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和學生的有效學習。這些教案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大量實踐。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一
1、熟讀、背誦古詩,感知大意。
2、認識13個二類生字,會寫7個一類生字。
3、處理課后練習,積累詞語。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自己的方法識記一類生字,正確書寫一類生字。
:生字卡片、實物投影。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感悟詩中大意,學習文中二類生字。
一、導入。
在宋代有一個人叫范成大,與尤、楊萬里、陸游合稱“四大家”。他很有才氣,多次做官,他常常寫一些描寫農村風俗的詩。一年夏天,恰好是江南一帶農忙的時候,他來到了江南,看到了金黃的梅子和肥肥的杏子都成熟了,小麥也到了揚花授粉的階段,油菜花多數都已經謝了,可是卻不見人影,原來人們在大忙的季節里,都下田地去了,只有蜻蜓蝴蝶飛過。看到了此情此景,詩人范成大寫下了《夏日》這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新授。
(一)讀詩、賞詩,感悟詩意。
1、老師配樂范讀,提醒學生注意停頓。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2、學生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3、學生感悟古詩大意。
小組合作學習,說一說詩中的意思。匯報。
(二)處理文中的二類生字。
1、出示文中的二類生字,請同學們在詩中找出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來,進行出聲認讀。
2、通過組詞的方式學會應用這些二類字,重點講肥、稀、惟、蛺、籬。
3、鞏固復習二類字。
猜字游戲完成。
三、朗讀、背誦古詩。
四、作業:熟背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一類生字的認讀及其書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古詩。
2。復習二類生字(卡片)。
二、學習一類生字。
梅:形聲字,可用拆字法識記。木﹢每=梅。
1、梅,落葉喬木,初春開花,有白、紅等顏色,分五瓣,香味很濃。果實味酸。2、梅花。3、梅的果實,本課取此意。
杏:會意字,指一種果子,即杏子。杏子是一種果樹,所以用“木”表形,杏子可以吃,也可以入藥,所以木下加個“口”。
肥:會意字。從肉,從巴。肉作偏旁變寫為月。本義指胖,左“月”是肉的變寫,右“巴”像一低頭坐睡的人形。可靈活識記為:懶人整天吃了就低頭坐著打瞌睡,所以肉很肥。引申為土地富饒、肥沃。
字謎:月兒長尾巴,胖得像豬娃;莊稼一枝花,全靠他當家。
麥:字謎“春夏交替”。“下面折文腳,上面王出頭;此物獲豐收,餐餐吃饅頭”
采:爪字頭兒。
菜:字謎:采草而非草,每餐離不了。
一種植物(草字頭)是每天都要去“采”摘的,這當然是“菜”了。比較踩、睬、菜、彩:
采加三撇有色彩,有目可以不理睬;
若是足來用腳踩,加上草頭就是菜。
無:字謎“天腳下拐彎”
三、練習書寫。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鞏固所學生字、古詩,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誦古詩。
2、復習一、二類生字。
二、處理課后練習。
1、連一連。
2、讀一讀。先讀一讀,再寫一寫。
3、寫一寫。先讀后寫。
4、說一說,你還知道那些是意思相反的字針對學生反義詞的訓練。
5、背一背作為知識的積累,初曉詩中大意,背誦全詩。
三、作業。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二
出發咯!山是那樣的青翠,路是那樣的顛簸,小鳥自由自在地在路旁吃食,忽聽車聲,忙讓路,撲騰著翅膀飛到樹上歡迎我們的到來了。小車帶著我們翻了二座山,彎彎轉轉,耳朵有點嗡鳴了,這是路途遠的問題,還是海拔高的原因呢?從一路的歡笑到漸漸地安靜,其中滋味只能慢慢體會了。雖然一路辛苦,路小道又彎,而且時間長,但還是非常值得的。快到目的地了,再經不起一點的被甩,迫不及待地下車了,走路定定神吧!聽說那地方叫蚊子坪吧,不知為何會取這怪名字?不理會了,靜心觀賞吧!此處空氣清新,水清見底,幾座成片的桉樹山,神奇美妙。深山之處隱藏著幾戶人家,幽靜的環境立增生機,公路剛剛建成,直通村莊,難以想像以前人們生活的畫面,如此的陡坡,泥濘不堪的道路,路小而無任何防護措施,他們是如何穿梭在山林中。如今政府工程做的如此到位,我們當代人坐享其成,真感幸福。
回歸大自然的生活美妙而有趣,我們真應該多到農村體驗生活,開拓視野!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三
本組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文章,題材、體裁與第二組相同,但表達的主題不同。本組以執著的追求為主題,選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義。訓練的重點是: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的方法,體會人物的執著追求精神;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還要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描寫一個人精神風貌的方法。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伽利略提出疑問、解決疑問的實驗過程,體會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難點,要引導學生弄明白。
