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優秀的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精選老舊社區述職報告(推薦)一
據統計,縣城區有住宅小區530余個,其中老舊小區(2005年前建成)441個,占城區住宅小區總量的80%以上。老舊小區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多為6層左右的高密度住宅樓小區或零散的臨街獨棟樓房,以單位福利房、房改房、舊城改造開發房、拆遷安置房等居多。老舊小區多數無專業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大多采用業主自治管理或聘請夫妻門衛看守小區大門的方式進行日常管理;建筑外立面陳舊,公共配套設施不完善、因年久失修無人維護,建筑外墻滲水,道路破損,化糞池、排水管堵塞,供水管網跑冒漏問題嚴重,電路設備老化等問題影響業主正常生活需求;因當時設計條件限制多數沒有設置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位,小區內車輛亂停亂放占用消防通道的現象普遍;老舊小區多數業主為年紀較大不愿離開主城區生活的老年群體以及部分在縣城務工的租住人員,對老舊小區改造有意愿但不愿自籌資金對小區進行改造,寄希望于政府包干改造。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作出明確部署,要大力對城鎮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細化服務水平,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關懷。從國家層面將原來棚戶區改造為重點保障性安居工程向老舊小區改造傾斜。我局從2019年2月起組織縣城區三鎮、公房管理所對縣城區老舊小區按2000年前及2000年至2005年建成進行了初步摸底調查,同年5月,又再次進行了查漏補缺的摸底,通過摸底也收集到了各社會各界及普通群眾對老舊小區改造的建議,為我局今后更好的開展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意見。
縣凱江鎮朝陽東路社區書記黃勇作為基層干部,通過多年與群眾打交道收集到眾多群眾意見,代表多數群眾提出不是所有小區都適合改造,應區分輕重緩急,統籌安排老舊小區改造時序,優先改造部分業主改造意愿強烈且水、電、氣、排水等管線老化、外墻或樓頂滲水嚴重的小區,先幫助群眾恢復住房的正常使用功能,再在資金結余的情況下改造小區臨街立面、小區內停車位、綠化等小區風貌工程。
縣住建局退休職工肖樂全作為2020年第二批次老舊小區改造的住戶代表向我們表達了他的意見,在改造過程中應注重方式方法,要有專業的規劃,應充分發揮業主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由小區業委會或社區組織小區業主按改造內容適當籌集前期費用,不能全部由國家負擔,在改造前業主對改造方案有意見應及時向社區或鄉鎮人民政府反饋,不得在改造過程中阻斷改造工程,同時施工隊伍要注意施工文明,盡量不影響業主的正常生活作息;作為一代建設人,還提到對城區內的改造應按片區統一規劃和改造,確保主城區外立面的統一性,也可以通過片區改造完善城市公共停車場、社區服務用房、市民便民中心等社區公共配套。
縣蠶種廠宿舍住戶劉躍林曾因小區合表用水漏損率高,業主矛盾突出的問題多次向我局反映希望盡快對小區水表進行分戶改造,我局也將該小區納入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當其得知該消息時激動的表示對黨和政府的感謝,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認為國家對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視,作為業主享受到了實惠一定會全力配合,并動員其他業主配合,但也希望政府部門加強對改造過程的安全、質量監管,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讓惠及廣大普通百姓的好事變成豆腐渣工程,辜負國家的期望。
對于群眾的期盼和建議,我局都充分理解并將其作為今后開展此項工作的重要意見,充分結合民意確保此項工作落到實處。
2020年7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老舊小區改造“改哪里、怎么改、誰出錢、如何管”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規定,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根據《意見》我縣將開展好相關工作。
(一)成立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發改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執法局、水電氣通訊運營單位等相關單位和城區鄉鎮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小組負責統籌、協調、督查、考核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工作。進一步明確各相關部門、屬地政府、專營企業的職責,齊抓共管,統籌協調機制。
(二)摸清家底,建立我縣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庫。各屬地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社區居委會,對我縣老舊小區基本情況再次全面清理,摸清掌握老舊小區的分布、現狀、改造意愿等,摸底情況報縣住建局形成我縣老舊小區改造清單。
(三)制定改造計劃,分類推進。由屬地政府加強宣傳,充分征求居民改造意愿,根據財力及資金籌措情況,按照“實施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的方式,區分輕重緩急,統籌安排老舊小區改造時序,制定我縣老舊小區改造年度計劃。提前謀劃,安排財政專項資金,提前做好改造工程前期可研、立項、設計等準備工作,以便在上級部門下達支持政策時能夠及時爭取上級資金,提供申請資金支持。同時,積極引導居民自籌資金、社會資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
(四)制定我縣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意見。根據《意見》精神,結合我縣實施,盡快研究制定我縣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意見,明確我縣老舊小區改造范圍、任務、實施步驟等,進一步精減和優化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行政審批流程,確保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盡快落地實施。
(五)繼續推進2019及2020年已申請到國家改造資金的2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按計劃實施,同時配合縣財政局做好今年包裝的縣公園街片區及南門廣場片區老舊小區及周邊配套設施改造工程的債券發行工作,籌集3.5億資金用于片區老舊小區急配套改造。
