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執行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和執行力,確保教學進程的順利進行。下面是一些常見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本,供各位教師參考,可以通過借鑒和改進,提升教學品質。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一
1、在看看、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搖的不同聲音。
2、通過操作活動,學習聽辨各種東西發出的聲音并能用語言表達,知道耳朵的用處是聽聲音,要保護自己的耳朵。
3、樂意參加探索活動。
1、每組桌上一份材料:封口的八寶粥罐,里面分別裝有小石子、沙、黃豆、紙團等,還有一只空罐。
2、事先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耳朵及其用途。
3、四張桌子分別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雞、小鴨家。
一、引題。
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小動物家去做客,做客時要怎么樣?(交代要求: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評:以去小動物家去做客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二、第一次嘗試:讓幼兒聽辨硬幣、米、木珠、小紙片在飲料瓶子里發出的聲音。
1.操作活動一:聽辨硬幣在旺仔牛奶瓶中發出的聲音。
師:(1)這是誰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兒剛、狗問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裝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請小朋友們不要打開蓋子,去搖一搖、聽一聽,聽出來馬上告訴老師,看誰最能干。
(2)幼兒操作。搖旺仔牛奶瓶,聽辨硬幣發出的聲音。
提問:你聽出來這是什么發出的聲音?(個別回答,證實正確答案后集體練習句子:這是硬幣發出的聲音)。
(評:為幼兒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去探索瓶子里發出的聲音,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
2.操作活動二:聽辨米在瓶子里發出的聲音。
(1)教師帶幼兒到“小兔家”。(提醒幼兒向小兔問好)。
提問: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飲料瓶子)里面會是什么呢?請小朋友搖一搖,聽一聽,聽出來再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搖搖聽辨米發出的聲音。
師:你聽到什么聲音,可能是什么東西發出來的?(幼兒自由回答,最后請一名幼兒打開蓋子,證實里面是米后,集體練習:這是米發出來的聲音)。
3.操作活動三:聽辨木珠在八寶粥瓶子里發出的聲音。
(1)帶幼兒到“小雞家”。(提醒幼兒向小雞問好)。
(2)幼兒操作,搖一搖、聽一聽,木珠在瓶子里發出的聲音。
師:這是什么發出來的聲音?(個別回答,請一名幼兒證實,集體練習:這是木珠發出來的聲音)。
4.操作活動四:聽辨紙片在可樂罐中發出的聲音。
(1)帶幼兒到“小鴨家”。(提醒幼兒向小鴨問好)。
(2)幼兒操作。聽一聽紙片在瓶中發出的聲音。
師:這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里面有沒有東西?會是什么?(幼兒如一時難以聽出,教師視情況適當加以引導、提示)。
(評:通過去小動物家做客的形式,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
三、第二次嘗試:聽辨打擊樂器的聲音。
2.操作:老師在背后分別敲打木魚、小鈴、鈴鼓等打擊樂器,讓幼兒猜,猜中后出示實物,和幼兒一起拍節奏。
3.小結:這些都是打擊樂器,是用來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嘗試,用飲料瓶為曲子伴奏。
1.師:(指著小動物家里的飲料瓶)這些飲料瓶子里放了東西后也可以作為打擊樂器。
2.(放錄音)教師示范為曲子伴奏一次。(用飲料瓶)。
3.幼兒每人到小動物家拿兩個飲料瓶,跟老師一起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兩次后,跟老師邊搖瓶子邊出活動室。
本次活動以去小動物家做客,貫穿整個活動,引起幼兒活動興趣。活動中層層遞進,讓幼兒探索不同的東西在瓶子里的不同聲音,幼兒的主體地住得到充分體現。活動中將語言、科學、藝術有機整合,將瓶子當作自制樂器,為歌曲伴奏。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二
喜歡念猜謎兒歌并愿意與同伴對答。
1.水果卡片,如:香蕉、蘋果、葡萄、西瓜等。
2.自編兒歌《猜一猜》。
1.幼兒回憶知道的水果。
2.猜謎游戲。
教師用兒歌的形式請幼兒猜謎,如:“什么彎彎像小船?”(出示香蕉圖片)。請幼兒說一說為什么會猜到是香蕉,可以從水果的特征上回答。
教師用以上方法繼續請幼兒猜,并能用兒歌的形式回答,如:“什么個大圓又圓?”(西瓜)。幼兒回答:“西瓜個大圓又圓。”
“什么臉龐紅彤彤?”(蘋果)。幼兒回答:“蘋果臉龐紅彤彤。”
3.仿編猜謎兒歌。
出示水果圖片,結合圖片,仿編兒歌。
·幼兒將仿編的兒歌完整地朗誦。
建議:
可繼續鼓勵幼兒仿編兒歌,教師做相應的記錄。
評價:
能有興趣地念猜謎兒歌。
什么彎彎像小船?什么臉龐紅彤彤?