《全神貫注》,注意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人物神態和動作的語句,從而體會羅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藝術創作狀態。再讓學生抓住課文的最后一句話,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有關羅丹的資料袋可先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讀讀,以豐富對課文人物的理解。
《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心里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課文理解上的重點,也是難點,可抓住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場景來理解。
《父親的菜園》要了解父親是怎樣開墾菜園的,從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可以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同樣,要抓住對人物描寫的語句重點學習和體會。
口語交際、習作:這是本學期第二次寫人的作文(第二組實際上也是寫人的)。作文指導的重點是怎樣選擇材料,即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把一個人的執著追求的精神風貌寫出來,把自己對這個人的敬佩之情表達出來。可以提示學生注意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
1. 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選擇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
教時:13課時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四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驗鄉村生活,激發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2、要求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3、寫清楚事情經過,表達真情實感。
4、學習修改習作。
教學用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給我們留下了一幅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了解了質樸清新的田園生活,感受到了鄉村的可愛,激起我們對鄉村、對田園的向往之情。今天就讓我們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寫下來的內容訴諸筆,盡情的書寫吧。
二、明確要求:
1、可以寫自己經歷的、或聽到的、見到的,可以是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體會。
2、內容表達要清楚,注意運用平時積累的優美詞句。
1、寫后認真讀讀改改。
三、選擇材料。
1、選擇印象深和感受深的景物、人或事,表達出你對田園鄉村的`感受只情。
2、小組交流材料,相互評議。
3、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班內評議。
4、針對自己的問題再作調整。
四、擬定題目。
1、要全面概括整篇文章的內容,簡潔而醒目。
2、可以是詞組、短句。
3、可以以地點、景物、人物、事物為題。
五、理清順序。
1、寫景―――按地點的變化來寫,如《鄉下人家》。
2、寫人―――按活動的不同內容來寫,如《麥哨》。
3、寫物―――按事物的不同狀態、特點來介紹。
4、寫感受―――先寫看到的,再寫自己的認識,最后結合實際寫感受。
六、確定詳略。
將最能突出鄉村生活特點的內容詳寫,其他略寫。
七、自擬草稿。
八、互讀互評互議。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13個,積累詞語13個,句子2句。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發揮想象,體會母親等待兒子歸來的情景。
4、使學生懂得:當別人遇到困難、危險時,要盡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海邊的漁民以出海打漁為生,但出海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那天“月黑風高”,漁船就會被掀翻!
學習詞語:月黑風高。
2、在這種“緊急關頭”,船員發出求救“信號”,村民們就會進行“海中救援”!
學習生字:關信。
出示:7海中救援(讀)。
二、自學課文。
1、按要求自學生字、詞語、課文。
2、交流檢查。
(1)讀詞語:劃艇搏斗懈怠歡欣鼓舞精疲力竭抵達載哀求依靠吻筒。
指導——搏、艇、懈的字型。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
指導載的筆順、部首。
(2)指名分小節讀課文。
(3)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村民們是怎樣進行海中救援的,在救援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感人的事情?
