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漢語高中篇一
;東北師范大學國際漢學院
摘要:熟語是漢語中一種特殊的詞匯,可以用來表達豐富的感情和思想。同時,漢語熟語經歷長期的歷史演變和發展,背后隱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存在以及熟語結構靈活性和語義變異性等特點,留學生在漢語熟語的學習和使用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很多偏誤。本文通過偏誤分析理論分析熟語教學和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原因,展開討論。
一、漢語熟語的特點
熟語是現代漢語詞匯系統中及其特別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熟語”一詞不是中國的本土發明,它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從俄國翻譯引進過來的。武占坤在他的《中華諺謠研究》一書中說到:“熟語一詞人們對它卻不熟悉,作為詞匯學上的術語,他是五十年代末,才由俄國的‘φpa3 eoⅱoth一詞翻譯引進的,人們熟悉的是‘成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這些漢語固有的稱謂。這些語言現象成因相同,語貌類似,共性很大,像一個家庭中的同胞兄弟。”①各類熟語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相互聯系,又有各自獨特的特點。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熟語的偏誤分析
(一)留學生學習熟語的語義偏誤
熟語作為漢語詞匯的一部分,是基本義和色彩義的統一體。下面,我們就探究一下漢語學習者理解和學習熟語的理性意義(概念義)和色彩意義時常常出現的偏誤。
1.對熟語中理性意義理解存在偏誤
(1)幸好羅斯及時告訴我,我才沒有錯過這場音樂會,她真是放了馬后炮。
(2)我問的問題,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一定一五一十地回答。
例(1)中“馬后炮”是指事情發生了才說,而句中意思則是表達音樂會開始之前,語義明顯錯誤。例(2)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指不顧一切或不問是非情由的去做某事,含有不計后果、蠻干的意思。句中理解錯了詞語意思,句法結構沒有錯誤,但是沒有從整體上把握該慣用語的語義。
2.對熟語中色彩意義理解存在偏誤
(1)我喜歡看電視、看書。所以我渴望過上游手好閑的生活,而且丈夫的工資也高。
(2)姑娘們都爭著參加這場晚會,希望在新年里可以出洋相。
(二)留學生學習熟語的語法偏誤
熟語的語法功能比較復雜,在句中充當的成分更是千變萬化。留學生本來對于句中的語法成分判定就有一定的困難,加上熟語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加劇了熟語運用和學習的困難。因此,學習者在語法功能上產生偏誤是不可避免的。
1.詞性的誤用
(1)他每次都讓我請客,太鐵公雞了。
(2)我和我同屋相處很好,一開始就非常套近乎。
例(1)中,“鐵公雞”表示“吝嗇的人”是名詞性慣用語,在這里誤用為形容詞了。例(2)中的“套近乎”是動詞性慣用語,在這了把它誤用為形容詞性的了。
2.搭配不當
(1)我聽不清你說什么,交頭接耳地說吧。
在這句話中,“交頭接耳”是兩個人彼此湊近耳邊低聲說話,使用的主語應該是“我們兩個人”,而不是單說“我”,這樣就造成了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2)你不要費勁不討好我了,我不會替你向老師撒謊的。
“費勁不討好”本身就是謂賓結構的慣用語,后面不能跟賓語,所以這句話中謂語和賓語搭配不當。
(三)留學生學習熟語的語用偏誤
(1)永君是我青梅竹馬的朋友,我們是鄰居,也是同學。
“青梅竹馬”是形容男女兒童天真無邪,在一起玩耍,適用于異性之間。而例句中的“永君”與“我”的朋友關系是同性之間的友誼,不能用該詞。這里沒有弄清該詞的典故意義,誤用了對象。
(2)老師,很抱歉,這次我沒考好,下次我一定努力,走著瞧!
