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方案能夠幫助到我們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方案范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移風易俗活動方案簡短一
全鎮廣大干群: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春節剛剛度過,我們向全鎮廣大干群致以誠摯的新春問候!為進一步弘揚優良傳統、樹立文明新風,凈化社會風氣,引導廣大干群逐步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實際行動,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堅決抵制不良習俗。我們特向全鎮廣大干群發出如下倡議:
一、自覺抵制打牌賭博風。娛樂方式要健康向上,打牌賭博不再沾。
二、自覺抵制紅事“預喝”風。自家喜事一天辦,別人喜事不幫閑。
三、自覺抵制白事擇日風。厚養薄葬孝為先,喪事簡辦只三天,不擇日子人人安。
四、自覺抵制燒紙送燈風。文明祭祀要牢記,森林防火放心間。
五、自覺抵制大操大辦風。紅白事小范圍勿張揚,黨員干部帶頭是關鍵。喜事要新辦、喪事要簡辦。不講排場不比闊氣,厲行節約最時尚。
全鎮廣大干部群眾,倡導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投入移風易俗,弘揚社會文明新風活動中來,讓文明新風吹遍全鎮每一個角落,為開創和諧鄢崗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祝全鎮廣大干群新春快樂、家庭幸福、生活安康、萬事如意!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有關移風易俗活動方案簡短二
各村支部、各站所(中心、辦):
為深化我鄉美麗村莊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成為農村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推動移風易俗,加強民風建設,樹立文明鄉風,著力提升農民群眾文明素質,推動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以減輕農民潛在負擔,保持社會穩定為落腳點,將“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活動,作為農村精神文件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強化宣傳教育,創新工作載體,樹立正面典型,引領文明新風等措施,提升群眾文明素質。爭取廣大干部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天價彩禮,講文明,樹新風,除陋習,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工作深入開展。
(一)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宣傳引導、法律介入讓農村群眾認識到高額彩禮的危害性,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價值觀,讓移民移風易俗工作真正入腦入心。
(二)開展“推進移風易俗,簡辦婚喪嫁娶”倡議活動。簽訂“講文明、除陋習、倡新風”承諾書,黨員干部人人承諾,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形成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氛圍。
(三)各村建立“一會”(紅白理事會),“二約”(村規民約、婚喪喜慶公約)。通過理事會加強宣傳勸導工作,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爭創各級文明村鎮夯實基礎。
(一)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文明氛圍。各村要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建立長效機制,多措并舉破除陋習,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開展進村部、進家庭、進農戶等宣講活動,加大移風易俗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科普和法制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開展文明新風教育,倡導婚姻自主,婚姻自由,節儉辦婚事的新時尚。使農民對陳規陋習危害性有清醒認識,引導農民崇尚科學、破除陋習、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
1.搭建宣傳載體,突出宣傳教育。結合鄉鎮文化長廊、文化墻、宣傳欄、櫥窗、電子屏、微信公眾平臺等形式,大力宣傳移風易俗工作內容。利用巷道、宣傳欄、文化廣場等開放空間,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新二十四孝圖、好的家風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宣傳展示。以快板、小品、短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在農村開展豐富多彩、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引導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村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婚戀觀等。結合“下基層”、“大走訪”等,進村入戶宣傳移風易俗工作,突出宣傳引導工作。
牽頭單位:鄉文化體育與信息服務中心
責任單位:各村支部、各站所(中心、辦)
2.加強法制宣傳教育。