三、深入學習、加強理解。
交流反饋:
(1)村民們進行了幾次救援?
(2)哪幾小節寫的是第一次救援?哪幾小節寫的是第二次救援?
請學生分別讀一讀。
(3)在救援的過程中,救援隊遇到了哪些困難?村民們是怎樣幫助解決的?
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4)出示句子:
“媽媽,我必須去。如果每個人都說‘我不能去,總有別人去!’那會怎么樣?媽媽,我們不能讓那些留在海里的人無助地死去。”漢斯吻了吻母親,加入救援隊,消失在黑暗中。
(讀,說說為什么感動。)。
(5)讀課文最后一節的第一句話。
對漢斯的母親來說,為什么那一小時,比永久還永久?
請你想象一下,這位母親焦急地等待兒子歸來的情景,她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想些什么?(說話訓練)。
(6)讀課文最后一節的2、3、4句話,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7)集體讀全文。
四、生字鞏固。
1、游戲鞏固生字。
2、指導寫字:艇、懈、載。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六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積累好詞佳句。
2.通過誦讀課文,感受作者對青島的喜愛、贊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結構安排和優美的語言描寫,欣賞文章寫景的藝術特色。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青島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學生:搜集有關青島的資料。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體會“春深似海”的含義。
課時劃分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人入勝,導入新課課件出示五月青島的美景圖(遠處是蔚藍色的天空和海水,近處一片翠綠掩映,沙灘上游人盡情玩耍……)。請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內容,教師相應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瀏覽課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學習,獨立感受:五月的青島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再次感受青島的美。分組分段讀,在讀中正音。
三、細讀課文,感受五月青島的特色。
1、學習第一、二段。
(1)齊讀第一段,思考:這段介紹了五月青島怎樣的特色?
(2)理解“嬌艷”,學會運用。
(3)再讀,邊讀邊想象五月青島的花海,說說它最打動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讀,同學相互評議。
(5)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說說五月的青島山上有什么特點。
第二課時。
一、、學習三、四段。
(1)讀三、四段,思考“春深似海”的含義。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展現“春深似海”的?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2)勾畫表示顏色的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在文中的作用。
(3)賽讀,引導積累好詞佳句。
(4)第四段描寫了人,從這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呢?請學生再讀課文。
二、學習融寫景、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手法。
2、我們以后寫景的文章應該注意什么呢?
3、教師小結:我們以后寫這類文章也要注意緊扣景物特點,注意用詞的準確,可適當地使用一些修辭方法。
三、朗誦,強化感悟。
1、朗誦全文。
2、暢談此時對五月青島的感受。
3、試著用不同層次的顏色描繪一處景物。
板書設計。
花五彩繽紛。
海春深似海春深似海。
人充滿朝氣。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七
學情分析:通過三年多的學習,學生已養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大多學生能夠在自學中掌握生字,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新詞。我還鼓勵學生在自學中能夠針對課文中的某段話、某個詞發表自己有個性的感受,并隨手寫在書上以備與他人討論交流。我班學生特別喜歡詩歌,因此在教學中不必給學生做過多瑣碎的講解,學生就能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學完后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然后組織展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三個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八個生字,重點指導“蕊”的寫法。
2、注重朗讀,感悟詩歌的內容,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體會詩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3、能夠仿照詩歌續寫,獨立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大地的話。
教材分析:。
《大地的話》是一首現代詩,詩人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大地擬人化為母親,抒寫了大地母親博大的胸襟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詩歌語言通俗,學習難度低,學生在欣賞詩詞的同時更好地體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語言情趣,也能夠繼續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稱向所有她想與之對話的對象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授課時數:2課時。
教學目標:
1、獨立認識漢字3個,學習會寫5個漢字,在閱讀過程中有重點地識記“蕊”字。
2、根據課文內容理解詞的意思,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理解全詩內容,體會詩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1、本篇課文的前四節內容十分簡單,通俗易懂。重點理解第五小節“一切有生命的精靈都是我的寶貝;一切寶藏都在我的體內……”這句話。
2、學會仿照詩歌說話、續寫。
教學難點:體會詩中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精神。能根據關鍵詞,理解詩意并仿寫。
課前準備:多媒體電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直接板書“話”,提問:這是什么字?(話)一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師再板書“大地的”,要求學生思考:大地會與誰對話?
