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宇宙中的宇宙中的我字實用篇一
各位老師家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處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描述地球所處宇宙環境”——“宇宙環境”是指地球周圍的太空環境,即人類目前所觀測到的宇宙的全部。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靜止的還是運動的?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對這些了解、掌握后還要有條理地“描述”出來。
“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既然是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那么首先要知道太陽系的組成,而“普通”是指地球與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從質量、體積、運動特征等來看,地球是普通的,這是它與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中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這是地球與太陽系中其他行星比較而具有的個性。“說明”是要說出理由,要體現理解的思維過程。“運用資料”則是對認知過程要求從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認識,這些資料如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比較數據、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圖、地球本身的條件等,中間自然要有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過程。
教材設計了較多的活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得出結論。教材在介紹天體的具體形式時用了很貼切的形容詞(如閃爍的恒星之類),讓學生有比較直觀的認識。并采取閱讀的形式介紹了其中的`四種天體,以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
對于天體系統的層次,教材是以圖加材料說明的形式從小范圍到大范圍來講述,學生在填寫層次的框圖的同時,就理解了天體系統層次性的含意。
為了說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關數據歸納成圖表,引導學生應用數據分析探究,把地球與其他行星進行比較,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一顆普通的行星。而對于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內容—地球的特殊性,教材首先擺出結論,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那么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具備怎樣的條件來確保生物的生存與繁衍呢?教材主要從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和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備了生命存在的溫度、大氣、液態水和安全穩定的宇宙環境等條件,說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和優越性,從而說明了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特殊的行星。
1、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的層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培養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
1、分析圖片,形成宇宙物質性的觀念,形成天體系統各層次的感性認識。
2、利用圖表分析法和比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陽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天體系統的層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教學難點: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1、講解法
對于文字性的知識主要通過講解法在講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補充一些常識性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
2、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ppt制作課件,將文字、圖形、動畫等媒體綜合在一起,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視頻錄相
通過觀看《宇宙與人》科教錄相,加深學生對宇宙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宇宙觀,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1、運用圖表: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信息,在本節課中要求同學們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從圖表信息中分析得出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這一結論。
2、學會探究:使學生在探究性過程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這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將大家的思緒引入我們頭頂的天空。我們每天仰望星空,能在天空中看到些什么呢?一閃一閃的恒星,相對于天空背景有明顯移動的行星,一閃即逝的流星,拖著長長尾巴的彗星,輪廓模糊的星云等等……首先將學生帶入宇宙的大空間中,并利用一些星體的圖片資料,讓他們對天體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并結合課本圖片資料,歸納出天體的類型,并給出天體的概念。在他們對天體有所了解之后,引用物理學理論——“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既讓他們很容易就理解了宇宙的物質性,同時引出了天體系統的概念。再利用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相互繞轉這一大家都知道的實事,給學生們一個對天體系統的實質性認識。
那么除此之外,宇宙中還有哪些我們所不知道的天體系統呢?引發學生思考,并讓其自主讀圖1.2,并完成讀圖思考題。這樣既給了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最后老師歸納總結,并在此基礎上,用寫通訊地址的類比方式,讓學生寫出地球的宇宙地址,即完成對地球所處宇宙的描述。而對于天體系統的層次性,在學生自主完成讀圖思考題的過程中對這種層次結構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只需提一句就很容易理解了。
緊跟著,從宇宙的大空間拉回太陽系,同樣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并結合太陽系模擬動圖和課本表1.1數據和圖1.5,從運動特征和質量體積等多方面對比八顆行星,從而得出地球并不特殊的結論。
對于本課難點: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這一框題的內容,學生理解地球的特殊性并不難,地球是太陽系八顆行星中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這是它的特殊性,難的是地球為什么適合生物生存,即地球所具備的適合生物生存的條件有哪些,在知道這些條件的基礎上還要知道為什么只在地球上有這樣的條件。
于是引用生物學種子發芽實驗,學生很容易理解空氣、溫度和水對生物生存的意義,難的是怎樣講清楚是什么原因使適合的溫度、液態的水、具有氧氣的大氣層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地球之上。
對于溫度,采用對比其它七顆行星的表面溫度的方式,從而引出了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很適中,不近不遠的距離保證了地表15度左右的平均溫度,太近或太遠都不行。
而大氣層的形成,可以給學生介紹月球上沒有足量大氣的原因,是因為月球的質量和體積都太小,其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經過這一對比,可以引出地球質量與體積適中,從而使大量氣體在地球上空聚集,并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而形成今天的大氣層。關于水,必須特別強調是液態的水,而不是冰。