香蕉彎彎像小船。蘋果臉龐紅彤彤。
什么個大圓又圓?什么粒粒酸又甜?
西瓜個大圓又圓。葡萄粒粒酸又甜。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三
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形容詞“紅彤彤”“圓又圓”“酸又甜”。
愿意在集體面前發言,愛動腦筋,敢于大膽想象。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課件,水果圖片、頭飾若干。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認識常見的水果。
出示水果圖片,鞏固幼兒的認知。在回答過程中,豐富詞匯“紅彤彤”“圓又圓”“酸又甜”這幾個詞。
教師以猜謎形式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同時演示電腦課件,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逐一出示課件圖片引導幼兒逐句朗讀兒歌。
請幼兒帶上水果頭飾表演兒歌。
仿編活動。請幼兒選取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模仿兒歌句式進行仿編。
美術活動:印染畫——可愛的水果娃娃、紙粒畫——葡萄;音樂活動:把兒歌改編成一首歌曲。
把幼兒用印染等方法畫成的水果娃娃做成吊飾布置活動室的環境。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創編謎語,感受猜謎活動的樂趣。
家庭中滲透:鼓勵幼兒在家多吃水果。
什么彎彎像小船?
香蕉彎彎像小船。
什么個大圓又圓?
西瓜個大圓又圓。
什么臉兒紅彤彤?
蘋果臉兒紅彤彤。
什么粒粒酸又甜?
葡萄粒粒酸又甜。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四
1、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幻燈、表格、轉盤、紙杯。
一、創設情境。
今天,有個有趣的問題請大家幫助解決。打開書第75頁。問題就是猜一猜。
二、引導探索。
1、認真看圖,有了想法,再進行小組討論。(教師深入到學生小組中了解學生的各種想法。)。
2、請一名同學上前面親自做試驗,驗證討論結果。
3、做拋紙杯實驗。
(1)分組做拋紙杯試驗,每人重復做5次。創新與反思。
(2)將試驗結果記錄下表。
(3)與同伴說一說可能出現哪幾種結果,并寫下來。
三、拓展應用。
一次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五
1.認識6個生字和7個會認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中講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初步抓住特點認識事物的能力。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課文中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初步抓住特點認識事物的能力。
了解課文中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初步抓住特點認識事物的能力。
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有一個謎語,想不想猜一猜?
一種花真奇怪,到了冬天開起來。
每年不留花種子,年年花開飄世界。
學生猜出的謎底是(雪花)。
過渡:老師看你們對猜謎語挺感興趣,誰能告訴老師猜謎語有什么好處?等學生說完后,老師接著說:“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9課,猜一猜。”
板書課題:9猜一猜
同學們比一比誰最會動腦筋,最聰明,最先能猜到謎語的謎底,而且能摸到猜謎語的規律,今后能猜出更多的謎語。請同學們打開書89頁這是一個謎語,想不想讀一讀。
1.借助拼音讀謎語,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畫出的生字和會認字多讀幾遍。
2.自己借助拼音讀謎語,注意讀準字音。
3.同桌小伙伴互讀,聽聽是不是把字音讀準確了。
4.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
1.教師范讀,學生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
2.自己練習朗讀,指名讀。
3.理解句子,猜出謎語。
再讀課文,找出誰見它怎么樣?把“誰”用“—”線畫出來。
云兒
小樹
禾苗
花兒
2)云兒見它怎樣?小樹見它怎樣?禾苗見它怎樣?花兒見它怎樣?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六
1、認識6個生字和7個會認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中講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初步抓住特點認識事物的能力。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課文中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初步抓住特點認識事物的能力。
了解課文中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初步抓住特點認識事物的能力。
同學們比一比誰最會動腦筋,最聰明,最先能猜到謎語的謎底,而且能摸到猜謎語的規律,今后能猜出更多的謎語。請同學們打開書89頁這是一個謎語,想不想讀一讀。
1、借助拼音讀謎語,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畫出的生字和會認字多讀幾遍。
2、自己借助拼音讀謎語,注意讀準字音。
3、同桌小伙伴互讀,聽聽是不是把字音讀準確了。
4、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
1、教師范讀,學生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
2、自己練習朗讀,指名讀。
3、理解句子,猜出謎語。
1)再讀課文,找出誰見它怎么樣?把“誰”用“—”線畫出來。
教師板書:云兒小樹禾苗花兒。
2)云兒見它怎樣?小樹見它怎樣?禾苗見它怎樣?花兒見它怎樣?