3、師:大地要說的話很多很多,它到底和誰對話了,說了些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大地的話》。(多媒體出示課文內容)。
二、品讀悟情。
1、教師配樂范讀。
師:現在老師配上音樂把詩歌朗誦一遍,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大地在和誰說話?
指名學生回答。(板書:種子、飛鳥、游魚、小草)。
2、學生自由讀詩,自學生字詞。
(1)自由地輕聲朗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聯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3)同位檢查生字詞的認讀以及理解情況。
(4)全班交流。(課件出示生字詞)糾正容易讀錯的音,比如“嘟嚕”、“吐蕊”、“驅趕”等;重點識記“蕊”字。
3、默讀詩歌,理解內容。
(1)默讀詩歌,并在書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或讀后的體會,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問題。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讀,指導學生用“心”說話。
(1)看看大地都想和種子、飛鳥、游魚和小草說什么?并選出其中的一節練讀。
(3)學生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接讀課文前四節,教師點擊相關課件(每一小節都制作動畫課件),讀后其余學生評價。
三、換位抒情。
2、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四、總結升華。
1、學生齊讀最后一小節。
2、再回想剛剛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話語,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達自己怎樣的感情嗎?引導學生用文中的語言回答。
3、隨機設疑:最后一句話中的省略號有什么含義?(板書:……)(還有許多大地體內的生靈,比如:落葉、石子……)。
4、聽課文錄音,放動畫課件,再次欣賞詩歌,感受大地的寬廣胸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根據詩中的關鍵詞,結構和語文風范,訪寫第一小節。
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
關登瀛1938年生,兒童文學家。兒童長篇小說《黃花谷》《西部流浪記》《小腳印》等,詩集《春天的魔術師》《花意》《四季》。
二、以說促寫。
1、(課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親,你一定還有很多話語傾訴,你還想對誰說什么?請敞開心扉,大膽地說出來吧!(學生小組合作交流。)。
2、(課件出示)仿照詩歌前四節的結構和語言風格,將自己要傾訴的話語寫一節小詩。
全班展示交流。
三、課后拓展。(課件出示)課后繼續修改自己寫的小詩,準備活動課上評比展示。
四、課后小結。
板書設計:
呵護種子成長。
任憑小鳥飛翔。
大地的話給游魚足夠的水。
給小草一定的地位。
總結升華:愛一切生命,儲一切寶藏。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八
一、計算題(共30分)。
1、直接寫出得數。(8分)。
240÷6=。
120÷30=。
24×5=。
90÷18=。
560÷70=。
6×15=。
2、用豎式計算,打的要驗算。(10分)。
627÷33=。
224÷28=。
720÷68=。
966÷42=。
3、脫式計算。(每題3分,共12分)。
(2)38×(480÷16)。
(3)130+70×16。
(4)(240+760)÷40。
二、填空題(共18分)。
1、754÷63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位數。
2、最大的'兩位數乘最小的兩位數,積是()。
3、一個數除以16,商是20,余數是10,這個數是()。
4、40×□161,□最大填()。
5、15商是(),商是最大的()位數。
6、一個數除以5,商是12,有余數,當余數最大時,被除數是()。
7、()÷40=14……39。
483÷()=9……6。
文檔為doc格式。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九
今年對我來說是難忘的一年,我學會做很多事,也有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但令我最難忘的還是第一次做飯。
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天,媽媽對我說:“你都這么大了。還不會做飯,我像你這么大時就會干很多家務了,今天我教你用電飯煲做飯。”我高興地同意了。
媽媽話音未落,我就不耐煩地說:“知道了知道了,讓我試試,讓我來!”
