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可以展現出一個人的才華和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挑選的一些優秀作文,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和題材展示了作者的才華和思想。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一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那晚,人們都希望和家人團聚。中秋節那晚人們都會舉行賞月、吃月餅等活動。除了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還有許多神話故事,人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嫦娥奔月這個神話故事啦!
對于我們小朋友們來說,什么都不重要了,只要可以點燈籠、玩蠟燭就足夠了。每年中秋節那天的夜晚,我都不會忘記約上好朋友一起去玩蠟燭和點燈籠的。那晚我們幾個好朋友拿著各自心愛的燈籠來到約好的地方,我們互相欣賞對方的燈籠,交換來玩。不一會兒,我們又開始玩點蠟燭了,我們小心翼翼地把一支支蠟燭點燃,然后擺成一個心形粘在地上,又擺了一個蛋糕形的,好看極了。接著我們又開始玩煲蠟,我們將蠟燭放在鐵盒里面,還放了兩個硬幣在鐵盒里面,蠟燭經燃***后有很多蠟燭油溢了出來,我們把蠟燭油拿來做圖案,那些剛剛***完的'蠟燭油很熱,我們等它干了之后再玩。我們越玩越開心,最后我們才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中秋佳節真好,我愛中秋佳節!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二
中秋節團團圓圓,無人不愛,在這個鞭炮連聲的佳節里,我和妹妹倆小鬼不約而同地萌發了一個念頭——舉辦一次中秋文藝訪談!
“叮叮咚……”,我和妹妹踏著重重的步伐走了出來,一邊輕快地哼著開場白,徑直來到椅子旁。
“嗯嗯。”我平淡地故意清了清嗓子,暗示坐下。我和妹妹一屁股坐了下去,我高高的抬起頭,擺出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顯擺完,我便笑瞇瞇地把手擱在小桌子上,“歡迎各位前來觀看中秋文藝訪談,我是主持人!”
“好,現在開始我們的主題:中秋節在每一年的8月15日,月餅,毫無疑義,是這個佳節的頭號明星!”我富有感情的說著。
“噢,忘了,我們今天十分榮幸地請到了‘吳嘉賓’——!”我奶聲奶氣地說,把“榮幸”這詞講得出奇的重,還留了點兒時間讓老爸老媽鼓掌。妹妹也是從平淡的表情中豁然喜笑顏開。
“那我記得有一個傳說和兩首感人的詩就是有關中秋佳節的,‘吳嘉賓’,你能否給大家分享一下?”說罷,我便對老爸老媽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呃……這個……。”我抓抓頭皮,半天也想不出話題。
雖然我們小鬼倆的中秋文藝訪談只有短短十分鐘,但還是為我們的童年添上了多彩的一筆。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三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人們坐在月亮下賞月光,吃月餅。這不,趁著今天是中秋節,我們一家也開始賞月光、吃月餅了。
我們全家圍在陽臺上,把大月餅分成幾塊吃。這時,我望了望天上的月亮,雖說“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周身圍繞著“思念”的愁云。說到這里,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好朋友——苗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描述了我的心情。
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圓月像一只雪球高懸天中,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幾朵輕紗似的云陪伴在它身旁,宛如仙女翩翩起舞。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溫暖著我的心。我的四周被月光照的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