教師板書:讓路招手彎腰點頭。
3)看圖,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想想它是誰?猜出謎底。謎底是風。
4)讓學生把“它”換成“風”讀一讀。
5)看圖說一說:風來了,云兒,小樹,禾苗,花兒會有什么變化?
啟發學生想象:云兒、小樹、禾苗、花兒被風吹時的樣子。
4、指導學生看板書練習背誦。
1)自己試背。
2)同桌互背。
3)齊背。
4)指名背誦。
第二課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和3個偏旁。
2、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生字。
學會6個生字,并能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
正確書寫“頭和點”字。
(一)學習生字的音。
1、自己讀讀本課的生字,讀不準的借助拼音讀一讀。
2、同桌同學互相讀一讀,相互正音。
3、抽讀生字卡片。
4、做送信游戲鞏固生字的音。
(二)分析生字的字形結構,了解字義。
1、認識新筆畫“橫鉤”和3種偏旁“二字頭”、“四點”底、“寶蓋兒”。
2、自學本課生字,分析字形,通過組詞了解意思。
3、以小組為單位講座交流。
4、請小老師講一講。
云:上下結構,上面是二字頭,下面是撇折點,也可以用熟字換一部分的方法記,用“去”字去掉“土”字,換成“二字頭”就是“云”字。
組詞:白云烏云。它:上下結構,上面是寶蓋,下面是撇、豎彎鉤。
組詞:它的,它們。
組詞:左手,右手,手中。
點:上中下結構,上邊一豎一小橫,中間一個“口”,下面四點底。
組詞:點頭,指點、標點。
1、學生先認真觀察田字格生字整體及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描紅,教師巡視學生書寫的生字筆順是否正確。
2、學生仔細觀察生字重點筆畫的位置,自己試著每個字獨立寫一遍。(寫在書上),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書寫的困難。
3、學生提出書寫有困難的字。
4、教師重點指導以下兩個字。
頭:第一筆點寫在上半格中間豎中線左邊一點;第二筆點寫在第一筆下面偏左邊一些,第三筆橫寫在橫中線上;第四筆撇起筆在上半格豎中線右邊,撇尖與橫起筆對齊;第五筆是點,點的收筆處與撇尖高低差不多。
點:第一筆豎寫在豎中線上。第二筆橫在豎的中間起筆寫,不要太長。田字格的中心點要在“口”字中央。下面四點底的四點都是點,要擺開,第一筆點向左方向點出去,中間兩筆相同,分別寫在豎中線兩邊,第四筆點稍用力,點得稍大一點,稍向右一點。
5.學生照教師范字進行書寫,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同時糾正學生的寫姿和執筆方法。
6.同桌同學相互評改!
7.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優秀作業進步作業。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七
研究表明: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幼兒游戲中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機,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基于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戲定為該教案的主要游戲形式。同時,中班幼兒注意集中時間短,如果注意對象單調無變化,不符合幼兒興趣,注意的穩定性就小,為了讓計算“復習5以內的數”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趣味化,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主動的去學,除了以猜想游戲的形式,我還設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這些幼兒生活常見的事物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從猜水果娃娃的數字、給水果娃娃的數字排序、點數結合拼水果、運水果環環相扣環節,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輕松的游戲中自我探索復習5以內的數數,序數和排序。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1、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游戲中復習5以內的數數,序數和排序。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3、趣味識字:橘子、葡萄、梨子、蘋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1、貼絨水果娃娃5個(背后貼有水果),顏色不同的卡車5輛,二進制游戲圖片一張,各種水果拼圖20張。
2、每組1----5數字卡片若干。識字卡:橘子、葡萄、梨子、蘋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二、基本部分。
a、梨子娃娃說;“我比2多1”,誰知道這個數字是幾呢?
b、葡萄娃娃說“我比5少1”
c、橘子娃娃說“我是1-----5數字中最小的那個數,是數字幾呢?
