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金魚字篇一
我今天組織的活動名稱是《畫金魚》,這是我們中班現在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動物真有趣》中的一個小活動,這節課涉及到藝術領域。結合教材自身和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難點設定為:使用毛筆及認識國畫的繪畫工具。
1、觀察描述金魚的外形特征。
2、欣賞不同姿態的金魚作品,感受國畫的獨特美。
3、對國畫的工具和畫法感興趣,嘗試畫金魚,發展創作力。
為了較好地完成目標,我準備了毛氈1個,顏料1盒,正確握筆姿勢圖每組1個,幻燈片課件,范畫1幅,一得閣墨汁1瓶,a4紙1張,筆簾1個,魚缸1個,方巾一塊,金魚2條、調色盤每組1個,涮筆筒每組1個,毛巾每組一塊,廢報紙若干,毛筆若干,宣紙若干。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五步:
一、猜謎游戲,引出本課題金魚
活動開始時,我猜謎游戲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活動的主題。
二、出示金魚,說說金魚的特征
在這一步中我采用了觀察法,讓孩子們看一看水中游的金魚,然后和大家說說有什么感覺,對金魚有進一步的認識。
三、欣賞國畫,了解國畫獨特美
在此步驟中我出示了幻燈片,讓孩子們感受畫的美感,通過欣賞的形式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國畫繪畫形式的不一樣,在這其中我滲透著順序觀察的方法。
四、出示工具,認識國畫的工具
在這步中我出示了國畫的繪畫工具,讓孩子們感受工具,通過師幼談話的形式讓孩子感受國畫的繪畫工具與其它繪畫的形式不一樣,并能說出國畫繪畫工具的用法和其他繪畫形式也是不一樣的,在這其中我滲透著順序觀察的方法運用了談話法。
五、學畫金魚,嘗試練習畫金魚
在此步驟中我利用現場操作畫金魚,讓孩子看金魚的繪畫過程,從蘸色,用筆和運筆畫金魚,從而感受國畫的韻味。
整節活動,我關注了孩子已有經驗的利用,關注了順序觀察法的滲透,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動的預設目標。在此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我的組織策略與回應策略有待提高。
金魚字篇二
我家有一條紅白相間的小金魚,它每天在魚缸里游來游去,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貝貝”。因為福娃貝貝是個海洋生物,所以我把我的小金魚叫做貝貝。
有一天晚上2點多我下床上廁所,發現貝貝的眼睛是睜著的,我還以為貝貝病了。第二天早上,我趕忙告訴媽媽,媽媽笑了說:“魚睡覺是睜著眼睛的。”我還是疑惑不解地問:“魚為什么睜著眼睛睡覺,而不是像人一樣閉眼睡覺呢?”媽媽說道:“因為魚沒有眼皮,所以看上去沒有閉住眼睛。”我聽了媽媽的話我就放心了,原來貝貝沒有得病呀!害得我白擔心一場。
自然界還有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我們要仔細,細心觀察,就會有更多、更好的發現,就會鼓舞我們去探究未知的世界。
金魚字篇三
我養了兩條很可愛的小金魚,它們的眼睛是凸出來的,身上穿著紅色衣服,尾巴像拖著一把大扇子,美麗極了!
我每天都去觀察小金魚,只見小金魚鼓著大眼睛,在水里悠閑地游著......每次小金魚看見我來了,就會游到別的地方,好像在生我的氣,但我不在的時候它們就會活奔亂跳的游永。
可到了晚上,我再來觀察小金魚的時侯,驚奇地發現它們呆在一個角落里,眼睛睜得大大的,一動不動。我以為金魚餓了,就去拿一些魚食給它們吃,沒想到小金魚看也不看,我生氣地撥了一下水,可是它們依然一動不動。
就這樣我觀察了好幾天,天天都是一樣。我覺得十分奇怪,就去翻書找答案,查找有關小金魚的資料。我終于發現了“秘密”,原來小金魚是在睡覺。書上是這樣寫的:金魚的眼睛里有一層又細又透明的眼皮,它們睡覺的時候把細細的眼皮閉上就可以了,所以眼睛看起來像睜開似的一動不動。
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碰到不明白的問題只要認真觀察,開動腦筋,請教他人或動手查找資料,就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金魚字篇四
有一天,我爸爸給我買了九條金魚。有黑的、紅的、灰的、白紅的、黃紅的、黑黃的。它們長的一個樣,都是一對大眼睛,圓鼓鼓的;一條大尾巴,像一把掃把。
它們都喜歡吐泡泡,愛吃小螞蟻。它們每天中午愛睡覺,吃晚飯時它們也愛睡覺。
有一天,我在院子里抓住了27只螞蟻,回家看它們都睡著了,只有一只紅色的小魚在游來游去,好像在對同伴說:“起來陪我玩。”然后我把三只螞蟻倒入水里,紅色的小魚吃得津津有味,我心想,它們可真有趣。
說到有趣我就給你們說一個有趣的情景。一天,我放學回家,就馬上跑到小金魚的面前,它們望著我,好像在說:“我餓了,我要吃東西。”我又馬上下樓去抓螞蟻,把他們裝入口袋里,又馬上回家把螞蟻給小魚吃了。
我還要每天都給九位貴賓換水。我先把小魚放到另一個有水的盆子里,再把濁水倒掉,接上新的水,最后再把小魚倒進魚缸里。
你說我家的小金魚可不可愛?