爸爸告訴我: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哪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廣寒宮里的嫦娥、吳剛、玉兔與桂花樹。
我凝神望著月兒,口里嚼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著月亮的傳說,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四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按照我們家鄉的風俗,大人小孩晚上都要去摸秋。
什么是摸秋呢?就是中秋節這天的晚上,小孩子可以隨便到別人家田里摘各種成熟的瓜果蔬菜,丟了“秋”的人家,無論丟多少,都不會生氣。如果拔到蔥,就寓意小孩長大后會變聰明;如果摘到瓜,則寓意小孩以后吃喝不愁。
天黑了,圓圓的月亮爬上了天空,我們一群小伙伴在田里聚齊,拔一些蒜、青菜和白菜。聽老人說,拔了這些東西,以后就變得能寫會算,做人清清白白。
我和小伙伴們最感興趣的是摘蠶豆,因為煮熟的蠶豆綿軟香甜,好吃極了。我們一會兒在這家地里摘幾把,一會兒又躥到那家地里折幾枝,沒多久,就裝了大半筐。接下來,大家剝豆莢、挖灶、支鍋、撿柴、提水……很快就把蠶豆煮熟了。看著又軟又香的蠶豆,我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大家爭著、搶著,不一會兒,一大鍋蠶豆就被消滅光了。我摸著鼓鼓的肚皮,連聲贊嘆:“真好吃!”大人故意逗我們:“誰家種的最好吃?”“都好吃。”“哈哈哈……”大人們都笑了,我們也傻乎乎地笑起來。
摸秋真有意思。樂趣十足。
自己動手煮蠶豆,大家爭著、搶著吃,討論誰家的蠶豆最好吃.....這些場景多有意思啊!小作者不僅向我們介紹了家鄉的風俗,還寫出了情趣,寫出了歡樂!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五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在吃團圓飯。整個城市都洋溢著團圓的味道,吃月餅、賞月亮已經成了我們每一年必做的事。在陽臺上、在家中,賞月可是別有一番風味,如果能在船上賞月,是不是更加別具一格呢!
我們坐到船上,一搖一搖得船兒讓人感到十分愜意,我開始抬起頭在天空中尋找月亮的身影。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六
清晨,我們去爬岳麓山,剛進門就聞到一陣迷人的清香。
在山腳,我抬頭往山上一看,只見山被一層蒙蒙的薄霧給罩住了,樹和建筑物在濃霧中若隱若現,我們應著霧向山上進發。一路上,我懷著興奮的心情活蹦亂跳的走著,一棵棵蒼天大樹像哨兵一樣聳立在路旁,樹葉在微風中奏出一陣陣沙沙的樂曲。許多老人也在爬山,我才爬了幾步就氣喘吁吁,旁邊的人還是輕輕松松,估計他們天天都來爬山的吧!我想:這樣下去可不行,得保存體力,我們的目的地是鳥語林,前面還有好大段路呢。過了大約十分鐘,我往下一看,后面的路都被霧給“淹沒了”,整個城市連個影子都沒見著,媽媽還像一只烏龜慢吞吞的走著。“快一點!”爸爸急切地叫道:“到了九點鐘鳥語林就不能進去了!”我加快了速度,可媽媽還在“原地踏步”。
過了不久,我們全家參加了“蒙眼睛品月餅大賽”。游戲開始了,我拿了一小塊給爸爸,其他家庭都忙得不亦樂乎,經過緊張的比賽,我們得了個二等獎——兩張鳥語林的門票。第二個是騎鴕鳥大賽,一開始我們紛紛舉起手來,后來卻沒幾個敢騎的',爸爸自告奮勇的舉起了手來,只見他們把鴕鳥趕進了一個小屋子后面,過了不久,爸爸騎著鴕鳥出來,樣子可滑稽了!鴕鳥跑了幾步,突然來了一個“急剎車”,爸爸被“急剎車”摔了下來,引起一陣哄堂大笑,比賽馬上就結束了,我們得了一等獎——護眼燈臺,提著獎品,我們高高興興的回校了。
這年的中秋節可真快樂呀!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七
皎潔的月光,射在了寬闊的院子里……這一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早上,我們一家早早地回老家陪爺爺奶奶一起過中秋。我們老家過中秋的習俗就是燒塔仔、搖狀元、吃月餅……我和小伙伴們相約一起搬磚頭來蓋塔仔,大家都聚在院子里。