(2)鞏固現在老師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加以驗證。;師指認每個水果娃娃,讓幼兒說出背后的數字。
(3)猜猜少了哪個數?
現在老師任意拿走一樣水果,問少了幾,是什么水果,重復指認水果和數字。
(4)排序現在,我要請小朋友給水果娃娃身上的數字從小到大排隊,其余的小朋友在位子上排,我們先來看看他排的對不對?(集體檢查)請小朋友數數,自己排的對不對?幼兒手口一致點數一遍。
2、復習序數和認數。
(4)二進制游戲“我知道你的水果是什么?”
你們都拼好了嗎?誰愿意讓我來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當老師猜出幼兒的水果后,讓幼兒把水果送到第幾輛卡車上去,游戲重復幾次。
三、結束部分小朋友真能干,把水果都裝上車了,水果店的阿姨要謝謝你們幫了一個大忙,現在讓我們一起開著車把水果運到水果店里去吧。(幼兒開車出教室)。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八
1、在問答游戲中感知水果的特征,體驗游戲的快樂。
2、嘗試根據兒歌的內容進行撕貼配對。
1、香蕉、蘋果、西瓜、葡萄等水果
2、幼兒操作材料
1、說說水果
師:上一次我們到水果超市參觀,你們看到了哪些水果呀?它們都長得怎么樣?
小結:我們在水果超市找到了許多水果,有紅紅的蘋果、彎彎的香蕉……
2、問答游戲
(1)老師說兒歌的提問句,幼兒猜猜是什么水果
師:老師現在考考你們,老師說一句兒歌,你們猜猜是什么水果
(2)幼兒猜出來后,教師出示實物,驗證結果
小結:教師用兒歌的語言進行小結。
(3)引導幼兒與幼兒間進行問答,體驗問答游戲的樂趣
3、猜猜貼貼
(1)出示幼兒操作材料,采用教師念、幼兒撕貼的方式進行操作
(2)作品欣賞,師幼邊看邊進行進行問答歌
1、在活動中,當幼兒說到教師沒有預設的水果時,只要回答正確,教師要及時地給以肯定,并可以將幼兒說到的水果仿編到兒歌中去,教師做好記錄,幫其整理成一首新的兒歌。
2、讓爸爸媽媽帶孩子參觀水果店,盡可能多地觀察不同種類的水果,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帶至幼兒園與小朋友分享,并仿編兒歌。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九
1.能運用多種感官探索感知沙子、石子、黃豆的不同特征。
2.會用耳朵辨別三種材料發出的不同聲音。
3.關注身邊的自然物,有探索的興趣。
沙子、石子、黃豆,盆子、罐子、椅子。
1、“我們身體有什么寶貝?他們各有什么作用?”(引導幼兒知道我們要用6個寶貝:眼睛、鼻子、耳朵、嘴、手、腳進行探索活動。)
2、“小朋友們請看,椅子下面藏著什么好玩的東西?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沙子、石子、黃豆.)
1、“你們想玩嗎?想怎么玩?”(要求:蹲下來玩,輪流玩三種材料,注意不要把材料撒到盆子外面。)
2、“你怎么和他們玩的?你玩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師小結:不同的東西摸上去有不同的感覺,看上去也有不同的感覺。
1、“歡迎罐子寶寶,請小朋友們想辦法用罐子寶寶和三種材料制作一種樂器。怎樣才能讓這些東西發出好聽的聲音?”