宇宙中的宇宙中的我字實用篇二
教材分析
在地球上,我們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陽、月亮以及各式各樣的星星,包括閃爍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輪廓模糊的星云。有時候,還可以看到劃破夜空的流星和拖著長尾的彗星。若用天文望遠鏡和其它空間探測手段,可以觀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環繞行星公轉的衛星,以及存在于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星際物質。星云、恒星、行星、衛星、流星體、彗星、和星際物質等,都是宇宙間物質和存在的形式,通稱天體。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個天體。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與其他天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遠,由簡單到復雜的天體學說。
本節教材側重對地月系和月球、太陽系和太陽的概況和銀河系與宇宙總星系的簡單介紹,使學生能了解天體系統的層次并清楚地球在天體中的位置。本節教材內容不多、文字淺顯,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宇宙觀,培養學生形成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1、充分利用課本插圖、掛圖、幻燈、投影、錄像等直觀教具,進行直觀教學。
2、運用讀(學生讀課本、讀圖)、講(教師啟發式提問、板書板畫、講述講解)、練(學生討論發言、隨堂練習)等精粗結合的三環教學法。
2、本節共安排2課時。
教案實例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了解月球、太陽的概況。
(二)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熱愛科學的情操。
二、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的重點:月球、地月系、太陽、太陽系的概念。
2.教學的難點:月球的運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系的成員及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三、教學準備
1.地月運動和太陽運動的掛圖、投影片或教學錄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學過程?
引言;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陽東升西落,夜間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滿天的星斗。宇宙間奧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實也是宇宙中的一員,今天,航天科學的發展,人類已經能夠登上月球了,宇航員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地球、月球、太陽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員,每一位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都有自己的“家長”和“兄弟姐妹”。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形成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了解月球與地球的關系,太陽系的成員及太陽對地球的意義。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月系:地球與月球的距離約為38.44萬千米,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顯得又大又亮。
2.月球:
(1)月球的體積約為地球的1/49,質量約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沒有空氣、水和生命。晝夜溫差大,白天太陽能直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0c,夜晚溫度降低到-1830c。
(3)月面形態:多環形山-坑,(指導學生讀課本圖5-23月面景觀),月面較暗部分為平坦地域,月面較亮部分為起伏的山地。
(4)月球自身不發光,“明月”是太陽光反射的緣故。
(5)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不過月球的自轉周期與它的公轉周期相同,都是27.3217日,這樣的自轉叫同步自轉,所以,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只有半個月面,也就是說,月球在運動中總是一面向著地球。(指導學生讀課本圖5-22地月系圖)
(6)1969年7月,原蘇聯宇宙員(加加林)首次登上了月球。1979年12月5日,聯合國通過協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資源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二)太陽系和太陽
1.太陽系是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等構成的天體系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為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圖5-25太陽系模式圖)
3.太陽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日地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地球的體積約等于太陽體積的1/1300000。質量約等于太陽質量的1/330000。
4.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表面溫度為55000c,上面經常出現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黑子,黑子是太陽表面溫度較低的區域。黑子活動周期約為11年。
5.太陽給了地球光和熱,由于地球表面有適宜的溫度、液態的水和適于生物呼吸的空氣,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體。
五、板書設計?
(一)地月系和月球
( 1)地球與月球的距離約為38.44萬千米。
1.地月系??? ?(2)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
(1)體積約為地球的1/49,質量約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沒有空氣、水和生命,晝夜溫差大。
(3)月面多環形山。
2.月球 (4)自身不發光,是太陽光反射的緣故。
(5)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同時也在同步自轉。
(6)1969年7月,宇宙員首次登上了月球。
1.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2.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二)太陽系和太陽?? 3.太陽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日地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
4.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
5.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體。
六、習題和解析
1.隨堂練習
(1)月球圍繞地球旋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地球和月球構成?????? ,是宇宙中最小的天體系統,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 。
(2)月球自己不能???? 。農歷每月十五的晚上,皓月當空,明月的亮是由于它???????? 的緣故月球上既沒有????? 也沒有???????? ,是一個靜寂荒涼的世界。
(3)太陽是個熾熱的???? ,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 的區域。由于地球表面有??????? 、???????? 和??????????? ,使地球成為太陽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體。
(4)下列有關月球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月球是太陽唯一的衛星?
