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高考寫作指導高考如何寫篇一
議論文是高中生寫作運用最多的一種文體,因其思路清晰易于掌握。但是高中生在寫作時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即無論是文章整體還是段落內部都大多先提出觀點,再舉例分析論證,最后總結,呈現一種模式化。而且由于認識世界辯證分析能力的不足,這樣的文章有相當一部分雖四平八穩然而不夠鮮活靈動,缺乏個性,缺乏張力,缺乏動人的魅力。其實議論文寫作最重要的就是事例的運用,我們完全可以活用這些事例,發揮高中生長于敘述抒情的特點,增加文章的文采與情感,使事例呈現別樣的狀態,讓文章變得靈動起來。
確定文章的中心后,搜索能證明文章觀點的例子,然后如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展開敘述由敘而生理,巧妙引出主題。這樣的開頭不突兀,不生硬,耐讀,溫婉中蘊涵力量,能快速抓住讀者的心。如20xx年高考廣東優秀作文《海棠依舊?綠肥紅瘦?》的開頭:
經過一夜的雨疏風驟之后,濃睡不消殘酒的李清照詢問花事。侍女笑著回答海棠依舊。女詞人卻嘆息道:應是綠肥紅瘦啊!李清照感情細膩,對花有著深切的關心與憐惜,因此她才設想道雨疏風驟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顏。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殘絲毫沒有觸動她,甚至不被她覺察。可見,感情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的認知的正誤深淺是有關系的。
在行文中,以滲透個人真情實感的敘寫代替嚴謹實在的說理,使人讀了事例充分領會作者的褒貶愛憎,自然而然中打動讀者,從而達到讓人信服的目的。如20xx年高考浙江優秀作文《那一縷馨香》,全文就是靠浸潤情感的遣詞造句打動讀者,我們選擇其中的一段:
始皇嘗在無數目光的凄清中,讓諸子百家在火光中徹底消亡,讓天下儒生長眠與漠漠黃土。天下士子不屈的靈魂隨著思想的湮沒垂垂老去,可嘆的是,一個盛世的浮華,竟也在這一瞬間灰飛煙滅。勿以一葉障目,勿被所謂的智慧污濁了天地人世,勿因對人文思想的禁錮成為歷史倒退的魁首!
通過細細摹寫事例的場景和人物的行為,用類似小說的筆法賦予事例形象,讓人彷佛身臨其境,感受人物的內心,循著作者設定的思維軌跡,做出與作者一樣的判斷。如一篇以“競爭”為話題的作文《真情永駐》,文章第一段通過引用喬丹、蘇格拉底的名言,告訴人們:競爭不應該拋棄溫情。然后作者以細膩生動的筆觸描繪了兩個場景:武則天給狄仁杰看婁師德舉薦他的奏折,李斯特安排肖邦成功的演出。文末指出:應讓真誠之心指引競爭,讓人情在競爭中升華!這里引用其中一個場景:
金鑾殿上,面對高高在上的武則天,狄仁杰壯起了膽子:“陛下,婁師德為官不正,貪贓枉法,曾因一件小事而濫殺平民――鐵證如山!”說到這里,他心虛了。婁師德與自己素來不合,不論是在官場還是在生活中,都是勁敵。可今天所參都系子虛烏有啊,怎么辦?把心一橫,豁出去了。
武則天微微一笑,順手揀了本奏折給狄仁杰:“愛卿,看吧。”狄打開一看,面色大變,上面全是婁師德請求為自己加官進爵的話。多少年來,強烈的競爭意識使自己的心靈嚴重扭曲,對手送給自己的,竟是如此的一份真誠。
也許激烈的競爭能蒙住人的雙眼,然而心靈深處真誠的陽光必將沖破重重迷霧,照亮一片明朗的天地。人情之花,不應該被競爭的火焰熏地枯萎。
搜索符合觀點的例子,發揮想象,創建事例的載體(如夢境、跨越時空等),把事例融入虛構的世界,使文章有一種虛幻空靈之美。如一篇以“人生之美”為話題的作文,文章虛構“我”在靜夜仰望明月思考如何創造美麗的人生,這時雅典娜飄然降臨以指引:她揮手在我眼前展現三幅畫面,借此揭示人生蘊含的深刻哲理。現引其文一部分:
畫面消失了。“懂了嗎?”雅典娜問我。“嗯,人生需要堅持己見,做出平凡而偉大的選擇。”
入文很快酒敘寫事例或故事,組成幾個片斷,在片斷中融入主旨,幾個片斷結束后,不經過議論,直接點出中心,恰如畫龍點睛。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文,以三個小標題引領中國古代蘇軾、辛棄疾和李清照三位文學家的事例,著重解讀他們的性情、心理、生平,在三個事例結束后,收束全文,展示他們為后人所銘記的根本原因――“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淪”的尊嚴。在此引第一部分和結尾:
那胡須飄然、目光高遠的老者,是你嗎?那高舉酒杯、敢問青天“今夕是何年”的勇者,是你嗎?那端坐船中,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閑適者,是你嗎,蘇東坡?我一直苦苦追尋你的腳步,卻只看到青青的竹枝尚沾滿了清晨的露水,你高遠的眼神中蕩開了泛著漣漪的清波。你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報效祖國,施展才華,而世俗的黑暗卻讓你墮入了萬丈深淵。孤寂的夜里,你依舊難眠,陪伴你的唯有那“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明月。你有你的尊嚴,你不愿向昏庸的朝臣俯首,不愿向污濁的官場屈膝。因此,你的明月便注定了是孤寂。你把你的尊嚴印刻在傲然的眉宇間,長袖一拂,便釀成了不朽的詩作。
(結尾)一片片落葉在蕭瑟的西風中飄然而下,昭示著秋天的降臨。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他們都只不過是歷史之林中一片片小小的樹葉,然而一葉落而天下知秋,透過他們,我們看到的便是整個歷史的詩魂尊嚴,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淪。
高考寫作指導高考如何寫篇二
所有考生都應該清醒地意識到:高考作文是要求你只有幾十秒的時間來向閱卷老師展示你的寫作能力且要得到認可,才能獲得高分。沒有任何一位作文改卷老師會有充足的時間去仔細品味考生作文的好壞,他只會根據立意、內容、結構、語言、文體等評分標準給出最快的判斷。所以考場作文就要做到兩個字——簡潔。