2、幼兒玩,教師引導幼兒:裝一裝、搖一搖、聽一聽、倒一倒。
3、反饋:“你是怎么讓罐子寶寶發出好聽的聲音的?罐子是怎么會有聲音的呀?(打開驗證)誰能發出相同的聲音?請相同聲音的罐子寶寶來一起唱唱歌。”
4、思考:“你們的罐子寶寶為什么發出的聲音不一樣?”(不同的東西發出來的聲音不一樣)
1、出示三個罐子:“沙子、石子、黃豆玩捉迷藏躲進罐子里,你會把它們找出來嗎?考考你們不打開蓋子看,你有什么更聰明的好辦法嗎?原來聽聲音就能很快找出它們是誰?那我們仔細聽聽,這個罐子里是誰?”
2、再請幾名幼兒上來辨別,教師引導:搖一搖、聽一聽、說一說(與它告別的話)。
1、沙子、石子、黃豆都有自己的家,看一看,這是誰的家?(示范送罐子寶寶回家)
2、幼兒探索游戲:搖一搖、聽一聽、送一送、說一說。
3、檢查驗證:老師帶領幼兒打開驗證,發現錯誤及時隨機應變作出處理。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十
1、培養學生表達的興趣和欲望,培養表達能力。
2、能清楚地介紹自己的想法,并能夠抓住同學的特點介紹。
能清楚地介紹自己的想法。
同學們,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位老朋友,她就生活在我們中間,誰平時觀察得仔細,誰就能最先猜出來。
下面請大家把可愛的小耳朵豎起來:
同桌間相互描述,看誰猜行準。
要求:
1、首先要確定你平時觀察最仔細、最了解的同學。
2、一定要抓住特征或特點,如他的樣子、愛好、特點、習慣說清楚。
3、不能說出他坐在哪兒,姓什么?
4、語言要簡練,吐字要清晰,猜的同學要認真聽。
各組選一名同學到前面描述,大家猜。
注意:其他同學不許接話、搶話,要學會傾聽。
1、向爸爸、媽媽描述親屬的樣子、特點。請他們猜。
2、把課堂上描述同學特點的句子寫在日記本上。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十一
1.認識6個生字和7個會認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中講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初步抓住特點認識事物的能力。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課文中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初步抓住特點認識事物的.能力。
了解課文中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初步抓住特點認識事物的能力。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有一個謎語,想不想猜一猜?
一種花真奇怪,到了冬天開起來。
每年不留花種子,年年花開飄世界。
學生猜出的謎底是(雪花)。
過渡:老師看你們對猜謎語挺感興趣,誰能告訴老師猜謎語有什么好處?等學生說完后,老師接著說:“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9課,猜一猜。”
同學們比一比誰最會動腦筋,最聰明,最先能猜到謎語的謎底,而且能摸到猜謎語的規律,今后能猜出更多的謎語。請同學們打開書89頁這是一個謎語,想不想讀一讀。
二、借助拼音,讀好課文。
1.借助拼音讀謎語,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畫出的生字和會認字多讀幾遍。
2.自己借助拼音讀謎語,注意讀準字音。
3.同桌小伙伴互讀,聽聽是不是把字音讀準確了。
4.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
三、理解句子,猜出謎語。
1.教師范讀,學生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
2.自己練習朗讀,指名讀。
3.理解句子,猜出謎語。
1)再讀課文,找出誰見它怎么樣?把“誰”用“—”線畫出來。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十二
培養幼兒注意力、記憶力,及尋找規律能力。
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卡紙32張,16張大小各一的圖形:圓。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紅色6張,黃、綠各5張。
(一) 交代名稱和玩法:(幼兒分二隊,16張有圖形的卡片按縱橫各4張放好。圖片朝下。) 我們來玩個“猜一猜”游戲,這兒有些大小、形狀不同的圖形,我依次翻,比如:我翻第一張是個小正方形,記住這個位置上是個小正方形,然后我把它關掉繼續翻,如果你看到有張卡片是你前面看到過的,可以站起來告訴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來,找對了,就放在這隊排頭,最后比比誰贏得的卡片多。(教師依次翻卡片,注意提示)