我先裝好一杯米,把米倒進電飯煲的碗里,然后淘了三遍米,淘完米我還認真比了比水的高度,看有沒有多,可是我把蓋子蓋上,插好插頭后就離開了,完全忘記了按按鈕。
過了半小時,我興沖沖地跑來,打開電飯煲的蓋子,心里美滋滋地想著香噴噴的米飯,媽媽夸我呢,可是我一看,傻眼了,水還是水,米還是米,這是咋回事呢?這時媽媽走過來,耐心地對我說:“你沒按按鈕吧?我都說了要按按鈕哦。”唉,我只好又蓋上蓋子,按下按鈕,等啊等,我的肚子都咕咕叫了,時間好像過得特別慢似的,唉,如果我不粗心,現在就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了。
第一次做飯的經歷讓我認識到做任何事都應該仔細認真,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心急,要不就吃不上熱豆腐啦。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十
一、詞語。
《元日》歲:年。除:去掉。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耀眼的樣子。桃符:春聯。
《江雪》絕:絕跡,不存在。徑:道路。蹤:蹤跡。滅:沒有。孤:孤零零。舟:小船。翁:老人。
《元日》詩意:在陣陣爆竹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旭日的光輝普照著千家萬戶。人們每年春節總要拿新春聯換掉舊春聯。
《江雪》詩意:所有的山上都沒有飛鳥的蹤影,一片潔白。所有的道路上都沒有行人,一片沉寂。江面的一葉孤舟上,一位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人,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二、課文內容。
1.《元日》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作品,他是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元日”指的是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這首詩描繪了新春佳節,除舊布新,歡樂喜慶的景象。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整首詩寄托了作者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情感。詩的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寫的是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緊扣題目,渲染出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瞳瞳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象征了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第四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風俗,又寓含了辭舊迎新的意思。“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的意思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這首詩寫到了春節這一天的風俗: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
2.和煦的陽光普照大地,家家戶戶忙著張貼大紅春聯。當你沉浸在這祥和的氣氛中時,你想到的詩句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江雪》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文學家、哲學家(柳宗元)的作品。詩中描寫了大雪紛飛,孤獨漁翁寒江獨釣的情景。作者借描寫山水景物,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作者不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清高、孤傲的情感。
4.《江雪》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寄興高潔、寓意豐富的寒江獨釣圖。詩的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畫的背景。讓人感受到雪天的寂靜清冷和凄涼,后兩句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這幅畫的主體,流露出詩人凄清、幽獨的落寞情調。這位迎風抗雪、孤舟獨釣的漁翁形象,正是詩人不屈精神和孤獨情懷的人格化身。
5.《江雪》詩中描繪雪景的句子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用你積累的詞語來概括這雪景,如大雪紛飛、漫天雪花、鵝毛大雪。詩中最能表達作者心情的詞是“孤舟”和“獨釣”,從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了詩人孤獨和不屈的心情。
6.古人常說“詩中有畫”。請把《江雪》中描繪的情境想象成一幅畫,再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
這是隆冬的時節,寒風凜冽,大雪鋪天蓋地,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所有山嶺都沒有了鳥兒飛翔的影子,所有小路上也都沒有了行人的足跡。這時,只見寒冷的江面上,孤單單地漂著一條小漁船,船上有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冒著大雪在垂釣。
三、拓展。
2.本學期,我們隨課本瞻仰了寬廣壯觀的廣場;了解了奇特美麗、天下聞名的泉城;游覽了神奇美麗、充滿詩情畫意的九寨溝;欣賞了如詩如畫的荷蘭田園詩情;領略了潔白晶瑩、千姿百態的霧凇奇觀……真是開卷有益啊!