“走著瞧”是指過一段時間再下結論,表示一種胸有成竹的感覺,用于威脅、賭氣之后算賬。而句中意思是對老師表達自己下次考好的決心,明顯不符合語境和學生的身份,造成誤用。
三、熟語偏誤產生的原因
(一)從學習者自身因素來看
第一,學習者對于古代文化知識了解較少。熟語很大一部分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的,其中蘊含的豐富古老的文化,很多源于神話故事、古典名著、古人生活生產經驗。所以,缺失古代文化知識,必定會給留學生學習、運用熟語帶來較大困難。
第二,留學生輕視熟語的學習和自身興趣的影響。留學生很大一部分是成年人,他們母語文化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根深蒂固,這樣以來,就不利于熟語及其文化的學習,偏誤也就在所難免。
第三,留學生沒有找到較好的熟語學習策略。如果留學生在熟語學習中孤立的學習其表面意義,不注重聯系語境,就不會找到學習的正確方法,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學習就比較困難,偏誤就會不斷產生。
(二)從遷移角度來看
第一,母語知識負遷移。當留學生的母語與目的語的規則和形式有相似之處時,學習起來就容易些,如果差別較大,母語知識就會產生負遷移,阻礙目的語學習。熟語學習亦是如此,如果兩種語言在熟語結構規則方面有相似點,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如果相似點較少甚至沒有相似點,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
第二,文化負遷移。語言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社會生活等,而熟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詞匯,其中所體現的民族文化更加突出。成年人在留學生中占了大部分,他們在接觸漢語文化以前,已經存在母語的文化,受母語文化影響較深。因此,他們在學習熟語所體現出來的文化時,就會受到母語文化的影響,產生阻礙,偏誤就不可避免的產生。
(三)從教材的角度來看
第一,對外漢語教學界對熟語教學不夠重視,也通常忽視對于教材的研究編寫;
第二,在詞匯教學中,詞匯表中的熟語往往比較少,課文中的熟語也比較零散,沒有系統性;
第三,當前漢語教材中的熟語翻譯水平良莠不齊,有些甚至會出現錯誤。這些問題都會增加熟語教學和學習的難度。
四、對外漢語熟語教學的建議
(一)提高熟語教學意識,加強熟語教學
要想更快更好地推進熟語教學,我們必須提高對熟語教學的認識。首先,對外漢語教學界提高熟語教學意識,加強熟語教學研究。其次,對外漢語教師自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真正重視熟語教學,積極尋找和探究熟語教學的有效方法。再次,提醒留學生重視熟語教學,不要刻意回避;
運用一定的策略方法,提高留學生學習熟語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學習。
(二)注重熟語文化知識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熟語詞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反映了該民族的文化。漢語熟語作為漢語語言詞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果只講解熟語的表層意思,對于留學生來說是很枯燥的,而且不容易記憶,結合深層文化內涵進行講解,既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熟語的理解和掌握。
(三)創造熟語使用環境,結合語境進行熟語教學
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重大作用,在課堂上創設語境,讓學生造句練習,進行會話交際;
其次,利用課外實踐活動,把熟語實踐活動納入到教學中去,進行精心設計安排,盡可能多地提供用熟語進行交際的機會;
再次,充分利用社會語言大環境,鼓勵學生投入到漢語社會大環境中去,融入其中,增加學生自然習得機會。
(四)規范教材內容,提高教材質量,增加教材中漢語熟語的比重
首先,編寫教材時,應適當增加熟語的比重,對所學熟語做系統介紹,注重屬于知識體系的建立。其次,所選的應該是積極向上、格調高雅的熟語,應具有時代性,能夠代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而那些內容比較落后、帶有迷信色彩的應該摒棄。再次,選用的熟語必須具有實用性,留學生使用頻率高、有價值的,這樣才能更好地符合留學生交際的需要。
五、結語
隨著我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熟語教學也應該得到相應的重視。漢語熟語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它的教學是傳播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我們加強熟語教學研究,對留學生學習偏誤進一步探究,為留學生尋找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掃除漢語學習的障礙,更好的促進漢語教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相關熱詞搜索:;漢語高中篇二
出乎意料的是,他落選了。。
你來本公司是不是為了得到更高的薪金?
a:我對您金沒有硬性要求。貴公司向來以善待員工而著稱,因此我相信貴公司在處理我的情況的時候,同樣也會友善合理的處理。
b:我相信貴公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會根據我的自身條件與實力給予體現我的自身價值的酬金。
在面對這種突兀的問題時,應保持客觀,公正,禮貌的回答方式。
4、一家日資公司的公關部招聘一位職員,許多人參加了角逐。公司的面試和筆試都十分繁瑣,一輪輪淘汰下來,最后只剩下5個人。
5個人個個都優秀,都有較好的外表條件和學識,都畢業于名牌大學。
公司通知5個人,聘用哪個人還得由日方經理層會議討論后才能決定。于是5個人安心地回家,等待公司最后的決定。
幾天后,其中一位的電子郵箱里收到一封信,信是公司人事部發來的,內容是:“經過公司研究決定,你落聘了,但是我們欣賞你的學識、氣質,因為名額有限,實是割愛之舉。公司以后若有招聘名額,必會優先通知你。你所提交的資料錄入電腦存檔后,不日將郵寄返還于你。另外,為感謝你對本公司的信任,隨寄去本公司產品的優惠券一份。祝你開心。”她在收到電子郵件的一刻,知道自己落聘了,十分傷心。但又為外資公司的誠意所感動,兩天后,她收到了寄給她的材料和一份優惠券。
她十分感動,順手花了3分鐘時間用電子郵件給那家公司發了一封簡短的感謝信。但兩個星期后,她收到那家日資公司的電話,說經過日方經理層會議討論,她已被正式錄用為該公司職員。
后來,她才明白,這是公司最后的一道考題。公司給其他4個人也發了同樣的電子郵件,也送了優惠券,但是回信感謝的只有她一個。她能勝出,只不過因為多花了3分鐘時間去感謝。
5、——我沒興趣
——我沒時間
——那你把資料寄給好了
——我以前做過保險
1、“先生,需要我幫忙嗎?”