(二) 變換玩法:將卡片打亂放好,繼續按以上玩法玩。(可以讓幼兒自己來翻)
(三) 把16張有顏色的卡片放成如下格式:紅 黃 綠 紅 黃 綠 紅 黃 綠 紅 黃 綠 紅 黃 綠 紅 這次我要把所有的卡片都給你們看,請你們找一種最容易的方法把它記住。其實辦法有許多,可以一個個看記,也可以一下子看出來記住。(幼兒記憶,然后遮住卡片,教師指一張問“這是什么顏色”幼兒回答。)最后請幼兒講述記憶的方法,教師小結。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情況分兩教時完成,然后投入角落活動。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十三
2、認識身體各部位的正確名稱。
幼兒身體各部位的大圖。
一、教師介紹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1、教師用手指著自己的臉并說出其名稱。
2、教師提問:臉的下面,應該是哪一個部分?教師自問自答:“脖子”,幼兒跟著回答問題。臉以下的`其他部位可依據、類似方式進行。
3、待身體介紹完了,再依次介紹身體背面的各部位名稱。
二、請幼兒看幼兒用書的頁面,讓幼兒會議剛才回答的內容,逐一對照讀本畫面復誦。
三、請幼兒站起來,兩人一組,讓幼兒與伙伴根據教師提示的名稱,互相指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重述此部位的名稱。
四、用身體做小樂器。
1、教師提問:誰可以利用身體發出聲音?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利用身體各部位發出聲音。
2、教師引導幼兒隨著音樂,模仿教師用身體發出聲音,如:拍手、彈指、踏步等。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十四
樂意觀察、記憶圖片并尋找規律。
1、卡紙32張,大小各一對的圖形(圓、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動物圖片各一對。
2、卡紙16張,紅色6張,黃、綠色各5張。(2份)。
(一)介紹游戲規則和玩法:
(將幼兒分成兩隊,把16張卡片按照橫4張,豎4張放好。圖片朝下)。
我們來玩個“猜一猜”游戲,怎么玩呢?我這兒有些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圖形,我依次翻,比如:我翻第一張是個蘋果,記住這個位置上是個蘋果,然后我把它關掉繼續翻,如果你看到有張卡片是你前面看到過的`,可以站起來告訴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來,找對了,就給這隊獎勵,最后比比兩隊誰的獎勵多就贏了。(教師依次翻卡片)。
(二)玩游戲。
1、水果類。
2、動物類。
3、圖形類。
(三)體驗顏色規律。
1、把16張有顏色的卡片放成如下格式:
紅黃綠紅。
黃綠紅黃。
綠紅黃綠。
紅黃綠紅。
剛才是我翻一張,你記住一張,這次我要把所有的卡片都給你們看,請你們找一最容易的方法把它記住。其實辦法有許多,可以一個個看記,也可以一下子看出來記住。
(幼兒記憶一會,然后遮住這16張卡片,教師指一張問“這是什么顏色”知道幼兒可以站起來回答。)。
2、最后請幼兒講述記憶的方法,教師小結。
(四)結束活動。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十五
1、專心閱讀圖畫,能仔細觀察圖畫、發現謎底。
2、欣賞詩歌,喜歡模仿錄音并跟讀詩歌。
3、認讀字詞:它、搖、見、就,復習認讀:樹、花、水、云。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1、大字卡、大范例。
2、磁帶錄音機。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我們猜一個謎語,看誰愛動腦筋,下面我們一起聽這個謎語。(教師朗讀《猜一猜》)。
2、小朋友猜謎底是什么呢?那你為什么猜是××呢?
3、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就知道了。
二、欣賞詩歌《猜一猜》
1、出示大范例,引導幼兒閱讀畫面,提問:
圖上有些什么?
樹和花都怎么了?你從哪里看出樹在搖?他們為什么這樣?
水上為什么會起波浪?(幫助幼兒理解水波比喻成皺眉。)
云為什么能在天上飄動?
2、剛才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小朋友真聰明,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收詩歌,回家后在把詩歌說給爸爸媽媽猜一猜。放錄音,集體欣賞詩歌《猜一猜》,教師注意幼兒的坐姿。
3、提問:
(1)詩歌的名字叫什么?