練習7。
1.對對子。
細雨對和風桃紅對柳綠地北對天南藍天對白云(碧水)辭對賀。
神州對大地海角對天涯雨雪對風霜春風對秋雨漫山對遍野。
舊歲對新年鳥語對花香明月對清風舒眉對開口山光對水色。
綠柳對紅桃和風對細雨地北對天南虎嘯對龍吟古木參天對雪峰插云。
秋雨瀟瀟對春風徐徐風綠千條柳對雨紅萬朵花風扶千條柳對雨潤萬朵花。
門對千根竹對家藏萬卷書山美水美春光美對天新地新氣象新。
2.與新春有關的成語: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吉星高照萬事如意。
3.描寫我國傳統節日的詩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
1、多讀書: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寫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1、注重日常積累:語文考驗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知識累積的話,語文成績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語文成績,平時更應該注重詩詞好句的積累。
2、學會理解文章: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把結構層級作為記憶線索,形成知識網絡,更能方便記憶。
3、學會觀察周圍:寫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之處。所以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寫作時多做細節描寫,才能真正為作文進行潤色,讓老師能眼前一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十一
>三、反饋矯正
第96頁試一試:
第97頁練一練的第2題。
這一題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97頁練一練的第3題,第4題。
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選兩題進行板演。
學生看懂圖意,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出方程,進行解答。
學生先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
運用新知,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鞏固新知。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十二
一、選字填空。
逾愉援緩脛徑。
(愉)快攀(援)不(脛)而走。
(逾)越延(緩)曲(徑)通幽。
二、讀詞語,將詞語按要求歸類。
光陰似箭手舞足蹈聚精會神真才實學海枯石爛。
眼疾手快孜孜不倦日月如梭昂首挺胸學以致用。
健步如飛千秋萬代。
學習:真才實學學以致用。
時間:光陰似箭海枯石爛眼疾手快日月如梭千秋萬代。
動作:手舞足蹈聚精會神孜孜不倦昂首挺胸健步如飛。
三、把句子補充完整。
經過幾百次的失敗諾貝爾。
終于。
發明了烈性炸藥。
經過兩天的頑強拼搏登山隊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峰頂。
經過六次摔倒,在工作人。
員的攙扶下,頑強拼搏派特利跑到了馬拉松賽的終點。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_門的哲理_。
1968年,在墨西哥奧運會的百米賽道上,美國選手吉海因斯撞線后,指示燈立刻打出9.95的字樣,全場轟動,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在百米賽道上突破10秒大關。海因斯也攤開雙手說了一句不同凡響的話:“上帝啊,那扇門原來虛掩著!”
賽后,海因斯說:“1936年歐文斯創下10.03秒的百米賽紀錄后,醫學界的權威們斷言,人類的肌肉纖維所承載的運動極限不會超過每秒10米。大家都相信這一說法,但我想即使無法突破10秒,我也應該跑出10.01秒的成績。于是,我每天都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公里。當我看到自己9.95秒的紀錄后,我驚呆了,原來10秒的這個門不是緊鎖著的,它虛掩著。”
海因斯說出了一個非常簡單又十分重要的道理:百米賽10秒的門是虛掩著的,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門都是虛掩著的,尤其是成功之門。
1、讀短文,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
不同凡響虛掩極限。
不同凡響:表示才能出眾,本領高強。
虛掩:門窗等雖關閉而未閂。是似乎走不進去,但還是可以走進去的。
極限:最高的限度。
2、用直線劃出短文揭示的道理,讀一讀,說說你有什么感受,和伙伴們交流。
短文揭示的道理是:“百米賽10秒的門是虛掩著的,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門都是虛掩著的,尤其是成功之門。”
這個道理對我們學生啟發特別大。它告訴我們,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3、為短文加個題目。
五、語言實踐活動。
陳景潤善用時間,孜孜不倦;諾貝爾不怕失敗,勇于實踐;羅丹全神貫注,精益求精。你的學習體會是什么呢?是喜歡觀察,善于聯想?是喜歡發問,善于思考?還是……來,讓我們作個交流,大家一起來分享“我的學習體會”。
六、熟記名言。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韓愈。
七寫下面的字,注意木字旁(木)在方格里的位置。
木
由“橫、豎、撇、點”四筆組成。
提示:看清左右兩部分的寬窄。
棕桃。
柵欄。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十三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別人的話,而轉述則是轉達別人說的話,因此,引述句改為轉述句時,說話人即第一人稱”我”要改為第三人稱“他”或“她”。如:張童說:“我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改為轉述則是:張童說,他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
2、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我們需要把一些事情轉述給別人,把事情轉告給別人聽,可以叫捎口信、傳話,也可以叫轉述。
1、弄清要點,轉述時不要遺漏主要信息。
2、人物之間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轉換。
示例1:
李明(轉述者):小軍,我今天到圖書館看書了,看到了一則要求更換借閱卡的通知,我就更換了借閱卡,你抓緊時間去更換你的借閱卡。
小軍:什么時間截止?