如果材料是故事,就要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其主要事件,總結道理得出寫作主題。如20xx年作文題就應該抓住油漆工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外,順手補了船的漏洞并且完全沒有想到回報這一核心事件來立意。如果給的材料大而寬泛如“中國崛起”,就要化大為小,由淺入深寫出自己的“見聞”、“思感”。考場作文立意不要刻意追求深刻、新穎。
立意確定后,就要提煉出簡潔有力、入木三分的觀點。然后動筆時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直奔結果。要做到這一點,平時要多讀點名言警句,吟誦涵詠中提升哲思素養。
有了明確的觀點如果表述不精煉,也只能寫出詞不達意、言不及義的湊字數的文章。漢語的凝練簡潔形象之美在古文名篇佳作中體現充分。想抓住閱卷人的注意力,增強語言感染力,不妨鍛煉自己寫“四六整句,三五七散句”的能力。長短句、整散句、問句、陳述句……交錯結合,語言自然靈動有韻味。
文章的結構(尤其是議論文)建議采用麥肯錫的金字塔模式。塔尖是文章核心觀點;其下有三個分論點,分論點以明確的因果關系解釋支持核心觀點;分論點之下是具體的論據。論據是句子的寫作;分論點的論證是段落寫作;分論點論證核心觀點就完成了文章的寫作。加強段落寫作訓練可以提高高考作文備考的有效性。
高考寫作指導高考如何寫篇三
改,是為了發現自身的問題。知道自己在高考作文寫作上有哪些短板,哪些可以達到,哪些達不到。
讀,知道在自己的高考作文寫作方向,知道一流是什么水平,知道何為高,何為下,這樣才能提高寫作能力,高考作文寫作技巧,需要知道,但是未必要用。人各有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往哪個方向走。
寫,每寫一篇作文,一定是要這個東西值得寫,才寫。不要發生什么新聞就寫什么,那樣雖然容易博得點擊率,對長遠的寫作未必有好處,提高高考作文寫作能力是一條創新之路。
寫作能力如何提高,首先要把文章分割出來,知道作文些構成是:詞、句、段落,高考作文也是這樣。再深究,句子又有句型結構,包括長句、短句、復句等等,句子又有起承轉合,又用到修辭,還牽涉到韻律。段落間,又有邏輯上的鏈接。如果一個好詞如同一顆閃亮的星星,那么一篇好的高考作文就是璀璨的星空。提高寫作能力遣詞造句也是重要,也是撩撥讀者情緒的技巧。
高考作文提高寫作能力之作文布局
想要提高高考作文寫作能力,作為布局很重要,大致包含幾個步驟: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展現文采。其中謀篇布局這一步解決的就是如何安排內容和表現所選內容的問題。安排內容主要是為所選擇的材料構思作文的大結構和大框架,而表現內容則主要是表現學生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及自我個性。
提高高考作文提高寫作能力,下筆之前選取一系列關鍵詞,圍繞關鍵詞一一述說,便可鋪展開整篇作文的局勢,既簡潔明了又全面周致,是不錯的方法。高考作文以關鍵詞謀篇布局,重在掌握概念分析法。這里的概念,指作文中心論點中的核心詞語。對核心詞語加以分析,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有助于恰當地提取出關鍵詞。
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爺爺用玻璃做佛龕。
爺爺少年時是大戶人家的少爺,青年時遭遇侵華戰爭,中年時經歷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他做過地主,也做過農民,是舊時代到新時代的縮影。因而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積攢下來的智慧在爺爺身上得以集中體現。爺爺做的東西,總是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他做的玻璃佛龕細致又精巧,每一條接縫都是筆直的,每一條花紋都是對稱的,放到現在,一定有人會說爺爺是有強迫癥的處女座。
除了玻璃佛龕之外,爺爺令人嘖嘖稱奇的小玩意兒還有很多。紅紅綠綠的膠片唱片剪成各種花色圖案,貼到玻璃上,做成玻璃花燈。元宵節的時候提出去,比起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塑料或紙質的兔兒燈也好荷花燈也好,都要精巧透亮。奶奶穿舊了的衣服,爺爺戴上老花鏡,一雙粗大的手上下翻飛,不一會竟縫出一個小布包。別看這布包小,里面竟有一個不易察覺的暗袋,錢財放進去,取用方便又不易失竊。最妙的是爺爺親手做的一根拐杖。普通的拐杖上,爺爺用榫卯安了一個可折疊的小凳,走路走累了,放下小凳,凳子腿加上拐棍正好4根,拐棍瞬間變成小凳子,可以坐下休息。
多年以后,爺爺去世。我便再也沒有見到過那樣精巧的佛龕,也再沒有見過那樣玲瓏剔透的花燈。爺爺給我做的那只小布包,我小心翼翼存在衣柜里。可不管是媽媽還是姑姑,都再也沒有這樣好的手藝。只有那個帶小凳子的拐棍,悄然間成為廣大老年人的福音,稍微起個早,便能看到滿大街都是拄著這種拐棍的老人。那時候爺爺已經過世8年了。
提到智慧,我們能想到的總是像牛頓、愛因斯坦、霍金這樣的科學家,他們用智慧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科技的高速發展離不開他們智慧光芒的指引。然而我覺得,另一種智慧也不容忽視。它很小,不起眼,不仔細思量,甚至不覺得它是智慧;然而等到它消失的那一天,你一定會覺得生活失去了斑斕色彩。這就是廣大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在這片黃土地上積攢下的生活智慧。
我的爺爺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老人,他做的東西算不上作品,更談不上有造詣、大智慧,但他去世之后,他的奇思和巧技就隨風消逝再也不見蹤影。華夏文明傳承千百年的漆雕、精致中藥、古琴演奏、宣紙刺繡等等,這些凝聚著勞動人民智慧的文化結晶正在慢慢消亡。沒有傳承人,我們終究會有一天只能在史料上看到它們,輕輕感嘆一句:我們的祖先真有智慧!