(b)月球質量約為地球的1/2
(c)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
(d)球表面晝夜溫差不大
(5)離地球最近的天體(除流星外)是??????? (? )
(a)太陽?? (b)月亮?? (c)金星?? (d)火星
2.課后作業?
(6)下列星球之中不屬于太陽系的是????????? (? )
(a)太陽????? (b)行星及其衛星? ?
(c)小行星??? (d)恒星
(7)太陽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體是?????????? (? )
(a)太陽??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8)下列有關太陽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日地距離為1.5億千米
(b)地球的質量約等于太陽的1/33
(c)太陽表面溫度高達10000c
(d)地球的體積約等于太陽體積的1/13
(9)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兩顆行星是(? )
(a)水星、金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 (d)木星、土星
3.參考答案:
(1)衛星 地月系 太陽? (2)發光 反射太陽光 水 空氣(3)氣體球 溫度較低 適宜的溫度 液態的水 適于生物呼吸的空氣? (4)(c)? (5)(b)? (6)(d)?? (7)(c)? (8)(a)? (9)(b)? (10)因為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比月球與地球的距離要遠得多,盡管太陽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上的人們仍然會覺得兩者差不多大小。
4.簡要分析:
(1)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是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等構成的天體系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3)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表面溫度為55000c,上面經常出現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黑子,黑子是太陽表面溫度較低的區域。黑子活動周期約為11年。太陽給了地球光和熱,由于地球表面有適宜的溫度、液態的水和適于生物呼吸的空氣,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體。
(4)月球上沒有空氣、水和生命。晝夜溫差大,白天太陽能直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0c,夜晚溫度降低到-1830c。
(5)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顯得又大又亮。
(6)太陽系是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等構成的天體系統。太陽是一顆恒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7)太陽給了地球光和熱,由于地球表面有適宜的溫度、液態的水和適于生物呼吸的空氣,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體。
(8)太陽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日地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地球的體積約等于太陽體積的1/1300000。質量約等于太陽質量的1/330000。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表面溫度為55000c。
(9)按照同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地球最近的兩顆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10)人們觀察一個物體的大小,除了物體自身的大小以外,還與物體與觀察者之間的距離有密切的關系。物體距觀察者越近,它在觀察者眼中的視角就越大,觀察者就會產生物體較大的錯覺,反之則覺得小。雖然太陽的直徑比月球直徑大400倍,但日地距離也比月地距離大約近400倍,兩者所造成的視角大小差異基本可以抵消,地球上的人們所看到的太陽與月球的視覺大小就十分接近(太陽視角平均值是32/,月球視角平均值是31/6//),大家就覺得兩者的大小差不多了。
七、參考資料
太陽上各種變化情況。包括光球上的黑子和光斑,色球上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形狀的變化等。有高潮和低潮之別;前者為憂動太陽,后者為寧靜太陽。擾動太陽的主要標志是耀斑的頻繁出現,而耀斑的出現又同黑子和黑子群的出現有關。有明顯的周期性,其平均周期為11年。
—摘自《地理學詞典》
(曹省之)
[第二課時]
一、?????????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了解銀河系、宇宙和總星系的概況。
2.了解天體系統的層次。
(二)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物質運動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的重點:銀河系和宇宙總星系的概況。
2.教學的難點:宇宙不同等級的天體系統。
三、教學準備
銀河系、河外星系的掛圖、投影片、幻燈片或教學錄像
四、教學過程?