李明:本周日。
小軍:好,我這兩天就抽空去,謝謝你告訴我這么重要的通知。
李明:不客氣,我們是朋友嘛!
示例2:
小英:小麗,明天我們就要參觀博物館了。
小麗:是啊,老師早就告訴我們了。
小英:老師還安排我們明天早上8點在學校北門集合呢!
小麗:明天早上8點?學校北門?好,我知道了。謝謝你轉告我。
小英: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1、改標點,不用冒號和引號,改用逗號;
2、改人稱,如把“我”改成“他”,即與引號前的人稱一致起來;
3、需要時可作少量的文字微調整。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十四
三國時期,有一位令我非常敬佩的人,他是一位名將,英勇善戰,關于他的著名事跡有:刮骨療傷、溫酒斬華雄等。想必大家已經知道這個人是誰,沒錯,他就是關羽。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名將,他英勇善戰,建立了赫赫偉績,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猛將,并被劉備封為五虎將之一。但最后也因為自己的高傲自大而戰死,后人也有一句諺語:“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來告誡人們不能驕傲。
我敬佩關羽,不在于他武功高強,而是他為人忠義。記得有一次關羽被曹操所抓住,曹操早已見識并聽聞關羽的勇猛,便每天大魚大肉,送給他打電話金銀財寶,希望關羽能為他效力,并為此答應他回去,誰知關羽卻一心只想回到劉備那里,臨走時,曹操還被他那種忠義所打動。就連他過五關、斬六將也放過去。
關羽不僅忠義,還非常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關羽手臂中了毒箭,須馬上療傷,于是便找到了華佗。華佗他認為這種情況必須刮骨來祛毒。關羽同意后便開始了手術,這過程中,并無任何麻醉,而關羽似乎什么也沒有似的下著棋,異常的淡定。手術后,華佗都夸贊他,從未見過像關羽這樣神勇的人。
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熱門15篇)篇十五
在我們身邊,時常都有一些使我們敬佩的人,而最令我敬佩的,是胡旭東。
敬
他做事有原則,從不突破自己的底線。
他是我們班的政治課代表。有一次,我們的政治作業比較多,我偷了懶沒有寫完,去了學校后,對他說:“我作業沒寫完,你就不要看了吧?過了算了!”哪知,我剛說完,他便在紙上寫下了我的.名字,又說了一句“雖然我們關系不錯,但你也不能違反我的原則哦!”,我聽了,真是羞愧不已。
經過這件事后,他自然成了令我敬佩的人,他是那樣堅守本職,不徇私情。
佩
我和他坐了許多次同桌,我倆的數學成績都不錯。
可也奇怪,每次一上數學課,我倆莫名其妙地就會從朋友變成“敵人”。我倆總是針鋒相對,腦力碰撞,面對同一道題,總是一人一個解法,這種情況讓班主任老師也大為驚嘆。他的思維跳躍很快,讓我有一種跟不上節奏的感覺,所以每次敗下陣來,我都是甘拜下風、心服口服。
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平時很是平易近人,總是笑呵呵的,看似不拘小節,但逢大事卻從不糊涂,尤其一上課,便腦洞大開,讓人們嘆服,實在使我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