爺爺在世時做的玻璃佛龕還有一尊保存完好的放在家里,我相信總有一天,會有人能做出比這更精巧的佛龕來。把這勞動人民的智慧傳承下去。
一、觀察快,必須按順序按層次地進行訓練,熟練地掌握幾種觀察方法:
1、基本的觀察方法。單幅圖的觀察要掌握: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從主體到客體。多幅圖觀察要掌握:先從整體著手,了解主要內容;再依次觀察每幅圖的主要說什么;最后,確定幾幅圖中那幅是重點,組織內部語言。觀察圖片時,還要教給把自己融入畫面情景的觀察法。
2、抓住事物重點的觀察方法,還要從事物之間的聯系和變化中,反映事物本質的觀察方法。必須養成勤觀察的習慣。
二、選材快。在平時進行給予題材和自選題材的交叉訓練,即進行范本教學和小鳥學飛的起步訓練。然后逐漸訓練自己審題準確,抓住中心,選材面寬,施選典型,定題新穎,開掘要深等能力。
其次,要求自己寫題材日記。就是要自己把在一周中觀察到的有意義的題材記錄下來。可以每周與老師進行交流。
三、構思快。看到圖片、事物或作文題目后,腹中能迅速列好提綱,明確寫作重點,解決敘述形式。
四、表達快。要表達快關鍵是自己的頭腦里要儲存充足的語言素材。多看課外書,還要讓自己每天聽寫一句話或一段話。聽寫內容可分門別類,時間可在每天早自修時間。日積月累,讓自己的頭腦里儲存起大量規范化的語言,在反復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就能逐步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高考寫作指導高考如何寫篇四
游記,顧名思義,就是記游。也就是對一次出行、游覽、參觀……等的記錄。在這里,游的含義有多種:游歷、旅游、游玩、游覽、參觀、訪問、考察等。
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記游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但是,不論哪一種游記,都是通過對自然風光、風景名勝、城市景觀、景觀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作游記時,一定要具備“游”的記錄,沒有“游”,也就不會有“游記”。
不論是哪一種游記,在寫作時都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1、游記中的線索:有人說,寫文章如同串珠,沒有一根線索將其中各個要素聯結起來,這篇文章就會支離破碎,或者雜亂無章。寫游記更是這樣,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這條線索也可以說是寫作的順序。
游記中,最常用的寫作順序可能就是行蹤了。即按照游覽的先后次序來寫。比如一篇參觀動物園的游記,就可以按照參觀的順序一一記述。此外,還有以景物的組織關系、方位關系等作為記游的線索的。我們建議大家初學寫游記時,一定要用一定的線索來組織文章,以求在一開始就養成條理清晰的寫作習慣。
2、游記中的主體:主體指的事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體。在游記的寫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與說明文或寫景散文差不多了。對游記中主體的點明也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開始就點明,比如在一篇游記的開始,一位作者就這樣寫道:“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北京大學",點明游記的主體是"我們班的同學和李老師”;此外,游記的主體還可以在寫作過程中自然出場,也可以在文章結尾指出。
3、游記中的寫景:對景物的描寫也是游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是主體,景是客體。游記中的寫景,應根據寫作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游記中的景物描寫最好能夠配合文章的主題。如一位同學寫一篇游覽長城的文章,就分別著重對長城的古老壯觀與周圍干凈整潔的景區環境進行了描寫,將景物描寫與文物保護與環境保護的主題緊密地結合了起來。
高考寫作指導高考如何寫篇五
【特點】
由于文章的內容是通過“我”傳達給讀者,表示文章中所寫的都是敘述人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或者就是敘述者本人的親身經歷,使讀者得到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采用第一人稱,由于敘述人是當事人,所以敘述的人與事,只能是“我”活動范圍內的人物和事件。活動范圍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寫進去。
【特點】
用第三人稱敘事,敘述人既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現在讀者面前,能自由靈活地反映社會生活。但第三人稱敘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稱敘事那么親切自然。
【特點】
順敘是按時間的先后順序來敘述事情,這就跟事情發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脈絡分明。運用順敘,要注意剪裁得當,重點突出。否則,容易出現羅列現象,犯平鋪直敘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帳,使人讀了索然無味。
【特點】