老舊小區改造的任務任重而道遠,今后我們將嚴格按建設程序,選擇資質優、協調組織好、施工水平高的專業施工隊伍參與改造施工,我局將加強實施過程中的指導,同時建立項目業主單位、屬地鄉鎮、社區、居民代表合理監督機制,強化對項目的跟蹤督查,確保項目工程質量,提升群眾滿意度。
精選老舊社區述職報告(推薦)二
為提升我市老舊小區全面整治后的物業管理水平,鞏固各類改善工程成果,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生活品質,決定在市區范圍內實施老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共建共享與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質之城”的目標,堅持解放思想、敢為人先,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和市民共同參與的要求,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擴面提質”,構建與xx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模式,著力提升人民群眾居住生活品質。
總體目標:力爭到20xx年年末,xx市區實施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后的住宅小區(共約3000幢房屋,建筑面積約1000萬平方米,涉及住戶約13.2萬戶)基本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未列入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的住宅小區根據實際條件開展物業管理改善,逐步建立老舊住宅小區“低收費、廣覆蓋、有補貼”的物業管理長效機制,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
具體目標:在整治完善老舊住宅小區硬件配套設施的基礎上,建立物業管理機制,爭取實現“八個有”,即有物管用房、有公共保潔、有秩序維護、有停車管理、有設施維保、有綠化養護、有道路保養、有維修管理。
xx市區五城區范圍內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老舊住宅小區和零星住宅:
1.1999年以前建成;
2.房屋標準成套;
3.尚未開展專業化物業管理。
1.堅持屬地管理。要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充分發揮屬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和社區居委會的組織指導作用,因地制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2.堅持突出重點。主要針對已完成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且目前尚未推行專業化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重點是在已完成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工程的老舊住宅小區建立日常物業管理長效機制。
3.堅持“軟”“硬”共建。在開展住宅小區基礎設施改造完善的同時,建立健全日常物業管理工作機制,實現建管并舉。
4.堅持項目結合。物業管理改善工程應與危舊房改善工程和庭院改善工程緊密結合。實施危舊房改善工程和庭院改善工程的老舊住宅小區,要結合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要求,對住宅小區的硬件設施進行改善,做到危舊房改善和庭院改善完成一個、物業管理改善推進一個,避免重復施工影響居民生活。
5.堅持業主參與。要重點突出業主、居民共同參與,在工程中切實落實“四問四權”,確保業主、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明確業主、居民共同管理小區的義務與職責。
1.調查計劃階段。20xx年6月底前,完成機構組建、五城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現狀調查、相關政策標準制訂及計劃安排等工作。
2.全面推進階段。20xx年7月-20xx年年底,全面推進五城區物業管理改善工程,主要針對已開展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的住宅小區,按照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完成一個、物業管理改善工程推進一個的原則組織實施,其中20xx年完成100萬平方米,20xx年完成500萬平方米,20xx年完成400萬平方米,累計完成1000萬平方米。
對未列入庭院改善或危舊房改善計劃的其他老舊住宅小區或零星住宅,每年根據財政預算安排和住宅小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實施住宅小區整治和物業管理改善工程。
(一)完善硬件配置。
1.已列入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計劃的住宅小區,除完成原定改善任務外,還要按照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要求同步完成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所需硬件設施的配置完善。本方案出臺前已完成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工程的住宅小區,市庭改辦或危改辦要通過“回頭看”進行查漏補缺,按照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硬件配置。具體新增硬件配置任務如下:
(1)劃定物管區域。在住宅小區設置圍墻,形成相對封閉獨立的物業區域;零星住宅和小規模住宅區,可因地制宜歸并為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實行管理。
(2)建設特種設施。包括小區房屋單元防盜門和小區內電子監控器安裝,小區消防等設施設備檢查和修繕。
(3)配備物管用房。補充配置小區物業管理用房,有條件的要爭取按總建筑面積5‰的標準配置,暫時不能配置物業管理用房的可臨時采取租賃、借用等辦法過渡。
2.未列入庭院改善或危舊房改善計劃的住宅小區和零星住宅,由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實施物業管理改善工程,具體由市物改辦根據住宅小區實際,因地制宜、有選擇性地組織實施。小區整治和硬件配置主要內容如下:
(1)新增配置。同列入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計劃的住宅小區新增配置內容。
(2)環境整治。包括小區道路平整、汽車停車位劃定、自行車棚(庫)整飭、綠化整理、公共照明配置完善等。
(3)房屋整治。包括屋頂等共用部位維修整理(含平改坡)、立面整治、樓道刷白、管線序化、危房修繕等。
(4)公用事業管網整治。包括小區內自來水、電力和燃氣等公用事業管線和設施的基礎改造。
(二)建立物管機制。
在對住宅小區開展硬件設施整治改善的基礎上,根據居民意愿引入物業服務企業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或由當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委托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組織實施社區化準物業管理,建立住宅小區物業管理長效機制。