“先生,我能幫您做點什么?”
這是在我們經常可聽到的服務用語。粗粗一聽,這兩句話似乎也中規中矩,無懈可擊,但仔細推敲,就感到有些不妥,問題出在這個“幫”字上。“幫“有一種施以恩澤的含義,會使受“幫”的人有一種受人恩惠的感覺。而顧客來超市消費,是上帝,我們理所當然地應為客人服務,絕不能讓客人產生花錢后還要接受賜予的別扭心理。所以改用“為”就比較合適,“為”,是替客人做的意思,用“為”就擺正了服務與接受服務的關系,使客人備感尊榮,如果說成:“先生,有什么事我能為您效勞嗎?”效果則會更好。
2、“先生,對不起,剛才我沒聽清楚,請您再說一
遍!”
當聽不清楚顧客的吩咐或要求時,往往會這樣請求顧客再說一遍。表面看來,這句話禮貌周到,沒有什么不對,但總有麻煩客人之嫌。理應隨時恭候和聽清客人的吩咐,由于語言的差異或環境嘈雜而聽不清楚,也不宜直接要求顧客再說一遍,而應是委婉地表達,如“對不起,先生,您剛才的意思是???”后半句的語氣略作停頓,顧客見你遲疑不決自然會重述明白,既達到詢問的目的,又可避免顧客厭煩心理。或者使用征詢的語氣盡可能完整地將顧客剛才的吩咐重述一遍,顧客同樣也會證實或補充完整。
3、“先生,這是您忘記帶走的東西!”
這是拾到顧客忘記帶走的物品追送給顧客時說的一句話。雖說認得顧客,肯定是這位先生忘記的物品,顧客不會計較這句話的輕重,但就服務用語來說,如果改成:“對不起,先生,剛才我沒有提醒您把這××帶走。”我想顧客看到追送失物,已心存感激,若再聽到這樣的話語,肯定心中還會有一種熱乎乎的感覺。
事例一:
有些司機送客下車后喜歡將車停靠在車道兩側,這樣影響到車道的暢通,保安員在通知司機將車停到停車場時,不同的說法會起到不同的效果。
1、“對不起,這里不允許停車,請您將車停到停車場去。”
好說話的司機,可能起不到太好的效果。
第二種:說法讓司機感覺到,工作人員
是為他車子的安全考慮,自然會配
合我們人員的工作。
漢語高中篇三
講話和演講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語音準確、吐字清晰。
小優整理了一些怎樣才能做到發音吐字清晰方法,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發音吐字清晰訓練法
我們在小學時,都學習過拼音,都知道每個字都是由一個音節組成的,而一個音節我們又可以把它分成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這三部分從語音結構來分,大體上字頭就是聲母,字腹就是韻母,字尾就是韻尾。
吐字發聲時一定要咬住字頭。有一句話叫“咬字千斤重,聽者自動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在發音時,一定要緊緊咬住字頭,這時嘴唇一定要有力,把發音的力量放在字頭上,利用字頭帶響字腹與字尾。
字腹的發音一定要飽滿、充實,口形要正確。發出的聲音應該是立著的,而不是橫著的,應該是圓的,而不是扁的。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使發出的聲音扁、踏、不圓潤。
字尾主要是歸音。歸音一定要到位,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字,要把音發完整。當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過長。
速讀法是一個鍛煉語音準確、吐字清晰的有效方法,這是因為快讀能練習咬字清晰度、發音準確度,而且是能練習思維的敏捷度和反應的快速度。
具體訓練方法如下:
找一篇演講詞或一篇優美的散文。先拿來字典、詞典把文章中不認識或弄不懂的字、詞查出來,徹底弄明白,然后開始朗讀。讀的過程中不要有停頓,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要盡量達到發聲完整。因為如果你不把每個字音都完整地發出來,那么,速度加快以后,就會讓人聽不清楚你在說什么,也就失去了“快”的意義。一般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較輕,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后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很多優秀的體育節目解說人員,他們的解說就很有“快”的功夫。他們的解說是快而不亂,每個字、每個音都發得十分清楚、準確,沒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們希望達到的快就是他們的那種快,吐字清晰,發音準確,而不是為了快而快。
速讀法練習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手頭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練習,而且還不受人員的限制,不需要別人的配合,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當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學聽你的速讀練習,讓他幫助你挑出速讀中出現的毛病。比如,哪個字發音不夠準確,哪個地方吐字還不清晰等,這樣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進行糾正、學習。你還可以用錄音機把你的速讀錄下來,然后自己聽一聽,從中找出不足,進行改進。如果有專業人士指導,效果就更好了。
掌握演說的聲音和節奏
①聲音的響度變化