晚上的月亮是格外地明亮,格外地皎潔。月光照亮了高高的樓房,照亮了大街小巷,照亮了家家戶戶。我們搬來柴草和鹽,把柴草放到塔里燒,再往塔里撒一些鹽,哇……‘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那火花如繁星、如嬌花,它是那么地美麗呀!我們捂著雙耳,紛紛閃避,卻也有止不住的沖動與興奮,‘噼里啪啦’是瞬間的,但,在我們心中已留下了永恒的記憶。
接下來,我們圍著大桌子,開始搖狀元、吃月餅、賞月亮,興奮的我舉著茶杯對著月亮脫口而出,念起了宋朝蘇軾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此時響起了一片掌聲。我抬頭一看是爺爺奶奶和小伙伴們在拍手叫好,不由得我一陣臉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是團圓的,是快樂的,是有趣的!我在老家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節!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八
晚上,天漸漸的暗了下來,月亮散發著銀色的光芒照亮大地,整個夜空與地上的房屋都朦朦朧朧的。
一家人吃完飯之后便抬頭仰望起了圓圓的月亮。月亮模模糊糊的,在云層之下仿佛像一個嬰兒般扭著圓圓的身體,想要沖出云層。
望著圓圓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在外地打工的爸爸。正巧,媽媽在旁邊和爸爸通著電話,我同媽媽要來了電話,與爸爸道中秋快樂并說了幾句,之后又噼里啪啦的發了一些家里拍的的照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爸爸雖然與家人分隔兩地,卻擋不住他思念家鄉與親人的心情。
賞完月亮便到了吃月餅的時候了,姐姐和我爭著吃那僅存一個的可憐豆沙月餅,媽媽無奈的搖搖頭,爺爺奶奶則是到房間里邊吃月餅邊看節目。最后還是媽媽嘴里叫著活寶,把本來就不大的豆沙月餅切成了兩半,惹得我和姐姐不滿的大叫但卻美滋滋的吃掉。
月色迷人人自醉,中秋節不僅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傳統節日,更是無數人民寄以思鄉、思親、思人的種種感情。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九
我是烹飪學校大廚精英班的一名學生,這個中秋節我要回家為父母做一頓中秋飯。早早的我就起床,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準備從學校出發回家過中秋,我沒有告訴父母,我想給他們一個驚喜,我對他們說的是我假期期間要在這邊打工,不回去了。
還故意打電話對媽說,想吃她做糖醋排骨和紅燒肉,把母親能做的菜統統說了一遍說我都想吃,可是回不去了,只能等過幾天回家再解饞。說到這里我自己都偷偷的笑了。在家里附近的菜市場我按照烹飪學校老師們教的那樣去買了很多做菜的材料,今晚我要為父母做一頓饕餮盛宴。
當我打開家門的一剎那呆住了,家里的桌子上擺了滿滿的一桌菜,每一樣都是我在電話里跟媽媽說的,當時我的眼淚止不住就留了下來。
這時候爸爸說,你以為你的小伎倆能騙到我們啊,一說吃我們就知道你要回來。吃著母親做的菜和他們聊著我在烹飪學校的點點滴滴,父母看到我現在專心的在學廚師,感到很欣慰,這讓我想起了一年前的自己。
高中畢業的我無所事事,也不愿意再去復讀,渾渾噩噩的日子過了一年,始終找不到自己的路要怎么走。
父母多方打聽,一個高中畢業的學生學什么技術才能立足社會,得到最肯定的是學廚師,在和我商量后,我來到了烹飪學校開始我的學廚師的生活。
一轉眼一年過去了,在烹飪學校的日子里我過得無比充實,也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感謝學校,感謝父母對我無盡的大愛。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十
早晨9點起床,太陽還像往常那樣散發著光芒,擴散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我睜開迷糊的眼睛,望了望窗外,陽光明媚。今天天氣真好!