引言: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天體系統有不同的級別,月球和地球構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體是地球,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地球和其它行星等都圍繞太陽公轉,它們和太陽構成比地月系高一級的天體系統,即太陽系。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其實,在整個宇宙中,有無限多的運動著的物質存在于無邊無際的空間和無始無終的時間之中。我們在夏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天空中有一條白茫茫的光帶,好像一條流過天空的大河。我國古代稱它為“銀河”或“天河”,其實,它不是一條大河,而是由無數多的天體組成的星系。太陽系在更高一級天體系統中是極微小的部分。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銀河系、宇宙和總星系。
(三)銀河系
1.銀河系:是由2000多億顆像太陽那樣的恒星和其他天體所組成的恒星集團。
2.銀河系的恒星都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太陽系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環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大約需要2.5億年旋轉一圈。
3.太陽在銀河系中只是一顆微不足道的普通恒星。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圖5-26銀河系圖,查找太陽在銀河系的位置。
(四)宇宙和總星系
宇宙中的天體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自然天體,包括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星云、流星及行星際物質等;另一類是人造天體,如人造成地球衛星、航空飛機、宇宙飛船、空中實驗室等。
1.河外星系:天文學家把已經觀測到的10億個同銀河系類似的天體系統統稱河外星系,簡稱星系。
2.總星系:天文學上把銀河系和現在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合起來叫做總星系。
3.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只是銀河系里太陽系中的一個普通的天體。
4.總星系是目前人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部分,至于宇宙有多大?總星系之外是什么?是否只有地球上有智慧生命?人們正在探索。
(五)閱讀材料
1.人們用火箭等運載工具發射到高空,并沿一定的軌道繞地球運轉的人造天體叫人造衛星。
2.分類:按用途分地球資源衛星、氣象衛星、通訊衛星和軍事衛星等。
3.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4.1990年4月7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用我國自行研制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為國外用戶成功地發射了“亞洲一號”通訊衛星,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已走向世界。
世界著名的火箭專家,空氣動力學家。浙江杭州人。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我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五、板書設計?
(一)天體系統的層次
地球
地月系
太陽系??????????? 月球
銀河系???????????? 其余八大行星和衛星
1.總星系?????????? 其它恒星
河外星系
2.太陽只是銀河系中的一顆微不足道的普通恒星。
(二)人造衛星
1.沿一定的軌道繞地球運轉的人造天體。
地球資源衛星
2.分類???? ?氣象衛星
通訊衛星
軍事衛星等
3.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4.1990年4月7日我國首次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亞洲一號”通訊衛星。
5.錢學森:世界著名的火箭專家,空氣動力學家。
六、習題與解析
1.隨堂練習
(1)夏天的夜晚,我們看到天空中有一條白茫茫的??? ,好像一條流過天空的大河,我國古代稱它為“??? ”或“??? ”。
(2)銀河系的恒星都圍繞著????? 的中心旋轉,如太陽系以約每秒?????? 千米的速度環繞??????? 的中心旋轉,? 大約需要???? 億年旋轉一圈。
(3)目前人類能夠觀察到的宇宙是???????????? (? )
(a)河外星系??? (b)總星系??
(c)銀河系????? (d)太陽系
(b)是太陽系的一部分
(c)圍繞著太陽系在旋轉???
(d)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
(5)下列各種天體系統中,最大的是???????????? (? )
2.課后作業?
(6)宇宙天體中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 (? )
①地月系?? ②太陽系?? ③銀河系?? ④總星系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7)我國成功地發射第一顆人造成地球衛星是?? (? )
(a)1991年4月7日???? (b)1970年4月24日
(c)1974年7月24日?? ?(d)1994年1月7日
(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多用途三級火箭
(b)“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我國自行研制的
(c)它可將1.4噸的衛星送入離地面36千米的高空
(9)用簡表表示天體系統的層次。
(10)如何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3.參考答案:
(1)光帶 銀河 天河? (2)銀河系 250 銀河系 2.5
地月系
太陽系??????????? 月球
銀河系???????????? 其余八大行星和衛星
(9)總星系???????????? 其它恒星
河外星系???