倒敘并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采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三種:一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三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特別要注意,不要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特點】
插敘是為了表達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時是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故事情節的追敘;有時是對出場人物的情節作注釋、說明。使用插敘一定要服從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節外生枝,不喧賓奪主。在插入敘述的時候,還要注意文章的`過渡、照應和銜接,不能有斷裂的痕跡。
【特點】
補敘主要用于對上文的敘述補充說明,一般是片斷性的、簡要的,不具備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釋或說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補敘的作用,一般不發展情節、事件,只對原來的敘述起豐富、補充作用。
【特點】
分敘的作用是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寫得眉目清楚,不條不紊。分敘可以先敘一件,再敘另一件,也可以幾件事情進行交叉地敘述。采用分敘時要根據文章內容和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確立敘述的線索,還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發生和發展的時間。
【特點】
詳敘一般用在對每件事發展變化過程的具體敘寫。詳敘時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細節進行詳盡、細致的描敘。作文時,與中心思想密切相關的部分,要詳敘。與中心思想關系不大,而又與也須交代的,則幾筆帶過,這樣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則文章會出現無中心或多中心,顯得繁瑣。
【特點】
略敘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詳敘的內容。它與詳敘相結合,便整個敘述有詳有略,疏密相間,形成敘述的起伏。略敘一般用于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與中心思想關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特點】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樸實真切,震動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適用于抒發強烈而緊張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點是敘述時感情強烈,節奏時快、緊張,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高考寫作指導高考如何寫篇六
所謂描寫景物,通常指描寫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對社會景物即社會環境的描寫。
景物描寫的內容十分廣泛。山川大地,風雷云電,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這些事物的交錯組合就構成了景物描寫的對象。寫作的目的則因文而異。有的在歌頌祖國山河的壯麗,有的則借寫景而抒發某種感情。
要寫好景物,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對所寫景物認真觀察,抓住特點,是寫好這類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點,關鍵在于作者細心的觀察,并將觀察所得銘記于心。正所謂"靜觀默察,爛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觀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中景物呈現出的顏色、形態、聲響、氣味等方面特有的變化,善手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觀察、體會。這樣,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寫。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節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節的變化會引起景物的變化。每個季節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時間變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時間往往各有特征。白晝、夜晚、早晨、黃昏都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氣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風中、霧中、雪中所展現的景觀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鄉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著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選好觀察的角度,就要先確立好觀察點。要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固定立足點和變換立足點觀察景物的方法,或遠觀、或近覷、或仰視、或俯瞰。同時,要注意觀察的順序,是由近及遠,還是由遠而近?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這是指空間的變換。還可以時間的變化或游覽的先后為順序。這樣,所描寫的景物才不會雜亂無章。總之,要做多角度、多側面的描寫。