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高低、強弱的程度。演講時聲音必須有一個合理的響度,才能讓聽眾聽真切、聽清楚。物理學中它是以“分貝”來計量的,而在演講中只能靠自己的耳感監聽,并從聽眾的反應中了解響度的效果,做到及時調控。演講者在整個演講過程中,要根據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會場空間、以及聽眾分布等情況,隨時地變化聲音的響度,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要做到:低而不虛,沉而不獨,聲音有強有弱,錯落有致,用以顯示演講口語的層次感和聲音的錯落美。
②聲音的清晰度
演講是靠有聲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并與聽眾進行交流的。如果演講者聲音含混不清,就無法準確地傳情達意。演講時,要使聲音集中、清晰,首先要靠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這主要表現在舌和唇上。舌頭在口腔中活動越積極、影響越大,漢語普通話所有音節中,除輔音的唇音以外,全都要靠舌頭的積極活動。舌頭彈動力強,聲音就會發得清晰;如果舌頭是軟綿綿的,缺乏阻氣力度,聲音就會模糊。可見,聲音的清晰與舌的活動狀態密切相關。
③演講的語言要流暢
演講是一種口語表達藝術,它不僅要求聲音清晰、準確,而且要求演講者的語言流暢自然,婉轉甜美,以充分顯示嚴謹的邏輯力量和語言魅力。語言流暢度訓練重在加強語言實踐,多讀、多講。“讀”,就是多讀演講名篇,包括默讀、朗讀、快讀。“講”,就是只要條件允許,就不要放過機會,理清思路,不停地講下去,甚至參加辯論,以提高話語的流暢度。
④注意語氣的交錯性
在演講過程中,語氣要隨著演講內容的發展變化而變化,有時在表示某種感情基調的同時,又出現其他的感情色彩,于是就有了語氣的交錯和重疊。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的講演》,整篇的基調是憤怒、激越的,但其中也滲透著對李公樸先生及其家屬的強烈的愛以及對光明未來的期待和追求。因此,在進行語氣訓練時,要注意到這種語氣的交錯,分清主次,處理好重疊和過渡,使語氣更好地為內容服務。
⑤控制好說話的速度
說話的速度是演講需要注意的一點。為了營造沉著的氣氛,說話稍微慢點很重要。標準大致為5分鐘三張左右的a4原稿,不過,要注意的是,倘若從頭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來進行,聽眾會睡覺的。所以,要根據演講的內容調整說話的速度,做到有快有慢,快慢結合,這樣的語速才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動聽聲音的訓練法
①第一步,練氣
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人體發聲的動力,就像汽車上的發動機一樣,它是發聲的基礎。氣息的大小對發聲有著直接的關系。氣不足,聲音無力,用力過猛,又有損聲帶。所以我們練聲,首先要學會用氣。
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盡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法。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
呼氣:呼氣時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慢慢地呼出。因為我們在演講、朗誦、論辯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么只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
經科學考證,講話時呼吸方法以采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也稱丹田呼吸法)發出的聲音效果最佳。具體方法是:收縮小腹,以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這種方法全面調動了發聲器官的能動作用,活動范圍大,伸縮性強,對嗓子的保養也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種科學的運氣方法。
②第二步,練聲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聲音源于聲帶,是通過氣流振動聲帶而發出來的,而發音的音響、音高和音色則是由聲帶的振動頻率所決定的。一個人的聲音是否動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聲帶的好壞。因而,在先天因素的基礎上,對聲帶進行后天的訓練和保護,是擁有一副好嗓子最直接和有效的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練發聲以前,先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先放松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準備,發一些輕輕的聲音,千萬不要張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對聲帶起破壞作用。這就像我們在做激烈運動之前,要做些準備動作一樣,否則就容易使肌肉拉傷。
溝 通 無 限 美 好 人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