(10)(a)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在天體系統的層次中,地球和自己的衛星-月球組成了最基本的層次-地月系,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普通成員。(b)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的普通一員,銀河系中又包含著2000億個類似太陽系的恒星體系。(c)在我們所認識的總星系范圍內,又有10億個類似銀河系的星系,直到無限的宇宙。(d)地球在宇宙中是一顆普通的、極微小的天體。然而地球上具有高等生物,而成為一顆有特色的行星。
4.簡要分析:
(2)銀河系的恒星都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太陽系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環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大約需要2.5億年旋轉一圈。
(3)天文學家已經觀測到10 億個以上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它們稱河外星系。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合起來叫做總星系,這是目前人們所能觀察到的宇宙。
(4)銀河系是由2000多億顆像太陽那樣的恒星和其他天體所組成的恒星集團。
(5)太陽系是銀河系中的一部分,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合起來叫做總星系,這是目前人們所能觀察到的是最大的天體系統。
(6)地月系是太陽系中的一部分,太陽系是銀河系中的一部分,銀河系是總星系中的一部分。
(7)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8)“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多用途三級火箭,它可將1.4噸的衛星送入離地面3.6萬千米的高空。1990年4月7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用我國自行研制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為國外用戶成功發射了“亞洲一號”通訊衛星,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已走向世界。
(9)宇宙中的天體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成團聚集,按一定規律進行運動和演化,它們形成規模不等、等級不同、特性各異的天體系統。用簡表來表示天體系統的層次,目的是要一目了然地認識地球的宇宙環境,概括地了解宇宙的結構,明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0)這是一道綜合性的分析理解題。首先,要回答地球屬于哪類天體系統,位于哪一個天體系統的層次上。接著就要分析地球在廣漠無垠宇宙中的具體地位。最后,還應該提及地球上存在著高等生物,這有別于我們所知道的其它行星,是地球的重要特征之一。
七、參考資料
? 宇是年代地層劃分的最大單位。宙是地質年代劃分的最大單位。據生物的發展和演化以及地層中發現化石的情況。整個地質年代可劃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兩個單位。在宙的時間內形成的地層叫“宇”,如隱生宇、顯生宇。
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指廣漠無垠的空間和存在于其中的天體和彌漫物質。既有統一性,又有多樣性。宇宙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宇宙的多樣性在于物質的表現形態,包括密集的天體狀態,彌散的星云狀態和輻射物的連續狀態;各種天體還有大小、質量、密度、光度、溫度等方面的差別。宇宙是空間和時間的統一。我國戰國時尸佼說過:“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宙在空間上無邊無際,在時間上無始無終。既沒有邊界、形狀和中心,也沒有起源、年齡和壽命。宇宙無限的理論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宇宙觀,不承認神靈活動的任何場所和任何機會,但不否認具體事物(如總星系或觀測到的宇宙)的有限性。
— 摘自《地理學詞典》
宇宙間各種星體,通稱為天體,如太陽、地球、月亮等。根據天體的質量,形態、運動形式的特點,可以把天體分為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星云等。其中最主要的天體是恒星和星云,兩者幾乎擁有宇宙的全部質量。在天體與天體之間廣大空間里,充滿了極其稀薄的物質,稱為星際物質。
人造天體,即由人工制造并發射到宇宙空間運行著的天體,主要有人造衛星、宇宙火箭、行星際飛船、空間實驗室等。
—????????? 摘自《地理學詞典》
(曹省之)
宇宙中的宇宙中的我字實用篇三
可能是第一節的聊天課起了作用,學生對這第一節正式的地理課還是比較期待的,再加上是與宇宙相關的知識,學生也很感興趣。所以這一節的設計趣味性和科學性都很重要!
我用溫總理的一段演講為導入,"xx年的5月14日,溫總理在同濟大學報告廳向全體師生作了一段即席演講,其中講到: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如果只關心腳下的事,那是沒有未來的。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們民族的希望,那么為了我們民族的未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關注下天空,到浩瀚的宇宙深處去看看我們的地球!"可能是我的語調特別的激昂,我剛講完,學生就鼓起掌來,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學生的情緒立馬就被帶動了。
我基本是按照"什么是宇宙——宇宙的特性(物質性、運動性)——天體——天體系統"的順序來講解第一部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介紹天體的過程中,講了一些書本上沒介紹但學生很感興趣的天體,比如流星和彗星等,用時一分鐘左右。用設問的'方式引出人造天體,當我問到"在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航天飛機等算不算天體?",幾乎大部分同學都不假思索的回答不是天體,我不否定亦不肯定,而是請他們說出理由,學生的理由是它們不是自然形成的,于是我讓他們把天體的定義讀了一遍,問他們定義中有沒有提到天體必須是自然形成的,學生開始疑惑,此時再講解天體可分為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并簡單講解了一下如何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天體。講到天體系統,因為班里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立志學理,所以我簡單說了下萬有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學生的互動就變得很積極。為了讓學生感受宇宙是有一定層次和結構的有序的物質世界,我突發奇想地使用了一種類似催眠法的教學,我請學生安靜地閉上雙眼,只去感受我說的話,大致說的是:"此時,我們在地球上的某個教室中,約38。4萬千米處月亮正在繞著地球轉,而同時地球也在繞著太陽轉,鏡頭拉長,太陽也在運動,它在繞著銀河系轉,鏡頭繼續拉長,整個宇宙都在有序地運轉著……"語調要柔和清晰,語速別太快,本來只是想試試這種方法,結果學生很配合,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聚焦太陽系,論證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過渡比較花心思的想了下,盡可能簡潔快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第二部分內容。這部分的教學我基本上全是通過學生活動來完成的。講解八大行星的名稱及順序,地球和小行星帶的位置時,插入了很多順口溜和腦筋急轉彎,所以課堂氣氛很活躍。關于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我采用的是,我給論點,他們利用書本上的圖表信息來找論據證明的方法進行學生活動。為了最大限度的讓每一個學生參與互動,我用了比賽的形式,比什么呢?我特別強調:我們比的是誰獲取信息的能力強!高一新生的好勝心是很強的,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同學們都變的緊張而積極!