景物描寫的順序一般分為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兩種
空間順序--一般是取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寫出各個位置上的景物。還有一種空間順序,不取固定的觀察點,而隨著觀察者位置的轉移來描寫景物,這叫做游覽順序。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斷言:“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則是有情的,作者對任何景物,總會有自己的感情。沒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同時,觀察、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也是寫作主觀感受的過程,因此,要在寫景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寫景貴有情,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讀者產生共鳴,進而給讀者帶來愉悅之情,陶醉之情,將讀者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
只寫靜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滯,而只寫動景,又可能失去穩定。只有將靜態描寫景物形態特征和動態描寫利于傳神的長處結合起來,所繪景物才會具體、生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寫景物需要繪形、繪色、繪聲,仿佛使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這就需要盡可能選用那些生動形象的語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現景物特征的動詞和一些恰當的形容詞,尤其要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詞藻。
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員,在自然這個大舞臺上表演著各自的絕招。
春
瞧,翠綠的大幕拉開了。春姑娘穿著五彩的霓裳,輕盈地走上了舞臺,她把長袖一揮,大地上的草叢樹木都被染上了綠色。春姑娘又從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籃,用纖巧的手從里面拿出一束束五色繽紛的鮮花,向臺下撒去。鮮花飛向綠色的大地,飛向綠色的樹木。立刻,嫩綠的翠葉間綴滿了朵朵鮮花。鮮花在萬綠叢中開放,恰似在綠色的錦緞中,用五色相間的絲線繡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紅艷艷的面頰上浮現出醉人的春天微笑。她笑著,輕輕地退下臺去。
翠綠的大幕拉攏了。
夏
臺上翠綠的大幕,慢慢變成了深綠,然后緩緩拉開了。啊,夏出場了。夏似一位生氣勃勃的少年,健步走上臺來。夏的眼睛灼灼發亮,環視著臺下的大地,大地上頓時出現一片火熱的陽光。大樹張開無數的臂膀,遮住夏火熱的目光,灑下一片蔭蔽。夏的目光到達那里,那里就是一片酷熱,一片驕陽。
夏施展過自己的絕技,滿意地收起了目光,退下臺來。深綠的大幕也隨之閉攏了。
秋
深綠的幕布很快變成了金黃色,這預示著美麗的秋將出場了。幕布緩慢地拉開了。美麗的秋,身著金黃色的衣衫,出現在舞臺中央。秋用細細的手一指,大地立即變得金黃一片。秋從身邊拿出一只小口袋,變戲法似地取出一只只豐碩的果實,向臺下拋去。那只袋里像有無窮無盡的果實,拿也拿不盡,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實飛向大地,墜滿金黃的枝頭,好一派碩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秋像一位滿含羞澀的少女,害羞地笑著,款款步下臺去.
冬
冬天來了!冬像一位愛干凈的小女孩兒,渾身雪白,連幕布也由金黃而變得雪白了。冬戴著雪白的絨帽,渾身穿著白色的絨衣褲,腳上著一雙白皮靴,就像一個可愛的白絨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揮著雪花向大地飛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們順從地聽從冬的指揮,舞動著美麗的六角形身體,飄落在大地上。不一會兒,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著大地上的變化,高興地笑了,胖胖的小臉上出現兩個小小的酒窩。她蹦著、跳著、拍著小手,如一個快活的小絨球,滾下臺去。
白色的干凈的大幕也隨著冬的退場而閉攏了。
就在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演員表演各自的絕招時,時間老人的步子也飛快地邁動著。當冬表演結束后,一年過去了,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大地上的景物隨著春夏秋冬的更替而不斷地變化著。
祝愿他們的節目能越演越好,使人們更加熱愛絢麗多姿的大自然!