(2)(出示字卡“樹”)什么見到它就搖頭?(出示字卡“搖”)
(3)(出示字卡“花”)什么見到它就彎腰?(出示字卡“見”)
(4)(出示字卡“水”)什么見到它就皺眉?(出示字卡“它”)
(5)(出示字卡“云”)什么見到它就跑?(出示字卡“就”)
三、欣賞詩歌
1、發書,請幼兒翻書到16課。
2、交代欣賞常規,播放錄音,幼兒欣賞詩歌。
3、交代跟讀常規幼兒跟讀詩歌,教師巡回指導,檢查幼兒的坐姿和劃指情況。
四、幼兒模仿錄音朗讀詩歌。
五、認字游戲:做做、說說
1、看字做動作。教師任意出示一張字卡,幼兒根據猜一猜的內容做動作。
2、看字說句子。請幼兒選擇一張字卡,說句子或講述一件事。
開頭部分閱讀封面的環節和師幼共讀的環節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在孩子不知道閱讀內容的情況下,留白的封面無疑成了孩子最好的猜一猜、說一說的機會,在活動開始時大大的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達力,給予了孩子充分的猜測、預期、質疑、反思的機會,這樣的教育策略也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氛圍。接下來的師幼共讀環節,我在活動中層層遞進的提問,不斷的給孩子設疑,鼓勵,引導孩子仔細觀察,不斷碰撞思維的火花,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大膽的進行猜測想象,并用比較清晰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很好的與孩子互動。
當然活動中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老師的反饋性語言應更豐富些,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們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是關注的。另外,教育活動的結束不是結果,一節課中遠遠不足以挖掘文中更多的深邃,走進閱讀,也是為了更好的走近生活,接下來我會帶著孩子一起用放大鏡去看看我們真實的生活,擁有更多的看一看,猜一猜。
小百科:謎語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也可引申為蘊含奧秘的事物。 謎語源自中國古代民間,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
語言教案猜一猜(通用16篇)篇十六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從二年級上冊開始新增設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本教材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邏輯推理是人們在生活和科研中很重要的知識,教材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這一課是一節有趣的活動課,又是一節思維的訓練課。人們學習生活中都要用到推理。應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本課教學內容有關最簡單的推理知識,讓學生根據已知條件判斷出結論,主要使學生初步接觸和運用排除法。
1、通過猜一猜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二、探究新知
(一)兩種物品
1、老師這里有兩張卡片(出示):你能猜出卡片上分別畫著什么嗎?(生猜很多)
2、沒有信息提示,很難猜出,因為卡片上能畫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老師現在給你信息提示:兩張卡片上分別畫著青蛙和小兔,再猜猜看。(生猜;意見不同)
3、意見不同,原來還缺少一條信息,如果老師提示:“第一張卡片上畫的不是青蛙”你能猜出兩張卡片上分別畫的什么嗎?把你的想法跟你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4、誰愿意說說你是怎么推斷出來的?(學生交流想法,師適當引導,讓他們充分地說,師相機板書:不是——就是——)
師引導小結:只有兩種物品,對于第一張卡片來說,它畫的不是青蛙,就是小兔,第二張肯定是青蛙了;對于兩張卡片來說,第一張卡片畫的不是青蛙,第二張卡片畫的就是青蛙。這兩種想法都有道理。
5、你會猜了嗎?老師和學生做一次這個游戲,然后同桌再做,師指導檢查。
(二)三種物品
2、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師隨機板書主要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判斷他們三人各拿了什么書嗎?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
4、匯報;你是怎么推斷出來的?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5、這個游戲與前面的游戲有什么不同?
師生共同小結:兩種物品只有一個提示,不是——就是——;三種物品有兩個提示,先定唯一確定的那個,剩下的兩種物品就和前面的推斷方法一樣了。
6、你們想試一試嗎?學生獨立練習做書本101面的3、4題,小組交流后全班匯報。
三、應用拓展
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幫幫他們嗎?
1、星期天,家里來了3個客人,小東拿出蘋果、桃和橘子招待大家,請他們每人選一種愛吃的水果,你知道他們各選了什么嗎?出示圖文。(信息1:小龍說我不選橘子,小蘭說我既不選橘子也不選蘋果)
2、在美麗的打森林里,頑皮的猴哥不聽大家勸告,在雨地里貪玩,結果發燒生病了,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朋友們送來禮物都不知道,你能根據小動物們的談話推斷出這些禮物是誰送的嗎?圖文出示信息(3個桃、1個西瓜、2根骨頭、5條魚,4個小動物及他們的話,小豬:我送的最少;小鹿:我送的比小貓少;小狗:我送的還沒小鹿多。)
以上兩題先獨立思考,在小組交流,最后全班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