最后一部分"存在生命的星球",我首先強調了一下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意義,我的切入點是我們自身。"我們都是鮮活的生命,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我們至今還沒有找到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存在,難道大家一點都不好奇么?生命為什么很吝嗇地只選擇了地球?"讓學生感受到這部分內容與自己的關系原來如此密切,也引起了學生的求知欲。
結尾,我引用了教參上的一段話:"地球具備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的確具有巧妙性和小概率性,但是僅就銀河系而言就有1000多億顆恒星,假如每百萬顆恒星周圍就有一顆行星存在生命條件的話,那我們可以說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么?"引出外星人的話題,讓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搜集相關資料。
總體來說,這節課我設計的內容比較多,但45分鐘正好可以講完,節奏可能有點快,有些部分用時有點長了,但重點還是有突出,比如天體系統及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等,學生活動比較順利,整堂課下來,學生的積極性還是挺高的,可能因為是第一節課吧。語速還是要再慢點,總之,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希望第二節的教學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加油,陳老師!
宇宙中的宇宙中的我字實用篇四
讀過這本書,使我又豐富了許多知識。書中說,空間實際并不是由三維單單構成的。人們口中常說的“維”其實應該有九或十個。而三維只不過是空間構成的大方向。而題目中的“果殼”,則是粒子與核子。宇宙這個大空間,有許多恒星、行星、銀河系、空間的等極為復雜的物質而構成的。所以,宇宙是一個沒有歷史的空間,它一直到現在還在不斷地向外膨脹。宇宙中有一個很神秘的東西——黑洞。從書中的語句里,可以間接地拼湊出一個信息:黑洞有許多個!而這一重要信息也使我想到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與一部電影有關——“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對所有人來說都很熟悉,也不便我多說了。其中,據說船長史密斯竟然穿越時空,但他卻認為這只是發生在“昨天”的事。當然,這也許是媒體的炒作,但是,如果說船長史密斯落入海底后穿越了時空呢?是不是就因如此而使他的記憶出現錯亂了呢?我的問題就是:如果宇宙存在多個黑洞,他會不會從這個黑洞進,又從那個黑洞出呢?因為宇宙與地球的時間不一樣,所以他認為只過了一天?當然,關于黑洞問題還有更多的科學家、天文家……來研究,所以,我也沒有必要一直來談論這一神秘空間。
前面也說過了,宇宙會膨脹。而為什么會膨脹呢?因為在虛時間中的最簡單歷史里,宇宙是一個球面,相對于地球,多了兩個維。宇宙確定了我們所在的實時間中的歷史,在這個歷史中宇宙在空間的每一點都相同,所以它在時間中膨脹。
而書中說到的:宇宙的歷史是一張在虛時間中存在的曲面。從而我得出結論:實際上,宇宙是一個扭曲的時空。所以,它才能有眾多空間,與“維”。
上面的虛時間與實時間,便是書開頭的與個人時間無關的兩個更為復雜的時就。另一方面的個人時間是:當兩個人面對面靜止不動時,他們的時間便一致,但如果相互運動時,他們的時間則不一致了。
我也認為霍金最后的演講十分精彩!他說愛因斯坦說時空不是平坦的,時空中的物質和能量可以將它彎曲甚至翹曲。這也令我的猜想有了一個確切的答案。
如此類精彩的理論與關于宇宙的探索發現,書里還寫了好多。盡管這本書沒有用任何華麗的筆風來續寫與表達宇宙的奇妙、美麗和給科學家們、人們帶來的魅力,但他獨特的風格還是吸引了我。21世紀的人們都來看看科學的結晶吧!讓我們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吧!
