件零售價是元.
3、某種品牌的`彩電降價20%以后,每臺售價為a元,則該品牌彩電每臺原價應為元.
4、某商品按定價的八折出售,售價是14.8元,則原定售價是.
(學生總結公式)。
熟悉各個量之間的聯系有助于熟悉利潤、利潤率售價進價之間聯系。
三、探究一。
分析:售價=進價+利潤。
售價=(1+利潤率)進價。
虧?
(2)某文具店有兩個進價不同的計算器都賣64元,
其中一個盈利60%,另一個虧本20%.這次交易中的盈虧情況?
(3)某商場把進價為1980元的商品按標價的八折出售,仍。
獲利10%,則該商品的標價為元.
注:標價n/10=進(1+率)。
(4)2、我國政府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決定下調藥品的。
價格,某種藥品在漲價30%后,降價70%至a元,
則這種藥品在20漲價前價格為元.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疑惑?
虧損還是盈利對比售價與進價的關系才能加以判斷。
小組研究解決提出質疑。
優生展示講解質疑。
五、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相關的關系式:例題。
課后反思售價、進價、利潤、利潤率、標價、折扣數這幾個量之間的關系一定清楚,之后才能靈活運用,通過變式練習加強記憶提高能力。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十四
我們這堂課主要有五個特色:
1、學而時習之。
2、新課當舊課上。
3、重視引導學生再創造,再發現。
4、突出學習和強度,角度和反思。
5、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
一、學而時習之。
二、新課當舊課上。
三、重視引導學生再創造、再發現。
b組訓練題較a組靈活,適用于學有余力的學生。
第(4)題,學生要考慮兩種情況;目的是通過分類討論的思想,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四、突出學習的速度、角度、強度和反思。
例如:課前訓練一和作業中對新舊知識的系統復習,通過多次鞏固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
另外,我們設計了強化a組題,在學生完成a組訓練題后,可以自由選擇是進入強化a組題還是進入b組訓練題中這部分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養成客觀的自我評價,和為在a組訓練中未能形成基本技能的學生再次創造一個條件和空間,務求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再次有機會形成基本技能,充分體現學習強度和分層教學。
五、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十五
2.已知:如圖1,,.。
求證:.。
3.什么叫做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它有什么性質?
【引入新課】。
【講解新課】。
圖2。
(2)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的綜合應用:
圖3。
例2已知:如圖3的`對角線、相交于點,過點與、分別相交于點、.。
求證:.。
圖4。
例3已知,如圖4,,,.求的面積.。
(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表示法,如圖5表示為.。
(4)學生自己完成解答.。
圖5。
【總結、擴展】。
1.小結。
(1)性質定理及其它新知識的靈活應用,防止思維定勢,方法僵化.。
(2)引導學生填寫下列表格(打出投影)。
名稱。
平行四邊形。
示意圖。
定義。
性
質
邊
角
對角線。
2.思考題:教材p144中b.4。
八、布置作業。
教材p141中2(4);p142中3(2)、4、5、6.。
九、板書設計。
標題例2。
小結(表格)。
平行四邊形性質3例3。
十、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34中1、2。
2.在中,,,,則.。
3.已知是的邊上任一點,則:的值為____.。
a.b.c.d.不確定。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六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驟,并能熟練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過討論、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和容易產生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歸納和概括能力。
二、重點: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去分母法則的正確運用。
三、學習過程:(一)、復習導入1、解方程:(1);(2)2(x-2)-(4x-1)=3(1-x)。
像這樣在方程兩邊同時乘以,去掉分數的分母的變形過程叫做。依據是(三)例題:例1解方程:解:去分母,得依據去括號,得依據移項,得依據合并同類項,得依據系數化為1,得依據注意:1)、分數線具有2)、不含分母的項也要乘以(即不要漏乘)。
練一練:見p101練習解下列方程:(1)(2)。
(3)思考:如何求方程。
小明的解法:解:去百分號,得同學看看有沒有異議?
四、小結:談談這節課有什么收獲以及解帶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五、課堂檢測:
(4)=+1(5)。
六、作業p102:3,10.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十七
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移項的概念,并能利用移項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和轉化的能力,提高他們的運算能力。教學重點:移項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難點:移項的概念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教學過程:(一)情境創設(二):探索新知解方程:(1)3x-5=4.(2)7x=5x-4在分析本題時,教師應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1.怎樣才能將此方程化為ax=b的形式?2.上述變形的根據是什么?解:3x-5=4,方程兩邊都加上,得3x-5+5=4+5,(本題的解答過程應找多名學生分別口述,教師嚴格、規范板書,并請學生口算檢驗)解方程7x=5x-4.針對(1),(2)題的分析與解答,教師可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將方程3x-5=4,變形為3x=4+5這一過程中,什么變化了?怎樣變化的?(2)將方程7x=5x-4,變形為7x-5x=-4這一過程中,什么變化了?怎樣變化的?我們將方程中某一項改變后,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種變形叫做移項。利用移項,我們可以將(2)題按以下步驟來書寫。解:移項,得,合并同類項,得未知數x的系數化1,得(至此,應讓學生總結出解諸如例1、例2這樣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并強調移項要變號).(三)自學例題:解方程:x-3=4-x解:移項,得和并同類項,得系數化為1練習:1(a)組(1)方程3x+6=2x-8移項后,得(2)方程2x-0.3=1.2+3x移項,得(3)下列方程變形正確的是()a若3x+2=1,則3x=3b若-x+1=0,則-x=1c若x-1=3x,則-1=3x-xd若-=o,則x=4(4)用移項法解下列方程:(a)10y+7=12y-5-3y(b)0.5x+=x+2(c)=+x(d)9+x=2x+12-4x(四):教學小結:
小學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案范文(18篇)篇十八
1.填空題(24%)。
(l)一次式-3中,常數項是___________.
(2)長方形的長為a厘米,寬為3厘米,則長方形的周長為____________厘米.
(3)當x=__________時,一次式-x+4的值是-4.
(4)某人騎車到外地參觀,第一個小時走了x千米,第二個小時比第一小時少走3千米,則兩小時內共走了_________千米.
(5)三個連續奇數,最小的一個為x,則其余兩個的和為___________.
(6)甲的速度為每小時x千米,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兩人同時同地出發,同向而行3小時后,他們兩人間的距離為_________千米.
(7)某數的與某數的30%的和比某數小3,若設某數為x,則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8)若某種商品的售出單價為a元,毛利潤是售價的35%,則買入單價是_________元.
2.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是正數(b)-a是負數(c)a的.系數是1(d)-a的系數是1。
(a)x=y-2(b)2×3+1=7(c)-5=3x(d)-1=x。
(3)若方程ax+2=8x-6的解是x=-4,則a是()。
(a)160(b)(c)9(d)10。
(4)x=3是下面哪個方程的解()。
(a)5x=7+4x(b)3(x-3)=2x-3。
(c)=10(x+2)(d)4(x-2)=5-x。
(5)化簡2x-2(1-x)的結果是()。
(a)3x-2(b)-2(c)4x-2(d)4x。
(6)把108冊課外讀物按2∶3∶4的比例分給初一(1)班、初一(2)班和初一(3)班的學生,則初一(2)班得到的課外讀物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