(1)結合“法制宣傳進家”、“七五普法”等工作,在廣大農村,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法》《民法》等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使之遵紀守法并自覺與“天價彩禮”婚姻、侵犯婦女人身權利的行為作斗爭。利用重要節日節點,印發宣傳單,全面做好“抵制天價彩禮、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宣傳活動,使之進村入戶、家喻戶曉。
(2)依法堅決打擊低齡婚育現象和干涉婚姻自由、買賣婚姻、婚姻詐騙行為,對因“天價彩禮”婚姻引發的案件,要嚴肅認真查處,根據情節和后果予以批評教育等措施,切實遏制‘天價彩禮”婚姻蔓延。對不切合當地經濟實際,索要“天價彩禮”的行為要及時進行制止,并對雙方父母進行教育,保障婚齡青年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和諧穩定。
牽頭單位:鄉婦聯、鄉司法所
責任單位:各村支部、各站所(中心、辦)
(二)強化制度保障,健全群眾組織建設。
1.制定婚喪嫁娶公約。根據因地制宜、群眾參與的原則,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尊重社情民意的基礎上,將“節儉辦婚喪”、“婚喪宴請紅線”納入到村規民約中,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共同商討、制定、表決結婚彩禮、紅白宴席操辦規模,形成“婚喪喜慶公約”,以村規民約形式,告知鄉鄰,引導村民遵守。村規民約劃定的“紅線”不得高于我鄉劃定的婚喪喜慶事宜操辦費用和隨禮標準。原則上結婚彩禮不超過6萬元,非親人情費不超過300元,宴請招待最高不超過20桌(200人),每桌控制在600元以下,辦席不超過一天,喪葬活動控制在3天內。2017年5月底前,全鄉13個行政村全部制定完成,并將含有移風易俗內容、宴請隨禮標準的村規民約上墻。
牽頭單位:鄉民生服務中心、鄉文化體育與信息服務中心
責任單位:各村支部
2.各村充分發揮民間紅自理事會的作用。堅持政府推動與村民自治相結合,發揮群眾組織在推動移風易俗方面的積極作用,統籌協調,分工負責,各行政村在2017年5月底前成立紅白理事會。紅白理事會成員應由黨員、村民代表選舉,吸收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有名望的宗教人士(阿訇)和新鄉賢參加。會長可由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兼任。紅白理事會要全程介入本村紅白事,村民操辦紅白事宜必須報告村紅白理事會,由理事會全程指導協助,理事會每月召開一次會議,研究工作,總結經驗,提高服務質量。
牽頭單位:鄉民生服務中心、鄉文化體育與信息服務中心
責任單位:各村支部
(三)強化價值引領,凝聚移風易俗共識。
1.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帶頭踐行村規民約,不收彩禮,帶頭實行婚事新辦簡辦,通過簽訂承諾書等形式,在婚嫁中發揮帶頭、宣傳、監督、引導作用。倡樹婚嫁新風,倡導喜慶事宜簡辦或不辦,減輕人情消費負擔。倡導喪事簡辦,樹立厚養薄葬觀念,弘揚孝老敬老傳統美德。
牽頭單位:鄉紀委
責任單位:各支部
2.深化文明鄉鎮創建,培育優良家風,倡樹文明新風。按照《寧夏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的任務,各村要積極創建縣、市、區級文明村鎮。結合“三下鄉”、“道德講堂”、“我們的節日”、“村規民約”、“好家風、好家訓”“黃河金岸·最美農家”“護航春蕾”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農村精神文明教育,廣泛宣傳文明新風,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闡明高額彩禮、簡化婚喪程序的必要性,合理規范簡化婚喪嫁娶流程,降低高額彩禮和禮金、“因婚返貧”、“因禮返貧”現象發生率,消除買賣婚姻滋生的土壤。以傳承弘揚家庭傳統美德、現代家庭理念,引導大家庭向上向善,以文明家庭“小氣候”溫潤和諧社會的“大氣候”。
牽頭單位:鄉文化體育與信息服務中心、鄉婦聯
責任單位:各村支部
(四)強化文化惠民,涵養文明鄉風。
1.加大農村文化產品的供給和服務,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運用“三下鄉”、“廣場舞大賽”、“社火展演”、農家書屋等載體,開展文藝演出、全民閱讀、全民健身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通過全民參與的“廣場舞大賽”、“運動會”等,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讓農民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角。
牽頭單位:鄉文化體育與信息服務中心
責任單位:各村支部
2.提升農村文化教化功能。組織開展“廣場舞大賽”、運動會、文藝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運用“我們的節日”為載體,在春節、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社火、剪紙、書法等民俗表演,讓傳統節日更富人文情懷。傳承發展健康的農村文化習俗,用好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的教化資源,運用民間小戲等形式,加強對農村“天價彩禮”、婚喪喜慶大操大辦等習俗的引導,用文化涵養文明鄉風。
牽頭單位:鄉文化體育與信息服務中心
責任單位:各村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站所(中心、辦)、各村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對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對人員的管理,確保活動有序開展。