宇宙中的宇宙中的我字實用篇五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從容說課本節涉及到許多天文現象和天文知識,談“天”是為了說“地”,講述天體是說它們組成了地球的宇宙環境,強調宇宙的物質性;講天體系統是為了說明宇宙有序、有層次,也是有結構的物質世界,要從天體層次中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講太陽系的組成和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是為了證明地球只不過是宇宙中一顆普通的行星。這些都是圍繞“地”來展開的。教學中要圍繞地球這一主體,通過錄像的放映和圖片的展示吸引學生的眼球,把學生帶往神秘的宇宙探索,站在宇宙的某一個角度來審視地球,先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鏡頭一拉一伸,即可透徹解剖知識體系,又可創造神秘而激動人心的氛圍,為后續的教學作好鋪墊。教學中要用比較分析的方法,使學生對日地距離和地球本身的體積、質量適中有準確的認識,理解地球上為什么有生命存在,并由此知道地球的特殊性。●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的層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2.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3.培養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解決有關地理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分析圖片,形成宇宙物質性的觀念,形成天體系統各層次的感性認識。2.利用圖表分析法和比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陽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宇宙觀。●教學重點1.天體系統的層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教學難點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教具準備課本插圖、課件、投影儀、講義及補充材料●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師:這是我們進入高中以來的第一節地理課。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學過地理,也許你對地理很有興趣,也許你不曾重視地理,但只要你學過地理,你應該體會到地理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給你很多幫助。今天我們學習的地理與初中時有了許多的不同,它不僅僅是學習某個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們總是用“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來形容某人知識的淵博,今天就先帶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從宇宙的深處看看我們的地球。(板書)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推進(新知識傳授)[教師精講]師:何謂宇宙?我國戰國時期的《淮南子·原道訓》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其實宇宙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無始無終,無邊無際,而各種天體則是宇宙中物質的各種各樣的存在形式。晴朗的夜晚,當我們仰望星空,會看到繁星點點,這些都是天體,你能認識哪些天體?生:(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織女星、北斗七星、北極星、流星、彗星……師:很好,不少同學都能認識很多的天體。宇宙中的天體還有很多,我們來看一段錄像。(放映錄像:有關宇宙的片段,對各類天體及天體系統的介紹)師:錄像中都有哪些天體呢?生:(多人分別回答)閃爍的恒星、云霧狀的星云、不斷移動的行星、拖著長尾的彗星、一閃即逝的流星、繞行星轉的衛星……師: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體,像人造衛星、神舟飛船、各種探測器等則是人造天體。下面請大家把書翻到第2頁,看圖1.1中的四幅圖片,齊讀a、b、c、d四段文字。生:(讀書:a、b、c、d四段文字)師:(投影圖片并講述)
①星云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云霧狀外表的天體。主要組成物質是氫。蟹狀星云是金牛座中的一團無定形的膨脹氣體云,它的大小為12光年×7光年,總輻射強度比太陽強幾萬倍。②行星是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運行的、近似球體的天體,質量比太陽小,以表面反射太陽光而發光。土星有美麗的光環,被較多的衛星所拱衛。它的體積約是地球的740倍之多,質量約是地球的95倍。③流星體是行星際空間的塵粒和固體小塊,數量眾多。沿同一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大群流星體,稱為流星群。流星群與地球相遇時,人們會看到天空某一區域在幾小時、幾天甚至更長時間內流星數目顯著增加,有時甚至像下雨一樣,這種現象稱為流星雨。大多數流星雨是以輻射點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的,如照片所示的獅子座流星雨,是1998年天文工作者在西班牙拍攝到的。④彗星是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哈雷彗星是第一顆經推算預言必將重新出現而得到證實的著名大彗星。哈雷彗星出現時,景色蔚為壯觀,彗尾橫跨半個天空,與銀河爭輝。哈雷彗星的公轉周期是76年。師:借助天文望遠鏡和其他空間探測手段,人們還可以觀測到更多更遙遠的天體。宇宙中有如此之多的天體,那我們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樣的呢?(板書)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投影圖片教材p3圖1.2,看圖討論)(合作探究)生:(討論)師:請一位同學說說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生:(一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師:答得好a宇宙處于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之中。