中秋節,名義上是一家人在一起賞月,實際上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中午一頓家庭聚餐,晚上又一頓家庭聚餐。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嘮嘮家常,也許只有這個時候大家才是真的忘記了煩惱,開心的,縱情的享受中秋節帶來的專屬快樂。
夕陽像守財奴似的,收起了他最后的金子。夜晚來臨,一輪皎潔的明月一下竄了上來。我坐在那里,望著窗外,今天的月亮是那么圓,像一個溫柔的母親,用柔和的光線照耀著大地。今天,有許多家庭團聚在一起賞月,可又有許多人孤身他鄉,無法回家。不管是誰,月亮都沒有絲毫的吝嗇,月光和著清風,輕輕拂過每個人的心頭。
也許有些家庭可以享受中秋,也許有許多家庭無法享受。可是那又怎么樣呢?月亮不是公共的,每個人心中都有月亮。不管人們身在何方,總是可以品味到真正屬于自己的那輪圓月。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十一
中秋節已經近了,得知學校的通知,中秋節會放假三天,我激動的哭了。
我來自于農村,學校我的家鄉有一些距離,每天回家的希望是不可能的,只能每周六回去一次。面臨新學校,走進新學校的那一刻時,我都對周圍的環境只有陌生,對自己的前途也感到迷茫,看著一個個新生的面孔,我知道他們將是我的同學。
哦,算一算日子,我已經九日沒有回家,此時,我才明白家是一個多么溫馨,幸福的字眼,夜夜躺在床邊,面臨著八個人住一間房子的情形,我體驗到了家中的那一份快樂,每當想家時,眼淚總會情不自禁地掉下來。
正如老師你所說的,來自農村,就應該更要勤奮學習,否則永遠生活在小山溝里,您所說的話我聽到了,隨時激勵著我,父母的囑咐鞭甜策著我不得不前行。
這一天,我聽到了一個震奮人心的消息,也就是中秋節放假的事情,我哭了,心情格外激動,中秋節,意味著要跟家人團圓,我可以回家了,可以回家了,不再是一天,也不匆匆去又匆匆來的情景。想到可以在家吃月餅,和家人一起賞月的那一時刻,我的心情無法用語言形容。
這一天真的來臨了,我將體會中秋節的那一份歡喜。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十二
今天是我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為什么呢?我將在這花好月圓的夜晚,吃著月餅慢慢賞月,感受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看著月亮里面的大樹,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非常思念天上的日子,服下兩顆仙丹后,身體慢慢飛了起來,然后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當她看到月亮上有座宮殿和可愛的玉兔,非常喜歡這里,后來就一直住在月亮上了。
看著月亮周圍的星星,讓我想起了星座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傳說天上有位漂亮的織女,她每天都不停地織布,有一天,她終于有機會下凡去看一看,結果看上了一位放牛的人,他就是牛郎。后來他們就結了婚,天帝知道了這件事,非常生氣,下令把織女抓了回來。后來牛郎用他家的神牛皮做成船飛上了天,取得了天帝的同意,但是只允許每年七月初七才能在在鵲橋相見一次。
看著天上的月亮又圓又亮,還讓我想起了一年級學的古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時候我還不能真正體會詩人的意境。
中秋節是一個思念故鄉,思念遠方親人的節日,希望家人團圓的節日。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十三
說起中秋,我就想起了那個神話故事——玉兔搗藥。相傳,嫦娥被迫登上月亮后。一直住在廣寒宮一直修行千年心地善良的月兔不忍看嫦娥這樣悲痛,寂寞。便來到了廣寒宮變成月兔陪伴著他。因為嫦娥,被罰在月亮上搗不死藥,玉兔到來后就替嫦娥接下了這個懲罰。這個美麗的故事給月亮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中午時分我們一家四口開車來到外婆家。吃過中飯休息了片刻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了奶奶家。這是我們這個節日里的重要目的地。因為在那里我又可以看見我那個可愛又調皮的妹妹了。一到家我就像箭一樣飛奔到屋里。把奶奶是又親又抱媽媽看見了笑瞇瞇的說:“這才幾天,就這么想你奶奶了呀!”我一聽,撒嬌的說:“那是當然的啦,誰叫這是我最親最愛的奶奶呢?”