作者別出心裁地把春、夏、秋、冬的景色和神韻,比喻成四幕劇來描寫。于是,描述了新的畫面:大自然是一座宏偉的舞臺,大地是一張神奇的幕布,季節,則是高明的魔術師演員了。每個季節都表演出自己的絕招,春姑娘散花的輕盈,夏少年注目的火熱,秋少女擲果的羞澀,冬孩子胖手的指揮,令讀者油然產生一種心靈的共鳴和美感。文章構思新穎,寫得很有些詩情畫意。
高考寫作指導高考如何寫篇七
近年來考場作文多采用“三自”原則,即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每年各省的中、高考作文中誕生了不少的優秀作文甚至滿分作文,為各界人士交口贊譽。但在那些高考滿分作文以外的大部分考生作文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考生把“文體自選”兌現成了“文體自創”。當然,真能夠創造一種新穎的文體那倒是一件可喜之事,可惜的是我們看到的不少數量的考卷屬于“四不象”文體,寫出的多是一些“散體文”、“雜交文”。記敘文是學生從小學三年級起步學寫作文時就開始練習的文體,應該是一般考生最能得心應手的文體。然而,很多高考記敘類作文,記事不知事件經過,難懂來龍去脈;寫人讓人難見其人,更別說凸現人物形象。其實,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們細細觀察,藝術再現,作文就可以寫得極具個性神韻。下邊我們來談談人物描寫的一些基本技巧,以期對你寫作記敘文有實際的幫助。
果戈里說:“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肖像刻畫一般來說,是刻畫人物不可缺少的。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態、衣飾等方面。形神兼備的肖像刻畫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內心世界,表現出時代的特征;結合情節的發展,還能顯示人物的命運。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畫更要以形寫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學平時不太留心觀察他人,提起筆來作文時,就全是些陳詞濫腔兒,美人都是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臉兒,柳葉兒眉;寫壞人則離不開尖嘴猴腮,賊眉鼠眼,滿臉橫肉……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寫活,寫真,謹小慎微須寫出他有別于他人的個性來。先看下邊的例子: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誰?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出“豆腐西施楊二嫂”。魯迅先生從頭到腳卻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這個被人世的污水弄臟,可鄙又可憐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現在讀者的面前。使春成為典型,成為唯一的人。可見,要寫好人物肖像,就“要練習我們的眼睛善于觀察人的動作、態度和表情”(艾蕪語)。下邊舉例介紹幾種基本的肖像描寫方法,以待啟發。
1、從作者觀察的角度寫
“果真紅衣人,振袖傾鬟,亭亭拈帶。望見生人,遍室張皇。”(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短短數語,把一個絕色少女的溫柔、深情、差澀以至于手足無措的神情舉止描繪得形象生動。
“三仙姑卻和大家不同,雖然已經四十五歲,卻偏愛當個老來俏,小鞋上仍要繡花,褲腿上仍要鑲邊,頂門上的頭發脫光了,用黑手帕蓋起來,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臉上的皺紋,看起來好像驢糞蛋上下了霜。”(趙樹理《小二黑結婚》禿了頂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諷。)
2、從其他人物觀察的角度寫
“龐統入見孫權。施禮畢,權見其人濃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統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貌陋,心中亦不悅。”
孫權、劉備都是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見了龐統都心中不悅,以此突出龐統相貌之奇丑。同時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意。
3、從人物自我觀察的角度寫
“(吳蓀甫和趙伯韜決戰前做了一個惡夢,醒來后)無意在大衣鏡前走過的時候一回頭,吳蓀甫又看見自己的臉上擺明了是一副敗相。”(茅盾《子夜》)從來不肯認輸的吳蓀甫,此時已是個內心充滿了失敗主義情緒和以前判若兩人的人了。
4、描寫人物在不同場合下的不同特點
契訶夫筆下的奧楚篾洛夫即是一個“變臉”的行家,慣于見風使舵。曹雪芹筆下的王熙鳳在黛一方面前、賈母面前,在尤氏面前,在丫環下人面前,可以說更得臉譜變化的精神,把一個惡毒、偽善、欺下瞞上的變臉行家刻畫得淋漓盡致。
5、描寫人物在不同場合的同一特點
《三國演義》寫諸葛亮從初次登場到魂歸西天,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中多次描寫他羽扇綸巾、儀表從容、談笑風生的豐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氣概。一部小說說下來,孔明的指揮若一,飄然仙仙的神情儀態,早已深深印在讀者心目中了。
6、工筆細描