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目前,人們認識到的天體系統,從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幾個層次:●月球繞地球公轉,構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離為38.4萬千米。●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行星及其衛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體等天體圍繞太陽公轉,構成太陽系。地球是離太陽較近的一顆行星,日地平均距離1.5億千米。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冥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它的軌道直徑約為120億千米。●太陽和千千萬萬顆恒星又組成龐大的恒星集團,稱為銀河系。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恒星有多億顆。銀河系主體部分的直徑約為8萬光年,太陽系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大約為2.7萬光年。光年是計量天體間距離的單位,一光年即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約為94605億千米。●銀河系以外還有許許多多同銀河系規模相當的天體系統,稱為河外星系,簡稱星系。用目前最大的望遠鏡,可以觀測到數以十億計的星系,其中離我們最遠的估計為150億~200億光年。天文學上把銀河系和現階段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合起來叫做總星系,這就是目前我們能觀測到的宇宙范圍。師:根據我們剛才學習的知識,大家一起來看教材第4頁的活動。(合作探究)生:(p4活動:按照天體系統的層次,填寫下面的框圖)
師:(學生填寫后)哪位同學說說你是怎么填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生:(一生回答,他生評論)師:答得好a (投影)(師按下列體系充實講解)
師:(過渡)我們已經知道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可能顯得太渺小,在銀河系中想發現它的身影也比較困難,在太陽系中雖無法與太陽齊肩,但也算是九大骨干之一了,特別是太陽對地球的關照很多,使地球在平凡之中作出了特別的表現。我們就到太陽系中了解一下地球。(板書)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投影圖片:太陽系模式圖)
師:太陽系中有哪九大行星?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請一位同學看圖回答。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方法引導)師:回答正確!九大行星繞太陽的轉動叫公轉,我們常用運動方向、軌道平面和運動軌跡等來描述九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運動。下面我們來做一項活動,了解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請大家繼續看投影,仔細觀察表示九大行星公轉方向的箭頭,九大行星公轉的方向有什么特點呢?(合作探究)生:方向相同。師:大家觀察得很準確,回答得非常好a九大行星公轉具有同向性的特點。大家再看表1.1——九大行星軌道傾角與偏心率,然后回答:九大行星公轉運動的軌道傾角與偏心率分別是大還是小?生:軌道傾角與偏心率都較小。師:很好!九大行星的軌道傾角大多小于4°,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過17°。因此,九大行星的軌道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說明它們的軌道具有共面性的特點。九大行星的軌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只有水星和冥王星較大,分別為0.21和0.25。它們的公轉軌道同圓相當接近,有近圓性的特點。哪一位同學來總結一下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與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運動特征方面有沒有特殊的地方?生: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地球在運動特征方面沒有特殊的地方。師:非常正確!地球具有的運動特征,其他八大行星也有。下面再請大家看投影。(投影: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比較數據? 見下表)
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比較數據
行星
質量
(地球為1)
體積
(地球為1)
平均密度
(g/cm2)
公轉周期
自轉周期
類地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0.05
0.82
1.00
0.11
0.056
0.856
1.000
0.150
5.46
5.26
5.52
3.96
87.9d
224.7d
1a
19a
58.6d
243d
23h56min
24h37min
巨行星
木星
土星
317.94
95.18
1316.000
745.000
1.330.70
11.8a
29.5a
9h50 min
10h14min
遠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14.63
17.22
0.0024
65.200
57.100
0.009
1.24
1.66
1.50
84.0a
164.8a
247.9a
約16h
約18h
●活動與探究探究課題: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確定尋找外星人的方向?探究內容:生命的出現需要哪些條件?尋找一顆什么樣的恒星?在這顆恒星周圍的什么地方找一顆行星?這顆行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探究辦法、過程: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探究結果:小論文,班級展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