1.確定管理模式。
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應在硬件設施整治改善項目竣工并接收后一個月內完成居民意見的征求工作,確定小區管理模式。部分老舊小區(或零星住宅)因特殊原因未開展整治或硬件配置改善未全部完成的,經當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確認同意后予以接收。
征求居民意見以戶為單位(一個獨立產權單位為一戶),采取書面形式進行,公示告知居民專業化物業管理和社區化準物業管理的組織形式、服務內容和相應收費標準。小區內1/2以上戶數居民選擇采取專業化物業管理的,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委托社區居委會在兩個月內組織小區居民召開業主大會并成立業主委員會,指導業主委員會通過業主大會選聘物業服務企業;選擇專業化物業管理的居民戶數達不到總戶數1/2以上的小區統一采用社區化準物業管理模式,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委托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在兩個月內組織建立日常物業管理機制。
2.實施物業管理。
(1)社區化準物業管理。社區化準物業管理由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組織開展。可以分別聘請保潔、秩序維護等工作人員負責小區日常管理,或統一委托一家物業服務企業負責管理,或組織居民自治管理,為小區居民提供基本服務,包括公共區域保潔、小區內安全秩序維護、停車秩序維護、共用設施維保、公共綠化養護、小區內道路保養、房屋共用部位維修管理等服務,并由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按照xx市社區化準物業管理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向住戶收取一定的服務成本費。小區內公共路面停車、物業管理用房等的經營性收入由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統一收取和使用,作為小區物業管理資金,以彌補小區管理經費不足。
(2)專業化物業管理。專業化物業管理由專業物業服務企業組織實施。業主委員會通過業主大會選聘專業物業服務企業進駐小區開展專業化物業管理,雙方簽訂物業服務合同。受聘的物業企業應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等的規定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專業化物業管理服務并按合同約定向住戶收取物業服務費。
1.硬件配置工程列入庭改和危改工程實施的,其硬件配置項目費用列入庭院改善和危舊房改善工程專項經費。
2.硬件配置工程列入物業管理改善工程實施的,其硬件配置項目費用列入物業改善工程專項經費。經費承擔方式如下:
(1)環境整治涉及的道路平整、雨污管道改造和收水口設置、照明及休閑設施設置、環衛設施改造、綠化改造等納入工程招標范圍內的內容以及電力“上改下”工程的土建費用,由市、區兩級財政根據工程決算結果按1:1配套解決。
(2)房屋整治涉及的平改坡、外立面和樓道等房屋公共部位的整治費用,按照“誰家孩子誰家抱”的原則,由產權單位承擔;承擔確有困難的,由產權單位向區政府提出申請,經區政府審核并報市物改辦同意后,由市、區兩級財政根據工程決算結果按1:1配套解決。
直管公房、房改房和無產權單位的房屋整治費用由市、區兩級財政根據工程決算結果按1:1配套解決。
(3)弱電桿線“上改下”和合桿序化梳理所需費用按照“誰家孩子誰家抱”的原則,由各產權單位承擔;電力桿線“上改下”的電氣配套費及一戶一表改造經費由市電力局承擔;管道煤氣的建設(改造)費用由市燃氣集團承擔;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費用,除居民按規定需繳納的相關費用外,其余由市水業集團承擔。
(4)物業管理改善工程原則上免繳工程涉及的綠化補償、占道挖掘以及因市政工程需要遷移綜合管線等費用。工程實施單位必須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按照有關標準做好綠化恢復和路面修復工作。
3.住宅小區日常管理長效機制建立后,困難群眾物業服務費用減免補貼和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物業管理人員崗位補貼所需經費由市、區財政按1:1配套解決。
1.建立工作機制。成立市物業管理改善工程領導小組,負責改善工程的組織和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房管局),具體負責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組織、監督和政策制訂等工作。各區政府及所屬各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應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負責實施本轄區內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各項具體工作,協調有關問題。各級建設、規劃、房管、民政、公安、城管、城管執法、交通、綠化、環保、價格、工商、質監、消防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開展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有關工作。
2.落實資金保障。物業管理改善專項經費列入財政年度預算,具體使用規定另行制訂。各級財政應確保資金的配套落實,并實行全程跟蹤審計。要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管理,審計結果作為最終決算依據。
3.加大扶持力度。住宅小區實行“準物業管理”的,原綠化、市政等各項資金補貼和優惠政策不變,并根據社區準物業管理小區規模設置服務人員崗位補貼;建立物業管理改善考核評優機制,對考核優秀的單位(個人)進行獎勵;住宅小區內的困難群眾確實無力支付物業服務費的,經所在社區公示無異議后予以減免;水、電、環衛等各公用事業專業單位委托管理單位統一收費的,應嚴格執行物價部門核定的收費標準,并支付管理單位專項委托費用。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統一委托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社區化準物業管理的,補貼和優惠政策不變。
4.加強考核督查。物業管理改善工程要按照市區聯動、以區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市、區、街道(鄉鎮)、社區四級聯動機制。市政府與各區及市各相關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實施年度目標考核,具體考核辦法另行制訂。
5.加強輿論引導。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物業管理改善工程的輿論宣傳,引導群眾了解物業管理的基本內容,理解物業管理行業運作的基本規則和標準要求,配合做好小區物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