“他穿的衣服,還是二十年前的新裝,一件團花的官衫大褂,底下是白紡綢的襯衫,長長的領扣松散著,露著勁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貼在身上,整潔,沒有一些塵垢。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僂,他的半白的頭發很滋潤分梳到后面,還保持著昔日的豐采。在陽光下,他的臉呈著銀灰色———————”(曹禺《雷雨》)。對周樸園的肖像描寫詳細周全,由表及里,給人留下了他頑固、保守、自信、自負的深刻印象。
7、簡筆勾勒
“突然闖進了一個滿臉橫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著紐扣,用很寬的玄色腰帶,胡亂捆在腰間。”(魯迅《藥》)。幾筆勾勒出一個混混樣的劊子手形象,尤其以玄色醒目,滿身殺氣。
8、側面渲染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鞘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歸來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陌上桑》)羅敷之美,盡在讀者的想象中,你想他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連耕田犁地的農民都給她耽擱了工夫。
此外,還有對比描寫,比喻、擬人、夸張手法的描寫,與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相結合的一些方法,留與我們在文學作品去感受、學習。
高爾基說:“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文學本身即是語言的藝術,它是靠語言來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學語言本來包括人物的語言和敘述人的語言,我這里談的是人物的語言描寫方法。人物語言包括獨白和對話兩種。獨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語,對話是兩個人或多個人之間的相互交談。
人物的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說“言為心聲”,可見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鏡子,是袒露人物內心世界的窗戶。歷來優秀作家都十分重視人物語言的描寫,常說的“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既是對作家塑生動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贊譽。也正是語言描寫的功能和作用的體現。
那么,常用的語言描寫技法有哪些呢?下邊示例說法。
1、只言片語勾輪廓
有時塑造人物只選其三言兩語,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內心世界。如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筆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他從小就懷有遠大的抱負。這里,通過他和傭者的對話,寥寥幾筆,就把他的“鴻鵠之志”表達出來了。孫犁《荷花淀》:“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丈夫一貫積極向上,這次又第一個報了名要上前線,女人的識大體,生小怨的復雜心理活動一句話便寫出:先是一個陳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然后生出一疑問,表面是說家庭的重擔將一個挑,實則驟別的依戀油然而生。人物質樸鮮活,栩栩如生。這類例子,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比比皆是,閱讀時你去細細體會。
2、間接描寫人景物
有時寫人物,不從正而或直接描寫,而通過他人的言語,現出人物形象。如漢樂府《陌上桑》中羅敷為應付太守的企求,盡情夸耀勾勒出一位風度翩翩,地位顯赫的夫婿形象。羅貫中《三國演義》寫諸葛亮四擒孟獲后,放回了孟獲。孟獲求救朵思大王。朵思獻計的一大段話,間接而全面地介紹了山陰洞的地理環境:山險嶺惡,道路狹窄;毒蛇惡蝎,煙瘴毒泉遍布。因而鳥獸俱無,人跡罕至,這是借人物的語言在描寫諸葛亮五擒孟獲的險惡環境。
“變色”嘴臉現原形同一個人物在前后說出了不同的話來,表現出判若兩人的形象。如契訶夫《變色龍》中的奧楚篾洛夫對同樣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徑庭的言語描寫,這就這樣方法。還有《范進中舉》中胡屠夫在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語及態度,《制臺見洋人》中媚外欺下的制臺變臉譜式的語言和表演等等。
3、一樣言語多樣說
針對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經歷個性的人在傳達自己的情意時,語言各具千秋,各顯個性。如《水滸傳》中寫眾人擁護宋江做寨主時各自的語言就極富個性。盧俊義:“兄長枉自多語,盧某寧死,實難從命。”吳用:“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人皆所伏。兄長右是再三推讓,恐冷了眾人的心。”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將你來,眾人都饒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會讓來讓去,做甚鳥!我便樣將起來,各自散伙!”武松:“哥哥手下許多軍官,受朝庭誥命的,也只是讓哥哥,如何肯從別人?”魯智深:“若還兄長推讓別人,酒家們各自撒開!”這些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顯露火暴,即使魯莽也各不相同。