不知不覺,晚餐時間到來了。大家都盡情的吃了起來。我倒是尋思著要是我吃的太飽了,等一下那月餅怎么吃得下呢。中秋節不就是吃月餅的嗎?不吃怎么能叫過節呢過了一會兒奶奶把我們帶來的月餅端了上來。果然爸爸媽媽他們就吃不下了。可我的肚子仍然空空的我最愛吃的是蛋黃蓮蓉月餅。我一口咬下黃亮亮、軟松香甜的月餅,口感純正,色澤誘人真好吃!再吃一口五仁餡的月餅,香香的,脆脆的,味道真不錯。媽媽看我這幅要吃不要形象的饞嘴樣,拿出手機就要給我拍照。我一扭頭,轉過身留給他一個背影照。惹的家人們一陣歡笑。
晚上,皎潔的月光透過玻璃窗照了進來。我仿佛看到了月光中那寂寞的嫦娥,她似乎在羨慕的看著快樂的我呢!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十四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是團圓節。晚上吃飯時,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使人既飽眼福,又飽口福。晚上吃完飯后,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有說有笑,到處洋溢者節日的氣氛。
今晚的夜,是中秋的夜。我搬出椅子,坐在陽臺上,等著月兒的出現,然后好好欣賞一番。媽媽也搬了把椅子出來,還搬了一張桌子,桌上放著一盤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餅。望著那金燦燦、油酥酥的月餅,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媽媽看著我那貪婪的目光,就先給我切了一小塊,我毫不客氣地吃了起來。
八點多時,月亮終于露出了它那美麗而又神圣的臉。月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的。月亮周圍有幾顆疏疏的星兒,時而能聽到鞭炮的響聲。
我多么想到月亮上去,多么想去陪嫦娥解悶,多么想去逗逗那可愛的玉兔啊!我多么想借助大雁的翅膀,多么想搭起一座“星星橋”。
該放鞭炮了!我跑到在門外,一聲聲震耳欲聾的鞭響,使我不禁捂起了耳朵,但當看到那美麗的煙花時,好象看到了嫦娥正在對我笑呢!這么熱鬧的場面,大家看著,心里美滋滋的。我的心情也是特別激動,但我又想到那些中秋節不能回家鄉的人,看著別人在家里幸福美滿的過團圓節,他們心里的滋味一定不好受,“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人寫出了那些不能回家的游子思鄉之情。相比之下,我是幸福的。
這個中秋,有人歡喜有人憂啊!
中秋四年級(模板15篇)篇十五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這是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不過月餅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卻是始于明代。并且在明代的各類書籍中,都開始出現了大量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描述。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常把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為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受百姓青睞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餅的制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隨著人們制作月餅經驗的日益豐富,市場上月餅的種類也層出不窮,工藝越來越講究。
我們中國的'節日從來都是和吃聯系在一起的,比如春節要吃餃子,端午要吃粽子,這和我們國家幾千年是農業社會有關,所有節日的吃食,都是對大地的親近。春節、端午和中秋,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節,吃月餅自然就變得重要起來。
月餅的餡可以百花齊放,但甜是最主要的。在原始的農業社會,甜曾經是人們的向往和欲望,是被古代哲人認為和光明連在一起的兩件最高貴的事情。所以,到現在我們還在說“甜美的生活”,把最好的日子用甜來表達。月餅的甜味體現了一個飽嘗辛酸的民族長期以來對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生活的由衷向往和禮贊。清《燕京歲時記》中曾有些絕對地說:“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
由此可知: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元宵一樣,都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不過也與歷朝歷代越來越盛行的賞月活動,也是密不可分的。從最早只是一種普通的餅狀食品,到后來成為人們寄托自己美好情思的應節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