(二)明確落實責任,精心組織安排。明確職責分工、分解工作目標、細化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方法,確保各項措施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三)掌握政策,有序推進。各站所(中心、辦)、各村要結合中心組理論學習、“七五”普法、“下基層”活動在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行動中,以治理“天價彩禮”婚喪喜慶大操大辦為重點,把握政策界限,注意區分推動移風易俗與尊重傳統禮俗的關系,既保持紅白事白眼代課的傳統習俗,又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四)建立信息上報機制,做好信息反饋。各相關站所(中心、辦)、各村要做好此項活動的信息反饋工作,每月25日前上報信息、圖片等資料。要掌握已婚人員彩禮情況、家庭負債情況,有無家庭暴力情況,掌握適婚人員名單,有針對性的開展活動。
有關移風易俗活動方案簡短三
各位教職員工:
崇尚禮儀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從來民風淳厚,重情尚禮。但近年來,這種傳統禮儀在日常生活中已逐漸異化變質。請客之風已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人人身在其中,不堪重負,給和諧社會建設帶來了危害。為改變這種局面,學校工會向全校教職員工倡議:移風易俗辦喜事,爭作文明新風的倡導者、傳播者、實踐者。
一、提高認識,增強移風易俗喜事新辦的緊迫感。民諺說,“人情大于債,頭頂鍋來賣”,這句流行語反映了請客送禮之風盛行的情況。近年來,鋪張浪費辦喜事的陋習有所抬頭,講排場、比闊氣、慕虛榮,請客送禮,揮霍浪費,已成風氣。我們要深刻認識移風易俗喜事新辦的重要性,以喜事新辦為榮為美;我們決不為落后的輿論壓力所動搖;更不被他人的“時髦”做法所誘惑,把自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決抵制這股歪風!做到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喜事簡辦,既體現禮儀之風、人文之風,又顯現文明之風、節儉之風,形成社會主義新風尚,切實推進文明新風建設,做移風易俗的先鋒。
二、作好表率,爭當移風易俗喜事新辦的帶頭人。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辦文明喜事,做文明新人。要大力破除不良習俗和社會風氣,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帶頭反對和制止大操大辦、奢侈浪費、借機斂財行為。切實做到“五不”:一是不違規操辦宴請;二是不參加不良性賑酒宴請;三是不濫發請柬、廣招賓客;四是不借機斂財、大收人情;五是不講排場、比闊氣,不搞鋪張浪費。
三、革除陋習,堅決抵制歪風邪氣。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要樹立崇高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團結拼搏、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思想,積極投身到文明新風建設中去。通過認真剖析、自覺規范,努力做到品德端正不違法,誠信做人不奸詐,勤奮學習不落后,自立自強不依賴,家庭和睦不吵架,孝敬老人不忤逆,鄰里互助不生非,勤儉持家不浪費。要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摒棄不良陋習,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積極參加各種文娛活動,不斷豐富業余生活。
教職員工們,倡導移風易俗,提倡喜事新辦,培育文明新風,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是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我們一定要圍繞營造“風正氣順、業興人和”的社會發展環境,扎實開展移風易俗活動,讓文明新風吹遍全校每一個角落。
一中工會
20xx年1月27日
有關移風易俗活動方案簡短四
尊敬的市民朋友們:
為積極響應中央、省市有關移風易俗的號召,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勤儉節約、孝老愛親、和諧鄰里、崇尚科學的優良傳統,以實際行動破舊立新,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尚,在此,向全體市民發出如下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人人起到帶頭作用,以對自己和清鎮美好形象負責的精神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
1.帶頭做到婚事新辦。本人及子女的婚事宴席只邀請近親屬參加,不講排場,簡化程序,簡約規模,反對炫富擺闊、豪華車隊、鞭炮擾民、一次婚禮多地舉辦位式等行為;反對借婚事索要財物、相互攀比,提倡不收彩禮。
2.帶頭做到喪事簡辦。堅持節約簡樸原則,親屬去世,喪事3天內辦結,不擇日選墓,不搭設靈棚妨礙鄉鄰,不辦理佛事道場,不請低俗演出,嚴格依法實施火葬,不沿途拋撒、焚燒冥幣紙錢,不請樂隊,不燃放煙花爆竹。帶頭推行綠色生態節地安葬,安排逝者骨灰安葬到公益性公墓,杜絕骨灰裝棺再葬、亂埋亂葬,不建墓碑墓亭;帶頭削平、拆除原有墳頭、墓碑墓亭。
3.帶頭做到宴席少辦。帶頭不辦理、不參加慶生、升學、參軍、喬遷、冥壽等宴席;如要舉辦,提前向所在單位黨組織提出申請,做到只邀請近親屬參加,不擴大規模、不收受禮金、不鋪張浪費。
4.帶頭做到節慶文明。清明節、中元節、冬至、除夕等傳統祭掃日,采取網上祭奠、鮮花祭奠、踏青祭奠等文明祭奠方式,不在戶外燒冥幣紙錢,不參加“齋孤”活動;逢年過節,帶頭遵守禁燃煙花爆竹規定;各類節慶期間,不鋪張浪費,提倡過低碳節儉的年節。
5.帶頭教育引導親友和鄰里移風易俗。嚴格遵守婚喪事宜制度,做到婚事提前一周、喪事當天,主動向所在單位黨組織和所屬村(居)報告。利用自身影響力,廣泛宣傳、教育、引導親屬、朋友和居住地的鄰里群眾自覺抵制婚喪嫁娶事宜中存在的大操大辦、天價彩禮、封建迷信、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不斷提升全民精神風貌和社會文明程度,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
清鎮市文明辦
20xx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