4、用敘述的方法寫語言
這種間接手法筆墨經濟,省卻煩瑣對話,用精煉語言突出人物特征。如魯迅《祝福》中:“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朱自清《背影》:“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也變對話為直接敘述。
此外,還有與其他描寫配合運用進行語言描寫的方法,輔以說話人的語調、神態、肖像等,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高考寫作指導高考如何寫篇八
一是選擇材料要真實,但也要適當地學會對原始材料進行搬家和移植的處理。
我們現在都還是在校小學生,是在初學作文的階段。我們寫作文不同于作家、劇作家的塑造人物和編排故事。寫作經驗少、認識問題的程度也很有限,所以我們還是提倡大家從真人真事寫起。不過,也正因為我們是孩子,所親身經歷的真人真事并不多,一般的作文題目總是要考慮到這些,而讓我們有話可說,有事可寫。萬一真是遇到了一個我們無法去用真人真事寫好的作文題,我們又不能不寫的時候,我們也可把一些從聽說或閱讀中間接知道的人和事臨時作一些處理,把他人的事或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搬給另外的人或另外的場合,以保證把作文按題目的要求寫好。
“張冠李戴”法就是把姓“張”人的事搬到姓“李”的人身上。比如有這樣一道作文題:“我和××”,題中并無一定要寫真人真事的要求。你在取材時就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你掌握有三則材料,通過它們可以從不同側面表現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一主題。但這三則材料中,只有一則是現實生活中我與××共同經歷過的,其他兩則是我與另外兩人分別經歷過的。如果照直寫,那么或者只能寫我和××共同經歷的一件事,但這樣一來內容就顯得單薄或者寫我和三個人分別經歷過的三件事,這就要“偏題”,“我和××”變成了“我和他們”了。怎么辦呢?有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把我和另外兩個人經歷過的兩件事,搬到我和××身上來,變成我和××經歷過的三件事。
這種對材料的搬動和移植一般來說是允許的,只要題目里沒明確規定要寫真人真事就可以。但我們在搬動和移植有關材料時要盡量不著痕跡,要在情理上讓人覺著自然、可信。曾經有位同學寫《見到幼兒園時的朋友》,因找不到有意義的往事和“見面時的歡快情景”,就用了搬材料的辦法。可他沒注意“幼兒園時”的具體時代背景)把九十年代學賴寧的事搬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的幼兒園去了,讓人一眼就看出了破綻。所以,“搬”材料雖是不得已而“搬”,但要“搬”活“搬”好也并不容易。
二是選擇材料要典型。
有的同學作文時常有選材一般化的毛病,如寫老師,總是局限于“深夜批改作業”、“病中惦念學生”等等。人們讀了,一方面覺得這位老師和那位老師一個樣;另一方面,又覺得沒有把廣大教師的精神風貌寫出來。也就是說,所選的材料,缺乏個性與共性的統一,不夠典型。
所謂“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要能說明問題。比如,有位同學想反映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可喜變化,在動筆前了解到了三件材料:一是農村里的農民都住上了新瓦房,二是農村里的人家大都買了電視機,三是村里辦起了農業科技夜校,農民都忙著學科技文化知識。
讓我們來和這位同學一起分析分析看,看看寫哪件最好呢?第一件:農民都住上了新瓦房,這有點一般化,說不上典型;第二件,農村里的人家大都買了電視機,有了變化,說明生活水平提高了;相比之下,第三件事村里辦起了農業科技夜校,農民都忙著學科技文化知識。倒是能從個性(農民都忙著學科技文化知識)反映出共性:黨的`農村經濟政策給農民帶來了富裕的生活以及富裕后農民的精神風貌。
上面只是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典型”就是有代表性。另外,要做到典型,還要注意圍繞中心思想,選取那些能為表現中心思想服務的材料。還要防止面面俱到,不要把典型材料“淹沒”在許多很一般的同類材料中。
最后,選擇材料還要注意新穎,要給人以新鮮感。
我們不少同學的作文都有選材不新的毛病。很多同學沒有讀報的習慣,看電影也就是看點少兒節目之類,對社會上的新思想、新精神知道不多,平時不注意留心社會信息和獲取新鮮資料,這樣寫起作文來,由于沒有新穎別致的材料,很容易流于一般,引不起別人的注意。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些同學雖然掌握的新材料不多,但在寫作文時也能設法寫得很不一般,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個班級寫《媽媽的愛》,這是個老題目了,多數同學也就是寫些諸如媽媽在生活上如何關心我,媽媽如何幫我復習功課,媽媽天天給我做可口的飯菜,媽媽常常給我買新衣服等等,但有個同學寫的是媽媽如何從政治上幫助我上進,還有個同學寫媽媽是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我艱苦樸素、培養我的道德品質,這樣寫“媽媽的愛”就新鮮了。不是嗎?別人把“給我好吃好喝”看作是媽媽的愛,而這篇把“給我艱苦樸素的美德”看作是媽媽的愛,老題目寫出了新意!
以上是關于選材如何做到新穎。另外,文章要做到語言優美,這需要你多讀一些優美的文章,把文章背下來或把其中優美的語句片段背下來,在平時的習作中模仿練習和運用;學習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張等,多多練習,慢慢的你的文章的語言也就能做到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